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究竟有没有“资本主义萌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13:01


中国究竟有没有“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综述

编撰  林苑竹

        一、论题缘起及争论演进之鸟瞰——学术史的简单梳理

        (一)不断激起的浪花——至今没有终结的话题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这场大辩论实际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即行展开,自五十年代起趋向激化。争论的时间跨度超过半个世纪,过去一度成为中国古史研究的宠儿,曾经被誉为史学界“五朵金花”之一。当然,也有人称之为“带刺的鲜花”。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历经数次激烈讨论的参与者们似乎均有疲意,已经少有人再作问津,令这朵“金花”有黯然凋谢之势。然而,自本世纪以来,有不少学者转而从学术发展史上来检讨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以及围绕此问题展开的深入细致的讨论,提出了不少新颖且具有启发意义(或称争论意义)的观点,又重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并引发了新一轮的激辩。

中国究竟有没有“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综述

编撰  林苑竹

        一、论题缘起及争论演进之鸟瞰——学术史的简单梳理

        (一)不断激起的浪花——至今没有终结的话题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这场大辩论实际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即行展开,自五十年代起趋向激化。争论的时间跨度超过半个世纪,过去一度成为中国古史研究的宠儿,曾经被誉为史学界“五朵金花”之一。当然,也有人称之为“带刺的鲜花”。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历经数次激烈讨论的参与者们似乎均有疲意,已经少有人再作问津,令这朵“金花”有黯然凋谢之势。然而,自本世纪以来,有不少学者转而从学术发展史上来检讨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以及围绕此问题展开的深入细致的讨论,提出了不少新颖且具有启发意义(或称争论意义)的观点,又重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并引发了新一轮的激辩。
*      (二)含糊概念的引进——脉路明晰并取得重大胜利
        最早提出“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是马克思。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中做过一个著名论断:“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但“资本主义”一词,正如当代著名史学家布罗代尔所指认的,“资本主义”一词是一个“新近出现的词”,一直作为资本主义批判者的马克思却从来没有使用过“资本主义”这一概念;又如一些西方马克思学者所提出的, “马克思虽然使用过‘资本主义的’这个形容词,或谈到过‘资本家’,但无论是在《共产党宣言》还是《资本论》第一卷中都没有把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名词来使用。只是到了1877 年,在其与俄国的追随者的通讯中讨论俄国过渡到资本主义时,才使用这个词”。也就是说,“资本主义萌芽”这一词义在引进之初并不明晰。
        这一个至今没有办法完全确定涵义的概念传入中国后,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1930年,邓拓在其《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停滞”的考察》一文中提出,在西方列强侵入以前,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内部已经产生“新的社会经济系统的苗芽”,中国封建社会的体内,已经存在和发展着否定它的母体的因素了。假设当时没有国际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这一封建社会,也可能有其自体内所包孕的否定因素的发展而崩溃,蜕化为资本主义的社会的。可是外来资本主义的侵入,却截断了这一历史的阶段,使中国经济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而转向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邓拓由此成为中国首先应用这一概念的学者。
这个问题也困扰我很久,期待楼主的研究
风♂心灵の息 发表于 2011-3-6 00:18
呵呵,大家一起探讨。
:handshake
中国各朝代中我个人最有好感的是宋代。有一本法国汉学家谢和耐先生的著作《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看了很感慨。国外汉学家往往对宋代也有一种特殊亲近感。
午夜还这么热闹,我帮顶等下文。
先顶上去,加个图章,让楼主不能弃贴而去。


我的娘啊,五楼是十楼


在线版主是否去看看审查吧

我的娘啊,五楼是十楼


在线版主是否去看看审查吧
SeaBrown 发表于 2011-3-6 00:28
楼主的第二部分一共发了五遍。通过之后又删了四篇。
杀之 发表于 2011-3-6 00:28
呵呵,中间冷不防来了个审核,气人呐,真有些想一走了之的想法~~~
谢杀之兄弟了!
握手.gif
*

        继邓拓之后,对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论述较为充分的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吕振羽。他在1937 年出版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写作年代应在此之前)一书中首先提到了“布尔乔亚工场手工业”的概念:“到明清之际,布尔乔亚的都市经济的成长,已成为社会经济领域中之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布尔乔亚势力的成长而开始其独立性的表现,便产生具有革命性质的黄宗羲、戴震、王夫子等人的布尔乔亚的政治哲学。”“然而中国的布尔乔亚虽然走入了阶级任务之履行的进程中,但是作为布尔乔亚革命之社会因素还未达成熟之际,便遭受外来的强力袭击”,“鸦片战争,把它绞杀于母胎之内”。1940年,吕振羽在《中国历史研究提纲》中又明确再次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到明末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性的手工业工场的雏形”,至清朝则已“培养着资本主义的因素”。
        至1939 年12 月,毛泽东发表影响深远的重要论断:“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这一论断有着社会史和学术史上的重大历史背景,此举所蕴含的政治和学术意义,在于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中国的历史实际,也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们试图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取得合法性的一种尝试。无论纯粹从学术史上来看,还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来看,这个理论的提出都是有意义的,也是成功的。

楼主的第二部分一共发了五遍。通过之后又删了四篇。
杀之 发表于 2011-3-6 00:40

又在审核了,真不知道这审核要折腾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还让不让人发帖!兄弟帮忙去看看吧。
看来在中国这地方,到哪儿都少不了用权,要想顺畅点出帖,大概要申请回任斑竹才行了。

楼主的第二部分一共发了五遍。通过之后又删了四篇。
杀之 发表于 2011-3-6 00:40

又在审核了,真不知道这审核要折腾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还让不让人发帖!兄弟帮忙去看看吧。
看来在中国这地方,到哪儿都少不了用权,要想顺畅点出帖,大概要申请回任斑竹才行了。
asherhoa 发表于 2011-3-6 00:26
宋代所倡导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为其后历代文人所心仪,外国汉学家研究中国历史,读多了这些文人的著述,自然潜移默化,也推崇起宋代来了。
林苑竹 发表于 2011-3-6 00:52

拍照,欢迎回来。
.
       (三)激烈论争的背后——政治权威和民族主义的“双重纠结”
        从学术史上说,这个论断的提出缘于1930 年前后爆发的社会性质的大论战,也就是学界通常所说的社会史大论战。关于中国社会的性质尤其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问题,学术界发生了极大的分歧。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历史到了明清时期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峰,到清中期以后已发展非常缓慢,可以说已经停滞不前;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完全是由外来的因素决定的,如果没有外国势力的渗透,中国就不可能走向近代,不可能走向现代化。
        针对任曙等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内在的而是外铄”的观点,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抱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加入论战,即是要由此批判以西欧中心主义为基础所构筑的中国“落后论”、“停滞论”,探索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重写中国人自己的社会经济史、资本主义发展史。他们强调,中国社会也有一个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化系列,中国早就产生了资本主义,至少到清代,中国已进入了商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不过打断了中国社会的正常发展, 造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过渡期”的社会。
.
        马克思主义学者们的理论,归根结底,源于对斯大林五种生产方式理论的窠臼。在这一理论框架中,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定式。中国自然也要经历这五种社会形态,既然中国一定会经历资本主义社会,那么必然会有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始形态——资本主义萌芽。
        与政治问题纠结在一起的,还有特殊历史时期的浓重的“民族情结”。正如李伯重先生所提出:“从感情基础来说,这种‘资本主义情结’可以说是一种特定时期中国人民的民族心态的表现。一个中国的史学家,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中国人,他决不可能完全超脱于他所处时代的民族心态之外,而自本世纪初以来,与西方争平等正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表现在史学研究中,就是‘别人有,我们也要有’的‘争一口气’的心态:中国人不比西方人低劣,西方能够自发产生资本主义,难道中国就不能吗?”
        如前所述,毛泽东关于“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阐释,实际上就是以共产党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对此问题的一个总结。从邓拓、吕振羽到毛泽东,一脉相承,理论渊源非常清楚。毛泽东的阐述奠定了今后讨论的基调。可以说,随着毛泽东政治地位的迅速提高,共产党取得政权也就取得了理论上的话语权,抗美援朝所激起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以及理论的不断趋向教条和僵化,此后大批学者所进行的讨论,实际上就是为了论证和注释这段大家几乎人人都耳熟能详的话。
.
        (四)灿烂金花的盛放——借用《红楼梦》的背景以推进对经典结论的证明
        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的阐述虽然经典,但显然并非毛本人的理论发明,而是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较为一致的看法,只不过以毛的口吻更明白地表达了出来。所具有的特殊意义是,这个结论一经领袖之口说出,便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正如我个人所提出的“政治威权与理论权威合二为一”的典型论断),在意识形态一元化的政治环境下,学者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出具有说服力的历史事实来论证它。五十年代中期重新开始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大讨论,就是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开展起来的。
        重新开展讨论的契机,说起来可能让时下的年轻人感觉有些荒诞不经,竟是缘于《红楼梦》一书的时代背景问题。1954 年10 月10 日,李希凡、蓝翎在《光明日报》率先发表《评〈红楼梦研究〉》一文,认为贾宝玉“是当时将要转换着的社会中即将出现的新人的萌芽……曲折地揭露了那个时代尚未成熟的新的社会力量变革封建制度的历史要求。”随后,在国内率先引进“资本主义萌芽”概念的邓拓撰写了《论〈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提出《红楼梦》反映的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衰落、资本主义开始兴起的一部伟大作品,时代是18 世纪上半期,“当时的中国是处在封建社会开始分解、从封建经济体系内部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正在萌芽的时期。……其标志是,在封建内部生长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萌芽,代表着资本主义关系萌芽状态的新兴的市民社会力量有了发展;同封建主义思想意识相对立的市民思想明显地抬头了。”据此,《红楼梦》就成了“代表十八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未成熟的资本主义关系的市民文学的作品”。这个在今天看来似乎有点荒诞的问题,当时却吸引了大批学者的注意力。在尚钺主编的《中国历史纲要》中又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因素广泛地存在于明代之后,由讨论《红楼梦》社会历史背景而引发的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大讨论就此开始,其他众多知名学者如范文澜、傅衣凌、侯外庐、吴晗、翦伯赞、吴大琨、黎澍、傅筑夫等相继撰文,留下了一批堪称里程碑式的拓荒之作,从而促成了这朵“金花”的盛放。
杀之 发表于 2011-3-6 08:45
还是无穷无尽的审核/审核/审核/审核/审核/审核…………
我都不知道发到哪部分了~~~
.
        从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中期,大陆史学界围绕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发表的论文多达二百余篇,论文集两(4)种,专著若干,其中尚钺著《中国资本主义关系发生及演变的初步研究》(三联书店,1956 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历史教研室编《明清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年)等影响较大。与30、40年代相比,这一时期问题的讨论深入了,具体体现在:
        1、到底什么是资本主义萌芽?它出现于何时?原来学者大多主张明清说,此时出现了唐代说、宋代说和元代说;
        2、怎样评价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明末至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有没有质的变化?对此,学者们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
        3、资本主义萌芽对当时社会的阶级结构有无影响?明清时期是否出现了市民社会和市民运动?
        4、比较深入地探讨了几个经济部门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涉及到了丝织业、矿冶业、制瓷业、造纸业、榨油业、制糖业、农业等。
       总的来说,此一时期的讨论是深入的,学者们的态度是严肃的,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基本是学术层面的论争。但其中也夹杂一些非学术的因素,甚至上纲上线,如有的著名学者就指责尚钺为《明清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所写的《序言》“推翻了马克思主义观点”,“否定马克思主义关于中国历史的根本观点,大大地提前和‘创造’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一面推翻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中国历史的根本观点,一面又提出了作者自己的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正面主张”,等等。在后来所进行的严酷的政治斗争中,这些错误中的任何一条都足以置学者于死地。
.
        (五)纯粹学术的回归——生机再发、禁区突破与达到高峰
        文革结束后,中断的学术研究又开始接续,学术界再次焕发生机。在史学界重点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及讨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原因的过程中,“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这朵几乎已经凋败的“金花”,借此“东风”“雨露”再发新芽,三度绽放。
        这一时期发表的相关论文亦有二百篇左右,专著和论文集有多种,参加讨论的学者颇为广泛,包括史学界以外的其他学科的学者也介入其中。更为可喜的是,讨论基本都是在纯学术的轨道上进行,较少夹杂有非学术的因素。比如大家不再把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与《红楼梦》生拉硬扯在一起,不再把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搅和起来;某些禁区开始突破,思想更为开放活跃,提出了很多新思维、新问题、新观点、新角度和新方法;不再纠缠于概念的争论和局限于对经典的论证,而是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更多地开始进行实证研究,例如深入地探讨某一地区、某一行业部门内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视野大大拓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较多进行中西比较研究,主要是中国与西欧的比较;二是扩大了史料的运用范围,诸如档案、碑刻、契约及实地调查材料等都被广泛地运用到了实际研究中。
        至八十年代中期,这个课题的研究已取得了基本的共识——中国虽经历了长期延续的封建社会,但在历史发展方向上与西方一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的最初过渡,如江南等地的资本主义萌芽。主要的成就可以归纳为:
.
       首先,是理论高度的追寻。讨论中,研究者们关注历史发展规律的探讨,而非就事论事地罗列问题。早在1956年,《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的编者们就已意识到,在当时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历史学的理论发展最为薄弱。提高历史研究的科学性被认为是史学工作者最中心的任务,并号召把社会科学其他各部门科学提供的线索和现象,“从基础到上层建筑,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原则,从各方面提出能具有一定说服力的体系及规律性的阐明,就成了史学家责无旁贷的事”。在此后的研究中, 参加讨论的历史学家确实已不同于以往止于这一领域里的单纯考证, 或只注意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而是力图通过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探讨, 将“中国历史研究从漆黑一团的没有规律、没有发展的‘特殊论’、‘长期性’和‘停滞性’的糊涂现象中挽救出来。”
        其次,是辩证思维方法的提倡。历史问题是复杂和多元的,历史中虽存在一般性和特殊性,但也是辩证统一的。体现在这一研究中,中国社会虽与西方社会有着共同的发展规律,但中国历史也有自己特定的发展路向。所以,大多学者都强调在实际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有很多不同之处。例如中国社会很早就有小生产者的分化,有雇佣劳动的出现和货币资本的形成,但由于社会经济的核心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再以长期封建制度的束缚,社会经济的发展非常缓慢。再由于辩证法的本质就是批判,整个研究始终注意倡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至八十年代,明清方面的研究“已进一步接触到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的历史实际,从历史实际出发作深入的分析研究,而不是从经典作家的几条现成的理论出发,孤立地寻找几条相应的材料。”
        再次,是事实求是态度的恪守。虽则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中国和西方有着共同的历史发展规律,却并不由此标榜中国什么都古已有之。实际上,大多学者在这一研究中看到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落后和迟缓。傅衣凌先生说:“解放前后我为探索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迟滞和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引起了对明清社会经济史的研究。近年来,在我的脑海里又总是盘旋着一个为什么明清以前原是先进的中国,到了15、16 世纪以后变成落后的中国呢?”吴承明先生表达得更为明确:考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绝不含有“中国也有”争一口气的意思,“我们研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正要研究它为什么发展这样迟缓,因为这也是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原因。”
.
       与任何学术问题的讨论毫无二致,再灿烂的“金花”也有个由盛转衰的过程。有学者提出,1985年由徐涤新、吴承明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是一个重要标志,“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高峰。这部从1960年代初期开始撰写的著作,集中反映了我国学者多年来关于此问题研究的学术成果,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具体的实证。此著问世后,学术界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开始明显降温,几至无人问津。
        虽然达成了共识,但问题是否就完全解决了呢?
俺认为,中央专制势力过大,即便是萌芽能够变成制度,那也是个异常漫长的过程。
馒头隔夜馊了的 发表于 2011-3-6 12:13
有不少学者持这种观点。
一点科技基础,科学理论,科学精神都没有的古代,也敢自称为资本主义萌芽;P
其实这个问题的回答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知识。
这美国搞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中国就挖掘出来当年的640工程。西方有飞机,中国就挖掘出风筝原型。西方搞出直升机,中国就去论证竹蜻蜓。
所以,讨论资本主义萌芽并不奇怪。
中国有没有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关键在于马列主义的普适性。
很多人反对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明清存在资本主义萌芽,实际是在质疑这种普适性。当然允许别人质疑,可以拿出论据,给出严密的论证。
但我没有看到一部逻辑紧密的论文否定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作品。侯家驹的“中国经济史”只有很短的篇幅,“ 资本主义在明代萌芽?”,按照他的思路,要么先秦就有资本主义萌芽,要么中国从来没有资本主义萌芽。这不乱搞嘛。让人怀疑他是在这个问题上插科打诨。
至于黄仁宇,他写的“中国大历史”“21世纪和资本主义”是历史散文集,他所说的中国封建社会无法用数目字管理之类可以说所答非所问。
中国有没有资本主义萌芽,这就是一个炒作话题,就像芙蓉凤姐一样,不同的这是文化炒作
美国人发明了卫星导航系统,那中国有没有导航系统的萌芽了?天上有北斗七星,工具有指南针,还有地图这些算不算萌芽了。当然实际上有和没有不重要,重要的是吸引到眼球了,目的也就达到。
现在为什么没有人关注中国有没有资本主义萌芽了?原因是过时了,就像文中所讲当初提出这个是因为中国落后需要通过历史来证明中国,以增强民族自信心,中国现在的经济科技发展已经有一定基础,在世界上也是居前的不需要通过历史来证明。
中国有没有资本主义萌芽,这话有实际意义吗?没有,就像文中所反映的,中国的历史与西方的不同,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就是用西方的概念直接套中国现实,更有名的就是封建社会这个概念在中国的应用了。
文中也提到了中国史学研究没有理论基础,或者说中国特有的理论基础,几十年来一直是用马克思理论应付着,也得亏这些年来世界上没有什么重大的新理论出现。中国的这类问题还很多不光是历史在政治,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同样是存在,没有理论基础,基本上都是用西方现成的。
林苑竹 发表于 2011-3-6 12:41

可是历史上的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是和中央专制的加强分不开的。
亨利8世大搞专制主义,迫害天主教,把神权和君权结合起来,到伊丽莎白时期,封建专制达到高潮,正是这个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在英国发展壮大。
法国路易11开始搞中央集权,路易14达到高潮,迫害新教徒,比亨利8世有过之无不及,自称太阳王。法国的资本主义正是这个时候发展起来。
显然,中央专制的扩大有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这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
作为对比,意大利先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法国和神圣罗马争夺意大利,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意大利的城邦国家成就得是封建寡头的商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荷兰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这和低地各城邦团结一致地对抗西班牙有关系,但联合省的一部分被西班牙占领,分裂出了比利时。后果是荷兰的国力先天不足,结果荷兰共和国被封建制法国所灭。
资本主义萌芽肯定是有的,但是能不能走上西欧强国的道路就不好说了
好帖留名,先看看,再发表意见


回复 28# 随手一刀


    资本主义萌芽不是什么炒作。因为只有认清中国历史,才能对中国的现在和未来有个轮廓的了解。
   提出一个理论要有普适范围,普适性越大的理论具有的理论意义也就越大。
   不能用这个特色那个特殊来否定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
  而五阶段论正是马列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而不是推广。

回复 28# 随手一刀


    资本主义萌芽不是什么炒作。因为只有认清中国历史,才能对中国的现在和未来有个轮廓的了解。
   提出一个理论要有普适范围,普适性越大的理论具有的理论意义也就越大。
   不能用这个特色那个特殊来否定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
  而五阶段论正是马列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而不是推广。
bighouse 发表于 2011-3-6 14:24

资本主义萌芽不是什么炒作。因为只有认清中国历史,才能对中国的现在和未来有个轮廓的了解。
  这因为和所以之间有关系吗? 认清中国历史,对中国的现在和未来有个轮廓
提出一个理论要有普适范围,普适性越大的理论具有的理论意义也就越大。
  方向错了,理论不是编出来的
不能用这个特色那个特殊来否定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
  物质和精神是二回事
回复 33# 随手一刀

因为和所以当然有关系,因果关系。
理论当然具有构造性,理论不是编出来的,难道还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理论符合实际和“精神物质二回事”并不矛盾。
bighouse 发表于 2011-3-6 13:58
有个比较关键的问题,马克思本人基本上没有使用过“资本主义”这个名词,那么这个普适性从何而来?
随手一刀 发表于 2011-3-6 14:12
我在文中清楚地阐述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发端。你认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就有了现今一般意义下的文化炒作?
回复 35# 林苑竹


    马克思写了资本论,这实际上已经对资本主义进行了隐含的定义。
   有没有创造资本主义这个词并不妨碍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研究的理论基础。
bighouse 发表于 2011-3-6 15:19
马克思是以形容词来使用“资本主义”的。
形容词怎么个定义法?兄弟说说


回复 38# 林苑竹

不是用形容词。
而是资本论对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论述。
正是由于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说"资本主义"这个名称即使没有创造出来也不会妨碍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研究和批判。
更何况恩格斯和列宁使用了资本主义这个词。

回复 38# 林苑竹

不是用形容词。
而是资本论对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论述。
正是由于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说"资本主义"这个名称即使没有创造出来也不会妨碍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研究和批判。
更何况恩格斯和列宁使用了资本主义这个词。
林苑竹 发表于 2011-3-6 15:18

原来炒作还要分时期,分现代炒法和古代炒法
你认为芙蓉凤姐为什么要炒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