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死了”“革命万岁”反击伪精英和小资兼批《走向共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4:01:45
<P>“革命死了”“革命万岁”</P>
<P>反击伪精英和小资兼批《走向共和》!!!</P>
<P>反击伪精英和小资兼批《走向共和》!!!</P>
<P>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马克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P>  看一看下面这些话吧:
  孙中山是二十世纪中国的乱臣贼子,辛亥革命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悲剧,打断了中国的宪政之路;
  毛泽东是李自成加秦始皇,中国革命根本是一个历史的误会,是日本的侵略给了中国革命成功的机会;
  1968年5月那些流在巴黎街道上的鲜血是革命的太阳在历史的天空下投下的最后一抹晚霞;
  ……
  所有这些对革命的恨声咒骂和痛心疾首的抱怨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马克思主义是垃圾!不是统治阶级的压迫把被统治阶级逼上了梁山,而是马克思主义这个可恶的幽灵蛊惑了人心,使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成了一部革命的历史。</P>
<P>在他们眼里,甚至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不应归咎于资产阶级的贪得无厌,而应有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负责。</P>
<P>因此,在他们看来,“打倒马克思主义”是为了民主和自由。而革命,正是革命才导致了今天的一切不合理;只要否定了革命的历史意义,一个崭新的中国将会像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一样突然出现在大地上。“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而得到这些所需要付出的成本竟然是如此之低,只需要完成一场“书斋里的革命”:告别革命。</P>
<P>  
  在今天,即使最底层的中国普通老百姓也会像背顺口溜一样在不经意间流利的说出“中国不能乱”这样有政治觉悟的话来。在今天,告别革命已经与市场经济一样成为了神话。无须任何意义上的质疑了,人们需要的只是牢牢的记住它,并中规中矩地遵守秩序,任何对“告别革命”的质疑都将遭遇“你是想要回到文革去吗”这样在反问,就像任何对市场的质疑都被指责为为专制辩护一样,在说的时候就要准备着成为“人民公敌”。</P>
<P>  
  还在八十年初期,经历了思想专制年代的人们喊出的第一句口号就是“告别黑格尔”、真正告别的是马克思。</P>
<P>随只而来的,“思想解放”的后果之一就是“重写历史”的狂妄企图。用“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尽力的否定和消解历史中的革命运动的积极意义,而极力的宣扬那些“改良运动”的历史意义。
晚清的那些改良主义者,民国初期那些大军阀独裁者,国民党政府,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这些被批判了30年的人一下子都从坟墓中复活了一样站了起来,被“中青年学者”们涂脂抹粉,弄得花枝招展,走向时代的前台了,甚至连那些殖民主义者也被涂抹成了中国的“恩主”。</P>
<P>
  
  一场“书斋里的革命”就这样上演了。最后的结论只有一个:革命已死。
  
  二
  
  
 
  “无恒产者无恒心”,他们想起了这古老的咒语,于是以一副悲壮的姿态叫喊着:让民营企业家参政,保护富人的私有财产。
这个答案竟是如此的滑稽:消除中国劳工权利无法得到保障、贫困问题日益严重的方案就是让富人成为中国的主宰。
  这个“中国”只是富人们、民营企业家们的中国,穷人、“衣冠不整”的人、开不起机动车辆的人都已被驱逐出境了,他们无权享受“高尚”、“文明”、“现代”这些必须以金钱为基础的词汇,他们活该安分的待在自己的贫民窟里,守在轰隆的机器旁,或是徘徊在“乡间的小路”上。
  
  “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有谁愿意违背世界潮流、“人民呼声”呢?
十年前那场著名的关于人文精神的大讨论终于无疾而终,知识分子们面对市场的惊惶失措留下的不过是一个苍白的手势。
  可是市场带给了人们什么呢?就是粗俗的电视剧、报刊和杂志吗?是越来越低的工资,还是越来越多的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抑或是越来越高的生活成本越来越让人感到绝望的生活?--你一辈子的辛苦最后换来的有可能只是一套房子,甚至还不到。商品广告无孔不入,世界色彩缤纷,可一切都正在变得越来越单调,越来越乏味。这就是十年前人们呼吁的市场吗?
  市场,市场,市场!不在市场中灭亡,就在市场中发达--这是新时代的格言。中国也许真的到了一个“大时代”?
  
  
  三
  
  革命死了?没有!有一群人站起来说。他们的名字叫做小资。《切·格瓦拉》。“最完美的人”带给中国的是地震一般的轰动,小资们所知道的仅仅是那个作为符号的切·格瓦拉,一个“酷男”。
格瓦拉复活了,他的头像到处可见,年轻人们以穿着印有他的头像的衣服为荣。(切·格瓦拉,毛泽东的崇拜者)切·格瓦拉的饰演者给了他的FANS什么答案呢?“革命就是要狠狠做秀!”这就是答案。
在这个商业无孔不入的时代里,革命确实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姿态,正如毛泽东像章突然成为人们意想中的护身符从而流行一样,“饱暖思淫欲”的小资们需要革命这样强力的兴奋剂来刺激他们麻木已久的大脑神经。</P>
<P>      
  欢呼“革命死了”,欢呼“市场统治”的人们高兴得太早了,正如资产阶级产生的时候,它的对立阶级也一同降世一样,“市场”时代里的革命已经在酝酿之中。
  
  四
  
  
 
  
  
  大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小资产阶级要求民主。小资产阶级为了保证自己的力量不落下风,只好与人民结盟,在许多地方冒充人民利益的代表,尽力地涂抹他们与人民之间的客观矛盾,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但是,小资产阶级很清楚,革命只能是一个威胁,而不是真正的斗争方式,面对革命的真正威胁时,他们会立即倒向大资产阶级的怀抱。
 
  五
  
  1980年代开始的“重写历史”最终导致的只是《走向共和》,人们认为,在宪政的道路上,中国人这一百年来没有前进一步,还在原地。而且,革命前的一切都被重写得那样哀怨,那样忧伤,仿佛只要没有革命,一个现代的、民主的、自由的中国就会老早实现。总结起来就是:革命错了!
  
  辛亥革命不是孙中山这个“二十世纪的乱臣贼子”一个人发动的,也不是东西飘零的几个革命党人的恶意造成的。
它的发生是因为,清王朝无论内部还是外部都已经朽坏了:在内部,它已经没有自我改善的可能了;在外部,它拒绝任何实质意义上的制度改良。而且,所有的改革措施最后都变成了阴谋。
皇族内阁的出台标志着晚清宪政改革的破产,它已经失去了所有可能的政治力量的支持。
所以,孙中山才敢断言,清政府已无改良的可能,只有将七推翻。到革命前期,即使是较革命派远为温和的立宪派也受到了清政府的打击和镇压,皇族内阁的出台也使它失去了汉族士绅的有力支持。如果它仍然有生命力,何以不能自我修复,有效的完成对革命的镇压?难道是革命太强大了吗?</P>
<P>要知道,不是革命解放了全国,而是全国各省积极的响应了革命。</P>
<P>  也许有人会认为,辛亥革命是对的,但却不肯承认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P>
<P>我们不得不承认,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曾经出现过一丝和平的希望,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曾经十分活跃,甚至连宪法草案都已制订出来了。</P>
<P>可是,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在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签定了一个有可能带来和平的协议,但这个协议究竟是被谁先撕毁的呢?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们的中间力量活跃的结果无非是召开了一个宪法制订会议,但不正是在那次会议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们伤心透顶的吗?他们看到,国民党已经变成了一个政治恶棍,已经没有任何自律意识了,对任何可能损害自身独裁政治利益的让步都不肯做出,所谓的宪法几乎成了一个独裁政权的加冕仪式。
自由知识分子们只好“伤心去国”,大批的逃往香港,眼睁睁的看着一场战争爆发。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根本无力抵御和消解垄断家族的政治力量,那就只有让从延安出来的人们解放他们了。是的,逃到台湾后,国民党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但如果不是在大陆的失败和人民力量的巨大震撼,难道寡头们真的会心甘情愿地发起一场“耕者有其田”的运动吗?</P>
<P>  在所有被称为“革命”的历史事件中,毫无疑问,“文化大革命”是最棘手的一个,“文化大革命”是一个历史悲剧,是“十年浩劫”。然而,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大革命”呢?
对于它,现在的人们究竟了解多少?由怎么做出公正的评价呢?但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是,1966-1968年的群众运动时期,无论同时还存在着怎么样的高层政治权力斗争,一般劳动群众热情参加“革命”的原因只有一个,他们厌倦了这之前的僵化的等级制度。当曾经许诺给人们的一个平均主义的天国迟迟不肯出现时,只有等级特权越来越威胁到一般人的日常生活时,他们怎能不对“文化大革命”寄予厚望,怎么能不激动打倒当权派?
  
  六
  
  1989年事件使一度的文化热戛然而终,文学,历史,哲学仓皇的逃离了现场,留下了一片空白。然而,当1992年中国重新启动、并在经济改革上采取了比1980年代更为“激进”的措施时,一个市场经济的时代突然的降临了。海南,下海,股票,市场这些崭新的概念成了中国话语场上的新宠儿,市场拜物教迅速地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了。新的偶像不再是作家,诗人和著名的哲学家了,而是那些通过鸡鸣狗盗的方式暴富了的人们。</P>
<P> 
  上海的作家们则集体地怀念起那个暧昧的、身份不明的、灯光昏暗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时代的上海了。包身工被换成了歌女,政治势力角逐换成了商场风云,工人罢工换成了各种PARTY,而鲁迅则悄悄的被换成了张爱玲。革命的上海,封建的上海被告别了,而代之以一个歌舞升平、纸醉金迷的上海。周璇,夹生的英语,上流社会的沙龙成了上海的标志。而且,这暧昧的上海被众口一词的指认为“真实的上海”。“大上海”,“夜上海”,“上海滩”,“十里洋场”这些像闪烁的霓虹灯一样闪烁着的字眼代替了那个“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上海。北京也流行起了八旗子弟们的生活方式和油腔滑调。热中于现代性问题的人们像发现了一个新保障一样,左看右看,上下端详,惟恐有一个地方被遗漏。</P>
<P>  
  但是,革命不仅曾经是文化的主题,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的出现和发展需要人们意识到商业时代里文化的苍白和乏味,并勇敢的反抗,在这个过程中创造一种全新的充满活力的文化。</P>

<P>“革命死了”和“革命万岁”</P><P>“革命死了”“革命万岁”</P>
<P>反击伪精英和小资兼批《走向共和》!!!</P>
<P>反击伪精英和小资兼批《走向共和》!!!</P>
<P>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马克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P>  看一看下面这些话吧:
  孙中山是二十世纪中国的乱臣贼子,辛亥革命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悲剧,打断了中国的宪政之路;
  毛泽东是李自成加秦始皇,中国革命根本是一个历史的误会,是日本的侵略给了中国革命成功的机会;
  1968年5月那些流在巴黎街道上的鲜血是革命的太阳在历史的天空下投下的最后一抹晚霞;
  ……
  所有这些对革命的恨声咒骂和痛心疾首的抱怨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马克思主义是垃圾!不是统治阶级的压迫把被统治阶级逼上了梁山,而是马克思主义这个可恶的幽灵蛊惑了人心,使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成了一部革命的历史。</P>
<P>在他们眼里,甚至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不应归咎于资产阶级的贪得无厌,而应有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负责。</P>
<P>因此,在他们看来,“打倒马克思主义”是为了民主和自由。而革命,正是革命才导致了今天的一切不合理;只要否定了革命的历史意义,一个崭新的中国将会像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一样突然出现在大地上。“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而得到这些所需要付出的成本竟然是如此之低,只需要完成一场“书斋里的革命”:告别革命。</P>
<P>  
  在今天,即使最底层的中国普通老百姓也会像背顺口溜一样在不经意间流利的说出“中国不能乱”这样有政治觉悟的话来。在今天,告别革命已经与市场经济一样成为了神话。无须任何意义上的质疑了,人们需要的只是牢牢的记住它,并中规中矩地遵守秩序,任何对“告别革命”的质疑都将遭遇“你是想要回到文革去吗”这样在反问,就像任何对市场的质疑都被指责为为专制辩护一样,在说的时候就要准备着成为“人民公敌”。</P>
<P>  
  还在八十年初期,经历了思想专制年代的人们喊出的第一句口号就是“告别黑格尔”、真正告别的是马克思。</P>
<P>随只而来的,“思想解放”的后果之一就是“重写历史”的狂妄企图。用“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尽力的否定和消解历史中的革命运动的积极意义,而极力的宣扬那些“改良运动”的历史意义。
晚清的那些改良主义者,民国初期那些大军阀独裁者,国民党政府,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这些被批判了30年的人一下子都从坟墓中复活了一样站了起来,被“中青年学者”们涂脂抹粉,弄得花枝招展,走向时代的前台了,甚至连那些殖民主义者也被涂抹成了中国的“恩主”。</P>
<P>
  
  一场“书斋里的革命”就这样上演了。最后的结论只有一个:革命已死。
  
  二
  
  
 
  “无恒产者无恒心”,他们想起了这古老的咒语,于是以一副悲壮的姿态叫喊着:让民营企业家参政,保护富人的私有财产。
这个答案竟是如此的滑稽:消除中国劳工权利无法得到保障、贫困问题日益严重的方案就是让富人成为中国的主宰。
  这个“中国”只是富人们、民营企业家们的中国,穷人、“衣冠不整”的人、开不起机动车辆的人都已被驱逐出境了,他们无权享受“高尚”、“文明”、“现代”这些必须以金钱为基础的词汇,他们活该安分的待在自己的贫民窟里,守在轰隆的机器旁,或是徘徊在“乡间的小路”上。
  
  “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有谁愿意违背世界潮流、“人民呼声”呢?
十年前那场著名的关于人文精神的大讨论终于无疾而终,知识分子们面对市场的惊惶失措留下的不过是一个苍白的手势。
  可是市场带给了人们什么呢?就是粗俗的电视剧、报刊和杂志吗?是越来越低的工资,还是越来越多的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抑或是越来越高的生活成本越来越让人感到绝望的生活?--你一辈子的辛苦最后换来的有可能只是一套房子,甚至还不到。商品广告无孔不入,世界色彩缤纷,可一切都正在变得越来越单调,越来越乏味。这就是十年前人们呼吁的市场吗?
  市场,市场,市场!不在市场中灭亡,就在市场中发达--这是新时代的格言。中国也许真的到了一个“大时代”?
  
  
  三
  
  革命死了?没有!有一群人站起来说。他们的名字叫做小资。《切·格瓦拉》。“最完美的人”带给中国的是地震一般的轰动,小资们所知道的仅仅是那个作为符号的切·格瓦拉,一个“酷男”。
格瓦拉复活了,他的头像到处可见,年轻人们以穿着印有他的头像的衣服为荣。(切·格瓦拉,毛泽东的崇拜者)切·格瓦拉的饰演者给了他的FANS什么答案呢?“革命就是要狠狠做秀!”这就是答案。
在这个商业无孔不入的时代里,革命确实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姿态,正如毛泽东像章突然成为人们意想中的护身符从而流行一样,“饱暖思淫欲”的小资们需要革命这样强力的兴奋剂来刺激他们麻木已久的大脑神经。</P>
<P>      
  欢呼“革命死了”,欢呼“市场统治”的人们高兴得太早了,正如资产阶级产生的时候,它的对立阶级也一同降世一样,“市场”时代里的革命已经在酝酿之中。
  
  四
  
  
 
  
  
  大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小资产阶级要求民主。小资产阶级为了保证自己的力量不落下风,只好与人民结盟,在许多地方冒充人民利益的代表,尽力地涂抹他们与人民之间的客观矛盾,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但是,小资产阶级很清楚,革命只能是一个威胁,而不是真正的斗争方式,面对革命的真正威胁时,他们会立即倒向大资产阶级的怀抱。
 
  五
  
  1980年代开始的“重写历史”最终导致的只是《走向共和》,人们认为,在宪政的道路上,中国人这一百年来没有前进一步,还在原地。而且,革命前的一切都被重写得那样哀怨,那样忧伤,仿佛只要没有革命,一个现代的、民主的、自由的中国就会老早实现。总结起来就是:革命错了!
  
  辛亥革命不是孙中山这个“二十世纪的乱臣贼子”一个人发动的,也不是东西飘零的几个革命党人的恶意造成的。
它的发生是因为,清王朝无论内部还是外部都已经朽坏了:在内部,它已经没有自我改善的可能了;在外部,它拒绝任何实质意义上的制度改良。而且,所有的改革措施最后都变成了阴谋。
皇族内阁的出台标志着晚清宪政改革的破产,它已经失去了所有可能的政治力量的支持。
所以,孙中山才敢断言,清政府已无改良的可能,只有将七推翻。到革命前期,即使是较革命派远为温和的立宪派也受到了清政府的打击和镇压,皇族内阁的出台也使它失去了汉族士绅的有力支持。如果它仍然有生命力,何以不能自我修复,有效的完成对革命的镇压?难道是革命太强大了吗?</P>
<P>要知道,不是革命解放了全国,而是全国各省积极的响应了革命。</P>
<P>  也许有人会认为,辛亥革命是对的,但却不肯承认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P>
<P>我们不得不承认,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曾经出现过一丝和平的希望,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曾经十分活跃,甚至连宪法草案都已制订出来了。</P>
<P>可是,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在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签定了一个有可能带来和平的协议,但这个协议究竟是被谁先撕毁的呢?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们的中间力量活跃的结果无非是召开了一个宪法制订会议,但不正是在那次会议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们伤心透顶的吗?他们看到,国民党已经变成了一个政治恶棍,已经没有任何自律意识了,对任何可能损害自身独裁政治利益的让步都不肯做出,所谓的宪法几乎成了一个独裁政权的加冕仪式。
自由知识分子们只好“伤心去国”,大批的逃往香港,眼睁睁的看着一场战争爆发。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根本无力抵御和消解垄断家族的政治力量,那就只有让从延安出来的人们解放他们了。是的,逃到台湾后,国民党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但如果不是在大陆的失败和人民力量的巨大震撼,难道寡头们真的会心甘情愿地发起一场“耕者有其田”的运动吗?</P>
<P>  在所有被称为“革命”的历史事件中,毫无疑问,“文化大革命”是最棘手的一个,“文化大革命”是一个历史悲剧,是“十年浩劫”。然而,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大革命”呢?
对于它,现在的人们究竟了解多少?由怎么做出公正的评价呢?但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是,1966-1968年的群众运动时期,无论同时还存在着怎么样的高层政治权力斗争,一般劳动群众热情参加“革命”的原因只有一个,他们厌倦了这之前的僵化的等级制度。当曾经许诺给人们的一个平均主义的天国迟迟不肯出现时,只有等级特权越来越威胁到一般人的日常生活时,他们怎能不对“文化大革命”寄予厚望,怎么能不激动打倒当权派?
  
  六
  
  1989年事件使一度的文化热戛然而终,文学,历史,哲学仓皇的逃离了现场,留下了一片空白。然而,当1992年中国重新启动、并在经济改革上采取了比1980年代更为“激进”的措施时,一个市场经济的时代突然的降临了。海南,下海,股票,市场这些崭新的概念成了中国话语场上的新宠儿,市场拜物教迅速地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了。新的偶像不再是作家,诗人和著名的哲学家了,而是那些通过鸡鸣狗盗的方式暴富了的人们。</P>
<P> 
  上海的作家们则集体地怀念起那个暧昧的、身份不明的、灯光昏暗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时代的上海了。包身工被换成了歌女,政治势力角逐换成了商场风云,工人罢工换成了各种PARTY,而鲁迅则悄悄的被换成了张爱玲。革命的上海,封建的上海被告别了,而代之以一个歌舞升平、纸醉金迷的上海。周璇,夹生的英语,上流社会的沙龙成了上海的标志。而且,这暧昧的上海被众口一词的指认为“真实的上海”。“大上海”,“夜上海”,“上海滩”,“十里洋场”这些像闪烁的霓虹灯一样闪烁着的字眼代替了那个“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上海。北京也流行起了八旗子弟们的生活方式和油腔滑调。热中于现代性问题的人们像发现了一个新保障一样,左看右看,上下端详,惟恐有一个地方被遗漏。</P>
<P>  
  但是,革命不仅曾经是文化的主题,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的出现和发展需要人们意识到商业时代里文化的苍白和乏味,并勇敢的反抗,在这个过程中创造一种全新的充满活力的文化。</P>

<P>“革命死了”和“革命万岁”</P>
<P>转贴的要写转贴!!</P>
被一个伟人抽去了精神脊柱,又被另一个伟人套上了金钱的颈项,这就是现在知识粪狗如此众多的原因!
对小资就应该鄙视!
马克思主义的大方向本没有错,问题是好经也被歪嘴的和尚给念歪了![em03][em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