子虚乌有的“中国芯工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44:53
<P>文章提交者:陈方 加贴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cat898.com
</P>
<P>子虚乌有的“中国芯工程”  </P>


<P>  中途岛 (作者是北京某报记者) </P>
<P>  “中国芯工程”没有原始资料 </P>
<P>2003年底,一个名为“‘中国芯工程’成功报告会”的新闻发布会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主办方是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和北京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发布会的内容是“星光多媒体芯片产业化成就汇
报”。说的是一个位于中关村的做海归企业在信息产业部司领导和中关村
园区领导下取得的划时代的成就。与会的更高级的领导纷纷赞扬“中国芯
”的伟大成就,各大媒体竞相报道,一时,中国走进“芯时代”成为媒体
炒作的新概念。媒体报道说“星光中国芯工程”是1999年在国家信息产业
部的提议和领导下,由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启动和承担的。”(《科技日
报》2003年12月31日)这就是说,“中国芯工程”的确是一个国家的产业
工程,它1999年由信息产业部领导和制定,于是就有好事者,去查阅当年
指定这个工程的原始资料,和工程制定的包皮程序和过程,但是,狠快发
现,在主办方的资料档案中竟然没有关于这个工程的审批批示制定的任何
相关资料。不由得使人对这个工程的制定过程产生怀疑。
人们知道制定一个工程,必定有严格的程序的,不仅有层层的报告
,还要有上级的严格的审批,主管领导的批示。然而,在信息产业部相关
部门,在中关村管委会,在企业都没人拿出199 9年的中国芯工程批示文件
。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由“星光中国芯工程”承担单位在2003年打给信息
产业部和中关村管委会的一个《星光中国芯工程总结报告》,这也就是关
于星光中国芯的全部的文字资料。
这就蹊跷了。一个国家机关领导制定的“工程”,而且是两个部门
协调制定的委什么没有相关的原始文字资料?当记者深入调查,才发现,
原来这个工程根本就是子虚乌有,凭空杜撰的! </P>
<P>  真实的“诞生”过程 </P>
<P>原来,真实的诞生过程就是所谓的“星光中国芯工程承担单位”企
业自己策划的成果。该策划是在企业指定了上市计划之后,要配合上市作
一个大的宣传,受到当时“神州五号”升天的启示,本着“语不惊人死不
休”的原则,要惊天骇地地策划一个“国家级工程”,于是“中国芯工程
”的构想诞生了。总体的构想是:该工程由国家部委制定,国务院审批,
由中关村高科技企业承担实施——显然这个工程的实施模式是很新鲜的,
由企业承担国家级工程前所未闻,但这恰恰是该策划的成功之处,因为这
也属于科技研发领域的模式创新。于是,企业自己写出《星光闪耀,五年
辉煌——中国芯工程成果汇报》,上报给部委领导,最初上报的是国家科
技部,报请此“中国芯工程”为“国家科技部于1999年制定”,但是,科
技部出于多种考虑没有同意,于是又转向国家信息部,但是信息部同样没
有同意,最后是降格以求,报告给一直对企业给予关怀的信息部的电子信
息产品管理司,产品司果然欣然接受这个“中国芯工程”的领导和制定的
责任,而作为企业属地领导机构的中关村科技园区自然更是责无旁贷地挑
起这个“中国芯工程”的领导义务。于是,“中国芯工程”就由“科技部
、信息部而最终成为了信息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和中关村科技园区”来
领导和制定了。一个信息产业部管理司的领导对此评价说:这哪是政府搭
台企业唱戏啊,这简直是企业搭台,政府唱戏。 </P>
<P>  从.com 到 .org 的魔术变换 </P>
<P>企业从事研发和市场行为本是天经地义,可为什么一定要挂上国家
级工程呢?从“星光中国芯工程”的出笼看,好象是在一个上市的背景下
做出的,但是,仅仅为了上市做这么大的动静,是不是有点太大了?的确
,“中国芯工程”的策划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官
本位”意识的诱惑。“星光中国芯工程”的研发单位的总裁邓中翰颁给自
己的头衔就很是耐人寻味——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深层次的想法是,
他很是不以一个企业的董事长、总裁的职务为然,他要的是更高的职务—
—国家级工程总指挥,而国家级工程总指挥的职务相当于什么呢?邓中翰
明白,大家也都明白。事实上,该董事长对 .com很不以为然,他更感兴趣
的是.org,最终可能是.gov。
从一个企业的董事长、总裁,成为一个“国家级工程”总指挥,这
样,该董事长、总裁也就完成了从.com 到.org的魔术变换,邓中翰本人也
就成为了红顶海归商人,从姓企变成为了姓政。
策划是企业不可缺少的手段和行为,企业要上市,企业领导要晋身
仕途,这都无可厚非,但是,用“国家”来进行这种策划,用虚假的国家
工程来做这种策划的垫脚石,如此的不择手段,使人对企业的信誉度产生
疑问,使人对企业领导的人格产生疑问。这样的企业上市,谁能相信他的
诚信,谁能相信他的报表的真实?政府官员同企业联手炮制虚假的“国家
工程”,目的无非是为了政绩,最终也是为了“官本位”作怪,政府部门
和企业联手做假,这样满足的是个人的私欲,而丧失的是国家资源和信誉
。如果国家相关部门有兴趣可以深入地调查一下“中国芯工程”出笼的背
景,相信有更多的虚假被揭穿。2004年9月12日星期日 </P><P>文章提交者:陈方 加贴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cat898.com
</P>
<P>子虚乌有的“中国芯工程”  </P>


<P>  中途岛 (作者是北京某报记者) </P>
<P>  “中国芯工程”没有原始资料 </P>
<P>2003年底,一个名为“‘中国芯工程’成功报告会”的新闻发布会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主办方是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和北京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发布会的内容是“星光多媒体芯片产业化成就汇
报”。说的是一个位于中关村的做海归企业在信息产业部司领导和中关村
园区领导下取得的划时代的成就。与会的更高级的领导纷纷赞扬“中国芯
”的伟大成就,各大媒体竞相报道,一时,中国走进“芯时代”成为媒体
炒作的新概念。媒体报道说“星光中国芯工程”是1999年在国家信息产业
部的提议和领导下,由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启动和承担的。”(《科技日
报》2003年12月31日)这就是说,“中国芯工程”的确是一个国家的产业
工程,它1999年由信息产业部领导和制定,于是就有好事者,去查阅当年
指定这个工程的原始资料,和工程制定的包皮程序和过程,但是,狠快发
现,在主办方的资料档案中竟然没有关于这个工程的审批批示制定的任何
相关资料。不由得使人对这个工程的制定过程产生怀疑。
人们知道制定一个工程,必定有严格的程序的,不仅有层层的报告
,还要有上级的严格的审批,主管领导的批示。然而,在信息产业部相关
部门,在中关村管委会,在企业都没人拿出199 9年的中国芯工程批示文件
。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由“星光中国芯工程”承担单位在2003年打给信息
产业部和中关村管委会的一个《星光中国芯工程总结报告》,这也就是关
于星光中国芯的全部的文字资料。
这就蹊跷了。一个国家机关领导制定的“工程”,而且是两个部门
协调制定的委什么没有相关的原始文字资料?当记者深入调查,才发现,
原来这个工程根本就是子虚乌有,凭空杜撰的! </P>
<P>  真实的“诞生”过程 </P>
<P>原来,真实的诞生过程就是所谓的“星光中国芯工程承担单位”企
业自己策划的成果。该策划是在企业指定了上市计划之后,要配合上市作
一个大的宣传,受到当时“神州五号”升天的启示,本着“语不惊人死不
休”的原则,要惊天骇地地策划一个“国家级工程”,于是“中国芯工程
”的构想诞生了。总体的构想是:该工程由国家部委制定,国务院审批,
由中关村高科技企业承担实施——显然这个工程的实施模式是很新鲜的,
由企业承担国家级工程前所未闻,但这恰恰是该策划的成功之处,因为这
也属于科技研发领域的模式创新。于是,企业自己写出《星光闪耀,五年
辉煌——中国芯工程成果汇报》,上报给部委领导,最初上报的是国家科
技部,报请此“中国芯工程”为“国家科技部于1999年制定”,但是,科
技部出于多种考虑没有同意,于是又转向国家信息部,但是信息部同样没
有同意,最后是降格以求,报告给一直对企业给予关怀的信息部的电子信
息产品管理司,产品司果然欣然接受这个“中国芯工程”的领导和制定的
责任,而作为企业属地领导机构的中关村科技园区自然更是责无旁贷地挑
起这个“中国芯工程”的领导义务。于是,“中国芯工程”就由“科技部
、信息部而最终成为了信息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和中关村科技园区”来
领导和制定了。一个信息产业部管理司的领导对此评价说:这哪是政府搭
台企业唱戏啊,这简直是企业搭台,政府唱戏。 </P>
<P>  从.com 到 .org 的魔术变换 </P>
<P>企业从事研发和市场行为本是天经地义,可为什么一定要挂上国家
级工程呢?从“星光中国芯工程”的出笼看,好象是在一个上市的背景下
做出的,但是,仅仅为了上市做这么大的动静,是不是有点太大了?的确
,“中国芯工程”的策划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官
本位”意识的诱惑。“星光中国芯工程”的研发单位的总裁邓中翰颁给自
己的头衔就很是耐人寻味——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深层次的想法是,
他很是不以一个企业的董事长、总裁的职务为然,他要的是更高的职务—
—国家级工程总指挥,而国家级工程总指挥的职务相当于什么呢?邓中翰
明白,大家也都明白。事实上,该董事长对 .com很不以为然,他更感兴趣
的是.org,最终可能是.gov。
从一个企业的董事长、总裁,成为一个“国家级工程”总指挥,这
样,该董事长、总裁也就完成了从.com 到.org的魔术变换,邓中翰本人也
就成为了红顶海归商人,从姓企变成为了姓政。
策划是企业不可缺少的手段和行为,企业要上市,企业领导要晋身
仕途,这都无可厚非,但是,用“国家”来进行这种策划,用虚假的国家
工程来做这种策划的垫脚石,如此的不择手段,使人对企业的信誉度产生
疑问,使人对企业领导的人格产生疑问。这样的企业上市,谁能相信他的
诚信,谁能相信他的报表的真实?政府官员同企业联手炮制虚假的“国家
工程”,目的无非是为了政绩,最终也是为了“官本位”作怪,政府部门
和企业联手做假,这样满足的是个人的私欲,而丧失的是国家资源和信誉
。如果国家相关部门有兴趣可以深入地调查一下“中国芯工程”出笼的背
景,相信有更多的虚假被揭穿。2004年9月12日星期日 </P>
<B>“放卫星”与“中国芯” [推荐]</B>文章提交者:陈方 加贴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cat898.com

(北京)古浪  
<P>  放卫星与“流星雨” </P><P>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记忆中,“放卫星”的印记是深刻的,“亩产万
斤粮”,“十五年超英”,“二十年赶美”,曾经让人热血沸腾,以致很
多经历过那段时光的人把它称作“激情燃烧的岁月”。尽管历史已经证明
“大跃进”、“放卫星”不过是吸毒者寻求的梦幻般的美妙感觉而已,但
是那种梦幻的美妙实在让人难忘,毒瘾难戒,“放卫星”的习好也就难改
,每过上一段时间就有新的“卫星”放出来。农民种粮食“放卫星”,工
人炼钢铁“放卫星”,到了高科技时代,也要“放卫星”。眼下“放卫星
”放的最热闹的是什么呢?是“中国芯”。 </P><P>2001年,媒体上捷报频传,“中国芯”赶着投胎般问世,3月出了网络CPU
芯片“方X”,接着是图象专用芯片“星X”,7月就诞生了486水准的通用CPU
“龙X”。半年之内三个冠以“中国”的芯片问世。“中国芯”是指有中国
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尤其特指达到全球业界主流技术的高端芯片。把“
芯片”和“中国”联系起来是中国人的发明,我们没听美国人说“美国芯
”,也没听日本人说“日本芯”,同样也没听德国人说“德国芯”,只有
中国人热血沸腾地把一个产品贴上“中国”的标签。 </P><P>  把科技同政治联系起来是中国人的毛病。就像当年大炼钢铁、亩产万
斤已经超出了经济范畴一样,今天中国人研发芯片搞科技研究也远远超出
了科技的范畴,科技研究在泛政治的中国已经不折不扣地政治化了。就在
人们尚无暇思考“中国芯”如何扎堆出世的时候,一个个的卫星不断出现
,“中国芯”横空出世,连海峡彼岸没有“放卫星”记忆的同胞也跟着凑
热闹,可着整个中关村满大街地立“中国芯”的广告牌,至此,我们似乎
感到,中国的IC设计业界不是在“放卫星”,简直就是在下“流星雨”了
? </P><P>  “芯”卫星怎样出笼 </P><P>  众所周知,生产产品是要进入流通领域的,那么,“中国芯”能否进
入市场流通?显然,486水准的CPU芯片是不可能进入市场的,网络CPU在PC
盛行的今天,人们也看不到进入市场的可能,那么,图象芯片卫星是否可
以进入市场呢,该研发商说行, </P><P>  “中国芯”都冠之以X芯X号,一个号就是一代产品,号数最多的是某
数字图像专用芯片,短短两年多的时间竟然下雨般地放出五颗“卫星”,
也就是出了五号芯片,理所当然地成为“放卫星”大户。2001年月,中关
村传出诞生“中国第一枚网络CPU芯片”的新闻,媒体为之轰动,一时形成
热炒,媒体轰动,社会轰动,政府关注,但就当人们喜悦未定之时,3月
初,某公司就宣布“中国第一枚超大规模数字影像芯片”问世,由于当时
该公司尚不得形象炒作的要领,竟然没有给这个“卫星”起个名字,只有
一个罗马字母加阿拉伯数字的代号,后经人指点,才命名为“星X一号”
。为表示此芯高出方X一头,特别强调“进入国际市场”。进入了哪里,进
入的数量多少,这个只有商家自己心里清楚了。业内有心人去查查便知。
2002年5月,为配合新一轮的形象宣传,就包装出了“二号”产品,经研究
,确定为给芯片的特点是“声音图像同体同步”。当时即有人提出异议说
,音频视频同体同步的芯片早就有,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货色。但是,考虑
到政治的需要,“音频视频同体同步”的概念被确定下来。 </P><P>  形象工程的特点在“三号”上表现最为突出,这块被界定为“智能机
器人专用芯片”的产品,过是“音频视频同体同步”的芯片在一个特定的
样品上的一次试验性的应用。我们看看它的问世情况,2002年初,日本X公
司要制造智能机器人,采用了某软件巨头的操作系统,由于软件巨头同该
公司有合作关系,推荐使用该公司“音频视频同体同步”的芯片作为机器
人的视频芯片。2002年10月,富士通发布了这个智能机器人。该公司从网
上看到这一消息,不禁为之雀跃,为今后宣传计,想要一个样品,摆放在
公司,但是,日本公司的该产品只有一个,不可能提供样品,该公司就急
电公司在美国的员工从美国市场上购买一个普通玩具机器人回国,冒称是
采用了该公司芯片的智能机器人(见图)。一个芯片在一个特定产品的应
用被称为打进国际市场。一个从市场上买来的玩具产品被称做自己具有世
界领先水准的标志。当时有员工提出,这样造假将来被拆穿怎么办,而且
,如果一个公司能在这个地方造假,会被人怀疑在任何地方都造假。为了
政治宣传需要,玩具机器人就堂而皇之摆放在了公司的陈列室。 </P><P>  四号的问世同三号同出一辙,2003年10月软件巨头向美国的一个移动
通讯公司提供了手机操作系统,同时推荐该公司的视频芯片用于手机的摄
像功能。这也是在一个特定的产品的应用,同样为了显示公司里程碑式发
展的意义,这个一次销售行为的芯片,在2003年2月,在进行媒体炒作时被
命名为“四号”。 </P><P>  至于“五号”就更是荒唐了。为了政治形象宣传和下一年的融资上市
需要,公司计划在2003年底做一次高潮性的宣传炒作,受“神州五号”上
天的启发,公司命名其为“XX五号”,而这个产品的特点被这样界定“前
五号产品的集大成者”。 </P><P>  放卫星是为了圈钱 </P><P>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芯”的炒作已经超出了科研和商业的范畴
,是利用政治理念进行炒作,是典型的出于某种政治的非政治的需要的“
形象工程”。那么,为什么要放芯片卫星,回首当年的放卫星是为了什么
?历史已经做出结论,是各级官员为了迎合各自上司,为了自己的政治前
途。那么,今天由各芯片公司掀起的芯片“放卫星”为了什么呢?有分析
说,一是科技领导部门要政绩,二是随着国家对海归的重视,也随着田溯
宁等在国家政府部门和大型国企担任要职,形象工程成为海归晋身仕途的
阶梯。三是海归公司多是利用风险投资基金组建,回报的压力逼使他们需
要借助政府的支持上市。北京晚报2004年1月2日就报道:“除了在香港上
市,国内的高科技概念企业仍然偏爱美国的纳斯达克。据悉,目前正积极
筹备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国内互联网企业有百度、腾讯、盛大、TOM、e
龙、亿唐、263、慧聪、8848、灵通网、阿里巴巴、第九城市等,有着高科
技背景的中星微电子也酝酿在纳斯达克上市。” </P><P>  上市没什么不好,圈钱没什么不对,这本是商界的正常行为,要晋身
仕途的愿望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用“放卫星”搞形象工程的方式就不
合适了,显然这已经不是商业的行为,用”爱国”的外衣来炒作企业就更值
得商榷了。“爱国”一旦被用于商业目的就亵渎了爱国的神圣性。这种观
念显然是计划经济时期的遗留产物。奇怪的是,经历了欧美学习工作历练
的海归竟然也有这么强烈的计划经济时期的烙印,可见意识形态的东西是
深入骨髓的。但是,我们怀疑披上“爱国”的外衣“放卫星”的有效性,
除了政府中既得利益者和企业自身,谁又能相信这种卫星的效能,日渐国
际化的商业环境,日益成熟的市场环境,能有多少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这些
“中国芯”。形象工程不仅不是爱国,相反是在害国。 </P><P>
</P>
早在提出"中国芯"的时候,头脑稍为清醒的人都知道.在无核心设计人员,无核心微代码内核,无成熟的半导体制造的中国,这注定是一个炒作.想当年生产一个国产二极管,三极管的成品率,试一下能否找到当时的集成电路F007,当今所谓的国产管99%是进口管芯(原材料)+国内封装,什么龙芯,方舟只是别人的产品.designed in TAIWAN(CHINA),made in TAIWAN(CHINA),cased in CHINA.基本上可以概括.[em05]
是嗎?
<P>http://www.cjdby.com/dispbbs.asp?boardID=34&amp;ID=120308&amp;page=5</P><P>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我国开始成为芯片生产大国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随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催生了一批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如:方舟、龙芯、爱国者、星光、网芯、展讯等。中国不再仅仅是芯片消费大国,也开始成为芯片生产大国。
</P><P>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俞忠钰日前指出,以2000年我国出台的鼓励芯片和软件产业发展的"18号文件"为契机。我国芯片产业开始加速,并呈现出5大亮点:产业规模急剧扩大、技术水准迅速提高、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产业格局日趋合理、领军人物纷纷涌现。</P><P>
</P><P>    权威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芯片产业规模年均增幅超过40%。今年上半年,我国芯片市场总规模达1370亿元,同比增长36.4%。芯片总产量超过94亿块,同比增长54.7%,销售收入237亿元,同比增长57.5%。</P><P>
</P><P>    芯片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芯片制造业成为产业增长的主引擎。今年上半年,芯片制造业销售收入73.8亿元,同比增长182%,创历史新高;芯片设计业销售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65%;封装测试业销售收入139亿元,同比增长27%。</P><P>
</P><P>    芯片制造工艺和技术水准迅速提升,特别是中芯国际北京12英寸生产厂的建成投产,使我国芯片生产技术从0.25微米、0.18微米进入到 O.13微米和0.11微米的国际前沿水准。 </P><P>
</P><P>    芯片产业体制和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格局初步形成。除了国家的产业引导资金,越来越多的海外资本、民间资本投入芯片产业,资本运营进入良性循环。目前,有10多家芯片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其中,中芯国际分别在香港和纽约上市,使中国芯片产业开始牵动国际资本市场的神经。</P><P>
</P><P>    在地区布局上,我国芯片产业形成了四大重镇: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其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集聚度最高;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环渤海区,具有研发、人才优势;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是中国最大的信息产品制造和出口基地。依托巨大的市场需求,开始进军芯片产业;以成都、西安为中心城市的中西部地区,人力、电力、水资源丰富,并拥有传统的电子工业基础,随着英特尔、中芯国际的芯片封装企业落户成都,英飞凌研发中心落户西安,该地区的芯片产业开始崛起。</P><P>
</P><P>    权威预测显示,作为全球芯片产业增长最快的地区和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2010年前,我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芯片市场。伴随市场需求的扩张、产业规模的升级、技术水准的提高,我国将出现一批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强势企业。</P><P>
</P><P>    俞忠钰认为,尽管我国芯片产业实现了飞跃。但与国际芯片生产强国相比,差距依然悬殊,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虽然迅速扩大,但依然赶不上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步伐。2003年,我国芯片产业产值360亿元,在信息产业1.8万亿元的总产值中仅占2%,国内市场占有率不到20%;自主创新能力还较薄弱,尚未掌握核心技术和设备,芯片制造的关键设备、IP核、关键原材料等还需依靠进口;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联动还不协调,芯片与整机间的互动发展迫在眉睫: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优势企业,整个产业尚处于发展期,还需国家大力扶植。 (叶国标)</P>
<P>这文章可够厉害的,把我亲戚10多年的心血全骂没了.</P><P>佩服!佩服!</P>
<B>以下是引用<I>mrgoodman</I>在2004-9-15 21:15:00的发言:</B>
早在提出"中国芯"的时候,头脑稍为清醒的人都知道.在无核心设计人员,无核心微代码内核,无成熟的半导体制造的中国,这注定是一个炒作.想当年生产一个国产二极管,三极管的成品率,试一下能否找到当时的集成电路F007,当今所谓的国产管99%是进口管芯(原材料)+国内封装,什么龙芯,方舟只是别人的产品.designed in TAIWAN(CHINA),made in TAIWAN(CHINA),cased in CHINA.基本上可以概括.[em05]


这话从何说起啊,方舟我不清楚,龙芯可是我们自己设计的。难道中芯微电子和华虹不是“成熟的半导体”制造商?
作者说的是北京的中星微电子吧,反正我感觉这年头,做事的挨骂,反而是不做事的高高在上,想骂谁骂谁。
<P>对头</P><P>那我们都要骂象楼猪这样自残的人喽</P>
<P>都不知道相信谁!</P>
那要看你的立场喽。
<P>我来转贴一些消息:</P><P>“尽管中国芯片的研发起步晚于世界近几十年,中国依靠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和本土人才的力量,仍然拥有了自己芯片的设计力量;尽管中国在通用芯片、存储器芯片等领域仍无法与国际芯片巨头竞争,但是我们找到了芯片产业的薄弱环节,终于在部分领域拥有了一席立足之地。以“星光”、“方舟”为代表的芯片产品已经成功闯入国际市场,承担“星光中国芯工程”的中星微电子公司还参与了3G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的制定。

  “星光”、“方舟”的成功之处在于选择功能芯片作为国际芯片市场的突破口。2003年12月28日,中星微电子公司在人民大会堂展示5年来的开发成果,“星光中国芯工程”已取得七大核心技术突破,其开发成果“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已占据40%的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的国际市场,全球销量突破1000万枚;之后,2004年2月12日,美国慧智公司宣布其销往欧美市场的网络计算机将采用方舟科技开发的“方舟二号”芯片,以替代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X86芯片,美国慧智公司的网络计算机销量占全球市场的50%,双方的合作将使“方舟”芯片走向国际市场。

  与此同时,中星微成功加入国际移动行业处理器联盟MIPI,并成为39家会员中惟一的中国企业,此举将对中国在3G领域的全球竞争产生影响。MIPI联盟由ARM、诺基亚、意法半导体和德州仪器发起成立,参与该联盟的39个成员包括世界销量最大的5家手机厂商,全球四大无线芯片提供商,以及移动通信外围设备商、应用处理器提供商、存储供应商、软件开发商和知识产权授权商。39个国际企业的合作,将最终产生一个旨在确定和推广移动应用处理器的标准硬件和软件界面的开放标准,标准一旦出台,必然将影响刚刚起步的全球3G多媒体产业。中星微电子公司全球战略发展副总裁张辉表示:“3G是未来数字多媒体芯片的主要应用方向。中星微电子加入3G移动设备主流标准的国际组织,我们就不会在国际竞争中陷入被动。”
”</P>
<P>不过最近确实没有龙芯的消息了,不是说八月上市的吗?</P><P>现在已经9月了。</P>
<P>我看了楼主的文章,无非是在一些细节上去纠缠,而且说出了“龙芯相当于486”这样的外行话。</P><P>中星微的消息是响当当的“全球销量1000万枚”。如果你不能证明中星微的销量是伪造的,那么其他的一切攻击和指责都变得非常可笑,毫无意义。</P>
<P>早就说过很多次了,龙芯的指令集是兼容MIPS的,它是不能用来运行微软的Windows的,你不能买一个来装在自己的PC上。</P>
哈哈,我是苏州常熟的,龙芯2号在我们这里快要投产了!是3方投资的,大家期待吧!
<P>这个会我参加了.</P><P>芯片是出来了,性能有待提高,尤其是功耗.另外测试环境也不是非常严格.但是毕竟是出来了,总比没有强.而且后面还有改进版本.从产业链上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目的确实是为了融资,而且国家确实给了一大笔钱,千万级的.</P><P>现在TD方面的事情已经是既成的事实,这个工程是否国家报批实际上都不重要了,这是一种中国市场常用的操作方式,不过当时来了一个人大的副委员长,一个运营商的一把,一堆信产部的官员,863的重要专家,一堆业界的著名学者,说明这个工程还是得到国家的认可的,至多是在宣传上过火了一点.</P><P>展讯这个公司挺厉害的,现在他们生产的芯片在厦新的手机上有应用,而且是单片型的.</P><P>说句公道话,宣传过分了,不过在技术上毕竟成了.参照中国的现有科技水平,应该是比较成功的企业了.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在展讯的网站上看看.www.spreadtrum.com.cn.</P>
呵呵,此芯片非彼芯片也。
<P>我真的很想狠狠的骂你,楼主,不懂就别在这现眼.</P>[em03]
越说越让人心里痒 狠不得实地去看看(那是不可能的[em04])
<B>以下是引用<I>mrgoodman</I>在2004-9-15 21:15:00的发言:</B>
早在提出"中国芯"的时候,头脑稍为清醒的人都知道.在无核心设计人员,无核心微代码内核,无成熟的半导体制造的中国,这注定是一个炒作.想当年生产一个国产二极管,三极管的成品率,试一下能否找到当时的集成电路F007,当今所谓的国产管99%是进口管芯(原材料)+国内封装,什么龙芯,方舟只是别人的产品.designed in TAIWAN(CHINA),made in TAIWAN(CHINA),cased in CHINA.基本上可以概括.[em05]

<P>

<P>小心风大绕了舌头啊!</P>
谁说中国没有中国“芯”!
<P>什么也别说了,对世界来说,这是微不足道的,对中国来说,可能是一大步。重要的是其象征意义,毕竟我们在小心翼翼的向前迈进。如果没有这一步,啥时候才是个头呀!</P><P>中国人目前的市场意识比真正的市场经济国家还疯狂,除了钱、效益好像没什么可关心的了。殊不知这些东西目前本身应该是国家的战略投资,不应该一步进入市场,因为短期内甚至永远不会有效益,没有哪个纯商业活动应该冒这种风险,只能由国家承担,即使是圈钱,只要目的是真的,不是糊弄老百姓、不是为某些人的个人私利,应该支持。如果因为某些人说的原因掐死这些蹒跚学步的婴儿,肯定又像Y10一样中了帝国主义的招了。</P><P>支持他们吧,即使钱可能打水漂,总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初的286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不能拿今天笑话昨天,我们无法笑话我们的老祖先为什么吃生食、住山洞、没衣服穿....</P><P>不是吗</P>
<B>以下是引用<I>贝勒爷</I>在2004-9-16 2:15:00的发言:</B>
谁说中国没有中国“芯”!


绝对有,台湾就是中国的
<P> “中途岛 (作者是北京某报记者)”?</P><P>连作者是谁都不敢公布?感觉这谣言的手法和说赵艳是贪官的一样! </P>
只不过是群没能力摘下扑到却骂葡萄算的败类而已~
[em06]
<B>以下是引用<i>shanghaioto</i>在2004-9-16 3:35:00的发言:</B>
<P>什么也别说了,对世界来说,这是微不足道的,对中国来说,可能是一大步。重要的是其象征意义,毕竟我们在小心翼翼的向前迈进。如果没有这一步,啥时候才是个头呀!</P><P>中国人目前的市场意识比真正的市场经济国家还疯狂,除了钱、效益好像没什么可关心的了。殊不知这些东西目前本身应该是国家的战略投资,不应该一步进入市场,因为短期内甚至永远不会有效益,没有哪个纯商业活动应该冒这种风险,只能由国家承担,即使是圈钱,只要目的是真的,不是糊弄老百姓、不是为某些人的个人私利,应该支持。如果因为某些人说的原因掐死这些蹒跚学步的婴儿,肯定又像Y10一样中了帝国主义的招了。</P><P>支持他们吧,即使钱可能打水漂,总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初的286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不能拿今天笑话昨天,我们无法笑话我们的老祖先为什么吃生食、住山洞、没衣服穿....</P><P>不是吗</P>
<p>
<B>以下是引用<I>mrgoodman</I>在2004-9-15 21:15:00的发言:</B>
早在提出"中国芯"的时候,头脑稍为清醒的人都知道.在无核心设计人员,无核心微代码内核,无成熟的半导体制造的中国,这注定是一个炒作.想当年生产一个国产二极管,三极管的成品率,试一下能否找到当时的集成电路F007,当今所谓的国产管99%是进口管芯(原材料)+国内封装,什么龙芯,方舟只是别人的产品.designed in TAIWAN(CHINA),made in TAIWAN(CHINA),cased in CHINA.基本上可以概括.[em05]

<P>方舟我不清楚,龙芯绝对是国内设计,别光凭臆想就在这里胡说八道。</P>
<B>以下是引用<I>windfire</I>在2004-9-16 12:38:00的发言:</B>
]

<P>方舟我不清楚,龙芯绝对是国内设计,别光凭臆想就在这里胡说八道。</P>


国内设计不出奇,台积电制造同样也是中国芯,但台积电的芯片晶圆(die)却是made in taiwan(当然也是中国的).同样台积电的晶圆生产线是从USA入口的,里面的控制设备绝大部分受USA控制,对于这样的"中国芯"你都会感到自豪?其实国内设计能力早在二十年前就有了,缺的就是制造工艺和品质管理.要有中国芯,必须先从基础开始做起,半导体工业容不得半点炒作和头脑发热,要脚踏实地,在吸取别人的经验同时靠自己的能力.有空的话多了解中国的半导体工业再谈"中国芯",[em05]
<B>以下是引用<I>mrgoodman</I>在2004-9-16 12:53:00的发言:</B>
&gt;

国内设计不出奇,台积电制造同样也是中国芯,但台积电的芯片晶圆(die)却是made in taiwan(当然也是中国的).同样台积电的晶圆生产线是从USA入口的,里面的控制设备绝大部分受USA控制,对于这样的"中国芯"你都会感到自豪?其实国内设计能力早在二十年前就有了,缺的就是制造工艺和品质管理.要有中国芯,必须先从基础开始做起,半导体工业容不得半点炒作和头脑发热,要脚踏实地,在吸取别人的经验同时靠自己的能力.有空的话多了解中国的半导体工业再谈"中国芯",[em05]

<P>你的逻辑有问题,知识也不怎么可靠。
<P>“龙芯2号处理器:   
<P>  是国家863计划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共同支持的重大项目,其目标是在2004年中期,用0.18微米的工艺,实现主频500MHz、SPECCPU2000测试分值超过300的64位通用CPU芯片。    </P>
<P>  采用上海中芯国际(SMIC)0.18微米工艺制造,三款样片的主频分别为300MHz、400MHz和500MHz。基于龙芯2号的LinuxPC原型系统支持64位的Linux操作系统、X-window视窗系统以及OpenOffice办公套件和Mozilla浏览器等应用软件。”</P>
<P>   根台积电有什么关系?</P>
<P>这位连龙芯是谁设计的,谁制造的都不知道的仁兄,有什么资格教训别人“有空的话多了解中国的半导体工业”?</P>
<P>感觉我们还是应该统一台湾,然后吸收威盛的技术,帮忙搞大,应该很有搞头儿地。起码我们得干掉日本的全美达!!!这是重中之重!!!全美达已经开始大规模产业化了,这主要得益于日本企业的团结。国内企业只知道自己瞎搞自己人,整天工夫都用在相互诋毁上。实在不应该。</P><P>威盛应该是我们目前冲进第一集团最好的希望!</P>
我不想说中国芯工程是子虚乌有的话,我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只是在一家硬盘厂工作,据我的了解,在造芯这条路上,我们的的确确有很长的路要走!
<B>以下是引用<I>shanghaioto</I>在2004-9-16 3:35:00的发言:</B>

<P>什么也别说了,对世界来说,这是微不足道的,对中国来说,可能是一大步。重要的是其象征意义,毕竟我们在小心翼翼的向前迈进。如果没有这一步,啥时候才是个头呀!</P>
<P>中国人目前的市场意识比真正的市场经济国家还疯狂,除了钱、效益好像没什么可关心的了。殊不知这些东西目前本身应该是国家的战略投资,不应该一步进入市场,因为短期内甚至永远不会有效益,没有哪个纯商业活动应该冒这种风险,只能由国家承担,即使是圈钱,只要目的是真的,不是糊弄老百姓、不是为某些人的个人私利,应该支持。如果因为某些人说的原因掐死这些蹒跚学步的婴儿,肯定又像Y10一样中了帝国主义的招了。</P>
<P>支持他们吧,即使钱可能打水漂,总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初的286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不能拿今天笑话昨天,我们无法笑话我们的老祖先为什么吃生食、住山洞、没衣服穿....</P>
<P>不是吗</P>


[em17][em17][em17]
<B>以下是引用<I>mrgoodman</I>在2004-9-16 12:53:00的发言:</B>
&gt;

国内设计不出奇,台积电制造同样也是中国芯,但台积电的芯片晶圆(die)却是made in taiwan(当然也是中国的).同样台积电的晶圆生产线是从USA入口的,里面的控制设备绝大部分受USA控制,对于这样的"中国芯"你都会感到自豪?其实国内设计能力早在二十年前就有了,缺的就是制造工艺和品质管理.要有中国芯,必须先从基础开始做起,半导体工业容不得半点炒作和头脑发热,要脚踏实地,在吸取别人的经验同时靠自己的能力.有空的话多了解中国的半导体工业再谈"中国芯",[em05]

<P>你知道wafer和die的区别吗?
<P>说的越多,露馅就越多啊。 [em01]</P>
<P>我很怀疑他们那个什么星工程的真实性!</P><P>微电子我不懂,但是我知道要作一个成熟的电路板是很不容易的,最少得几个月的开发稳定时间!再加上要涉及流水,指令,</P><P>半年 去蒙外行吧。</P><P>这种公司大多就作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找国外的芯片商给代工一些。然后准备资料发布新闻表示自己在该领域完全国产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申请国家基金。用申请下的资金来购买套片,打着支持民族工业的幌子在国内开买!</P><P>  这种空手套白狼的伎俩在国内司空见惯了</P>
<B>以下是引用<I>kingled</I>在2004-9-17 9:43:00的发言:</B>

<P>我很怀疑他们那个什么星工程的真实性!</P>
<P>微电子我不懂,但是我知道要作一个成熟的电路板是很不容易的,最少得几个月的开发稳定时间!再加上要涉及流水,指令,</P>
<P>半年 去蒙外行吧。</P>
<P>这种公司大多就作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找国外的芯片商给代工一些。然后准备资料发布新闻表示自己在该领域完全国产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申请国家基金。用申请下的资金来购买套片,打着支持民族工业的幌子在国内开买!</P>
<P>  这种空手套白狼的伎俩在国内司空见惯了</P>

<P>一看楼上的积分跟文章数就知道是某些马甲之一了,我以前做过主板设计,都懒跟你辩驳</P>
<P>我从事的就是半导体制造行业,说些题外的话。首先,我国现在的半导体只要还处在替别人加工的阶段,就是所谓的代工。(指中芯国际)不客气地说,从设备到技术基本上都是别人的,除了制造过程。虽然一直在说大力发展,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看见起色。论半导体芯片制造来说,人工费用并不是主要因素,我们空有人力资源却无法做出希望的东西。微电子技术已经成为了将来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技术,然而我国的研究开发却一直迟滞不前。总是满足于利用人力的价格差去获取最低级的利润。但是真正的大头却属于外国公司,他们制成成品再卖给我们。试想我们是否真正得到了便宜?长时间的忽视基础研究,只考虑短期效果,怎么可以登堂入室?还是引用上面关于中芯国际的报道,我们的半导体技术已经落后了世界两代,甚至国内现在一些公司用的机器都是外国人淘汰的。确实便宜,但是技术自然也就陈旧了。我们是否应该从头不带功利的想想我们现在的生产和技术? </P><P>以上所述仅代表个人观点,没有任何攻击指责之意。如有偏颇请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