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悲剧和英雄史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6:58:25
论悲剧和英雄史诗

中国缺乏希腊、日耳曼国家那样的伟大的史诗,可是我国却并不缺乏伟大史诗的题材,这是什么原因呢?中国缺乏谱写和创造伟大史诗的诗才。

黄帝与蚩尤之战、黄帝与刑天之战、颛顼与共工之战、刘邦与项羽之战,都称得上伟大史诗的良好题材,可是,中国缺乏像荷马那样的具有深邃思想和伟大情感的诗人 ——国人只推崇胜利者,所谓成王败寇,无论胜利者是多么卑鄙与无耻。这种实利或势利的世界观造就了中国不可能产生伟大的诗才,因为伟大的诗才所应具备的高 贵的正义感、伟大的情感和广阔的胸怀,是与这种实利或势利的世界观格格不入的。

所以,才有了古代中国最伟大的悲剧诗人屈 原自沉汨罗江的悲情事件,“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中人皆醉而我独醒”,道出了悲剧诗人傲世独立的人格和当时现实社会的情景。后世欣赏《楚辞》,采用的基调一 般均是从纯文学角度来评判,但是从悲剧精神角度来重新品味屈原之辞赋,将会深深体味到作者伟岸深沉之情感。

然而,屈原之悲情所达到的高度还不够,这就使其“伟大的悲剧诗人”之称号打了一点小小的折扣,因为,屈氏之辞赋抒发的大都属于个人与国家的情怀,而没有真正上升到人类这个整体的高度——就像《伊利亚特》和《尼伯龙根》那样。

悲剧的所表述的意义往往在于:命运是个人乃至人类自己所不能掌握的,但是,我们是选择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呢,还是选择顽强战斗、积极向命运抗争?屈原属于前者,而赫克托尔与北欧日耳曼的武士属于后者,而后者正是整个人类历史的写照。

从世界范围角度上看,史诗的主题一般主要是悲剧,为什么是悲剧呢?因为唯有通过悲剧,才能使人思考人生的终极意义,才能激发一个人、一个种族深沉而伟大的意志与情感,才能使一个人、一个种族思想更深刻。

从历史角度上说,两次世界大战,是现代意义上的英雄史诗,是技术时代的伟大悲剧,而其中悲剧的英雄主角,换成了主体国家的德国。世人公认的是:最令人钦佩和欣赏的不是战胜国英美和俄国,而是战败者德国,尤其是德国的总参谋部和武装部队。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改变国人为胜者唱赞歌的传统作风,代之以去欣赏悲剧和伟大的史诗,是使国人思想变得深刻的唯一途径,而国人思想之深刻,才有资格成为伟大的人民。

德 国之所以能谱写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最壮观的悲剧史诗,不能不归功于德意志的伟大作曲家瓦格纳和日耳曼音乐家的成就;而追本溯源,北欧神话功不可没。北欧 神话已经深深根植在日耳曼人的内心深处,从某种意义上说,日耳曼的历史实际上是一场伟大悲剧的历史,悲剧的精神笼罩在日耳曼人的命运之中,日耳曼人也就是悲剧中的英雄。

什么东西是人记忆最深刻的呢?是想要或喜欢却得不到的东西,而经过万般努力就要得到却最终还是没有得到的东西,我们记忆最深刻。什么是抱憾终生呢?就是这个道理。

悲剧为什么被人记忆深刻,吸引人的关注呢?因为人们都有一种追求完美的心理,这比较符合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理论。我们往往都会试图设想:假如悲剧中的英雄不犯当时的错误,假如我是悲剧中的英雄的话,悲剧是否能被避免呢?

悲剧和悲剧中的英雄同时也会引发我们的思考——思考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终极意义,这就是悲剧的价值。

赏悲剧,不仅需要审美意识,更需要形而上的思维,因此,悲剧就和哲学发生了联系。尼采的哲学,有一篇叫《悲剧的诞生》。

思想的深刻,体现在哲学的成就上,古希腊和德意志,是盛产悲剧的国度,更是盛产哲学家的国度。

相比希腊神话,在下更欣赏北欧神话,因为其中蕴涵的精神,能给我更多的启示和收获。北欧神话气势辉煌、深沉有力、寓意深刻,系统性和条理性是其他神话难以企及的,读了北欧神话,你才能更好地理解日耳曼人和日耳曼哲学。

理性分抽象理性和工具(实用)理性,华夏民族自秦以后工具理性居多,抽象理性不足,儒家是工具理性的典型代表。因此,我国自秦就没有出什么伟大的悲剧作品和哲学思想。屈原的悲剧作品,代表了华夏悲剧的最高成就;而黄帝四经和老子的道德经,也代表了华夏哲学的最高成就。

在对人类历史和历史人物的评价中,美丑都只具有相对意义,而不具有绝对的标准——也许您认为是是丑的,但在别人眼里却是美的。

从欣赏悲剧的角度看,纳粹崛起于自己的信仰之中、覆亡于自己的信仰之下,从结局的悲壮来说,确实是个典型的悲剧,虽然在犹太人和某些西方人看来,纳粹是邪恶的代名词。

重新审视历史、重新评价英雄、重新看待悲剧,将是未来国人实现思想从肤浅到深刻的转变的唯一途径,而这种转变将从更深层次上决定中国的命运。论悲剧和英雄史诗

中国缺乏希腊、日耳曼国家那样的伟大的史诗,可是我国却并不缺乏伟大史诗的题材,这是什么原因呢?中国缺乏谱写和创造伟大史诗的诗才。

黄帝与蚩尤之战、黄帝与刑天之战、颛顼与共工之战、刘邦与项羽之战,都称得上伟大史诗的良好题材,可是,中国缺乏像荷马那样的具有深邃思想和伟大情感的诗人 ——国人只推崇胜利者,所谓成王败寇,无论胜利者是多么卑鄙与无耻。这种实利或势利的世界观造就了中国不可能产生伟大的诗才,因为伟大的诗才所应具备的高 贵的正义感、伟大的情感和广阔的胸怀,是与这种实利或势利的世界观格格不入的。

所以,才有了古代中国最伟大的悲剧诗人屈 原自沉汨罗江的悲情事件,“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中人皆醉而我独醒”,道出了悲剧诗人傲世独立的人格和当时现实社会的情景。后世欣赏《楚辞》,采用的基调一 般均是从纯文学角度来评判,但是从悲剧精神角度来重新品味屈原之辞赋,将会深深体味到作者伟岸深沉之情感。

然而,屈原之悲情所达到的高度还不够,这就使其“伟大的悲剧诗人”之称号打了一点小小的折扣,因为,屈氏之辞赋抒发的大都属于个人与国家的情怀,而没有真正上升到人类这个整体的高度——就像《伊利亚特》和《尼伯龙根》那样。

悲剧的所表述的意义往往在于:命运是个人乃至人类自己所不能掌握的,但是,我们是选择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呢,还是选择顽强战斗、积极向命运抗争?屈原属于前者,而赫克托尔与北欧日耳曼的武士属于后者,而后者正是整个人类历史的写照。

从世界范围角度上看,史诗的主题一般主要是悲剧,为什么是悲剧呢?因为唯有通过悲剧,才能使人思考人生的终极意义,才能激发一个人、一个种族深沉而伟大的意志与情感,才能使一个人、一个种族思想更深刻。

从历史角度上说,两次世界大战,是现代意义上的英雄史诗,是技术时代的伟大悲剧,而其中悲剧的英雄主角,换成了主体国家的德国。世人公认的是:最令人钦佩和欣赏的不是战胜国英美和俄国,而是战败者德国,尤其是德国的总参谋部和武装部队。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改变国人为胜者唱赞歌的传统作风,代之以去欣赏悲剧和伟大的史诗,是使国人思想变得深刻的唯一途径,而国人思想之深刻,才有资格成为伟大的人民。

德 国之所以能谱写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最壮观的悲剧史诗,不能不归功于德意志的伟大作曲家瓦格纳和日耳曼音乐家的成就;而追本溯源,北欧神话功不可没。北欧 神话已经深深根植在日耳曼人的内心深处,从某种意义上说,日耳曼的历史实际上是一场伟大悲剧的历史,悲剧的精神笼罩在日耳曼人的命运之中,日耳曼人也就是悲剧中的英雄。

什么东西是人记忆最深刻的呢?是想要或喜欢却得不到的东西,而经过万般努力就要得到却最终还是没有得到的东西,我们记忆最深刻。什么是抱憾终生呢?就是这个道理。

悲剧为什么被人记忆深刻,吸引人的关注呢?因为人们都有一种追求完美的心理,这比较符合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理论。我们往往都会试图设想:假如悲剧中的英雄不犯当时的错误,假如我是悲剧中的英雄的话,悲剧是否能被避免呢?

悲剧和悲剧中的英雄同时也会引发我们的思考——思考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终极意义,这就是悲剧的价值。

赏悲剧,不仅需要审美意识,更需要形而上的思维,因此,悲剧就和哲学发生了联系。尼采的哲学,有一篇叫《悲剧的诞生》。

思想的深刻,体现在哲学的成就上,古希腊和德意志,是盛产悲剧的国度,更是盛产哲学家的国度。

相比希腊神话,在下更欣赏北欧神话,因为其中蕴涵的精神,能给我更多的启示和收获。北欧神话气势辉煌、深沉有力、寓意深刻,系统性和条理性是其他神话难以企及的,读了北欧神话,你才能更好地理解日耳曼人和日耳曼哲学。

理性分抽象理性和工具(实用)理性,华夏民族自秦以后工具理性居多,抽象理性不足,儒家是工具理性的典型代表。因此,我国自秦就没有出什么伟大的悲剧作品和哲学思想。屈原的悲剧作品,代表了华夏悲剧的最高成就;而黄帝四经和老子的道德经,也代表了华夏哲学的最高成就。

在对人类历史和历史人物的评价中,美丑都只具有相对意义,而不具有绝对的标准——也许您认为是是丑的,但在别人眼里却是美的。

从欣赏悲剧的角度看,纳粹崛起于自己的信仰之中、覆亡于自己的信仰之下,从结局的悲壮来说,确实是个典型的悲剧,虽然在犹太人和某些西方人看来,纳粹是邪恶的代名词。

重新审视历史、重新评价英雄、重新看待悲剧,将是未来国人实现思想从肤浅到深刻的转变的唯一途径,而这种转变将从更深层次上决定中国的命运。
悲剧中的英雄气概   

作者 苏撒

悲剧的主角常是英雄,而悲剧的结局也往是英雄的死亡——这让人平添许多感伤。但是感伤之余,悲剧的结果往往使人们思考人生的终极意义,因为英雄之死对我们的心灵的震撼太大了。

通常,人们尤其是我们中国人都容易接受喜剧性的结果——竭大欢喜是人人都向往的。可是,喜剧犹如一道佳肴、一杯美酒,在使人们享受心灵的满足的同时,也 麻醉了人们的精神;戏剧只会给我们带来一时的快乐和享受,却不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崇高而伟大的感情,使我们懒于做进一步的思考,从而不能领悟人生的真谛。

由于悲剧的结果是我们常人难以接受并痛为惋惜的,是不符合普通人的思维逻辑的,所以悲剧时常会促使我们深深地加以反思:为什么命运对英雄如此的不公?是 什么注定了英雄的悲剧呢?如果换作我,本来可以得到一个完美的结局,英雄为什么那么“傻”?为什么上天偏偏帮助恶人和小人?为什么英雄把信念看得比自己的 生命还宝贵?......

英雄的悲剧就存在于英雄的信仰和性格中,为什么往往是英雄身上潜伏着悲剧性的气质和性格?这也许只有上 天知道。英雄之所以称为英雄,就在于当面临可怕的命运的诅咒和死神的威胁时,不象常人那样胆怯畏惧并选择逃避,而是坦然的加以接受和面对,有时甚至是主动 向厄运和死神伸出双手。是什么使英雄做出这样的选择呢?惟有心目中真实、伟大而崇高的情感与信念。

英雄之为英雄,就在于能忍受常人难以承受的巨大痛苦,当面临残酷的现实和不可改变的命运时,英雄不自暴自弃、自悲自怜,而是积极抗争、奋战到底——即使明知力量对比悬殊仍不放弃,直到战斗到最后一息。

公子庆忌,筋骨如铁,万夫莫挡,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走逾奔马,矫捷如神。庆忌之勇,令伍王阖闾食不甘味、坐不安席,必欲除之而后快,伍员举细人要离,要离残身(断臂)灭家以求事庆忌,在伐吴途中,庆忌在船上被要离刺中身亡。

庆忌的英雄本色真正体现在遇刺之后,“庆忌乃倒提要离,溺其头于水中,如此三次,乃抱要离置膝上,顾而笑曰:天下有如此勇士哉?乃敢加刃于我!左右持戈 戟欲攒刺之,庆忌摇手曰:此天下勇士也,岂可一日之内,杀天下勇士二人哉?乃戒左右:勿杀要离,可纵之归吴,以旌其忠。”被阴谋陷害之后,不但不怒,反倒 夸赞并欣赏仇敌;不但不将其杀死以报仇,反倒生之以成其功名!?心胸之大度,气概之非凡,生而宽宏,死亦无恨,惟有对勇士的敬佩,对勇和义的信仰超越了报 仇的渴望,庆忌真英雄也。

再看荆轲,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 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勇士 慷慨赴义的悲壮场景如同鲜活的画面浮现在我们的面前,

我们再来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 虞兮柰若何!”“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原为诸 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项羽真盖世英雄也, 勇冠三军,华夏第一武士非项羽莫属!英雄就是英雄,当面临具有压倒性的不可战胜的敌人时,英雄毫无胆怯之心,而是豪气万丈;即使明知不敌,也尽全力证明自 己。项王之勇武和真诚、以及尚义自责而不是怨天尤人的可敬性格让人钦佩。死亦何所惧,要死就要死得轰轰烈烈,顺天命,尽人事,虽死犹荣!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有所追求的,有的图义,有的图名,有的图利,有的图荣,有的图智,但是,最大的一部分人却是图生——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即是常人一生的写照。换言之,不管大多数人追求什么,都难逃贪生怕死四个字——普通人实在将生命看的重于一切!

可是,真正的英雄,却能超脱生死之外,将自己投入到伟大的事业中去。正所谓:“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而 英雄的结局,也往往是个悲剧,在悲剧中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社会存在的意义应该成为我们当代人的值得深思的事情。因为,我们的历史和文人,几千年来,都以一种 论调评价英雄,那就是:成王败寇。胜者戴上了所有荣誉的桂冠,而败者,得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批评。现在,到了我们应该重新审视那些失败的悲剧英雄的时候 了,悲剧英雄身上尽管有缺点,但是其优点远胜其瑕疵。而且,悲剧英雄身上显示出罕见的真诚——不仅对自己真诚,对别人真诚,而且对天地良心乃至宇宙,都是那么的真诚!

那么,英雄的真诚又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勇敢上。勇敢的接受命运的安排,勇敢的面对残酷的死亡,勇敢的挑战命运和自 己。英雄决不屈从于他人的意志,直到最后以死亡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荣誉;英雄无所畏惧,英雄敢于积极抗争,即使命运不济,也决不灰心丧气,明知不敌, 也会拼尽全力;英雄以战死为荣,视贪生为耻——苟且偷生,实际上生不如死!


苏兄想起俺了吗?帝国之鹰的黑桃。
俺还是两年前的观点:
一、史诗的定义不是以国外为标准;
二、中国也有恢弘的史诗;
三、以是否欣赏西方定义的史诗作为“将是未来国人实现思想从肤浅到深刻的转变的唯一途径,而这种转变将从更深层次上决定中国的命运”那是毫无道理和根本站不住脚的。

还需要我贴出两年前我们盖的楼吗?

苏兄想起俺了吗?帝国之鹰的黑桃。
俺还是两年前的观点:
一、史诗的定义不是以国外为标准;
二、中国也有恢弘的史诗;
三、以是否欣赏西方定义的史诗作为“将是未来国人实现思想从肤浅到深刻的转变的唯一途径,而这种转变将从更深层次上决定中国的命运”那是毫无道理和根本站不住脚的。

还需要我贴出两年前我们盖的楼吗?


元首特爱悲剧,所以犹太人就悲剧了,德意志民族也杯具了  

元首特爱悲剧,所以犹太人就悲剧了,德意志民族也杯具了  
重新审视历史、重新评价英雄、重新看待悲剧,将是未来国人实现思想从肤浅到深刻的转变的唯一途径,而这种转变将从更深层次上决定中国的命运。


东西方文明有其差别,但是这差别应该是有优有劣  。
站在民族复兴的背景下,讨论中华民族劣根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老苏这种先下结论,再选择性寻找例证,似乎无法看到真相。
SeaBrown 发表于 2011-2-26 12:43
赞同。
楼主,虽然我是学外国文学出身的。但你的题目,有点大了,不好讨论
北欧神话中“众神黄昏”的概念确实打动人。

不过德国的北欧神话是从冰岛出口转内销的。时间很晚近了。北欧神话的保护地在冰岛而不是德国。
讨虏校尉 发表于 2011-2-26 12:26
记得,不仅是记得,而是使很熟悉,此处遇故人,高兴。以下是我的答复:

一、“史诗的定义不是以国外为标准  二、中国也有恢弘的史诗”;  
中国是有史诗,不过是少数民族的,而不是主体民族的,由于主体民族的属性,代表了国家的属性,所以,中国缺乏史诗。既然缺乏, 所以,只能以外国味标准了。
“三、以是否欣赏西方定义的史诗作为“将是未来国人实现思想从肤浅到深刻的转变的唯一途径,而这种转变将从更深层次上决定中国的命运”那是毫无道理和根本站不住脚的。”
我的原话是:重新审视历史、重新评价英雄、重新看待悲剧(而不是仅仅欣赏西方定义的史诗),将是未来国人实现思想从肤浅到深刻的转变的唯一途径,而这种转变将从更深层次上决定中国的命运。

“还需要我贴出两年前我们盖的楼吗?” 需要,因为数据没有保存,如果黑桃兄贴出两年前我们盖的楼,让我重温旧事,让大家看一看,最好不过。
Q6 发表于 2011-2-26 12:32
呵呵,如此联想和连接,Q6兄说得有水平, 想象力丰富。

不过,将历史大事件的发生归之于个人的爱好,是不符合客观理性精神,更是有违自然法则的。我的本意,是意图将欣赏悲剧,和深沉性格、理性精神、乃至哲学,联系起来,欣赏悲剧,是一种高贵精神。

最近看了韩国片《英雄》,气势悲壮,本来一会会议悲剧收场,没想到最后的结局,确实悲剧中的喜剧,韩国棒子精神的肤浅和性格的不深沉,从这个片子中,展现无遗。
一、二:三国演义就是中国主体民族的史诗。记得我们当时的探讨过三国演义的史诗性,以及孙策和刘备谁是英雄的问题。
三、联系你的上文:“改变国人为胜者唱赞歌的传统作风,代之以去欣赏悲剧和伟大的史诗,是使国人思想变得深刻的唯一途径,而国人思想之深刻,才有资格成为伟大的人民”。这意思不就是:以是否欣赏西方定义的史诗作为“将是未来国人实现思想从肤浅到深刻的转变的唯一途径,而这种转变将从更深层次上决定中国的命运”吗?难道你这里史诗的定义不是西方的吗?

“还需要我贴出两年前我们盖的楼吗?” 呵呵,好象帝国之鹰论坛已经关闭了。没关系,俺先联系当时的管理员,如果他还有备份的话,找出来咱们接着探讨。
回复 5#SeaBrown:

东西方文明有其差别,但是这差别应该是有优有劣  。
站在民族复兴的背景下,讨论中华民族劣根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老苏这种先下结论,再选择性寻找例证,似乎无法看到真相。

———————————————————————————————————
东西方文明确实有其差别,但是这差别不应该是有优有劣,因为优劣是标准的,而比较优劣的标准,如果无法形成统一共识,比较则不好成立。

我之所以先下结论,乃在于这种结论,是从事实真相之中抽提出来,而不是凭空想象的,至于选择性寻找例证,这无可厚非,因为最能说明问题的例证,都是选择的结果。
asherhoa 发表于 2011-2-26 13:12
题目是有点大,但是该讨论,还得讨论,中国,缺乏系统的神话,和系统的史诗,是事实,为什么如此?是不是与儒家乃至儒教有关系?值得探讨。
cauzer 发表于 2011-2-26 15:54


    中国人的善恶观不像地中海、北欧地区那样鲜明。认为所有人从小只要经过教化,都可以变成善人、好人乃至君子圣人。西方人不一样,爱憎太分明了,认为很多族群天生就是魔鬼,后天改不了的。因此诞生了很多与魔鬼与强权、邪恶与危险, 颤栗着并战斗的史诗。
asherhoa 发表于 2011-2-26 13:14
这很正常,基督教消灭了德国本土的北欧异教,但却在冰岛残存下来,就像现在的华夏文明,在华夏中国本土,已经基本上被蛮族和马教消灭,但是却在韩国日本残存下来一样。
Q6 发表于 2011-2-26 16:04
呵呵,人之初,性本善,这不过是儒家一家之言,岂能代表全部华夏古人?
人之初,性本恶,是荀子的主张;墨家三字经云 人之初,性本灵,染于苍,入于黄。

“西方人不一样,爱憎太分明了,认为很多族群天生就是魔鬼,后天改不了的。因此诞生了很多与魔鬼与强权、邪恶与危险, 颤栗着并战斗的史诗。”

从爱憎这种世界观角度来分析西方史诗的诞生,也是一种有论据的观点,这种爱憎分明的世界观,实际上也是一种哲学观,对比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远古华夏中国也不是没有,可惜由于时代过于久远,没有被记载下来罢了。
回复 10# cauzer
1231k2.jpg
这个可是“老”片子喽!
cauzer 发表于 2011-2-26 15:52

中国很早就会制造瓷器,却很晚才会制造玻璃(注意,我是说我们常见的钠玻璃)。
而西方刚好相反,那么古代中西方的硅酸盐工业是谁优谁劣呢?
SeaBrown 发表于 2011-2-26 16:46
文明,是一个广义而宽泛的词汇,中国文明或西方文明,都是包罗万象,仅仅瓷器或玻璃两个物件,岂能代表文明的全部?

所以说,应用个体之间的比较,来取代整体之间的比较,是不适宜的。

“中国很早就会制造瓷器,却很晚才会制造玻璃。” 这说明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技术的创造性方面,各有所长。
cauzer 发表于 2011-2-26 20:58

文明比较是个大课题,瓷器或玻璃不能代表文明之全部。同样,悲剧和武士也不能代表文明之全部。况且,你说的武士消失,国人就不“勇敢真诚”;“重新看待悲剧,国人才变得深刻”  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比较,不仅要对比较对象进行范围界定。就是同样的事物,也是会优劣转变的。比如,中国瓷器领先,所以束缚了原料范围,骨瓷为西方所发明;同样原来玻璃领先的西方,也没有中国人搞出的铅玻璃。


SeaBrown兄的见解是正道,而且这里面的逻辑关系并不复杂,怎么苏兄就绕不出来呢?真正的振国之法,应当合情合理,切实可行。

SeaBrown兄的见解是正道,而且这里面的逻辑关系并不复杂,怎么苏兄就绕不出来呢?真正的振国之法,应当合情合理,切实可行。
看了下,楼主研究的范围一般比较宽泛,见解很好,立意也很好,但论证过程有些地方不太严谨。首先要明确史诗的定义和产生的年代。对于史诗,中外定义有差别,民初王国维那些人说中国无史诗,但陈寅恪就认为弹词也是史诗的一种。我觉得史诗一般都产生于类似宇宙洪荒的年代,那时没有发达的文字作为文明的载体,而中国文字出现后有了很好的载体,才导致史诗没有流传下来。如,现在各少数民族有史诗传世,也是由于此因。
      我看楼主写了不少好文章,有点小建议。楼主其实可以从两方面写,一是泛谈,现在都是快餐时代,大家都喜欢风趣、幽默地读历史,品历史。比较大范围的谈历史走这条路更容易出成果。第二个只能是研究专项,如某甲、某羊,这个专业研究更能通透。其实一谈起历史,很多人看不起那些通俗作者,但百姓心中真正的历史正是这些人写出来的。
SeaBrown 发表于 2011-2-26 21:49
SeaBrown兄反驳的有理有据有节,辩才无碍,语言逻辑性很强,令人赞赏。

固然,悲剧和武士也不能代表文明之全部,但是悲剧代表文学的一种至高形式,而武士也代表文明时代尤其是冷兵器时代人的最高形式;欣赏悲剧,与深沉的性格和深刻的哲理联系起来;欣赏武士,与尚武的精神和高贵的义务联系起来,而深沉的性格、深刻的哲理、尚武的精神、高贵的义务这四者,是撑起文明社会的四根立柱。

”比较,不仅要对比较对象进行范围界定。就是同样的事物,也是会优劣转变的。“这就涉及不同人种创造力的差异了。
讨虏校尉 发表于 2011-2-26 22:03
在下此举,意在修正或纠正或改变或重塑国人的性格,不信,你可以多阅读以下悲剧作品,看看自己会有何等变化?
cauzer 发表于 2011-2-26 22:34
你总是劝别人多看你的东西,可俺还是两年前的话:咱们先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再看别的。
纠正、重塑国人的性格?哈哈,你没问题吧?
戊己校尉董仲颖 发表于 2011-2-26 22:24
”我觉得史诗一般都产生于类似宇宙洪荒的年代,那时没有发达的文字作为文明的载体,而中国文字出现后有了很好的载体,才导致史诗没有流传下来。如,现在各少数民族有史诗传世,也是由于此因。“
这是一种新颖的见解,史诗,一般由口头流传,那么国风、楚辞、汉乐府诗,和史诗有何干系?不知兄台有何见解?

至于兄台的两个建议,在此谢过,我写东西,不是为了泛谈取悦大众,也不是专谈研究历史,而是为了一个更重要的目的,请参见重生帝国一文。
其实谈悲剧精神,谈史诗,谈中西差异,个人以为不能绕开气候地理的因素。欧洲文明的摇篮式环地中海地区,看看该地的地图,以及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再回过头看中国中原地区的气候地理,不也是一条思路?
中国历史文献记载那么发达,要史诗干么?  老外没有史官,随便哼哼民谣都是史诗了!
我觉得左传什么nb的很啊!!
asherhoa 发表于 2011-2-26 22:47
谈悲剧精神,或谈史诗,地理环境决定论,是有一定依据和道理的,不过,民族或种族差异,个人认为才是最关键的。

而且,在谈悲剧精神或史诗的时候,需要考虑社会和时代背景,悲剧精神和史诗,一般发生在武士时代,武士的悲壮行为,定义了悲剧精神,演绎了精彩的史诗。
fxmtf 发表于 2011-2-28 01:05
这倒是一种值得参考的观点,史诗,一般由民间的行吟诗人来传诵,中国的史官,虽然设置较早,具备专门记史的功能和职责,但是,夏商西周和汉代,流行民间采风,这民间所采之风,如诗经之诗、汉代之乐府,其中可以寻到短篇的史诗。在我看来,《木兰辞》,即是短篇的史诗。

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讨虏校尉 发表于 2011-2-26 22:39
呵呵,个人精神和性格,是可以重塑的,同样,国民的精神和性格,也是可以重塑的。

在对二十世纪世界意识形态的斗争和对二十一世纪的展望 一文中,我曾经以德国为例说明:改造一国国民精神和性格,需要至少五十年。
cauzer 发表于 2011-2-28 19:58
是吧,还是以是否欣赏西方定义的史诗作为“将是未来国人实现思想从肤浅到深刻的转变的唯一途径,而这种转变将从更深层次上决定中国的命运”作为标准之一来塑造国人性格吗?
讨虏校尉 发表于 2011-2-28 20:54
我的原话是:重新审视历史、重新评价英雄、重新看待悲剧(而不是仅仅欣赏西方定义的史诗),将是未来国人实现思想从肤浅到深刻的转变的唯一途径,而这种转变将从更深层次上决定中国的命运。
cauzer 发表于 2011-2-28 20:56
联系你的上文:“改变国人为胜者唱赞歌的传统作风,代之以去欣赏悲剧和伟大的史诗,是使国人思想变得深刻的唯一途径,而国人思想之深刻,才有资格成为伟大的人民”。这意思不就是:以是否欣赏西方定义的史诗作为“将是未来国人实现思想从肤浅到深刻的转变的唯一途径,而这种转变将从更深层次上决定中国的命运”吗?难道你这里史诗的定义不是西方的吗?
cauzer 发表于 2011-2-28 20:56
看俺楼上的贴子,能得出什么结论?你已走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地步,承认史诗是西方的不行,否认也不行,一部分承认一部分否认还是有问题。
您说呢?
讨虏校尉 发表于 2011-2-28 20:58
呵呵,这是黑桃兄个人的理解,但并不一定等同于我的解释,我的解释是:

悲剧,我国有的是,黄帝与蚩尤之战、黄帝与刑天之战、颛顼与共工之战、刘邦与项羽之战,从正面看,是喜剧,从反面看,是悲剧,至于其他悲剧题材,不再列举。

史诗,我国也不是没有,前面已经说了,我国虽然缺乏长篇的史诗,但短篇的史诗,却是不少,楚辞 九歌·国殇 即是一篇: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懟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cauzer 发表于 2011-2-28 21:18
你的原话“中国是有史诗,不过是少数民族的,而不是主体民族的”。
现在需要纠正一下吗?
讨虏校尉 发表于 2011-2-28 21:22
呵呵,黑桃兄辩才无碍,先赞一个。

我的原话是:中国缺乏希腊、日耳曼国家那样的伟大的史诗,可是我国却并不缺乏伟大史诗的题材,这是什么原因呢?中国缺乏谱写和创造伟大史诗的诗才。

请注意这伟大二字。
cauzer 发表于 2011-2-28 21:28
苏兄的风度我很欣赏,不过风度没法代表真理。
若按您所说,中国缺乏伟大史诗,缺乏伟大诗才,那么就只能多多欣赏西方的史诗了,对吗?
只有这样,才有资格成为伟大的国民,对吗?
只有这样,才能从更深层次上决定中国的命运,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