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的如意算盘:半进半退、一石三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46:21
http://www.zhgpl.com/doc/1014/8/6/3/101486349.html?coluid=123&kindid=0&docid=101486349&mdate=1027163419

作者:徐明 北京 资深媒体人
  政治就是一个神秘的黑箱,内幕玄机,神秘难测。
  围绕“政治对话”,马英九和美联社“吵翻了天”,是马英九自摆“乌龙”?还是美联社歪曲,抑或是马英九借机大摆“迷魂八卦阵”?目前很难定性。
  10月19日上午,美联社驻台资深记者温逸德(Peter Enav)专访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马英九以英文作答,随后美联社消息称:“马英九将在2012年连任后与对岸进行政治谈判”。消息一出,马英九立刻澄清,否认第二任期将进行政治对话,称美联社误解了自己的意思,但美联社坚持记者的报道没有错误,经反覆交涉,最终美联社仅愿意作局部修改。
  针对马英九与美联社的上述争议,台湾媒体还列举了马英九最近10个月3次接受美国媒体专访造成的“失言”风波,于是乎,“马英九是否应该用英文作答”成了不少媒体争论的另一热点话题。
  平心而论,对于如此事关两岸的敏感议题,特别是面对外国记者,有时用外语表达确实有意思走样的可能,但连续3次“失言”均解释为“语言表达、理解有异”,似乎有牵强之处。当然,暂时也不排除美国媒体从中“作梗”的嫌疑。
  用英语应答容易引起争议,那么,若用中文应答又是怎样呢?
  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10月18日在华人企业领袖峰会上,台湾海基会前秘书长、现台湾红十字总会会长陈长文公开倡议“马胡会”,希望两岸领导人能尽快展开面对面的会谈。马英九在大会致辞时以“会慎重考虑”回应。当天晚上,台湾当局新闻官罗智强澄清,马英九说会慎重考虑,并非针对两岸领导人会谈的问题。
  在华人企业领袖峰会上,陈长文及马英九等人都用国语致辞,面对岛内媒体,照理不应存在所谓的“语言表达”及“理解差异”的问题,况且绝大多数参会人员均为精通国语的华人,但令人费解的是,即便如此还得让新闻官“澄清”。由此可见,只要事关敏感的两岸问题,“模糊”其实就是马英九的一项策略。
  上述 “失言”风波极具代表性,从中可以窥见一些共同特点:第一,涉及敏感的两岸问题,争议焦点多围绕“时间表”,譬如“第二任期”“数十年”“never”;第二,用英文回答美国记者的提问,但不仅仅只是对美国表态,更是借机“放话”要让大陆“察其言”;第三,每次争议都引起绿营的口诛笔伐,对此马英九立即澄清,随后就倒退半步。
   关注马英九的表态,如果将美联社修改前后的文句仔细比较可发现,马英九首先否认的是“政治对话”将在第二任期举行,否认了“时间表”的存在,其次是个人立场的微妙转变,即由“准备好”到“不排除”,措辞用语的选择及其背后的潜台词耐人寻味。
  至于陈长文提出的“尽快展开‘胡马会’”的提议,台湾当局最终否认了“会慎重考虑”一说,重新澄清既有立场。问题的实质还是“胡马会”的“时间表”问题,由“尽快展开……会慎重考虑”到“目前没有这个计划、时机尚未成熟”,其背后的潜台词耐人琢磨。
  不管是“政治对话”还是“马胡会”,马英九的表态均是在“前进半步”之后再“后退半步”,继而“原地踏步”(美国3家主流媒体及岛内媒体均有歪曲的嫌疑?)。即便是“原地踏步”,马英九也从未否认“政治对话”“胡马会”的可能性,但均称“没有时间表”“时间尚未成熟”,可以说开了一个无限期的“空头支票”。
  事情最微妙之处还在于“前进半步”之后,再“后退半步”,也就是说在“半进半退”之间,刻意让旁观者看到马英九前进的“内在驱动力”和遭遇的“巨大阻力”,造成一种迫不得已的表象。这“半进半退”最终效果虽然也是“原地踏步”,但绝对比始终“原地踏步”带给人的想象空间更为丰富,况且如果马英九若始终“原地踏步”必遭致大陆方面质疑,并且这种疑虑已有显现的迹象。
  从目前台湾岛内的情势来看,马英九目前面对的最核心问题在于迫在眉睫的“五都”选举,此役直接关切到2012年大选及马英九的连任问题。因此,马英九不得不严阵以待,此次“失言”风波可以说从根本上是服务于马英九的“五都”选战。
  根据大众传播学的“政治既有倾向”、“选择性接触”及“补强论”等理论学说,受众一般会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的政治立场、观点相一致或接近的信息进行接触、解读,这样大众传媒一般会导致受众强化自己的既有立场和观点,而并非导致立场发生根本性改变。
   此次“失言风波”犹如“一石三鸟”,虽是“失言”,但听众甚多:毫无疑问,首先是说给美国听;其次是放话给“大陆”;再次还要让岛内泛蓝、泛绿阵营。在马英九看来,在“半进半退”间,让美国、大陆、岛内蓝绿阵营各取所需、各自解读才是其真正目的之所在。
  首先,是寄希望于换取美国及大陆方面的支持,或者说至少是稳定两岸关系的现状,排除中美双方各自对台湾的疑虑。
  其次,在“半进半退”,绿营的口诛笔伐间,一方面将马英九的“内在驱动力”及“外部压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宋楚瑜替无党籍高雄市长候选人杨秋兴站台、绿色媒体乘机炒作蓝营分裂之际,更是借此寄望于笼络蓝营人心;另外一方面,绿营口诛笔伐、言辞批判必然导致蓝营奋起而争辩,在马英九看来这种激辩越激烈越好,如能激起更多蓝营人士的危机感,刺激他们积极为“五都”拉票、投票,有助于扭转“五都”不利情势。
   “半进半退”、一石三鸟,让马英九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这也许就是马英九的如意算盘,但如此这般都不能不令人对政治家马英九的信用度大打折扣并感到心寒。http://www.zhgpl.com/doc/1014/8/6/3/101486349.html?coluid=123&kindid=0&docid=101486349&mdate=1027163419

作者:徐明 北京 资深媒体人
  政治就是一个神秘的黑箱,内幕玄机,神秘难测。
  围绕“政治对话”,马英九和美联社“吵翻了天”,是马英九自摆“乌龙”?还是美联社歪曲,抑或是马英九借机大摆“迷魂八卦阵”?目前很难定性。
  10月19日上午,美联社驻台资深记者温逸德(Peter Enav)专访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马英九以英文作答,随后美联社消息称:“马英九将在2012年连任后与对岸进行政治谈判”。消息一出,马英九立刻澄清,否认第二任期将进行政治对话,称美联社误解了自己的意思,但美联社坚持记者的报道没有错误,经反覆交涉,最终美联社仅愿意作局部修改。
  针对马英九与美联社的上述争议,台湾媒体还列举了马英九最近10个月3次接受美国媒体专访造成的“失言”风波,于是乎,“马英九是否应该用英文作答”成了不少媒体争论的另一热点话题。
  平心而论,对于如此事关两岸的敏感议题,特别是面对外国记者,有时用外语表达确实有意思走样的可能,但连续3次“失言”均解释为“语言表达、理解有异”,似乎有牵强之处。当然,暂时也不排除美国媒体从中“作梗”的嫌疑。
  用英语应答容易引起争议,那么,若用中文应答又是怎样呢?
  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10月18日在华人企业领袖峰会上,台湾海基会前秘书长、现台湾红十字总会会长陈长文公开倡议“马胡会”,希望两岸领导人能尽快展开面对面的会谈。马英九在大会致辞时以“会慎重考虑”回应。当天晚上,台湾当局新闻官罗智强澄清,马英九说会慎重考虑,并非针对两岸领导人会谈的问题。
  在华人企业领袖峰会上,陈长文及马英九等人都用国语致辞,面对岛内媒体,照理不应存在所谓的“语言表达”及“理解差异”的问题,况且绝大多数参会人员均为精通国语的华人,但令人费解的是,即便如此还得让新闻官“澄清”。由此可见,只要事关敏感的两岸问题,“模糊”其实就是马英九的一项策略。
  上述 “失言”风波极具代表性,从中可以窥见一些共同特点:第一,涉及敏感的两岸问题,争议焦点多围绕“时间表”,譬如“第二任期”“数十年”“never”;第二,用英文回答美国记者的提问,但不仅仅只是对美国表态,更是借机“放话”要让大陆“察其言”;第三,每次争议都引起绿营的口诛笔伐,对此马英九立即澄清,随后就倒退半步。
   关注马英九的表态,如果将美联社修改前后的文句仔细比较可发现,马英九首先否认的是“政治对话”将在第二任期举行,否认了“时间表”的存在,其次是个人立场的微妙转变,即由“准备好”到“不排除”,措辞用语的选择及其背后的潜台词耐人寻味。
  至于陈长文提出的“尽快展开‘胡马会’”的提议,台湾当局最终否认了“会慎重考虑”一说,重新澄清既有立场。问题的实质还是“胡马会”的“时间表”问题,由“尽快展开……会慎重考虑”到“目前没有这个计划、时机尚未成熟”,其背后的潜台词耐人琢磨。
  不管是“政治对话”还是“马胡会”,马英九的表态均是在“前进半步”之后再“后退半步”,继而“原地踏步”(美国3家主流媒体及岛内媒体均有歪曲的嫌疑?)。即便是“原地踏步”,马英九也从未否认“政治对话”“胡马会”的可能性,但均称“没有时间表”“时间尚未成熟”,可以说开了一个无限期的“空头支票”。
  事情最微妙之处还在于“前进半步”之后,再“后退半步”,也就是说在“半进半退”之间,刻意让旁观者看到马英九前进的“内在驱动力”和遭遇的“巨大阻力”,造成一种迫不得已的表象。这“半进半退”最终效果虽然也是“原地踏步”,但绝对比始终“原地踏步”带给人的想象空间更为丰富,况且如果马英九若始终“原地踏步”必遭致大陆方面质疑,并且这种疑虑已有显现的迹象。
  从目前台湾岛内的情势来看,马英九目前面对的最核心问题在于迫在眉睫的“五都”选举,此役直接关切到2012年大选及马英九的连任问题。因此,马英九不得不严阵以待,此次“失言”风波可以说从根本上是服务于马英九的“五都”选战。
  根据大众传播学的“政治既有倾向”、“选择性接触”及“补强论”等理论学说,受众一般会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的政治立场、观点相一致或接近的信息进行接触、解读,这样大众传媒一般会导致受众强化自己的既有立场和观点,而并非导致立场发生根本性改变。
   此次“失言风波”犹如“一石三鸟”,虽是“失言”,但听众甚多:毫无疑问,首先是说给美国听;其次是放话给“大陆”;再次还要让岛内泛蓝、泛绿阵营。在马英九看来,在“半进半退”间,让美国、大陆、岛内蓝绿阵营各取所需、各自解读才是其真正目的之所在。
  首先,是寄希望于换取美国及大陆方面的支持,或者说至少是稳定两岸关系的现状,排除中美双方各自对台湾的疑虑。
  其次,在“半进半退”,绿营的口诛笔伐间,一方面将马英九的“内在驱动力”及“外部压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宋楚瑜替无党籍高雄市长候选人杨秋兴站台、绿色媒体乘机炒作蓝营分裂之际,更是借此寄望于笼络蓝营人心;另外一方面,绿营口诛笔伐、言辞批判必然导致蓝营奋起而争辩,在马英九看来这种激辩越激烈越好,如能激起更多蓝营人士的危机感,刺激他们积极为“五都”拉票、投票,有助于扭转“五都”不利情势。
   “半进半退”、一石三鸟,让马英九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这也许就是马英九的如意算盘,但如此这般都不能不令人对政治家马英九的信用度大打折扣并感到心寒。
玩政治的连这都看不惯,还玩政治
WW那边比起土鳖这边 如果土鳖耍这些伎俩的话 WW是被玩死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