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职业毒瘤"影响联赛质量提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30:20
2005年,时任国家篮管中心一把手的李元伟提出了向NBA学习,打造职业联赛的设想,“三个服务”的口号,以及“北极星”计划,让投资人信心倍增。此后,CBA职业联赛初见成效,南北分区、赛制重组、延长赛期等条令更是受到上上下下的欢迎和关注。

转眼间,近六年时间过去了,当初的职业化理念和计划随着决策者的更替变得面目全非。朝令夕改的联赛条令,已接近投资人和球迷忍耐的底线;“信八条”让老体制死灰复燃;多数俱乐部的经营成为只赚吆喝不赚钱的行当。在CBA看似光鲜的职业外表下,却暗藏路人皆知“伪职业”的面孔。

决策朝令夕改 发展不持续

人无信则不立,作为联赛章程的制定者,中国篮协对于每个赛季的规章制度却总是摇摆不定。以外援政策为例,近两个赛季CBA放开选择外援,但据记者了解,下赛季篮协不仅将恢复统一选外援和限薪政策,而且还将再一次限制外援的上场时间。

如果说外援政策上的变化,还勉强有基于中国篮球长远发展的考虑。那么总决赛赛制的变化则有些毫无厘头,前几个赛季,总决赛赛制为2-2-1-1-1,本赛季却突然改成了1-2-2-2,其中缘由或许只有联赛的决策者心知肚明。此外,本赛季新出台的“郭艾伦条款”也是篮协朝令夕改的最好诠释,引来了多方的不满。

其实,规矩的意义就在于其有一定的稳定性,而CBA联赛长期以来政策摇摆不定,根本谈不上持续发展。为此联赛品牌严重受损,赞助商也对篮协失去信心,例如CBA至尊宝鼎和冠军戒指本已成为品牌,但因赞助商退出,本赛季的新科冠军将不再拥有总冠军戒指。

体制沉疴重重 夹缝中生存

体制问题,是中国职业体育始终无法逾越的鸿沟,CBA联赛同样不可避免。虽然目前各家俱乐部是在独立运营,可实际上并没有脱离地方体育局的色彩。江苏本赛季进行了所谓的改制,管理权和经营权归属俱乐部,但人事权却依旧控制在体育局手中。

以转会市场为例,真正的职业联赛,转会必须是一种市场行为,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来自由调配和选择。但在CBA,由于各球队与地方体育局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球员根本无法实现自由流动。

如果说赛季初“唐正东转会风波”只涉及到球员个人的话,那么“张庆鹏援疆”则是球队间的“老体制”交易。辽宁是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的东道主,为了在家门口拿到好成绩,他们不惜将当家球星送到新疆,作为届时交易的筹码。

如果将中国篮球分成“国家队、联赛、青少年培养”三级体系的话,过去几年的方针是抓联赛、促国家队,后备梯队培养交给俱乐部。现在则完全相反,CBA联赛更像是“逢场作戏”,国家队集训的时间远比联赛时间长。常规赛阶段,更是传出篮管中心将组建U18国奥队,目的就是为了备战2016年奥运会。

任何一个职业联赛要想强大,管理者和经营者应该合作,一同把蛋糕做大做强才对。实际上,我们的决策者总是看到了蛋糕,自己先立马切一块。对于俱乐部而言,商业上不仅没有了多少运营空间,与篮协的关系也不像合作方,而是一直处于被命令一方的角色。

俱乐部连年亏损赔钱赚吆喝

职业化与计划体制的最大区别,在于联赛的根本是否在乎市场,更直接些就是是否以最终盈利为目的,然而目前CBA各家俱乐部在经营上,大多处于举步维艰和连年亏损的尴尬境地。

在联赛官方手册上,明确划分出盈方公司和俱乐部广告权益归属,共计17个招商项目,属于俱乐部的只有6个,但实际上除了门票和冠名这两项收入外,其他项目形同虚设。从目前情况来看,各俱乐部更多是通过球队对所属公司进行广告宣传,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盈利,说白了就是赔钱赚吆喝。

收入没有增加,各俱乐部的支出却多了很多。外援政策完全放开,可篮协缺乏相应的监管能力,使得经纪人漫天要价不说,还造成俱乐部之间相互挖人的不正当竞争。本赛季某强队的天价外援,正是钻了空子。

更让人不耻的是,联赛经营篮协占大头,真正到俱乐部手里的分红根本无法应付各俱乐部的开支,但一直以来,包括场地器材和其他硬件的购买,篮协都擅自从联赛费用里扣除。另外,动辄罚款的篮协,也从未公布罚金的用处。

如今的CBA联赛,虽然已经发展十多个年头,但这些“伪职业毒瘤”,已经严重影响到整个联赛质量的提升,更会间接影响国家队的成绩。说到底,想中国篮球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在职业联赛这个基础工作上再下工夫。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 )2005年,时任国家篮管中心一把手的李元伟提出了向NBA学习,打造职业联赛的设想,“三个服务”的口号,以及“北极星”计划,让投资人信心倍增。此后,CBA职业联赛初见成效,南北分区、赛制重组、延长赛期等条令更是受到上上下下的欢迎和关注。

转眼间,近六年时间过去了,当初的职业化理念和计划随着决策者的更替变得面目全非。朝令夕改的联赛条令,已接近投资人和球迷忍耐的底线;“信八条”让老体制死灰复燃;多数俱乐部的经营成为只赚吆喝不赚钱的行当。在CBA看似光鲜的职业外表下,却暗藏路人皆知“伪职业”的面孔。

决策朝令夕改 发展不持续

人无信则不立,作为联赛章程的制定者,中国篮协对于每个赛季的规章制度却总是摇摆不定。以外援政策为例,近两个赛季CBA放开选择外援,但据记者了解,下赛季篮协不仅将恢复统一选外援和限薪政策,而且还将再一次限制外援的上场时间。

如果说外援政策上的变化,还勉强有基于中国篮球长远发展的考虑。那么总决赛赛制的变化则有些毫无厘头,前几个赛季,总决赛赛制为2-2-1-1-1,本赛季却突然改成了1-2-2-2,其中缘由或许只有联赛的决策者心知肚明。此外,本赛季新出台的“郭艾伦条款”也是篮协朝令夕改的最好诠释,引来了多方的不满。

其实,规矩的意义就在于其有一定的稳定性,而CBA联赛长期以来政策摇摆不定,根本谈不上持续发展。为此联赛品牌严重受损,赞助商也对篮协失去信心,例如CBA至尊宝鼎和冠军戒指本已成为品牌,但因赞助商退出,本赛季的新科冠军将不再拥有总冠军戒指。

体制沉疴重重 夹缝中生存

体制问题,是中国职业体育始终无法逾越的鸿沟,CBA联赛同样不可避免。虽然目前各家俱乐部是在独立运营,可实际上并没有脱离地方体育局的色彩。江苏本赛季进行了所谓的改制,管理权和经营权归属俱乐部,但人事权却依旧控制在体育局手中。

以转会市场为例,真正的职业联赛,转会必须是一种市场行为,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来自由调配和选择。但在CBA,由于各球队与地方体育局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球员根本无法实现自由流动。

如果说赛季初“唐正东转会风波”只涉及到球员个人的话,那么“张庆鹏援疆”则是球队间的“老体制”交易。辽宁是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的东道主,为了在家门口拿到好成绩,他们不惜将当家球星送到新疆,作为届时交易的筹码。

如果将中国篮球分成“国家队、联赛、青少年培养”三级体系的话,过去几年的方针是抓联赛、促国家队,后备梯队培养交给俱乐部。现在则完全相反,CBA联赛更像是“逢场作戏”,国家队集训的时间远比联赛时间长。常规赛阶段,更是传出篮管中心将组建U18国奥队,目的就是为了备战2016年奥运会。

任何一个职业联赛要想强大,管理者和经营者应该合作,一同把蛋糕做大做强才对。实际上,我们的决策者总是看到了蛋糕,自己先立马切一块。对于俱乐部而言,商业上不仅没有了多少运营空间,与篮协的关系也不像合作方,而是一直处于被命令一方的角色。

俱乐部连年亏损赔钱赚吆喝

职业化与计划体制的最大区别,在于联赛的根本是否在乎市场,更直接些就是是否以最终盈利为目的,然而目前CBA各家俱乐部在经营上,大多处于举步维艰和连年亏损的尴尬境地。

在联赛官方手册上,明确划分出盈方公司和俱乐部广告权益归属,共计17个招商项目,属于俱乐部的只有6个,但实际上除了门票和冠名这两项收入外,其他项目形同虚设。从目前情况来看,各俱乐部更多是通过球队对所属公司进行广告宣传,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盈利,说白了就是赔钱赚吆喝。

收入没有增加,各俱乐部的支出却多了很多。外援政策完全放开,可篮协缺乏相应的监管能力,使得经纪人漫天要价不说,还造成俱乐部之间相互挖人的不正当竞争。本赛季某强队的天价外援,正是钻了空子。

更让人不耻的是,联赛经营篮协占大头,真正到俱乐部手里的分红根本无法应付各俱乐部的开支,但一直以来,包括场地器材和其他硬件的购买,篮协都擅自从联赛费用里扣除。另外,动辄罚款的篮协,也从未公布罚金的用处。

如今的CBA联赛,虽然已经发展十多个年头,但这些“伪职业毒瘤”,已经严重影响到整个联赛质量的提升,更会间接影响国家队的成绩。说到底,想中国篮球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在职业联赛这个基础工作上再下工夫。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