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觉得87版的红楼音乐算是绝唱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0:36:41
我想,10版的没法比得过,应该是共识了吧。我想,10版的没法比得过,应该是共识了吧。
:D 那是自然,中国现在好点的作曲家也就那么一两个
87年的那叫艺术!
就是受不了宝玉那含情脉脉的特写,还时不时来一个。。。
老版和新版的区别就是艺术家和演员的区别。
likexin 发表于 2011-3-8 22:11


    人家宝玉本来就是情种!你受不了的不是宝玉,受不了的是红楼梦:D
戏子的区别
恩。我喜欢《紫菱洲歌》和《葬花呤》及《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
fengshou 发表于 2011-3-8 22:47

不用这么刻薄嘛。
其实,看他们吵架的帖子,我觉得挺悲哀的。
红楼梦是个好东西,因此也引来无数以此寄托自己追求的人。有为艺术梦的,有为发财梦的。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非要拉大旗谋虎皮的话,就是没良心了。
87版也是海选演员,但是是为了拍好片子去的,无论从选演员的角度还是从美工道具以致编辑,都是为了拍出一个他们心中的艺术品。没人想过要赚钱,没人想过要收视率。87版有各种问题,限于时代,限于人的认识,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那个时代的人有一点,就是真心的追求艺术。3年磨一剑,这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即便是一个乡下丫头,在那个封闭训练营里也训练成贾府的丫头了。87版的相关人员是很苛刻的,对演员,对美工,对音乐。当时王立平已经是非常有名的歌曲作家,《大海啊故乡》《太阳岛上》《牧羊曲》《驼铃》已经为他奠定了名声。就是这样一个名声很大的作曲家,听说他要为红楼梦写曲子,当时的中央电视台的一个主管写信给领导,坚决要求换掉。就是因为怕他是一个写通俗歌曲的,把握不了红楼梦的主旨,毁了这部电视剧。按照今天的逻辑,找这样一位有名的流行音乐写手,可以抓住年轻主流观众,可以提高收视率,可以提高人气,可以炒作,有很多的可以可以。但是那个时候的人不是这样想的。当然,王立平用自己伟大的作品做出了回答。这件事可以表现出87版红楼梦的特质,即便有各种不足,这种特质是骨子里面的。包括演员的选用,宁可选大姐姐的袭人和王熙凤,也要保住演员的表演能力。因为戏是演出来的。故事好不好,情节是关键;人物是否丰满,演员是关键。当然,导演和他的团队也是至关重要的。87版红楼梦的不朽,不仅仅是它在一代或几代人中的青春梦想,而是在于那些演红楼的人。
新版红楼,不多说了。
记得当年张纪中拍摄《笑傲江湖》后被群众痛骂,我的一个朋友说的比较公道:“如果这部电视剧不叫《笑傲江湖》,那么就是一部绝好的片子!”套用这个说法,如果李少红拍的不是叫《红楼梦》的话,这部片子从前期炒作到最后的完成,堪称当代电视剧制作的经典制作。可惜,他们非要叫《红楼梦》。可见这帮人开始是何居心了。
红楼海选我几乎从头看到尾,海选结束,我就知道一切都完了。从运作手法就知道,一切都完了。
在一个沙地上,是无法建立起一座高楼的。
根子不正,就长不出参天大树,结不出甜美的果实。
这就是我对新版红楼想说的。
李少红拍的不是《红楼梦》
经常听红楼主题曲,各首插曲,还有西游记女儿国等等等等,然后被周围的人视为异类的飘过


现在拍片子要的只是知名度,不管是好评还是恶评,出名了就行

现在拍片子要的只是知名度,不管是好评还是恶评,出名了就行
王立平:每首曲子都有多种内涵,没有哪一首是特别的,哪一首都来之不易。比如说主题曲《枉凝眉》就花了一年多时间,而《葬花吟》的创作耗时最长一年零九个月。我创作《葬花吟》时,百思不得其解。按现代人的观点,林黛玉是个个头不高、老爱生气、整天病恹恹的女孩,试问,哪个男孩会喜欢她?哪家人敢娶她当媳妇?那为什么曹雪芹会对她倾注那么多感情?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那一句: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哪里是低头葬花,分明就是一个女子在叩问苍天啊!顿时,激情来了,旋律也就油然而生。写着写着,我甚至泪流满面。最后,我在《葬花吟》中加入了几处闷鼓声,似乎是敲在人们心上的闷鼓,此时我感到我用我的音乐为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出了一口闷气。我感觉我在创作时,不是我写出来的音乐,而是从《红楼梦》的字里行间挖出来的。
能够参透“天尽头,何处是香丘”这句话中的苍凉和悲愤,相比于新红楼中的那句低婉哽咽的自怨自艾,高下立现了。
王立平说过,当初他决定把整个“葬花吟”全词都写进曲子里,长度达到6分钟。他舍不得删,又怕导演不愿意。一集才多少分钟啊。于是他跑到王扶林那里,让他先听完全曲再说话。几天以后王扶林决定全本留下,镜头上补特写,补空镜。这要放到现在,怎么可能。这6分钟就看一个林黛玉,就看那点流水落花,制片商早急了——怎么也得植入点广告啊。
其实这段镜头新旧红楼的对比,也能看出导演对场面调度能力的不同。
李少红能认可新红楼里《葬花吟》的风格,也反映了她本人对红楼梦的认知程度。纵观新红楼的整体风格,还是很好的诠释了制片方和导演的艺术水准的。
是啊,87版的音乐,迄今为止没有哪部电视剧能超过

哪怕再过20年,一样能传颂的

跟别人一斗嘴,我倒真想再买一部87版DVD了,我现在是D5的,这次买一部D9的
87年的经典,剧本、人物、道具、音乐,最高峰
87版,全是美女;10版,全是小姐
新版红楼梦歌曲里没有<<枉凝眉>>、<<分骨肉>>这两首
估计是老版比较经典,新版就回避了
我这人一辈子谨小慎微,只有这一次,为了“曹雪芹词、王立平曲”上刀山下火海,值了!
   服装、台词、布景都是有据可查的,只有音乐是无中生有。 用心悟出了八个字“满腔惆怅、无限感慨”:这八个字首先是曹雪芹的,是他笔下人物的,进而要使他成为导演、演员的,最后还要把它带给观众。
   写成什么样的,流行的、现代的、类港台的,都不行,流行的也是留不住的;六七十年代的风格更不行,缺人情味;戏曲、民歌也不足以表现某些感情(如分骨肉中的|63 - - | 21 6 - -| 1 26 1 -| 23 2 - -,和葬花吟中的| 1 7176 6 -| 1 7176 56 717|6 - - -)。最终决定把它写成“十三不靠”,创造一种能且只能适合红楼梦的“音乐方言”。 …… 对于红楼梦,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管你的红楼知识是多是少,是红学家也好,初读者也好,都有权得到一份自己的特别的感受。
   …… 林黛玉就应该是眼睛不大、个子不高,瘦弱不禁风的病模样,这是硬件;软件就更不行了,心眼小、爱闹脾气。林黛玉是曹最倾注心血的一个人物,把她写得满身是缺点,但又让你不得不爱不得不喜欢,这才是最高明的艺术。
   …… 我跟导演说,你先别说你的想法,先听听我的想法。于是就把自己对红楼梦的看法、对这电视剧的想法、对红楼梦音乐的想法跟导演说了。导演立马说“就按你想的办”。
   导演让我写一首“满纸荒唐言”听听,我知道这是在考考我。想了几天,跟导演说,不行,写不了,这首诗第一不表现红楼梦的什么东西,二是词句不美,三是太短了。又有人说要以“好了歌”为主题曲,我说不行,那一段是比较出世比较带消极色彩的东西。应用“枉凝眉”作主题曲。……枉凝眉是写了一年多。 过去有不少版本的葬花吟,越剧里的也曾很家喻户晓,但都是哭调。“|1.2 76 3 -| 1.3 27 6 -| 6. 65 32 2|……”三段反复的这一部分很顺利就写出来了。但这之后就写不下去了,有一年八九个月的时间下不了笔。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凝滞之后,终于悟到,这一句哪里是普普通通的哭诉,不正是林黛玉这样一个多情的弱女子在指问苍天么?于是情不自禁地唱出“|i 7i76 6 -| i 7i76 56 7i7 |6 - - -|i 7i76 6-|i 7 .6 56| 65 3 - - -”(这两句本是写枉凝眉和引子时写过的,苦思一年八九个月,答案正是王立平写过的东西).【我觉得,王立平将这一句写了两遍——一问一答,正是写出了这句词的两重意思。第一遍三个“7i76”一重高过一重,是黛玉满腔怨情的爆发,是怒问苍天;而第二遍的“何处(i7 .6)”则是已看透这一切的黛玉作出的凄然自答。那时候,她一定是茫然地木木地望着天边,花锄滑落在脚边,微风到处,花瓣散落四方,随着风、随着水渐漂渐远……】
   将周雷、胡文斌等红学家叫到家中试听,不仅大家都说好,还被他们鼓动写一篇论文——将葬花吟理解为天问正可说明曹雪芹的创作与屈原与楚辞有很深的渊源。……
   再说演唱者陈力——一个外地的业余歌手。之所以选她,同选演员也只选新面孔一样,都是不希望观众在看在听的时候,去联想演员过去的形象、去用已有的形象来理解红楼梦。
   仅“枉凝眉”一首曲子,就教了一个多月。从会唱到不会常,到一个字一个字地唱,再到一句一句、连通,最后终于融会贯通。施光南在听过之后说:“你只借了人家一个嗓子。”
   历时四年半,从没感到过灵感的惠顾,若说有,那应是在写最后一首“分骨肉”的时候: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感情,强迫着自己把它写了下来。 当音乐最后与影相一起录制的时候,躲在家里没敢去看。这些作品是真正的倾心倾力了,有人问再写一遍,回答只能是“跳楼”。
   是曹雪芹助我,是感动了上天,“分骨肉”是一次成功,一点不差。(另:红楼梦十三首曲子自写成后没改过一个音) (未完待续,记错了的地方,请大家帮忙指正)

   续前:
   曾经很喜欢薛宝钗,现实中多几个这样的人大家日子都好过些。现在则喜欢这整部作品,这个有各种各样人物组成的整体。 关于创作的理性与感性:
   切忌只有理性没有感性,也切忌只有感性没有理性。曹雪芹的创作,红楼音乐的创作都是如此。音乐更容易表现一些抽象的行而上的东西。创作应是一个不断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再由符合人性的、人们所易于接受的方式表达这基于感性的理性的过程。
   关于对自己作品的评价: 我只是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筑一道尽可能高的墙,让后代人跨越它时能多费点力气。时代在进步,后代是一定会、也应该去跨越我们这一代的,我只是尽力把这墙筑得高些。
   关于希望与寄语: 红楼梦是部好书,值得每一代青年人认真去读。 民族音乐近来不景气,不是不受人们喜欢,而是没能让人们有机会去听去了解。红楼梦音乐会是一种尝试,很好的尝试,应努力使我们的青年更多的了解我们文化的精髓。
   欣赏歌曲,一只翅膀是曲、是旋律,另一只翅膀是歌词,歌词的意义应是积极向上的。


《葬花呤》太经典了,电脑了一直存着。

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音乐,王立平前后写了四年半,其间他竭尽心力,去体味,去品味,去解味。《红楼梦》的歌曲中,许多都是描写人物命运的,如写香菱的《叹香菱》、叹晴雯的《晴雯歌》、惜探春的《分骨肉》、唱黛玉才情的《葬花吟》、写宝黛爱情的《枉凝眉》。如何让音乐表达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是王立平在创作中一直面临的问题,他说:“写出好的音乐当然需要精准的技术,但最重要的还是用心去感受,只有在感情的刻画上细致入微,才能通过音乐使人物的内心刻画入木三分。”   
他说,《葬花吟》的创作耗时一年零九个月,是他写得最苦的一首。“我创作《葬花吟》时,百思不得其解。按现代人的观点,林黛玉是个个头不高、老爱生气、整天病恹恹的女孩,试问,哪个男孩会喜欢她?哪家人敢娶她当媳妇?那为什么曹雪芹会对她倾注那么多感情?我每天反复琢磨。有一天,我突然想到那一句: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哪里是低头葬花,分明就是一个女子在叩问苍天啊!这是一种悲鸣,是呼号,瘦弱的黛玉刹那之间,突然就高大了起来。顿时,激情来了,旋律也就油然而生。写着写着,我甚至泪流满面。最后,我在《葬花吟》中加入了几处闷鼓声,似乎是敲在人们心上的闷鼓,此时我感到我用我的音乐为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出了一口闷气,我感觉这似乎不是我写出来的音乐,而是从《红楼梦》的字里行间挖出来的。”
 

《葬花呤》太经典了,电脑了一直存着。

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音乐,王立平前后写了四年半,其间他竭尽心力,去体味,去品味,去解味。《红楼梦》的歌曲中,许多都是描写人物命运的,如写香菱的《叹香菱》、叹晴雯的《晴雯歌》、惜探春的《分骨肉》、唱黛玉才情的《葬花吟》、写宝黛爱情的《枉凝眉》。如何让音乐表达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是王立平在创作中一直面临的问题,他说:“写出好的音乐当然需要精准的技术,但最重要的还是用心去感受,只有在感情的刻画上细致入微,才能通过音乐使人物的内心刻画入木三分。”   
他说,《葬花吟》的创作耗时一年零九个月,是他写得最苦的一首。“我创作《葬花吟》时,百思不得其解。按现代人的观点,林黛玉是个个头不高、老爱生气、整天病恹恹的女孩,试问,哪个男孩会喜欢她?哪家人敢娶她当媳妇?那为什么曹雪芹会对她倾注那么多感情?我每天反复琢磨。有一天,我突然想到那一句: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哪里是低头葬花,分明就是一个女子在叩问苍天啊!这是一种悲鸣,是呼号,瘦弱的黛玉刹那之间,突然就高大了起来。顿时,激情来了,旋律也就油然而生。写着写着,我甚至泪流满面。最后,我在《葬花吟》中加入了几处闷鼓声,似乎是敲在人们心上的闷鼓,此时我感到我用我的音乐为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出了一口闷气,我感觉这似乎不是我写出来的音乐,而是从《红楼梦》的字里行间挖出来的。”
yaoyuan7310 发表于 2011-3-8 23:31
我觉得把商业和艺术对立起来这个想法不对,中国的电影电视制作比美国的商业化强吗?没有吧,可人家为啥一部电影能拍好几年,花上亿的制作费,一部电视剧放一年才十几二十集。我觉得不是商业化的问题,而是商业主导了一切,导演选谁做主演都说了不算,还能拍出好东西吗。
王立平的,实在太好了,无以言表
枉凝眉 如按刘心武解说是正确的话,就不能做主题曲了。

枉凝眉 如按刘心武解说是正确的话,就不能做主题曲了。
优布.特留尼希特 发表于 2011-3-9 11:09


刘心武的观点很多都有谬误,这个枉凝眉很明显是写黛玉和宝玉的。可能刘心武对秦可卿和妙玉有一些偏爱,所以他的发现基本上都要绕着这两个人来解读。这两个人真要这么重要,为什么在书里面只出现了那么一点?
枉凝眉 如按刘心武解说是正确的话,就不能做主题曲了。
优布.特留尼希特 发表于 2011-3-9 11:09


刘心武的观点很多都有谬误,这个枉凝眉很明显是写黛玉和宝玉的。可能刘心武对秦可卿和妙玉有一些偏爱,所以他的发现基本上都要绕着这两个人来解读。这两个人真要这么重要,为什么在书里面只出现了那么一点?
绝云 发表于 2011-3-9 11:18

按刘心武的说法后三十回妙玉可是出场决定了宝玉命运地,个人觉得秦可卿倒真的是个重点,曹雪芹是想写又不能写,已经写了的又删去大部。否则不能解释这个人物的设定,有点莫明其妙。
优布.特留尼希特 发表于 2011-3-9 11:41

他说的秦可卿部分有一些道理。不过说枉凝眉是写妙玉和湘云就纯粹是胡扯了。这篇文章我觉得写的很有道理:http://www.ft77.com/sw.asp?ID=21585
刘心武对红楼梦的评价水平只不过是哔--(消音)而已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11-3-9 10:48

没人说过要把商业化和艺术对立起来。问题在于出发点是什么,如何运作。
《金婚》作为电视剧,也很好看吧。《士兵突击》也不错吧。人家就是卖片子都能把钱挣回来。
当然,你可以说新版《红楼梦》场景很大,投资很多,不用些鬼魅伎俩不能把投资赚回来。
那么这些鬼魅伎俩如果把电视剧给毁了,损失的是什么呢?
其实对于投资方来说,电视选秀阶段就差不多把钱都赚回来,电视剧拍成啥样子,他们已经无所谓了。只有北京电视台傻愣愣的上了贼船,不得不拼命的推销——片子卖不出去,他们就把脸赔进去了。
没那本事就别跟冯小刚学——人家开拍之前就已经把投资都赚回来,拍出来的片子还能挣到票房。投资方、制片方、导演、观众皆大欢喜。
新红楼想玩这条路,但是玩得不好。选秀时候把演员定死了,失去了腾挪空间。(87版演员在开拍的时候个别主要演员还在来回调换。)记得选秀最后一场胡玫出场的时候,看着她一脸的不情愿,我就明白这事要泡汤了。胡玫非常清楚里面的事情,以她的阅历和经验,走到这一步居然还敢撂挑子,已经说明里面问题很严重了。
美国影视剧也都不是好的。我们通常看到的都是比较成功的,还有大把大把烂片呢。
优布.特留尼希特 发表于 2011-3-9 11:41

刘心武在秦可卿的问题上属于自娱自乐型的,不用那么去关注。
探佚派走到他这步田地,也是一种“境界”。
不过他刚好掌握了媒体曝光的机会罢了。
从客观上讲,《百家讲坛》把刘心武请去讲《红楼梦》有点过于推捧他在这方面的研究水准了。
胡说。87版的音乐哪里能比得上青楼梦中鬼魂咏叹调之空前绝后!
个人认为,李少红驾驭不了《红楼梦》这个题材。平心而论,她拍的《大明宫词》还是不错的,各个阶层的人看都还可以。但是《大明宫词》和新版《红楼梦》完全不是一回事,至少前者没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剧本。而且《大明宫词》更像一部文艺片,编辑完全可以按照现代人的口味编排情节,内涵和境界无法和和《红楼梦》相比。李少红以拍摄《大明宫词》的经验,是摆不平《红楼梦》这么大的这个题材。当场找胡玫,还是看重了她对历史题材方面的积淀了——从这个方面讲,胡玫更有一个男人般的理性,而李少红就是一个纯粹感性的女人。而红楼梦,必须要用一个理性的眼光来拍摄和审视的。
同时,《大明宫词》里面的演员阵容非常强大,新版红楼梦的演员阵容远远比不上的。制片方在前期炒作上尽量捞钱,在演员的花费上面尽量省钱。说实话,单纯从这个片子的拍摄过程讲,至少从挽救那帮白痴演员的角度,李少红已经竭尽全力了——不怕牛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但是很遗憾的是,他们非要的是拍劳什子《红楼梦》。
yaoyuan7310 发表于 2011-3-9 13:05
《百家讲坛》本来也是不是讲学术的地方,在那里出名的都是能讲“故事”的人。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11-3-9 13:29
所以大家也不要觉得刘心武有多高的水平嘛。
别当观众是傻瓜,你用没用心,一看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