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原创小文--从航空发动机看我国战斗机技术水平(转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3:30:25
(文中资料均系公开发表刊物,文中观点都是本人猜测,小弟第一次写长文,错漏之处多多,还请海涵)

   我国航空发动机与世界最先进技术(美国)的差距:
八十年代末    九十年代末    2004年       2015年   

  约20年        约25年       10~15年      5~10年

  下面我就航空发动机这一"工业之花"来简单的说说我国战斗机的技术水平

(一)八十年代:这时我们国家刚刚结束十年浩劫,武备废弛,技术水平与西方先进水平差距不断拉大.
但这时是我国跟西方关系最好之时,西方许多最先进技术都可向我国出售.无奈我国国力实在太弱,又要
以经济建设为主,只能买少量最需要的技术.这其中就有CFM-56民用发动机(其核心机与F404相同).在其
核心机基础上,我国开始拉WS-10的开发进程,与之配套的10号工程也正式上马.与此同时,我国吸取从前
WS-6的经验,重视预研.于76年开始拉高性能发动机的预备研究,在次基础上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拉中等
推力涡扇发动机研究,也就是所谓的"中推"项目.按照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的标准,八十年代末
我国开始拉推重比十一级的预研项目,也就是所谓的"高推预研".此时国外第三代战斗机已经普遍装备
部队,我国的战斗机水平与国外相比差一代以上.

"关于我国现代航空发动机的性能水平,1989年原航空工业部高推预研办公室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
理学院曾进行过定量分析,在修正了美国兰德公司Birkler的TOA模型并发展了中国航空发动机的TOA模
型后,用它对我国已获得的和将发展的航空发动机性能水平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分析认为,当时我国
可获得的航空发动机性能水平与美国的差距约为20年,到2000年这个差距约为25年。"----摘自刘大响
在黎阳航空发动机公司为公司各厂专业技术人员做专题报告 2003.2.14(注)  

(二)九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基础工业发展较大.但因为种种原因,造成我国对航空发
动机的投入不够,与美国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拉大.不过在这一时期我国进行的深厚的技术储备工
作,为在21世纪航空发动机的跨越式发展打下拉坚实的基础.94年中推项目取得重大成果,推重比八一级
核心机研制成功.此时与J-10配套的WS-10进度滞后,研究陷入困境,造成J-10首飞时只能用俄制AL-31FN.
606所则以我国自己的核心机研制新发动机,这就是WS-10A,在97年转入原型机研制.92年我国开始购买SU
-27战斗机,这使我国空军有拉真正的第三代战斗机.但是这毕竟是外国的,我国未来空军怎能收制于人.
1995年601所开始着手部署换发动机的研究任务,1998年完成两个进气道更改方案的设计工作,2000年
五月完成了飞机改装设计发图。这就是我国的11号工程,改装的发动机是WS-10或WS-10A.1998年度的
《空气动力学学报》发表了关于几型机气动布局的分析的论文,在这篇论文里指出“某a型飞机正常布
局,机头进气;某b型飞机鸭式布局,腹部进气;某c型飞机正常布局,两侧进气,带翼尖弹;某d型飞
机鸭式布局,腹部进气,双发双尾垂”。D型机说明我国第四代战斗机进入型号预研阶段,为其准备的推
重比十一级发动机也进入型号预研阶段.

"综合评估我国航空发动机具体技术水平,较国外相差约一代半,如不急起直追,这种差距还会进一
步拉大。"刘大响说.--《航空知识》  2000年第5期

(三)十五期间(2000~2004):随着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和周边形势的飞快变化,我国加大拉对军队的
投入.航空发动机领域在前人的基础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正如杨伟所说"我们用5年的时间走完了15年发
展的路."WS-10A发展最为迅速,在97年进入原型机研制后,2001年上11号首飞,到2003年年产量近百.标志着
我国终于走完拉完整的第三代发动机研制道路. 2000年,工程代号CJ2000的推重比十一级在624所完成核
心机设计,进入验证机研制.2003年,另一型推重比十一级(据传达12左右)在606所完成核心机发图,进入
高台试车阶段.J-10 J-11 2003年产量大增,这从2003年我国进口54台AL-31FN和WS-10A的近百台产量就
可以看出.

  "第二项工作,从事高性能发动机的研究,我从76年开始担任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在这个研究的基础
上,国家投入几个亿,我们研究了中等推力涡旋发动机的可行性,这是我国第一个研制的。这个基础上
我们同时开展了下一代第四代战斗机用发动机的关键技术研究,这个项目目前进展良好。"
--刘大响回答搜狐网友提问 2003.6.26

(四)2005~2015年展望:如果继续以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发展下去,而周边环境没有打的变化的前提下.
624所的高推可能在08年进入定型试飞阶段,而606所的高推可能于12年左右进入定型试飞.李文正所长说
:一架先进飞机的诞生涉及到众多技术领域的突破,不可能所有技术都在同一时期突破,也不可能等所
有技术都有所突破后再研制新一代歼击机。所以,根据我国航空工业的基础和实际水平,我们赶超世界
先进水平,在关键技术上要跨越式地发展,在更新一代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设计思想。首先,我们要在
新型歼击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改型,哪项技术有突破就先上哪项技术,通过不断的改进改型,循序渐进
地完成我国航空研制水平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实现我国歼击机研制技术向更新一代的跨越。所以D型
机可能在05~06年首飞,其配备的发动机可能是WS-10的发展型.李文政所长在一次讲座中提到:某型机中
央军委下了死命令,必须在05-06年上天。可以推断D是10完成任务后,借鉴大量10的成熟技术,新开发
的全新战机;根据相关文献,我国军用的战斗机电子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雷达单元于1997年由14所完成,
在2007年左右可进入实用阶段,以此推论在08年以前装备是有可能的.它是作为2015年我国真正的第四
代重歼过渡型或低段搭配型.

总结:航空发动机做为空军心脏我们终于掌握拉,未来的中国空军不再受制于人.八十年代是我国认清
形势,改变观念,做好准备的时期.九十年代是我国大练内功,技术积累的阶段.十五期间是我国厚积薄发
奋起直追的年代.我相信,在2025年,我国可以站在战斗机发展的最前沿.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差距.美国,
俄罗斯的系统工程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而在侦察,轰炸,对地攻击,电子战,预警,联合指挥等方面和美国差
距仍然很大.


(注:刘大响在这篇报告里的观点与其他方面的报道不符,也与他在2003.6.26答搜狐网友提问中的观点
有较大差异.看这篇报告的语气,应该是在89年到2000间的观点.不知是怎么回事,请哪位知情人给我解惑)(文中资料均系公开发表刊物,文中观点都是本人猜测,小弟第一次写长文,错漏之处多多,还请海涵)

   我国航空发动机与世界最先进技术(美国)的差距:
八十年代末    九十年代末    2004年       2015年   

  约20年        约25年       10~15年      5~10年

  下面我就航空发动机这一"工业之花"来简单的说说我国战斗机的技术水平

(一)八十年代:这时我们国家刚刚结束十年浩劫,武备废弛,技术水平与西方先进水平差距不断拉大.
但这时是我国跟西方关系最好之时,西方许多最先进技术都可向我国出售.无奈我国国力实在太弱,又要
以经济建设为主,只能买少量最需要的技术.这其中就有CFM-56民用发动机(其核心机与F404相同).在其
核心机基础上,我国开始拉WS-10的开发进程,与之配套的10号工程也正式上马.与此同时,我国吸取从前
WS-6的经验,重视预研.于76年开始拉高性能发动机的预备研究,在次基础上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拉中等
推力涡扇发动机研究,也就是所谓的"中推"项目.按照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的标准,八十年代末
我国开始拉推重比十一级的预研项目,也就是所谓的"高推预研".此时国外第三代战斗机已经普遍装备
部队,我国的战斗机水平与国外相比差一代以上.

"关于我国现代航空发动机的性能水平,1989年原航空工业部高推预研办公室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
理学院曾进行过定量分析,在修正了美国兰德公司Birkler的TOA模型并发展了中国航空发动机的TOA模
型后,用它对我国已获得的和将发展的航空发动机性能水平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分析认为,当时我国
可获得的航空发动机性能水平与美国的差距约为20年,到2000年这个差距约为25年。"----摘自刘大响
在黎阳航空发动机公司为公司各厂专业技术人员做专题报告 2003.2.14(注)  

(二)九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基础工业发展较大.但因为种种原因,造成我国对航空发
动机的投入不够,与美国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拉大.不过在这一时期我国进行的深厚的技术储备工
作,为在21世纪航空发动机的跨越式发展打下拉坚实的基础.94年中推项目取得重大成果,推重比八一级
核心机研制成功.此时与J-10配套的WS-10进度滞后,研究陷入困境,造成J-10首飞时只能用俄制AL-31FN.
606所则以我国自己的核心机研制新发动机,这就是WS-10A,在97年转入原型机研制.92年我国开始购买SU
-27战斗机,这使我国空军有拉真正的第三代战斗机.但是这毕竟是外国的,我国未来空军怎能收制于人.
1995年601所开始着手部署换发动机的研究任务,1998年完成两个进气道更改方案的设计工作,2000年
五月完成了飞机改装设计发图。这就是我国的11号工程,改装的发动机是WS-10或WS-10A.1998年度的
《空气动力学学报》发表了关于几型机气动布局的分析的论文,在这篇论文里指出“某a型飞机正常布
局,机头进气;某b型飞机鸭式布局,腹部进气;某c型飞机正常布局,两侧进气,带翼尖弹;某d型飞
机鸭式布局,腹部进气,双发双尾垂”。D型机说明我国第四代战斗机进入型号预研阶段,为其准备的推
重比十一级发动机也进入型号预研阶段.

"综合评估我国航空发动机具体技术水平,较国外相差约一代半,如不急起直追,这种差距还会进一
步拉大。"刘大响说.--《航空知识》  2000年第5期

(三)十五期间(2000~2004):随着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和周边形势的飞快变化,我国加大拉对军队的
投入.航空发动机领域在前人的基础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正如杨伟所说"我们用5年的时间走完了15年发
展的路."WS-10A发展最为迅速,在97年进入原型机研制后,2001年上11号首飞,到2003年年产量近百.标志着
我国终于走完拉完整的第三代发动机研制道路. 2000年,工程代号CJ2000的推重比十一级在624所完成核
心机设计,进入验证机研制.2003年,另一型推重比十一级(据传达12左右)在606所完成核心机发图,进入
高台试车阶段.J-10 J-11 2003年产量大增,这从2003年我国进口54台AL-31FN和WS-10A的近百台产量就
可以看出.

  "第二项工作,从事高性能发动机的研究,我从76年开始担任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在这个研究的基础
上,国家投入几个亿,我们研究了中等推力涡旋发动机的可行性,这是我国第一个研制的。这个基础上
我们同时开展了下一代第四代战斗机用发动机的关键技术研究,这个项目目前进展良好。"
--刘大响回答搜狐网友提问 2003.6.26

(四)2005~2015年展望:如果继续以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发展下去,而周边环境没有打的变化的前提下.
624所的高推可能在08年进入定型试飞阶段,而606所的高推可能于12年左右进入定型试飞.李文正所长说
:一架先进飞机的诞生涉及到众多技术领域的突破,不可能所有技术都在同一时期突破,也不可能等所
有技术都有所突破后再研制新一代歼击机。所以,根据我国航空工业的基础和实际水平,我们赶超世界
先进水平,在关键技术上要跨越式地发展,在更新一代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设计思想。首先,我们要在
新型歼击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改型,哪项技术有突破就先上哪项技术,通过不断的改进改型,循序渐进
地完成我国航空研制水平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实现我国歼击机研制技术向更新一代的跨越。所以D型
机可能在05~06年首飞,其配备的发动机可能是WS-10的发展型.李文政所长在一次讲座中提到:某型机中
央军委下了死命令,必须在05-06年上天。可以推断D是10完成任务后,借鉴大量10的成熟技术,新开发
的全新战机;根据相关文献,我国军用的战斗机电子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雷达单元于1997年由14所完成,
在2007年左右可进入实用阶段,以此推论在08年以前装备是有可能的.它是作为2015年我国真正的第四
代重歼过渡型或低段搭配型.

总结:航空发动机做为空军心脏我们终于掌握拉,未来的中国空军不再受制于人.八十年代是我国认清
形势,改变观念,做好准备的时期.九十年代是我国大练内功,技术积累的阶段.十五期间是我国厚积薄发
奋起直追的年代.我相信,在2025年,我国可以站在战斗机发展的最前沿.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差距.美国,
俄罗斯的系统工程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而在侦察,轰炸,对地攻击,电子战,预警,联合指挥等方面和美国差
距仍然很大.


(注:刘大响在这篇报告里的观点与其他方面的报道不符,也与他在2003.6.26答搜狐网友提问中的观点
有较大差异.看这篇报告的语气,应该是在89年到2000间的观点.不知是怎么回事,请哪位知情人给我解惑)
发动机,雷达,唉!
虽说现在的10装的是ws10A,但是发动机和雷达这两方面连老美的影子都看不到。。
[em06]
<P>骂解决不了问题,咬着牙追上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