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破音障帖子里B52的争论,KG见解,欢迎拍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52:35


首先大家探究一下音速的理论
      音速(velocity of sound,sonic speed)也叫声速,声速是介质中微弱压强扰动的传播速度,其大小因媒质的性质和状态而异。空气中的音速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条件下约为340米/秒。
以此可以说明,音速并非固定数值,其公式为: 音速 u=331.3+(0.606c)m/s (c=摄氏气温)
而所谓常温为15摄氏度,也就是所谓的标准气压1013时海平面温度,所以推算为:音速 u=331.3+(0.606x15)= 340.4m/s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常说音速为340.4m/s的原因。
但是根据公式推断,音速是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逐渐加快,温度每上升1℃,音速约增加0.6m/s。
      然后是大气性质,众所周知,1013是标准海平面气压,其温度为15℃, 国际标准大气ISA规定:在对流层中(0~11000m),海平面的气温为 15℃,气压 101325Pa,空气密度1.226kg/m³海拔每升高1000m, 气温下降 6.5℃,海拔每升高1000ft,气温下降2℃。而到达11000~20000m的高空(属平流层, 气温基本没有变化, 所以又叫“同温层”)温度下降到零下57℃(15-11x6.5= -56.5℃)这里的音速是 u= 331.3+[0.606x(-57)]= 296.7m/s。也就是说在11000~20000m的高空,音速是基本稳定在296.7m/s的。
      那么大家回顾一下B-52的数据,大家应该知道B-52的一个别名就是“同温层堡垒”,其实用升限被标注到了13250米的高空,而其最大飞行速度为316.35m/s,也就是说就以上条件而言,B-52是有足够能力在同温层突破音速的。
      但是这仅仅是就以上条件而言,而就本人了解B-52在高度11000的最大平飞速度为1014km/h,换算下来秒速为281.7m/s,也就是说B-52同样无法在同温层高度突破音速。
      
      上面是针对那张B-52的图做的分析,另外在此扫盲一下,大部分人都认为网上很多飞机外围出现马赫锥现象是音障表现,而实际上不是的,所谓音障,就是物体在临界马赫数时所产生的巨大阻力,是无从看见的,而所谓的马赫锥现象是物体在加速突破音障时所产生的音爆现象。

      以上是KG言论,对错与否,不伤和气
834344afb5c280c2faed5023.jpg
b7bc4c66dd9ab23bab184c88.jpg
b3508d13998ae2936438db2c.jpg

首先大家探究一下音速的理论
      音速(velocity of sound,sonic speed)也叫声速,声速是介质中微弱压强扰动的传播速度,其大小因媒质的性质和状态而异。空气中的音速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条件下约为340米/秒。
以此可以说明,音速并非固定数值,其公式为: 音速 u=331.3+(0.606c)m/s (c=摄氏气温)
而所谓常温为15摄氏度,也就是所谓的标准气压1013时海平面温度,所以推算为:音速 u=331.3+(0.606x15)= 340.4m/s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常说音速为340.4m/s的原因。
但是根据公式推断,音速是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逐渐加快,温度每上升1℃,音速约增加0.6m/s。
      然后是大气性质,众所周知,1013是标准海平面气压,其温度为15℃, 国际标准大气ISA规定:在对流层中(0~11000m),海平面的气温为 15℃,气压 101325Pa,空气密度1.226kg/m³海拔每升高1000m, 气温下降 6.5℃,海拔每升高1000ft,气温下降2℃。而到达11000~20000m的高空(属平流层, 气温基本没有变化, 所以又叫“同温层”)温度下降到零下57℃(15-11x6.5= -56.5℃)这里的音速是 u= 331.3+[0.606x(-57)]= 296.7m/s。也就是说在11000~20000m的高空,音速是基本稳定在296.7m/s的。
      那么大家回顾一下B-52的数据,大家应该知道B-52的一个别名就是“同温层堡垒”,其实用升限被标注到了13250米的高空,而其最大飞行速度为316.35m/s,也就是说就以上条件而言,B-52是有足够能力在同温层突破音速的。
      但是这仅仅是就以上条件而言,而就本人了解B-52在高度11000的最大平飞速度为1014km/h,换算下来秒速为281.7m/s,也就是说B-52同样无法在同温层高度突破音速。
      
      上面是针对那张B-52的图做的分析,另外在此扫盲一下,大部分人都认为网上很多飞机外围出现马赫锥现象是音障表现,而实际上不是的,所谓音障,就是物体在临界马赫数时所产生的巨大阻力,是无从看见的,而所谓的马赫锥现象是物体在加速突破音障时所产生的音爆现象。

      以上是KG言论,对错与否,不伤和气
834344afb5c280c2faed5023.jpg
b7bc4c66dd9ab23bab184c88.jpg
b3508d13998ae2936438db2c.jpg
水汽来的?
回复 2# 疯一般的卡卡


    这一点世界上还没有定论,不过最站得住脚的说法是飞机在压缩突破音障的同时导致锥形真空,温度大大下降导致的水汽凝集。。。
KG_Lance 发表于 2010-12-4 10:19


    和超音速没有必然关系,亚音速照样行。
新手求教,像这种锥形的也不一定是破音障,对吗?

1.jpg
其实用升限被标注到了13250米的高空,而其最大飞行速度为316.35m/s
=======================

这个未必是同时达到的数据。

超音速的最大阻碍是声障,机体结构不够强、气动布局不够好,就不可能破声障,再好的发动机也不行。高空声障要比低空柔和很多,但也不是一般的亚音速飞机能突破的。
突破音障最好是靠听,而不是靠看,能听见音爆的爆炸声才是真正的突破了音障`!
歼击机07 发表于 2010-12-4 10:25

     我在后面也补充了,B52在11000以上高度是无法达到这个理论速度的,,,


这个链接里面已经解释得很详细了:

http://top.jschina.com.cn/viewth ... pe=1&sid=65L0L6





至于声速,不要用那种粗略的线性方程去估算,较准确的应该是 c = sqrt(γRT),
γ为气体比热比,R为普适气体常数,对于空气大约是 c = 20.05 sqrt(T)

这个链接里面已经解释得很详细了:

http://top.jschina.com.cn/viewth ... pe=1&sid=65L0L6





至于声速,不要用那种粗略的线性方程去估算,较准确的应该是 c = sqrt(γRT),
γ为气体比热比,R为普适气体常数,对于空气大约是 c = 20.05 sqrt(T)
呵呵,B52的机体很软的吧,光停在地面上机体两端的形变就有一米…真不知道能不能承受住突破音障时的阻力…估计来一两次就该返厂大修了
2002年左右在潮汕地区听到过战机飞机就像猛击铁板一样的声音。
赞一个。理性,科学的营养贴。+1
希望超大多谢这样的帖子,而不是“口水贴”。
desrong 发表于 2010-12-4 10:49

波音777-300ER在飞行时机翼产生的弹性形变也有将近1米。。。
音爆是看不见的~~~~只能听得见!
kingtiger00shen 发表于 2010-12-4 10:24


这不是音爆!
神奇小飞机 发表于 2010-12-4 13:23
谢谢,终于明白了


即使在高空音速较小的情况下,b52也不可能飞到音速
在跨音速或者高压音速条件下,机身局部的马赫数是可能达到或接近1的,所以产生一些激波是可能的,但绝不是楼主说的原因
u=741685748,1991675856&fm=15&gp=0.jpg
补张图,来流为亚音速

即使在高空音速较小的情况下,b52也不可能飞到音速
在跨音速或者高压音速条件下,机身局部的马赫数是可能达到或接近1的,所以产生一些激波是可能的,但绝不是楼主说的原因
u=741685748,1991675856&fm=15&gp=0.jpg
补张图,来流为亚音速
LZ贴的第一个小图 很漂亮

有大图吗
其实很多战斗机在低空是飞不了超音速的。
“其实用升限被标注到了13250米的高空,而其最大飞行速度为316.35m/s”
神论——最大速度是在最高实用升限达到的吗?或在最高实用升限能否达到你说的“最高速度”?


一个说明视频,可以参考参考。不过咱英语差,听不懂。。。
不过我还不能肯定规则的圆球形雾墙和马赫锥的联系是否是必然的。
歼击机07 发表于 2010-12-4 17:12

“圆球形雾墙”说明了飞机身上有局部区域超过了音速,并不是要飞机整体超过音速……
补张F14的:D
fs14sm.jpg
真漂亮啊,
有个问题:
音速的计算公式应该是错误的,实际音速a=(1.4*287*T)^0.5
我记得小时候看的一本很好的科普书《飞机一家》(此书把我带进了机迷的世界)、

上边详细的介绍过人类突破音障的历史,现在还记得
说的是早期的二战螺旋桨战斗机在俯冲时马赫数有时也能突破1 ,但是不能保持,而且如果持续时间过长飞机
解体,后来为了突破音障进行过很多的实验,空中解体过很多飞机,最后的结论是超音速飞机一定要符合面积率的设计,就是两头细中间粗,不然的话,再强的结构也没用,也是解体的料,
像B52这种飞机,基本上是一个直筒子,肯定是不符合面积率的,就算能在最大高度达到最大速度,如楼主说的超音速了,那么。。以B52那庞大的身躯和柔软的结构,估计1、2秒就解体了吧。

呵呵  不好意思  在这么专业的论坛上讲这些小儿科普知识,只是发现貌似有人还没被科普,所以,请包涵
蛋炒刀削面 发表于 2010-12-4 19:23


    面积率诞生在人类突破音障之后,比如说研制歼6的时候,只是苏联人还不知道面积率,
当然我不是否定面积率的伟大意义,实际上没有面积率,音障突破起来极为困难,必须要有很大的推重比(歼6推重比还算不错)但是有了面积率,突破起来很容易,更大用处更体现在突破2马赫这个关口上,实际上2马赫的飞机都是用面积率的。美国三角剑截击机的研制就是在研制过程中运用面积率的, F-102是美国最早的三角翼单座超音速截击机,由通用动力公司康维尔分公司于1951年开始设计,第一架原型机于1953年10月开始试飞,生产型1956年年中交付使用。生产型与原型机的重大区别是设计中采用了跨音速面积律,减少了跨音速阻力,使飞机速度超过了音速。
楼主的分析很有道理,不过,俺倒觉得那张B-52的图是PS的可能性较大。

9楼的链接不错,专业。特别注意到这一句:“从Mach 0.77~0.8开始,飞机附近气流就已经有局部达到超音速”,所以,多数类似5楼、24楼的图,都是接近音速时的情形。
面积率不是要有蜂腰吗 是我记错了难道


u=433378197,3960653942&fm=0&gp=0.jpg你认为B2破音速了吗:D还有它0905251857f5457a2d56277b6b.jpg

u=433378197,3960653942&fm=0&gp=0.jpg你认为B2破音速了吗:D还有它0905251857f5457a2d56277b6b.jpg
cincinxinxin 发表于 2010-12-4 20:11


    因为机翼也有厚度啊,为了使飞机的前向截面分布符合截面率,有机翼的那部分自然机身要收进去些,就成了蜂腰
高空飞行不是不用RAS而用Mach了吗?
我不信B52在3万多尺能飞1.0M以上。。。

先说机翼构型就不满足
现代客机应用了超临界机翼构型后才能飞0.85左右
B52那种常规翼型没到0.85就被激波给杯具了吧
starikki 发表于 2010-12-4 20:45

b-52极速有1000KPH呀


呵呵  楼上的图都不错,就是忒小咧,俺补几张大滴,希望把那些学霸们招来,给俺们解毒
枪骑兵.jpg
0b07ec1f51da2a48f724e424.jpg
0f092193-1d18-4da1-9566-4c01ef388ea4.jpg
3a43f713886886ab6538dbf0.jpg
0006912607.jpg
0901011058b1f97427cef5eb40.jpg
2009_6_25_15149_9515149.jpg
31142146261.jpg
2005321205216124.jpg
20051301006778.jpg
20037262344985390.jpg
cb44092269a7118f4723e80f.jpg
su24.jpg
20037262344338299.jpg

呵呵  楼上的图都不错,就是忒小咧,俺补几张大滴,希望把那些学霸们招来,给俺们解毒
枪骑兵.jpg
0b07ec1f51da2a48f724e424.jpg
0f092193-1d18-4da1-9566-4c01ef388ea4.jpg
3a43f713886886ab6538dbf0.jpg
0006912607.jpg
0901011058b1f97427cef5eb40.jpg
2009_6_25_15149_9515149.jpg
31142146261.jpg
2005321205216124.jpg
20051301006778.jpg
20037262344985390.jpg
cb44092269a7118f4723e80f.jpg
su24.jpg
20037262344338299.jpg
回复 28# 红色俱乐部


    苏15没按面积率修形吧
回复 36# =Enterprise=


    原型机修形了,量产型觉得没必要,拉直了。

   
战龙无敌。1 发表于 2010-12-4 23:31


根据 http://top.jschina.com.cn/viewth ... pe=1&sid=65L0L6

    这么多照片可分为两种:
1.机背或机翼上方的云雾,这是和超音速无关的单纯低压区空气绝热膨胀冷凝的产物;
2.伞形(或半球形)云雾,这是飞机在近音速或跨音速运动时机体附近气流超音速流动产生激波导致的
歼击机07 发表于 2010-12-4 17:09

典型的英式英语
回复 37# paini
T-58是T-58,SU-15是正式量产的称呼了,拉直是为了增加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