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没有可能通过这种方式进入资本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4:30:43
在明朝灭亡时期,如果历史发生了若干次偏离,中国是否有可能真正进入资本主义的发展轨迹?
1. 清军入关之后,多尔衮染天花而死,南明政权在取得若干场保卫战胜利后,与北方政权形成对峙的态势。
2.由于军事上的胜利,南明形成了强势大族与皇室分权治理的态势,类似于“王与司马共天下”。同时,北方大量的南逃移民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一时间,南方在政治军事力量上足以自保。
3.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军事家族要求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士族制度”,但不否认科举的存在。虽然导致南方知识分子的排斥,但在军事与政治压力之下,经过反复博弈,南方知识分子取得了经济上的自主权力,从而形成了皇权——军事士族——经济庶族三权鼎立的状态。
4.为了与北方政权竞争,南方政权在丧失了中原农业重地之后,不得不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商品农业,通过与荷兰,西班牙,葡萄牙人的贸易竞争,在东南沿海和东南亚地区建立后方阵地,以便大力充实国库,准备北伐。但北伐屡屡失败。
5.在经过百年的南北竞争之后,南方工商业有了较大发展。由于庶族被迫专力于经济发展,加上与西方的广泛交流,资本主义的工商业制度渐渐完善起来。而军事士族和皇权为了打败北方的而威胁,也只能尽力保护资本主义工商业。尤其是在对外贸易的长期顺差,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而这些白银由于南北敌对,只好大部在南方地区通行,从而促成了南方的货币革命,以及后来的金融革命。
6.18世纪以后,不断有先进的技术流传入中国,为了提高竞争效率,江南一带开始了机器化的生产进程。同时,由于资产阶级力量的日渐强大,过去形成的三家分治的结构变得愈加不稳定起来。军事士族渐渐退化,皇权试图和庶族联合夺取权力。双方的合作使得19世纪中叶,最终完成了夺权的任务。
7.然而,夺权之后很快双方发生了矛盾。但皇权的力量已经无法压制庶族的力量,于是发生了类似明治维新式的“改革”。也就是换了一个“听话”的皇帝。
8.由于科举早已名存实亡,而各地方政权也在斗争中,由军事士族把持变为庶族把持,因此也没有了恢复的必要。尤其是在南北竞争,和国内外竞争的压力下,主动向西方学习构建现代国家制度,进入了资本主义的全面改革阶段。
9.经过改革后,工业化了的南方政权,在1860年代顺利实现了北方攻略,并借机吞并了北方政权经营下的三北地区,同时进军东北亚,阻止俄罗斯势力的扩展。由于资本扩张的需要,大量资本被带入北方,而东北的丰富资源成为资本投入的重地,以至于在三北地区与俄国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双方展开了激烈争夺。
10.日本同时也开始了资本主义化的进程,然而统一后的中国政权在国际贸易中一直很了解这个近邻,因此日本的种种诡计难以得逞。在朝鲜,双方的投资竞争白热化,但由于中国进行了数百年的资本积累,日本最终还是落败。
11.1890年代,为了满足垄断资本主义的需求,决定与西方国家,尤其是俄罗斯摊牌,双方划定势力范围。中国在一系列小规模战役后,获得了远东的主导权,包括阿富汗到贝加尔湖南岸,再到外兴安岭,并在东南亚与法国,荷兰划地而治。
12.1900年代,由于德国势力的崛起,西方进入了不安定的状态,世界几乎被瓜分一空,中国则保留远东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比较顺利,与美国,德国一起成为了新兴三强,但英国只对家门口的德国加以严密控制,对中美则是拉拢为上。
13.1910年代,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美中立,最后投入对德作战,顺利取得后发优势。美国和中国瓜分了德国在太平洋的领地。北方则是苏联建立。
14.19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中国也未能幸免。法西斯主义在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兴起,苏联则加速工业化。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危机引发革命,皇权废除,中国进入共和国时代。然而最终得到权力的是垄断资产阶级。
15.二战如期爆发。远东方面中美之间矛盾重重,日本则扮演了墙头草的角色,试图在两个大国之间渔利。战争危机似乎不可避免。由于英国,荷兰迅速失败,欧洲面临重大危机。美国考虑是否应该参战,德国也在拉拢中国。此时中国面临两难选择
16. 一个选择,与德国合作,两面夹击苏联。由于苏联国土只是延伸到贝加尔湖,沙俄时代没有能够拿下远东,所以,很快在东西夹击下覆亡,被分割为若干个小共和国。中德两国顺利拿下中东地区。在清理了亚欧大陆的英美势力后,世界进入了两大势力争霸的局面,英国,澳大利亚分别成为了英美在两大洋的桥头堡。
17.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罗斯福试图强行参战,但难以获得支持。由于德国不具有强行登陆英国的能力,中国也无意打破太平洋均衡,于是双方进入了“冷战”的状态。
在明朝灭亡时期,如果历史发生了若干次偏离,中国是否有可能真正进入资本主义的发展轨迹?
1. 清军入关之后,多尔衮染天花而死,南明政权在取得若干场保卫战胜利后,与北方政权形成对峙的态势。
2.由于军事上的胜利,南明形成了强势大族与皇室分权治理的态势,类似于“王与司马共天下”。同时,北方大量的南逃移民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一时间,南方在政治军事力量上足以自保。
3.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军事家族要求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士族制度”,但不否认科举的存在。虽然导致南方知识分子的排斥,但在军事与政治压力之下,经过反复博弈,南方知识分子取得了经济上的自主权力,从而形成了皇权——军事士族——经济庶族三权鼎立的状态。
4.为了与北方政权竞争,南方政权在丧失了中原农业重地之后,不得不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商品农业,通过与荷兰,西班牙,葡萄牙人的贸易竞争,在东南沿海和东南亚地区建立后方阵地,以便大力充实国库,准备北伐。但北伐屡屡失败。
5.在经过百年的南北竞争之后,南方工商业有了较大发展。由于庶族被迫专力于经济发展,加上与西方的广泛交流,资本主义的工商业制度渐渐完善起来。而军事士族和皇权为了打败北方的而威胁,也只能尽力保护资本主义工商业。尤其是在对外贸易的长期顺差,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而这些白银由于南北敌对,只好大部在南方地区通行,从而促成了南方的货币革命,以及后来的金融革命。
6.18世纪以后,不断有先进的技术流传入中国,为了提高竞争效率,江南一带开始了机器化的生产进程。同时,由于资产阶级力量的日渐强大,过去形成的三家分治的结构变得愈加不稳定起来。军事士族渐渐退化,皇权试图和庶族联合夺取权力。双方的合作使得19世纪中叶,最终完成了夺权的任务。
7.然而,夺权之后很快双方发生了矛盾。但皇权的力量已经无法压制庶族的力量,于是发生了类似明治维新式的“改革”。也就是换了一个“听话”的皇帝。
8.由于科举早已名存实亡,而各地方政权也在斗争中,由军事士族把持变为庶族把持,因此也没有了恢复的必要。尤其是在南北竞争,和国内外竞争的压力下,主动向西方学习构建现代国家制度,进入了资本主义的全面改革阶段。
9.经过改革后,工业化了的南方政权,在1860年代顺利实现了北方攻略,并借机吞并了北方政权经营下的三北地区,同时进军东北亚,阻止俄罗斯势力的扩展。由于资本扩张的需要,大量资本被带入北方,而东北的丰富资源成为资本投入的重地,以至于在三北地区与俄国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双方展开了激烈争夺。
10.日本同时也开始了资本主义化的进程,然而统一后的中国政权在国际贸易中一直很了解这个近邻,因此日本的种种诡计难以得逞。在朝鲜,双方的投资竞争白热化,但由于中国进行了数百年的资本积累,日本最终还是落败。
11.1890年代,为了满足垄断资本主义的需求,决定与西方国家,尤其是俄罗斯摊牌,双方划定势力范围。中国在一系列小规模战役后,获得了远东的主导权,包括阿富汗到贝加尔湖南岸,再到外兴安岭,并在东南亚与法国,荷兰划地而治。
12.1900年代,由于德国势力的崛起,西方进入了不安定的状态,世界几乎被瓜分一空,中国则保留远东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比较顺利,与美国,德国一起成为了新兴三强,但英国只对家门口的德国加以严密控制,对中美则是拉拢为上。
13.1910年代,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美中立,最后投入对德作战,顺利取得后发优势。美国和中国瓜分了德国在太平洋的领地。北方则是苏联建立。
14.19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中国也未能幸免。法西斯主义在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兴起,苏联则加速工业化。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危机引发革命,皇权废除,中国进入共和国时代。然而最终得到权力的是垄断资产阶级。
15.二战如期爆发。远东方面中美之间矛盾重重,日本则扮演了墙头草的角色,试图在两个大国之间渔利。战争危机似乎不可避免。由于英国,荷兰迅速失败,欧洲面临重大危机。美国考虑是否应该参战,德国也在拉拢中国。此时中国面临两难选择
16. 一个选择,与德国合作,两面夹击苏联。由于苏联国土只是延伸到贝加尔湖,沙俄时代没有能够拿下远东,所以,很快在东西夹击下覆亡,被分割为若干个小共和国。中德两国顺利拿下中东地区。在清理了亚欧大陆的英美势力后,世界进入了两大势力争霸的局面,英国,澳大利亚分别成为了英美在两大洋的桥头堡。
17.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罗斯福试图强行参战,但难以获得支持。由于德国不具有强行登陆英国的能力,中国也无意打破太平洋均衡,于是双方进入了“冷战”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