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涉嫌欺诈国内企业真相 忽悠是企业巨亏主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36:42
中投证券金融衍生品部董事总经理张晓东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08年,大批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富翁)在股票、外汇、大宗商品上遭受了巨额亏损。亏损额之大、涉及面之广和受害者之多都是空前的。但是,亏损的原因、过程和问题爆发后的应对上却是迷雾重重,一会儿是企业同高盛对赌导致巨额亏损,一会儿是全球金融海啸导致企业亏损。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通过涉嫌欺诈手段兜售有毒金融衍生产品,是导致国内企业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

  张晓东长期关注金融衍生产品发展趋势,将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复杂的衍生产品合约,通过缜密的分析整理和归纳,用简洁的、非专业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他说,金融衍生产品的陷阱很多,普通人甚至专业人士看懂衍生品合约,都不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

  张晓东介绍,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复杂的衍生产品合约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参与企业的投资收益有限而风险无限,国际投行的风险有限而收益非常可观。并通过小的甜头让你迷途忘返:一般是第一份合约尚有利可图,第二份或展期合约让你难以自拔。

  张晓东指出,为什么这么多企业和个人中招?大型央企中招,可能是企业领导人不负责,但民营企业和富翁也一样中招?可见这并不是单纯的责任问题。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金融衍生品专业人才缺乏,企业和个人没有这方面能力,都是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屡屡得手的重要原因。“大部分企业对衍生品合约的估值定价、交易等方面的知识几乎为零。”

  张晓东介绍,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人站出来起诉高盛等跨国金融机构,原因有以下几个:有专业能力不足的原因,有财富来源不明的原因,有洋奴心态的原因。

  张晓东认为,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向国内企业兜售有毒金融衍生产品,除涉嫌商业欺诈外,其背后更是有组织、有预谋的猎杀。绝非外界想象的愿赌服输那么简单,而高盛恰恰高明地利用了人们普遍存在的愿赌服输心态,为境内国有企业设计了貌似对赌协议实为金融陷阱的合约。许多企业以和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合作为荣,等发现中招后想退出却并不那么容易。

  张晓东指出,目前,高盛介入的任何一个市场,PE(私募股权)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国内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几乎每次出手都有不菲收益,许多IPO项目获利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出现这种局面肯定是不正常的,这和高盛在中国备受推崇不无关系。

  张晓东说,当大批中国企业倒在高盛的枪口之下的时候,当高盛被美国政府起诉、遭受巨额罚款的时候,高盛在中国的名气却越来越大。看看市场上有关高盛的书,就可以发现高盛在中国的地位有多“崇高”,高盛的形象有多伟大。从金融行业的高管到普通的股民,从政府的官员到普通的市民,都膜拜在高盛的脚下。

  张晓东说,2008年11月,国资委紧急叫停了央企衍生品交易,金融衍生品交易被暂停了。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作为大型生产经营企业,今后不可能不涉足套期保值和对冲风险。

  张晓东称,任何一项业务都不能因噎废食,中国金融机构要加快发展,培养衍生品专业人才,开发金融衍生产品。那些需要套期保值的企业,可聘请金融机构做衍生产品顾问,要吸取衍生品的失败教训,增强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期望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良心发现,不兜售有毒金融衍生品的想法,可能永远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张晓东透露,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衍生品涉嫌欺诈从未停止,最近已有新的个案浮出水面,具体是哪家国内企业被骗现在不便透露。他说,复杂衍生品合约欺诈有很多种方式,而且花样和手法还在不断翻新。怎样让更多人知道中国企业受“欺诈”的真相,怎样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怎样增强中国金融机构与中国企业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上的能力,实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企业只有提高这方面的辨别能力,才有可能避免中招。
http://news.hexun.com/2011-02-20/127429356.html中投证券金融衍生品部董事总经理张晓东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08年,大批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富翁)在股票、外汇、大宗商品上遭受了巨额亏损。亏损额之大、涉及面之广和受害者之多都是空前的。但是,亏损的原因、过程和问题爆发后的应对上却是迷雾重重,一会儿是企业同高盛对赌导致巨额亏损,一会儿是全球金融海啸导致企业亏损。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通过涉嫌欺诈手段兜售有毒金融衍生产品,是导致国内企业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

  张晓东长期关注金融衍生产品发展趋势,将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复杂的衍生产品合约,通过缜密的分析整理和归纳,用简洁的、非专业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他说,金融衍生产品的陷阱很多,普通人甚至专业人士看懂衍生品合约,都不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

  张晓东介绍,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复杂的衍生产品合约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参与企业的投资收益有限而风险无限,国际投行的风险有限而收益非常可观。并通过小的甜头让你迷途忘返:一般是第一份合约尚有利可图,第二份或展期合约让你难以自拔。

  张晓东指出,为什么这么多企业和个人中招?大型央企中招,可能是企业领导人不负责,但民营企业和富翁也一样中招?可见这并不是单纯的责任问题。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金融衍生品专业人才缺乏,企业和个人没有这方面能力,都是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屡屡得手的重要原因。“大部分企业对衍生品合约的估值定价、交易等方面的知识几乎为零。”

  张晓东介绍,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人站出来起诉高盛等跨国金融机构,原因有以下几个:有专业能力不足的原因,有财富来源不明的原因,有洋奴心态的原因。

  张晓东认为,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向国内企业兜售有毒金融衍生产品,除涉嫌商业欺诈外,其背后更是有组织、有预谋的猎杀。绝非外界想象的愿赌服输那么简单,而高盛恰恰高明地利用了人们普遍存在的愿赌服输心态,为境内国有企业设计了貌似对赌协议实为金融陷阱的合约。许多企业以和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合作为荣,等发现中招后想退出却并不那么容易。

  张晓东指出,目前,高盛介入的任何一个市场,PE(私募股权)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国内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几乎每次出手都有不菲收益,许多IPO项目获利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出现这种局面肯定是不正常的,这和高盛在中国备受推崇不无关系。

  张晓东说,当大批中国企业倒在高盛的枪口之下的时候,当高盛被美国政府起诉、遭受巨额罚款的时候,高盛在中国的名气却越来越大。看看市场上有关高盛的书,就可以发现高盛在中国的地位有多“崇高”,高盛的形象有多伟大。从金融行业的高管到普通的股民,从政府的官员到普通的市民,都膜拜在高盛的脚下。

  张晓东说,2008年11月,国资委紧急叫停了央企衍生品交易,金融衍生品交易被暂停了。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作为大型生产经营企业,今后不可能不涉足套期保值和对冲风险。

  张晓东称,任何一项业务都不能因噎废食,中国金融机构要加快发展,培养衍生品专业人才,开发金融衍生产品。那些需要套期保值的企业,可聘请金融机构做衍生产品顾问,要吸取衍生品的失败教训,增强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期望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良心发现,不兜售有毒金融衍生品的想法,可能永远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张晓东透露,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衍生品涉嫌欺诈从未停止,最近已有新的个案浮出水面,具体是哪家国内企业被骗现在不便透露。他说,复杂衍生品合约欺诈有很多种方式,而且花样和手法还在不断翻新。怎样让更多人知道中国企业受“欺诈”的真相,怎样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怎样增强中国金融机构与中国企业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上的能力,实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企业只有提高这方面的辨别能力,才有可能避免中招。
http://news.hexun.com/2011-02-20/127429356.html
江世孙不是在高盛混么

所以高盛这些年在中国诈得风生水起:D
江世孙不是在高盛混么

所以高盛这些年在中国诈得风生水起

是朱的儿子吧!
现在才说,晚了点吧。{: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