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弱谈Google与知识战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09:57
今天早上起床发现好像Google的简体搜索出了问题, 还在页面上特别提示接受繁体字和英语, 不解的同时看到筒子写的话语权的帖子, 使我恍然想起两年前写的文章, 遂翻出来供大家讨论.

Google与知识战略

斗鸡还是3G?

GUS:Google你配合配合,退吧!
Google:我退没问题,可我赚不到钱怎么办?
GUS:你以后还可以回去撒,我现在是火烧眉毛了。我要是软了票全没了,你交的保护费也打水漂。
Google:那且待我商量商量。
Google:喂,我要退了。
GCN:退之作甚,敢犯我天朝天威?
Google:你天威太甚,敢过滤我搜索之结果。
GCN:河蟹你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怎地今日闹小媳妇脾气?
Google:你管我咧?我退了你怕不怕?
GCN:你敢要挟本官?
Google:要挟?我是德先生的斗士,我要挟你?反正你怕不怕?
GCN:不怕。
BAIDU:不怕。
Google:怕不怕?
GCN:不怕。
Google:爷你放过我吧,我上头有人,非要我退,那是我交了保护费罩着我的;你下头又有人,叫我只占33%的分额,我里头有人,那帮工程师要我自由要我德,要我斗,我外头还有很多粉丝,叫我把你“乃伊组特”。爷我实在混不下去了。
GCN:恩,那本朝成全汝,汝退吧。
Google:真的?好,那我退了。
GCN:慢!汝戴罪之身不可远离我天朝,且待本官与你个苟安之所。
Google:我苟安?怎么这年头专掐我搞“互粘网”的。
GCN:本朝有一自由埠,对内是法不对特区,刑不上外港,你去那里消停消停。风声过了再回来。
Google:原有此等去处?我去也,爷给我留个位置等我再回来。
BAIDU:主公可让本将升为帐中首将么?
GCN:就凭你?可将武艺再勤练十年,再战不迟。今天还得靠雇佣的洋枪队呀。

引述有关部门发言人员的话:“Google违反了中国法律和进入中国市场时的书面承诺”。窃以为前半句是子虚乌有但后半句却是真切的。表面上看,这场事件的确是Google和GCN之间为了“君子承诺”的斗鸡(G),然而事件所发生的时空环境和国际环境却不免让人产生更有趣的联想。一个比较有趣的想法是如上的3G格局——GCN, GUS, Google. 所谓君子承诺是什么?就是不搜些犯本朝天威的东西。但Google是冤的,是“国内国际形势”让他这么搜的。美国政府起什么作用?对华关系紧张期调用一个雇佣兵增加增加气氛而已。Google仍然是冤的,谁让她做成跨国的大企业呢?没有美国政府这个“第三鸡”的存在,Google怎会在“小媳妇”苟且忍让个把月,三月12日还“植了植树”后,经过半个月的沉寂期突然低调地宣布“要回娘家”?Google事件的大的国际格局是什么?我们必须做更深的战略考量。


争夺话语权——知识经济时代战略争夺的制高点

在前知识经济时代,伟大的战略家毛泽东对政治强势的概括是“枪杆子里出政权”,意指有了武力,对下面的基层实现镇压,对内部的政治对立面有了斗争的资本,对外则有了获取足够资源和空间的工具。在工业经济时代,这样的概括是天才级的——世界格局的话语权正是由能源和主要生产要素把持,二战前以美国为代表,首富们主要集中在石油,铁矿石,基础交通等资源性领域。在全球化时代,资源产业在各个国家均垄断化,国有或至少“半国有”化,市场经济的话语权则主要把持在两个三个节骨眼上:一是通货膨胀和风险的制造机——货币金融,二是抗通胀和风险的最稀缺资源——土地,三是具有最强必需性,抗波动能力很强的产业——通信和零售。

而在互联网诞生后,新的文明时代即将到来:随着武力镇压,国际级战争,资源型发展,流血式崛起和对强权的尊服等各种旧的博弈形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各个政治实体间进行争斗博弈又多开辟了一个战场,而且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战场——知识,谁能够获得知识战略优势,谁就能够获得最强的实力。将软实力具体化为知识窃以为更恰当,所谓软的不就是知识吗?这一点60年前我所不怎么景仰的Hayek也已作出这样的概括。在人类已知资源几乎廉价化和鸡毛化的今天,知识与技术可以说越来越和科幻小说一样成为人类发展命运之所系。土地,货币,铁轨或是Wal-Mart,它们尽管是支柱产业但解决不了地球土地不够人类发展的问题,解决不了经济周期问题,解决不了三维交通问题,更解决不了人类饥饿问题。 Google可以因为各种原因退出,但她放弃不了的是北京和上海的“非搜索业务”——除了广告,更核心的是它花掉四到五年经营的北京和上海的Google工程研究院,这个占她专利量40%以上,工资总额却不到20%的团队。作为一家技术公司的领先者,Google放弃不了,也不会放弃她的核心竞争力——人才,或者说人才脑子里的知识;中国庞大的人才储备和市场水平让Google欲露还羞地留在了香港——这是Google作为公司的商业动机,美国政府的动机另算,大家也都知道它要利用一国两制搞些操作。这是微观层面。而美国作为一个宏观经济的参与者,她如何处置知识?

美国是这样一个国家:基层民主法制令人艳羡,高层低效黑幕令人悲痛,对外霸权掠夺令人发指。国内的口径叫“双重标准”,个人以为这是不足的,因为美国的政治结构应该是如上所述的三级结构,联结层是美国政府高层。所谓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作为延伸的渠道,美国联邦政府有义务为国内基层的庞大社会机器争取足够的资源与空间,而手段则是把持世界的话语权,形成垄断——所谓“三重标准”:向下自由,向内功利,对外垄断。对外,她要占领绝对的知识阵地,让主流知识成为美国式的知识,同时为美国争取到永不落下风的国际斗争阵地;对下,知识垄断所带来的实利,美式知识的绝对优势地位等则可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保证政治稳定,各个利益团体有一个确定的共同阵线,以及基层对高层,包括对外有一个确定的隐形共识。

可以说,实现对世界共有知识的垄断,控制解释权并最终美式化,对于美国的未来是核心竞争力级别的考量。正如19世纪末开始利用托拉斯式的公司发展垄断资源,20世纪中开始利用美元本位来垄断金融,20世纪末利用IT来垄断通信阵地,21世纪的前半叶,美国一定会利用种种的工具来实现她的知识垄断目标——搜索引擎是什么?准确的定位就是一般及专业知识的解释提供商,以Google为代表的搜索技术领先者,在海量信息时代,正是美国进行知识垄断,控制知识阐释权——称之为国际战略层面的话语权,获得知识竞争绝对优势地位的有力武器。


争夺话语权的根本——信息的提供与解释能力

笔者可以介绍一个现象:在美国,非移民的美国人,具有很强的“自由性”,对互联网资源的使用和选择随机性很强,不集中在某些固定的提供商,或许Google,EBay和Youtube仍然占据主流,但决非垄断。不过但凡移民,尤其是二三世界国家的移民,凡搜索即Google,凡历史即Wiki,凡视频即Youtube,决无二心。这种思想层面潜移默化的影响,绝非一般的“统战”能力可比。笔者有一个印度同学,来自印度南部比较贫穷的地区,造成饮食习有些变态——食谱稀少,拒绝蔬菜,讨厌水果,必要的维生素和纤维等猜想只能靠药物供给,有时很可能补充不足,他身上明显的现象是头发枯黄,纵然身高1米78却身体饥瘦(断不是矫健的瘦),关节粗大。不过赚到可观美元后他并没有迅速过上真正“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改善饮食和营养状况,而是选择了一个典型的美国生活:买了辆Accord,日常饮品是无Coffee不能活,Pizza和汉堡不离手,钟情除了美国人谁也不看的NFL……笔者与之朝夕相处,甚有不解,但由此可见美国“统战”能力之强。

如题,我们必须从二分的观点来看美国的知识战略。美国的知识战略有其正义的一面,也有其非正义的一面——毕竟一个纯粹非正义的知识战略不可能如此成功而持久。其正义的一面主要体现在对内的知识与信息的提供能力上,这也是中国目前与美国知识战略能力决定性的差异。固然美国知识提供的广泛和大量有其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富裕的生活水平做基础,有其正义的宪政观念和成熟政治体系做后盾,这使得美国对信息的“抵抗能力”,“防毒能力”,“意识形态免疫能力”和“信息的思维转化能力”都堪称最强之一;固然中国经济前景不明,富裕尚需时日,宪政观念难入人心,潜在政治风险多,诸如以上的“能力”都不强。但究其根本,中国的信息提供能力,尤其是互联网信息提供能力和美国是有着硬差距的。从硬的方面来讲是IP数量,从软的方面来说是民间知识与信息产业的开放程度和自由环境,美国的知识战略确实丰富了民间的信息储备,培养了美国社会而不是官方——官方说的大部分的话的公信度其实几乎为零,各个国家都一样——强大的知识和信息制造能力,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正义策略。

而我们谈到美国知识战略非正义,或者说居心叵测的部分,就是知识的解释能力。美国对内的信息的提供能力的确强而正当,但其解释能力鄙人不敢苟同。测试新的Google.CN,非常明显的就是输入32,就能够将121741817(简单密码,想玩的自己破译)的标题放在了所有搜索的置顶;众所周知Wikpedia中间偏右,大家可以上去看看他们对毛泽东,周恩来或秦始皇的评价;Youtube与Tudou等视频搜索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我在美国天天被躁刮的“新的中国第四个统一朝代的人电视台”或WW的绿色政论等内容。不知道“该电视台”的看官请联想一位姓12的“师父”。

同一个话题,美国可以制造它的美国式知识,中国可以制造关于该话题的中国式知识,泰国可以制造它的泰式知识。但你利用Google搜索,美国基于其强大的知识与信息制造能力,你能搜索出来的优势信息(简单作为点击量大理解)就自然地基本是由美国制造。那么当一个人第一次浏览,第一次阅读,第一次接触和接受某个知识,这个被打上了美式烙印的知识就给了这个人对于该知识的一个阐释,一个纯正的美式知识就占据“先入为主”的地位。美国之开放,正是由其自身知识制造能力的强大,她拆除所有的墙,是拆除她彻底征服你的每一道藩篱,每一丝束缚,让你赤裸裸地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地接受其对知识的提供和解释。Google,Youtube,Wiki这些都是为其强大知识和信息制造能力提供解释的工具。

这里为什么把知识的提供和解释分开?再次回到第二部分的一句话,什么是解释提供商?你本身不知道某个知识,但我将这个知识的不同解读版本提供给你,对或错我不管,我不是做研究的,我既不批判也不讨论,只是将它给你,信不信由你,这就叫给了一个解释。它们本身并不创造知识,但它们针对一个知识提供给受众以解释,所以叫解释提供商。全球范围内绝对意义上的知识的提供商要管对错,比如学校,但解释的提供商不管这些,这也是为什么Wikipedia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百科全书,而应该是百科解释全书。总之所谓美国强大的知识解释能力,就是背靠本身强大的知识与信息制造能力,依靠无管制的自由开放原则,利用解释提供商这一渠道,让对全球范围的绝对知识的美国式解释居于优势地位。中国很多国民说Google是忠于技术的公司,而BAIDU是使用竞价排名的不厚道的商业恶棍。首先要看到这样的评价的正当性,技术领先者当然是充分利用自己“正当”的竞争优势,而技术落后者自然要想办法“另辟蹊径”,从技术之外的途径寻求原始积累。这种正当与非正当从他们的博弈的起点就决定了。这与美国通过Google实现的知识战略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而且上升到“忠于”似乎就太过了点。

对内的信息和知识的制造能力强的正义性,并不与墙的正义性是同一范畴的问题。所谓“墙”是否正义?上面对美国知识战略的非正义性的分析让我们有了某个角度的答案。柏林墙——是意识形态的墙,不是柏林的那堵墙——没了,苏联也亡国了,民主与市场改革了10多年没见东欧及俄罗斯政经有什么大幅度进步,这样的墙是正义还是非正义?再说一个中国人所熟悉的,万里长城挡在中原与塞外之间,如果我们豪气冲天地在2000年前喊“我们需要一个没有墙的世界”,那么中华文化今天还存在吗?墙是否存在由其自身战略实力所决定,当我能够反过来影响你的时候,无墙自然胜有墙。墙即使要倒,也是它自身因素使然,比如苏联一些倒行逆施的内政方式就是墙倒众人推的内因之一。就算中国不要所谓的“墙”,凭借中国社会当今的信息和知识制造能力,占据今后中国范围内知识与信息提供权威前列的,有多少会是中国企业?类似的海量知识及解释中国制造的出来吗?

这和制造汽车,飞机或者电脑是一样的,要看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阶段。穷玩车,富玩表;穷国造矿石,富国造飞机,美国造货币;廉价造手机,高端造知识。就像二流的银行家怎么也不相信摆弄几个基金研究报告或者汇率的小数点后第三位就能够创造数以亿计的利润一样,二流的战略家也不理解“知识制造”这样的软制造业如何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脉。只能说中国的知识产业太“硬”,还是粗放的“硬实力”战略下放到“软实力”战略中来,而不知美国式知识战略之奥妙。再次强调美国战略结构的特点——对内的微观层面上强调自由以发展能力,对外的宏观层面上强调统一垄断以扩大优势,这种国内国际,微观宏观有所不同战略范畴的二分法我们要时刻牢记。从微观上讲,Google是笔者最喜欢的公司之一,Google所代表的信息自由与 “无墙世界”观点我是深表支持的,这也是笔者的信念之一。但在中短期仍然存在国家利益冲突争斗的下,用这些微观概念去套用宏观的国际战略,是非常肤浅的。如果美国利用这样的方式治国,今天的USA早就不存在了; 中国如果用这样的方式改革,今天不会再有G20上能够与美国分庭抗礼形成所谓“G2”的中国力量。你指望知识与信息与国际战略不同,美国会以知识与信息自由的名义把你尊为与它具有同等竞争地位的知识战略对手那就大错特错了。宏观层面上的知识的开放与自由依然需要竞争去维持,需要有多个力量与美国有相当的话语权,知识解释能力,但如果你还没有具备这个力量就被同化了,那还谈什么竞争,还谈什么自由呢?美国挟美元以令诸国,强自由汇率以垄断市场,这种货币战略已为大家所熟知。在知识产业上,美国仍然是挟网络以令诸国,强自由信息以垄断知识市场,不知有多少人能够切身体会到美国的“软战略”?

中国应该做什么?

Google的暂时性退出一方面体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不稳定,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美国知识与信息战略在中国暂时性撞墙后的过激反应。中国不是印度,中国追求自主独立的情节远远强过印度,而且在美国的小弟日本都公开核秘约,要求美国搬迁基地的今天,中国怎可能因为一个搜索引擎而对美国的知识与信息战略熟视无睹?Google根本绝对不可能长期上退出,其保留大陆部分技术核心业务事实上就是留了后手,毋须多谈。我们不必上升Google暂时退出事件的层级,谁也不知道这是否是美国与中国两个对手间又一次默契的双簧,但我们同时必须意识到美国在知识与信息战略上予取予夺给中国的未来造成的巨大压力。

从中短期看,中国怕什么?在开放经济学中有所谓外部性的概念,在全球化充分进行的今天,对一个国家或社会而言,外部性的作用尤其明显。中国怕的无非是在海量信息一旦涌入的时候,中国失去对信息的主导解释权,中国将从更加深刻的“软层面”上受制与美国。现在是她能评价毛泽东,你没人去管华盛顿,即使我们目前的战略重心仍然是硬经济的发展,但如果中国希望加速追赶美国的步伐,或者说悲观些,是维持将来在美国重压下的发展动力,就必须解决知识战略问题。因为从长期上看,中国开放,世界要开放。总有一天墙是要慢慢变矮,变薄以致于消失的,中国政府和人民也并不希望用这种“逃避”的方式继续作为我们的知识战略。如果有一天,中国IP地址总量扩大5倍,中国能够有百度月球,中文能够被更多的西方国民所了解,中国能够有中国的网上华夏百科,上面记载着种种对西方历史和文化的中国式解读,如果有一天,中国能够有5个凤凰卫视式的民间中立电视台,再加上CCTV,像半岛代表中东一样从足够的高度去向世界传播官方与民间并蓄的“中国观点”,从亚洲,东亚,大中华的角度去解读西方新闻,评论西方事件,中国将获得足够的与美国乃至西方抗衡的知识与信息资本,墙自然也就不存在了,而Google的退出会变成最站不住脚的愚蠢行为。

总之,中国必须意识到建立自己的知识战略的重要性,而建立知识战略的具体措施,必须在这次Google风波后加以研究。中国政府没有必要在意国内一些境界属于中端及中偏下的反对声音——纵使高举互联网自由的大旗,当Google可能侵犯到中国的尊严和国家利益的时候,网络上的口径还是比较统一的支持。这确实不是什么涉关自由,人权,互联网规则的冲突,但更重要的是,中国也切不可妄自尊大盲目认为Google只是一次美国对华的试探,是美国惯有的外交技俩而已。相比Google这样的国际领先知识与信息解释提供商,中国的知识制造,信息搜索的规模与技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而且中国切不可忽视美国自身知识战略对内正义的部分,以及很多Google的工程师阶层对互联网信息自由的正义呼声。如何明确自身的以中华文化和历史传统为基石的大知识战略,一定程度上扩大国内信息和知识产业发展的自由度而不是长期没有进步,如何加大国家对知识,信息和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原创技术和实体制造的追赶步伐而不是满足于用不长进的金融和地产手段获得GDP,都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它有Google,你没有,他天天喊退你也没办法,他要回来你也只有双手欢迎,这种类似流氓恶霸的战略理念已经被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历练屡试百年而不爽。你只有迎头赶上,才有让他放弃这样的小动作的可能。新华社要成立中国国际电视频道,这是个好事,但还不够好,因为一旦有政府的参与,作为一个知识和信息产业参与者其公信力和竞争力立刻下降。对内加大自由度,培植更多的民间知识信息巨头,我们满怀期待,乐观其成。
今天早上起床发现好像Google的简体搜索出了问题, 还在页面上特别提示接受繁体字和英语, 不解的同时看到筒子写的话语权的帖子, 使我恍然想起两年前写的文章, 遂翻出来供大家讨论.

Google与知识战略

斗鸡还是3G?

GUS:Google你配合配合,退吧!
Google:我退没问题,可我赚不到钱怎么办?
GUS:你以后还可以回去撒,我现在是火烧眉毛了。我要是软了票全没了,你交的保护费也打水漂。
Google:那且待我商量商量。
Google:喂,我要退了。
GCN:退之作甚,敢犯我天朝天威?
Google:你天威太甚,敢过滤我搜索之结果。
GCN:河蟹你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怎地今日闹小媳妇脾气?
Google:你管我咧?我退了你怕不怕?
GCN:你敢要挟本官?
Google:要挟?我是德先生的斗士,我要挟你?反正你怕不怕?
GCN:不怕。
BAIDU:不怕。
Google:怕不怕?
GCN:不怕。
Google:爷你放过我吧,我上头有人,非要我退,那是我交了保护费罩着我的;你下头又有人,叫我只占33%的分额,我里头有人,那帮工程师要我自由要我德,要我斗,我外头还有很多粉丝,叫我把你“乃伊组特”。爷我实在混不下去了。
GCN:恩,那本朝成全汝,汝退吧。
Google:真的?好,那我退了。
GCN:慢!汝戴罪之身不可远离我天朝,且待本官与你个苟安之所。
Google:我苟安?怎么这年头专掐我搞“互粘网”的。
GCN:本朝有一自由埠,对内是法不对特区,刑不上外港,你去那里消停消停。风声过了再回来。
Google:原有此等去处?我去也,爷给我留个位置等我再回来。
BAIDU:主公可让本将升为帐中首将么?
GCN:就凭你?可将武艺再勤练十年,再战不迟。今天还得靠雇佣的洋枪队呀。

引述有关部门发言人员的话:“Google违反了中国法律和进入中国市场时的书面承诺”。窃以为前半句是子虚乌有但后半句却是真切的。表面上看,这场事件的确是Google和GCN之间为了“君子承诺”的斗鸡(G),然而事件所发生的时空环境和国际环境却不免让人产生更有趣的联想。一个比较有趣的想法是如上的3G格局——GCN, GUS, Google. 所谓君子承诺是什么?就是不搜些犯本朝天威的东西。但Google是冤的,是“国内国际形势”让他这么搜的。美国政府起什么作用?对华关系紧张期调用一个雇佣兵增加增加气氛而已。Google仍然是冤的,谁让她做成跨国的大企业呢?没有美国政府这个“第三鸡”的存在,Google怎会在“小媳妇”苟且忍让个把月,三月12日还“植了植树”后,经过半个月的沉寂期突然低调地宣布“要回娘家”?Google事件的大的国际格局是什么?我们必须做更深的战略考量。


争夺话语权——知识经济时代战略争夺的制高点

在前知识经济时代,伟大的战略家毛泽东对政治强势的概括是“枪杆子里出政权”,意指有了武力,对下面的基层实现镇压,对内部的政治对立面有了斗争的资本,对外则有了获取足够资源和空间的工具。在工业经济时代,这样的概括是天才级的——世界格局的话语权正是由能源和主要生产要素把持,二战前以美国为代表,首富们主要集中在石油,铁矿石,基础交通等资源性领域。在全球化时代,资源产业在各个国家均垄断化,国有或至少“半国有”化,市场经济的话语权则主要把持在两个三个节骨眼上:一是通货膨胀和风险的制造机——货币金融,二是抗通胀和风险的最稀缺资源——土地,三是具有最强必需性,抗波动能力很强的产业——通信和零售。

而在互联网诞生后,新的文明时代即将到来:随着武力镇压,国际级战争,资源型发展,流血式崛起和对强权的尊服等各种旧的博弈形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各个政治实体间进行争斗博弈又多开辟了一个战场,而且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战场——知识,谁能够获得知识战略优势,谁就能够获得最强的实力。将软实力具体化为知识窃以为更恰当,所谓软的不就是知识吗?这一点60年前我所不怎么景仰的Hayek也已作出这样的概括。在人类已知资源几乎廉价化和鸡毛化的今天,知识与技术可以说越来越和科幻小说一样成为人类发展命运之所系。土地,货币,铁轨或是Wal-Mart,它们尽管是支柱产业但解决不了地球土地不够人类发展的问题,解决不了经济周期问题,解决不了三维交通问题,更解决不了人类饥饿问题。 Google可以因为各种原因退出,但她放弃不了的是北京和上海的“非搜索业务”——除了广告,更核心的是它花掉四到五年经营的北京和上海的Google工程研究院,这个占她专利量40%以上,工资总额却不到20%的团队。作为一家技术公司的领先者,Google放弃不了,也不会放弃她的核心竞争力——人才,或者说人才脑子里的知识;中国庞大的人才储备和市场水平让Google欲露还羞地留在了香港——这是Google作为公司的商业动机,美国政府的动机另算,大家也都知道它要利用一国两制搞些操作。这是微观层面。而美国作为一个宏观经济的参与者,她如何处置知识?

美国是这样一个国家:基层民主法制令人艳羡,高层低效黑幕令人悲痛,对外霸权掠夺令人发指。国内的口径叫“双重标准”,个人以为这是不足的,因为美国的政治结构应该是如上所述的三级结构,联结层是美国政府高层。所谓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作为延伸的渠道,美国联邦政府有义务为国内基层的庞大社会机器争取足够的资源与空间,而手段则是把持世界的话语权,形成垄断——所谓“三重标准”:向下自由,向内功利,对外垄断。对外,她要占领绝对的知识阵地,让主流知识成为美国式的知识,同时为美国争取到永不落下风的国际斗争阵地;对下,知识垄断所带来的实利,美式知识的绝对优势地位等则可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保证政治稳定,各个利益团体有一个确定的共同阵线,以及基层对高层,包括对外有一个确定的隐形共识。

可以说,实现对世界共有知识的垄断,控制解释权并最终美式化,对于美国的未来是核心竞争力级别的考量。正如19世纪末开始利用托拉斯式的公司发展垄断资源,20世纪中开始利用美元本位来垄断金融,20世纪末利用IT来垄断通信阵地,21世纪的前半叶,美国一定会利用种种的工具来实现她的知识垄断目标——搜索引擎是什么?准确的定位就是一般及专业知识的解释提供商,以Google为代表的搜索技术领先者,在海量信息时代,正是美国进行知识垄断,控制知识阐释权——称之为国际战略层面的话语权,获得知识竞争绝对优势地位的有力武器。


争夺话语权的根本——信息的提供与解释能力

笔者可以介绍一个现象:在美国,非移民的美国人,具有很强的“自由性”,对互联网资源的使用和选择随机性很强,不集中在某些固定的提供商,或许Google,EBay和Youtube仍然占据主流,但决非垄断。不过但凡移民,尤其是二三世界国家的移民,凡搜索即Google,凡历史即Wiki,凡视频即Youtube,决无二心。这种思想层面潜移默化的影响,绝非一般的“统战”能力可比。笔者有一个印度同学,来自印度南部比较贫穷的地区,造成饮食习有些变态——食谱稀少,拒绝蔬菜,讨厌水果,必要的维生素和纤维等猜想只能靠药物供给,有时很可能补充不足,他身上明显的现象是头发枯黄,纵然身高1米78却身体饥瘦(断不是矫健的瘦),关节粗大。不过赚到可观美元后他并没有迅速过上真正“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改善饮食和营养状况,而是选择了一个典型的美国生活:买了辆Accord,日常饮品是无Coffee不能活,Pizza和汉堡不离手,钟情除了美国人谁也不看的NFL……笔者与之朝夕相处,甚有不解,但由此可见美国“统战”能力之强。

如题,我们必须从二分的观点来看美国的知识战略。美国的知识战略有其正义的一面,也有其非正义的一面——毕竟一个纯粹非正义的知识战略不可能如此成功而持久。其正义的一面主要体现在对内的知识与信息的提供能力上,这也是中国目前与美国知识战略能力决定性的差异。固然美国知识提供的广泛和大量有其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富裕的生活水平做基础,有其正义的宪政观念和成熟政治体系做后盾,这使得美国对信息的“抵抗能力”,“防毒能力”,“意识形态免疫能力”和“信息的思维转化能力”都堪称最强之一;固然中国经济前景不明,富裕尚需时日,宪政观念难入人心,潜在政治风险多,诸如以上的“能力”都不强。但究其根本,中国的信息提供能力,尤其是互联网信息提供能力和美国是有着硬差距的。从硬的方面来讲是IP数量,从软的方面来说是民间知识与信息产业的开放程度和自由环境,美国的知识战略确实丰富了民间的信息储备,培养了美国社会而不是官方——官方说的大部分的话的公信度其实几乎为零,各个国家都一样——强大的知识和信息制造能力,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正义策略。

而我们谈到美国知识战略非正义,或者说居心叵测的部分,就是知识的解释能力。美国对内的信息的提供能力的确强而正当,但其解释能力鄙人不敢苟同。测试新的Google.CN,非常明显的就是输入32,就能够将121741817(简单密码,想玩的自己破译)的标题放在了所有搜索的置顶;众所周知Wikpedia中间偏右,大家可以上去看看他们对毛泽东,周恩来或秦始皇的评价;Youtube与Tudou等视频搜索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我在美国天天被躁刮的“新的中国第四个统一朝代的人电视台”或WW的绿色政论等内容。不知道“该电视台”的看官请联想一位姓12的“师父”。

同一个话题,美国可以制造它的美国式知识,中国可以制造关于该话题的中国式知识,泰国可以制造它的泰式知识。但你利用Google搜索,美国基于其强大的知识与信息制造能力,你能搜索出来的优势信息(简单作为点击量大理解)就自然地基本是由美国制造。那么当一个人第一次浏览,第一次阅读,第一次接触和接受某个知识,这个被打上了美式烙印的知识就给了这个人对于该知识的一个阐释,一个纯正的美式知识就占据“先入为主”的地位。美国之开放,正是由其自身知识制造能力的强大,她拆除所有的墙,是拆除她彻底征服你的每一道藩篱,每一丝束缚,让你赤裸裸地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地接受其对知识的提供和解释。Google,Youtube,Wiki这些都是为其强大知识和信息制造能力提供解释的工具。

这里为什么把知识的提供和解释分开?再次回到第二部分的一句话,什么是解释提供商?你本身不知道某个知识,但我将这个知识的不同解读版本提供给你,对或错我不管,我不是做研究的,我既不批判也不讨论,只是将它给你,信不信由你,这就叫给了一个解释。它们本身并不创造知识,但它们针对一个知识提供给受众以解释,所以叫解释提供商。全球范围内绝对意义上的知识的提供商要管对错,比如学校,但解释的提供商不管这些,这也是为什么Wikipedia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百科全书,而应该是百科解释全书。总之所谓美国强大的知识解释能力,就是背靠本身强大的知识与信息制造能力,依靠无管制的自由开放原则,利用解释提供商这一渠道,让对全球范围的绝对知识的美国式解释居于优势地位。中国很多国民说Google是忠于技术的公司,而BAIDU是使用竞价排名的不厚道的商业恶棍。首先要看到这样的评价的正当性,技术领先者当然是充分利用自己“正当”的竞争优势,而技术落后者自然要想办法“另辟蹊径”,从技术之外的途径寻求原始积累。这种正当与非正当从他们的博弈的起点就决定了。这与美国通过Google实现的知识战略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而且上升到“忠于”似乎就太过了点。

对内的信息和知识的制造能力强的正义性,并不与墙的正义性是同一范畴的问题。所谓“墙”是否正义?上面对美国知识战略的非正义性的分析让我们有了某个角度的答案。柏林墙——是意识形态的墙,不是柏林的那堵墙——没了,苏联也亡国了,民主与市场改革了10多年没见东欧及俄罗斯政经有什么大幅度进步,这样的墙是正义还是非正义?再说一个中国人所熟悉的,万里长城挡在中原与塞外之间,如果我们豪气冲天地在2000年前喊“我们需要一个没有墙的世界”,那么中华文化今天还存在吗?墙是否存在由其自身战略实力所决定,当我能够反过来影响你的时候,无墙自然胜有墙。墙即使要倒,也是它自身因素使然,比如苏联一些倒行逆施的内政方式就是墙倒众人推的内因之一。就算中国不要所谓的“墙”,凭借中国社会当今的信息和知识制造能力,占据今后中国范围内知识与信息提供权威前列的,有多少会是中国企业?类似的海量知识及解释中国制造的出来吗?

这和制造汽车,飞机或者电脑是一样的,要看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阶段。穷玩车,富玩表;穷国造矿石,富国造飞机,美国造货币;廉价造手机,高端造知识。就像二流的银行家怎么也不相信摆弄几个基金研究报告或者汇率的小数点后第三位就能够创造数以亿计的利润一样,二流的战略家也不理解“知识制造”这样的软制造业如何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脉。只能说中国的知识产业太“硬”,还是粗放的“硬实力”战略下放到“软实力”战略中来,而不知美国式知识战略之奥妙。再次强调美国战略结构的特点——对内的微观层面上强调自由以发展能力,对外的宏观层面上强调统一垄断以扩大优势,这种国内国际,微观宏观有所不同战略范畴的二分法我们要时刻牢记。从微观上讲,Google是笔者最喜欢的公司之一,Google所代表的信息自由与 “无墙世界”观点我是深表支持的,这也是笔者的信念之一。但在中短期仍然存在国家利益冲突争斗的下,用这些微观概念去套用宏观的国际战略,是非常肤浅的。如果美国利用这样的方式治国,今天的USA早就不存在了; 中国如果用这样的方式改革,今天不会再有G20上能够与美国分庭抗礼形成所谓“G2”的中国力量。你指望知识与信息与国际战略不同,美国会以知识与信息自由的名义把你尊为与它具有同等竞争地位的知识战略对手那就大错特错了。宏观层面上的知识的开放与自由依然需要竞争去维持,需要有多个力量与美国有相当的话语权,知识解释能力,但如果你还没有具备这个力量就被同化了,那还谈什么竞争,还谈什么自由呢?美国挟美元以令诸国,强自由汇率以垄断市场,这种货币战略已为大家所熟知。在知识产业上,美国仍然是挟网络以令诸国,强自由信息以垄断知识市场,不知有多少人能够切身体会到美国的“软战略”?

中国应该做什么?

Google的暂时性退出一方面体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不稳定,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美国知识与信息战略在中国暂时性撞墙后的过激反应。中国不是印度,中国追求自主独立的情节远远强过印度,而且在美国的小弟日本都公开核秘约,要求美国搬迁基地的今天,中国怎可能因为一个搜索引擎而对美国的知识与信息战略熟视无睹?Google根本绝对不可能长期上退出,其保留大陆部分技术核心业务事实上就是留了后手,毋须多谈。我们不必上升Google暂时退出事件的层级,谁也不知道这是否是美国与中国两个对手间又一次默契的双簧,但我们同时必须意识到美国在知识与信息战略上予取予夺给中国的未来造成的巨大压力。

从中短期看,中国怕什么?在开放经济学中有所谓外部性的概念,在全球化充分进行的今天,对一个国家或社会而言,外部性的作用尤其明显。中国怕的无非是在海量信息一旦涌入的时候,中国失去对信息的主导解释权,中国将从更加深刻的“软层面”上受制与美国。现在是她能评价毛泽东,你没人去管华盛顿,即使我们目前的战略重心仍然是硬经济的发展,但如果中国希望加速追赶美国的步伐,或者说悲观些,是维持将来在美国重压下的发展动力,就必须解决知识战略问题。因为从长期上看,中国开放,世界要开放。总有一天墙是要慢慢变矮,变薄以致于消失的,中国政府和人民也并不希望用这种“逃避”的方式继续作为我们的知识战略。如果有一天,中国IP地址总量扩大5倍,中国能够有百度月球,中文能够被更多的西方国民所了解,中国能够有中国的网上华夏百科,上面记载着种种对西方历史和文化的中国式解读,如果有一天,中国能够有5个凤凰卫视式的民间中立电视台,再加上CCTV,像半岛代表中东一样从足够的高度去向世界传播官方与民间并蓄的“中国观点”,从亚洲,东亚,大中华的角度去解读西方新闻,评论西方事件,中国将获得足够的与美国乃至西方抗衡的知识与信息资本,墙自然也就不存在了,而Google的退出会变成最站不住脚的愚蠢行为。

总之,中国必须意识到建立自己的知识战略的重要性,而建立知识战略的具体措施,必须在这次Google风波后加以研究。中国政府没有必要在意国内一些境界属于中端及中偏下的反对声音——纵使高举互联网自由的大旗,当Google可能侵犯到中国的尊严和国家利益的时候,网络上的口径还是比较统一的支持。这确实不是什么涉关自由,人权,互联网规则的冲突,但更重要的是,中国也切不可妄自尊大盲目认为Google只是一次美国对华的试探,是美国惯有的外交技俩而已。相比Google这样的国际领先知识与信息解释提供商,中国的知识制造,信息搜索的规模与技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而且中国切不可忽视美国自身知识战略对内正义的部分,以及很多Google的工程师阶层对互联网信息自由的正义呼声。如何明确自身的以中华文化和历史传统为基石的大知识战略,一定程度上扩大国内信息和知识产业发展的自由度而不是长期没有进步,如何加大国家对知识,信息和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原创技术和实体制造的追赶步伐而不是满足于用不长进的金融和地产手段获得GDP,都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它有Google,你没有,他天天喊退你也没办法,他要回来你也只有双手欢迎,这种类似流氓恶霸的战略理念已经被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历练屡试百年而不爽。你只有迎头赶上,才有让他放弃这样的小动作的可能。新华社要成立中国国际电视频道,这是个好事,但还不够好,因为一旦有政府的参与,作为一个知识和信息产业参与者其公信力和竞争力立刻下降。对内加大自由度,培植更多的民间知识信息巨头,我们满怀期待,乐观其成。
深层次的文章、、、
看了通篇,只看到一个亮点,就是狗狗所代表的强大话语权连接了其他工具

其实一个西方人反过来看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局域网,也会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

在中国,任何信息产业都会竞争出一个最强者,大家上百度,用优酷,百度百科,搜问。。。。。。。

狗狗已经很厚道了,没有采取特定的方式对中国进行渗透,这次只是分赃不公而已
回复 3# 华夏冉闵


   主要是我们最多也还是国内问题, 人家狗狗是对世界, 是国际问题了. 它渗透我们也不是它渗透, 是md渗透.  当时愤怒主要是觉得国内的人这方面太傻, 没有信息战略意识, 都两年前的事了.
newhousepig 发表于 2011-5-17 00:04


    这个事情就矛盾,我一方面又觉得国人的所谓科技意识提高得太快,高校扩招太厉害导致大量负面影响,比如孟母情节,买房情节等等

一方面又觉得中国人民的素质还是得加快提示,尤其是科学文化素质,不要停留在玩数码的阶段
华夏冉闵 发表于 2011-5-14 19:49


    google也是希拉里阿姨的一杆枪
参见
http://qiusuoge.com/4381.html
回复 5# 华夏冉闵


    高校扩招是手段问题, 的确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正所谓用二流的手段试图达到一流的目标, 最后是手段被诟病目标也被人怀疑.
google的倾向性很强的,不得不防
GOOGLE这不是要拱手让出大陆市场嘛。
emileqian1 发表于 2011-5-17 03:16


    谷歌太坏了,以后一定打入进去,嘿嘿
newhousepig 发表于 2011-5-17 13:04


    我一直都不明白,扩招本科是个什么意思,搞个二级学院,三本,民办本科又是在搞什么

中国最需要的熟练技术工人,不是一堆在网上发牢骚的,呵呵

应该把精力用于中职和大专的教育上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