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30年之“一位记者的股市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5:39:37
 1990年春节,在报社做记者的阿丰拜访他的大学老师周道志,老师建议他做点股票投资。按理,作为媒体记者,做点股票投资,关注证券市场,也是支持老师的工作。但是对工作仅一年多、月薪只有300多元的阿丰来说,暂无法言听计从。因此,阿丰在该出手时没有出手。

  其实,阿丰“认识”股票在1988年夏天刚来深圳时就开始了。在深圳红荔路园岭住宅区18栋一层有一家10来人的小公司,总经理廖熙文和他的两位助手漆云生、杨建西都是贵州人,漆和杨按“辈分”还是阿丰的师兄。这家公司就是新中国的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当时从事国库券和股票(深圳发展银行股票)柜台交易。公司门脸很小不太引人注意,而且卖的又是“有风险”的东东,因此白天很冷清,只有到晚上常有贵州财院的师兄师弟们来这里聊深圳、聊股票。阿丰是个单身汉,常来这里蹭饭,于是认识了许多师兄,也“认识”了股票。

  阿丰开始做股民完全是被动的。1990年春节后不久,报社将原来响应政府号召购买的深圳发展银行股票溢价处理给职工,当时已经拆细的深发展市价在10元左右,而报社处理给职工的股票价格比市价低,谈不上硬摊派,所以阿丰硬着头皮借钱买下分配的1000多股。阿丰买下股票后,股价就开始涨起来了,过去门庭冷落的深圳特区证券公司门前骤然热闹起来。

  场内柜台交易股票天天“小涨”,场外交易转入“地下黑市”的价格大涨,场内场外你追我赶,交相辉映,导致场内交易很少有人卖,曾经有一天全深圳股票交易零成交。那时的场内交易程序是先排队领号,然后拿着号排队到柜台买股票。如果没有人挂单卖出,一天汗流浃背的排队也白排了。所谓的“地下黑市”是由于证券公司门前常有执法部门巡视,买家和卖家只能通过悄悄打探做交易。阿丰的那1000多股深发展就是被老乡的老婆的同事打探到后卖掉的。阿丰说实在禁不起他们的软磨硬泡:“人家说,你都赚那么多了,也让他们赚点吧”。最后是每股110元成交,总计十几万元。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十几万不算钱,但那时在全国一些地方出现“万元户”,政府是要给戴大红花的。

  阿丰卖股票时已到秋天时节,场内深发展价格已到70多元,后来涨到近80元,而场外最高涨到130多元。不过1991年8月底,深发展最低跌到13元,阿丰生怕那个买走他股票的人找他麻烦,但愿人家也在130多元卖掉了。其实,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试营业集中交易后,股票开始在新成立的登记公司集中托管,后来又实行无纸化,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阿丰的担心是多余的。

  1990年12月,深沪两个交易所实行集中交易后,股票集中托管,使黑市交易没有空间了。没有黑市的推波助澜,场内交易的股价似乎找不到感觉,此期间政府出台内部文件规定,处级以上干部不得买卖股票,使股票更蒙上神秘面纱,似乎成了“幽灵”,人们开始担心股市的命运,阿丰的领导们纷纷把股票抛掉。1991年春,全国“两会”召开,政府工作报告说要扩大股票发行规模,使人们感觉到股票不再“物以稀为贵”,或等待新股的到来。在这样情况下,股市一路下滑,到9月初深圳综合指数100基点跌到48点,深发展股票跌到13元,投资者呼吁政府救市的呼声此起彼伏。政府多方动员机构托市,都不敢贸然行动,最后多方合力才把市场托起来。10月份,深圳通过发售新股抽签表的形式,启动南玻等11家公司的新股发行。各银行券商网点60万人排队度过一个不眠之夜后都拿到抽签表,阿丰收罗许多剩余抽签表带回报社给同事们填,使许多原来不是股民的同事成为股民,并在新股上市后掘到一桶金。

  阿丰做证券新闻报道,也培养了许多“粉丝”,常常有同事采访回来说有人想认识他。一次,阿丰患急性阑尾炎,在医院做完手术后,被告知床位紧张,只能用行军床安排在住院部楼道里。后来得知他就是报社那位写股市报道的记者后,又把他转入单间的干部病房,那里有电视、洗手间,着实让阿丰享受了一次高干待遇。当然,这样方便医院领导和医生与阿丰谈论股票。

  其实,阿丰也有无奈的时候,常常因为稿子的事情与同事闹点不愉快。比如政府有关部门处理“原野事件”、“宝安权证”等新闻,一些妇女同事胡搅蛮缠不让他写稿子,要等她们卖了后再写。阿丰说,全是无理取闹,漏发新闻谁负责。1991年8月底政府救市前的一天中午,阿丰一位老乡火急火燎地找他,要他帮忙把股票卖掉。后来涨起来,这位老乡在阿丰下班的路上拦住他,埋怨阿丰为什么不阻止他卖股票,说阿丰不够朋友。从此,阿丰就不给任何人做投资建议,图个清静。

  阿丰至今还在媒体工作。他说,其实20年来在股市做的是小本生意,没有赚到什么钱,但几乎没有亏过;股市低迷时买点玩玩,狂热时卖掉,也算响应政府号召。常有人问阿丰,早期为什么不到证券公司去混混,他说:机会一大把,但还是适合媒体这个职业;如果去了,估计也早出“大事”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证券市场早期那些人硕果仅存者屈指可数了。

  是啊!在充满利欲诱惑的20年,阿丰的股市人生是幸福的。

http://epaper.stcn.com/paper/zqs ... /content_223694.htm1990年春节,在报社做记者的阿丰拜访他的大学老师周道志,老师建议他做点股票投资。按理,作为媒体记者,做点股票投资,关注证券市场,也是支持老师的工作。但是对工作仅一年多、月薪只有300多元的阿丰来说,暂无法言听计从。因此,阿丰在该出手时没有出手。

  其实,阿丰“认识”股票在1988年夏天刚来深圳时就开始了。在深圳红荔路园岭住宅区18栋一层有一家10来人的小公司,总经理廖熙文和他的两位助手漆云生、杨建西都是贵州人,漆和杨按“辈分”还是阿丰的师兄。这家公司就是新中国的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当时从事国库券和股票(深圳发展银行股票)柜台交易。公司门脸很小不太引人注意,而且卖的又是“有风险”的东东,因此白天很冷清,只有到晚上常有贵州财院的师兄师弟们来这里聊深圳、聊股票。阿丰是个单身汉,常来这里蹭饭,于是认识了许多师兄,也“认识”了股票。

  阿丰开始做股民完全是被动的。1990年春节后不久,报社将原来响应政府号召购买的深圳发展银行股票溢价处理给职工,当时已经拆细的深发展市价在10元左右,而报社处理给职工的股票价格比市价低,谈不上硬摊派,所以阿丰硬着头皮借钱买下分配的1000多股。阿丰买下股票后,股价就开始涨起来了,过去门庭冷落的深圳特区证券公司门前骤然热闹起来。

  场内柜台交易股票天天“小涨”,场外交易转入“地下黑市”的价格大涨,场内场外你追我赶,交相辉映,导致场内交易很少有人卖,曾经有一天全深圳股票交易零成交。那时的场内交易程序是先排队领号,然后拿着号排队到柜台买股票。如果没有人挂单卖出,一天汗流浃背的排队也白排了。所谓的“地下黑市”是由于证券公司门前常有执法部门巡视,买家和卖家只能通过悄悄打探做交易。阿丰的那1000多股深发展就是被老乡的老婆的同事打探到后卖掉的。阿丰说实在禁不起他们的软磨硬泡:“人家说,你都赚那么多了,也让他们赚点吧”。最后是每股110元成交,总计十几万元。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十几万不算钱,但那时在全国一些地方出现“万元户”,政府是要给戴大红花的。

  阿丰卖股票时已到秋天时节,场内深发展价格已到70多元,后来涨到近80元,而场外最高涨到130多元。不过1991年8月底,深发展最低跌到13元,阿丰生怕那个买走他股票的人找他麻烦,但愿人家也在130多元卖掉了。其实,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试营业集中交易后,股票开始在新成立的登记公司集中托管,后来又实行无纸化,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阿丰的担心是多余的。

  1990年12月,深沪两个交易所实行集中交易后,股票集中托管,使黑市交易没有空间了。没有黑市的推波助澜,场内交易的股价似乎找不到感觉,此期间政府出台内部文件规定,处级以上干部不得买卖股票,使股票更蒙上神秘面纱,似乎成了“幽灵”,人们开始担心股市的命运,阿丰的领导们纷纷把股票抛掉。1991年春,全国“两会”召开,政府工作报告说要扩大股票发行规模,使人们感觉到股票不再“物以稀为贵”,或等待新股的到来。在这样情况下,股市一路下滑,到9月初深圳综合指数100基点跌到48点,深发展股票跌到13元,投资者呼吁政府救市的呼声此起彼伏。政府多方动员机构托市,都不敢贸然行动,最后多方合力才把市场托起来。10月份,深圳通过发售新股抽签表的形式,启动南玻等11家公司的新股发行。各银行券商网点60万人排队度过一个不眠之夜后都拿到抽签表,阿丰收罗许多剩余抽签表带回报社给同事们填,使许多原来不是股民的同事成为股民,并在新股上市后掘到一桶金。

  阿丰做证券新闻报道,也培养了许多“粉丝”,常常有同事采访回来说有人想认识他。一次,阿丰患急性阑尾炎,在医院做完手术后,被告知床位紧张,只能用行军床安排在住院部楼道里。后来得知他就是报社那位写股市报道的记者后,又把他转入单间的干部病房,那里有电视、洗手间,着实让阿丰享受了一次高干待遇。当然,这样方便医院领导和医生与阿丰谈论股票。

  其实,阿丰也有无奈的时候,常常因为稿子的事情与同事闹点不愉快。比如政府有关部门处理“原野事件”、“宝安权证”等新闻,一些妇女同事胡搅蛮缠不让他写稿子,要等她们卖了后再写。阿丰说,全是无理取闹,漏发新闻谁负责。1991年8月底政府救市前的一天中午,阿丰一位老乡火急火燎地找他,要他帮忙把股票卖掉。后来涨起来,这位老乡在阿丰下班的路上拦住他,埋怨阿丰为什么不阻止他卖股票,说阿丰不够朋友。从此,阿丰就不给任何人做投资建议,图个清静。

  阿丰至今还在媒体工作。他说,其实20年来在股市做的是小本生意,没有赚到什么钱,但几乎没有亏过;股市低迷时买点玩玩,狂热时卖掉,也算响应政府号召。常有人问阿丰,早期为什么不到证券公司去混混,他说:机会一大把,但还是适合媒体这个职业;如果去了,估计也早出“大事”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证券市场早期那些人硕果仅存者屈指可数了。

  是啊!在充满利欲诱惑的20年,阿丰的股市人生是幸福的。

http://epaper.stcn.com/paper/zqs ... /content_2236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