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族与箕氏朝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15:40:52
 http://bbs.gxsd.com.cn/viewthread.php?tid=106594

 箕族是殷商时代的大族,历史相当悠久。据王献唐先生研究,箕族的“历史远在西周以前,并在商代、夏代以前,前到什么时期,现代无人敢下断语”。从箕族族名初见于甲骨文(甲骨文中一般刻作“其”)和金文(金文中一般刻作“  ”)来看,箕族的活动最迟在殷商中期便已被人们所注意,并在中国早期历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箕子是殷末世卿贵族之一,著名的贤臣。《史记》卷38《宋微子世家》“马融、司马彪注”记载:“箕,国名;子,爵也。”由此可知,箕子当为箕国首领的称谓,其名为“胥余”。箕子是商纣王近亲,官至太师,协助商纣王总理天下。当时商纣王昏庸无道,淫乱无度,荒于政,民怨沸腾,危机四伏。大臣比干、微子谏诤,商纣王不仅不听从,反而杀掉了忠臣比干。微子见状,自知难保,遂主动辞官逃回宋国。箕子谏诤,商纣王也不听从,反而责备箕子多事。这时,有人劝箕子也逃走,以防备商纣王之害。可是,箕子却说:“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从而“被发佯狂为奴”,终为商纣王所囚禁。箕子虽被囚失意,但仍恪守忠君之礼,乐道而生。箕子的这种气节,后世传之为“箕子操”。孔子说“殷有三仁”,箕子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商纣王的荒淫残暴,最终导致了商王朝的覆灭,被兴起于关中地区的周族所取代,正式建立了周王朝。《尚书大传》记载:“武王胜殷,继公子禄父,释箕子囚”。箕子被释后,周武王乃“问箕子殷所以亡,箕子不忍言殷恶,以存亡国宜告”。尽管箕子不愿向周武王谈论殷商灭亡的原因,更不愿服事周王朝,但周武王并不忌恨、怪罪箕子的所作所为,并给予箕子以自由。箕子“不忍见殷亡为亡国民”,便率族迁于辽西孤竹旧地,隶于燕侯管辖之下。此后不久,可能是由于山戎的南下,或欲远离周王朝的统治,箕族又开始了大规模的迁徙活动。其中一支南下,最后到达山东半岛,逐渐融入华夏族;箕族的主要部分则由箕子率领东迁至朝鲜半岛北部,与当地的良夷一起建立了箕氏朝鲜。这就是《尚书大传》所记的“箕子不忍为周之释,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
  箕子受封朝鲜后,最初并不接受周王朝的册封,不承自己是周王朝的属国(邦国),因而不行“臣礼”,即史籍所载“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直到十三年后,箕氏朝鲜方与周王朝确立臣属关系,承认周天子的最高统治地位。当箕子朝周时,周天子问箕子治国之道,箕子乃作“洪范”,以答周天子的治国之策,为当时历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箕族入居朝鲜后,带去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明。《汉书》卷28《地理志》记载:“箕子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制定了禁止相杀、相伤、相盗等八条法律,即著名的“八条之教”,使当地民风民俗有了很大改变,以致于“邑无淫盗,门不夜扃,回顽薄满之俗,就宽略之法,行数百千年”而不衰。春秋末年,孔子慨叹中原礼乐崩坏,大道不行,欲“乘桴筏而适东夷,以其国有仁贤之化,可以行道也”。
箕氏朝鲜传四十余世,历千余年。战国时代曾一度十分强大,合并了辽东地区诸多小国,并越过满番汗(今鸭绿江下游),逐渐向西发展。公元前323年,在燕自称为王之际,箕氏朝鲜也自称为王,并欲西进攻燕以尊周王朝,与中原诸国争雄。《魏略》记载:“昔箕子之后朝鲜侯见周衰,燕自尊为王,欲东略地,朝鲜侯亦自称为王,欲兴兵逆击燕以尊周室。其大夫礼谏之,乃止。使礼西说燕,燕止之不攻”。这场双方箭拔驽张的对峙,最后由箕氏朝鲜的大夫礼出面以外交活动暂时化解了。但此后不久,即燕国解除了北方胡人的危胁后,便以箕氏子孙“骄虐”为口实,“乃遣将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二千余里,至满番汗为界,朝鲜遂弱”。经过此次较量,箕氏朝鲜元气大伤,不得不退至鸭绿江以东,以“满番汗”为界。箕氏朝鲜经此打击,日渐衰落,至汉初为燕人卫满所建立的卫氏朝鲜取代。http://bbs.gxsd.com.cn/viewthread.php?tid=106594

 箕族是殷商时代的大族,历史相当悠久。据王献唐先生研究,箕族的“历史远在西周以前,并在商代、夏代以前,前到什么时期,现代无人敢下断语”。从箕族族名初见于甲骨文(甲骨文中一般刻作“其”)和金文(金文中一般刻作“  ”)来看,箕族的活动最迟在殷商中期便已被人们所注意,并在中国早期历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箕子是殷末世卿贵族之一,著名的贤臣。《史记》卷38《宋微子世家》“马融、司马彪注”记载:“箕,国名;子,爵也。”由此可知,箕子当为箕国首领的称谓,其名为“胥余”。箕子是商纣王近亲,官至太师,协助商纣王总理天下。当时商纣王昏庸无道,淫乱无度,荒于政,民怨沸腾,危机四伏。大臣比干、微子谏诤,商纣王不仅不听从,反而杀掉了忠臣比干。微子见状,自知难保,遂主动辞官逃回宋国。箕子谏诤,商纣王也不听从,反而责备箕子多事。这时,有人劝箕子也逃走,以防备商纣王之害。可是,箕子却说:“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从而“被发佯狂为奴”,终为商纣王所囚禁。箕子虽被囚失意,但仍恪守忠君之礼,乐道而生。箕子的这种气节,后世传之为“箕子操”。孔子说“殷有三仁”,箕子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商纣王的荒淫残暴,最终导致了商王朝的覆灭,被兴起于关中地区的周族所取代,正式建立了周王朝。《尚书大传》记载:“武王胜殷,继公子禄父,释箕子囚”。箕子被释后,周武王乃“问箕子殷所以亡,箕子不忍言殷恶,以存亡国宜告”。尽管箕子不愿向周武王谈论殷商灭亡的原因,更不愿服事周王朝,但周武王并不忌恨、怪罪箕子的所作所为,并给予箕子以自由。箕子“不忍见殷亡为亡国民”,便率族迁于辽西孤竹旧地,隶于燕侯管辖之下。此后不久,可能是由于山戎的南下,或欲远离周王朝的统治,箕族又开始了大规模的迁徙活动。其中一支南下,最后到达山东半岛,逐渐融入华夏族;箕族的主要部分则由箕子率领东迁至朝鲜半岛北部,与当地的良夷一起建立了箕氏朝鲜。这就是《尚书大传》所记的“箕子不忍为周之释,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
  箕子受封朝鲜后,最初并不接受周王朝的册封,不承自己是周王朝的属国(邦国),因而不行“臣礼”,即史籍所载“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直到十三年后,箕氏朝鲜方与周王朝确立臣属关系,承认周天子的最高统治地位。当箕子朝周时,周天子问箕子治国之道,箕子乃作“洪范”,以答周天子的治国之策,为当时历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箕族入居朝鲜后,带去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明。《汉书》卷28《地理志》记载:“箕子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制定了禁止相杀、相伤、相盗等八条法律,即著名的“八条之教”,使当地民风民俗有了很大改变,以致于“邑无淫盗,门不夜扃,回顽薄满之俗,就宽略之法,行数百千年”而不衰。春秋末年,孔子慨叹中原礼乐崩坏,大道不行,欲“乘桴筏而适东夷,以其国有仁贤之化,可以行道也”。
箕氏朝鲜传四十余世,历千余年。战国时代曾一度十分强大,合并了辽东地区诸多小国,并越过满番汗(今鸭绿江下游),逐渐向西发展。公元前323年,在燕自称为王之际,箕氏朝鲜也自称为王,并欲西进攻燕以尊周王朝,与中原诸国争雄。《魏略》记载:“昔箕子之后朝鲜侯见周衰,燕自尊为王,欲东略地,朝鲜侯亦自称为王,欲兴兵逆击燕以尊周室。其大夫礼谏之,乃止。使礼西说燕,燕止之不攻”。这场双方箭拔驽张的对峙,最后由箕氏朝鲜的大夫礼出面以外交活动暂时化解了。但此后不久,即燕国解除了北方胡人的危胁后,便以箕氏子孙“骄虐”为口实,“乃遣将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二千余里,至满番汗为界,朝鲜遂弱”。经过此次较量,箕氏朝鲜元气大伤,不得不退至鸭绿江以东,以“满番汗”为界。箕氏朝鲜经此打击,日渐衰落,至汉初为燕人卫满所建立的卫氏朝鲜取代。
回复 1# 戊己校尉董仲颖


    链接不可用。请修复。
链接是好用的,楼上可以去试下,我都点过了。
史记说箕子是纣王庶兄,不知道依据是什么,殷商应该没有嫡庶的概念。
回复 3# 戊己校尉董仲颖


    链接真的不可用。
我不管,反正确实能用,你要说不能用就请别人验证下。要是能用你得给我加四十分。
攻燕以尊周

介个怎么解释的通啊

燕好歹是姓姬的
杀之 发表于 2011-2-24 19:13
我能打开链接,是不是这个论坛被墙了,我在墙外。
朝鲜如未有这样分分封 是不是有可能真被中原同化?
海外党证明链接真能用。这是链接那边的一个回复


引一段朝鲜方面的记载

大东地志 金正浩编 32卷 15册 卷首:起新罗始祖元年甲子止本朝哲宗十四年癸亥(1863) 凡一千九百二十年三十二甲子
檀君朝鲜
史记朝鲜传注张晏曰朝鲜有湿水洌水汕水三水合为洌水疑乐浪朝鲜取名于此前汉书乐浪郡呑列县注分黎山列水所出西至黏蝉入海行八百二十里后汉书乐浪郡列口县註列水名列水在辽东山海经云朝鲜在列阳注列水名扬子方言云燕朝鲜列水之间曰涅水经注涅水出涅阳县西北岐棘山谨按前汉书路人之子最为涅阳侯涅音列渤海以拂涅故地为东平府有辽河羊肠河拂涅是分黎之变辽史云辽州本佛宁國城亦拂涅之变魏书龙城注并柳城昌黎棘城属焉疑棘城因岐棘山以为号韩久庵论列水曰汉江之外无八百里大水恐汉江为列水云此以今平壤为准而疑似之论身若以汉为列則分黎山应在江原地而唐灭高丽置黎山州据此則列水在辽广之界而今不可的指
箕子朝鲜
辽史地志云严渊县属海州东界新罗故平壤城在县西南东北至海州一百二十里盛京志云自安东都护府故汉襄平城东南至平壤城八百里按唐灭高句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者即今平壤也上元三年移于辽东郡故城者即故襄平城是高句丽之旧平壤也箕准为卫满所攻逐者即此地○朴燕岩云吾东之士只知今平壤言箕子都平壤則信言平壤有井田則信言平壤有箕子墓則信若复言凤城为平壤則大惊若曰辽东复有平壤則叱为怪骇独不知辽东本朝鮮故地按遗事以平壤为三朝鮮故都通鉴辑览浿水注在朝鮮国平壤城东今曰大通江按大同江王鉴城注即平壤城箕子故都今朝鮮国为平壤府云此因隋唐史及东史而记之耳平壤之号始自高句丽东川王即今辽阳也长寿王南迁之后冒称旧都平壤浿水之号于新都隋唐亦因而称之耳盖幽营二州周时荒裔也箕子受封其幅员想不过曹卫陈郑而岂跨此数州之地又越十数杂胡而建都于今平壤乎战国之末为燕所破钱于辽左后为卫满之所都者即险渎而汉为襄平又为平州是高句丽之旧平壤也比如江左之宋齐梁陈非兖豫青徐之本国鴨东之乐浪平壤非宁锦辽沈之旧邑徒凭一时侨置之州无常迁徙之治新旧事实相錯东西地界相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