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华罗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18:19
我们的“盗版RAM”

首尾两座疑似FNL3000的发射装置据说不一样。后面的看得到座圈,前面的没看到,不知道是真的不一样,还是前面的利用了火炮的安装座圈,因而降低一些看不到了?有说法前后体量不同,前面的似乎是美国德国的那种24管设备(也或者咋们的多那么三四管),后面的是大型化的设备(不知道多少管)。都是局部照片,角度不同,看着像,不敢下结论。也或者他们是不相关的东西,也说不定啊。

后面那个宽大的发射装置,在大连改装中的瓦良格上面也出现过。那么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来了:在华罗庚上面显然是要做实验的,那么一种未经实验验证的装备怎么会提前出现在同样并不“靠谱”的非实验船上??


另一个有趣的问题:既然试验fnl3000,中国版的拉姆,为什么会同时安装两座发射装置?(当然前提是他们的确都是同一种导弹的发射装置)
那么我就想起了以前问过的问题:同一座发射装置射出的两枚RAM,后一枚会不会将前一枚识别为目标,跟着前一枚RAM跑?
这样对付一个目标还好说,再不济做个“战斗部备份”;对付多个目标岂不是注定有的来袭目标没人管了?
不知道美国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假设我们没有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倒是为两座发射装置提供了一个解释:对付某个来袭目标,从不同的发射器射击FLN3000,同时攻击。这样一枚导弹不会出现在另一枚导弹的视野中了。
假设我的假设是真的,就要提它的限制:注定要像052C的730一样前后布置,而不能像052B的730那样左右布置。

另外,两种发射装置,它们的俯仰旋转速度、稳定性、灵敏度、维护性都是需要试验的,计算机模拟不能代替全部。

RAM是一种发射后不管的导弹,我们要研制装备类似的东西,自然也要有同样的特性。不过尽管发射后不管,发射前是需要管管的,因为它目前还没有什么“离轴发射能力”,需要粗略的“瞄准”一下下,至少是目标指示(我觉得比目标指示要求高一点)。看江卫上面的一套,360(还是363来着?)发现目标,交给347或是345处理,在112/113上的362雷达、近几年的舰上的SR64雷达据说除了快速扫描、低空补盲,也担负了目标指示的任务。730的目标指示据说就是仰赖那个球球。未来的“中国拉姆”上舰,应该不会增加其他的雷达,而是整合入现有系统,利用SR64。而在892上,后甲板的直升机甲板指挥室(姑且这么叫吧)顶部的那个灰色的球球看起来像是SR64。安装在这么个犄角旮旯的地方,显然不是为了再次验证其低空快速补盲能力,而是在即将的试验中提供目标指示!!!而试验毕竟是实验,来袭目标只能从右舷过来了。我们的“盗版RAM”

首尾两座疑似FNL3000的发射装置据说不一样。后面的看得到座圈,前面的没看到,不知道是真的不一样,还是前面的利用了火炮的安装座圈,因而降低一些看不到了?有说法前后体量不同,前面的似乎是美国德国的那种24管设备(也或者咋们的多那么三四管),后面的是大型化的设备(不知道多少管)。都是局部照片,角度不同,看着像,不敢下结论。也或者他们是不相关的东西,也说不定啊。

后面那个宽大的发射装置,在大连改装中的瓦良格上面也出现过。那么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来了:在华罗庚上面显然是要做实验的,那么一种未经实验验证的装备怎么会提前出现在同样并不“靠谱”的非实验船上??


另一个有趣的问题:既然试验fnl3000,中国版的拉姆,为什么会同时安装两座发射装置?(当然前提是他们的确都是同一种导弹的发射装置)
那么我就想起了以前问过的问题:同一座发射装置射出的两枚RAM,后一枚会不会将前一枚识别为目标,跟着前一枚RAM跑?
这样对付一个目标还好说,再不济做个“战斗部备份”;对付多个目标岂不是注定有的来袭目标没人管了?
不知道美国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假设我们没有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倒是为两座发射装置提供了一个解释:对付某个来袭目标,从不同的发射器射击FLN3000,同时攻击。这样一枚导弹不会出现在另一枚导弹的视野中了。
假设我的假设是真的,就要提它的限制:注定要像052C的730一样前后布置,而不能像052B的730那样左右布置。

另外,两种发射装置,它们的俯仰旋转速度、稳定性、灵敏度、维护性都是需要试验的,计算机模拟不能代替全部。

RAM是一种发射后不管的导弹,我们要研制装备类似的东西,自然也要有同样的特性。不过尽管发射后不管,发射前是需要管管的,因为它目前还没有什么“离轴发射能力”,需要粗略的“瞄准”一下下,至少是目标指示(我觉得比目标指示要求高一点)。看江卫上面的一套,360(还是363来着?)发现目标,交给347或是345处理,在112/113上的362雷达、近几年的舰上的SR64雷达据说除了快速扫描、低空补盲,也担负了目标指示的任务。730的目标指示据说就是仰赖那个球球。未来的“中国拉姆”上舰,应该不会增加其他的雷达,而是整合入现有系统,利用SR64。而在892上,后甲板的直升机甲板指挥室(姑且这么叫吧)顶部的那个灰色的球球看起来像是SR64。安装在这么个犄角旮旯的地方,显然不是为了再次验证其低空快速补盲能力,而是在即将的试验中提供目标指示!!!而试验毕竟是实验,来袭目标只能从右舷过来了。
aaa.JPG

看得出SR64是新近安装的
楼主真傻的可爱,难道不知道啥叫目标锁定么。
没看见蛋蛋啊。。。
更没看见军舰了。
目标分配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不会乱打一通的,这个你放心,至于目标如何分配,由计算机控制。
强大啊,天国海军将会越来越硬气,顶
华罗庚是什么?
强大啊,天国海军将会越来越
对于海拉姆,参看南棒子的世宗大王舰
HALALIA 发表于 2011-3-15 13:54
没有这样的解决方式的
你所说的问题并不存在,前后布置的好处是能够同时对付同一侧的两个不同目标,而左右布置只能同时对付一侧的一个,或是不同一侧的两个目标。
hrabbit 发表于 2011-3-15 17:44


    892舰


拉姆本身有两种构型的发射装置 21联发的原版和 11联的密集阵改进适用版
所以说同样武器俩发射架一起上船一点都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对发射架的试验可以通用搜瞄系统
轻型船舶不穿甲板按大号发射器有困难。。。。。

拉姆本身有两种构型的发射装置 21联发的原版和 11联的密集阵改进适用版
所以说同样武器俩发射架一起上船一点都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对发射架的试验可以通用搜瞄系统
轻型船舶不穿甲板按大号发射器有困难。。。。。
华罗庚号很忙!不知毕昇号在干什么?
山寨拉姆已经上了老瓦,基本上可以说相关试验都完成了吧?这次应该不是山寨拉姆有关的东西
gxjy 发表于 2011-3-15 14:04


    首先谢谢夸奖

这个目标锁定我还真的不知道

空对空战斗机发射导弹,预先是锁定目标的。比方说“响尾蛇”啦、“麻雀”啦……

发射之前,预热导弹,雷达开机,或是红外寻的头制冷。开始的时候导弹自己捕捉目标,飞行员不得不一直将机头对准目标,导弹捕捉到了以后返回飞行员一个信号,飞行员知道可以发射,不然导弹射出去就是一个无控火箭。后来讲究离轴发射,战斗机火控系统告诉导弹,目标的方位大概在什么位置,导弹回复说“对,的确有那么个东西”或是“没有啊”,再由飞行员或火控系统决定发射。

ram什么的就不行了,因为在发射前,它老老实实呆在黑暗的储运/发射筒里头,直到点火离开都不明白目标“长的什么样”。导弹寻的头锁定目标,只能发生在飞行当中。

参考
http://lt.cjdby.net/viewthread.php?tid=403017&extra=page%3D4

“ 在实战情况下,由舰上的雷达对空中目标进行搜索、跟踪与识别,还要探测目标所发射的电磁波的波段。当确认该目标或目标群需攻击时,就由舰上的这些设备将目标的距离、方位、高低角、目标发射的电磁波频段送到“拉姆”导弹武器控制系统。随即,第一批欲发射的“拉姆”在发射前几秒内就作好一切准备,它包括启动导引头的陀螺和红外探测器致冷。当发射人员决定要摧毁该目标(群)时。就按下发射按钮,导弹就点火,发动机产生巨大推力,使导弹脱离发射架飞向空中。“拉姆”可单射,也可齐射。”

“导弹一离开发射架,弹—止的被动雷达就升始工作,头部外侧面笔形外罩内的一部前视干涉天线跟踪目标。另外,弹内的红外寻的头也指向目标。当红外寻的头接收到足够强的目标红外信号时,弹上:的逻辑控制电路自动从雷达寻的转换成红外寻的,由这个红外寻的导引头精确跟踪目标,批导弹引向目标,直到击中目标。
      “拉姆”导弹采用的制导力式是“被动雷达寻的与被动红外寻的复合式制导”,这种方式可使导弹发射后不再管它,并使舰上设备简单而安全,而且也适合对付饱和攻击。如果目标的红外辐射很弱,弹上的被动雷达寻的导弹头也能对“拉姆’导弹作全程导引,把导弹引向目标而摧毁它。
      采用复合制导是“拉姆”的一大特点,一般导弹不具备这些制胃体制,复合制导被认为是一种发展趋势。当敌方进行电磁干扰时,“拉姆”中的红外导引头能发挥作用,用它引导导弹击中目标。当敌方采用红外干扰措施时,雷达导引头也能发挥作用而把敌歼灭。”

“为了对抗高强度光谱干扰(红外干扰),RAM 1批次的红外导引头采用了新的混合全程--all-the-way-homing红外引导头。 1批次的RAM在增加了双模寻地模式的同时保留了原先0批次的所有能力。当来袭反舰巡航导弹的红外特征足够强烈的时候,1批次的RAM将使用红外模式全程引导。如果雷达信号足够强烈的时候将使用双模制导-IRDM,也就是0批次的被动雷达/红外制导。”

我的意思是,同一个发射器,对一个目标,以很小的间隔发射两枚RAM,前者的红外特征出现在后者的视野里,且目标、两枚导弹基本在同一直线上(尤其目标较远的时候),那么后者就会很有可能将前一枚RAM的红外特征作为目标的红外特征,这样后一枚的备份作用就大为减少。若目标此时做机动,后一枚的备份作用就很值得怀疑了。

禁止后一枚使用红外模式显然可以,但是这不是好主意。
另外
我也猜得出老外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也有
讨论讨论嘛
不要说“不是问题”、“没有问题”
总有个所以然嘛
    首先谢谢夸奖

这个目标锁定我还真的不知道

空对空战斗机发射导弹,预先是锁定目标的。比方说“响尾蛇”啦、“麻雀”啦……

发射之前,预热导弹,雷达开机,或是红外寻的头制冷。开始的时候导弹自己捕捉目标,飞行员不得不一直将机头对准目标,导弹捕捉到了以后返回飞行员一个信号,飞行员知道可以发射,不然导弹射出去就是一个无控火箭。后来讲究离轴发射,战斗机火控系统告诉导弹,目标的方位大概在什么位置,导弹回复说“对,的确有那么个东西”或是“没有啊”,再由飞行员或火控系统决定发射。

ram什么的就不行了,因为在发射前,它老老实实呆在黑暗的储运/发射筒里头,直到点火离开都不明白目标“长的什么样”。导弹寻的头锁定目标,只能发生在飞行当中。

参考
http://lt.cjdby.net/viewthread.php?tid=403017&extra=page%3D4

“ 在实战情况下,由舰上的雷达对空中目标进行搜索、跟踪与识别,还要探测目标所发射的电磁波的波段。当确认该目标或目标群需攻击时,就由舰上的这些设备将目标的距离、方位、高低角、目标发射的电磁波频段送到“拉姆”导弹武器控制系统。随即,第一批欲发射的“拉姆”在发射前几秒内就作好一切准备,它包括启动导引头的陀螺和红外探测器致冷。当发射人员决定要摧毁该目标(群)时。就按下发射按钮,导弹就点火,发动机产生巨大推力,使导弹脱离发射架飞向空中。“拉姆”可单射,也可齐射。”

“导弹一离开发射架,弹—止的被动雷达就升始工作,头部外侧面笔形外罩内的一部前视干涉天线跟踪目标。另外,弹内的红外寻的头也指向目标。当红外寻的头接收到足够强的目标红外信号时,弹上:的逻辑控制电路自动从雷达寻的转换成红外寻的,由这个红外寻的导引头精确跟踪目标,批导弹引向目标,直到击中目标。
      “拉姆”导弹采用的制导力式是“被动雷达寻的与被动红外寻的复合式制导”,这种方式可使导弹发射后不再管它,并使舰上设备简单而安全,而且也适合对付饱和攻击。如果目标的红外辐射很弱,弹上的被动雷达寻的导弹头也能对“拉姆’导弹作全程导引,把导弹引向目标而摧毁它。
      采用复合制导是“拉姆”的一大特点,一般导弹不具备这些制胃体制,复合制导被认为是一种发展趋势。当敌方进行电磁干扰时,“拉姆”中的红外导引头能发挥作用,用它引导导弹击中目标。当敌方采用红外干扰措施时,雷达导引头也能发挥作用而把敌歼灭。”

“为了对抗高强度光谱干扰(红外干扰),RAM 1批次的红外导引头采用了新的混合全程--all-the-way-homing红外引导头。 1批次的RAM在增加了双模寻地模式的同时保留了原先0批次的所有能力。当来袭反舰巡航导弹的红外特征足够强烈的时候,1批次的RAM将使用红外模式全程引导。如果雷达信号足够强烈的时候将使用双模制导-IRDM,也就是0批次的被动雷达/红外制导。”

我的意思是,同一个发射器,对一个目标,以很小的间隔发射两枚RAM,前者的红外特征出现在后者的视野里,且目标、两枚导弹基本在同一直线上(尤其目标较远的时候),那么后者就会很有可能将前一枚RAM的红外特征作为目标的红外特征,这样后一枚的备份作用就大为减少。若目标此时做机动,后一枚的备份作用就很值得怀疑了。

禁止后一枚使用红外模式显然可以,但是这不是好主意。
让RAM无视其他RAM尾焰即可,速燃火箭与长时间工作的反舰导弹的尾焰红外特征差远了去了。


- 发送自我的 iPhone 大板凳应用
HALALIA 发表于 2011-4-4 21:59
还是那句话,你懂不懂啥叫锁定?
gxjy 发表于 2011-4-5 02:06


    讲解一下??
gxjy 发表于 2011-4-5 02:06


    哪有锁定的说法!既然可以锁定那飞机装红外干扰弹有啥用?
HALALIA 发表于 2011-4-5 04:38
任何红外线导弹都是先锁定再发射的,如果你想段时间发射2枚导弹,那就让2枚导弹都工作锁定目标就行
q457 发表于 2011-4-5 08:00
诱饵弹在目标附近,距离近,速度相近当然起做用,你要是换成距离远,信号强度不同的友弹,这一样么?何况现在的红外线制导抗干扰措施已经很高,如果是放在60年代可能会有问题。
说不定一个是山寨RAM,另一个是什么激光的,难道测试舰载激光系统再改一艘试验舰?892已经装了搜索雷达、指示雷达,没有比直接用892更方便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