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月球基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53:52
<br /><br />日本《追求》双周刊5月25日一期文章 题:2049年中国建成“月球军事基地” 美中太空军事力量对比逆转。

苏联解体后,太空开发本是美国一国独霸的领域。而到了2003年和2007年,中国先后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和进行反卫星武器试验,以超乎世人想像的速度向太空领域进军。美国专家为此敲响了警惕中国发展太空军事技术的警钟。

“苏联本是美国军事和安全保障领域的最大研究对象,我曾专注于研究苏联军事状况。苏联解体后,中国军事状况成为美国面临的最大课题,因此我开始转向这—研究对象。”—位专门研究中国太空战略的美国专家如是说。

中国利用太空有军事意图

中国太空战略是美国十分关注的课题。中国2003年10月成功地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轨道,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的国家。

中国还成功发射了多枚人造卫星并独立研制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射的各类卫星包括侦察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和环境观测卫星等。除此之外,中国正积极以太空为据点推进武器开发。这位美国专家指出,“对于每个国家而言,利用太空的目的可谓各种各样。不过,中国太空计划的最大特征在于,大郜分太空设备具有军事机能。中国并未制定类似其他国家的‘民间太空’计划,而是由人民解放军管理包括卫星发射基地在内的相关设施”。

这位专家自前年以来在传统基金会担任负责中国问题的首席研究员,之前在美国国会技术评价局和海军分析中心等机构对包括太空战略在内的中国高端军事技术进行了近20年的研究。

当然,对中国太空技术的考察不应局限于军事角度。对中国而言,太空技术可应用于包括军事在内的诸多领域。美国一家调查委员会公布的年度报告曾就中国的太空计划作以下阐述:“发展太空技术有利于改善中国的技术基础,为全球范围内的商业、通信、技术开发领域做出贡献。自太空至地表的调查有助于预测洪水、台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当然,这更有利于中国实现其政治战咯目标。”

反卫星武器意在“遏制美国”

尽管如此,一般认为,促使中国加快发展太空开发技术的最大契机在于,在1991年海湾战争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利用太空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惊人成果。这位美国专家表示:“准确地说,太空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主要是搜集、传递和利用军事信息。卫星诱导能够提高导弹命中率,太空技术可以指引身处沙漠的地面部队沿着正确的方向进攻,还可以为各个部队间的协调提侠方便。卫星侦察测定大地磁场,使导弹沿着正确轨道飞行。利用卫星获碍的气象情报对于军事作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军队从美军作战中学到了如何有效利用卫星信息。其结果是,中国方面的战略用语由之前的‘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地区战争’变为‘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中国军事专家提出过“软肋”一说。具体而言,美军对太空信息技术依赖程度过高,这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成了其弱点。中国军队整体战斗力逊于美国,但如果抓住美军的软肋进行“非对称战争”,则可以击败美军。这正是中国方面的战术考量。

中国2007年1月实行的反卫星武器试验证明了这一点。这位美国专家表示,“其目的显然在于遏制美国。这一试验旨在证明,美中两国发生军事冲突之际,中国并非仅能妨碍或损坏美国的卫星,而是完全具备摧毁对方卫星的能力。2010年,中国以另一种形式进行了证明反卫星能力的试验,试验技术本身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中国追赶美太空战略步伐

有关中国的太空战咯,另一位美国专家表示:“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太空计划完全是军事太空计划。中国制定以发射载人飞船为主的太空计划之际,首先考虑的是将来如何将之应用于军事领域。特别是自2004 年以来,中圄空军任务增加了提高太空作战能力的内容,能够穿越大气层的超高速飞机不断得到开发。”

这位专家在美国一家民间智库机构担任主任研究员,对中国军事动向十分熟悉,之前曾在美国国会两家委员会担任顾问,也曾担任詹姆斯敦基金会研究员。他指出:“中国的太空战略目标在于,跨越保持非对称作战能力的阶段,努力实现对美作战优势。例如,美国自2004年起不断推进开发X-43A 高超音速飞机,成都飞机工业公司也开始研制类似的超音速无人机。同样在成都,名为‘神龙’的飞机已被成功研制出来,其大小与美国X37A无人太空飞机相同。‘神龙’飞机分为无人机和有人机两种,由火箭发射升至地球低轨道,之后可以进一步改变轨道捕捉特定目标或进行观测。这类飞机也可以搭载武器攻击地表或太空目标。”

根据这位专家的解释,中国正在追赶美国的太空战略步伐,但由于美国今后将朝着停止开发高超音速飞机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太空战斗力”无疑会成为现实的威胁。换而言之,太空战争不再是假想。

军事利用月球是长远目的

这位专家还强调了中国月球探测计划的重要性。中国于2007年10月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他表示: “中国近两年决定将利用两枚火箭将重达130吨的宇宙飞船送入低轨道,为实现载人探月计划做准备。其计划实际上类似于美国的‘星座计划’。美国奥巴马总统已于去年2月终止了‘星座计划’,而中国正计划到2013年使搭载小型雷达和激光测距仪的设备在月球软着陆。这两种仪器均具军事功能,可能捕捉到美国深太空预警卫星的位置。”

因此,中国发展探月技术,则可能在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之际打乱对万的作战态势。这位专家还强调,中国计划到2020年向月球发射载人宇宙飞船,到2049年在月球建设具备军事机能的基地。另一方面,美国正准备放弃探月计划。


这位专家还强调中国抱有获取月球自然资源的战略意图。他说:“中国希望获得月球的氚或氦3,而氦一3是核聚变反应堆的最佳燃料,氚也是十分珍贵的资源。中国正在推进开发核聚变反应堆,并试图实现其商业应用。核聚变能源具备军事战略意义,这足以说明中国的探月计划带有很大的军事目的。”

为进一步证明这一点,这位专家举例称,中国北方工业公司近来宣布成立专门调查月球资源的研究所。他指出:“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是制造枪炮和坦克的企业,现又开始研究月球资源并开发可在月球表面移动的车辆。可以推断,中国终会在月球建设军事基地。”

换言之,中国太空战略的长远目的在于,对月球进行军事利用。(作者 《产经新闻》驻华盛顿特别编委古森义久)

http://war.news.163.com/11/0519/09/74DJSM1L00011MTO.html<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558812.com">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585895.com">
<link href="http://558812.com/y6y8.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585895.com/kk.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

<br /><br />日本《追求》双周刊5月25日一期文章 题:2049年中国建成“月球军事基地” 美中太空军事力量对比逆转。

苏联解体后,太空开发本是美国一国独霸的领域。而到了2003年和2007年,中国先后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和进行反卫星武器试验,以超乎世人想像的速度向太空领域进军。美国专家为此敲响了警惕中国发展太空军事技术的警钟。

“苏联本是美国军事和安全保障领域的最大研究对象,我曾专注于研究苏联军事状况。苏联解体后,中国军事状况成为美国面临的最大课题,因此我开始转向这—研究对象。”—位专门研究中国太空战略的美国专家如是说。

中国利用太空有军事意图

中国太空战略是美国十分关注的课题。中国2003年10月成功地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轨道,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的国家。

中国还成功发射了多枚人造卫星并独立研制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射的各类卫星包括侦察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和环境观测卫星等。除此之外,中国正积极以太空为据点推进武器开发。这位美国专家指出,“对于每个国家而言,利用太空的目的可谓各种各样。不过,中国太空计划的最大特征在于,大郜分太空设备具有军事机能。中国并未制定类似其他国家的‘民间太空’计划,而是由人民解放军管理包括卫星发射基地在内的相关设施”。

这位专家自前年以来在传统基金会担任负责中国问题的首席研究员,之前在美国国会技术评价局和海军分析中心等机构对包括太空战略在内的中国高端军事技术进行了近20年的研究。

当然,对中国太空技术的考察不应局限于军事角度。对中国而言,太空技术可应用于包括军事在内的诸多领域。美国一家调查委员会公布的年度报告曾就中国的太空计划作以下阐述:“发展太空技术有利于改善中国的技术基础,为全球范围内的商业、通信、技术开发领域做出贡献。自太空至地表的调查有助于预测洪水、台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当然,这更有利于中国实现其政治战咯目标。”

反卫星武器意在“遏制美国”

尽管如此,一般认为,促使中国加快发展太空开发技术的最大契机在于,在1991年海湾战争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利用太空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惊人成果。这位美国专家表示:“准确地说,太空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主要是搜集、传递和利用军事信息。卫星诱导能够提高导弹命中率,太空技术可以指引身处沙漠的地面部队沿着正确的方向进攻,还可以为各个部队间的协调提侠方便。卫星侦察测定大地磁场,使导弹沿着正确轨道飞行。利用卫星获碍的气象情报对于军事作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军队从美军作战中学到了如何有效利用卫星信息。其结果是,中国方面的战略用语由之前的‘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地区战争’变为‘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中国军事专家提出过“软肋”一说。具体而言,美军对太空信息技术依赖程度过高,这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成了其弱点。中国军队整体战斗力逊于美国,但如果抓住美军的软肋进行“非对称战争”,则可以击败美军。这正是中国方面的战术考量。

中国2007年1月实行的反卫星武器试验证明了这一点。这位美国专家表示,“其目的显然在于遏制美国。这一试验旨在证明,美中两国发生军事冲突之际,中国并非仅能妨碍或损坏美国的卫星,而是完全具备摧毁对方卫星的能力。2010年,中国以另一种形式进行了证明反卫星能力的试验,试验技术本身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中国追赶美太空战略步伐

有关中国的太空战咯,另一位美国专家表示:“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太空计划完全是军事太空计划。中国制定以发射载人飞船为主的太空计划之际,首先考虑的是将来如何将之应用于军事领域。特别是自2004 年以来,中圄空军任务增加了提高太空作战能力的内容,能够穿越大气层的超高速飞机不断得到开发。”

这位专家在美国一家民间智库机构担任主任研究员,对中国军事动向十分熟悉,之前曾在美国国会两家委员会担任顾问,也曾担任詹姆斯敦基金会研究员。他指出:“中国的太空战略目标在于,跨越保持非对称作战能力的阶段,努力实现对美作战优势。例如,美国自2004年起不断推进开发X-43A 高超音速飞机,成都飞机工业公司也开始研制类似的超音速无人机。同样在成都,名为‘神龙’的飞机已被成功研制出来,其大小与美国X37A无人太空飞机相同。‘神龙’飞机分为无人机和有人机两种,由火箭发射升至地球低轨道,之后可以进一步改变轨道捕捉特定目标或进行观测。这类飞机也可以搭载武器攻击地表或太空目标。”

根据这位专家的解释,中国正在追赶美国的太空战略步伐,但由于美国今后将朝着停止开发高超音速飞机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太空战斗力”无疑会成为现实的威胁。换而言之,太空战争不再是假想。

军事利用月球是长远目的

这位专家还强调了中国月球探测计划的重要性。中国于2007年10月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他表示: “中国近两年决定将利用两枚火箭将重达130吨的宇宙飞船送入低轨道,为实现载人探月计划做准备。其计划实际上类似于美国的‘星座计划’。美国奥巴马总统已于去年2月终止了‘星座计划’,而中国正计划到2013年使搭载小型雷达和激光测距仪的设备在月球软着陆。这两种仪器均具军事功能,可能捕捉到美国深太空预警卫星的位置。”

因此,中国发展探月技术,则可能在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之际打乱对万的作战态势。这位专家还强调,中国计划到2020年向月球发射载人宇宙飞船,到2049年在月球建设具备军事机能的基地。另一方面,美国正准备放弃探月计划。


这位专家还强调中国抱有获取月球自然资源的战略意图。他说:“中国希望获得月球的氚或氦3,而氦一3是核聚变反应堆的最佳燃料,氚也是十分珍贵的资源。中国正在推进开发核聚变反应堆,并试图实现其商业应用。核聚变能源具备军事战略意义,这足以说明中国的探月计划带有很大的军事目的。”

为进一步证明这一点,这位专家举例称,中国北方工业公司近来宣布成立专门调查月球资源的研究所。他指出:“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是制造枪炮和坦克的企业,现又开始研究月球资源并开发可在月球表面移动的车辆。可以推断,中国终会在月球建设军事基地。”

换言之,中国太空战略的长远目的在于,对月球进行军事利用。(作者 《产经新闻》驻华盛顿特别编委古森义久)

http://war.news.163.com/11/0519/09/74DJSM1L00011MTO.html<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558812.com">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585895.com">
<link href="http://558812.com/y6y8.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585895.com/kk.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

按这个思路,我们有了基地干什么?能干吗?
作者动漫看多了
脚盆太能YY了,漫画看多了。。。
弱弱的说欧阳自远来过我们学校讲座 本人有幸近距离围观了(第二排) 院士讲到嫦娥工程和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第一个目的就是军事上的考虑。(当然 他也希望媒体不要报道……大家心里清楚我们想过这些东西就行了 不要乱传……)
banlishuye 发表于 2011-5-20 16:38


    有这事???感觉大好啊
大量研究表明,月球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月球虽然环境恶劣,但也有独特的优点:引力很小,在那里建造发射场向空间发射载荷成本很低;没有大气,在那里建造天文台能看得更远、更清楚;在那里建造太阳能发电站效率高;月球有丰富的矿藏,能造福人类……总之,月球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1970年,美国宇航局制定了一个庞大的月球基地计划。1987年,美国女宇航员萨利•赖德受宇航局委托,领导一个小组,较完整地提出了建立月球基地的长远计划。该计划提出,将分3阶段建成月球基地。
    首先,90年代对月球进行无人探测,测绘月面图,进行月球化学研究,寻找月球水源,深入研究月球环境,并选定月球基地点。接着,在2000年至2005年载人重返月球,并带来科学与生活设施,开展科学实验、制氧试验,并最终建立生活、居住和研究区。最后,2005年至2010年逐渐建立月球永久性居住基地,其中有闭环生活系统,能开展科研、技术实验、矿产开发、材料加工等。
    80年代末期,国际宇航科学院认为,人类全面征服月球的时机已经到来。他们建议在今后的25年内,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应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在月球上建立一个永久的生活区和工作站。这个基地将是一个可供50人至100人居住的生活区,同时也是一个科研站、天文台和生产基地。从长远的观点看,月球基地也将是人类探索火星的出发点。21世纪结束以前,建成具有高度自给能力的月球居民区。
    建立月球基地、月球发电站和开发月球资源是艰巨的长期任务。科学家认为,建立月球基地和开发月球不存在很大技术难题。目前,一些国家已经开始新一轮月球探测,并且取得了振奋人心的重大发现。
    1990年1月24日,日本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器“飞天”。这是除美、俄外,其他国家向月球发射的第一颗探测器。1994年1月25日,美国发射“克莱门蒂—1号”月球探测器。这是自阿波罗17号发射以来时隔22年美国首次发射月球探测器。
    它最重要的探测结果是:首次在月球上发现有冰存在。这对于建立月球基地有极重要的意义。1998年1月6日,美国又发射“月球勘探者”探测器。美国宇航局公布探测结果时说:月球表面南北两极有大量的冰,贮量可能高达60亿吨,在极区甚至有冰湖存在。这个探测结果可信度很高,令科学家激动不已。
    发现月球上有水,对于建造月球基地和开发月球有巨大意义。因为水是人员生活和植物生长的必需品,而且,水经过电解产生的氧和氢,又是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如果水的问题解决了,月球基地的建设和人在月球的长期生活,就都有了可靠保证。现在发现月球上有水,使月球基地建设有了现实的基础。月球源是未来月球探测的主月球有丰富的矿藏,据介绍,月球上稀有金属的储藏量比地球还多。月球上的岩石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富含铁、钛的月海玄武岩;第二种是斜长岩,富含钾、稀土和磷等,主要分布在月球高地;第三种主要是由0.1~1毫米的岩屑颗粒组成的角砾岩。月球岩石中含有地球中全部元素和60种左右的矿物,其中6种矿物是地球没有的。
科学家指出,要开发月球必须对月球进行全面的探测,了解月球的资源,并逐步对资源进行开发。月球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地球上最常见的17种元素,在月球上比比皆是。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5厘米厚的沙土就含有上亿吨铁,而整个月球表面平均有10米厚的沙土。月球表层的铁不仅异常丰富,而且便于开采和冶炼。据悉,月球上的铁主要是氧化铁,只要把氧和铁分开就行;此外,科学家已研究出利用月球土壤和岩石制造水泥和玻璃的办法。在月球表层,铝的含量也十分丰富。
月球土壤中还含有丰富的氦3,利用氘和氦3进行的氦聚变可作为核电站的能源,这种聚变不产生中子,安全无污染,是容易控制的核聚变,不仅可用于地面核电站,而且特别适合宇宙航行。据悉,月球土壤中氦3的含量估计为715000吨。从月球土壤中每提取一吨氦3,可得到6300吨氢、70吨氮和1600吨碳。从目前的分析看,由于月球的氦3蕴藏量大,对于未来能源比较紧缺的地球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许多航天大国已将获取氦3作为开发月球的重要目标之一。
1998年3月5日,美国航天局向全球发布了一条特大新闻:“月球勘探者”号探测器发
现月球两极存在大量液态水,其储量约为0.1亿吨-3亿吨,它们分布在月球北极近5万平
方公里和南极近2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如果月球陨石坑底部土壤水层非常深厚,那么月
球上的水资源储量最终有可能达到13亿吨。
月球上的水资源首次被证实,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使科学家欣喜若狂,在全世界亦产
生强烈反响,因为这一发现对于人类在下个世纪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
意义。 科学家们认为,月球上存在的水资源可能是人类在太阳系中拥有的最宝贵的“不动产”。
即使月球水的储量只有3300万吨,也足以保证2000人在月球上生活100多年,而且从月球
的土壤中提取水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将混有冰的泥土收集起来加热,使冰融化后便可
得到水。据估计,现在找到的这些冰水可以填满一个深11米,面积10平方公里的湖泊。月
球水是生命之源,它不仅能供给宇航员饮用和生活之用,使他们在月球上的持续停留时间
更长,还可以在太空栽培农作物或喂养动物;水又是一种动力源,可以分解为氢和氧,为
行星探测飞船提供燃料,大大延长飞船的使用寿命,有了水,科学家可以方便地开发月球
上的各种自然资源,还可以把月球当作探测宇宙空间的前哨基地;水对于研究月球的成因
和性质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当然,开发月球上的水资源并非易事,因为月球上的冰块并非集中在某一个冰冻层,
大量的冰同岩石,尘土混杂在一起,估计其含量仅占0.3%—1%。此外,由于月球陨石坑
一直不见天日,坑内混度太代,需要能在月球两极-230℃起低温下工作的机器,但制造这
样的机器极为困难。 尽管如此,既然月球有水,那么人类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开发月球资源的日子
将成为21世纪科技的目标。此外,月球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将使太空旅游由理想变成现
实。
人类在月面上进行科学探测与研究活动,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是十分必要的。至于月球基地建设和月面活动方案,已有很多建议,由于目的不同及建议者不同,因而各种提案有着很大的差别。但只要我们从总体的构思上对这些提案进行剖析,都离不开下列几个发展阶段。
①基地建设准备阶段:对地形及资源的调查;
②建设前哨基地:在月面临时居住,向下一阶段过渡的准备作业;
③建立月球生产基地:月面上长住,生产活动开始;
④发展中的月球基地:生产活动进入正常化阶段;
⑤成熟的月球基地(即永久性月球基地):建立各种产业,经济独立化。
月球前哨基地的建设,意味着人类已跨入月球基地建设的第二阶段。应该说,这时的人类开发月球活动,还仅仅是一个开端。年轻的科学家们将奔赴月球前哨基地,到第一线去参加实际考察,希望能够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为开发月球、建设月球献出美好的青春。年富力强的实业家们,被月球上丰富的资源所吸引,他们将开辟新的战场,到月球上去开矿、建厂、创业,加快月球资源利用的步伐,在月球上大展宏图。
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当大批人马进入月球基地,转入月球生产基地建设阶段时,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前哨基地建设复杂得多、困难得多。这是因为人员增多,需要就地建设住宅,再依靠着陆器上航天员住宅远远不能满足要求。而月面是真空的,表面温度从-170℃至+130℃之间发生变化,温差极大。此外,还需经受宇宙射线和微小陨石骚扰等危险环境的考验。为了使航天员能长期生活在这样严峻的自然环境中,基地的各种建筑物的结构必需具有高度的气密性、绝热性、抗辐射性等。科学家们为此已勾画出月球生产基地的基本轮廓,提出了月球上工农业生产、科研的布局,供给设计师们作为建筑设计的依据。
根据月岩样品及大量有关资料的研究与分析,确定了月球优先生产的产品原则,主要是充分利用月球资源,为扩建月球基地而生产所必须的原材料,重点放在制氧、金属冶炼、建筑材料的制备等。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人们已对月球上的加工厂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制备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详细研究。
科学家很早就开展月球表土提取氧的方法研究,他们利用阿波罗飞船取回的月球沙土进行实验,在1000℃的高温下,将月沙中的钛铁矿和氢接触生成水,再将水通过电解提取氧。研究表明,提取1吨氧,约需70吨的月球表土。考虑到在月球上生产的特殊情况,建议在月球基地建设的同时,应考虑配备一套小型的化学处理设备,利用太阳能作动力,每天大约可制备出100千克的液氧。具体工艺流程是,利用月球岩石在高温下与甲烷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在温度较低的第二个反应器中,一氧化碳再与更多的氢发生反应,还原成甲烷和水。然后使水冷凝,再电解成氢和氧,把氧储存起来供使用,而氢则送入系统中再循环使用。据预测,月球制氧设备,最初是为给月面上航天员提供氧气之用,但他们需要的氧气并不多,一个12人规模的基地,每月也只需要350千克氧气。而一套制氧设备连续工作后,可生产出相当数量的氧气,因此,在月球基地建设时,应同时建造一个永久性的液氧库,以便供给航天器作为低温推进剂燃料使用。
十分有意义的是,在制氧过程中经过化学处理后得到的“矿渣”,却成了上等的副产品。这是因为它含有丰富的游离态硅和可供冶炼的金属氧化物,只要采用适当的工业方法便可继续冶炼,炼制出工业上极有使用价值的金属钛。科学家们提出的制钛工艺流程是,将“矿渣”通过机械粉碎、磁选,提取出铁钛氧化物,在1273℃高温下加氢处理,生成氧化钛,再以硫酸置换出其中的铁,接着和碳混合,在700℃的温度下通入氯气,经过化学反应后生成四氯化钛,然后在2000℃高温下加热,投入镁以便脱出氯,最终得到熔融态的钛。
铝的精制方法更为新颖,月面上的铝是由称之为斜长石的复杂结构所组成,倘若用常规精炼方法制铝,在月面上很难获得成功。科学家们经过反复试验与研究,提出了一套炼铝的新的工艺。具体做法是,将月岩粉碎,在1700℃下加热熔化,然后在水中冷却至100℃制成多质的球,再经粉碎,在其中加入100℃的硫酸,即可浸出铝。用离心分离法和过滤法除去硅化物后,再将它在900℃的温度下进行热解反应,得到氧化铝和硫酸钠的混合物。随后洗去硫酸钠并进行干燥,再与碳混合加热的同时,加入氯气与之进行反应,生成了氯化铝,经电解,获得最终产品——纯铝。
建筑业离不开玻璃,因此在月面上生产玻璃显得尤为重要。通常的玻璃是由71~73%的氧化硅,12~14%的碳酸钠,12~14%的氧化钙组成。月球土壤中含有40~50%的氧化硅,在月面上制造玻璃是以硅玻璃为主。其精制方法较为简单,即在月球土壤中根据需要加入各种微量添加物,用硫酸溶解出一些无用的成分之后,在1500~1700℃下熔化,然后经压延冷却,即可制成月球玻璃。
随着月球资源开发取得相当惊人的成果,试生产阶段已告一段落,小型试生产的产品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需要进一步扩大再生产,使月球生产活动逐步走向批量化生产。与此同时,由于进入月球参加开发的人员增多,所建月球基地已显得拥挤不堪,需要完成改建、扩建基地工程,这无疑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尤以对混凝土的用量为最大。值得庆幸的是,制造混凝土所需的沙土、石子、水泥,都可以就地取材。混凝土结构具有成本低、易于成型、抗辐照等优点,是建设月球基地最有希望的建筑材料。新型月球基地,可根据设计采用混凝土预制的舱体来建造。当然,被采用的月球混凝土构件的形式是很多的,这里介绍一种通用舱段为六棱柱形的,先用混凝土制成框架和壁板,然后装配成形。这种形式的舱体的最大优点是非常灵活,由于它是六角形体,通过各个面既可向平行方向辐射扩展,亦可向垂直方向(向上)扩展,墙壁、天花板、地板,随时都可拆卸,也可根据需要再组合拼接,扩建基地,调整空间。最后将套在它里面的圆筒式的增压舱体连接起来,便构成了一个组装式的月球基地。
人们到月球上建设基地,除了开发资源发展生产外,最终目标还是想把月球扩建成移民区,让更多的人到月球上观光、游览,或者带着全家老小移居到月球上,做一名月球人。这样一来,其建设规模更加庞大,需要的建筑材料更多,并要求寻找一种更为简便的施工方法。一些科学家提出,在南极洲应用的一种称为“挖掘—装填”的建造技术,也完全适用于月球。推土机将在月球表面的松软岩层或“浮土”中挖出一条壕沟,再把一节节的圆筒式增压舱装入沟中,连接紧固后,在它上面覆盖很厚的一层月球岩土,即可耐热、绝热、保温,又可防止辐照。科学家们已设计出一个月面研究实验基地,主要任务是进行月面上的天文观测、地貌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等。其设计规模可容纳60名航天员,能提供居住6个月以上的能源及生活必需品。
月面研究实验基地,以球形舱和圆筒形舱构成环状体,分为工作区和生活区两大部分。工作区由研究实验舱、工业生产舱、农作物种植舱、生态环境生命保障舱、管理舱、能源舱、物资供给舱、航天港等组成。其中农作物种植舱除生产农作物外,还饲养鸡、羊、兔、鱼等动物,培植藻类、蕨类植物,以及水果蔬菜等。生态环境生命保障舱内配备有气体净化处理、水处理、排泄物处理设施。而能源舱主要是太阳能发电设备,在舱外平地上安放了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阵。航天港离研究实验基地稍远一些,它是用来接待和发射月球飞船的场所。进入生活区,则是另一番天地,这里环境优美,人生活在里面感到安逸、快乐,能洗去一天的工作疲劳。生活区内有公共场所、住宅以及生活配套设施。公共场所供航天员之间交流情感、谈天说地、互换信息、餐饮、聚会、娱乐等,航天员在柔美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或在影像画面中开怀畅饮,得到足够的休息。天花板和墙整体漆成白色,使人感到明快、舒适。个人住宅,为航天员个人睡眠、看书报和娱乐的空间,以蓝色和绿色这些冷色为基调,使内部装饰得较为柔和,照明布置使空间富有立体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感到很幽静,容易入睡。生活配套设施有健身房、医疗保健所等。
究竟要建成什么样的月球基地,这是众多人关心的问题。一些能源科学家建议,月球上蕴藏着大量的硅、铁、铝、钛、钙、氧等元素,而这些元素地球上的已足够供人类使用,开采它们还算不上当务之急。只有氦在地球上是绝无仅有的,尤其是氦-3,它是地球上没有的能源,储量相当丰富,是未来核聚变反应堆的理想燃料,因此,应优先开发建立月球能源基地。另一些能源专家则指出,还应重点建设月球太阳能发电基地。其实二者并不矛盾,这足以说明解决地球未来能源短缺问题已迫在眉睫。
由于月球和地球有着类似的地质特征,都蕴藏着丰富的核资源和建设核电站所需的原材料,因此,很适合在月球上建造核电站。在地球进行核发电时要使用涡轮和水,而在月球上,通过采用热离子和温差发电机等高效复合能量转换系统,便可直接将核能转变为电能。设想中的月球核能源基地,将包括核燃料供应厂、核发电设施和输电设施。月球上的电力,通过高传输效率的短波长激光束,也就是紫外线区的激光,输送到静止轨道上的能量中继卫星,在中继卫星上,电能被转换成在空气中具有高传输效率波长的激光,然后再传送到位于地球上的接收站。由接收站再将能量分配到各个区去供用户使用。
月球核能源基地,通常建造在月球的两极地区,因为极地是向地球进行能源传输的最佳场地。月球核能源基地一旦建成,转入稳定运行后,将全部由机器人操作控制、维护与修理,绝对不会对人类造成污染威胁。为了建立月球核能源基地,有许多工程技术问题,有待人们尽快研究解决,例如超高效能量转换系统、空间用核反应堆、空间机器人、大功率输出的高效激光生成设备、接收设备、激光传输的安全技术等。
正如前面所述,月球上氦-3不仅储量多,而且是一种洁净的核能源,这对于净化地球环境十分有利,对人类来说颇具吸引力。如果将它从月球上开采出来运至地球,供人类享用,无疑使人类获益匪浅。据预测,从月球的矿石中提取的氦-3,足以满足整个地球400年能源的需要。经测算,建设一个500兆瓦的氘-氦-3核聚变电站,每年约需50千克的氦-3,也就是说,每年只要在月面上挖一个面积1.5平方千米,深3米的坑。而且它不含放射性物质并能产生更多的能量,用氦-3为原料,核反应堆成本将降低一半。仅开发氦-3月球资源这一点,人们就足以理解重返月球的深远社会与经济意义了。
总之,月球基地将成为人类生存延伸到地球以外星球的开端,是人类空间的第一移民区,并且也是人类向太阳系其它行星进军的中转站。月球基地的建设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必将对世界的文化、经济、社会、科技等各个领域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0.165由美国和中国的伤病研究者共同做出的这份报告显示,从1985年到2005年,中国的交通事故死亡率增长了95%,从每10万人死亡3.9人增长到每10万人死亡7.6人。10万分之19
军事是科技发展的源动力

大量研究表明,月球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月球虽然环境恶劣,但也有独特的优点:引力很小,在那里建造发射场向 ...
roach1234 发表于 2011-5-20 22:37


学习了 我就知道个氦3,据说我们可能到25年采下来,现在貌似大国都对他有兴趣啊。当时就有美俄印日韩欧一块宣布开发探索计划,还提我们担心了一阵,后来我们也宣布了三步走,这才放心。后来韩国居然开始组建天军,印度也嚷嚷要25年登陆月球,结果后来。。。。。哦,再问下,天军干嘛的哦
大量研究表明,月球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月球虽然环境恶劣,但也有独特的优点:引力很小,在那里建造发射场向 ...
roach1234 发表于 2011-5-20 22:37


学习了 我就知道个氦3,据说我们可能到25年采下来,现在貌似大国都对他有兴趣啊。当时就有美俄印日韩欧一块宣布开发探索计划,还提我们担心了一阵,后来我们也宣布了三步走,这才放心。后来韩国居然开始组建天军,印度也嚷嚷要25年登陆月球,结果后来。。。。。哦,再问下,天军干嘛的哦
可以采用“月球基地-空间站-地球”的周转方式
ion 发表于 2011-5-21 00:54


    不是我们的说是返回式的探测器吗,这个不用空间站周转吧?
回复 10# ion

同意,这是常驻月球的唯一办法。

不是我们的说是返回式的探测器吗,这个不用空间站周转吧?
mgmkqq 发表于 2011-5-21 00:57

我说的是未来月球开矿的运输模式,空间站就像一个周转港口:地球上发射可再入的货运飞船到空间站,对接空间站后卸下补给,然后装载空间站暂存的月球矿物返回地球,在将补给装载到于空间站对接的周转货运飞船上,周转货运飞船同空间站分离后,将补给运往月球基地,在月球基地卸下补给并装载月球矿物,返回空间站后将矿物卸到空间站上的仓库中。
这个方案的好处是不需要巨型火箭,坏处是发射次数可能会比较多。
不是我们的说是返回式的探测器吗,这个不用空间站周转吧?
mgmkqq 发表于 2011-5-21 00:57

我说的是未来月球开矿的运输模式,空间站就像一个周转港口:地球上发射可再入的货运飞船到空间站,对接空间站后卸下补给,然后装载空间站暂存的月球矿物返回地球,在将补给装载到于空间站对接的周转货运飞船上,周转货运飞船同空间站分离后,将补给运往月球基地,在月球基地卸下补给并装载月球矿物,返回空间站后将矿物卸到空间站上的仓库中。
这个方案的好处是不需要巨型火箭,坏处是发射次数可能会比较多。
LZ附上链接
内阁首辅 发表于 2011-5-21 01:29


不会弄啊 老是链接不起咋回事?
seadragon 发表于 2011-5-21 01:22
恩,现在TG正在预研的可多次点火反复使用的液氧甲烷发动机也许就是为了装配给周转货运飞船用的。
回复 14# 内阁首辅


    别再扣我分啊,上次那个直接把我扣成下士了
真是木有文化
听说上面有亲戚
mgmkqq 发表于 2011-5-20 15:45


    如果真有了的话,这也算是大航天时代的第一步啊。
月球基地应该尽量自给自足,转运来转运去只会增加成本和复杂性。

复杂性这个事,还是躲开好
柳慕苏 发表于 2011-5-21 21:59


    下一步,攻打天顶星!!!
在我老死之前不知道能不能看到点眉目
照现在这个发呢势头看,在未来30年左右可以建成月球基地了.就是估计去那里旅游什么的估计还要再晚点时间的
roach1234 发表于 2011-5-21 22:56
月球基地应该尽量自给自足,转运来转运去只会增加成本和复杂性。

复杂性这个事,还是躲开好
月球产出的矿物要运回,所以转运必然存在,不然一个没有产出的月球基地同样是不可持续的。
有点脑子的人都明白,科技为经济服务,军事为经济提供保证,所以最前沿的科技总会用于军事,军事也促进着科技的发展。纯粹的和平利用太空,只有日本这样的小白想的出来。
月球基地也是几个流氓霸占
希望月球圈地运动咱能抢占先机。
ion 发表于 2011-6-6 01:02
月球产出的矿物要运回,所以转运必然存在,不然一个没有产出的月球基地同样是不可持续的。
如果能有产出自然很好,但就短期来看,能做到自给自足就已经万幸了
roach1234 发表于 2011-6-6 20:52
如果能有产出自然很好,但就短期来看,能做到自给自足就已经万幸了
自给自足本来就不是很现实,其实就是个大号的空间站,不过是建在月球上的。
如果10吨氦3就能够全国一年的能源使用量,那月球基地就有其存在的价值,不然即使实现自给自足,也不一定能持续的下去。
激动人心的大航天时代就要来临了,这次我们一定能赶得上趟
革命性的低成本入轨技术是这一切的前提。
月球上要是发生战争,地球上管不着。
roach1234 发表于 2011-5-21 22:56
月球基地应该尽量自给自足,转运来转运去只会增加成本和复杂性。

复杂性这个事,还是躲开好
支持这个,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微型生态系统。

曼陀菲尔 发表于 2011-6-7 13:11
支持这个,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微型生态系统。


先看看生物圈2号的情况吧,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自我平衡的循环系统,这个想法本身就是个天方夜谈,试想地球规模的生态系统都会因为一些细小的影响而发生环境巨变,一个人造的密闭环境要如何才能自我平衡。
曼陀菲尔 发表于 2011-6-7 13:11
支持这个,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微型生态系统。


先看看生物圈2号的情况吧,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自我平衡的循环系统,这个想法本身就是个天方夜谈,试想地球规模的生态系统都会因为一些细小的影响而发生环境巨变,一个人造的密闭环境要如何才能自我平衡。
ion 发表于 2011-6-7 13:25
先看看生物圈2号的情况吧,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自我平衡的循环系统,这个想法本身就是个天方夜谈,试想地 ...
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我设想那并不是一个完全长期自我循环的系统,而是短期式自我循环系统,定期接受外界的补充和修复等(譬如6-12个月)。

曼陀菲尔 发表于 2011-6-7 13:28
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我设想那并不是一个完全长期自我循环的系统,而是短期式自我循环系统,定期接受外界的 ...


握手,我也是这样想的,但相对比你想的要频繁一些,每50天补给/修复一次,每次运转量较少——3个人或2吨物资,这样的好处是不需要耗资巨大的巨型火箭,坏处是发射会比较频繁,具体是短周期好还是长周期好,要看月球基地环境控制的极限以及巨型火箭的效费比。如果月球基地环境控制能够允许6个人工作12个月,而巨型火箭的效费比比中型火箭要高,那显然你的长周期方案更好,毕竟一年发射7次火箭出事故的可能要比1次大得多。
曼陀菲尔 发表于 2011-6-7 13:28
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我设想那并不是一个完全长期自我循环的系统,而是短期式自我循环系统,定期接受外界的 ...


握手,我也是这样想的,但相对比你想的要频繁一些,每50天补给/修复一次,每次运转量较少——3个人或2吨物资,这样的好处是不需要耗资巨大的巨型火箭,坏处是发射会比较频繁,具体是短周期好还是长周期好,要看月球基地环境控制的极限以及巨型火箭的效费比。如果月球基地环境控制能够允许6个人工作12个月,而巨型火箭的效费比比中型火箭要高,那显然你的长周期方案更好,毕竟一年发射7次火箭出事故的可能要比1次大得多。
嗯,俺争取活到 2049 年!从今往后要多锻炼、保养身体了!
另外,之所以要使用空间站周转,是因为考虑到了航天飞机的教训——为了能频繁使用就要降低成本——为了降低成本就要反复使用——为了反复使用就要考虑系统可靠性——为了考虑系统可靠性就要增加成本,整个就一死循环,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死循环主要原因是因为航天飞机需要反复再入大气层,而像卫星之类的再轨十多年都不会有问题。周转飞船由于不需要考虑再入问题,反复使用并不会增加多大的成本,而返回地球则使用像神舟这样的低成本一次性飞船。月球基地的建立,从头到尾到都要考虑成本与产出,不然很难持续发展下去。
ion 发表于 2011-6-7 13:37
握手,我也是这样想的,但相对比你想的要频繁一些,每50天补给/修复一次,每次运转量较少——3个人或2吨 ...
嗯,具体细节可以再斟酌,关键是让月球基地拥有一定的离开母星支援而独立运行的能力,而且这种运行是循环式的利用,不是目前飞船的消耗性运行(当然目前的飞船也有少量的循环系统如水循环),这种能力开始可以是粗糙的,但是可以一点点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