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心厂商只顾赚钱,职能部门失控黑色校服毒害孩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29:54
<P>我国现有在校中小学生两亿多人,许多学校都要求学生穿着统一样式的“校服”,由此派生出了一个庞大的校服市场。然而,记者日前深入浙江、重庆、安徽等地明查暗访后发现,由于在生产、销售、监管等各个环节都存在严重问题,这个市场黑幕重重,状况堪忧。</P>
<P>  <B>生产:滥用化工原料</B></P>
<P>  浙江省永康市是一个县级市,近10年来,该市前仓镇及其周边地区逐渐发展成了国内最大的校服生产集散地,年产量接近2000万套。当地生产者称,他们的产品已占据了国内校服市场的半壁江山,各地的不少服装批发市场都在销售他们生产的校服。</P>
<P>  6月21日,记者根据当地人的介绍,找到了前仓镇人公认的生产规模最大的某校服厂。该厂并没有正规的厂房,只是设在一栋普通居民楼里。</P>
<P>  听说记者是来订货的,该厂的周老板热情地接待了记者。他介绍说:“前仓镇生产校服的都是私人小厂,光镇内就有十多家,而周边地区到底有多少家,谁也说不清楚。在镇里,我的厂规模是最大的,有十几名工人,一年的产量有二三十万套。”</P>
<P>  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也了解到,前仓镇及其周边地区的校服生产企业基本上都是设在居民楼内、只有数名工人、没有正规管理人员的家庭作坊式小工厂。</P>
<P>  周老板还告诉记者,现在的大部分校服都是运动装,面料以涤盖棉为主。涤盖棉质量的好坏,关键是看厚度和含棉量多少。厚度是以克重为计量单位的,即每平方米布料重量为多少克,一般较好的校服都用250克左右的涤盖棉。“不过,不管什么样的面料,加工处理后都可以用来制作校服。”</P>
<P>  “一套校服需要2米左右的布料,成本是13.6元,加上拉链等配料费和加工费等,大致每套17元多一点,出厂价也就在20来元,我可以给你21.5元。”周老板给记者报了个价,“这个价格相当便宜了。河北一所学校常年在我这儿订校服,我们报价31元他们都觉得太便宜了。”</P>
<P>  对此,北京荣氏制衣有限公司的张厂长感到十分惊讶。该公司是北京市学生统一着装管理办公室指定的28家正规校服厂中的一家,也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企业。</P>
<P>  “我们生产校服,使用的面料是北京市教委验收、指定的两家企业生产的250克左右的涤盖棉,其质量有保证。使用这样的面料,每套校服的平均成本在45元左右。20来元钱一套的校服,在我们这儿连面料钱都不够,更不要说加工了。”张厂长告诉记者,“我们选用的面料是经过严格检验的,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而小企业可以随意选择面料,成本自然就低;如果选用质量差甚至完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面料,那就更不用说了。”</P>
<P>  张厂长还告诉记者,他们这样的厂如果只做校服的话,根本就维持不下去。“因为利润太低,现在市教委指定的不少校服生产企业都不愿意加工校服了。”</P>
<P>  事实上,正是由于正规服装厂嫌利润低而不愿生产校服,才给那些家庭作坊式小工厂提供了生存空间。</P>
<P>  7月12日,记者就涤盖棉等布料问题采访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理事长王智。他告诉记者:“校服采用的涤盖棉一般应在200克以上。200克以下的不是不能生产,而是要求有相当高的工艺。布料越薄、克重越轻,所要求的生产工艺也就越高,这样的校服生产成本相当高,不可能是每套十几、二十几元。”</P>
<P>  前仓镇各家校服厂在生产时,都要事先在布料上印花———印上校名及图案,而印花使用的却是油漆和其他一些化工原料。</P>
<P>  在某厂的门市部,数百套印有“清镇三中”字样的校服堆放在那里。记者随手拿起一套校服,一打开包装袋,就被一股刺鼻的气味呛得差点流出眼泪来。可店员却见怪不怪地说:“这是印花的味,甲醛味。这东西超标后,小孩子穿在身上会痒,全身起疙瘩。”</P>
<P>  记者随即找到了这家厂。“我们这儿印好花的校服,没有一件甲醛不超标。”听说记者是门市部介绍过来的客户,该厂的技术人员倒也不避讳,“印花用的全是工业油漆,所以味道特别大。”</P>
<P>  在该厂的印花现场,记者发现,印花除了用油漆外,还要用一种没有任何标识的白色液体。但不管记者怎么问,该技术人员始终避而不答,只说那是一种配料。</P>
<P>  记者于是去找周老板“请教”。说到自己的印花工艺,周老板有些得意,他指着颜料堆里一个塑料桶告诉记者:“印花要用这个,我们叫二胺。它是调油漆用的,能使印花更加顺利,但用了以后味道特别大,呛人。”</P>
<P>  周老板所说的“二胺”,正是记者上面提及的那种白色液体。</P>
<P>  “二胺”到底是什么?记者在网上查到了名称中含有“二胺”字样的3种化学品——乙二胺、对苯二胺、间苯二胺;其中,乙二胺是特别容易引起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的化学品,对苯二胺、间苯二胺则含有浓度较高的甲醛。</P>
<P>  7月9日,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专业委员会主任卢润秋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在印花中使用二胺作胶粘剂和固色,目前国家还没有明令禁止,但二胺接触到人体分泌的汗液等还原剂后,有可能合成可致癌的胺类化合物。</P>
<P>  而上海服装质检中心的有关负责人则对记者表示,服装产品,只要能闻到异味,其质量就可能不合格,就可能存在甲醛超标等严重质量问题;长期穿这样的校服,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P>
<P>  <B>面料:挂“化学浆”危害性大</B></P>
<P>  浙江省绍兴县柯桥镇是全国最大的布料集散地,这里还散布着大大小小数百家染厂。据介绍,永康前仓镇的所有校服厂基本上都是从柯桥进布料的。</P>
<P>  6月20日,记者来到柯桥西市场。</P>
<P>  在一位王姓商户的商铺里,记者凑到布料前闻了闻:“现在好些布料闻起来都有怪味,这是怎么回事?”</P>
<P>  王老板一听,情绪就激动起来:“现在(染厂)那帮人坏得很!他们用的坯布质量不好,太薄了,达不到客户要求的厚度和克重,就挂浆———挂很厚很厚的浆。这样气味就特别大,其实就是甲醛的气味———甲醛超标了。如果我这个铺子里堆上这样的布料,明天早上一打开门,会呛得人连眼都睁不开的!”</P>
<P>  染厂挂的浆是什么东西?记者随后对印染企业比较集中的柯西工业区内的20多家企业进行了暗访。</P>
<P>  一家染厂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用的浆主要是氯醛树脂(音),这种浆挂上去以后气味挺重。”据他介绍,目前染厂在染布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布料选择挂浆还是不挂浆。而主要用来做校服的涤盖棉等面料,一般都要挂浆,因为一来可以增加面料的克重,二来可以让面料外观更好看、手感更厚实,容易销售。“但是,挂浆时应该特别谨慎,因为用量稍微增加就有可能导致甲醛等化学物质超标。”</P>
<P>  而当记者表示想看看这些“浆”的真面目时,所有受访企业都讳莫如深,声称这是自己的秘方,“概不示人”。</P>
<P>  在校服面料生产中使用上述挂浆技术,到底有什么危害?</P>
<P>  卢润秋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在国际上‘淀粉浆’已成为主流,但国内染厂挂浆用的绝大部分还是‘化学浆’。这是一种从朝鲜引进的技术,化学名字叫PVA浆,是非水溶性的聚乙烯醇加甲醛进行‘缩醛化’后合成的,其特点是成本低、牢度高。但这种高分子材料很难降解,具有严重的污染性。挂这种浆的面料,虽然显得比较挺,回弹性好,但残留甲醛问题比较突出。”</P>
<P>  据他介绍,一些企业为了使衣料“漂亮”,不惜使用能诱发癌变的偶氮染料、甲醛和卤化物及重金属印染织物。</P>
<P>  “事实上,我国已借鉴国际技术禁止使用118种染料,原因是这些染料接触到人体分泌的汗水、唾液等还原剂后,可能合成胺类化合物,其中有22种胺类化合物可致癌。但是,由于这些染料有附着性好等特性,事实上仍被许多企业偷偷采用。由于其染料配方都声称是商业机密,连我们这些专家都很难直接接触到企业的配方。”卢润秋说,“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用不了几年,国家就会出台相关的法规,全面禁止目前染厂挂浆所用的原料和染色用的原料配方。因为污染太大,危害性太大。”</P>
<P>  <B>销售:“红包”和“回扣”开路</B></P>
<P>  形形色色“污染太大,危害性太大”的校服,又是如何进入学校并最终被孩子们穿在身上的呢?</P>
<P>  6月18日,在重庆市最大的服装集散地——朝天门服装批发市场,一位多年经销校服的商贩向记者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去年,重庆某学校需要3000套校服,他们假装招标,把我们经销校服的十几家商贩全叫去竞标。事实上,这种竞标不看你的质量和价格,关键是看你给学校主管领导多少回扣、送多少钱的红包。最后是我竞标成功,但我的价格不是最低的,而其他人明明知道学校收了我的好处也没有办法。我以每套校服25元交的货,红包和回扣就送出去1万多元,差不多每套给出去的好处费是3-5元。我有个亲威的孩子就在这所学校上学,学校卖给学生校服时,就成了50元一套,而且每人必须买两套。学校从中赚大了!”</P>
<P>  “‘校服进学校,红包来开路’,已是公开的秘密。”他直言不讳,“我们同行之间的竞争,有时候就是红包和回扣数额的竞争。”</P>
<P>  记者在浙江省永康市前仓镇采访时,那位周老板也告诉记者:“我们这里有近万名业务员在全国各地销售校服。说是销售,其实就是搞公关,每销售一套校服都要给学校主管领导回扣。我们一套校服的出厂价才20元多一点,这里面已经有我们的利润了,再加上每套5-10元的业务员佣金、5-10元的回扣,卖到学校也不过近30元钱一套。而学校卖给学生,却是少则四五十元、多则七八十元一套,它获得的利润最大。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学校一定要搞校服呢,有利润在里面呀!”</P>
<P>  “实话说吧,学校卖给学生的校服,最少也比市场价高出30%。”安徽某地一所学校的负责人则对记者透露,“当然,校方也从中得到了一定数量的回扣。我们学校有1000多学生,每年学校都能从校服中拿到不少好处费,我个人最多时拿过2000多元。”</P>
<P>  说起此事,这位负责人面有愧色:“难道学生非得要买这么多校服吗?当然不是。问题的关键是,决定买不买校服的是校领导,而不是学生和家长。说到根子上,校服其实就是个形象工程,弊大于利。”</P>
<P>  <B>监管:一个“真空地带”</B></P>
<P>  面对容量惊人的校服市场,国家是否制定了相关的标准来进行质量控制和市场监管呢?</P>
<P>  记者就此采访了专门提供标准查询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令人遗憾的是,该院工作人员找遍所有版本的国家标准,也没有找到关于校服及其面料的质量标准。惟一可供参考的是2003年1月1日起实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GB18401-2001)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修订的关于儿童服装、学生服装的“推荐性”行业标准。</P>
<P>  上海服装质检中心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确实没有校服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许多中小学生校服的制作都是由学校和服装企业以合同形式约定的,具有定向供货的性质。按《产品标识标注规定》,“生产者按照合同为用户特别制订的不直接用于销售的产品,其产品标识可以按照合同的要求标注”。因此,校服采用何种面料、应该如何标识、校服验收标准等往往都由合同说了算。在这种情况下,质量检测机构只能就送检校服成品的甲醛含量、PH值等有限的几项国家规定的强制性标准作出判断,而对于校服的面料成分、纤维含量等指标合格与否,却难以给出明确的“说法”。</P>
<P>  卢润秋、王智等专家则指出,目前校服确实存在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如在校服生产和销售旺季组织专项检查,并尽快出台关于校服质量方面的国家标准,以确保尚处于未成年阶段的中小学生能穿上安全、放心的校服。 </P>
<P>2004年08月08日17:21 南方周末</P><P>我国现有在校中小学生两亿多人,许多学校都要求学生穿着统一样式的“校服”,由此派生出了一个庞大的校服市场。然而,记者日前深入浙江、重庆、安徽等地明查暗访后发现,由于在生产、销售、监管等各个环节都存在严重问题,这个市场黑幕重重,状况堪忧。</P>
<P>  <B>生产:滥用化工原料</B></P>
<P>  浙江省永康市是一个县级市,近10年来,该市前仓镇及其周边地区逐渐发展成了国内最大的校服生产集散地,年产量接近2000万套。当地生产者称,他们的产品已占据了国内校服市场的半壁江山,各地的不少服装批发市场都在销售他们生产的校服。</P>
<P>  6月21日,记者根据当地人的介绍,找到了前仓镇人公认的生产规模最大的某校服厂。该厂并没有正规的厂房,只是设在一栋普通居民楼里。</P>
<P>  听说记者是来订货的,该厂的周老板热情地接待了记者。他介绍说:“前仓镇生产校服的都是私人小厂,光镇内就有十多家,而周边地区到底有多少家,谁也说不清楚。在镇里,我的厂规模是最大的,有十几名工人,一年的产量有二三十万套。”</P>
<P>  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也了解到,前仓镇及其周边地区的校服生产企业基本上都是设在居民楼内、只有数名工人、没有正规管理人员的家庭作坊式小工厂。</P>
<P>  周老板还告诉记者,现在的大部分校服都是运动装,面料以涤盖棉为主。涤盖棉质量的好坏,关键是看厚度和含棉量多少。厚度是以克重为计量单位的,即每平方米布料重量为多少克,一般较好的校服都用250克左右的涤盖棉。“不过,不管什么样的面料,加工处理后都可以用来制作校服。”</P>
<P>  “一套校服需要2米左右的布料,成本是13.6元,加上拉链等配料费和加工费等,大致每套17元多一点,出厂价也就在20来元,我可以给你21.5元。”周老板给记者报了个价,“这个价格相当便宜了。河北一所学校常年在我这儿订校服,我们报价31元他们都觉得太便宜了。”</P>
<P>  对此,北京荣氏制衣有限公司的张厂长感到十分惊讶。该公司是北京市学生统一着装管理办公室指定的28家正规校服厂中的一家,也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企业。</P>
<P>  “我们生产校服,使用的面料是北京市教委验收、指定的两家企业生产的250克左右的涤盖棉,其质量有保证。使用这样的面料,每套校服的平均成本在45元左右。20来元钱一套的校服,在我们这儿连面料钱都不够,更不要说加工了。”张厂长告诉记者,“我们选用的面料是经过严格检验的,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而小企业可以随意选择面料,成本自然就低;如果选用质量差甚至完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面料,那就更不用说了。”</P>
<P>  张厂长还告诉记者,他们这样的厂如果只做校服的话,根本就维持不下去。“因为利润太低,现在市教委指定的不少校服生产企业都不愿意加工校服了。”</P>
<P>  事实上,正是由于正规服装厂嫌利润低而不愿生产校服,才给那些家庭作坊式小工厂提供了生存空间。</P>
<P>  7月12日,记者就涤盖棉等布料问题采访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理事长王智。他告诉记者:“校服采用的涤盖棉一般应在200克以上。200克以下的不是不能生产,而是要求有相当高的工艺。布料越薄、克重越轻,所要求的生产工艺也就越高,这样的校服生产成本相当高,不可能是每套十几、二十几元。”</P>
<P>  前仓镇各家校服厂在生产时,都要事先在布料上印花———印上校名及图案,而印花使用的却是油漆和其他一些化工原料。</P>
<P>  在某厂的门市部,数百套印有“清镇三中”字样的校服堆放在那里。记者随手拿起一套校服,一打开包装袋,就被一股刺鼻的气味呛得差点流出眼泪来。可店员却见怪不怪地说:“这是印花的味,甲醛味。这东西超标后,小孩子穿在身上会痒,全身起疙瘩。”</P>
<P>  记者随即找到了这家厂。“我们这儿印好花的校服,没有一件甲醛不超标。”听说记者是门市部介绍过来的客户,该厂的技术人员倒也不避讳,“印花用的全是工业油漆,所以味道特别大。”</P>
<P>  在该厂的印花现场,记者发现,印花除了用油漆外,还要用一种没有任何标识的白色液体。但不管记者怎么问,该技术人员始终避而不答,只说那是一种配料。</P>
<P>  记者于是去找周老板“请教”。说到自己的印花工艺,周老板有些得意,他指着颜料堆里一个塑料桶告诉记者:“印花要用这个,我们叫二胺。它是调油漆用的,能使印花更加顺利,但用了以后味道特别大,呛人。”</P>
<P>  周老板所说的“二胺”,正是记者上面提及的那种白色液体。</P>
<P>  “二胺”到底是什么?记者在网上查到了名称中含有“二胺”字样的3种化学品——乙二胺、对苯二胺、间苯二胺;其中,乙二胺是特别容易引起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的化学品,对苯二胺、间苯二胺则含有浓度较高的甲醛。</P>
<P>  7月9日,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专业委员会主任卢润秋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在印花中使用二胺作胶粘剂和固色,目前国家还没有明令禁止,但二胺接触到人体分泌的汗液等还原剂后,有可能合成可致癌的胺类化合物。</P>
<P>  而上海服装质检中心的有关负责人则对记者表示,服装产品,只要能闻到异味,其质量就可能不合格,就可能存在甲醛超标等严重质量问题;长期穿这样的校服,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P>
<P>  <B>面料:挂“化学浆”危害性大</B></P>
<P>  浙江省绍兴县柯桥镇是全国最大的布料集散地,这里还散布着大大小小数百家染厂。据介绍,永康前仓镇的所有校服厂基本上都是从柯桥进布料的。</P>
<P>  6月20日,记者来到柯桥西市场。</P>
<P>  在一位王姓商户的商铺里,记者凑到布料前闻了闻:“现在好些布料闻起来都有怪味,这是怎么回事?”</P>
<P>  王老板一听,情绪就激动起来:“现在(染厂)那帮人坏得很!他们用的坯布质量不好,太薄了,达不到客户要求的厚度和克重,就挂浆———挂很厚很厚的浆。这样气味就特别大,其实就是甲醛的气味———甲醛超标了。如果我这个铺子里堆上这样的布料,明天早上一打开门,会呛得人连眼都睁不开的!”</P>
<P>  染厂挂的浆是什么东西?记者随后对印染企业比较集中的柯西工业区内的20多家企业进行了暗访。</P>
<P>  一家染厂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用的浆主要是氯醛树脂(音),这种浆挂上去以后气味挺重。”据他介绍,目前染厂在染布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布料选择挂浆还是不挂浆。而主要用来做校服的涤盖棉等面料,一般都要挂浆,因为一来可以增加面料的克重,二来可以让面料外观更好看、手感更厚实,容易销售。“但是,挂浆时应该特别谨慎,因为用量稍微增加就有可能导致甲醛等化学物质超标。”</P>
<P>  而当记者表示想看看这些“浆”的真面目时,所有受访企业都讳莫如深,声称这是自己的秘方,“概不示人”。</P>
<P>  在校服面料生产中使用上述挂浆技术,到底有什么危害?</P>
<P>  卢润秋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在国际上‘淀粉浆’已成为主流,但国内染厂挂浆用的绝大部分还是‘化学浆’。这是一种从朝鲜引进的技术,化学名字叫PVA浆,是非水溶性的聚乙烯醇加甲醛进行‘缩醛化’后合成的,其特点是成本低、牢度高。但这种高分子材料很难降解,具有严重的污染性。挂这种浆的面料,虽然显得比较挺,回弹性好,但残留甲醛问题比较突出。”</P>
<P>  据他介绍,一些企业为了使衣料“漂亮”,不惜使用能诱发癌变的偶氮染料、甲醛和卤化物及重金属印染织物。</P>
<P>  “事实上,我国已借鉴国际技术禁止使用118种染料,原因是这些染料接触到人体分泌的汗水、唾液等还原剂后,可能合成胺类化合物,其中有22种胺类化合物可致癌。但是,由于这些染料有附着性好等特性,事实上仍被许多企业偷偷采用。由于其染料配方都声称是商业机密,连我们这些专家都很难直接接触到企业的配方。”卢润秋说,“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用不了几年,国家就会出台相关的法规,全面禁止目前染厂挂浆所用的原料和染色用的原料配方。因为污染太大,危害性太大。”</P>
<P>  <B>销售:“红包”和“回扣”开路</B></P>
<P>  形形色色“污染太大,危害性太大”的校服,又是如何进入学校并最终被孩子们穿在身上的呢?</P>
<P>  6月18日,在重庆市最大的服装集散地——朝天门服装批发市场,一位多年经销校服的商贩向记者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去年,重庆某学校需要3000套校服,他们假装招标,把我们经销校服的十几家商贩全叫去竞标。事实上,这种竞标不看你的质量和价格,关键是看你给学校主管领导多少回扣、送多少钱的红包。最后是我竞标成功,但我的价格不是最低的,而其他人明明知道学校收了我的好处也没有办法。我以每套校服25元交的货,红包和回扣就送出去1万多元,差不多每套给出去的好处费是3-5元。我有个亲威的孩子就在这所学校上学,学校卖给学生校服时,就成了50元一套,而且每人必须买两套。学校从中赚大了!”</P>
<P>  “‘校服进学校,红包来开路’,已是公开的秘密。”他直言不讳,“我们同行之间的竞争,有时候就是红包和回扣数额的竞争。”</P>
<P>  记者在浙江省永康市前仓镇采访时,那位周老板也告诉记者:“我们这里有近万名业务员在全国各地销售校服。说是销售,其实就是搞公关,每销售一套校服都要给学校主管领导回扣。我们一套校服的出厂价才20元多一点,这里面已经有我们的利润了,再加上每套5-10元的业务员佣金、5-10元的回扣,卖到学校也不过近30元钱一套。而学校卖给学生,却是少则四五十元、多则七八十元一套,它获得的利润最大。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学校一定要搞校服呢,有利润在里面呀!”</P>
<P>  “实话说吧,学校卖给学生的校服,最少也比市场价高出30%。”安徽某地一所学校的负责人则对记者透露,“当然,校方也从中得到了一定数量的回扣。我们学校有1000多学生,每年学校都能从校服中拿到不少好处费,我个人最多时拿过2000多元。”</P>
<P>  说起此事,这位负责人面有愧色:“难道学生非得要买这么多校服吗?当然不是。问题的关键是,决定买不买校服的是校领导,而不是学生和家长。说到根子上,校服其实就是个形象工程,弊大于利。”</P>
<P>  <B>监管:一个“真空地带”</B></P>
<P>  面对容量惊人的校服市场,国家是否制定了相关的标准来进行质量控制和市场监管呢?</P>
<P>  记者就此采访了专门提供标准查询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令人遗憾的是,该院工作人员找遍所有版本的国家标准,也没有找到关于校服及其面料的质量标准。惟一可供参考的是2003年1月1日起实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GB18401-2001)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修订的关于儿童服装、学生服装的“推荐性”行业标准。</P>
<P>  上海服装质检中心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确实没有校服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许多中小学生校服的制作都是由学校和服装企业以合同形式约定的,具有定向供货的性质。按《产品标识标注规定》,“生产者按照合同为用户特别制订的不直接用于销售的产品,其产品标识可以按照合同的要求标注”。因此,校服采用何种面料、应该如何标识、校服验收标准等往往都由合同说了算。在这种情况下,质量检测机构只能就送检校服成品的甲醛含量、PH值等有限的几项国家规定的强制性标准作出判断,而对于校服的面料成分、纤维含量等指标合格与否,却难以给出明确的“说法”。</P>
<P>  卢润秋、王智等专家则指出,目前校服确实存在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如在校服生产和销售旺季组织专项检查,并尽快出台关于校服质量方面的国家标准,以确保尚处于未成年阶段的中小学生能穿上安全、放心的校服。 </P>
<P>2004年08月08日17:21 南方周末</P>
<P>这是《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胡军写的,《南方周末》是转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