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江苏化工厂爆炸谣言反映信任缺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01:38
  中广网北京2月1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关注江苏响水爆炸“谣言”事件调查的最新进展。昨天(13日),响水县政府通报:2名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另有2名违法行为人被行政拘留。

  根据老张回忆,当天凌晨4时许,一阵电话把他从睡梦中惊醒,一个朋友在电话里告诉他附近的化工厂氯气泄漏,让他赶紧离开,等他出门一看,当时路上已经挤满了疏散的人群:

  老张: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化工水要爆炸。我当时正在家里睡觉,把我儿媳妇、孙子、儿子和女儿喊起来,准备去县城。我们这个地方那天晚上跑有几十万(人)在跑。

  记者:你怎么知道是几十万人?

  老张:附近各个县都在跑,连云港市、盐城市,跑的人太多了,路上是人靠着人。

  在当地网上的论坛里,网民“铁罐子”这样描述了他的逃亡亲历:“我们一家四口跟着车流一起往南跑。在路上看见有好多拖拉机拉着满车人,车里有人裹大衣、有人裹被子,摩托车电动车也很多,还有人步行背着蛇皮口袋的……真跟电视上逃亡的场景一样。”

  据了解,传出爆炸谣言的陈家港化工园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园区内分布40余个化工厂,主要从事医药、农药、生物化工制品、石油化工等产品生产。

  新华社记者王骏勇在事发之后到达响水进行采访,他在昨晚接受《新闻纵横》采访时说,当时驱车穿过化工园区能够明显闻到多种异味。尽管“谣言”所指“化工厂爆炸”并未发生,但当地许多群众依然惊魂未定,因为据周边群众反映,当地平时也能闻到一些刺鼻的气味,有时甚至“连窗户都不敢开”。

  王骏勇:群众对化工厂的意见比较大,很多百姓都(疑惑)这个厂在行政审批各方面合不合法、合不合理,但化工厂对百姓生活确实有影响。我们进入园区也能闻到比较刺鼻的气味,目前,还不好说气味就是泄漏还是正常的气味,但百姓对这种情况心有余悸。

  附近村民认为化工企业有污染,对此一直颇有意见,而他们的疑虑和恐慌更来自于近几年园区发生的两起事故:2007年11月27日,园区内的江苏联化科技有限公司发生爆炸,致8人死亡数十人受伤;2010年11月23日,园区内的江苏大和氯碱化工公司发生氯气泄漏,导致下风向的江苏之江化工公司30余名员工中毒。

  在响水县提供的新闻通稿上记者看到:当地政府已经以“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为名,刑事拘留两人,行政拘留两人。那么什么样的行为才能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记者昨晚就此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洪道德。

  洪道德:2001年,全国人大常任委会有宪法第三修正案,第八条增加了一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一种是编造,一种是传播。编造是无根据的。像化工厂已冒浓烟或散发出非常刺鼻的气味,对于不掌握化学知识、没有专业知识的人讲,加上过去又有过外泄事故,常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化工厂又出事了,这是正常人的(想法),不是毫无根据,应该是有相当根据。至于传播者,他可能不知道这个信息是别人恶意编造出来的,在这个情况下,他告知自己的好友,这构不成故意传播恐怖信息罪。

  面对如此惨痛的教训,仅仅追查“爆炸谣传”的起源显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此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丁兆林认为:事件背后反映出的是一种信任的缺失:

  丁兆林:这是官方渠道和小道消息在竞争过程中,官方渠道败给小道消息,导致这么多的人同一时刻相信谣传,而不通过正常渠道寻找信息并作出判断。这是可悲的事件,但绝不是简单的事,本质是信任问题。政府机构的工作是在平时,而不是在事后把几个散布谣言人的抓起来。散布谣言的人(或许)违反法律,应该受到惩罚,但如果反思这个事情,在民众中建立官方渠道的信任度才是问题的核心。

  对于事件处理的最新进展,中国广播网和中国之声将继续关注。

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2-14/071921949696.shtml中广网北京2月1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关注江苏响水爆炸“谣言”事件调查的最新进展。昨天(13日),响水县政府通报:2名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另有2名违法行为人被行政拘留。

  根据老张回忆,当天凌晨4时许,一阵电话把他从睡梦中惊醒,一个朋友在电话里告诉他附近的化工厂氯气泄漏,让他赶紧离开,等他出门一看,当时路上已经挤满了疏散的人群:

  老张: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化工水要爆炸。我当时正在家里睡觉,把我儿媳妇、孙子、儿子和女儿喊起来,准备去县城。我们这个地方那天晚上跑有几十万(人)在跑。

  记者:你怎么知道是几十万人?

  老张:附近各个县都在跑,连云港市、盐城市,跑的人太多了,路上是人靠着人。

  在当地网上的论坛里,网民“铁罐子”这样描述了他的逃亡亲历:“我们一家四口跟着车流一起往南跑。在路上看见有好多拖拉机拉着满车人,车里有人裹大衣、有人裹被子,摩托车电动车也很多,还有人步行背着蛇皮口袋的……真跟电视上逃亡的场景一样。”

  据了解,传出爆炸谣言的陈家港化工园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园区内分布40余个化工厂,主要从事医药、农药、生物化工制品、石油化工等产品生产。

  新华社记者王骏勇在事发之后到达响水进行采访,他在昨晚接受《新闻纵横》采访时说,当时驱车穿过化工园区能够明显闻到多种异味。尽管“谣言”所指“化工厂爆炸”并未发生,但当地许多群众依然惊魂未定,因为据周边群众反映,当地平时也能闻到一些刺鼻的气味,有时甚至“连窗户都不敢开”。

  王骏勇:群众对化工厂的意见比较大,很多百姓都(疑惑)这个厂在行政审批各方面合不合法、合不合理,但化工厂对百姓生活确实有影响。我们进入园区也能闻到比较刺鼻的气味,目前,还不好说气味就是泄漏还是正常的气味,但百姓对这种情况心有余悸。

  附近村民认为化工企业有污染,对此一直颇有意见,而他们的疑虑和恐慌更来自于近几年园区发生的两起事故:2007年11月27日,园区内的江苏联化科技有限公司发生爆炸,致8人死亡数十人受伤;2010年11月23日,园区内的江苏大和氯碱化工公司发生氯气泄漏,导致下风向的江苏之江化工公司30余名员工中毒。

  在响水县提供的新闻通稿上记者看到:当地政府已经以“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为名,刑事拘留两人,行政拘留两人。那么什么样的行为才能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记者昨晚就此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洪道德。

  洪道德:2001年,全国人大常任委会有宪法第三修正案,第八条增加了一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一种是编造,一种是传播。编造是无根据的。像化工厂已冒浓烟或散发出非常刺鼻的气味,对于不掌握化学知识、没有专业知识的人讲,加上过去又有过外泄事故,常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化工厂又出事了,这是正常人的(想法),不是毫无根据,应该是有相当根据。至于传播者,他可能不知道这个信息是别人恶意编造出来的,在这个情况下,他告知自己的好友,这构不成故意传播恐怖信息罪。

  面对如此惨痛的教训,仅仅追查“爆炸谣传”的起源显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此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丁兆林认为:事件背后反映出的是一种信任的缺失:

  丁兆林:这是官方渠道和小道消息在竞争过程中,官方渠道败给小道消息,导致这么多的人同一时刻相信谣传,而不通过正常渠道寻找信息并作出判断。这是可悲的事件,但绝不是简单的事,本质是信任问题。政府机构的工作是在平时,而不是在事后把几个散布谣言人的抓起来。散布谣言的人(或许)违反法律,应该受到惩罚,但如果反思这个事情,在民众中建立官方渠道的信任度才是问题的核心。

  对于事件处理的最新进展,中国广播网和中国之声将继续关注。

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2-14/071921949696.shtml
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
  本报记者 邢婷

  2月10日凌晨2时许,江苏省响水县陈家港、双港、南河、老舍等四个镇区38个村庄和社区的近万名群众为躲避“泄漏的毒气”纷纷自发转移,有4人在逃亡中遭遇车祸死亡。这场“新春万人大逃亡”惊呆了成千上万的网友。

  “经调查,这是一起由谣传引起的群众恐慌事件。”2月12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响水县政府新闻发言人周厚良如此定性。响水县政府13日通报,2月12日,两名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犯罪嫌疑人刘某、殷某已被刑事拘留,另有两名违法行为人朱某、陈某被行政拘留。

  到底是怎样一则谣言可以让近万名群众义无反顾地逃离家园?谣言背后究竟积聚了怎样的恐慌?这些问题的答案在事发后几天里渐渐浮出水面。

  逃亡从放下电话开始

  放下电话,被惊醒的联防队员潘东只当“是个笑话”。电话那端,叔叔的语气异常急促:“不得了了,赶紧跑吧,化工厂要爆炸了,公路上好多人都在逃命呢!”

  叔叔家就在响陈公路旁。这是一条连接响水县城和下辖陈家港镇的主干道,与潘东所在的双港镇塘港村八组仅相距几百米。

  几分钟后,没当回事儿的潘东再次被电话惊醒,叔叔的催促越发焦急:“起来了没有?快点快点啊!”

  这让潘东感觉有些不妙。他匆忙起身,给镇派出所的值班同事打了一个核实电话,“都说是化工厂那边出事了”——没说几句,同事匆匆撂下听筒,去接其他电话。

  院门外传来一阵嘈杂声,潘东开门一看,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车,各种各样的车,私家车、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一辆接一辆,裹挟着满脸惊恐的人流涌向响陈公路。

  潘东无意中瞥了一眼手表,时间是3时40分。

  大约两小时前,2月10日凌晨2时左右,不少群众开始大规模逃亡的同时,陈家港生态化工园区的环保热线涌进了大量电话。“化工园区的大和氯碱厂是不是氯气泄漏,马上就要爆炸了?”附近村民的问询接二连三,不容耽搁。

  化工园区管委会负责安全的张副主任从值班处得知后,立刻从家赶往园区。在这个聚集了48家化工企业的园区,按规定,为确保安全,张副主任带领24人分三班,全年365天不间断地进行安保监督工作和相关设备检测。

  “当时,经过我们仔细排查,园区内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发生氯气泄漏,并有爆炸迹象。我们不断跟村民解释,可根本没人听。”在难掩恐惧的村民面前,园区工作人员的劝阻显得无济于事,“要爆炸”的传闻犹如一只无形的手推搡着他们仓促踏上逃离之路。

  没有人再关心传闻是否属实,他们宁肯笃信从叔叔、侄女、小舅子、好友,甚至租房的房客处打来的紧急电话。不少村民证实,这导致当时的通信网络一度瘫痪,“手机很难打通”。

  此时,不论是响陈公路还是邻近的326省道,几乎都已被出逃的人群和车流挤满。

  百度响水贴吧里,一位当地网友这样记录了当时的情景:“人头攒动,大家都在拼命往前挤,有人用两条腿在往前跑,有人穿着大衣,披着棉袄,开着电瓶车,有人开着摩托车还带着老婆孩子,有人开着三轮卡,小小的三轮卡上挤满了人,也有人开着面包车、小汽车、拉货用的大电瓶车,轻卡和重卡上面都是满满的一卡车人,车上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有裹着被子的婴儿,都是拖家带口,举家迁徙。”

  当地村民证实了这一描述。时间太急,不少村民只好捡最贵重的东西带在身边。人流中随处可见带着包裹的妇女,“里面装着的大多是首饰和钱”。

  渐渐地,逃离人群拢成两股大的截然相反的方向:由于处在下风口,为安全起见,化工园区西侧附近村民选择继续向西,朝几十里外的响水县城方向奔去;处在化工园区上风口的陈家港镇村民,为躲避爆炸,则继续向东,往东二十里便是黄海。

  逃离中,出租车变得炙手可热。陈家港镇沙荡村村民小桑告诉记者,当晚从陈家港往返响水的出租车要价已抬高到每人100元,而平时每趟才要价10元。

  恐慌甚至蔓延到距响水县城150公里的盐城市区。一些村民告诉记者,有一些盐城市民接到响水亲戚的电话后立即出逃,响水这边甚至有人开车逃往300公里之外的省会南京。

  求生的逃离要了4条人命

  夜幕中,向前缓缓挪动的车流在车灯映衬下显得分外刺眼,不时有路过村民冲还在院子里发愣的潘东喊:“赶紧逃命去!”猛一回神的潘东心里暗叫一声“不好”,冲到屋里叫醒儿子一家。

  睡梦中被惊醒的儿媳匆匆起床,给潘东17个月大的孙子穿上衣服。小家伙被大人搅醒美梦显得很不情愿,在妈妈的怀抱中很快又迷迷糊糊地睡去。

  潘东隔壁住的是堂叔潘子文。这时,潘子文开着自家改制的农用车停在潘东家门口,招呼潘东“上车一起走”。驾驶室里除了潘子文,还坐着他的妻子以及一双儿女。刚出门,潘东儿媳发现忘给孩子带些吃的了,顺手把孩子递给潘子文妻子,自己折回去取,潘东儿子则回去拿钱。潘东在院里收拾着东西,想着车流如此之慢,便示意让堂叔先开车,家里人随后赶上。

  路过的一些村民看到潘子文的车斗是空的,索性坐了上去,不一会儿车斗里挤了十几个人。

  车子徐徐开动。

  离潘东家四五米远的地方有座小桥,是通往响陈公路的必经之路,河水深1.6~1.7米。车子刚行至桥边,由于桥窄路滑,车子瞬间翻到河水中。

  听到惨叫,潘东和儿子立即从屋里冲了出来。“我的孩子!”父子两人在刺骨的河水中不停摸索,在救起几位妇女后,终于摸到了被河水湿透的孩子。潘东的母亲把手指放在孩子嘴里,发现孩子还能轻轻咬动,一家人顿时觉得“孩子还有救”。

  潘东疯了似的给120打电话,得到的回复是“路上被堵死了,过不来”。直到通知110,警车才将车祸伤员陆续送往卫生院。

  匆匆换上干净衣服,潘东骑着摩托车去了卫生院,孙子死亡的噩耗随即传来。在这场车祸中同时遇难的还有潘东的堂叔潘子文、潘子文的母亲以及潘子文年仅9岁的儿子。

  来自响水县官方的消息,截至2月11日下午6时,4名死者遗体均已火化,死者亲属情绪稳定,各项善后事宜都在有条不紊地处理中,其他受伤人员目前伤情稳定。

  潘东夫妇告诉本报记者,他们于2月11日凌晨得到消息,政府近几天将会给死者每人25万元的安抚金,“这笔钱据说是政府和化工园区一起给的”。对此,周厚良表示,按照盐城市主要领导的安排,响水县民政局、慈善总会等将对遇难者家属进行人道救助,对此次事故中生活困难的遇难者家属给予补助。

  官方的辟谣行动

  2月10日凌晨,小桑和老公分别开着家里两辆电动三轮车带着公婆和5岁的女儿向海边转移。早上5时,在转移的路上,小桑看到民警拿着大喇叭高喊:“这是谣言,请大家回家。”一些人停了下来,掉头回家,另一些人包括小桑全家则继续往前走,“如果真爆炸了,怎么办?”一直走到离海边不足十里的地方,小桑接到在化工厂附近开饭店的妈妈打来的电话,证实确实没有爆炸,这才安心返家。

  类似于出发时的口耳相传,早晨6时左右,离家的人们相互告知没事后,又一窝蜂地返家。

  “我们的反应是非常及时有效的。”周厚良事后总结说。

  据周厚良介绍,当地公安部门得到消息并及时上报后,县委立即召集相关镇区和部门紧急会办,成立事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在第一时间做好抢救伤员、控制舆情、加强安全环保检查监管、追查造谣者等工作,其中“迅速辟谣,稳定群众情绪”的工作是第一位的。

  “我们第一时间组织镇区干部,进村入户,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同时派出交警上路,维持秩序并疏导交通。此外,通过和中国移动合作向移动用户发送手机短信,通过政府网站、电视、电台等及时向社会公布事件真相,向广大群众讲明我县当天夜里没有任何企业发生爆炸和泄漏等安全事故。”周厚良说。

  据周厚良粗略估计,当时参与辟谣行动的村组干部、交警、公安、环保、卫生、安监等相关工作人员有几百名之多。

  周厚良介绍,为切实降低事件影响,10日上午群众陆续返家后,县委县政府一方面继续组织干部深入农户,挨村逐户做好宣传工作,通过电视、网络、广播进一步向群众说明真相;另一方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说明事件真实情况,引导舆论,以正视听。

  对化工园区企业的检查也在同时进行。周厚良介绍,县安监、环保、消防等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生态化工园区,启动应急预案,协调公安部门增派10名警力分成5组驻点到园区企业,再次检查园区内正常生产的8家企业和节后复工的7家企业的安全环保状况。同时逐一排查安全生产隐患,并重点巡查园区内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情况。

  周厚良称,截至11日下午6时,对企业安全检查已达90余次,检查了81个重点危险源点,当场纠正未持证上岗等违规行为7起,开展环境巡查25次,检查生产企业17家,发现环境隐患7个,并现场责令整改。

  面对村民对政府辟谣不力的指责,周厚良如此回应:“首先,我们所处的时代资讯发达,任何一起事件总会有不同声音,所以我认为被指责是正常的;其次,要尊重事实,关键看结果,这么多离家群众能在很短时间内返家,说明我们的工作是有效的,措施是到位的。”

  定时或不定时的“炸弹”

  2月12日,记者来到陈家港生态化工园区。园区成立于2002年6月,占地10.5平方公里,据张副主任介绍,园区内现有48家生产企业,其中4家是上市企业,占盐城市上市企业数量的一半。园区每年收入100多亿元,上缴税收4亿元,占到响水县每年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左右。目前,化工企业进入园区的门槛是投资规模1亿元以上。

  这样一个当地纳税大户,却屡发安全事故。

  2007年11月27日上午10时11分,位于园区内的联化化工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400万元。另据报道,2010年11月23日上午,园区内的大和氯碱化工有限公司发生氯气泄漏,导致下风向的江苏之江化工有限公司30多名员工中毒。

  面对当地群众对该化工园区的诸多质疑,周厚良向本报记者解释:“从需求看,化工产品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是群众生活所必需的;从程序看,园区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江苏省灌河岸线开发利用规划》相关条文明确规定这里可以建化工园区;从环保和安全性看,该化工园是江苏省唯一一个环保生态园区。”

  周厚良同时指出,该园区建设严格执行江苏省环保厅批准的方案,完全符合相关数据要求,比如化工园区和居民区之间应最少间隔800米。

  然而,记者走访中发现,陈家港镇王商村五组400多口人居住在离化工园区最近的地段,这里与化工园区仅相隔一条马路。据村民介绍,这里距最近的两家化工厂只有两三百米远。

  “空气中常能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不少人家门前菜地里年年都能收获的大白菜如今一种下去就死。”一位马姓村民告诉记者,自园区内的工厂陆续建起后,这种恐慌就一直在心头挥之不去。“园区就像一个定时炸弹,整天让人提心吊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事。”

  如果再来一次,我们还会跑

  造成这次新春万人逃亡的谣言究竟来自何处?

  中国青年报记者从响水县官方得到的消息称,经过紧张侦查,响水县公安部门于2月10日下午4时初步确定并抓获此案件的谣言来源者刘某(男,1983年10月17日生,响水县陈家港镇人,个体土方工程承包人)。

  据称,2月9日晚10时许,刘某给响水生态化工园区新建绿利来化工厂送土过程中,发现厂区一车间冒热气,在未核实真相的情况下,即打电话告诉其正在打牌的朋友桑某,称绿利来厂区有氯气泄漏,告知快跑。桑某等在场的二十余人,即通知各自亲友转移避难。这则谣言的传播链条无形中就此形成。

  张副主任解释称,绿利来化工厂目前还未正式投入生产,所谓冒热气一说,其实是该厂正在试验管道,从管道中冒出的蒸汽因气温较低形成白柱状,故给刘洪昌留下“泄漏”印象。

  在一条条短信和电话的传递中,绿利来化工厂被置换为园区内另一家企业大和氯碱厂,而事件程度也在人们口耳相传中愈发严重,最终导致了这场被周厚良斥为“荒谬”的万人大逃亡。周厚良同时表示,至于刘洪昌造谣的动机、用意还有待公安机关进一步侦查。

  如果有一天还有人说这里的化工厂要爆炸,会不会再发生万人大逃亡事件?

  周厚良的回答是不会。他将此次事件解释为“特定环境、特定时间、特定导引、特定人群、特定地点综合作用发生的,或然性很大”。

  他向记者解释,所谓特定环境即冰天雪地,特定时间即凌晨,特定导引是一则谣言,特定人群是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认知能力不高的妇女、老人、儿童等,特定地点是化工园区周边。

  周厚良指出,最重要的是向群众普及相关安全知识,增强对化工企业的了解,增强群众的应急意识,这也是今后当地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

  然而,在记者几天来的走访中,从双港镇到陈家港镇,不少村民的回答则是会,“还得跑,我们宁愿相信这是真的,保命要紧”。

  本报江苏响水2月13日电


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2-14/053421949244.shtml
信任要树立,该抓的也得抓。
一群刁民,连D和ZF都不信任了,全部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