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图索骥——透过宋总的论文看丝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11:18


小弟不才,只是一个连高数都挂过的文科生,但是在持续了多天的因丝带而其的兴奋和因纷繁复杂的评论而其的迷茫之后终于可以静下心来拜读我国先进战机之父——宋文骢总师的大作《一种小展弦比高升力飞机的气动布局研究》,读完之后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虽然文中大量的专业名词、数据、图表、实验对于小弟来说有如天书,但是对比着丝带的照片,还是能够按图索骥,在字句之间找到真知,为了与广大被“我觉着……”“我认为……”“某某说……”“美国人……”的谣言困惑着的小白们一睹这种愉悦,特地把我们能看懂的地方摘录下来,作为对航空人的敬礼!
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一、        驳“土鳖的丝带就是某某大改,丝带?别YY了”:
宋总论文一.jpg
“未来战斗机除了具备近代先进战斗机的中低空机动性外,还要具备超声速巡航能力,以及过失速等非常规机动能力,同时,隐身特性也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从论文前沿的第一句可以明确的看出,丝带的出发点就是4S,或者硬抠这里的字眼也是3S,那就是:超音速,隐身,超机动。因此,不论我们的丝带是什么样子,它的出现就是用来满足这几个条件的。因此,从论文来看,丝带只会在这三个指标中进行权衡取舍以达到最优效果,而不存在能不能达到某一条的问题(从论文中看)。

二、        驳“又是鸭翼又是腹鳍的,土鳖的丝带能隐身么?”:
宋总论文二.jpg
“……因此,未来战斗机的气动布局,要在满足外形隐身约束条件的前提下……”
在前沿的第二局,宋老就给4S排了序,简单明了,隐身第一!

三、        驳“又是鸭翼!为什么F娘娘不用,F35不用?土鳖就是个技术暴发户,会什么往死里用!”:
宋总论文三.jpg
“……在大迎角下,翼面产生升力的能力趋于饱和,所以加载类控制面的低头控制能力也趋于饱和;反之,卸载类控制面才是大迎角下有效的低头控制装置。……鸭翼将是未来战斗机的明智选择……”(根据前文,此处加载类=平尾,卸载类=鸭翼)
虽然小白我不懂什么大迎角,什么是低头控制能力,但是看到这里,我明白一点,就是鸭翼是好的,至少在我们这台丝带上是好的,而且是很好的。F娘娘为啥不用,拜托,我只是个文科生能看完这篇文章写点东西已经不错了,别对我要求太多……

四、        驳“到底有没有边条,如果有的话,那么鸭翼+边条?不伦不类”:
宋总论文四.jpg
“再加上使用双垂尾会损失最大升力特性(终于知道为嘛我们那么多鸡鸡都是单垂尾了)……单纯采用边条正常布局或鸭式布局形式,很难实现这个目标。……在鸭式布局的基础上,融入升力体边条翼布局的特点,形成了升力体边条翼鸭式布局(我们丝带气动布局的专业叫法,大家记住了),较大幅度地改善了最大升力特性。”
从这段文字里我们明白了一个以往困惑我们的问题:为嘛我们的鸡鸡总是单垂尾,就连双发的豹子,L15都是单垂尾?这里宋老给出了答案:损失最大升力特性(不过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玩意,不过应该损失了这东西不太好)。言归正传,那采用了这样的布局问什么好呢,宋老给出了答案:
宋总论文五.jpg
宋总论文六.jpg
“升力体边条翼鸭式布局的研制,解决了三个技术关键……”
“……同时采用鸭翼和机翼前边条,不仅保持了分别使用两种增升装置时的增升效果,还可以得到更高的升力系数……”

具体是哪三个,我估计有这闲工夫看我这篇小白文的应该和我一样看了也不明白,也就不占地方再贴了,不过我们现在知道的是,这个“不伦不类”的搭配解决了三个关键问题,三个,恩,足够了。增升效果?升力系数?反正是好东西,多了没坏处。

五、        驳“丝带的背太丑了,土鳖还是搞不定翼身融合……”:
宋总论文七.jpg
“翼身融合的升力体布局,可以利用机身产生升力,并以较小的阻力代价增加内部容积,改善隐身特性……”
搞不定翼身融合?估计说这话的比我都不懂啥是翼身融合,好处这么多还搞不定,搞不定还搞啥啊,开玩笑。

六、        鸭翼末端为什么和主翼齐平?
宋总论文八.jpg
“……鸭式布局飞机一般要遵循鸭翼空间位置高于机翼的设计要求、而升力体布局从总体布置上难以满足这一要求。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升力体的边条翼鸭式布局飞机,尽管鸭翼的增升效果有所降低,但总的升力特性优于没有采用升力体的鸭式布局飞机……”
虽然我不懂鸭翼和主翼末端齐平究竟是不是因为鸭翼会对隐身产生不良影响从而要这样布置,但是从宋老的论文中可以看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获得“升力体布局的巨大优势”,并且同时获得“升力体边条翼鸭式布局”所带来的最大升力特性的改善。如果此举同时带来隐身效果的改善,可谓是一箭双雕的妙招。

七、        驳“垂尾就是F117的,洗洗睡吧……全动垂尾啊?山寨毛子T50的吧?”:
宋总论文九.jpg
宋总论文十.jpg
“减小垂尾面积或采用无垂尾布局,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其意义不仅在于改善低速大迎角特性,而且在于改善隐身特性和整个飞行包线内的阻力特性、减轻质量和降低成本……”“减小垂尾面积……是更为现实的方案,一般来说,双垂尾相对面积为20%~25%两级;在我们的研究中,采用相对面积为10%~13%量级的全动垂尾,仍可维持基本的偏航稳定性,同时保持了垂尾作为偏航控制装置的功能。”
看了这段,广大同志就会明白J20的垂尾为什么那么小,又为什么是全动的了吧。顺便提一句,宋老在论文中提到了无垂尾的种种好处,又提到了无垂尾的种种难处,但又明确了一点,那就是这些难处都在被逐一攻克,相信不远的将来……邪恶一下,哈哈。

八、        驳“差动?土鳖行么?”:
宋总论文十一.jpg         
“……针对差动机头边条、阻力方向舵、差动翼尖和全动垂尾等装置的偏航控制效率的研究表明,在大迎角下,差动机头边条和阻力方向舵维持了较高的偏航控制效率。”
很显然,差动,土鳖行,微观丝带的同志们也证实了各种面差动带来的震撼,文中提到“边条差动”……这个,是我理解错了还是……这个有点BT了吧。

九、        鸭翼到底什么样?
宋总论文十二.jpg
“……鸭翼相对面积最大可到15%量级……”
很明了,数字说话。

十、        驳“机头山寨F娘娘”:
宋总论文十三.jpg
“由于强调隐身特性,未来战斗机机头剖面可能采用楔形或者扁的具有尖锐侧缘的盔形。这类剖面形状的机头具有较小的测投影面积,且可以在固定位置产生稳定的脱体涡,对大仰角下的偏航稳定性是有利的。”
我想说的是,像我一样的小白们还是多看看这些实在的东西比较好,不要动不动就喷,而且还喷的那么没水平,而且还不虚心……悲剧。

十一、        机翼啥样?
宋总论文十四.jpg
宋总论文十五.jpg
“……中等后掠角机翼……小展弦比机翼的升力体边条翼鸭式布局……”
恩,宋总很给力,写的清晰明了,就是这样子,不过他写这么明白,我还是不懂这是啥意思,忘大大们解惑。

十二、        驳“可调DSI?太给力了吧?”:
宋总论文十六.jpg
“‘卡尔特’进气道具有斜切的进气口和固定式的斜板,可以减小雷达反射信号,减轻结构重量,是未来战斗机可能爱用的一项设计技术。”
虽然本菜作为一个不太合格的军迷,但是本菜知道,所谓DSI就是不可调,也就是“固定”。

十三、        丝带不是山寨谁,而是大量实验,计算,以及科研人员默默的奉献!
宋总论文十七.jpg
“该方案采用小展弦比中等后掠角机翼、较大面积的上反鸭翼和比常规战斗机垂危面积小一个量级的全懂垂尾,并且采用腹部近期形式和S弯进气道。经过评估,该方案具有优秀的超声速阻力特性、大迎角升力特性、大迎角稳定性和控制性,并具有良好的隐身特性。”
大家看到了吧,技术就是这么回事,扎实的预言,大量的实验和理性的取舍与权衡,其实透过这篇文章可以知道我们的丝带为什么长这样,长这样有什么好处,宋总早就告诉了我们丝带的样子,只是谁都无法想象它出现在面前仍然这么震撼,而且是以这样震撼的进度。

在末尾,不论体制内的人能否看到,我都要像这些幕后英雄深深鞠上一躬,谢谢你们,是你们让我们活的更踏实,更幸福。

小弟不才,只是一个连高数都挂过的文科生,但是在持续了多天的因丝带而其的兴奋和因纷繁复杂的评论而其的迷茫之后终于可以静下心来拜读我国先进战机之父——宋文骢总师的大作《一种小展弦比高升力飞机的气动布局研究》,读完之后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虽然文中大量的专业名词、数据、图表、实验对于小弟来说有如天书,但是对比着丝带的照片,还是能够按图索骥,在字句之间找到真知,为了与广大被“我觉着……”“我认为……”“某某说……”“美国人……”的谣言困惑着的小白们一睹这种愉悦,特地把我们能看懂的地方摘录下来,作为对航空人的敬礼!
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一、        驳“土鳖的丝带就是某某大改,丝带?别YY了”:
宋总论文一.jpg
“未来战斗机除了具备近代先进战斗机的中低空机动性外,还要具备超声速巡航能力,以及过失速等非常规机动能力,同时,隐身特性也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从论文前沿的第一句可以明确的看出,丝带的出发点就是4S,或者硬抠这里的字眼也是3S,那就是:超音速,隐身,超机动。因此,不论我们的丝带是什么样子,它的出现就是用来满足这几个条件的。因此,从论文来看,丝带只会在这三个指标中进行权衡取舍以达到最优效果,而不存在能不能达到某一条的问题(从论文中看)。

二、        驳“又是鸭翼又是腹鳍的,土鳖的丝带能隐身么?”:
宋总论文二.jpg
“……因此,未来战斗机的气动布局,要在满足外形隐身约束条件的前提下……”
在前沿的第二局,宋老就给4S排了序,简单明了,隐身第一!

三、        驳“又是鸭翼!为什么F娘娘不用,F35不用?土鳖就是个技术暴发户,会什么往死里用!”:
宋总论文三.jpg
“……在大迎角下,翼面产生升力的能力趋于饱和,所以加载类控制面的低头控制能力也趋于饱和;反之,卸载类控制面才是大迎角下有效的低头控制装置。……鸭翼将是未来战斗机的明智选择……”(根据前文,此处加载类=平尾,卸载类=鸭翼)
虽然小白我不懂什么大迎角,什么是低头控制能力,但是看到这里,我明白一点,就是鸭翼是好的,至少在我们这台丝带上是好的,而且是很好的。F娘娘为啥不用,拜托,我只是个文科生能看完这篇文章写点东西已经不错了,别对我要求太多……

四、        驳“到底有没有边条,如果有的话,那么鸭翼+边条?不伦不类”:
宋总论文四.jpg
“再加上使用双垂尾会损失最大升力特性(终于知道为嘛我们那么多鸡鸡都是单垂尾了)……单纯采用边条正常布局或鸭式布局形式,很难实现这个目标。……在鸭式布局的基础上,融入升力体边条翼布局的特点,形成了升力体边条翼鸭式布局(我们丝带气动布局的专业叫法,大家记住了),较大幅度地改善了最大升力特性。”
从这段文字里我们明白了一个以往困惑我们的问题:为嘛我们的鸡鸡总是单垂尾,就连双发的豹子,L15都是单垂尾?这里宋老给出了答案:损失最大升力特性(不过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玩意,不过应该损失了这东西不太好)。言归正传,那采用了这样的布局问什么好呢,宋老给出了答案:
宋总论文五.jpg
宋总论文六.jpg
“升力体边条翼鸭式布局的研制,解决了三个技术关键……”
“……同时采用鸭翼和机翼前边条,不仅保持了分别使用两种增升装置时的增升效果,还可以得到更高的升力系数……”

具体是哪三个,我估计有这闲工夫看我这篇小白文的应该和我一样看了也不明白,也就不占地方再贴了,不过我们现在知道的是,这个“不伦不类”的搭配解决了三个关键问题,三个,恩,足够了。增升效果?升力系数?反正是好东西,多了没坏处。

五、        驳“丝带的背太丑了,土鳖还是搞不定翼身融合……”:
宋总论文七.jpg
“翼身融合的升力体布局,可以利用机身产生升力,并以较小的阻力代价增加内部容积,改善隐身特性……”
搞不定翼身融合?估计说这话的比我都不懂啥是翼身融合,好处这么多还搞不定,搞不定还搞啥啊,开玩笑。

六、        鸭翼末端为什么和主翼齐平?
宋总论文八.jpg
“……鸭式布局飞机一般要遵循鸭翼空间位置高于机翼的设计要求、而升力体布局从总体布置上难以满足这一要求。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升力体的边条翼鸭式布局飞机,尽管鸭翼的增升效果有所降低,但总的升力特性优于没有采用升力体的鸭式布局飞机……”
虽然我不懂鸭翼和主翼末端齐平究竟是不是因为鸭翼会对隐身产生不良影响从而要这样布置,但是从宋老的论文中可以看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获得“升力体布局的巨大优势”,并且同时获得“升力体边条翼鸭式布局”所带来的最大升力特性的改善。如果此举同时带来隐身效果的改善,可谓是一箭双雕的妙招。

七、        驳“垂尾就是F117的,洗洗睡吧……全动垂尾啊?山寨毛子T50的吧?”:
宋总论文九.jpg
宋总论文十.jpg
“减小垂尾面积或采用无垂尾布局,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其意义不仅在于改善低速大迎角特性,而且在于改善隐身特性和整个飞行包线内的阻力特性、减轻质量和降低成本……”“减小垂尾面积……是更为现实的方案,一般来说,双垂尾相对面积为20%~25%两级;在我们的研究中,采用相对面积为10%~13%量级的全动垂尾,仍可维持基本的偏航稳定性,同时保持了垂尾作为偏航控制装置的功能。”
看了这段,广大同志就会明白J20的垂尾为什么那么小,又为什么是全动的了吧。顺便提一句,宋老在论文中提到了无垂尾的种种好处,又提到了无垂尾的种种难处,但又明确了一点,那就是这些难处都在被逐一攻克,相信不远的将来……邪恶一下,哈哈。

八、        驳“差动?土鳖行么?”:
宋总论文十一.jpg         
“……针对差动机头边条、阻力方向舵、差动翼尖和全动垂尾等装置的偏航控制效率的研究表明,在大迎角下,差动机头边条和阻力方向舵维持了较高的偏航控制效率。”
很显然,差动,土鳖行,微观丝带的同志们也证实了各种面差动带来的震撼,文中提到“边条差动”……这个,是我理解错了还是……这个有点BT了吧。

九、        鸭翼到底什么样?
宋总论文十二.jpg
“……鸭翼相对面积最大可到15%量级……”
很明了,数字说话。

十、        驳“机头山寨F娘娘”:
宋总论文十三.jpg
“由于强调隐身特性,未来战斗机机头剖面可能采用楔形或者扁的具有尖锐侧缘的盔形。这类剖面形状的机头具有较小的测投影面积,且可以在固定位置产生稳定的脱体涡,对大仰角下的偏航稳定性是有利的。”
我想说的是,像我一样的小白们还是多看看这些实在的东西比较好,不要动不动就喷,而且还喷的那么没水平,而且还不虚心……悲剧。

十一、        机翼啥样?
宋总论文十四.jpg
宋总论文十五.jpg
“……中等后掠角机翼……小展弦比机翼的升力体边条翼鸭式布局……”
恩,宋总很给力,写的清晰明了,就是这样子,不过他写这么明白,我还是不懂这是啥意思,忘大大们解惑。

十二、        驳“可调DSI?太给力了吧?”:
宋总论文十六.jpg
“‘卡尔特’进气道具有斜切的进气口和固定式的斜板,可以减小雷达反射信号,减轻结构重量,是未来战斗机可能爱用的一项设计技术。”
虽然本菜作为一个不太合格的军迷,但是本菜知道,所谓DSI就是不可调,也就是“固定”。

十三、        丝带不是山寨谁,而是大量实验,计算,以及科研人员默默的奉献!
宋总论文十七.jpg
“该方案采用小展弦比中等后掠角机翼、较大面积的上反鸭翼和比常规战斗机垂危面积小一个量级的全懂垂尾,并且采用腹部近期形式和S弯进气道。经过评估,该方案具有优秀的超声速阻力特性、大迎角升力特性、大迎角稳定性和控制性,并具有良好的隐身特性。”
大家看到了吧,技术就是这么回事,扎实的预言,大量的实验和理性的取舍与权衡,其实透过这篇文章可以知道我们的丝带为什么长这样,长这样有什么好处,宋总早就告诉了我们丝带的样子,只是谁都无法想象它出现在面前仍然这么震撼,而且是以这样震撼的进度。

在末尾,不论体制内的人能否看到,我都要像这些幕后英雄深深鞠上一躬,谢谢你们,是你们让我们活的更踏实,更幸福。
传说中的沙发,第一次坐:D
楼主你比那些只懂追捧网络大神的人实在多了(大拇指)
hu142001 发表于 2011-1-4 09:17


    谢谢兄弟~写了两个多小时,希望能帮和我一样迷惑的人找到一条正确的方向
呵呵,那些找爹党应该好好看看,什么都不懂,张口就来。
henka123 发表于 2011-1-4 09:19


    我对找爹党也是深恶痛绝
这个一定要顶,有理有据,比那些很多乱起哄的满嘴放炮的虾和神们,强很多!
也向这些幕后英雄深深鞠上一躬!
佩服楼主的细致和谦逊  任何成果都不可能是简单的模仿和照抄
LZ分析得不错,赞一个!
不错,这个论据很充分,要顶!
论坛要向专业化过度?
顶  很多信息
那个便条差动不会已经用到丝带上了吧  那太逆天了
谢谢楼主解读!



LZ太牛叉了,只能被解读成这样了。。。


LZ太牛叉了,只能被解读成这样了。。。
顶。 虽然不知你说的是否对。但对体制外的非专业人士,你的态度让人肃然起敬
回复 1# jxl87cn


    这论文我也是读了又读,受益良多。楼主学文,但能看下去这种论文,很有心,很爱航空,赞一个。


分析的不错~~机头差动边条~~这提法有点吓人~~之前看论文时怎么没注意到捏?~~

分析的不错~~机头差动边条~~这提法有点吓人~~之前看论文时怎么没注意到捏?~~
佩服楼主的细致和谦逊  任何成果都不可能是简单的模仿和照抄
想默默为中国军工事业奋斗的英雄致敬
态度严谨.
DSI就是卡特尔吗?   小白单纯从字面上的描述看起来不像,请大大们科普
斑竹快来,这种贴得授精
楼主材料哪里来的…顶…
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布局还是与我们见到的原型机有些差别的。最主要的差别是进气形式,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国内DSI进气道恐怕还没搞定,文中提到的“卡尔特”(Caret )进气道就是F-22采用的形式,同时方案采用的是腹部进气,类似10号。显然,随着国内DSI进气道的成熟,方案进气方式进行了较大调整。

文中提到的差动机头边条,四代上显然并未出现,不过倒是与T-50的边条可动前缘方案有些类似。大迎角下的控制方式,四代综合权衡下来,还是采用了全动垂尾。
jxl87cn 发表于 2011-1-4 09:02

兄弟,贴很好,白璧微瑕,12点有问题。

    你所说的卡尔特应该是“CARET进气道”,据说是601参选丝带的方案,后来被否了,选中的是611的dsi进气道方案,dsi≠卡尔特。
LZ了不起!
自动步枪 发表于 2011-1-4 10:29


   兄弟,你比我快!
lz很有心  顶了  看到这样的文章才纾气~~~~~~~~~~~~
黑丝上使用的caret+dsi的组合型进气口应该是写这篇论文后才得到的成果,很期待它的实际效果。
;P;P那个机腹机进气很不好意思的爆出了与I44的关系。不过是在人家的基础上的改进与发展。
lz 费心了.这是CD 发展方向..以理伏人
收益良多。
在飞行器领域,艺术和技术结合的最完美。
佩服楼主的无私精神。
这是我们论坛的发展方向:专业,学术同时带点娱乐
楼主辛苦了......必须赞
顶楼主,分析的很好,那些喷壶看了你的帖子有点脸皮的都应该好好思考下
科普好文
向科学家和工程师致敬!
楼主GOOD JOB!{:hao:}
支持楼主,理性分析
标记一下,以后留着打人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