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鱼新著:歼8T永远都不会存在(补歼8系列谱系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37:34


《现代兵器》2010年第10期
凤凰涅槃还是漫不经心----歼8IIM之后
中国战斗机的出口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从军事援助转为国际销售。国内最初的出口产品只是相对落后的歼-6、歼-7和强-5,出口国也大都是经济实力不够或在政治上存在装备引进限制的国家。国际市场对战斗机的要求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了整体上的跨越,随着F-16、“幻影”2000和米格-29这些三代机开始广泛出口,具备全天候和超视距作战能力的先进战斗机成为市场的主角。中国出口型战斗机的技术水平在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这十年里的进步很小,主打产品歼-7的改进型也只是采用引进电子设备的落后平台,虽然成本低廉却无法满足现代化战争的需要。歼-8 || M是中国战斗机出口产品中首个满足全天候和超视距标准的机型,但该机是在第二代战斗机的国际销售已渐入尾声时才开始研制的,整体技术水平与同时期国外类似产品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
  歼-8 || M实机在1996年参加公开展览被视为正式推广的标志,但到2000年珠海航展时却没有见到该机的身影,其风头也被歼-8 || ACT验证机所替代。从这个时间点上可以判断,歼-8 || M的出口推广工作仅仅持续了5年就基本停滞了下来。其中原因主要是受到外部和内部需求双重变化的影响。外部因素是随着歼-8 || M预计交付时间的拖延,导致潜在客户丢失;内部因素则是国内大规模装备需求缓解了企业经济上的压力。内、外部市场的共同作用,使歼-8 || M几乎没有推销就已经失败。
  歼-8 || M到2002年前后才算是基本完成了定型装备所需要的试验,但此时该机已经完全失去了装备的条件。国外潜在客户因为时间拖延而采购了其他型号,本身就在性能上不如三代机的歼-8 || M在成本上又无法和歼-7竞争,综合成本控制比较合理的FC-1也满足了全天候和超视距的性能要求。歼一8 || M在国外的有限市场前景难以让设计和生产单位获得前进的动力,国内军事航空装备的快速发展又牵制了生产单位的全部力量。中国在1996年后根据新的国防安全需要开始了大规模的航空兵建设,第二代战斗机的改进和三代机的发展都在加速,不但技术上得到了快速进步,生产规模也大幅度增加,曾经支撑歼-8 || M出口的经济因素在2000年后已经完全不起作用。
  歼-8 || M的设计和销售单位在1999年前后就已认识到该机出口项目的失败,这个产品在技术上的成熟时间已经错过了其销售上的最佳时期。从2000年开始,歼-8-|| M虽然是国内外航展的常客,但仅以简易模型参展,不免有应景和凑数的嫌疑。歼-8 || M在2000年后进行的试验更多是为了完成整个项目的计划,国内比该机更先进的雷达航电和机载武器的研制成功,也使“甲虫”8 ||和R-27/77的技术储备和改装工作失去了意义。沈阳飞机集团为满足空、海军航空兵需要发展了多个歼-8 ||系列改进型,现在已经公开的资料就出现歼-8H、歼-8F、歼-8G和歼-8FR等4个新机型。90年代初期一度显得萧条的歼-8生产线的生产任务逐年饱满,更重要的是国内机载成品的生产单位也都处于任务饱满的状态,歼-8 || M的成品和设备水平在几年的时间里就开始落后于国内的新机型。
  
  由外向内的歼-8||出口型的改进发展
  
  歼-8 ||是世界主要军事国家中最后批量生产的第二代战斗机,不出意外的话,也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后停产的二代机。如果从歼-10和歼-11的投产时间来看歼-8 ||的话,该机更是创造了世界上唯一的二、三代机并行生产的记录。歼-8 ||系列战斗机在90年代是国内生产的最好的战斗机,即使是引进苏一27后仍然是国内全天候战斗机的主力。但在歼-10和歼-11大规模生产后,歼-8 ||开始显得落后。随着新机装备规模的扩大,歼-8 ||开始被新机的光芒所掩盖。歼-8 ||系列机型本来已经逐步淡出各方关注的视野,但随着2008年珠海航展上歼-8D进行公开的加油表演之后,2009年的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歼-8 ||系列又挑起了大梁,国庆阅兵的空中编队公开了歼-8F这个全新的歼-8F改型,出口型歼-8F在沉寂了几年后又在北京航展以歼-8T的名称再次出现。
  歼-8T这个在2008年珠海航展上出现的神秘型号,在以图片的方式被发现后,曾经在网络上引起过很多的猜测和分析。但最终公开的歼-8T却以最缺乏吸引力和震撼性的方式出场。歼-8T的出现在技术和性能方面都没有什么新的亮点,甚至其完全脱离国内飞机改型顺序的序号,确定方式也显得漫不经心,反倒类似于当初俄罗斯出口苏霍伊系列战斗机时的变脸游戏。歼-8 || M变成歼-8 ||的关键是为了摆脱俄式雷达武器的不良印象,依靠国内机载设备和成品设计出“纯粹”中国造出口战斗机,同时也是让该机真正具备成品生产和出口条件。采用国内自行发展的机载雷达替代“甲虫”8 ll也是歼-8T的主要改进途径。
  俄罗斯生产的“甲虫”雷达是前苏联/俄罗斯首型多功能机载雷达,具备比较完善的对空和对地/海探测能力,并可配合多型机载制导武器,是前苏联为三代改进型战斗机配套研制的、达到西方同时代技术标准的先进机载雷达。“甲虫”系列雷达计划装备米格-29M/33、苏-27M/30和雅克-141等多个机型,各机型使用的“甲虫”在类似的功能和结构上搭配不同尺寸的天线,并进行适度修改。在“甲虫”系列中,出口中国的“甲虫”8 ll专门为配合歼-8 ||的机头尺寸进行改进设计。虽然“甲虫”8 ||在技术上采用了“甲虫”比较先进和系统的设计,但雷达本身的技术完善和改进设计还有很多工作要完成。歼-8 || M项目开始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改型雷达必须进行的完善和试验工作。
  “甲虫”系列雷达虽然装在前苏联/俄罗斯多种飞机上进行了试验,但俄罗斯在90年代开始研制的“标枪”、“黄蜂”、“隼”和“黄玉”等新型机载雷达,都采用无源相控阵天线来替代“甲虫”采用的机械扫描平板缝隙天线。俄罗斯在与中国合作“甲虫”8 ll时,自身已经放弃发展机械扫描的“甲虫”,而将相控阵天线作为机载雷达的标准,俄罗斯事实上只是把中国作为资金来源和出口目标。虽然中国航空工业是将歼-8 || M作为出口机型发展,但俄罗斯参与该项目并不是很重视中国能够出口多少战机,而是想通过推动这一项目来吸引中国空军的注意力,最终有机会改装中国装备的大量早期生产的歼-8 ||。
  中国航空兵现役歼-8 ||的改进对俄罗斯企业来说,比前景不明的歼-8 || M出口更具吸引力。虽然歼-8 || M到2002年时已完成了大部分飞行试验和设备调试工作,但“甲虫”8 ll雷达系统已经确定无法装备或改装中国自己的歼-8 ||,俄罗斯空军改装米格一29时也有多种新型雷达可以采用。俄罗斯国防电子工业不可能为了不确定的定货进行“甲虫”8 ll批生产的准备,中国国防电子工业同样不可能去引进生产“甲虫”8 ll雷达。这样一来歼-8 || M市场开发和生产计划的终止,必将导致“甲虫”-8 ||的生产准备工作终止,该雷达直到现在仍然处于样品状态。而歼。-8 ||M直到现在都不是能够随时交付的、技术上比较成熟的产品,国内企业在飞机机体、设备和发动机的生产方面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雷达航电的综合与补充试验工作都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即使中国航空进出口公司的卓越工作能够为歼-8 || M找到客户,“甲虫”-8 ||雷达批生产工作的终止也使该机完全不具备交付的可能。成熟技术的发展和歼-8 ||M的技术革新
  歼-8 || M的航电系统采取的是“取长补短”的积木式技术发展途径,通过引进俄罗斯的雷达和导弹武器填补国内暂时的空白,依靠国产成熟的飞机平台和引进比较有效的机载作战系统,保证该机满足2000年前后世界战斗机市场对装备性能的需要。采用此方式着眼于低成本和低风险,机载航电系统采用了当时歼-8B的分体式架构,引进俄罗斯的“甲虫”8 ll仅作为SL-5的替代产品组合到航电系统中。歼-8 ||M在技术上最大的问题是俄罗斯雷达和国产航电系统的综合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消耗了大量宝贵的时间,但最终的产品在兼容性和自动化水平上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歼-8 || M研制时,西方三代机已经广泛采用了先进的综合航电系统。但因为当时国内自行发展的综合航电还没有实用化,俄罗斯也没有真正达到技术要求的综合航电技术和成品。因此,歼培-8 ||M虽然在航电分系统上采用了较新的技术和成品,但航电系统整体的综合和协调水平仍然属于二代机的标准。
  2000年先后,国内完成了更先进的雷达和武器的研制工作,曾经在技术上处于比较优势的歼-8 || M很快就因为技术更新缓慢而落后。中国国内的雷达电子生产企业在本世纪前5年里完成了多个成熟的系统,到2005年时已经能够提供成熟有效的设备替代俄罗斯产品。因此,2006年航展上歼-8 || M虽然还采用原有编号,但在解说上已经开始强调可以使用国内生产的机载雷达和导弹武器。中国在歼-8 ||M项目中只向俄罗斯引进了2套“甲虫”-8 ||雷达样品。随着国内为歼一8H/F研制的新型多功能机载火控雷达完成和装备使用,俄罗斯机载火控雷达在技术上和功能上已经不再具备优势。歼-8 ||系列开始装备PL-11和PL-12后,R-27甚至R-77也失去了市场。歼-8H研制时,国防系统已经能够向空军提供相当于歼-8 || M的机载设备,更加现代化的歼。8F更是在雷达火控、导弹武器和综合航电上全面超越歼-8 ||M。而利用歼-8H/F机载设备改进的歼一8B/D的战斗力也已超过歼-8 || M。
  歼-8 || M到2002年时虽然在整体上具备了设计定型的基本要求,但是最初确定的技术条件与实际情况已经有十年的差距。这时,不但歼-8 || M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没有什么竞争的优势,在国内同类飞机的生产和改装市场上也失去了技术上的先进性。如果从机载成品和平台技术条件对歼-8 || M和歼一8T进行对比分析,歼。8T最明显的技术进步就是应用了歼-8 ||新改型的综合航电系统和国产雷达。
  中国出口的KLJ一7雷达是与“甲虫”类似的全波形脉;中多普勒多用途机载火控雷达。按照公开数据中KLJ一7雷达105公里的最大搜索距离判断,该雷达在目标探测距离上已经达到SD一10最大射程的1.5倍,完全具备实现超视距迎头拦截的要求。根据国内公开刊物证实,国产火控系统从发现目标到完成跟踪需要约6秒的反应时间,装备类似KIJ-7雷达的歼-8T在超视距作战能力上完全可以和F一16C和“幻影”2000-5抗衡,在视距外空战和防空拦截能力上已经超过了米格·29和早期苏。27SK的水平。KLJ-7雷达具备比较强的对地/海上目标跟踪定位能力,可以为精确制导炸弹和战术导弹进行目标引导,支持常规和制导武器对地/海目标攻击。歼-8T采用KLJ-7机载雷达不但完全可以替代“甲虫”-8 ||,而且也能够满足生产供应和成本要求。
  歼-8 || M的平台直接应用了国内比较成熟的歼-8B的机体和动力。作为以防空,制空战斗机为目标设计的歼-8 ||,在歼-8 l_M项目开始时对多用途方面所采取的改进措施并不完善,载荷条件和外挂组合形式都不能适应多用途战斗机的需要。早期公开的歼-8 || M挂载方案中除PL-5/9和R-27空空导弹外,对地/海目标进行打击的武器主要是常规炸弹和火箭。歼-8 || M缺乏对飞机强度和外挂载荷的考虑,所以其外挂方案中只有机腹有挂载Kh-31导弹的能力,其他机翼挂点在武器载荷上都没有超过500公斤,这个标准远不如国内2000年后生产歼一81l系列改进型的载荷条件。歼-8F采用较先进的雷达火控系统后具备较好的多用途潜力,外挂载荷和重载外挂点的数量都有很大提高。重载挂点数量的增加提高了飞机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能力,更大的外挂载荷也增加了外挂武器的灵活性和品种。按照北京航展上歼一8T公开的基本重量和最大起飞重量数据,该机在满油条件下的最大外挂载荷已经可以达到4。5吨。通过计算可以发现,歼18T可能具备3个载荷在1吨标准的重载挂点,对地/海目标进行精确打击能力要比歼-8 || M提高一倍。
  歼一8T除采用国产机载火控雷达和导弹武器替代歼-8 || M的俄式设备之外,更为重要的技术改进是应用了现代化的综合航电系统,其电子作战系统真正满足了现代化战争的需要。但歼-8 || M的航电系统代表的只是中国和俄罗斯80年代末期的水平,分体式航电的组合方式存在系统复杂和自动化程度差的问题,机载电子设备的兼容性和综合化水平较低,与美国在“八二工程”中计划为歼-8 ||采用的综合航电相比有很大差距。
  歼一8D出现之后,国内航电技术和成品性能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从歼-8|||开始到歼-8F逐步实现了国产综合航电系统的实用化,而歼一8H和歼-8F也代表着歼罐li系列雷达航电技术的两个阶段。歼-8F更是在歼培…的基础上实现了机载电子作战系统的实用和多功能化。歼-8_l的新改型已经全面应用以数据总线沟通各系统的综合航电,多功能雷达、组合电子对抗、双杆操纵、平显火控在综合航电系统的支持下,将机载电子作战系统的综合水平提高到新的台阶。而歼18F的综合航电相比歼-8|||,稳定性又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歼一8T的综合航电从宣传资料判断已经基本达到了歼-8F的标准。如果歼-8T采用和歼18F相当的综合航电替代歼-8|| M的旧式系统,通过双路GJB数据总线沟通雷达、导航、显示、电子对抗、外挂管理和通讯等模块,更加能够发挥双杆操纵系统和平显、下显的操作界面和控制上的优势。综合航电也可以让歼-8T更好地融合到战场C4ISR系统之中,依靠电子设备所改善的战斗力还可以部分弥补该机平台性能上存在的不足。
  
  歼-8T的技术进步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歼-8||M在上世纪90年代还有可能在综合战斗力上取得一定的平衡,二代平台和三代标准的雷达武器进行良好的组合,是当时中国航空工业在高性能战斗机上所能取得的最高成就。但是,当歼-8 ||M的成熟时间拖延到2000年之后,其技术标准完全无法满足现代化空战的需要。歼-8 || M成本上的有限优势难以和充斥在国际市场上的三代二手机抗衡,飞机和发动机的飞行寿命及技术水平导致的后勤维护上的投入增加,也在总寿命周期成本上无法与三代同规格飞机相比较。根据中国空军成立60周年展览上公开的歼-8 ||的发展序列,可以发现歼-8F和歼-8B/D应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技术渠道,而歼,8H是作为接续歼-8D现代化技术发展型。展板上关于航空兵现役的歼。8B/D的现代化改进内容中,歼-8BF和歼-8DH、歼-8DF这几个型号的名称特点,以及神秘的歼-8FR的编号,都已经证明歼-8F是名副其实的歼-8 ||系列的转折点。中国航空生产和成品供应企业在歼一8的改进完善上可谓经验丰富。当初在研制歼-8 || M的时候国内航空系统还有些战战兢兢,到2006年时,国内在现代化机载雷达航电上已经完成了积累,国内同类产品在功能和性能上都已经完成了整体的超越,国内航空科研系统对新成品和新技术也完成了吸收后的再创新。
  歼-8T的综合航电是按照GJB规范发展的国产先进航电技术,从公开的资料可以判断,歼。8T和FC一1的航电整体上处于相当的水平。中国在发展综合航电系统时主要采用类似西方的接口和硬件,采用国产综合航电的歼一8T不但可以使用中国生产的机载武器,而且还具备应用西方标准的机载武器的改进潜力。同时,沈阳飞机公司在歼-8 ||M上已经完成了使用俄式制导武器的相关准备工作,歼-8T使用俄罗斯生产的制导武器也不存在大的难度。数据总线和标准接口的软、硬件环境使歼-8T的航电性能和综合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在提高机载航电的综合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同时增强了设备的扩展能力。歼-8T的综合航电在改进完善时已经不再需要像歼-8 || M那样大动干戈,综合到机载航电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只要符合标准的接口和软件程序,就可以利用平台和软件为基础实现积木式的组台和各系统的协调。建立在先进电子技术基础上的歼-8T已经跟上了国际战斗机电子设备的技术水平。改装综合航电的歼一8T相比歼-8 || M,其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提高非常明显,而且能够更广泛适应国外机载武器和电子设备的要求。
  但是,歼-8 ||机体平台的设计限制了其整体战斗力的提升,即使按最理想的情况估计,该机也只是具备部分三代机特征的第二代战斗机。航展上公开的歼-8T的模型,实际上就是将原来的歼-8 || M模型改了个编号,公开的大部分性能指标和技术特点也都是理论上的数据。相比当初在出口型项目中认真推动和全新生产歼-8 || M原型机的举动,航展上所公开的歼一8T实际上就是存在于计划和设想中的“纸上方案”。按照航展上的数据和对飞机性能的描述进行分析,因为歼-8F比较明显的几个典型特征并没有体现在歼-8T的描述上,所以该机还不能被看成是国内装备的歼-8F的出口型。最新公开的歼-8T的各方面数据和歼-8 || M并无本质上的差异。如果将歼培ll M看成是改装了俄罗斯雷达武器的歼-813,那么歼-8T完全可以看成是利用歼18F雷达航电改造歼一8B产生的歼-8BF。
  
  谢幕前最后的变脸
  
  中国在国产三代机交付十年后仍然生产二代机本来就是个“奇迹”,这个世界上空前的壮举现在可以用各种因素来解释。但是,如果到2012年时歼-8 ||系列飞机仍然还在生产线上,那么这个“奇迹”式的成就必然会成为对中国航空工业的讽刺。中国航空工业的生产线上目前仍然同时存在二代的歼一8和三代的歼-11。但是,二代和三代机的生产工艺、设备条件和成品供应各自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两者的生产线在人员和设备上缺乏通用性,从装备的角度上看,可以将2012年后的歼-8 ||生产线看成是资源的浪费。中国航空兵部队直到现在还在采购歼-8系列机型的关键并不是因为其性能有多好,而是该机的新改型在战斗力和可靠性上比较平衡,航空兵部队本身也具备歼一8系列维护保障的完整体系,采购歼一8改进型的后续投入基本可以控制在现有的基础条件范围内,歼一8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可以控制在比较理想的标准。歼一8新改进型在成品类型和维护保障条件上与歼一7存在很大差异。已经装备歼。7的国外空军如果采购歼一8,就必须建立新的后勤系统,引进全套维护系统和成品体系,这明显增加了飞机的使用成本。歼-8 ||新改进型对中国航空兵的优点在出口市场上完全无法实现,这样大的基础投入不但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难以承受,就是在军事装备上投资较大的国家也难以承担。
  中国在歼-8 ||的出口推广上并没有采取比展出模型更实质的措施,这一方面是因为可以依靠歼-8BF这样成熟的机型作为基础,避免了曾经出现的歼18 l_M引进雷达在系统综合上的问题。同时也是因为各方面对歼-8 || M和现在的歼一8T出口前景都不看好。为了歼-8T这样连技术验证功能都不具备的过时的“新”产品,确实也没有必要投入多少资源或去生产根本不需要的原型机。歼一8T和歼-8 || M之间的关系可以称为“结束后的开始”,同样也可以称为“开始的结束”。这是因为歼-8T是歼-8 || M的后续改进完善型和阶段性提高的替代者,但目前的国际战斗机市场和国内军机生产的实际情况,都意味着歼-8T进行再多改进也不可能打开出口市场的大门。而这个在歼-8F基础上退步发展的歼一8T,显然也无法动摇歼-8F和歼-8FR的地位。既无外销可能又无内销渠道的歼-8T面对的只有没有结果的结局,甚至不能和歼-8 lI M一样有个实体用来瞻仰。
  歼-8T的公开时机和推广力度远远不能和曾经大张旗鼓宣传的歼-8 || M相比,这样的差异主要是设计和生产企业在心态和能力上出现的巨大变化。歼一8T能够成功完成出口交付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但沈飞这样的大集团在中国参加航展的名单中却不能缺少。沈飞集团生产的战斗机中仅有歼-8 || M这个型号有出口授权,但是已经延续了15年的该项目早已经过时,继续使用这个的编号从宣传角度和销售要求上显然都不可取。为了能够在新的时期在中国战斗机出口产品上体现出技术上的特点,给歼-8 || M一个新的编号作为宣传的亮点也就顺理成章。换汤不换药的歼18T和以前的歼-8 || M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异,但歼-8 || M到歼一8T的渐变却是中国雷达航电由弱到强过程的代表。歼-8T的出现和歼-8 || M的退场在技术上代表的是一个阶段的跨越,证明了我们在歼-8 ||上用了十年的时间终于做到了当初无法完成的工作。
  歼-8 || M开始时是作为沈阳飞机集团在出口市场上突破的途径。引进俄罗斯雷达和相关系统来提高歼-8 ||战斗力的措施,在项目开始时得到研制单位的重视并进行较大的投入,解决系统协调问题所消耗的时间很多都被用来为科研基础的不足进行补课。现在,沈飞集团不但在军用飞机生产上摆脱了以前的困境,随着国内先进机载设备的发展和新机型研制的推动,中国航空科研和试验系统已经对歼-8 ||系列的改进改型游刃有余。
  歼-8 ||项目所应用的都是在国内已经实用化的成熟技术和成品。现在,我们已经有条件在几套成熟系统中自由选择最合适的组合,依靠技术积累和理论计算就可以来替代大部分设计、生产和试验工作,这样的局面相比开始研制歼-8 || M时的谨慎小心已经有了天渊之别。歼-8 ||是否能够成功出口看起来并没有得到生产企业的重视,事实上这个机型也基本不具备成功出口的条件,其参展和宣传主要是为了推广企业本身能力和产品的平台。从笔者个人的观点判断,歼一8T的出现只是个低成本的宣传手段。航展上公开歼-8 ||这个型号除了能够烘托国内飞机出口展览的气氛、保证沈阳飞机集团的产品在中航组团展览上不会成为空白外,实际意义也只是在关注自己的自留地时在旁边树起一棵木桩,漫不经心地期待着有哪只可爱的兔子偶然撞到上面。

歼-8A是在歼-8飞机基础上改进研制的,后来又发展出歼-8白天型、一壳两用型、歼-8R、歼-8E、歼-8ACT等。 歼-8E是空一所、空二所、空八所在歼-8A飞机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他换装了JL-7A雷达、火控计算机,加装自卫电子干扰设备、PL-5B导弹离发射装置。1993年7月装备部队。 歼-8R亦称歼侦-8,是由空一所牵头改进设计的一种高空高速战术侦察机,由航空兵侦4团、沈空航修厂实施改装。1986年9月28日到11月10日进行了飞行试验,1987年4月装备部队。
2181541_6.jpg

歼-8II 歼-8II是在歼-8I基础上改进设计的全天候高空高速歼击机。其突出的特点是将传统的机头进气改为两侧进气,解放了机头,整流锥里安装了性能更好的机载雷达。歼-8II飞机突出改进和发展了火控系统及空战武器,使其战术技术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另外,还发展出了具备空中加油能力,具备挂载发射后不管空空导弹能力的机型,进一步挖掘了该机的潜在能力。 歼-8B 歼-8B在歼-8II基础上有了较大改进,主要有:换装发动机,升级雷达,加装平显,加挂新型导弹。
2181541_7.jpg

歼-8H是在歼-8D飞机基础上,换装了脉冲多普勒雷达、惯性/GPS组合导航系统,改进组合电子对抗系统和WP-13B发动机而成的新型歼击机。改装雷达后,具有了上视和下视能力,是飞机作战性能有了进一步提高,2000年6月18日实现首飞,是试飞员王惠林    歼-8F/H/DF/G
2181541_4.jpg
2181541_5.jpg

歼-8DF是在歼-8F和歼-8H基础上的改进型,主要加装新型空空导弹,升级了综合火控系统,加装了数据链、双杆操纵、一平二下、综合显示控制、头盔瞄准具、数据传输记录设备、话音告警等航电设备,提高了中距作战能力和综合作战能力。
2181541_2.jpg

歼-8IIACT验证机采用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新增了鸭翼,放宽了静安定度,改善了飞机的敏捷性,提高了飞机的机动性,其综合性能已达到或接近第三代战斗机水平
2181541_3.jpg

歼-8系列歼击机谱系
2181541_1.jpg

《现代兵器》2010年第10期
凤凰涅槃还是漫不经心----歼8IIM之后
中国战斗机的出口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从军事援助转为国际销售。国内最初的出口产品只是相对落后的歼-6、歼-7和强-5,出口国也大都是经济实力不够或在政治上存在装备引进限制的国家。国际市场对战斗机的要求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了整体上的跨越,随着F-16、“幻影”2000和米格-29这些三代机开始广泛出口,具备全天候和超视距作战能力的先进战斗机成为市场的主角。中国出口型战斗机的技术水平在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这十年里的进步很小,主打产品歼-7的改进型也只是采用引进电子设备的落后平台,虽然成本低廉却无法满足现代化战争的需要。歼-8 || M是中国战斗机出口产品中首个满足全天候和超视距标准的机型,但该机是在第二代战斗机的国际销售已渐入尾声时才开始研制的,整体技术水平与同时期国外类似产品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
  歼-8 || M实机在1996年参加公开展览被视为正式推广的标志,但到2000年珠海航展时却没有见到该机的身影,其风头也被歼-8 || ACT验证机所替代。从这个时间点上可以判断,歼-8 || M的出口推广工作仅仅持续了5年就基本停滞了下来。其中原因主要是受到外部和内部需求双重变化的影响。外部因素是随着歼-8 || M预计交付时间的拖延,导致潜在客户丢失;内部因素则是国内大规模装备需求缓解了企业经济上的压力。内、外部市场的共同作用,使歼-8 || M几乎没有推销就已经失败。
  歼-8 || M到2002年前后才算是基本完成了定型装备所需要的试验,但此时该机已经完全失去了装备的条件。国外潜在客户因为时间拖延而采购了其他型号,本身就在性能上不如三代机的歼-8 || M在成本上又无法和歼-7竞争,综合成本控制比较合理的FC-1也满足了全天候和超视距的性能要求。歼一8 || M在国外的有限市场前景难以让设计和生产单位获得前进的动力,国内军事航空装备的快速发展又牵制了生产单位的全部力量。中国在1996年后根据新的国防安全需要开始了大规模的航空兵建设,第二代战斗机的改进和三代机的发展都在加速,不但技术上得到了快速进步,生产规模也大幅度增加,曾经支撑歼-8 || M出口的经济因素在2000年后已经完全不起作用。
  歼-8 || M的设计和销售单位在1999年前后就已认识到该机出口项目的失败,这个产品在技术上的成熟时间已经错过了其销售上的最佳时期。从2000年开始,歼-8-|| M虽然是国内外航展的常客,但仅以简易模型参展,不免有应景和凑数的嫌疑。歼-8 || M在2000年后进行的试验更多是为了完成整个项目的计划,国内比该机更先进的雷达航电和机载武器的研制成功,也使“甲虫”8 ||和R-27/77的技术储备和改装工作失去了意义。沈阳飞机集团为满足空、海军航空兵需要发展了多个歼-8 ||系列改进型,现在已经公开的资料就出现歼-8H、歼-8F、歼-8G和歼-8FR等4个新机型。90年代初期一度显得萧条的歼-8生产线的生产任务逐年饱满,更重要的是国内机载成品的生产单位也都处于任务饱满的状态,歼-8 || M的成品和设备水平在几年的时间里就开始落后于国内的新机型。
  
  由外向内的歼-8||出口型的改进发展
  
  歼-8 ||是世界主要军事国家中最后批量生产的第二代战斗机,不出意外的话,也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后停产的二代机。如果从歼-10和歼-11的投产时间来看歼-8 ||的话,该机更是创造了世界上唯一的二、三代机并行生产的记录。歼-8 ||系列战斗机在90年代是国内生产的最好的战斗机,即使是引进苏一27后仍然是国内全天候战斗机的主力。但在歼-10和歼-11大规模生产后,歼-8 ||开始显得落后。随着新机装备规模的扩大,歼-8 ||开始被新机的光芒所掩盖。歼-8 ||系列机型本来已经逐步淡出各方关注的视野,但随着2008年珠海航展上歼-8D进行公开的加油表演之后,2009年的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歼-8 ||系列又挑起了大梁,国庆阅兵的空中编队公开了歼-8F这个全新的歼-8F改型,出口型歼-8F在沉寂了几年后又在北京航展以歼-8T的名称再次出现。
  歼-8T这个在2008年珠海航展上出现的神秘型号,在以图片的方式被发现后,曾经在网络上引起过很多的猜测和分析。但最终公开的歼-8T却以最缺乏吸引力和震撼性的方式出场。歼-8T的出现在技术和性能方面都没有什么新的亮点,甚至其完全脱离国内飞机改型顺序的序号,确定方式也显得漫不经心,反倒类似于当初俄罗斯出口苏霍伊系列战斗机时的变脸游戏。歼-8 || M变成歼-8 ||的关键是为了摆脱俄式雷达武器的不良印象,依靠国内机载设备和成品设计出“纯粹”中国造出口战斗机,同时也是让该机真正具备成品生产和出口条件。采用国内自行发展的机载雷达替代“甲虫”8 ll也是歼-8T的主要改进途径。
  俄罗斯生产的“甲虫”雷达是前苏联/俄罗斯首型多功能机载雷达,具备比较完善的对空和对地/海探测能力,并可配合多型机载制导武器,是前苏联为三代改进型战斗机配套研制的、达到西方同时代技术标准的先进机载雷达。“甲虫”系列雷达计划装备米格-29M/33、苏-27M/30和雅克-141等多个机型,各机型使用的“甲虫”在类似的功能和结构上搭配不同尺寸的天线,并进行适度修改。在“甲虫”系列中,出口中国的“甲虫”8 ll专门为配合歼-8 ||的机头尺寸进行改进设计。虽然“甲虫”8 ||在技术上采用了“甲虫”比较先进和系统的设计,但雷达本身的技术完善和改进设计还有很多工作要完成。歼-8 || M项目开始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改型雷达必须进行的完善和试验工作。
  “甲虫”系列雷达虽然装在前苏联/俄罗斯多种飞机上进行了试验,但俄罗斯在90年代开始研制的“标枪”、“黄蜂”、“隼”和“黄玉”等新型机载雷达,都采用无源相控阵天线来替代“甲虫”采用的机械扫描平板缝隙天线。俄罗斯在与中国合作“甲虫”8 ll时,自身已经放弃发展机械扫描的“甲虫”,而将相控阵天线作为机载雷达的标准,俄罗斯事实上只是把中国作为资金来源和出口目标。虽然中国航空工业是将歼-8 || M作为出口机型发展,但俄罗斯参与该项目并不是很重视中国能够出口多少战机,而是想通过推动这一项目来吸引中国空军的注意力,最终有机会改装中国装备的大量早期生产的歼-8 ||。
  中国航空兵现役歼-8 ||的改进对俄罗斯企业来说,比前景不明的歼-8 || M出口更具吸引力。虽然歼-8 || M到2002年时已完成了大部分飞行试验和设备调试工作,但“甲虫”8 ll雷达系统已经确定无法装备或改装中国自己的歼-8 ||,俄罗斯空军改装米格一29时也有多种新型雷达可以采用。俄罗斯国防电子工业不可能为了不确定的定货进行“甲虫”8 ll批生产的准备,中国国防电子工业同样不可能去引进生产“甲虫”8 ll雷达。这样一来歼-8 || M市场开发和生产计划的终止,必将导致“甲虫”-8 ||的生产准备工作终止,该雷达直到现在仍然处于样品状态。而歼。-8 ||M直到现在都不是能够随时交付的、技术上比较成熟的产品,国内企业在飞机机体、设备和发动机的生产方面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雷达航电的综合与补充试验工作都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即使中国航空进出口公司的卓越工作能够为歼-8 || M找到客户,“甲虫”-8 ||雷达批生产工作的终止也使该机完全不具备交付的可能。成熟技术的发展和歼-8 ||M的技术革新
  歼-8 || M的航电系统采取的是“取长补短”的积木式技术发展途径,通过引进俄罗斯的雷达和导弹武器填补国内暂时的空白,依靠国产成熟的飞机平台和引进比较有效的机载作战系统,保证该机满足2000年前后世界战斗机市场对装备性能的需要。采用此方式着眼于低成本和低风险,机载航电系统采用了当时歼-8B的分体式架构,引进俄罗斯的“甲虫”8 ll仅作为SL-5的替代产品组合到航电系统中。歼-8 ||M在技术上最大的问题是俄罗斯雷达和国产航电系统的综合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消耗了大量宝贵的时间,但最终的产品在兼容性和自动化水平上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歼-8 || M研制时,西方三代机已经广泛采用了先进的综合航电系统。但因为当时国内自行发展的综合航电还没有实用化,俄罗斯也没有真正达到技术要求的综合航电技术和成品。因此,歼培-8 ||M虽然在航电分系统上采用了较新的技术和成品,但航电系统整体的综合和协调水平仍然属于二代机的标准。
  2000年先后,国内完成了更先进的雷达和武器的研制工作,曾经在技术上处于比较优势的歼-8 || M很快就因为技术更新缓慢而落后。中国国内的雷达电子生产企业在本世纪前5年里完成了多个成熟的系统,到2005年时已经能够提供成熟有效的设备替代俄罗斯产品。因此,2006年航展上歼-8 || M虽然还采用原有编号,但在解说上已经开始强调可以使用国内生产的机载雷达和导弹武器。中国在歼-8 ||M项目中只向俄罗斯引进了2套“甲虫”-8 ||雷达样品。随着国内为歼一8H/F研制的新型多功能机载火控雷达完成和装备使用,俄罗斯机载火控雷达在技术上和功能上已经不再具备优势。歼-8 ||系列开始装备PL-11和PL-12后,R-27甚至R-77也失去了市场。歼-8H研制时,国防系统已经能够向空军提供相当于歼-8 || M的机载设备,更加现代化的歼。8F更是在雷达火控、导弹武器和综合航电上全面超越歼-8 ||M。而利用歼-8H/F机载设备改进的歼一8B/D的战斗力也已超过歼-8 || M。
  歼-8 || M到2002年时虽然在整体上具备了设计定型的基本要求,但是最初确定的技术条件与实际情况已经有十年的差距。这时,不但歼-8 || M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没有什么竞争的优势,在国内同类飞机的生产和改装市场上也失去了技术上的先进性。如果从机载成品和平台技术条件对歼-8 || M和歼一8T进行对比分析,歼。8T最明显的技术进步就是应用了歼-8 ||新改型的综合航电系统和国产雷达。
  中国出口的KLJ一7雷达是与“甲虫”类似的全波形脉;中多普勒多用途机载火控雷达。按照公开数据中KLJ一7雷达105公里的最大搜索距离判断,该雷达在目标探测距离上已经达到SD一10最大射程的1.5倍,完全具备实现超视距迎头拦截的要求。根据国内公开刊物证实,国产火控系统从发现目标到完成跟踪需要约6秒的反应时间,装备类似KIJ-7雷达的歼-8T在超视距作战能力上完全可以和F一16C和“幻影”2000-5抗衡,在视距外空战和防空拦截能力上已经超过了米格·29和早期苏。27SK的水平。KLJ-7雷达具备比较强的对地/海上目标跟踪定位能力,可以为精确制导炸弹和战术导弹进行目标引导,支持常规和制导武器对地/海目标攻击。歼-8T采用KLJ-7机载雷达不但完全可以替代“甲虫”-8 ||,而且也能够满足生产供应和成本要求。
  歼-8 || M的平台直接应用了国内比较成熟的歼-8B的机体和动力。作为以防空,制空战斗机为目标设计的歼-8 ||,在歼-8 l_M项目开始时对多用途方面所采取的改进措施并不完善,载荷条件和外挂组合形式都不能适应多用途战斗机的需要。早期公开的歼-8 || M挂载方案中除PL-5/9和R-27空空导弹外,对地/海目标进行打击的武器主要是常规炸弹和火箭。歼-8 || M缺乏对飞机强度和外挂载荷的考虑,所以其外挂方案中只有机腹有挂载Kh-31导弹的能力,其他机翼挂点在武器载荷上都没有超过500公斤,这个标准远不如国内2000年后生产歼一81l系列改进型的载荷条件。歼-8F采用较先进的雷达火控系统后具备较好的多用途潜力,外挂载荷和重载外挂点的数量都有很大提高。重载挂点数量的增加提高了飞机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能力,更大的外挂载荷也增加了外挂武器的灵活性和品种。按照北京航展上歼一8T公开的基本重量和最大起飞重量数据,该机在满油条件下的最大外挂载荷已经可以达到4。5吨。通过计算可以发现,歼18T可能具备3个载荷在1吨标准的重载挂点,对地/海目标进行精确打击能力要比歼-8 || M提高一倍。
  歼一8T除采用国产机载火控雷达和导弹武器替代歼-8 || M的俄式设备之外,更为重要的技术改进是应用了现代化的综合航电系统,其电子作战系统真正满足了现代化战争的需要。但歼-8 || M的航电系统代表的只是中国和俄罗斯80年代末期的水平,分体式航电的组合方式存在系统复杂和自动化程度差的问题,机载电子设备的兼容性和综合化水平较低,与美国在“八二工程”中计划为歼-8 ||采用的综合航电相比有很大差距。
  歼一8D出现之后,国内航电技术和成品性能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从歼-8|||开始到歼-8F逐步实现了国产综合航电系统的实用化,而歼一8H和歼-8F也代表着歼罐li系列雷达航电技术的两个阶段。歼-8F更是在歼培…的基础上实现了机载电子作战系统的实用和多功能化。歼-8_l的新改型已经全面应用以数据总线沟通各系统的综合航电,多功能雷达、组合电子对抗、双杆操纵、平显火控在综合航电系统的支持下,将机载电子作战系统的综合水平提高到新的台阶。而歼18F的综合航电相比歼-8|||,稳定性又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歼一8T的综合航电从宣传资料判断已经基本达到了歼-8F的标准。如果歼-8T采用和歼18F相当的综合航电替代歼-8|| M的旧式系统,通过双路GJB数据总线沟通雷达、导航、显示、电子对抗、外挂管理和通讯等模块,更加能够发挥双杆操纵系统和平显、下显的操作界面和控制上的优势。综合航电也可以让歼-8T更好地融合到战场C4ISR系统之中,依靠电子设备所改善的战斗力还可以部分弥补该机平台性能上存在的不足。
  
  歼-8T的技术进步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歼-8||M在上世纪90年代还有可能在综合战斗力上取得一定的平衡,二代平台和三代标准的雷达武器进行良好的组合,是当时中国航空工业在高性能战斗机上所能取得的最高成就。但是,当歼-8 ||M的成熟时间拖延到2000年之后,其技术标准完全无法满足现代化空战的需要。歼-8 || M成本上的有限优势难以和充斥在国际市场上的三代二手机抗衡,飞机和发动机的飞行寿命及技术水平导致的后勤维护上的投入增加,也在总寿命周期成本上无法与三代同规格飞机相比较。根据中国空军成立60周年展览上公开的歼-8 ||的发展序列,可以发现歼-8F和歼-8B/D应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技术渠道,而歼,8H是作为接续歼-8D现代化技术发展型。展板上关于航空兵现役的歼。8B/D的现代化改进内容中,歼-8BF和歼-8DH、歼-8DF这几个型号的名称特点,以及神秘的歼-8FR的编号,都已经证明歼-8F是名副其实的歼-8 ||系列的转折点。中国航空生产和成品供应企业在歼一8的改进完善上可谓经验丰富。当初在研制歼-8 || M的时候国内航空系统还有些战战兢兢,到2006年时,国内在现代化机载雷达航电上已经完成了积累,国内同类产品在功能和性能上都已经完成了整体的超越,国内航空科研系统对新成品和新技术也完成了吸收后的再创新。
  歼-8T的综合航电是按照GJB规范发展的国产先进航电技术,从公开的资料可以判断,歼。8T和FC一1的航电整体上处于相当的水平。中国在发展综合航电系统时主要采用类似西方的接口和硬件,采用国产综合航电的歼一8T不但可以使用中国生产的机载武器,而且还具备应用西方标准的机载武器的改进潜力。同时,沈阳飞机公司在歼-8 ||M上已经完成了使用俄式制导武器的相关准备工作,歼-8T使用俄罗斯生产的制导武器也不存在大的难度。数据总线和标准接口的软、硬件环境使歼-8T的航电性能和综合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在提高机载航电的综合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同时增强了设备的扩展能力。歼-8T的综合航电在改进完善时已经不再需要像歼-8 || M那样大动干戈,综合到机载航电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只要符合标准的接口和软件程序,就可以利用平台和软件为基础实现积木式的组台和各系统的协调。建立在先进电子技术基础上的歼-8T已经跟上了国际战斗机电子设备的技术水平。改装综合航电的歼一8T相比歼-8 || M,其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提高非常明显,而且能够更广泛适应国外机载武器和电子设备的要求。
  但是,歼-8 ||机体平台的设计限制了其整体战斗力的提升,即使按最理想的情况估计,该机也只是具备部分三代机特征的第二代战斗机。航展上公开的歼-8T的模型,实际上就是将原来的歼-8 || M模型改了个编号,公开的大部分性能指标和技术特点也都是理论上的数据。相比当初在出口型项目中认真推动和全新生产歼-8 || M原型机的举动,航展上所公开的歼一8T实际上就是存在于计划和设想中的“纸上方案”。按照航展上的数据和对飞机性能的描述进行分析,因为歼-8F比较明显的几个典型特征并没有体现在歼-8T的描述上,所以该机还不能被看成是国内装备的歼-8F的出口型。最新公开的歼-8T的各方面数据和歼-8 || M并无本质上的差异。如果将歼培ll M看成是改装了俄罗斯雷达武器的歼-813,那么歼-8T完全可以看成是利用歼18F雷达航电改造歼一8B产生的歼-8BF。
  
  谢幕前最后的变脸
  
  中国在国产三代机交付十年后仍然生产二代机本来就是个“奇迹”,这个世界上空前的壮举现在可以用各种因素来解释。但是,如果到2012年时歼-8 ||系列飞机仍然还在生产线上,那么这个“奇迹”式的成就必然会成为对中国航空工业的讽刺。中国航空工业的生产线上目前仍然同时存在二代的歼一8和三代的歼-11。但是,二代和三代机的生产工艺、设备条件和成品供应各自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两者的生产线在人员和设备上缺乏通用性,从装备的角度上看,可以将2012年后的歼-8 ||生产线看成是资源的浪费。中国航空兵部队直到现在还在采购歼-8系列机型的关键并不是因为其性能有多好,而是该机的新改型在战斗力和可靠性上比较平衡,航空兵部队本身也具备歼一8系列维护保障的完整体系,采购歼一8改进型的后续投入基本可以控制在现有的基础条件范围内,歼一8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可以控制在比较理想的标准。歼一8新改进型在成品类型和维护保障条件上与歼一7存在很大差异。已经装备歼。7的国外空军如果采购歼一8,就必须建立新的后勤系统,引进全套维护系统和成品体系,这明显增加了飞机的使用成本。歼-8 ||新改进型对中国航空兵的优点在出口市场上完全无法实现,这样大的基础投入不但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难以承受,就是在军事装备上投资较大的国家也难以承担。
  中国在歼-8 ||的出口推广上并没有采取比展出模型更实质的措施,这一方面是因为可以依靠歼-8BF这样成熟的机型作为基础,避免了曾经出现的歼18 l_M引进雷达在系统综合上的问题。同时也是因为各方面对歼-8 || M和现在的歼一8T出口前景都不看好。为了歼-8T这样连技术验证功能都不具备的过时的“新”产品,确实也没有必要投入多少资源或去生产根本不需要的原型机。歼一8T和歼-8 || M之间的关系可以称为“结束后的开始”,同样也可以称为“开始的结束”。这是因为歼-8T是歼-8 || M的后续改进完善型和阶段性提高的替代者,但目前的国际战斗机市场和国内军机生产的实际情况,都意味着歼-8T进行再多改进也不可能打开出口市场的大门。而这个在歼-8F基础上退步发展的歼一8T,显然也无法动摇歼-8F和歼-8FR的地位。既无外销可能又无内销渠道的歼-8T面对的只有没有结果的结局,甚至不能和歼-8 lI M一样有个实体用来瞻仰。
  歼-8T的公开时机和推广力度远远不能和曾经大张旗鼓宣传的歼-8 || M相比,这样的差异主要是设计和生产企业在心态和能力上出现的巨大变化。歼一8T能够成功完成出口交付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但沈飞这样的大集团在中国参加航展的名单中却不能缺少。沈飞集团生产的战斗机中仅有歼-8 || M这个型号有出口授权,但是已经延续了15年的该项目早已经过时,继续使用这个的编号从宣传角度和销售要求上显然都不可取。为了能够在新的时期在中国战斗机出口产品上体现出技术上的特点,给歼-8 || M一个新的编号作为宣传的亮点也就顺理成章。换汤不换药的歼18T和以前的歼-8 || M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异,但歼-8 || M到歼一8T的渐变却是中国雷达航电由弱到强过程的代表。歼-8T的出现和歼-8 || M的退场在技术上代表的是一个阶段的跨越,证明了我们在歼-8 ||上用了十年的时间终于做到了当初无法完成的工作。
  歼-8 || M开始时是作为沈阳飞机集团在出口市场上突破的途径。引进俄罗斯雷达和相关系统来提高歼-8 ||战斗力的措施,在项目开始时得到研制单位的重视并进行较大的投入,解决系统协调问题所消耗的时间很多都被用来为科研基础的不足进行补课。现在,沈飞集团不但在军用飞机生产上摆脱了以前的困境,随着国内先进机载设备的发展和新机型研制的推动,中国航空科研和试验系统已经对歼-8 ||系列的改进改型游刃有余。
  歼-8 ||项目所应用的都是在国内已经实用化的成熟技术和成品。现在,我们已经有条件在几套成熟系统中自由选择最合适的组合,依靠技术积累和理论计算就可以来替代大部分设计、生产和试验工作,这样的局面相比开始研制歼-8 || M时的谨慎小心已经有了天渊之别。歼-8 ||是否能够成功出口看起来并没有得到生产企业的重视,事实上这个机型也基本不具备成功出口的条件,其参展和宣传主要是为了推广企业本身能力和产品的平台。从笔者个人的观点判断,歼一8T的出现只是个低成本的宣传手段。航展上公开歼-8 ||这个型号除了能够烘托国内飞机出口展览的气氛、保证沈阳飞机集团的产品在中航组团展览上不会成为空白外,实际意义也只是在关注自己的自留地时在旁边树起一棵木桩,漫不经心地期待着有哪只可爱的兔子偶然撞到上面。

歼-8A是在歼-8飞机基础上改进研制的,后来又发展出歼-8白天型、一壳两用型、歼-8R、歼-8E、歼-8ACT等。 歼-8E是空一所、空二所、空八所在歼-8A飞机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他换装了JL-7A雷达、火控计算机,加装自卫电子干扰设备、PL-5B导弹离发射装置。1993年7月装备部队。 歼-8R亦称歼侦-8,是由空一所牵头改进设计的一种高空高速战术侦察机,由航空兵侦4团、沈空航修厂实施改装。1986年9月28日到11月10日进行了飞行试验,1987年4月装备部队。
2181541_6.jpg

歼-8II 歼-8II是在歼-8I基础上改进设计的全天候高空高速歼击机。其突出的特点是将传统的机头进气改为两侧进气,解放了机头,整流锥里安装了性能更好的机载雷达。歼-8II飞机突出改进和发展了火控系统及空战武器,使其战术技术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另外,还发展出了具备空中加油能力,具备挂载发射后不管空空导弹能力的机型,进一步挖掘了该机的潜在能力。 歼-8B 歼-8B在歼-8II基础上有了较大改进,主要有:换装发动机,升级雷达,加装平显,加挂新型导弹。
2181541_7.jpg

歼-8H是在歼-8D飞机基础上,换装了脉冲多普勒雷达、惯性/GPS组合导航系统,改进组合电子对抗系统和WP-13B发动机而成的新型歼击机。改装雷达后,具有了上视和下视能力,是飞机作战性能有了进一步提高,2000年6月18日实现首飞,是试飞员王惠林    歼-8F/H/DF/G
2181541_4.jpg
2181541_5.jpg

歼-8DF是在歼-8F和歼-8H基础上的改进型,主要加装新型空空导弹,升级了综合火控系统,加装了数据链、双杆操纵、一平二下、综合显示控制、头盔瞄准具、数据传输记录设备、话音告警等航电设备,提高了中距作战能力和综合作战能力。
2181541_2.jpg

歼-8IIACT验证机采用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新增了鸭翼,放宽了静安定度,改善了飞机的敏捷性,提高了飞机的机动性,其综合性能已达到或接近第三代战斗机水平
2181541_3.jpg

歼-8系列歼击机谱系
2181541_1.jpg
看他的文章简直是浪费时间,毫无新义,空洞,废话一大堆!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就是靠点字数来挣点稿费!
“保证沈阳飞机集团的产品在中航组团展览上不会成为空白”这个倒是可以研究探讨一下……强烈要求11系列出口!!
八爷压力大啊~~~
qihang 发表于 2010-10-13 01:21


   你的发言也同样是浪费时间,毫无新义,空洞,废话一大堆!
直接忽视某鱼及其同伙。
太长了,看不下去,头晕
有意思吗这文章
中国在国产三代机交付十年后仍然生产二代机本来就是个“奇迹”,这个世界上空前的壮举现在可以用各种因素来解释。但是,如果到2012年时歼-8 ||系列飞机仍然还在生产线上,那么这个“奇迹”式的成就必然会成为对中国航空工业的讽刺。
这2句话说得好。
qihang 发表于 2010-10-13 01:21

============

让结果来证明, 是LS, 还是LIZYU在说废话.
说的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至少这个题目大家都赞同


谁说J8T不存在??还有新机型J8Z呢

谁说J8T不存在??还有新机型J8Z呢
qihang 发表于 2010-10-13 01:21

……头上缠上百绫到杂志社门口切手指,或者去爬塔吊,做到一样我就不再写了。
回复 6# ly203

……一边宣传忽略一边发帖表现自己的存在,你活的还真是矛盾啊。
歼侦型号的生产或许不能和完全意义上的战斗机生产相提并论;即使是战斗型号J8II的零星生产也可能是老单子上的继续。

严格上说,对J8II战斗机的定货早已终止,不用对交货的延迟或侦察衍生型号的生产耿耿于怀。就像Q5双座型作为教练机出现一样,不会改变Q5逐渐推出我军打击力量序列的进程。
lizyu 发表于 2010-10-13 07:22


    成飞是自主创新的龙头,未来四代机的生产厂家,沈飞就是扶不起的阿斗,未来继续是苏式机的组装车间。沈粉就是为落后辩护、给成飞抹黑的一帮子心胸狭窄的酸文人罢了。
额额……我预感会变成战帖……
业余人士写的文章,一来没有内部猛料;二来缺乏专业知识。大家看到的只有市场营销的作秀和噱头。
坐等j8出口..................{:cha:}
开战了!
codelyoko 发表于 2010-10-13 07:30

+1
大家都要养家糊口,多理解理解吧
好长,不过看完觉得没多少新意
老虎表情好虎啊。
枫兰 发表于 2010-10-13 01:40

筷子系列出口就太不厚道了,除非毛毛干了太出格的事。

成飞是自主创新的龙头,未来四代机的生产厂家,沈飞就是扶不起的阿斗,未来继续是苏式机的组装车 ...
SYSTEM2009 发表于 2010-10-13 07:25


话显然说得极端了一些。或许和当年苏联的苏有些类似,出口干不过米格,不过并不代表就没有货。
另外,国家给它的活它得接,派的活都忙不过来,哪里还有心思去开发市场?即便是成都这里,也还是沉默了好一阵子的。
成飞是自主创新的龙头,未来四代机的生产厂家,沈飞就是扶不起的阿斗,未来继续是苏式机的组装车 ...
SYSTEM2009 发表于 2010-10-13 07:25


话显然说得极端了一些。或许和当年苏联的苏有些类似,出口干不过米格,不过并不代表就没有货。
另外,国家给它的活它得接,派的活都忙不过来,哪里还有心思去开发市场?即便是成都这里,也还是沉默了好一阵子的。
八爷还是歇了吧
人家在换机F35,你们在鼓吹J8F是转折点性质的进步。要不要脸呢
文章还是可以看看的!
除了吵架骂神棍,能有其他的吗?
不错,起码知道一个过去
偶是安安 发表于 2010-10-13 09:07


    这些ID也就这水平了
八爷确实老了,再怎么改也胡子一大把了。
四十年的风风雨雨,在最后十年才站起来走路,翅膀还没硬就要退休了。
咻咻一下。。。。。。
楼顶你说有问题的是这句话?
“因为歼-8F比较明显的几个典型特征并没有体现在歼-8T的描述上,所以该机还不能被看成是国内装备的歼-8F的出口型”
:o
这句话有问题吗?8F区别于8BDH最明显的特征是那个进气道前的右侧冷风口形状,这在8T上有表现吗?

另:反正我都被这里某些人在飞扬上说成是“离子鱼的同伙”“离子鱼的马甲”“神棍”了,是不是还要因为我说的这句话再给我加顶帽子?
兰色之伤 发表于 2010-10-13 09:38
七爷站起来走路也没几年功夫啊,七爷都没退,八爷凭啥退?
gundamzaku 发表于 2010-10-13 09:40


这两个老爷子,退休前还会尽心但无力的保卫着我们的天空。小七换起来成本太大了,八爷又有了新的工作岗位,这样看来,2030年以前,我们还会时不时的听到天空中传来两个老头子尖锐的啸声。。。。。。。

~~~~~~~~~~~看,灰机~~~~~~~~~~~
恭敬跪顶超大贵兵离子鱼大大的绝好文章。

阅读之后收获颇丰,我愿加以总结如下——

歼8F预计到2012年还会生产,这必将极大地讽刺国内部分伪军迷盲目追求“三代机效应”(甚至四代机)的愚蠢行为。

文中毕竟给出了一些合理解释,那就是为什么装备歼8,资深军迷会觉得离子鱼讲的比较专业和客观。
有了三代机还要生产8爷,10和11都是废物!
8爷不老,8爷万岁!{:hao:}
如果大家理性的思考一下八爷的未来趋势,估计和离大分析的差不多。八爷和SF确实不如人意,但是口水解决不了问题
说到后勤问题我说两句,买了JJ以后还得买大量的后勤装备,CF给某机开出来的后勤装备清单有厚厚一本,不少东西比如发动机的还得进口,当然了某些设备一般情况用不到。但是这些设备跟JJ不是一个部门买单,所以装备部门能省则省,下面的有时叫苦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