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小学无力建食堂 学生灌自来水充饥/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02:32

朗溪中心小学没有食堂,7岁的王娅饿了渴了就跑到教室外灌一肚子自来水。


  星岛环球网消息:重庆市彭水县山区学校,有3万余名孩子和老师,他们在学校吃不上午饭,很多孩子天不亮在家吃了早饭后,要等到天黑回家,才能吃上第二顿饭。这里的大多数孩子,身高和体重严重不达标。

  为“经饿”,王娅早上总吃糯米饭,吃了口渴,就喝自来水

  《重庆晚报》报道,14日,距县城66公里山路的彭水县朗溪乡很冷,早上人们出门,发现地面全给霜冻住了。

  7岁的王娅坐在教室第一排,身高不足1米,在朗溪乡中心校上一年级。

  中午1时20分,放上午学后,孩子们不是吃饭,而是涌向操场追逐、嬉戏。同桌的冉诗鑫拿出个桔子,看着他嚼动的嘴,王娅吞了一下口水,走出教室。

  她觉得有些口渴,就走到操场边的自来水龙头前,弯着腰,将嘴凑过去。冰冷的水灌进领口,她打了个冷颤。太饿了,她又多喝了几口。

  这个自来水管,解决了全校400多名学生的吃水问题。

  王娅的家在大堡村1组,到学校的路几乎全是山路,“跑的话,要两个小时。”

  王娅不知妈妈长什么样,只知道妈妈生下她不久就走了,爸爸长年外出打工,是姐姐把她带大。姐姐,在同校上六年级。

  因离学校太远,姐妹俩每天早上5点过就得起床,6点过就得吃完饭出发上学,下一顿,得等到晚上回家才能吃。午餐,是断然不敢想的——学校没食堂,场镇距学校还有些路程,即使校门外能买吃的,姐妹俩也没钱买。家里收入全靠父亲打工,没有多余的钱让她们买零食吃。

  因为早上这顿饭要管至少12小时,姐妹俩常吃糯米饭。大多数晚上,姐姐带着她放学回家后,都会做一大锅糯米饭,再炒点白菜下饭。早上再将糯米饭热着吃,下咸菜。

  “姐姐说,糯米饭吃了经饿。”但每到中午,王娅还是觉得饿。班上的同学也觉得饿,没吃的,只能到操场上去玩。全班46人,今天就只有两人带了“午餐”——冉诗鑫带了个自家种的桔子,包时雨家条件稍好一些,妈妈给他准备了一个苹果。

  “我想读书,姐姐说,不读书就会一辈子饿肚皮。”王娅说。

  王经川趴在课桌上,用笔在纸上画下一个大大的“饿”字

  王经川,朗溪中心校六年级学生,王娅的姐姐。这天她特别感觉饿,因为早上饭不够,为让妹妹多吃点,她自己只吃了一小半碗糯米饭。

  中午1时许,上午的课还没结束,王经川就闻到了附近村民家传出的香味。“在炒洋芋片!”她悄悄对同桌说。“刚才还有腊肉味。”同桌回应。

  放上午学了,班上44个同学,没一个带吃的。“我们来跳绳!”有同学提议,很快,大家便在欢笑中,暂时忘记了饥饿。

  中午休息40分钟后,孩子们又走进教室,王经川趴在课桌上,拿着笔胡乱在一张纸上乱画,老师叫打开书本时,她才发现,自己在纸上画了个大大的“饿”字。

  接下来两节课,王经川不知是怎么过来的。老师讲的任何一句话,她都能联想到食物,然后开始流清口水,再使劲咽下去。

  下午3时30分,放学了,饥饿的孩子们冲出学校回家,极个别有点零花钱的孩子,则会先在场镇的摊贩手中,花几角钱买点看不出是什么做成的三无食品。

  王经川在一年级教室接到妹妹,第一句话就问:“饿吗?”

  “嗯。”王娅回答。王经川心疼地将妹妹搂在怀里:“都怪姐姐昨晚饭煮少了。”

  “今天又吃糯米饭?”王娅埋怨。

  “糯米饭经饿。”

  “那肉还经饿哩。”王娅嘀咕。王经川假装没听见,牵着妹妹的手回家。

  回家要翻两座山,到家已6点。王经川淘了半斤糯米,砍了棵白菜。7点过,姐妹俩在昏暗的灯光下开始了这天的第二顿饭。

  孩子们每天都在饥饿中上下午的课,老师也一样饿着肚子

  14日,记者对朗溪中心校417名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午餐调查,结果让人揪心——带了吃的到学校当午餐的学生,只有17人,都是家庭条件相对好点的。

  而这所谓的午餐,也只不过是几颗糖、一个水果,或几块饼干。只有六年级的周玉洁带了盒牛奶:“爸爸打工回来,给我带了箱牛奶。”

  全校所有孩子,都只是“曾经喝过”牛奶,有的根本就没喝过。

  “最造孽的是幼儿班的孩子。”教幼儿班的赵龙碧老师说,班上最小的孩子只有4岁,到学校却要走近两个小时山路,他们和大孩子一样,一天只吃早晚两顿。“个个面黄肌瘦,严重营养不良。”说到这里,赵龙碧眼睛都红了。

  记者了解到,这些孩子的家庭条件都不好,即使学校有食堂,每天一元左右的午餐费,也让不少贫困家庭难以负担。

  不仅仅是学生,在朗溪中心校,32名教职工也一样习惯了不吃午饭,一样喝自来水。有的老师离学校很近,只有两三分钟路,但他们都不能回家,因为担心学生有意外。

  “我们给学生做过一次简单的体检,体重和身高不达标的,至少60%。”学校教导主任冯保奎说,这个统计数据还不包括村小。

  山里孩子胆子小,大都不敢说话,但当记者问他们饿不饿时,每个教室的几十张嘴却发出同样的声音——“饿!”当问想不想有个食堂时,孩子们声音更大——“想!”

  “我们准备腾两间教室出来当食堂,可建个食堂至少要4万元,教委拨2万,其余自筹,但一套炊具至少要15000元,我们没钱。”冯保奎说。

  那么,是不是所有学校的学生都不能享受午餐呢?

  凭这张免费午餐券,何胜利可享受“一荤三素”的午餐

  诸佛乡是彭水最偏远、最穷的乡之一。3年前,记者第一次到这里时,正值中午,老师和孩子的状况几乎和朗溪中心校一模一样。可今年1月13日,记者再次踏进诸佛完小时,却是另一番景象。

  放上午学的时间仍是中午1时20分,初三年级的严春林冲进崭新的食堂,5角钱就打了一大碗饭和一个荤菜、三个素菜,饭不够还可以随意添,就连碗也不必自带,由学校提供。

  “胡萝卜炒肉丝、炒白菜、炒洋芋片、炒豆干,还有咸菜。”严春林一边翻着碗里的菜,一边对记者说。

  严春林家住诸佛村3组,2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因家离学校太远,以前,每天早上5点不到,他就得起床,一天只能吃两顿饭。

  6年级的何胜利没有父母,和爷爷奶奶生活,每周仅有6元钱生活费,是学校最困难的学生之一。

  这学期,何胜利不但能在学校吃上热腾腾的午餐,还不要钱。每天,她都能从老师那里拿到一张“免费午餐券”,吃上一荤三素。周末,何胜利还可在学校花一块钱买两个大包子带回家给爷爷奶奶:“包子里有肉,这样他们也能吃上肉了。”

  每天中午,学校都会发50张免费午餐券,解决最困难学生的午餐。

  除了免费午餐券,在这里,学生的午餐分为三个档次——1.5元、1元、5角。其实不管哪个标准,吃的菜品种是一样的,仅仅是分量上有些小差别。很多孩子都说,学校的午餐比家里好,至少天天有肉。

  诸佛完小的孩子是幸运的——彭水县教委正在全县实施的“爱心午餐”工程,让一部分山区的孩子享受到了自己的午餐。

  即便经过努力,彭水还有近万名学生不知明天的午餐在哪里

  为何诸佛完小能解决师生的吃饭问题呢?

  “学校共有学生680人,三分之一都住在深山里,最远的单面就要走4个多小时,困难学生特别多。”诸佛完小德育主任何有兵说,去年,教委和相关部门拨款100万元,学校自筹20余万元,建成了这幢楼,底楼是食堂,楼上5层是学生宿舍,9月投入使用,实施寄宿制和“爱心午餐”工程。

  14日,记者给诸佛完小的食堂算了笔账,当天中午有约250名学生在学校吃饭,用去大米28公斤,胡萝卜10公斤、洋芋10公斤、白菜15公斤、猪肉4公斤,苕粉5公斤,即使不算作料和人工,这顿饭成本也接近300元,而食堂的收入为218元。这顿饭,学校亏80元,一个月下来,就大约亏 1800元,那这笔亏损如何填补?

  “3个渠道!老师捐款、社会捐款、学校小卖部挣的钱补亏。”负责食堂工作的总务主任冉启国说,一旦没钱了就让老师捐款:“这学期都捐了两次了,每次金额都在2000元左右。”

  “爱心午餐和寄宿制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金。”彭水县教委主任熊明称,该县近年来陆续解决了一批学校的午餐问题,但目前全县尚有39所学校的3万余名学生长期不吃午餐,而在有食堂的乡镇小学中,也仅有诸佛等4所学校有规范的寄宿和食堂。

  据了解,从2008年起,彭水县从有限的财政收入中,每年拿出50万元用于山区学校食堂的硬件建设,不足部分教委自筹,而自筹部分主要来自教育系统内部捐款。

  2009年底,该县教委筹集120万元,布点32所山区学校实施“爱心午餐”工程,主要选点在乡镇完小。小规模学校则建工作间,让学生带熟食到校加热。

  目前,这些工程已部分动工,预计2010年秋季,32所学校的2万余名山里娃可在校吃上午餐。但全县仍有近万名学生,不知道明天的午餐在哪里。

http://society.stnn.cc/minsheng/201001/t20100120_1255828.html
朗溪中心小学没有食堂,7岁的王娅饿了渴了就跑到教室外灌一肚子自来水。


  星岛环球网消息:重庆市彭水县山区学校,有3万余名孩子和老师,他们在学校吃不上午饭,很多孩子天不亮在家吃了早饭后,要等到天黑回家,才能吃上第二顿饭。这里的大多数孩子,身高和体重严重不达标。

  为“经饿”,王娅早上总吃糯米饭,吃了口渴,就喝自来水

  《重庆晚报》报道,14日,距县城66公里山路的彭水县朗溪乡很冷,早上人们出门,发现地面全给霜冻住了。

  7岁的王娅坐在教室第一排,身高不足1米,在朗溪乡中心校上一年级。

  中午1时20分,放上午学后,孩子们不是吃饭,而是涌向操场追逐、嬉戏。同桌的冉诗鑫拿出个桔子,看着他嚼动的嘴,王娅吞了一下口水,走出教室。

  她觉得有些口渴,就走到操场边的自来水龙头前,弯着腰,将嘴凑过去。冰冷的水灌进领口,她打了个冷颤。太饿了,她又多喝了几口。

  这个自来水管,解决了全校400多名学生的吃水问题。

  王娅的家在大堡村1组,到学校的路几乎全是山路,“跑的话,要两个小时。”

  王娅不知妈妈长什么样,只知道妈妈生下她不久就走了,爸爸长年外出打工,是姐姐把她带大。姐姐,在同校上六年级。

  因离学校太远,姐妹俩每天早上5点过就得起床,6点过就得吃完饭出发上学,下一顿,得等到晚上回家才能吃。午餐,是断然不敢想的——学校没食堂,场镇距学校还有些路程,即使校门外能买吃的,姐妹俩也没钱买。家里收入全靠父亲打工,没有多余的钱让她们买零食吃。

  因为早上这顿饭要管至少12小时,姐妹俩常吃糯米饭。大多数晚上,姐姐带着她放学回家后,都会做一大锅糯米饭,再炒点白菜下饭。早上再将糯米饭热着吃,下咸菜。

  “姐姐说,糯米饭吃了经饿。”但每到中午,王娅还是觉得饿。班上的同学也觉得饿,没吃的,只能到操场上去玩。全班46人,今天就只有两人带了“午餐”——冉诗鑫带了个自家种的桔子,包时雨家条件稍好一些,妈妈给他准备了一个苹果。

  “我想读书,姐姐说,不读书就会一辈子饿肚皮。”王娅说。

  王经川趴在课桌上,用笔在纸上画下一个大大的“饿”字

  王经川,朗溪中心校六年级学生,王娅的姐姐。这天她特别感觉饿,因为早上饭不够,为让妹妹多吃点,她自己只吃了一小半碗糯米饭。

  中午1时许,上午的课还没结束,王经川就闻到了附近村民家传出的香味。“在炒洋芋片!”她悄悄对同桌说。“刚才还有腊肉味。”同桌回应。

  放上午学了,班上44个同学,没一个带吃的。“我们来跳绳!”有同学提议,很快,大家便在欢笑中,暂时忘记了饥饿。

  中午休息40分钟后,孩子们又走进教室,王经川趴在课桌上,拿着笔胡乱在一张纸上乱画,老师叫打开书本时,她才发现,自己在纸上画了个大大的“饿”字。

  接下来两节课,王经川不知是怎么过来的。老师讲的任何一句话,她都能联想到食物,然后开始流清口水,再使劲咽下去。

  下午3时30分,放学了,饥饿的孩子们冲出学校回家,极个别有点零花钱的孩子,则会先在场镇的摊贩手中,花几角钱买点看不出是什么做成的三无食品。

  王经川在一年级教室接到妹妹,第一句话就问:“饿吗?”

  “嗯。”王娅回答。王经川心疼地将妹妹搂在怀里:“都怪姐姐昨晚饭煮少了。”

  “今天又吃糯米饭?”王娅埋怨。

  “糯米饭经饿。”

  “那肉还经饿哩。”王娅嘀咕。王经川假装没听见,牵着妹妹的手回家。

  回家要翻两座山,到家已6点。王经川淘了半斤糯米,砍了棵白菜。7点过,姐妹俩在昏暗的灯光下开始了这天的第二顿饭。

  孩子们每天都在饥饿中上下午的课,老师也一样饿着肚子

  14日,记者对朗溪中心校417名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午餐调查,结果让人揪心——带了吃的到学校当午餐的学生,只有17人,都是家庭条件相对好点的。

  而这所谓的午餐,也只不过是几颗糖、一个水果,或几块饼干。只有六年级的周玉洁带了盒牛奶:“爸爸打工回来,给我带了箱牛奶。”

  全校所有孩子,都只是“曾经喝过”牛奶,有的根本就没喝过。

  “最造孽的是幼儿班的孩子。”教幼儿班的赵龙碧老师说,班上最小的孩子只有4岁,到学校却要走近两个小时山路,他们和大孩子一样,一天只吃早晚两顿。“个个面黄肌瘦,严重营养不良。”说到这里,赵龙碧眼睛都红了。

  记者了解到,这些孩子的家庭条件都不好,即使学校有食堂,每天一元左右的午餐费,也让不少贫困家庭难以负担。

  不仅仅是学生,在朗溪中心校,32名教职工也一样习惯了不吃午饭,一样喝自来水。有的老师离学校很近,只有两三分钟路,但他们都不能回家,因为担心学生有意外。

  “我们给学生做过一次简单的体检,体重和身高不达标的,至少60%。”学校教导主任冯保奎说,这个统计数据还不包括村小。

  山里孩子胆子小,大都不敢说话,但当记者问他们饿不饿时,每个教室的几十张嘴却发出同样的声音——“饿!”当问想不想有个食堂时,孩子们声音更大——“想!”

  “我们准备腾两间教室出来当食堂,可建个食堂至少要4万元,教委拨2万,其余自筹,但一套炊具至少要15000元,我们没钱。”冯保奎说。

  那么,是不是所有学校的学生都不能享受午餐呢?

  凭这张免费午餐券,何胜利可享受“一荤三素”的午餐

  诸佛乡是彭水最偏远、最穷的乡之一。3年前,记者第一次到这里时,正值中午,老师和孩子的状况几乎和朗溪中心校一模一样。可今年1月13日,记者再次踏进诸佛完小时,却是另一番景象。

  放上午学的时间仍是中午1时20分,初三年级的严春林冲进崭新的食堂,5角钱就打了一大碗饭和一个荤菜、三个素菜,饭不够还可以随意添,就连碗也不必自带,由学校提供。

  “胡萝卜炒肉丝、炒白菜、炒洋芋片、炒豆干,还有咸菜。”严春林一边翻着碗里的菜,一边对记者说。

  严春林家住诸佛村3组,2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因家离学校太远,以前,每天早上5点不到,他就得起床,一天只能吃两顿饭。

  6年级的何胜利没有父母,和爷爷奶奶生活,每周仅有6元钱生活费,是学校最困难的学生之一。

  这学期,何胜利不但能在学校吃上热腾腾的午餐,还不要钱。每天,她都能从老师那里拿到一张“免费午餐券”,吃上一荤三素。周末,何胜利还可在学校花一块钱买两个大包子带回家给爷爷奶奶:“包子里有肉,这样他们也能吃上肉了。”

  每天中午,学校都会发50张免费午餐券,解决最困难学生的午餐。

  除了免费午餐券,在这里,学生的午餐分为三个档次——1.5元、1元、5角。其实不管哪个标准,吃的菜品种是一样的,仅仅是分量上有些小差别。很多孩子都说,学校的午餐比家里好,至少天天有肉。

  诸佛完小的孩子是幸运的——彭水县教委正在全县实施的“爱心午餐”工程,让一部分山区的孩子享受到了自己的午餐。

  即便经过努力,彭水还有近万名学生不知明天的午餐在哪里

  为何诸佛完小能解决师生的吃饭问题呢?

  “学校共有学生680人,三分之一都住在深山里,最远的单面就要走4个多小时,困难学生特别多。”诸佛完小德育主任何有兵说,去年,教委和相关部门拨款100万元,学校自筹20余万元,建成了这幢楼,底楼是食堂,楼上5层是学生宿舍,9月投入使用,实施寄宿制和“爱心午餐”工程。

  14日,记者给诸佛完小的食堂算了笔账,当天中午有约250名学生在学校吃饭,用去大米28公斤,胡萝卜10公斤、洋芋10公斤、白菜15公斤、猪肉4公斤,苕粉5公斤,即使不算作料和人工,这顿饭成本也接近300元,而食堂的收入为218元。这顿饭,学校亏80元,一个月下来,就大约亏 1800元,那这笔亏损如何填补?

  “3个渠道!老师捐款、社会捐款、学校小卖部挣的钱补亏。”负责食堂工作的总务主任冉启国说,一旦没钱了就让老师捐款:“这学期都捐了两次了,每次金额都在2000元左右。”

  “爱心午餐和寄宿制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金。”彭水县教委主任熊明称,该县近年来陆续解决了一批学校的午餐问题,但目前全县尚有39所学校的3万余名学生长期不吃午餐,而在有食堂的乡镇小学中,也仅有诸佛等4所学校有规范的寄宿和食堂。

  据了解,从2008年起,彭水县从有限的财政收入中,每年拿出50万元用于山区学校食堂的硬件建设,不足部分教委自筹,而自筹部分主要来自教育系统内部捐款。

  2009年底,该县教委筹集120万元,布点32所山区学校实施“爱心午餐”工程,主要选点在乡镇完小。小规模学校则建工作间,让学生带熟食到校加热。

  目前,这些工程已部分动工,预计2010年秋季,32所学校的2万余名山里娃可在校吃上午餐。但全县仍有近万名学生,不知道明天的午餐在哪里。

http://society.stnn.cc/minsheng/201001/t20100120_1255828.html
让唱红的捐款
说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不过最贫穷的地区几十年来几乎没有多大变化
我也想说,重庆对这种问题能不能干点实事
碧云包租公 发表于 2011-1-14 20:54
让瓜瓜阿哥从英国回来,在此处当一个月的实习教师,他阿玛估计就该解决师生的吃饭问题了。
我说,超大的网友们能不能组织起来给这个学校捐点款。
markchimo 发表于 2011-1-14 22:38
这个首先是ZF的责任,我们交了税给ZF,义务教育是ZF的责任,可丫没有尽到这个义务
捐款是救急或者补充社会福利所无力解决的问题,不是替ZF承担他们所应尽的义务的
CDER捐款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当地ZF失职.
希望他们看到本贴后有所表示.
同时希望当地网友证实后提供捐助地址.
万余名孩子和老师,他们在学校吃不上午饭,很多孩子天不亮在家吃了早饭后,要等到天黑回家,才能吃上第二顿饭。这里的大多数孩子,身高和体重严重不达标。
--------------
这个数据有没有搞错?
山区能有自来水?
不用,我们唱红歌就能饱了。
古巴再穷也是一个孩子一天一瓶奶。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茅台白水都是饮料。
仍有近万名学生,不知道明天的午餐在哪里。

其实我也比较赞同7和8楼的部分意见,前提是我们是否明白网络起到什么积极的作用。

cd如果是民族的脊梁  就应该大范围检讨这些事情的成因并同时进行募款援助(募款不是问题 问题是怎么把大家的钱落实到实处而不是....有声势的募捐比声讨当地政府更有打脸的效果 当然也很可能打到胡哥....)能帮一批是一批 万丈高楼也是靠每一粒沙子堆起来的!

看每年各地政府突击花没有花完的预算 所以转贴此文 谨献给超大和各位红的发黑的网络引导员们。
09年去北京,车离北京西还有10分钟左右的时候,旁边有人说了句“北京还有这样的学校”。一看,铁路边一所小学,那样子直接穿越回5、60年代都没问题。
走到街上见一广告灯箱,是邓亚萍给北京希望工程做的,大意是北京的希望工程,是最阳光的云云。我走了几步才明白过来,原来如此豪奢的奥运、国庆之下,这北京都还需要希望工程。

不是说非要把奥运、SB之类的钱拿去干嘛干嘛,可你那种加特林炮般的花钱速度,来个几分之一到这些方面,也没啥不应该的吧。
深涧悠蓝 发表于 2011-1-14 22:55
下面也说了,32所学校,不是1所
另外,不能自己带饭?
ZF可以买ITOUCH当优盘,却不能给这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多投一分钱[:a12:]
纵读全文

当地闭塞 交通条件差 没什么产业 就是穷人多

举了三个人 一个姐俩相依为命 妈跑了爹外出打工
一个爹死了 妈改嫁  和祖母过
还有一个无父母 和祖父母过

我觉得神仙也救不了这群人 根本就是穷山恶水的无底洞
解决之道就是搬迁出来 封山育林
这新闻不知道是哪年的冷饭拿出来炒
种银杏唱红歌的制服控不捐点出来?
xhrobin 发表于 2011-1-15 16:25


    您給大家貼個新的呗~!
看这种报道心酸得很……
这个文章确认真实了么  ???????
我怎么觉得这个文章看着一股南方捏造味儿

我怎么觉得这个文章看着一股南方捏造味儿
ddeell72 发表于 2011-1-16 00:13


就是,南方系太阴险了,在一个实行了义务教育的伟大国家还有希望工程这种民间出资办教育的事儿
一个政府心怀老百姓疾苦的伟大政权下,还有吃不上午饭的小学生的存在
这肯定是南方系的抹黑[:a16:]
我怎么觉得这个文章看着一股南方捏造味儿
ddeell72 发表于 2011-1-16 00:13


就是,南方系太阴险了,在一个实行了义务教育的伟大国家还有希望工程这种民间出资办教育的事儿
一个政府心怀老百姓疾苦的伟大政权下,还有吃不上午饭的小学生的存在
这肯定是南方系的抹黑[:a16:]
刚才还看见“北京昌平一小区12只流浪猫连遭夜间虐杀(图) ”,还是先关心这些孩子吧!
这个潜力贴 绝对8能沉了D
唱红的捐款
据说银杏树花了170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