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q某贴的启发,连续可调进气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9:00:19
  二代机时代,进气锥很流行。
  到了三代机时代,进气锥完全不见了踪影。所谓的二波系,三波系之类的,我也不懂。
  到了四代机时代,流行dsi了。dsi长得很像进气锥。这给了我启发。
  dsi鼓包如果做成可转动的,但不等半径,而是半径渐大或渐小的。高速下,鼓包朝渐大的方向转,渐渐堵塞进气道,减少进气。一物两用,既起到鼓包的作用,又起到进气锥的作用。

  还有,鼓包即使有缝隙,也因为不暴露在外,雷达反射增加也不会太大。二代机时代,进气锥很流行。
  到了三代机时代,进气锥完全不见了踪影。所谓的二波系,三波系之类的,我也不懂。
  到了四代机时代,流行dsi了。dsi长得很像进气锥。这给了我启发。
  dsi鼓包如果做成可转动的,但不等半径,而是半径渐大或渐小的。高速下,鼓包朝渐大的方向转,渐渐堵塞进气道,减少进气。一物两用,既起到鼓包的作用,又起到进气锥的作用。

  还有,鼓包即使有缝隙,也因为不暴露在外,雷达反射增加也不会太大。
哦,在二楼等大神科普
那就增加重量了,
DSI那鼓包会转那就没有办法减重了
鼓包都是不规则的啊,让他转动的话会增重的,原来DIS减重的效果会被抵消..
其实减重的要求是在发动机不怎么给给力的情况下被迫作出的选择!如果发动机足够推力,那么无所谓减重,也不差那一百来千克的重量!
没有如果,就是发动机推力不够!
谁都想要个火星发动机~!
不同速度下激波穿过鼓包的截面就不同。
换而言之,BUMP本来就是一个自适应无级可调进气道。
我还是相信唇口可调,鼓包固定。
2011-5-3 11:55 上传



DSI和进气锥完全的两码事

进气锥,分流空气用的,二代以前的飞机,进气锥就是分离空气的,就像奸六那样的,后来的鸡鸡,向欢迎2000,进气锥是用来调节进气量大小的,保证高速飞行时候的进气量和发动机需求适应。(欢迎2000的进气道和机身分离,就是为了避免附着层空气进入,DSI用不让进气道和机身分离的方式,实现了这一点)DSI,分离空气附着层用的。进气锥的时代,进气锥在前面,或者进气道里面,进气道和机身有距离,压根没有分离气体的必要。分离附着气流层,这个需求是在不进行机头进气以后才产生的,是在机身和进气道分开,这种设计越来越不能忍受的时候被发明的。

DSI不是一个小球球那么简单,是要计算机仿真的,要结合进气口前面的机身形状,算算到进气口的时候分离层有多大,怎么样设计刚好分开空气,把分离层空气放掉,让平顺的气流进入进气道。

DSI的优势是重量轻,结构简单,但是鼓包并不是圆球,不能大小旋转的,如果要转的话,只能转唇口,就是进气道的外边沿。

DSI和进气锥完全的两码事

进气锥,分流空气用的,二代以前的飞机,进气锥就是分离空气的,就像奸六那样的,后来的鸡鸡,向欢迎2000,进气锥是用来调节进气量大小的,保证高速飞行时候的进气量和发动机需求适应。(欢迎2000的进气道和机身分离,就是为了避免附着层空气进入,DSI用不让进气道和机身分离的方式,实现了这一点)DSI,分离空气附着层用的。进气锥的时代,进气锥在前面,或者进气道里面,进气道和机身有距离,压根没有分离气体的必要。分离附着气流层,这个需求是在不进行机头进气以后才产生的,是在机身和进气道分开,这种设计越来越不能忍受的时候被发明的。

DSI不是一个小球球那么简单,是要计算机仿真的,要结合进气口前面的机身形状,算算到进气口的时候分离层有多大,怎么样设计刚好分开空气,把分离层空气放掉,让平顺的气流进入进气道。

DSI的优势是重量轻,结构简单,但是鼓包并不是圆球,不能大小旋转的,如果要转的话,只能转唇口,就是进气道的外边沿。
百臂巨人 发表于 2011-5-2 21:48


    百臂巨人正解
发一个图啦
是否可调依然是个谜
难道哪里面装的是奶水吗......
我要说一下,bump进气道能分离附面层是额外的好处。
本身还是基于乘波原理提高总压恢复的进气道方案。
J20所谓的可调进气道我看根本就不靠谱

即使可调也不是进气口大小可调,而是进气道内部,转轴的位置可能在唇口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