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海军“纳尔逊”级战列舰(2011.05.01更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55:33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曾计划建造N3型战列舰,因《华盛顿海军条约》签定而夭折。1922年英国在条约规定的吨位内开始建造纳尔逊级战列舰。纳尔逊级采用平甲板船型,不再是以往英国战舰常用的艏楼船型。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教训着重提升装甲防护水平,首次采用倾斜布置水线装甲带,是当时舷侧装甲最厚的战舰。受条约规定35000吨的限制,纳尔逊级采用3座三联装主炮炮塔全部在舰桥之前,而动力机舱集中配置在舰体后部这种非常规的布局,目的是将有限的重装甲防护区最大限度集中在重点部位,但是这样的设计造成主炮射界受限制和存在死角的缺陷。受条约规定排水量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动力性能,航速较慢(比较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纳尔逊级安装16英寸口径主炮,应用炮塔化的双联装6英寸口径高平两用副炮。但其高速轻弹在实战中被证明效率低下,其使用的Mark I 16寸炮弹在远距存速急剧下降导致炮弹贯穿力不足,远距离贯穿深度只相当于旧式的Mark I 15英寸舰炮和新式的Mark VII14英寸舰炮,更无法和同期的美国Mark I16英寸舰炮、日本三年式410毫米舰炮相比。并且该舰23 节的最大速度在二战中并不合适伴随高速部队如航母编队等行动。因而在英国海军中地位不高,甚至低于一战前动工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同级舰:纳尔逊号(Nelson)、罗德尼号(Rodney)。

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1927年完工。纳尔逊级战列舰与日本的两艘长门级战列舰、美国的三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等7艘拥有最大口径火炮的战列舰,被各国海军人士称为“big seven”。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除罗德尼号参加了围歼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海战外,该级舰大多是执行护航和为登陆行动提供火力支援的任务。1944年纳尔逊号参加了诺曼底战役。1945年纳尔逊号开赴印度洋参加针对日本的作战行动,纳尔逊号见证了日军在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受降行动。战后,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先后退役拆解。

纳尔逊号(HMS Nelson)以英国海军上将,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英雄霍雷肖·纳尔逊(1758-1805)命名。
罗德尼号(HMS Rodney)以英国海军上将乔治·布里奇斯·罗德尼命名。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33950吨,满载排水量38000吨
尺度:全长216.5米,水线长212米;全宽32米;最大吃水10米
主机功率45000马力;最大航速:23节;续航力:7000海里/16节,5500海里/23节
武备:9门三联装16英寸/45倍口径主炮;6座双联装6英寸/50倍口径副炮;6门4.7英寸炮;8门40毫米炮(1938年加装16门40毫米高炮,战争期间加装60门20毫米高炮);620毫米鱼雷发射管.
装甲:水线装甲带14.1-13英寸;隔舱(前部)8-12英寸, (后部)10-4英寸;甲板6.3英寸;炮塔(正面)14英寸,炮座12英寸;指挥塔(最大)16英寸
舰员:1314-1640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曾计划建造N3型战列舰,因《华盛顿海军条约》签定而夭折。1922年英国在条约规定的吨位内开始建造纳尔逊级战列舰。纳尔逊级采用平甲板船型,不再是以往英国战舰常用的艏楼船型。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教训着重提升装甲防护水平,首次采用倾斜布置水线装甲带,是当时舷侧装甲最厚的战舰。受条约规定35000吨的限制,纳尔逊级采用3座三联装主炮炮塔全部在舰桥之前,而动力机舱集中配置在舰体后部这种非常规的布局,目的是将有限的重装甲防护区最大限度集中在重点部位,但是这样的设计造成主炮射界受限制和存在死角的缺陷。受条约规定排水量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动力性能,航速较慢(比较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纳尔逊级安装16英寸口径主炮,应用炮塔化的双联装6英寸口径高平两用副炮。但其高速轻弹在实战中被证明效率低下,其使用的Mark I 16寸炮弹在远距存速急剧下降导致炮弹贯穿力不足,远距离贯穿深度只相当于旧式的Mark I 15英寸舰炮和新式的Mark VII14英寸舰炮,更无法和同期的美国Mark I16英寸舰炮、日本三年式410毫米舰炮相比。并且该舰23 节的最大速度在二战中并不合适伴随高速部队如航母编队等行动。因而在英国海军中地位不高,甚至低于一战前动工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同级舰:纳尔逊号(Nelson)、罗德尼号(Rodney)。

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1927年完工。纳尔逊级战列舰与日本的两艘长门级战列舰、美国的三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等7艘拥有最大口径火炮的战列舰,被各国海军人士称为“big seven”。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除罗德尼号参加了围歼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海战外,该级舰大多是执行护航和为登陆行动提供火力支援的任务。1944年纳尔逊号参加了诺曼底战役。1945年纳尔逊号开赴印度洋参加针对日本的作战行动,纳尔逊号见证了日军在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受降行动。战后,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先后退役拆解。

纳尔逊号(HMS Nelson)以英国海军上将,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英雄霍雷肖·纳尔逊(1758-1805)命名。
罗德尼号(HMS Rodney)以英国海军上将乔治·布里奇斯·罗德尼命名。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33950吨,满载排水量38000吨
尺度:全长216.5米,水线长212米;全宽32米;最大吃水10米
主机功率45000马力;最大航速:23节;续航力:7000海里/16节,5500海里/23节
武备:9门三联装16英寸/45倍口径主炮;6座双联装6英寸/50倍口径副炮;6门4.7英寸炮;8门40毫米炮(1938年加装16门40毫米高炮,战争期间加装60门20毫米高炮);620毫米鱼雷发射管.
装甲:水线装甲带14.1-13英寸;隔舱(前部)8-12英寸, (后部)10-4英寸;甲板6.3英寸;炮塔(正面)14英寸,炮座12英寸;指挥塔(最大)16英寸
舰员:1314-1640人
纳尔逊号.jpg
纳尔逊号(1).jpg
纳尔逊号(3).jpg
纳尔逊号(4).jpg
纳尔逊号(5).jpg
纳尔逊号(6).jpg
纳尔逊号(7).jpg
纳尔逊号(背景是纽约号和敦刻尔克号).jpg
以下是“罗德尼”号
罗德尼号(2).jpg
罗德尼号(4).jpg
罗德尼号(5).jpg
罗德尼号(7).jpg
貌似超强的钢铁怪兽。
罗德尼号(8).jpg
罗德尼号(9).jpg
罗德尼号(11).jpg
瞎子   免费船最强。。。
要不是玩过大海战,还不知道19L说的甚。
同样是主炮全部前置,纳尔逊和黎塞留真是美的两个极端啊!
比较怪异
世界最大的浅水重炮舰
18L的图大爱,难得看到老衲的战斗状态
隔夜茶 发表于 2010-10-4 17:10


    同意
只许进攻,不许后退!
超级巨炮啊。时代印记。
玩过大海战的都知道。。呵呵。。舰队战配合侦察机使用。。。一个齐射秒杀。。
怎么说呢...纳尔逊还是挺悲剧的,在Big Seven中,按原本的设计,牺牲的速度的纳尔逊应该拥有最强的火力(9门16英寸主炮,长门和科罗拉多都是8门)和防护,但是就因为那悲剧的16英寸,使纳尔逊成了火力最弱的,速度最慢的“新锐”主力舰(科罗速度其实也和老衲差不多,但长门达到了惊人的26节,要嘛真实排水超过了四万,要嘛就是牺牲了防护)。
其实条约型战舰都差不多,受排水量的限制,要嘛牺牲这方面,要嘛就得牺牲那方面。纳尔逊以38000的排水做到这个程度也很不错了,要不是16英寸不达标,也不会落到这种地步
想起了战研的文章。
貌似纳尔逊上面的16寸炮很杯具,哪位大大能给科普一下?
此船在大海战2里,船名比较多见的是~师太老衲要射了~师太老衲让你受精了。。。。之类的


有些角度的老衲还是很刚猛的嘛,够邪恶{:3_94:}不过那个16‘的轻弹就{:3_93:}
其实老英这种集中防御的BB,俺更喜欢N3和G3{:3_83:}

有些角度的老衲还是很刚猛的嘛,够邪恶{:3_94:}不过那个16‘的轻弹就{:3_93:}
其实老英这种集中防御的BB,俺更喜欢N3和G3{:3_83:}
Shinichi 发表于 2010-10-4 22:29


传说中的轻弹高速,结果惨剧,还不如一战时期的15寸Mk1
为统一而奋斗 发表于 2010-10-4 16:58

老纳的舰桥设计的不错,很漂亮,就是,就是这船没有尾巴~唉~
其实吧,要是把主炮布置成前二后一,还是很有样子的,可惜~唉~
千锻青松 发表于 2010-10-4 23:55


舰桥在kgv上被完美的继承和发扬光大了:D
谢兰州美图!
咦!我竟然升官了?{:yi:}
首相居然是被这样的船害死的,造化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