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点亮中国电视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56:49
京东方点亮中国电视屏

发布时间: 2010-10-13  |   作者:李国敏

http://www.stdaily.com 2010年10月13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李国敏

  2010年9月3日,京东方合肥6代线点亮中国大陆首批32英寸液晶电视屏,这标志着京东方合肥6代线正式进入试生产,也标志着中国液晶显示产业有了新的突破,饱受“缺芯少屏”之痛的中国彩电工业终于有了自主制造的国产液晶电视屏。这是一个战略转折点:告别了中国大陆液晶电视屏完全依赖进口的时代,开始了打破外资全面垄断的新格局。
  时光倒流,历史惊人地相似。30年前,中国彩电工业在低端组装的起步阶段,也曾饱受不能自产CRT(彩色显像管)的煎熬,为此建立起号称“八大彩管厂”的庞大显像管产业支撑了“世界第一”的彩电生产大国。然而,仿佛一夜之间,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技术替代CRT(彩色显像管)技术,中国彩电工业在核心器件领域再次被外人扼住“咽喉”,重返囧局,回归原点。

  替代危机颠覆十年辉煌

  对于液晶显示产业的战略性与关键性,中国彩电工业的决策者们是从一场危机中警醒的。5年前,一度称雄世界的中国彩电工业遭遇到严重的技术替代危机。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中国在CRT领域通过技术引进,建立起“玻壳—彩管—整机组装”的完整产业链。在此基础上,较早实现了市场化竞争体制的中国彩电工业利用低成本劳动力和庞大的国内市场等优势,发展规模经济,以价格优势赢得国内市场,并进入国际市场,一度在出货量和出口量上均名列世界第一。从1993年至2003年,中国彩电业创造了10年辉煌。

  然而,在进入21世纪短短几年后,随着液晶电视的崛起,中国彩电工业很快就遭遇到一场毁灭性的替代危机,不到5年,昔日辉煌的中国彩电工业面临灭顶之灾:中国花了20余年时间,将彩电工业价值链的95%转移到本土,但这场技术替代如风暴一样,一夜之间又让中国彩电工业价值链的80%再度转移到国外,重新回到核心元器件依赖进口的苦日子。

  比彩电更惨的是CRT显像管工业。中国建立的八大彩管厂——咸阳彩虹、北京松下、深圳赛格三星、深圳赛格日立、佛山汤姆逊、长沙LG、南京华飞、上海永新,在平板显示的冲击下,全军覆没。

  卧薪尝胆找回产业尊严

  毫无疑问,中国在液晶显示产业是后进者,在中大尺寸电视屏领域来得更晚,中大尺寸电视屏对进口的依赖尤其严重。这一格局不扭转,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就看不到出头之日。

  从2003年起,以京东方为首的几家中国企业进入了液晶显示产业,并开建5代线。由于5代以下世代生产线的产品始终不能满足电视屏的需要,所以国内各方一直希望能够引进6代以上的“高世代”生产线。但外资巨头一直封锁技术,拒绝向中国转让,这一控就是4年,直到2009年夏末,他们突然发现京东方已经具备自主建设6代线的能力,并下定了这个决心。

  京东方的石破天惊之举,瞬间扭转了外资对中国本土市场封锁的一贯态度,争相开始向中国转移高世代线,试图以此拦截京东方。

  但厚积薄发的京东方已经拦不住。

  京东方早于1994年就开始预研新型显示技术,1998年中国彩电工业觉醒之前,京东方就做出了进入这一新兴产业的战略抉择。2003年,通过收购韩国现代的TFT-LCD业务,京东方精准切入TFT-LCD产业。随后,经过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2005年在国内建起5代线,并以此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平台。目前,京东方可使用专利5000余项,年新增申请专利500余项,还自主建设了首个也是唯一的TFT-LC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整整16年的艰苦卓绝,练就的是京东方自主技术和自主创新的成长阶梯。今天的京东方已经可以自主建设6代乃至8.5代高世代线,掌握10代以上等更高世代线技术,积累了AM-OLED、电子纸产业化等下一代TFT-LCD技术。

  与此同时,政府也充分意识到了电子信息产业振兴的必要性,出台了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规划,大力扶持京东方主攻的新型显示产业。

  客观地说,如果没有京东方“反周期投资”合肥6代线,中国的首批液晶电视屏不可能如今顺利下线,而中国液晶电视面板主要依赖进口的历史还将持续。

  政府从战略高度着手,企业从核心技术发力,京东方不仅为中国传统的彩电业打回了尊严,还打通了一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功之路。(李国敏)  

(科技日报)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0-10/13/content_236403.htm京东方点亮中国电视屏

发布时间: 2010-10-13  |   作者:李国敏

http://www.stdaily.com 2010年10月13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李国敏

  2010年9月3日,京东方合肥6代线点亮中国大陆首批32英寸液晶电视屏,这标志着京东方合肥6代线正式进入试生产,也标志着中国液晶显示产业有了新的突破,饱受“缺芯少屏”之痛的中国彩电工业终于有了自主制造的国产液晶电视屏。这是一个战略转折点:告别了中国大陆液晶电视屏完全依赖进口的时代,开始了打破外资全面垄断的新格局。
  时光倒流,历史惊人地相似。30年前,中国彩电工业在低端组装的起步阶段,也曾饱受不能自产CRT(彩色显像管)的煎熬,为此建立起号称“八大彩管厂”的庞大显像管产业支撑了“世界第一”的彩电生产大国。然而,仿佛一夜之间,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技术替代CRT(彩色显像管)技术,中国彩电工业在核心器件领域再次被外人扼住“咽喉”,重返囧局,回归原点。

  替代危机颠覆十年辉煌

  对于液晶显示产业的战略性与关键性,中国彩电工业的决策者们是从一场危机中警醒的。5年前,一度称雄世界的中国彩电工业遭遇到严重的技术替代危机。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中国在CRT领域通过技术引进,建立起“玻壳—彩管—整机组装”的完整产业链。在此基础上,较早实现了市场化竞争体制的中国彩电工业利用低成本劳动力和庞大的国内市场等优势,发展规模经济,以价格优势赢得国内市场,并进入国际市场,一度在出货量和出口量上均名列世界第一。从1993年至2003年,中国彩电业创造了10年辉煌。

  然而,在进入21世纪短短几年后,随着液晶电视的崛起,中国彩电工业很快就遭遇到一场毁灭性的替代危机,不到5年,昔日辉煌的中国彩电工业面临灭顶之灾:中国花了20余年时间,将彩电工业价值链的95%转移到本土,但这场技术替代如风暴一样,一夜之间又让中国彩电工业价值链的80%再度转移到国外,重新回到核心元器件依赖进口的苦日子。

  比彩电更惨的是CRT显像管工业。中国建立的八大彩管厂——咸阳彩虹、北京松下、深圳赛格三星、深圳赛格日立、佛山汤姆逊、长沙LG、南京华飞、上海永新,在平板显示的冲击下,全军覆没。

  卧薪尝胆找回产业尊严

  毫无疑问,中国在液晶显示产业是后进者,在中大尺寸电视屏领域来得更晚,中大尺寸电视屏对进口的依赖尤其严重。这一格局不扭转,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就看不到出头之日。

  从2003年起,以京东方为首的几家中国企业进入了液晶显示产业,并开建5代线。由于5代以下世代生产线的产品始终不能满足电视屏的需要,所以国内各方一直希望能够引进6代以上的“高世代”生产线。但外资巨头一直封锁技术,拒绝向中国转让,这一控就是4年,直到2009年夏末,他们突然发现京东方已经具备自主建设6代线的能力,并下定了这个决心。

  京东方的石破天惊之举,瞬间扭转了外资对中国本土市场封锁的一贯态度,争相开始向中国转移高世代线,试图以此拦截京东方。

  但厚积薄发的京东方已经拦不住。

  京东方早于1994年就开始预研新型显示技术,1998年中国彩电工业觉醒之前,京东方就做出了进入这一新兴产业的战略抉择。2003年,通过收购韩国现代的TFT-LCD业务,京东方精准切入TFT-LCD产业。随后,经过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2005年在国内建起5代线,并以此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平台。目前,京东方可使用专利5000余项,年新增申请专利500余项,还自主建设了首个也是唯一的TFT-LC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整整16年的艰苦卓绝,练就的是京东方自主技术和自主创新的成长阶梯。今天的京东方已经可以自主建设6代乃至8.5代高世代线,掌握10代以上等更高世代线技术,积累了AM-OLED、电子纸产业化等下一代TFT-LCD技术。

  与此同时,政府也充分意识到了电子信息产业振兴的必要性,出台了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规划,大力扶持京东方主攻的新型显示产业。

  客观地说,如果没有京东方“反周期投资”合肥6代线,中国的首批液晶电视屏不可能如今顺利下线,而中国液晶电视面板主要依赖进口的历史还将持续。

  政府从战略高度着手,企业从核心技术发力,京东方不仅为中国传统的彩电业打回了尊严,还打通了一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功之路。(李国敏)  

(科技日报)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0-10/13/content_236403.htm
不容易啊
不知道产业拉动作用如何,国产元件配套得怎样.
战略产业

就是暂时亏损也得坚持啊
面板和芯片是需要国家扶持的。京东方的屏好像是给联想先用。其实三星的显示器有一些也用京东方的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