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在“嫦娥计划”中首次配置微波遥感装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14:56
<P>  中新网8月30日电 科学时报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姜景山日前在上海透露,在中国即将实施的“嫦娥工程”中,月球探测卫星将在世界上首次搭载一个先进的微波遥感装置,以实现对月球表面更为细致深入的探测,同时科学家还将对其所发回的数据进行反演和解析。此前,美国、欧空局、俄罗斯、日本等在探月过程中从未使用过微波遥感技术。
</P>
<P>  姜景山介绍说,由于月球远离地球,目前我们对月球周边的空间环境和月球表面情况尚不完全了解,特别是至今没有一个微波遥感探月卫星飞临月球,因此,对月球进行微波遥感探测具有很大的技术难度和一定的风险。为确保探测的成功和稳定地发回数据,中国科学家正在加强对月球微波遥感探月卫星的地面仿真研究,在借鉴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技术改进。</P>
<P>  据了解,遥感探测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技术探测活动,遥感分为可见光、红外波段和微波波段,其中微波遥感包括毫米波和亚毫米波。由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易受大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全天候观测,因此在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微波遥感具有全天候观测的能力,其分辨精度最高可达到几十厘米,因此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之一。中国于2002年12月在“神舟”四号上成功地搭载了第一个微波遥感探测器,并获得了大量高质量的数据,实现了微波遥感应用零的突破。</P>
<P>  姜景山说,中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复杂,在气象探测中,微波遥感非常重要,计划发射的“风云”三号极轨卫星也将以搭载微波遥感器为主,它将为提高中国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测水平做出贡献。同时,中国又是一个海洋大国,正在预研中的“海洋”二号卫星也将通过使用微波遥感设备首次实现中国卫星对海洋风场、表面温度、海洋流场以及其它海洋物理因素的全面探测,这将对提高中国海洋动力学研究及应用水平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P>
<P>  另外,预研中的地球环境与灾害探测卫星还将搭载小型化、全天候、可成像的合成孔径雷达,标志着中国微波遥感探测水平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P>
<P>  他最后表示,应用卫星要服务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微波遥感所获取的全天候、高质量的数据将为中国气象、海洋、减灾和基础研究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并将带动通讯、航天等其它一些相关学科领域的技术发展。</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30 20:10:50编辑过]
<P>  中新网8月30日电 科学时报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姜景山日前在上海透露,在中国即将实施的“嫦娥工程”中,月球探测卫星将在世界上首次搭载一个先进的微波遥感装置,以实现对月球表面更为细致深入的探测,同时科学家还将对其所发回的数据进行反演和解析。此前,美国、欧空局、俄罗斯、日本等在探月过程中从未使用过微波遥感技术。
</P>
<P>  姜景山介绍说,由于月球远离地球,目前我们对月球周边的空间环境和月球表面情况尚不完全了解,特别是至今没有一个微波遥感探月卫星飞临月球,因此,对月球进行微波遥感探测具有很大的技术难度和一定的风险。为确保探测的成功和稳定地发回数据,中国科学家正在加强对月球微波遥感探月卫星的地面仿真研究,在借鉴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技术改进。</P>
<P>  据了解,遥感探测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技术探测活动,遥感分为可见光、红外波段和微波波段,其中微波遥感包括毫米波和亚毫米波。由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易受大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全天候观测,因此在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微波遥感具有全天候观测的能力,其分辨精度最高可达到几十厘米,因此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之一。中国于2002年12月在“神舟”四号上成功地搭载了第一个微波遥感探测器,并获得了大量高质量的数据,实现了微波遥感应用零的突破。</P>
<P>  姜景山说,中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复杂,在气象探测中,微波遥感非常重要,计划发射的“风云”三号极轨卫星也将以搭载微波遥感器为主,它将为提高中国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测水平做出贡献。同时,中国又是一个海洋大国,正在预研中的“海洋”二号卫星也将通过使用微波遥感设备首次实现中国卫星对海洋风场、表面温度、海洋流场以及其它海洋物理因素的全面探测,这将对提高中国海洋动力学研究及应用水平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P>
<P>  另外,预研中的地球环境与灾害探测卫星还将搭载小型化、全天候、可成像的合成孔径雷达,标志着中国微波遥感探测水平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P>
<P>  他最后表示,应用卫星要服务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微波遥感所获取的全天候、高质量的数据将为中国气象、海洋、减灾和基础研究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并将带动通讯、航天等其它一些相关学科领域的技术发展。</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30 20:10:5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