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尖刻语言批评中国人权 专家称外交失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42:30
希拉里尖刻语言批评中国人权 专家称外交失礼2011年05月13日  环球时报萧达 等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以罕见的尖刻语言批评中国人权,昨天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多数中国学者认为,希拉里已经构成外交失礼。她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称中国的做法是试图“阻止历史”,并称中国这样做是“fool's errand”。这个词组的直接意思是“傻瓜的差事”,尽管可以把它翻译得缓和些,但它的贬义是确定无疑的。11日几乎所有西方媒体转引希拉里那篇涉猎广泛的专访时,都突出报道了希拉里的这句批评。12日在北京的外交部记者会现场,有西方记者专门将希拉里的那几句话挑出来问中国外交部的态度。希拉里是美国国家政策最高级别的对外代表者,她对中国保持尊重是必须的,即使她表达美国对中国的批评和反对,也必须使用非常礼貌的语言。如果她不这样做,那么她的言行就可以被理解为美国官方对中国国家尊严的轻蔑和冒犯。希拉里在日前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也说过不少尊重中国的话,不过那些不能成为她可以说中国是“fool's errand”的理由。希望希拉里能做出解释。

希拉里尖刻指责中国

希拉里攻击中国的言论来自美国《大西洋月刊》对她的独家采访,采访长达4400多字,主要谈论的是中东的动荡、美国的应对等,中国不是采访的主要内容,但该杂志却以希拉里抨击中国的言辞作为文章标题。创办于1857年的《大西洋月刊》自称是“一本有关文学、政治、科学与艺术的杂志”,发行量据说有47万份。该杂志网站5月10日刊登了希拉里的采访全文,迅速引发路透社、法新社等西方主流媒体的转引和报道。

希拉里谈论美国如何应对中东革命时主动谈到中国,她称,“我们并不因为中国人权纪录糟糕就拒绝与其打交道,我们不拒绝跟沙特打交道……”希拉里的这番话引发了《大西洋月刊》记者的追问:“事实上,(中国人)现在表现得非常害怕?”希拉里回答说:“他们担心。他们试图阻止历史,这是‘a fool's errand’。他们办不到,但他们要坚持尽可能长久。”

对“fool's errand”这个词组的确切含义有着不同解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王逢鑫12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做出如下解释:这个词组在英语中经常出现,显然是个贬义词,说一个人,指的是“蠢事”、“傻事”、“徒劳的事”。希拉里用这样一个词说一个有尊严的主权国家,绝对是贬义,带有讽刺意味。 居住在北京的英国历史学教授詹姆斯·帕默1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fool’s errand”意思是指一个人干注定失败的事情,这是一个措辞强硬的词,在学者描述一个国家行为时并不罕见,但一个外交官这么说就是一种强硬的语言。希拉里所说的“stop history(阻止历史)”也有坏的含义。清华大学的美国留学生艾瑞克·费什同一天则对《环球时报》记者说,“Fool's errand”虽然带有“fool”,但并非说要完成任务的人愚蠢,而是表达任务不可能完成,是无用功,所以表示不赞同,不支持,是一个中性词。不过,考虑到国务卿的身份,希拉里或许应该换一个不那么抢眼的词。

希拉里的这种讲话与其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会上的调子明显不同。美国《大西洋电讯》评论说,在战略对话期间,希拉里称两国“合作比冲突对两国好处更多”,“一个繁荣的美国有利于中国,一个繁荣的中国有利于美国”,她也重申美国“对人权的关切”。而在当天早些时候出版的接受《大西洋月刊》的采访中,希拉里对中国的批评要严厉得多。路透社12日报道希拉里对华激烈言论时说,美国对中国人权问题采取“更为严厉的态度”。

印尼《雅加达邮报》12日说,美中高级会谈结束,产生了一系列适中的经济协议,但美国最高外交官希拉里对北京政治未来的意外尖锐评论给其蒙上了阴影。美国彭博社11日认为,希拉里在采访中使用了最尖锐的语言,这可能触怒中国。报道称,中国人权问题总是在美中之间的面对面会谈中提及,美国政府一直谨慎避免公开抨击北京政府镇压异见人士。类似的,在国会山,议员们不愿把精力花在抓不住公众注意力以及不跟美国就业或预算有直接联系的这个问题上。路透社12日引述布鲁金斯学会专家李侃如的话说,奥巴马政府起初决定不公开批评中国,这次,“显然决定公开说出之前一直私下对中国人所说的话”,“不过,相信美国政府最高层也不太认为,公开批评会更加有效……”

路透社12日报道说,中国外交部当天低调回应了希拉里的说法。同一天的法国《世界报》说,战略对话期间,中国副总理王岐山在美国公共电视台上称“美方不了解中国历史”,中国副外长张志军称“中美两国对人权的理解有所不同”是“很正常的”,且称中国人权状况“已得到巨大改善”。文章指出,尽管中方口气温和,但可以明显看出,他们没把美国官方的指责当一回事。


中国学者认为希拉里“外交失礼”

2007年2月1日,时任中国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在中国官方媒体上发表题为“布什应该好好反思”的署名文章,认为他发动伊拉克战争是“失道寡助”,加剧全球紧张。《纽约时报》当天评论说,即使中国反对美国的政策,一位现任官员点名“中伤”美国总统也是很罕见的,这常被认为是对外交礼仪的破坏。该事件当时还引起美国驻华公使代表白宫向中国外交部交涉。不过,希拉里这次以国务卿身份对中国的这种尖锐言论却没引起美国媒体对其是否“外交失礼”的议论。

12日,《环球时报》采访了20名中国知名国际问题专家,其中16人认为希拉里的这种表态属于外交失礼,12人还认为希拉里应就此做出解释。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胜军认为,希拉里的优越感太强,但历史自有规律,太偏执的说法和做法才是傻子。她不是第一次失礼了,但这次的措辞显然生硬不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袁鹏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表示,希拉里的言论是最近在美国战略界流行的“中国紧张论”的典型代表。这种论调认为,去年中国太自信、太强硬了,而今年中国面对中东变局时又表现得太不自信、太紧张了。另一方面,希拉里这种言论也体现了美国对华政策中鲜有抓手的窘境。在经济、军事、战略等问题上,美国对华都没有有利的博弈手段时,人权问题成了新的一张牌。过去美国还想西化中国,现在显然没有这样的雄心与心情,但他们希望强化“中国紧张论”,在相互博弈中从中国获取一些利益。了解了这些背景,我们大可任由其说去,不必理她,发展好自己是最关键的。

清华大学教授楚树龙认为,希拉里这么说非常“正常”,美国一向都觉得自己是对的、伟大的。对此,我们不必太在意。这基本是一个观念问题,我们国力比它强时,观念的力量也就会更强。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副所长倪峰说,中东与中国尽管都存在一些社会问题,但性质完全不同。中国是现代化成功带来的问题,中东是现代化失败带来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清华大学教授孙哲认为,希拉里对中国并不陌生,对中美关系复杂性也有了解,她严辞辱华与美国外交妄自尊大有关。冷战后至今,美国和世界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但仍未学会平等待人,巧实力外交常变得有名无实。中国不妨针锋相对,以希式风格反驳。对美国我们应该坚持批而不反、斗而不破的原则。

不过,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傅梦孜认为,外交不等同于友好与礼貌,也有或善意或恶意的言辞与争斗,我们大事上可以表明立场,但未必每次都要忙于回应对方的一些不同看法。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认为,这是从1997年克林顿总统指责中国处于“历史错误方向”以来美国官方对华批评中最严厉的一次表态,同时,这也表明希拉里外交平衡的策略正在提高,她对中国的言论,当面很缓和,背地里又说一套。对此,我们也要有所反应,但看透了他们的策略就够了,中美之间还得要有更多的合作。

美国的傲慢与偏见

“一旦我当上总统,我将对世界发出一个信息,美国回来了———我们不是那个傲慢的大国,不像过去6年来那样行事。”这是2007年2月竞选总统的希拉里在其竞选第一站所做的演讲。当时,美国国内正大加抨击时任总统布什的单边主义政策。此次对中国的尖锐抨击表明,希拉里似乎忘记了4年前自己的承诺。

2008年9月30日,德国《明镜》周刊刊登一篇文章,标题是:傲慢的终结———美国失去其统治性的经济地位。文章称,银行危机正在颠覆美国对金融市场和世界政治的统治地位。这个工业化国家正滑入衰退,涡轮资本主义时代正走向终结,美国的军事力量在退潮。2009年4月,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法国斯特拉斯堡面对2000多欧洲观众发表演讲,对美国过去的“傲慢”表示道歉。但美国的傲慢显然没有消失,今年5月1日美国“海豹”突击队擅自越界到巴基斯坦击毙拉登刺激了美国人的自豪感,但在巴基斯坦,人们心里装着“十万个为什么”:美国直升机为何能自由穿行巴基斯坦?对巴基斯坦各界表示的不满,美国白宫新闻秘书卡尼9日清楚表明,不会为“海豹”突击队越界巴基斯坦击毙拉登而向巴基斯坦道歉。

接受《大西洋月刊》采访时,希拉里大谈“阿拉伯之春”,抨击中国“阻止历史”。但事实上,西方乃至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在质疑中东的运动是不是一场“革命”。

法国《生活》杂志5月2日的文章称,美国大多数官员在中东政治风暴开始后不久就倾向于认为,这并非某些人所欢呼的“自由民主革命”,而是新旧势力、思想、矛盾交织掺杂后的复杂现象,但迫于形势,尽管维持现状最符合美国战略利益,美国官方还是采取了一定程度的推动和介入政策。俄罗斯《新闻报》12日评论中东动荡时说,“中东革命是葡萄酒和毒药”,11日的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宣称“阿拉伯之春已经死亡”。12日,英国《金融时报》说,如果你和西方官员们聊一聊阿拉伯世界的大范围抗议活动,你会听到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有时甚至来自同一个人。第一种观点认为:“阿拉伯之春”是“在我有生之年阿拉伯世界发生的最美好的事”;第二种观点则认为,这是数十年来阿拉伯世界最危险的时刻。




http://news.qq.com/a/20110513/000798.htm希拉里尖刻语言批评中国人权 专家称外交失礼2011年05月13日  环球时报萧达 等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以罕见的尖刻语言批评中国人权,昨天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多数中国学者认为,希拉里已经构成外交失礼。她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称中国的做法是试图“阻止历史”,并称中国这样做是“fool's errand”。这个词组的直接意思是“傻瓜的差事”,尽管可以把它翻译得缓和些,但它的贬义是确定无疑的。11日几乎所有西方媒体转引希拉里那篇涉猎广泛的专访时,都突出报道了希拉里的这句批评。12日在北京的外交部记者会现场,有西方记者专门将希拉里的那几句话挑出来问中国外交部的态度。希拉里是美国国家政策最高级别的对外代表者,她对中国保持尊重是必须的,即使她表达美国对中国的批评和反对,也必须使用非常礼貌的语言。如果她不这样做,那么她的言行就可以被理解为美国官方对中国国家尊严的轻蔑和冒犯。希拉里在日前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也说过不少尊重中国的话,不过那些不能成为她可以说中国是“fool's errand”的理由。希望希拉里能做出解释。

希拉里尖刻指责中国

希拉里攻击中国的言论来自美国《大西洋月刊》对她的独家采访,采访长达4400多字,主要谈论的是中东的动荡、美国的应对等,中国不是采访的主要内容,但该杂志却以希拉里抨击中国的言辞作为文章标题。创办于1857年的《大西洋月刊》自称是“一本有关文学、政治、科学与艺术的杂志”,发行量据说有47万份。该杂志网站5月10日刊登了希拉里的采访全文,迅速引发路透社、法新社等西方主流媒体的转引和报道。

希拉里谈论美国如何应对中东革命时主动谈到中国,她称,“我们并不因为中国人权纪录糟糕就拒绝与其打交道,我们不拒绝跟沙特打交道……”希拉里的这番话引发了《大西洋月刊》记者的追问:“事实上,(中国人)现在表现得非常害怕?”希拉里回答说:“他们担心。他们试图阻止历史,这是‘a fool's errand’。他们办不到,但他们要坚持尽可能长久。”

对“fool's errand”这个词组的确切含义有着不同解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王逢鑫12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做出如下解释:这个词组在英语中经常出现,显然是个贬义词,说一个人,指的是“蠢事”、“傻事”、“徒劳的事”。希拉里用这样一个词说一个有尊严的主权国家,绝对是贬义,带有讽刺意味。 居住在北京的英国历史学教授詹姆斯·帕默1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fool’s errand”意思是指一个人干注定失败的事情,这是一个措辞强硬的词,在学者描述一个国家行为时并不罕见,但一个外交官这么说就是一种强硬的语言。希拉里所说的“stop history(阻止历史)”也有坏的含义。清华大学的美国留学生艾瑞克·费什同一天则对《环球时报》记者说,“Fool's errand”虽然带有“fool”,但并非说要完成任务的人愚蠢,而是表达任务不可能完成,是无用功,所以表示不赞同,不支持,是一个中性词。不过,考虑到国务卿的身份,希拉里或许应该换一个不那么抢眼的词。

希拉里的这种讲话与其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会上的调子明显不同。美国《大西洋电讯》评论说,在战略对话期间,希拉里称两国“合作比冲突对两国好处更多”,“一个繁荣的美国有利于中国,一个繁荣的中国有利于美国”,她也重申美国“对人权的关切”。而在当天早些时候出版的接受《大西洋月刊》的采访中,希拉里对中国的批评要严厉得多。路透社12日报道希拉里对华激烈言论时说,美国对中国人权问题采取“更为严厉的态度”。

印尼《雅加达邮报》12日说,美中高级会谈结束,产生了一系列适中的经济协议,但美国最高外交官希拉里对北京政治未来的意外尖锐评论给其蒙上了阴影。美国彭博社11日认为,希拉里在采访中使用了最尖锐的语言,这可能触怒中国。报道称,中国人权问题总是在美中之间的面对面会谈中提及,美国政府一直谨慎避免公开抨击北京政府镇压异见人士。类似的,在国会山,议员们不愿把精力花在抓不住公众注意力以及不跟美国就业或预算有直接联系的这个问题上。路透社12日引述布鲁金斯学会专家李侃如的话说,奥巴马政府起初决定不公开批评中国,这次,“显然决定公开说出之前一直私下对中国人所说的话”,“不过,相信美国政府最高层也不太认为,公开批评会更加有效……”

路透社12日报道说,中国外交部当天低调回应了希拉里的说法。同一天的法国《世界报》说,战略对话期间,中国副总理王岐山在美国公共电视台上称“美方不了解中国历史”,中国副外长张志军称“中美两国对人权的理解有所不同”是“很正常的”,且称中国人权状况“已得到巨大改善”。文章指出,尽管中方口气温和,但可以明显看出,他们没把美国官方的指责当一回事。


中国学者认为希拉里“外交失礼”

2007年2月1日,时任中国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在中国官方媒体上发表题为“布什应该好好反思”的署名文章,认为他发动伊拉克战争是“失道寡助”,加剧全球紧张。《纽约时报》当天评论说,即使中国反对美国的政策,一位现任官员点名“中伤”美国总统也是很罕见的,这常被认为是对外交礼仪的破坏。该事件当时还引起美国驻华公使代表白宫向中国外交部交涉。不过,希拉里这次以国务卿身份对中国的这种尖锐言论却没引起美国媒体对其是否“外交失礼”的议论。

12日,《环球时报》采访了20名中国知名国际问题专家,其中16人认为希拉里的这种表态属于外交失礼,12人还认为希拉里应就此做出解释。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胜军认为,希拉里的优越感太强,但历史自有规律,太偏执的说法和做法才是傻子。她不是第一次失礼了,但这次的措辞显然生硬不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袁鹏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表示,希拉里的言论是最近在美国战略界流行的“中国紧张论”的典型代表。这种论调认为,去年中国太自信、太强硬了,而今年中国面对中东变局时又表现得太不自信、太紧张了。另一方面,希拉里这种言论也体现了美国对华政策中鲜有抓手的窘境。在经济、军事、战略等问题上,美国对华都没有有利的博弈手段时,人权问题成了新的一张牌。过去美国还想西化中国,现在显然没有这样的雄心与心情,但他们希望强化“中国紧张论”,在相互博弈中从中国获取一些利益。了解了这些背景,我们大可任由其说去,不必理她,发展好自己是最关键的。

清华大学教授楚树龙认为,希拉里这么说非常“正常”,美国一向都觉得自己是对的、伟大的。对此,我们不必太在意。这基本是一个观念问题,我们国力比它强时,观念的力量也就会更强。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副所长倪峰说,中东与中国尽管都存在一些社会问题,但性质完全不同。中国是现代化成功带来的问题,中东是现代化失败带来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清华大学教授孙哲认为,希拉里对中国并不陌生,对中美关系复杂性也有了解,她严辞辱华与美国外交妄自尊大有关。冷战后至今,美国和世界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但仍未学会平等待人,巧实力外交常变得有名无实。中国不妨针锋相对,以希式风格反驳。对美国我们应该坚持批而不反、斗而不破的原则。

不过,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傅梦孜认为,外交不等同于友好与礼貌,也有或善意或恶意的言辞与争斗,我们大事上可以表明立场,但未必每次都要忙于回应对方的一些不同看法。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认为,这是从1997年克林顿总统指责中国处于“历史错误方向”以来美国官方对华批评中最严厉的一次表态,同时,这也表明希拉里外交平衡的策略正在提高,她对中国的言论,当面很缓和,背地里又说一套。对此,我们也要有所反应,但看透了他们的策略就够了,中美之间还得要有更多的合作。

美国的傲慢与偏见

“一旦我当上总统,我将对世界发出一个信息,美国回来了———我们不是那个傲慢的大国,不像过去6年来那样行事。”这是2007年2月竞选总统的希拉里在其竞选第一站所做的演讲。当时,美国国内正大加抨击时任总统布什的单边主义政策。此次对中国的尖锐抨击表明,希拉里似乎忘记了4年前自己的承诺。

2008年9月30日,德国《明镜》周刊刊登一篇文章,标题是:傲慢的终结———美国失去其统治性的经济地位。文章称,银行危机正在颠覆美国对金融市场和世界政治的统治地位。这个工业化国家正滑入衰退,涡轮资本主义时代正走向终结,美国的军事力量在退潮。2009年4月,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法国斯特拉斯堡面对2000多欧洲观众发表演讲,对美国过去的“傲慢”表示道歉。但美国的傲慢显然没有消失,今年5月1日美国“海豹”突击队擅自越界到巴基斯坦击毙拉登刺激了美国人的自豪感,但在巴基斯坦,人们心里装着“十万个为什么”:美国直升机为何能自由穿行巴基斯坦?对巴基斯坦各界表示的不满,美国白宫新闻秘书卡尼9日清楚表明,不会为“海豹”突击队越界巴基斯坦击毙拉登而向巴基斯坦道歉。

接受《大西洋月刊》采访时,希拉里大谈“阿拉伯之春”,抨击中国“阻止历史”。但事实上,西方乃至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在质疑中东的运动是不是一场“革命”。

法国《生活》杂志5月2日的文章称,美国大多数官员在中东政治风暴开始后不久就倾向于认为,这并非某些人所欢呼的“自由民主革命”,而是新旧势力、思想、矛盾交织掺杂后的复杂现象,但迫于形势,尽管维持现状最符合美国战略利益,美国官方还是采取了一定程度的推动和介入政策。俄罗斯《新闻报》12日评论中东动荡时说,“中东革命是葡萄酒和毒药”,11日的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宣称“阿拉伯之春已经死亡”。12日,英国《金融时报》说,如果你和西方官员们聊一聊阿拉伯世界的大范围抗议活动,你会听到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有时甚至来自同一个人。第一种观点认为:“阿拉伯之春”是“在我有生之年阿拉伯世界发生的最美好的事”;第二种观点则认为,这是数十年来阿拉伯世界最危险的时刻。




http://news.qq.com/a/20110513/000798.htm
希拉里更年期到了{:yi:}
没教养的婊子,因为看不住老公JB而心理变态.
呵呵!美国人真是胸怀广阔哦,被美国人关心过的国家都是一片尸山血海!
希拉里这么着急干什么呢,这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最习惯做的就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到时候“看看他们在胡说些什么”不就成啦。
他老公比她强的多,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可惜被个女人害了。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美国关心你!:dizzy:
克林顿又和莱温斯基搞一块去了?
不和强权搞妥协,希拉里好样的。在自己家里欺男霸女,别人不管也就算了,还不让别人说两句。
炸弹的当量和美国的关心成正比。
批评中国人权可以,但是米帝向来不是批评中国的民生问题,而是所谓的“镇压异见人士”。
要我说,tg对所谓的“异见人士”镇压得太不够了。
大蹦蹦 发表于 2011-5-13 22:50


    怎么不对314,与75汉人人权关怀一下?

怎么不对314,与75汉人人权关怀一下?
hem10 发表于 2011-5-13 23:42


一个国家的当家人自己保护自己公民的安全,还要别人去关怀么?
怎么不对314,与75汉人人权关怀一下?
hem10 发表于 2011-5-13 23:42


一个国家的当家人自己保护自己公民的安全,还要别人去关怀么?
happygolf 发表于 2011-5-13 23:26

看来当年的常申凯真是妇人之仁了,渣滓洞开少了,咋也得渣滓工厂才成。
大蹦蹦 发表于 2011-5-14 00:16
是啊,那希拉里来关怀个什么啊?你这不是自打耳光么?;P;P
feilian 发表于 2011-5-14 01:22

对于语文没学好的淫,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撸炮,左手、右手都成,无须解释。
大蹦蹦 发表于 2011-5-14 00:20
你以为雄奇公不想这么干么?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过一个是谁提出来的啊?:D:D
大蹦蹦 发表于 2011-5-14 01:26
如果说语文的精髓就是一句话可以有两个解释,对内的时候一套对外的时候一套,那咱的确没您学得好;P;P
feilian 发表于 2011-5-14 01:26

他杀的不是异见分子,是造反分子。想啥么国母啥的就该先奸后杀或者先杀后奸也成,什么光猪七君子,早该扇了,杀光了也没啥么政协会议之类的鸟东西。对不?
大蹦蹦 发表于 2011-5-14 01:30
您还给雄奇公当上发言人了?异见分子还是造反分子由您帮着给定义?;P;P
既然杀的是造反分子为啥死的国民党员比共产党员和左派人士加起来都多,以至于自己的基层党组织被自己给杀的瘫痪了?:D:D
至于国母,您从哪本地摊杂志听来的这个称呼啊?有官方这么定义过某个人么?是不是还有国舅国叔国姨啊?;P;P
老婊子不是已经过更年期了吗, 看来是欠操
大蹦蹦 发表于 2011-5-14 01:30


    某人是为了和汪道德争位子才先发制人搞四一二清党吧

难道不是先杀异见 才把人逼成造反分子的咩》
大蹦蹦 发表于 2011-5-14 01:30


   而且我记得清党死掉的大部分还不是TG  是KMT自己同志啊。

不过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四一二的那个时候美国在哪里

差点连李宗仁都杀了

二二八的时候美国又在哪里

美帝在哪里啊美帝在哪里  美帝在美分的YY里。
一旦我当上总统,我将对世界发出一个信息,美国回来了———我们不是那个傲慢的大国,

美国白宫新闻秘书卡尼9日清楚表明,不会为“海豹”突击队越界巴基斯坦击毙拉登而向巴基斯坦道歉。

-----------这样两段话放在一篇文章里面真的颇具喜感。;P
大蹦蹦 发表于 2011-5-14 00:16


    你故意逃避我的话,是不是意味着,美国人并不用关心中国人权,只需要关心五美分的人权
feilian 发表于 2011-5-14 01:26

倒是。一直笃信有这种说法。但是从来没有想到要象老兄这样问个为什么:“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过一个是谁提出来的啊”,确实没有看到是谁提出来的证据。继续老兄的思路:“到底有没有人提出来过?”

希拉里更年期到了
快雪时晴 发表于 2011-5-13 19:13
早就绝经了。。。。。。。。
希拉里更年期到了
快雪时晴 发表于 2011-5-13 19:13
早就绝经了。。。。。。。。
我们要理解一个女人,一个自以为是的女人,在人到中年后才发现自己连身边的老公都没有管住那种深重的挫败感。
逆火5 发表于 2011-5-13 23:18


    反比,而且关心应该加双引号
提起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大家都会想起老虎凳、辣椒水,想起蒋介石那一句疯狂的叫嚣:“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走一人”!
  不过,史料看多了,才慢慢明白,原来这些印象大都来自于小说和电影,而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国民政府的统治并不严厉,“白色恐怖”其实并非常态,即使是在所谓“特务密布,军警林立,控制最为森严“的上海滩,马列主义的著作也不是完全被禁止出版的。
  
  一、“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走一人”这句话,既不是蒋介石说的,也不是国民党的政策。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以讹传讹地认为,蒋介石下令实行了“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走一人”的屠杀方针。团结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陈立夫大传》便如此记述:“蒋介石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对于逮捕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采取‘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走一人’的残暴政策,大肆屠杀。”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纪实文学《穿过硝烟的握手》视乎也证实了这一说法,文中在关于蒋介石与苏联大使商谈第二次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问题时这样写到,蒋介石表示可以让中国共产党合法存在,“语气那么大度与肯定,仿佛对共产党举起屠刀,咬牙切齿喊出‘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走一人’口号的不是他而是别人。“
  其实,“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走一人”这句话,并不是蒋委员长说的,而是出自于桂系军阀陶屠户之嘴。
  这位陶屠户,名叫陶钧,与他的上级胡宗铎一样都是湖北人,因打仗卖力,得以在地域观念十分浓厚的广西军事集团中崭露头角。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开始“清共”, 3个月之后,汪精卫在武汉“和平分共”,是谓“宁汉合流”。没过几天,宁汉又分流——南京军事集团中的李宗仁与武汉军事集团中的唐生智闹翻了,桂系西征,第19军在军长胡宗铎、副军长陶钧的指挥下于当年11月一鼓作气杀回老家。
  而当时的武汉三镇,红旗依然不倒,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种行游表威和武装暴动此起彼伏,仅桂系来汉的那个月就发生两起重大事件:11月中旬,人力车工人领袖马得胜率领群众几千人攻打友益街,试图夺回被国民党改组的总工会;11月下旬,震寰纱厂又闹工潮,几千名工人和学生在集会上当场处决5名“工贼”。
  乱世用重典,便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
  胡宗铎成立全省清乡督办公署,自兼“督办”,升陶钧为新扩编的18军军长、兼公署“会办”。黑云压城,一度是大革命中心的江城终于进入最黑暗、最恐怖的时期。
  《胡宗锋、陶钧在湖北的统治与崩溃》一文披露了这样一段史料:据程汝怀的副官长郭亚屏谈:武汉卫戌司令部军法处长余良才拿着一张军法处的犯人名单向陶钧请示,名单上案情轻重不等,有的可以交保,有的可以定案,有的还待继续侦查。陶钧接过来信笔一圈,批上“一律枪决,以免麻烦”8个字,谁知圆圈划大了,把写签呈的军法官姓名也圈了进去,余良才用手一指说“这是法官”,他才意识到圈圈没有画准,便一面改划一面说“法官不杀。”
  陶屠户的草菅人命,可见一斑。
  震寰工潮刚一平定,避难在日租界的国民党左派、国共合作时期原湖北省政府教育厅长李汉俊、财政厅长詹大悲又被军警带走,并于当晚(1927年12月17日)惨遭枪决。
  —九二八年元月,由于武汉当局大开杀戒,引起一片非议,陶钧便在“总理纪念周”上拍案嗥叫:“有人说我陶钧乱杀人,我姓陶的,宁可错杀三千,不可错放一人!”①
  而胡陶两人的政治部主任、督办公署秘书主任卢蔚乾,则能加以旁证。他在一篇文史资料中回忆:抗战期间,陶钧在重庆,曾去拜访李济深,谈话之间,满口进步名词。当时有人问他:“你在武汉时说,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漏网一人,那是怎么回事呢?”陶钧回答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②
  可见,说这句话的,是陶钧,白纸黑字,铁证如山,而史料上却找不到蒋介石说这句话的确凿依据。相反,蒋介石于4月15日发布的清党布告,也只是说将首要各人“分别看管监视,免予活动,致酿成不及阻止之叛乱行为,仍须和平待遇”。对于“如有借端扰动,有碍治安者”,才“定当执法以绳其后也”。
  1927年5月,国民党成立中央清党委员会,确定清党六大原则,主要内容为清党时期停止入党;所有党员经审查再发党证;土豪劣绅、贪官污吏、投机分子、反动分子及一切腐化、恶化分子一律清除;3个月不向党部报告工作者,取销党员资格等,全篇同样无一个“杀”字,这与肃反扩大化中各级下达镇压指标的文件是大相径庭的。
  也许,有人会问,即使老蒋没有这样说,那会不会表达过类似的意思呢?比如,1993年大陆出版的《蒋介石详传》中就这样为蒋介石作传记:蒋对杨虎、陈群说:“凡是可以杀的,一律杀,宁可错杀,不可错放。”然而,这一史料出自于何处呢?根据该书的注释,笔者经过一番追踪,终于发现这句话的原始出处为1949年出版的《蒋党真相》。
  原文如下:
  “四;一二”以后,就由吴稚晖出面提议“清党”,并在南京另立“政府”与“中央党部”,与武汉分裂。五六月间蒋介石派“清党”的要员杨虎、陈群两人(上海人民叫他们为“狼虎成群”)到宁波去“清党”,因为宁波是蒋介石的家乡,所以杨虎、陈群特别向蒋请示方针,蒋介石对他们说:“凡是可以杀的一律杀。宁可错杀,不可错放!我们将来终是要给人杀的,不如多杀几个。”蒋介石自己知道是一个纸老虎,所以只能以残杀来壮胆逞威,“唯懦弱者最残忍”,的确是至理名言。
  遗憾的是,作者并没有交待他是怎么知道蒋介石这句话的,也没有任何一条旁证,不足以为信。
  如果我们再深入作番研究的话,一个黑色幽默会让你忍俊不住。原来,这位笔名为翊勋的作者,名叫恽逸群,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之后被捕入狱,但因证据不足10天后予以释放。全国解放后,这位《解放日报》社长、华东新闻出版局局长的副省级高干,被潘汉年一案牵扯进去,判刑11年,直到20多年以后才得以彻底平反。
  这段对比,不是很有讽刺性吗?说敌人“宁可错杀一千,不可错放一个”的共产党员恽逸群,恰恰是被敌人放走的那半个,到后来,却偏偏关进自己人的冤狱。
管他什么失礼不失礼的,
把自己国内矛盾真正想法化解,正视社会公平公正,严肃对待人民的吃饭安全和官民平等才是正道
这个确实是外交语言不当,可以要求其道歉。
女人哦,无论职位多高,都是一个样子的。
快雪时晴 发表于 2011-5-13 19:13

看新闻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这句。
今天发言人正告道,任何将中东乱局引向中国的企图都是徒劳的。
我觉得,美国人想这么做肯定是徒劳的,一些杂碎组织想这么做
更加是徒劳的。只有一些人,不仅不徒劳,而且把中国搞乱事半功倍!
他们是谁?看完以后请回到主页。看看这一页里面的一条条一件件,
杭州的许三多,宁波机场飞机里的某要客,某省贩卖儿童的政府部门,
高速公路上连解释都懒得的罚款警察,等等,这支大军是无敌的,他们还有
一支同盟军:戏弄交警的破鞋跑车,撞人的巴汽(BMW),这两支大军
如同蝗虫一样,别说把中东乱局引向中国,他们自己搞乱中国易如反掌,
不向其它地区“引入”乱局,就算他们对世界人民的仁慈!
这老女人不会心理变态吧
快雪时晴 发表于 2011-5-13 19:13


    她都多大了,还更年期呢,第三次更年期吧
fengshou 发表于 2011-5-14 10:11


    真是老妖婆,怪不得老克不要她
回复 37# 小刺猬


    老女人难缠啊{:jian:}
不过,希拉里的这句话透露出MD领导层的一个潜意识想法,就是他们也认识到中国一直在拖延时间,尽量争取战略发展时间,我们还是要担心MD的动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