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7到G0说明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21:23
http://www.mod.gov.cn/gflt/2011-02/18/content_4225372.htm
“G7、G8、G20、G2、G0”这一串数字符号,是灯谜还是密码?其实,这些都是过去一段时期现实的或理论上国际经济治理结构概念的简称。
    其中,G7指的是西方七个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每年召开的讨论世界经济形势和对策的“七国峰会”。1975年11月,法国、美国、德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六国首脑在法国倡议下于巴黎郊外的朗布依埃举行首次最高级经济会议,以协调各国政策,振兴西方经济。1976年六国领导人举行第二次会议时,加拿大应邀与会,形成七国集团,会议也被称为“西方七国首脑会议”。1997年在美国丹佛举行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俄罗斯正式加入,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由此演化为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简称G8。1999年12月,后来简称为G20的二十国集团创始会议在柏林召开。这一机制旨在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自创始以来,G20最实质性和最吸引世人眼球的举动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连续召开几届携手应对危机,共同解决难题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从G7到G20,反映的是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发展,特别是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作用已越来越不可忽视,原有的G7、G8已难以代表世界经济的整体概貌,更难独自解决全球经济问题。
    如果说上述事实存在的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反映的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那么此后出现的G2和G0概念,反映的则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治理结构仍处于变化之中,而且变化的速度在加快。但这种变化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构,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由于中国在抗击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显示出引擎效应及负责任的态度,便有了一度热炒的G2概念。此观点认为,世界已经形成美国和中国共同主持的经济治理结构,中国实力已不可小视。不过,此种观点只存在于理论界,而主要是西方某些大国的炒作。而中国清醒地向世界表明,自己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到了今年初,又有多国学者提出G0一说,此种观点认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联盟有能力、有意愿制定并执行全球经济议程。18、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的美国都曾在当时国际舞台上“一方独大”,主导过国际经济秩序。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息,美国经济依然羸弱,欧洲债务危机阴云难消,日本的政治和经济难题仍待解决。传统的西方大国缺乏足够政治共识和经济资源,以主导和推动国际经济议程。与此同时,以巴西、中国和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不论从自身经济条件和发展阶段等方面考察,都还不具备主导全球经济治理的能力,这些国家更关注自身经济发展问题。因此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出现了“归零”状态,预示着大家都回到同一起跑线,在以后的赛跑中都有机会领先。G0一说,虽然不认同哪个国家可以独自影响世界,却是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在学术观点上的一种反映。
    国际经济治理结构概念现实和理论的如上种种变化,很容易让人感觉眼花缭乱。但从G7到G20再到G0,其实都或多或少与中国有一定关联。八国集团及其前身七国集团,并没有把中国包括进去。G20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的发展已经有目共睹,没有人能够忽视。到了G2,则在理论上把中国抬高到与美国平起平坐的位置。这种说法认为,在相当程度上中美关系将决定今后世界格局的走向。但是,中国领导人多次在不同场合否定了G2和中美共治的说法。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也表示,不同意“两国集团”(G2)的提法,因为国际社会还有许多其他重要成员。
    虽然概念层出不穷,变化无时不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的发展脉络却反映出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繁荣。2月14日,日本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日本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中国同期名义GDP少大约4000亿美元,自1968年以来首次让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之位。
    其实,中国之所以能获得“第二经济大国”,并不是因为事先创造出了什么国际经济治理结构概念,而是始终把发展经济、促进民生放在首位。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也是科学的判断。这些年,中国变化很大,但从整体发展水平来看,中国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如果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中国甚至远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今天,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发展中国家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自身的发展中国家属性有清醒的认识,并一直把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中国也唯有抓住战略机遇期,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方能使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让国人和世人共享更多更实惠的果实。http://www.mod.gov.cn/gflt/2011-02/18/content_4225372.htm
“G7、G8、G20、G2、G0”这一串数字符号,是灯谜还是密码?其实,这些都是过去一段时期现实的或理论上国际经济治理结构概念的简称。
    其中,G7指的是西方七个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每年召开的讨论世界经济形势和对策的“七国峰会”。1975年11月,法国、美国、德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六国首脑在法国倡议下于巴黎郊外的朗布依埃举行首次最高级经济会议,以协调各国政策,振兴西方经济。1976年六国领导人举行第二次会议时,加拿大应邀与会,形成七国集团,会议也被称为“西方七国首脑会议”。1997年在美国丹佛举行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俄罗斯正式加入,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由此演化为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简称G8。1999年12月,后来简称为G20的二十国集团创始会议在柏林召开。这一机制旨在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自创始以来,G20最实质性和最吸引世人眼球的举动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连续召开几届携手应对危机,共同解决难题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从G7到G20,反映的是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发展,特别是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作用已越来越不可忽视,原有的G7、G8已难以代表世界经济的整体概貌,更难独自解决全球经济问题。
    如果说上述事实存在的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反映的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那么此后出现的G2和G0概念,反映的则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治理结构仍处于变化之中,而且变化的速度在加快。但这种变化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构,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由于中国在抗击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显示出引擎效应及负责任的态度,便有了一度热炒的G2概念。此观点认为,世界已经形成美国和中国共同主持的经济治理结构,中国实力已不可小视。不过,此种观点只存在于理论界,而主要是西方某些大国的炒作。而中国清醒地向世界表明,自己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到了今年初,又有多国学者提出G0一说,此种观点认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联盟有能力、有意愿制定并执行全球经济议程。18、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的美国都曾在当时国际舞台上“一方独大”,主导过国际经济秩序。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息,美国经济依然羸弱,欧洲债务危机阴云难消,日本的政治和经济难题仍待解决。传统的西方大国缺乏足够政治共识和经济资源,以主导和推动国际经济议程。与此同时,以巴西、中国和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不论从自身经济条件和发展阶段等方面考察,都还不具备主导全球经济治理的能力,这些国家更关注自身经济发展问题。因此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出现了“归零”状态,预示着大家都回到同一起跑线,在以后的赛跑中都有机会领先。G0一说,虽然不认同哪个国家可以独自影响世界,却是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在学术观点上的一种反映。
    国际经济治理结构概念现实和理论的如上种种变化,很容易让人感觉眼花缭乱。但从G7到G20再到G0,其实都或多或少与中国有一定关联。八国集团及其前身七国集团,并没有把中国包括进去。G20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的发展已经有目共睹,没有人能够忽视。到了G2,则在理论上把中国抬高到与美国平起平坐的位置。这种说法认为,在相当程度上中美关系将决定今后世界格局的走向。但是,中国领导人多次在不同场合否定了G2和中美共治的说法。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也表示,不同意“两国集团”(G2)的提法,因为国际社会还有许多其他重要成员。
    虽然概念层出不穷,变化无时不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的发展脉络却反映出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繁荣。2月14日,日本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日本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中国同期名义GDP少大约4000亿美元,自1968年以来首次让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之位。
    其实,中国之所以能获得“第二经济大国”,并不是因为事先创造出了什么国际经济治理结构概念,而是始终把发展经济、促进民生放在首位。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也是科学的判断。这些年,中国变化很大,但从整体发展水平来看,中国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如果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中国甚至远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今天,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发展中国家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自身的发展中国家属性有清醒的认识,并一直把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中国也唯有抓住战略机遇期,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方能使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让国人和世人共享更多更实惠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