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思维”只会“批判”,谨防网络舆论“怨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5:09:07
卫斯理大学校长迈克尔·罗斯(Michael Roth)近日撰文《超越评判式思维》(Beyond Critical Thinking),警告学生不要变成只会批评,不会思维,却还一个个自鸣得意的废人。“批判性思维”一说缘起于1962年《哈佛教育评论》上罗伯特·恩 尼斯(Robert H. Ennis)的一篇文章,此后这个说法就不胫而走,成为教育界多年以来一直追捧的一个话题 。

       恩尼斯当初提出批判性思维,重点是“思维”,只不过如罗斯所述,不少人借“批评”来彰显自己的聪明,倒把“思维”给边缘化了。2002年,恩尼斯重新说 明了批判性思维的一些特征,比如“思维开放,熟知多个选项的优劣”、“力求多方查证”、“善于判断信息来源” 、“识别言论的结论、推论和潜在假设”、“能形成合理的立场”、“善于发问,澄清问题本质”等。一言以蔽之,他是要大家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不被人随意忽 悠、人云亦云。

       时隔半个世纪,恩尼斯老调重弹,再次强调批判性思维应该重“思维”,是而今传播方式的改变使然。 2009年,中国网络在不少公共事件中的正面作用显著,但网络也不是世外桃源,瞎起哄、瞎围观者也不少。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于建嵘在分析“泄愤事件”时 说,“自从有了互联网,有了手机短信,现时代的中国已经没有了权威信息。”没有权威信息未必是坏事,就怕出现了错误的“权威信息”,一家独大。现在恰恰就 是过去来自政府的“权威信息”,被网络“意见领袖”的“权威信息”所取代。网络推手能掀起波澜,制造出种种伪热点,让网民趋之若鹜,把网络变成了是非之 地。

       与此同时,追捧网络超级偶像的粉丝则自甘放逐到隧道式思维里,坐井观天,不去看学人的真知灼见,围观几个所谓“网络红人”的吃喝拉撒。北京大学新闻与传 播学院教授胡泳曾指出,中国整个社会日益童稚化,他指的是舆论监管。其实还有另一种“童稚化”,那就是在接受信息,选择信息来源的时候,由于缺乏思考而导 致的“无脑化”。

       由于负面消息和批评容易引起轰动,在网络这个江湖里,一些本可善用其影响的人,堕落成了为否定而否定的人,比如海外一些不论青红皂白“逢中必反” 的人。在否定的时候,他们又提不出什么建设性意见,变得“怨妇化”。

       “怨妇化”的“意见领袖”,外加“无脑化”的粉丝大军,就是目前中国网络上最大的景观。

       笔者在上文提到的于建嵘,他的批评总是有建设性。因为他的真知灼见总是来自调查研究。当下,社会轻易就把“知识分子”头衔加在某人身上,理由是敢说话, 却不在乎其话语到底是否有质量。见到几条负面消息,就把专家统统当作“砖家”,教授全部唤作“叫兽”。这样的反智倾向令人忧虑。

       网络影响甚至左右舆论已成了既成事实。网络能让愚蠢的人更蠢,让聪明的人更聪明,善用之者鉴别黑白,去伪存真,不善用者随波逐流,任人催眠。如 罗斯教授强调的那样,在网络言论良莠不齐,牢骚过盛之时,读者或许应该把“批判性思维”的重点,从“批评”移到“思维”上。

(作者系旅美华人学者)卫斯理大学校长迈克尔·罗斯(Michael Roth)近日撰文《超越评判式思维》(Beyond Critical Thinking),警告学生不要变成只会批评,不会思维,却还一个个自鸣得意的废人。“批判性思维”一说缘起于1962年《哈佛教育评论》上罗伯特·恩 尼斯(Robert H. Ennis)的一篇文章,此后这个说法就不胫而走,成为教育界多年以来一直追捧的一个话题 。

       恩尼斯当初提出批判性思维,重点是“思维”,只不过如罗斯所述,不少人借“批评”来彰显自己的聪明,倒把“思维”给边缘化了。2002年,恩尼斯重新说 明了批判性思维的一些特征,比如“思维开放,熟知多个选项的优劣”、“力求多方查证”、“善于判断信息来源” 、“识别言论的结论、推论和潜在假设”、“能形成合理的立场”、“善于发问,澄清问题本质”等。一言以蔽之,他是要大家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不被人随意忽 悠、人云亦云。

       时隔半个世纪,恩尼斯老调重弹,再次强调批判性思维应该重“思维”,是而今传播方式的改变使然。 2009年,中国网络在不少公共事件中的正面作用显著,但网络也不是世外桃源,瞎起哄、瞎围观者也不少。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于建嵘在分析“泄愤事件”时 说,“自从有了互联网,有了手机短信,现时代的中国已经没有了权威信息。”没有权威信息未必是坏事,就怕出现了错误的“权威信息”,一家独大。现在恰恰就 是过去来自政府的“权威信息”,被网络“意见领袖”的“权威信息”所取代。网络推手能掀起波澜,制造出种种伪热点,让网民趋之若鹜,把网络变成了是非之 地。

       与此同时,追捧网络超级偶像的粉丝则自甘放逐到隧道式思维里,坐井观天,不去看学人的真知灼见,围观几个所谓“网络红人”的吃喝拉撒。北京大学新闻与传 播学院教授胡泳曾指出,中国整个社会日益童稚化,他指的是舆论监管。其实还有另一种“童稚化”,那就是在接受信息,选择信息来源的时候,由于缺乏思考而导 致的“无脑化”。

       由于负面消息和批评容易引起轰动,在网络这个江湖里,一些本可善用其影响的人,堕落成了为否定而否定的人,比如海外一些不论青红皂白“逢中必反” 的人。在否定的时候,他们又提不出什么建设性意见,变得“怨妇化”。

       “怨妇化”的“意见领袖”,外加“无脑化”的粉丝大军,就是目前中国网络上最大的景观。

       笔者在上文提到的于建嵘,他的批评总是有建设性。因为他的真知灼见总是来自调查研究。当下,社会轻易就把“知识分子”头衔加在某人身上,理由是敢说话, 却不在乎其话语到底是否有质量。见到几条负面消息,就把专家统统当作“砖家”,教授全部唤作“叫兽”。这样的反智倾向令人忧虑。

       网络影响甚至左右舆论已成了既成事实。网络能让愚蠢的人更蠢,让聪明的人更聪明,善用之者鉴别黑白,去伪存真,不善用者随波逐流,任人催眠。如 罗斯教授强调的那样,在网络言论良莠不齐,牢骚过盛之时,读者或许应该把“批判性思维”的重点,从“批评”移到“思维”上。

(作者系旅美华人学者)
这话说的真是入木三分!
催眠术师 发表于 2010-10-18 17:27


作者是旅美华人吧

在鳖朝,绝大多数“建设性意见”基本上都是提了白提,这个他是体会不到的:D


没时间跟你闲扯.jpg
中国人现在懵懵懂懂的只知道自己应该有权利 却不知道自己应该还有义务~
当然了,公平地说,绝大多数非建设性的扯淡意见也是提了白提(涉及到涨价或开辟新税种的提案除外),比如:




“对外地人进京实行准入制度”(北京市政协委员张惟英,原籍南京)

“人民币改名中华元”(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发改委副主任吴刚)

“设立道德爵位”(广东某代表)

“老婆做饭也要发工资”(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

“设立学士后学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全国政协委员孙狄、政协委员蔡继明)

“少吃肉,少放屁,降低碳排放”(杭州政协委员黄允宝)

“把每人一年的收入投入到爱国消费运动中”(北京政协委员李哲)

“穿国服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全国人大代表严诚忠)

“确立国花以刺激经济”(全国政协委员宗立成)

“建议组建城管警察”(深圳某代表)

“授温总理全国劳模称号”(浙江代表范谊)

“斗鸡合法化以拉动经济(河南代表尹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