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台灣深陷彼岸經貿大澤,但對大陸重要性已大不如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1:44:51
路透社:台灣深陷彼岸經貿大澤,但對大陸重要性已大不如前


[路透台北電]中國大陸做為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及順差來源,台商對大陸的依賴程度不言可喻。然而專家認為,在中國經貿勢力崛起下,台商對大陸的重要性卻日漸褪色,外商的重要性已凌駕在台商之上。
他們指出,不僅是台灣支柱產業信息業,連紡織業,石化業等主要產業,在大陸產業發展中的角色已出現了質變,重要性遠不如前。
「過去(大陸)肚子餓當然是要先吃餓,現在差不多飽了當然會選擇。」台灣資策會信息市場情報中心(MIC)副主任秦素霞以此比喻中國吸收外資發展產業的今昔不同。
大陸去年成為台灣最大出口國及順差來源--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達244億美元。兩岸貿易商品中,高達七成為中間原材料,這主要是台商以大陸為生產基地所造成。
台灣央行去年估計。台灣纍計投資大陸金額高達六百多億美元,而兩岸金融界及學者更估計高達一千億美元。
**大陸全球戰略下,台商重要性減退**
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研究所研究員傅豐誠表示,就目前大陸的產業發展而言,台商只是錦上添花;台灣對大陸的依賴,較大陸對台灣的依賴來得更大,台商在大陸的重要性無疑在降低中。
以信息業來說,秦素霞稱,中國大陸正按步就班培植高科技產業茁壯,包括扶植華北以北京為中心的通信產業,華東以上海為中心的半導體業並延伸至消費電子產業。
她認為,就全球競爭的角度而言,大陸合作的夥伴均是歐美日韓等大廠,台商除了晶圓代工參與外,礙於競爭力無法企及,並沒有一個重要的位置。
但相對之下,台商除了大陸之外,並沒有多少選擇。傅豐誠表示,自2000年高科技產業熄火後,大陸對台灣作為一個生產基地和市場的作用已不可替代,對台灣發展就更為突顯。
秦素霞說,大陸對台灣信息業者而言,就是一個製造基地,在競爭日烈和成本壓低考量下,除大陸外沒有其它多少選擇。
她也警告說,台商規模一般較小,沒有太多大型化和全球化的公司,將雞蛋放在同一籃子,難免會面對結構性的風險。
MIC統計,去年台灣信息硬件工業全球產值571億美元,在大陸的生產比例高達61%,前年僅47%。
**紡織業視大陸為上賓**
台灣紡織業拓展會副秘書長黃偉基更坦承,紡織業的發展契機在中國,大陸這個去年出口達八百多億美元的紡織王國,憑藉各項產業優勢,包括優勢人力和價格競爭力,絕非其它國家可比擬。
「過去中國把台灣業者當作是資本家和技術來源,竭誠歡迎;現在台灣業者則把對方捧作是重要客戶,主客已經易位。」他一語道出了近年來兩岸經貿地位的丕變。
黃偉基指出,現在中國大陸已經不愁資金,內需市場也夠大,現在也不見得如過去一樣太在乎台商和港商帶來的外貿效應。
他並舉一個成立才九年的中國品牌通路商美特斯邦威為例,在中國共約一千個銷售點,年營業額高達30億人民幣,台商當然將其奉為貴客。
他說,大陸紡織業不僅連年創下出口金額新高,並正準備在明年全球配額制度取消,WTO大門打開後,勢如破竹攻掠全球市場。「台灣要做的是因勢利導,與大陸合作。」
紡織業是台灣第一大創匯產業,去年為台灣凈賺進約95億美元。
**塑化業者也遭夾擊**
而在台灣外貿版圖也占有重要位置的石化業及其下游塑料業,也面臨一樣的境遇--也就是外商的地位逐漸超越台商。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信息服務中心研究員姚東興說,「中國大陸缺的資金與技術,外商都有,沒必要一定要跟台灣石化業者合作。」
他指出,中國大陸的石化業藍圖中,將與外資共同合作建構六大石化中心,台灣石化業者並未分得一個席位,摒諸門外的結果,一旦六大石化中心構成,「對台商當然是很不利的。」
目前台灣下游塑料者幾乎都已西進大陸,而上中游的石化業者亦積極向大陸叩關。路透社:台灣深陷彼岸經貿大澤,但對大陸重要性已大不如前


[路透台北電]中國大陸做為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及順差來源,台商對大陸的依賴程度不言可喻。然而專家認為,在中國經貿勢力崛起下,台商對大陸的重要性卻日漸褪色,外商的重要性已凌駕在台商之上。
他們指出,不僅是台灣支柱產業信息業,連紡織業,石化業等主要產業,在大陸產業發展中的角色已出現了質變,重要性遠不如前。
「過去(大陸)肚子餓當然是要先吃餓,現在差不多飽了當然會選擇。」台灣資策會信息市場情報中心(MIC)副主任秦素霞以此比喻中國吸收外資發展產業的今昔不同。
大陸去年成為台灣最大出口國及順差來源--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達244億美元。兩岸貿易商品中,高達七成為中間原材料,這主要是台商以大陸為生產基地所造成。
台灣央行去年估計。台灣纍計投資大陸金額高達六百多億美元,而兩岸金融界及學者更估計高達一千億美元。
**大陸全球戰略下,台商重要性減退**
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研究所研究員傅豐誠表示,就目前大陸的產業發展而言,台商只是錦上添花;台灣對大陸的依賴,較大陸對台灣的依賴來得更大,台商在大陸的重要性無疑在降低中。
以信息業來說,秦素霞稱,中國大陸正按步就班培植高科技產業茁壯,包括扶植華北以北京為中心的通信產業,華東以上海為中心的半導體業並延伸至消費電子產業。
她認為,就全球競爭的角度而言,大陸合作的夥伴均是歐美日韓等大廠,台商除了晶圓代工參與外,礙於競爭力無法企及,並沒有一個重要的位置。
但相對之下,台商除了大陸之外,並沒有多少選擇。傅豐誠表示,自2000年高科技產業熄火後,大陸對台灣作為一個生產基地和市場的作用已不可替代,對台灣發展就更為突顯。
秦素霞說,大陸對台灣信息業者而言,就是一個製造基地,在競爭日烈和成本壓低考量下,除大陸外沒有其它多少選擇。
她也警告說,台商規模一般較小,沒有太多大型化和全球化的公司,將雞蛋放在同一籃子,難免會面對結構性的風險。
MIC統計,去年台灣信息硬件工業全球產值571億美元,在大陸的生產比例高達61%,前年僅47%。
**紡織業視大陸為上賓**
台灣紡織業拓展會副秘書長黃偉基更坦承,紡織業的發展契機在中國,大陸這個去年出口達八百多億美元的紡織王國,憑藉各項產業優勢,包括優勢人力和價格競爭力,絕非其它國家可比擬。
「過去中國把台灣業者當作是資本家和技術來源,竭誠歡迎;現在台灣業者則把對方捧作是重要客戶,主客已經易位。」他一語道出了近年來兩岸經貿地位的丕變。
黃偉基指出,現在中國大陸已經不愁資金,內需市場也夠大,現在也不見得如過去一樣太在乎台商和港商帶來的外貿效應。
他並舉一個成立才九年的中國品牌通路商美特斯邦威為例,在中國共約一千個銷售點,年營業額高達30億人民幣,台商當然將其奉為貴客。
他說,大陸紡織業不僅連年創下出口金額新高,並正準備在明年全球配額制度取消,WTO大門打開後,勢如破竹攻掠全球市場。「台灣要做的是因勢利導,與大陸合作。」
紡織業是台灣第一大創匯產業,去年為台灣凈賺進約95億美元。
**塑化業者也遭夾擊**
而在台灣外貿版圖也占有重要位置的石化業及其下游塑料業,也面臨一樣的境遇--也就是外商的地位逐漸超越台商。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信息服務中心研究員姚東興說,「中國大陸缺的資金與技術,外商都有,沒必要一定要跟台灣石化業者合作。」
他指出,中國大陸的石化業藍圖中,將與外資共同合作建構六大石化中心,台灣石化業者並未分得一個席位,摒諸門外的結果,一旦六大石化中心構成,「對台商當然是很不利的。」
目前台灣下游塑料者幾乎都已西進大陸,而上中游的石化業者亦積極向大陸叩關。
自然啊,说到天,毕竟只不过是一个省而已.还能怎么样?!
个人觉得要注意提高外资的利用水平
hao
路过
台湾不过蛋玩之地
可是他的重要性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