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央档案馆:收藏档案125万卷,约1亿多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50:53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6-01/3081580.shtml

      毛泽东中学时期的作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走进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的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一股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5月31日,中共中央外宣办组织中外记者采访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这是中共中央外宣办组织举办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专题新闻发布和采访活动的第一站。

  收藏档案125万卷,约1亿多页

  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介绍,中央档案馆收藏档案的范围主要有六类。

  一是1919年“五四”运动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期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们从事新文化运动,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筹建中国共产党等伟大革命活动中所形成的档案。二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共中央及其所属机构和派出机关在各个时期活动中形成的档案。三是新中国成立前,相继在各地成立的苏维埃红色政权、抗日民主政权、解放区民主政权形成的档案。四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和各直属机构、全国政协形成的档案。五是一些全国性人民团体形成的档案。六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社会活动家的手稿、书信、日记等档案和资料。其中数量最多、相对最完整的是毛泽东主席的手稿,共有4万多件。

  数据显示,中央档案馆到2010年共收藏档案125万卷,约有1亿多页,案卷排架长度为13774米。另外,还有照片16万张,录音、录像磁带1.6万多盘,电子档案3900多盘,收藏报纸、期刊、图书等资料234万册。

  “这些档案主要是从各个中央和国家机关接收而来,但也有的是从国内外的单位和个人手中征集而来,或由个人主动捐赠而来。”杨冬权说。

  “十二五”期间抢救全部重点档案

  这么多珍贵的史料档案,安全工作也成为重中之重。

  杨冬权介绍说,对此档案馆采取了各种办法,如建造条件比较好的档案馆库、安装恒温恒湿的空调或者除湿设备等。如有破损及时修复,如果发现字迹褪色,则会进行加固或者恢复。此外,为了防火防盗,还在库房安装了自动灭火装置和自动报警装置。

  对重要的电子档案,则要求必须转化为可以识读的档案,有一些可能不好转化的,也要求及时检测,及时迁移到新的载体上。

  在档案抢救方面,杨冬权介绍说,国家财政专项支持档案抢救工作,设立了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经费,从“十一五”时期始,每年9000万元,专门用于抢救属于全国重点的档案。另外地方也投入资金,抢救属于地方的重点档案。“我们要求对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必须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完成。”他说。

  最大限度满足档案利用需求

  “最近5年中,共有1900多个单位介绍利用者来我馆利用档案,利用者共有5400多人次,共提供档案资料80000多卷册。”杨冬权说,为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和作用,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运用各种方法,向社会各方面提供档案,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的档案利用需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已成为加强档案利用的有效途径。

  “2008年3月,为了纠正一些人对西藏问题的错误认识,我们利用档案,包括我国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任免官员、收税等的档案,明代以来中央政府册封历世达赖喇嘛的档案,西藏在民主改革前进行奴隶买卖的档案等,连续制作了5个专题网络视频,在国家档案局网站公布后,国内外有300多个中文网站、100多个英文网站予以转发。”杨冬权说。

  2009年,又以1949年的重要档案,制作了50多期专题视频在国家档案局网站上公布,许多重要网站予以转载,全年点击量达2亿多人次。“2010年和今年,我们仍然每年都制作专题档案网络视频,在网上发布。”杨冬权说。(记者 张意轩)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6-01/3081580.shtml

      毛泽东中学时期的作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走进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的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一股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5月31日,中共中央外宣办组织中外记者采访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这是中共中央外宣办组织举办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专题新闻发布和采访活动的第一站。

  收藏档案125万卷,约1亿多页

  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介绍,中央档案馆收藏档案的范围主要有六类。

  一是1919年“五四”运动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期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们从事新文化运动,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筹建中国共产党等伟大革命活动中所形成的档案。二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共中央及其所属机构和派出机关在各个时期活动中形成的档案。三是新中国成立前,相继在各地成立的苏维埃红色政权、抗日民主政权、解放区民主政权形成的档案。四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和各直属机构、全国政协形成的档案。五是一些全国性人民团体形成的档案。六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社会活动家的手稿、书信、日记等档案和资料。其中数量最多、相对最完整的是毛泽东主席的手稿,共有4万多件。

  数据显示,中央档案馆到2010年共收藏档案125万卷,约有1亿多页,案卷排架长度为13774米。另外,还有照片16万张,录音、录像磁带1.6万多盘,电子档案3900多盘,收藏报纸、期刊、图书等资料234万册。

  “这些档案主要是从各个中央和国家机关接收而来,但也有的是从国内外的单位和个人手中征集而来,或由个人主动捐赠而来。”杨冬权说。

  “十二五”期间抢救全部重点档案

  这么多珍贵的史料档案,安全工作也成为重中之重。

  杨冬权介绍说,对此档案馆采取了各种办法,如建造条件比较好的档案馆库、安装恒温恒湿的空调或者除湿设备等。如有破损及时修复,如果发现字迹褪色,则会进行加固或者恢复。此外,为了防火防盗,还在库房安装了自动灭火装置和自动报警装置。

  对重要的电子档案,则要求必须转化为可以识读的档案,有一些可能不好转化的,也要求及时检测,及时迁移到新的载体上。

  在档案抢救方面,杨冬权介绍说,国家财政专项支持档案抢救工作,设立了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经费,从“十一五”时期始,每年9000万元,专门用于抢救属于全国重点的档案。另外地方也投入资金,抢救属于地方的重点档案。“我们要求对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必须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完成。”他说。

  最大限度满足档案利用需求

  “最近5年中,共有1900多个单位介绍利用者来我馆利用档案,利用者共有5400多人次,共提供档案资料80000多卷册。”杨冬权说,为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和作用,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运用各种方法,向社会各方面提供档案,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的档案利用需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已成为加强档案利用的有效途径。

  “2008年3月,为了纠正一些人对西藏问题的错误认识,我们利用档案,包括我国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任免官员、收税等的档案,明代以来中央政府册封历世达赖喇嘛的档案,西藏在民主改革前进行奴隶买卖的档案等,连续制作了5个专题网络视频,在国家档案局网站公布后,国内外有300多个中文网站、100多个英文网站予以转发。”杨冬权说。

  2009年,又以1949年的重要档案,制作了50多期专题视频在国家档案局网站上公布,许多重要网站予以转载,全年点击量达2亿多人次。“2010年和今年,我们仍然每年都制作专题档案网络视频,在网上发布。”杨冬权说。(记者 张意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