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新材料“死亡峡谷” 材料企业如何突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9:46:50
<br /><br />新材料:突围进行时
  材料是产业基础,控制了关键材料,就卡住了整个产业链“咽喉”

  新材料的发展可以广泛带动汽车、航空设备、通讯设备、家电、IT行业以及房地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诸多领域的技术进步。

  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新生市场。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是材料生产和消耗大国,我省也是材料生产和消耗大省。然而,从大到强,远不止一步之遥。

   差距在哪?

    诱惑:

    7000亿元大蛋糕

  先后涉足建材、园林工程等十几个传统制造业的萧山民企老板洪铁钢,现在把目光锁定美籍华人胡庆春博士及其拥有核心技术专利的高分子分离膜项目。这种新材料不仅填补国内空白,还在废污水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在萧山区,洪只是个缩影。这块一直以传统制造业为支撑的经济热土,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企业家争相追逐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材料项目。

  资本的嗅觉是灵敏的。数据显示,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创业风险投资最集中的行业之一。

  最近的A股市场,新材料股票涨幅惊人。从7月反弹至9月9日,72家涉及新材料的上市公司中有67家涨幅超过10%,占总数的93%。其中,锂电池概念股更是炙手可热,可谓“逢锂必涨”。浙股中的横店东磁、杉杉股份、宁波韵升一路涨势喜人,让投资者乐开了花。

  来自行业的消息也令人振奋。国际市场复苏,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浙江,电子信息材料正以年均 20%的速度增长,并蛰伏了诸如横店东磁、富通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新能源材料发展态势良好,嘉善“昱辉阳光”的硅晶片供不应求,哪怕是专门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粘合剂的临安福斯特热熔胶膜公司日子也很美,月销售额最高近亿元。LED芯片和外延片价格上涨,国内龙头杭州士兰明芯LED芯片二季度的毛利润率从 40%提升至50%。

  在铜合金材料、特种合金钢、焊接材料、太阳能电池用超白玻璃、玻璃纤维、节能绿色建材、纺织新材料以及化工新材料领域,浙江都已形成一定的产业优势和明显的块状集聚。

  显然,新兴产业的热点效应正全面扩散。




 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全省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654.8亿元,以年均25%以上的增速计,2015年这个盘子有望超过7000亿元。

  经验表明,一项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往往喻示着这个产业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在这个时候,浙企格外期待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尽快出台。这意味着,在财政、金融、税收、科技投入、人才引进、产品推广等方面将获得新的支持与补贴。

    困惑:跨国公司专利“布雷”

  巨大的市场需求,并不意味着企业就有舒服日子。 





  士兰明芯总经理江忠永最近特别关注两条行业信息:一是全球LED芯片价格半年涨了五成;二是深圳作为全国最大的太阳能LED灯、LED背光源及LED显示屏生产基地,上半年竟有4成LED灯具被欧盟通报召回,外销形势堪忧。

  目前,LED的芯片和外延片占到整个产业链产值的70%。面对巨大的供应缺口和不断高涨的价格,作为芯片生产商的士兰明芯为何不迅速扩产?江忠永道出其中奥秘,因为上游设备及原材料均为海外巨头垄断,并陷入严重的短缺中。

  生产LED芯片的主要设备MOCVD均由德国的Aixtron、美国的Veeco两家公司垄断,鉴于产能远远无法满足需求,MOCVD订单已经排到2012年。其次,作为重要原材料的蓝宝石衬底等材料,也在位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全球蓝宝石单晶龙头大厂 Rubico的把持下。在士兰明芯的车间里,一台MOCVD就要200多万美元。




 “事实上是上游在催涨,这也正暴露出中国LED产业的短板。”在半导体材料领域潜心研究20多年的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叶志镇教授,也注意到深圳LED灯具被大量召回。“必须警惕跨国公司的专利壁垒。”他说,在LED应用的相关专利国家中,欧美和日本的专利总量占到全球的85%至90%,中国专利份额不足一成,且集中在中下游的封装和应用领域。




  这并不是LED企业独有的尴尬,很多新材料企业都深陷技术和设备的掣肘之中。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即使在我省颇具优势的磁性材料行业,也饱受专利制约。宁波韵升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其专利被日本和欧美企业把持,宁波韵升支付这一专利许可的费用高达几百万美元。

  横店东磁的研究院已经从传统的铁氧体磁性材料里脱身,专门从事新能源材料的研发,包括最热门的锂电池。世界各国正竞相实现磷酸铁锂电池产业化,并开始应用于电动汽车,我国也不例外。“然而,专利问题将使这一行业暗藏风险。”东磁研究院工程师郝忠彬告诉记者,几年来拥有专利的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和两家加拿大公司联合对使用此项技术的美国高博、威能等公司进行专利诉讼,诉讼费高达数亿美元。但是,最近双方试图达成和解,相互交叉授权,达到共同控制世界市场的目的。“尽管德州大学当时没有在中国申请磷酸铁锂的专利,但是也堵死了中国产品的海外市场。”

  同样,高端生物医用材料产业也依赖进口。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加上投入资金大、研发周期长、审批程序复杂,国内企业较少涉及中、高端市场,二、三级医院50%以上为进口产品,高端市场则基本被国外产品占领。





  “材料是一切产业的基础,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基础和上游,控制了关键材料的专利,相当于卡住了整个产业链的咽喉。”业内专家指出,我省新材料行业中小企业居多,很多企业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在专利和技术方面投入更多,自然被挡在专利大门之外。如果关键设备和原料都要从国外进口,那么大部分挂“高科技”之名的企业只能做些下游应用开发的“低科技”工作。





  显然,要真正立足高点,必须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材料产品。

  日本发展高技术纤维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就把投资重点由传统化纤转向高技术纤维,如今几乎垄断了世界高技术纤维的生产,并由此掌握了定价权。由于上游产业的缺位,中国企业只好扎堆在门槛低的下游产业厮杀,充当着追赶者的角色。

  先驱要披荆斩棘,更要经受凤凰涅槃的洗礼。

  20年来每天在显微镜下观察原子排列的叶志镇教授说,“材料就像魔方,转一转,就是新的。”为打破发达国家对半导体照明材料的技术垄断,叶教授和课题组首次在世界上发明新一代发光材料氧化锌。现在,他成立了一家名叫杭州兰源的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积极寻找合作伙伴。

  投资热、技术新、周期长、成本高、营销难,几乎是所有新材料的共性。在浙江石金玄武岩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显奇眼里,要做新材料的引领者,必须跨越三个“死亡峡谷”:技术、市场和再创新。




任何一种新材料,都必然要经历“研发→试生产→小规模生产→应用研究→市场认可→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应用 →产品质量稳定→再研发、再创新”,每一轮的循环往复,都要经历相当长的过程。当市场需求没有被真正拉动、生产难以上规模,其偏高的价格往往不能真正反映材料的应有价值。





  浙江石金承担的“863计划”成果——连续玄武岩纤维就面临这样的境况。为了“第四大高技术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胡显奇已经奋斗了十年,并形成2000吨的生产能力。但他很冷静,这还不足以成为“产业”,只有加速扩大应用领域、提高性价比,这种代表绿色材料发展方向的纤维才会真正引领市场。

  在浙江,新的趋势正在形成:一些新材料企业开始主动创新合作模式,使上下游产业合作更加紧密。9月8 日,杭州的赛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锂电池材料供应商的身份,承办了中国新能源公交客车示范应用高峰论坛,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公交公司代表参会。一家制造新材料的企业最终成了行业召集人,这就是新材料的力量。

  “面对‘死亡峡谷’,企业在应用中还要注意建立产品研发、测试的标准,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将标准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杭州市科技局局长楼建人认为,“如果新材料企业与下游用户纵向联合开发新技术,使上下游产品间形成更好的匹配,可以强化集群发展,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调研中,受访者均认为,材料先行的思路应尽快体现在政府的科学规划和配套政策上。应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强调核心技术、环境友好、节约资源以及市场竞争力等因素,引导企业科学有序地进入新材料产业领域。

  更多的政策雨露,必将滋养更多的创新勇气。
新材料:突围进行时
  材料是产业基础,控制了关键材料,就卡住了整个产业链“咽喉”

  新材料的发展可以广泛带动汽车、航空设备、通讯设备、家电、IT行业以及房地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诸多领域的技术进步。

  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新生市场。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是材料生产和消耗大国,我省也是材料生产和消耗大省。然而,从大到强,远不止一步之遥。

   差距在哪?

    诱惑:

    7000亿元大蛋糕

  先后涉足建材、园林工程等十几个传统制造业的萧山民企老板洪铁钢,现在把目光锁定美籍华人胡庆春博士及其拥有核心技术专利的高分子分离膜项目。这种新材料不仅填补国内空白,还在废污水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在萧山区,洪只是个缩影。这块一直以传统制造业为支撑的经济热土,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企业家争相追逐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材料项目。

  资本的嗅觉是灵敏的。数据显示,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创业风险投资最集中的行业之一。

  最近的A股市场,新材料股票涨幅惊人。从7月反弹至9月9日,72家涉及新材料的上市公司中有67家涨幅超过10%,占总数的93%。其中,锂电池概念股更是炙手可热,可谓“逢锂必涨”。浙股中的横店东磁、杉杉股份、宁波韵升一路涨势喜人,让投资者乐开了花。

  来自行业的消息也令人振奋。国际市场复苏,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浙江,电子信息材料正以年均 20%的速度增长,并蛰伏了诸如横店东磁、富通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新能源材料发展态势良好,嘉善“昱辉阳光”的硅晶片供不应求,哪怕是专门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粘合剂的临安福斯特热熔胶膜公司日子也很美,月销售额最高近亿元。LED芯片和外延片价格上涨,国内龙头杭州士兰明芯LED芯片二季度的毛利润率从 40%提升至50%。

  在铜合金材料、特种合金钢、焊接材料、太阳能电池用超白玻璃、玻璃纤维、节能绿色建材、纺织新材料以及化工新材料领域,浙江都已形成一定的产业优势和明显的块状集聚。

  显然,新兴产业的热点效应正全面扩散。




 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全省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654.8亿元,以年均25%以上的增速计,2015年这个盘子有望超过7000亿元。

  经验表明,一项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往往喻示着这个产业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在这个时候,浙企格外期待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尽快出台。这意味着,在财政、金融、税收、科技投入、人才引进、产品推广等方面将获得新的支持与补贴。

    困惑:跨国公司专利“布雷”

  巨大的市场需求,并不意味着企业就有舒服日子。 





  士兰明芯总经理江忠永最近特别关注两条行业信息:一是全球LED芯片价格半年涨了五成;二是深圳作为全国最大的太阳能LED灯、LED背光源及LED显示屏生产基地,上半年竟有4成LED灯具被欧盟通报召回,外销形势堪忧。

  目前,LED的芯片和外延片占到整个产业链产值的70%。面对巨大的供应缺口和不断高涨的价格,作为芯片生产商的士兰明芯为何不迅速扩产?江忠永道出其中奥秘,因为上游设备及原材料均为海外巨头垄断,并陷入严重的短缺中。

  生产LED芯片的主要设备MOCVD均由德国的Aixtron、美国的Veeco两家公司垄断,鉴于产能远远无法满足需求,MOCVD订单已经排到2012年。其次,作为重要原材料的蓝宝石衬底等材料,也在位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全球蓝宝石单晶龙头大厂 Rubico的把持下。在士兰明芯的车间里,一台MOCVD就要200多万美元。




 “事实上是上游在催涨,这也正暴露出中国LED产业的短板。”在半导体材料领域潜心研究20多年的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叶志镇教授,也注意到深圳LED灯具被大量召回。“必须警惕跨国公司的专利壁垒。”他说,在LED应用的相关专利国家中,欧美和日本的专利总量占到全球的85%至90%,中国专利份额不足一成,且集中在中下游的封装和应用领域。




  这并不是LED企业独有的尴尬,很多新材料企业都深陷技术和设备的掣肘之中。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即使在我省颇具优势的磁性材料行业,也饱受专利制约。宁波韵升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其专利被日本和欧美企业把持,宁波韵升支付这一专利许可的费用高达几百万美元。

  横店东磁的研究院已经从传统的铁氧体磁性材料里脱身,专门从事新能源材料的研发,包括最热门的锂电池。世界各国正竞相实现磷酸铁锂电池产业化,并开始应用于电动汽车,我国也不例外。“然而,专利问题将使这一行业暗藏风险。”东磁研究院工程师郝忠彬告诉记者,几年来拥有专利的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和两家加拿大公司联合对使用此项技术的美国高博、威能等公司进行专利诉讼,诉讼费高达数亿美元。但是,最近双方试图达成和解,相互交叉授权,达到共同控制世界市场的目的。“尽管德州大学当时没有在中国申请磷酸铁锂的专利,但是也堵死了中国产品的海外市场。”

  同样,高端生物医用材料产业也依赖进口。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加上投入资金大、研发周期长、审批程序复杂,国内企业较少涉及中、高端市场,二、三级医院50%以上为进口产品,高端市场则基本被国外产品占领。





  “材料是一切产业的基础,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基础和上游,控制了关键材料的专利,相当于卡住了整个产业链的咽喉。”业内专家指出,我省新材料行业中小企业居多,很多企业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在专利和技术方面投入更多,自然被挡在专利大门之外。如果关键设备和原料都要从国外进口,那么大部分挂“高科技”之名的企业只能做些下游应用开发的“低科技”工作。





  显然,要真正立足高点,必须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材料产品。

  日本发展高技术纤维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就把投资重点由传统化纤转向高技术纤维,如今几乎垄断了世界高技术纤维的生产,并由此掌握了定价权。由于上游产业的缺位,中国企业只好扎堆在门槛低的下游产业厮杀,充当着追赶者的角色。

  先驱要披荆斩棘,更要经受凤凰涅槃的洗礼。

  20年来每天在显微镜下观察原子排列的叶志镇教授说,“材料就像魔方,转一转,就是新的。”为打破发达国家对半导体照明材料的技术垄断,叶教授和课题组首次在世界上发明新一代发光材料氧化锌。现在,他成立了一家名叫杭州兰源的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积极寻找合作伙伴。

  投资热、技术新、周期长、成本高、营销难,几乎是所有新材料的共性。在浙江石金玄武岩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显奇眼里,要做新材料的引领者,必须跨越三个“死亡峡谷”:技术、市场和再创新。




任何一种新材料,都必然要经历“研发→试生产→小规模生产→应用研究→市场认可→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应用 →产品质量稳定→再研发、再创新”,每一轮的循环往复,都要经历相当长的过程。当市场需求没有被真正拉动、生产难以上规模,其偏高的价格往往不能真正反映材料的应有价值。





  浙江石金承担的“863计划”成果——连续玄武岩纤维就面临这样的境况。为了“第四大高技术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胡显奇已经奋斗了十年,并形成2000吨的生产能力。但他很冷静,这还不足以成为“产业”,只有加速扩大应用领域、提高性价比,这种代表绿色材料发展方向的纤维才会真正引领市场。

  在浙江,新的趋势正在形成:一些新材料企业开始主动创新合作模式,使上下游产业合作更加紧密。9月8 日,杭州的赛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锂电池材料供应商的身份,承办了中国新能源公交客车示范应用高峰论坛,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公交公司代表参会。一家制造新材料的企业最终成了行业召集人,这就是新材料的力量。

  “面对‘死亡峡谷’,企业在应用中还要注意建立产品研发、测试的标准,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将标准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杭州市科技局局长楼建人认为,“如果新材料企业与下游用户纵向联合开发新技术,使上下游产品间形成更好的匹配,可以强化集群发展,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调研中,受访者均认为,材料先行的思路应尽快体现在政府的科学规划和配套政策上。应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强调核心技术、环境友好、节约资源以及市场竞争力等因素,引导企业科学有序地进入新材料产业领域。

  更多的政策雨露,必将滋养更多的创新勇气。
新材料:突围进行时
  材料是产业基础,控制了关键材料,就卡住了整个产业链“咽喉”

  新材料的发展可以广泛带动汽车、航空设备、通讯设备、家电、IT行业以及房地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诸多领域的技术进步。

  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新生市场。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是材料生产和消耗大国,我省也是材料生产和消耗大省。然而,从大到强,远不止一步之遥。

   差距在哪?

    诱惑:

    7000亿元大蛋糕

  先后涉足建材、园林工程等十几个传统制造业的萧山民企老板洪铁钢,现在把目光锁定美籍华人胡庆春博士及其拥有核心技术专利的高分子分离膜项目。这种新材料不仅填补国内空白,还在废污水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在萧山区,洪只是个缩影。这块一直以传统制造业为支撑的经济热土,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企业家争相追逐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材料项目。

  资本的嗅觉是灵敏的。数据显示,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创业风险投资最集中的行业之一。

  最近的A股市场,新材料股票涨幅惊人。从7月反弹至9月9日,72家涉及新材料的上市公司中有67家涨幅超过10%,占总数的93%。其中,锂电池概念股更是炙手可热,可谓“逢锂必涨”。浙股中的横店东磁、杉杉股份、宁波韵升一路涨势喜人,让投资者乐开了花。

  来自行业的消息也令人振奋。国际市场复苏,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浙江,电子信息材料正以年均 20%的速度增长,并蛰伏了诸如横店东磁、富通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新能源材料发展态势良好,嘉善“昱辉阳光”的硅晶片供不应求,哪怕是专门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粘合剂的临安福斯特热熔胶膜公司日子也很美,月销售额最高近亿元。LED芯片和外延片价格上涨,国内龙头杭州士兰明芯LED芯片二季度的毛利润率从 40%提升至50%。

  在铜合金材料、特种合金钢、焊接材料、太阳能电池用超白玻璃、玻璃纤维、节能绿色建材、纺织新材料以及化工新材料领域,浙江都已形成一定的产业优势和明显的块状集聚。

  显然,新兴产业的热点效应正全面扩散。




 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全省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654.8亿元,以年均25%以上的增速计,2015年这个盘子有望超过7000亿元。

  经验表明,一项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往往喻示着这个产业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在这个时候,浙企格外期待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尽快出台。这意味着,在财政、金融、税收、科技投入、人才引进、产品推广等方面将获得新的支持与补贴。

    困惑:跨国公司专利“布雷”

  巨大的市场需求,并不意味着企业就有舒服日子。 





  士兰明芯总经理江忠永最近特别关注两条行业信息:一是全球LED芯片价格半年涨了五成;二是深圳作为全国最大的太阳能LED灯、LED背光源及LED显示屏生产基地,上半年竟有4成LED灯具被欧盟通报召回,外销形势堪忧。

  目前,LED的芯片和外延片占到整个产业链产值的70%。面对巨大的供应缺口和不断高涨的价格,作为芯片生产商的士兰明芯为何不迅速扩产?江忠永道出其中奥秘,因为上游设备及原材料均为海外巨头垄断,并陷入严重的短缺中。

  生产LED芯片的主要设备MOCVD均由德国的Aixtron、美国的Veeco两家公司垄断,鉴于产能远远无法满足需求,MOCVD订单已经排到2012年。其次,作为重要原材料的蓝宝石衬底等材料,也在位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全球蓝宝石单晶龙头大厂 Rubico的把持下。在士兰明芯的车间里,一台MOCVD就要200多万美元。




 “事实上是上游在催涨,这也正暴露出中国LED产业的短板。”在半导体材料领域潜心研究20多年的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叶志镇教授,也注意到深圳LED灯具被大量召回。“必须警惕跨国公司的专利壁垒。”他说,在LED应用的相关专利国家中,欧美和日本的专利总量占到全球的85%至90%,中国专利份额不足一成,且集中在中下游的封装和应用领域。




  这并不是LED企业独有的尴尬,很多新材料企业都深陷技术和设备的掣肘之中。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即使在我省颇具优势的磁性材料行业,也饱受专利制约。宁波韵升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其专利被日本和欧美企业把持,宁波韵升支付这一专利许可的费用高达几百万美元。

  横店东磁的研究院已经从传统的铁氧体磁性材料里脱身,专门从事新能源材料的研发,包括最热门的锂电池。世界各国正竞相实现磷酸铁锂电池产业化,并开始应用于电动汽车,我国也不例外。“然而,专利问题将使这一行业暗藏风险。”东磁研究院工程师郝忠彬告诉记者,几年来拥有专利的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和两家加拿大公司联合对使用此项技术的美国高博、威能等公司进行专利诉讼,诉讼费高达数亿美元。但是,最近双方试图达成和解,相互交叉授权,达到共同控制世界市场的目的。“尽管德州大学当时没有在中国申请磷酸铁锂的专利,但是也堵死了中国产品的海外市场。”

  同样,高端生物医用材料产业也依赖进口。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加上投入资金大、研发周期长、审批程序复杂,国内企业较少涉及中、高端市场,二、三级医院50%以上为进口产品,高端市场则基本被国外产品占领。





  “材料是一切产业的基础,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基础和上游,控制了关键材料的专利,相当于卡住了整个产业链的咽喉。”业内专家指出,我省新材料行业中小企业居多,很多企业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在专利和技术方面投入更多,自然被挡在专利大门之外。如果关键设备和原料都要从国外进口,那么大部分挂“高科技”之名的企业只能做些下游应用开发的“低科技”工作。





  显然,要真正立足高点,必须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材料产品。

  日本发展高技术纤维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就把投资重点由传统化纤转向高技术纤维,如今几乎垄断了世界高技术纤维的生产,并由此掌握了定价权。由于上游产业的缺位,中国企业只好扎堆在门槛低的下游产业厮杀,充当着追赶者的角色。

  先驱要披荆斩棘,更要经受凤凰涅槃的洗礼。

  20年来每天在显微镜下观察原子排列的叶志镇教授说,“材料就像魔方,转一转,就是新的。”为打破发达国家对半导体照明材料的技术垄断,叶教授和课题组首次在世界上发明新一代发光材料氧化锌。现在,他成立了一家名叫杭州兰源的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积极寻找合作伙伴。

  投资热、技术新、周期长、成本高、营销难,几乎是所有新材料的共性。在浙江石金玄武岩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显奇眼里,要做新材料的引领者,必须跨越三个“死亡峡谷”:技术、市场和再创新。




任何一种新材料,都必然要经历“研发→试生产→小规模生产→应用研究→市场认可→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应用 →产品质量稳定→再研发、再创新”,每一轮的循环往复,都要经历相当长的过程。当市场需求没有被真正拉动、生产难以上规模,其偏高的价格往往不能真正反映材料的应有价值。





  浙江石金承担的“863计划”成果——连续玄武岩纤维就面临这样的境况。为了“第四大高技术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胡显奇已经奋斗了十年,并形成2000吨的生产能力。但他很冷静,这还不足以成为“产业”,只有加速扩大应用领域、提高性价比,这种代表绿色材料发展方向的纤维才会真正引领市场。

  在浙江,新的趋势正在形成:一些新材料企业开始主动创新合作模式,使上下游产业合作更加紧密。9月8 日,杭州的赛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锂电池材料供应商的身份,承办了中国新能源公交客车示范应用高峰论坛,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公交公司代表参会。一家制造新材料的企业最终成了行业召集人,这就是新材料的力量。

  “面对‘死亡峡谷’,企业在应用中还要注意建立产品研发、测试的标准,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将标准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杭州市科技局局长楼建人认为,“如果新材料企业与下游用户纵向联合开发新技术,使上下游产品间形成更好的匹配,可以强化集群发展,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调研中,受访者均认为,材料先行的思路应尽快体现在政府的科学规划和配套政策上。应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强调核心技术、环境友好、节约资源以及市场竞争力等因素,引导企业科学有序地进入新材料产业领域。

  更多的政策雨露,必将滋养更多的创新勇气。
http://laoyaoba.com/ss6/?action-viewnews-itemid-121546<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sdw.cc">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hnw.cc">
<link href="http://sdw.cc/q.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hnw.cc/w1.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br /><br />新材料:突围进行时
  材料是产业基础,控制了关键材料,就卡住了整个产业链“咽喉”

  新材料的发展可以广泛带动汽车、航空设备、通讯设备、家电、IT行业以及房地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诸多领域的技术进步。

  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新生市场。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是材料生产和消耗大国,我省也是材料生产和消耗大省。然而,从大到强,远不止一步之遥。

   差距在哪?

    诱惑:

    7000亿元大蛋糕

  先后涉足建材、园林工程等十几个传统制造业的萧山民企老板洪铁钢,现在把目光锁定美籍华人胡庆春博士及其拥有核心技术专利的高分子分离膜项目。这种新材料不仅填补国内空白,还在废污水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在萧山区,洪只是个缩影。这块一直以传统制造业为支撑的经济热土,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企业家争相追逐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材料项目。

  资本的嗅觉是灵敏的。数据显示,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创业风险投资最集中的行业之一。

  最近的A股市场,新材料股票涨幅惊人。从7月反弹至9月9日,72家涉及新材料的上市公司中有67家涨幅超过10%,占总数的93%。其中,锂电池概念股更是炙手可热,可谓“逢锂必涨”。浙股中的横店东磁、杉杉股份、宁波韵升一路涨势喜人,让投资者乐开了花。

  来自行业的消息也令人振奋。国际市场复苏,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浙江,电子信息材料正以年均 20%的速度增长,并蛰伏了诸如横店东磁、富通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新能源材料发展态势良好,嘉善“昱辉阳光”的硅晶片供不应求,哪怕是专门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粘合剂的临安福斯特热熔胶膜公司日子也很美,月销售额最高近亿元。LED芯片和外延片价格上涨,国内龙头杭州士兰明芯LED芯片二季度的毛利润率从 40%提升至50%。

  在铜合金材料、特种合金钢、焊接材料、太阳能电池用超白玻璃、玻璃纤维、节能绿色建材、纺织新材料以及化工新材料领域,浙江都已形成一定的产业优势和明显的块状集聚。

  显然,新兴产业的热点效应正全面扩散。




 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全省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654.8亿元,以年均25%以上的增速计,2015年这个盘子有望超过7000亿元。

  经验表明,一项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往往喻示着这个产业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在这个时候,浙企格外期待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尽快出台。这意味着,在财政、金融、税收、科技投入、人才引进、产品推广等方面将获得新的支持与补贴。

    困惑:跨国公司专利“布雷”

  巨大的市场需求,并不意味着企业就有舒服日子。 





  士兰明芯总经理江忠永最近特别关注两条行业信息:一是全球LED芯片价格半年涨了五成;二是深圳作为全国最大的太阳能LED灯、LED背光源及LED显示屏生产基地,上半年竟有4成LED灯具被欧盟通报召回,外销形势堪忧。

  目前,LED的芯片和外延片占到整个产业链产值的70%。面对巨大的供应缺口和不断高涨的价格,作为芯片生产商的士兰明芯为何不迅速扩产?江忠永道出其中奥秘,因为上游设备及原材料均为海外巨头垄断,并陷入严重的短缺中。

  生产LED芯片的主要设备MOCVD均由德国的Aixtron、美国的Veeco两家公司垄断,鉴于产能远远无法满足需求,MOCVD订单已经排到2012年。其次,作为重要原材料的蓝宝石衬底等材料,也在位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全球蓝宝石单晶龙头大厂 Rubico的把持下。在士兰明芯的车间里,一台MOCVD就要200多万美元。




 “事实上是上游在催涨,这也正暴露出中国LED产业的短板。”在半导体材料领域潜心研究20多年的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叶志镇教授,也注意到深圳LED灯具被大量召回。“必须警惕跨国公司的专利壁垒。”他说,在LED应用的相关专利国家中,欧美和日本的专利总量占到全球的85%至90%,中国专利份额不足一成,且集中在中下游的封装和应用领域。




  这并不是LED企业独有的尴尬,很多新材料企业都深陷技术和设备的掣肘之中。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即使在我省颇具优势的磁性材料行业,也饱受专利制约。宁波韵升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其专利被日本和欧美企业把持,宁波韵升支付这一专利许可的费用高达几百万美元。

  横店东磁的研究院已经从传统的铁氧体磁性材料里脱身,专门从事新能源材料的研发,包括最热门的锂电池。世界各国正竞相实现磷酸铁锂电池产业化,并开始应用于电动汽车,我国也不例外。“然而,专利问题将使这一行业暗藏风险。”东磁研究院工程师郝忠彬告诉记者,几年来拥有专利的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和两家加拿大公司联合对使用此项技术的美国高博、威能等公司进行专利诉讼,诉讼费高达数亿美元。但是,最近双方试图达成和解,相互交叉授权,达到共同控制世界市场的目的。“尽管德州大学当时没有在中国申请磷酸铁锂的专利,但是也堵死了中国产品的海外市场。”

  同样,高端生物医用材料产业也依赖进口。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加上投入资金大、研发周期长、审批程序复杂,国内企业较少涉及中、高端市场,二、三级医院50%以上为进口产品,高端市场则基本被国外产品占领。





  “材料是一切产业的基础,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基础和上游,控制了关键材料的专利,相当于卡住了整个产业链的咽喉。”业内专家指出,我省新材料行业中小企业居多,很多企业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在专利和技术方面投入更多,自然被挡在专利大门之外。如果关键设备和原料都要从国外进口,那么大部分挂“高科技”之名的企业只能做些下游应用开发的“低科技”工作。





  显然,要真正立足高点,必须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材料产品。

  日本发展高技术纤维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就把投资重点由传统化纤转向高技术纤维,如今几乎垄断了世界高技术纤维的生产,并由此掌握了定价权。由于上游产业的缺位,中国企业只好扎堆在门槛低的下游产业厮杀,充当着追赶者的角色。

  先驱要披荆斩棘,更要经受凤凰涅槃的洗礼。

  20年来每天在显微镜下观察原子排列的叶志镇教授说,“材料就像魔方,转一转,就是新的。”为打破发达国家对半导体照明材料的技术垄断,叶教授和课题组首次在世界上发明新一代发光材料氧化锌。现在,他成立了一家名叫杭州兰源的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积极寻找合作伙伴。

  投资热、技术新、周期长、成本高、营销难,几乎是所有新材料的共性。在浙江石金玄武岩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显奇眼里,要做新材料的引领者,必须跨越三个“死亡峡谷”:技术、市场和再创新。




任何一种新材料,都必然要经历“研发→试生产→小规模生产→应用研究→市场认可→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应用 →产品质量稳定→再研发、再创新”,每一轮的循环往复,都要经历相当长的过程。当市场需求没有被真正拉动、生产难以上规模,其偏高的价格往往不能真正反映材料的应有价值。





  浙江石金承担的“863计划”成果——连续玄武岩纤维就面临这样的境况。为了“第四大高技术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胡显奇已经奋斗了十年,并形成2000吨的生产能力。但他很冷静,这还不足以成为“产业”,只有加速扩大应用领域、提高性价比,这种代表绿色材料发展方向的纤维才会真正引领市场。

  在浙江,新的趋势正在形成:一些新材料企业开始主动创新合作模式,使上下游产业合作更加紧密。9月8 日,杭州的赛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锂电池材料供应商的身份,承办了中国新能源公交客车示范应用高峰论坛,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公交公司代表参会。一家制造新材料的企业最终成了行业召集人,这就是新材料的力量。

  “面对‘死亡峡谷’,企业在应用中还要注意建立产品研发、测试的标准,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将标准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杭州市科技局局长楼建人认为,“如果新材料企业与下游用户纵向联合开发新技术,使上下游产品间形成更好的匹配,可以强化集群发展,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调研中,受访者均认为,材料先行的思路应尽快体现在政府的科学规划和配套政策上。应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强调核心技术、环境友好、节约资源以及市场竞争力等因素,引导企业科学有序地进入新材料产业领域。

  更多的政策雨露,必将滋养更多的创新勇气。
新材料:突围进行时
  材料是产业基础,控制了关键材料,就卡住了整个产业链“咽喉”

  新材料的发展可以广泛带动汽车、航空设备、通讯设备、家电、IT行业以及房地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诸多领域的技术进步。

  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新生市场。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是材料生产和消耗大国,我省也是材料生产和消耗大省。然而,从大到强,远不止一步之遥。

   差距在哪?

    诱惑:

    7000亿元大蛋糕

  先后涉足建材、园林工程等十几个传统制造业的萧山民企老板洪铁钢,现在把目光锁定美籍华人胡庆春博士及其拥有核心技术专利的高分子分离膜项目。这种新材料不仅填补国内空白,还在废污水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在萧山区,洪只是个缩影。这块一直以传统制造业为支撑的经济热土,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企业家争相追逐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材料项目。

  资本的嗅觉是灵敏的。数据显示,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创业风险投资最集中的行业之一。

  最近的A股市场,新材料股票涨幅惊人。从7月反弹至9月9日,72家涉及新材料的上市公司中有67家涨幅超过10%,占总数的93%。其中,锂电池概念股更是炙手可热,可谓“逢锂必涨”。浙股中的横店东磁、杉杉股份、宁波韵升一路涨势喜人,让投资者乐开了花。

  来自行业的消息也令人振奋。国际市场复苏,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浙江,电子信息材料正以年均 20%的速度增长,并蛰伏了诸如横店东磁、富通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新能源材料发展态势良好,嘉善“昱辉阳光”的硅晶片供不应求,哪怕是专门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粘合剂的临安福斯特热熔胶膜公司日子也很美,月销售额最高近亿元。LED芯片和外延片价格上涨,国内龙头杭州士兰明芯LED芯片二季度的毛利润率从 40%提升至50%。

  在铜合金材料、特种合金钢、焊接材料、太阳能电池用超白玻璃、玻璃纤维、节能绿色建材、纺织新材料以及化工新材料领域,浙江都已形成一定的产业优势和明显的块状集聚。

  显然,新兴产业的热点效应正全面扩散。




 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全省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654.8亿元,以年均25%以上的增速计,2015年这个盘子有望超过7000亿元。

  经验表明,一项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往往喻示着这个产业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在这个时候,浙企格外期待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尽快出台。这意味着,在财政、金融、税收、科技投入、人才引进、产品推广等方面将获得新的支持与补贴。

    困惑:跨国公司专利“布雷”

  巨大的市场需求,并不意味着企业就有舒服日子。 





  士兰明芯总经理江忠永最近特别关注两条行业信息:一是全球LED芯片价格半年涨了五成;二是深圳作为全国最大的太阳能LED灯、LED背光源及LED显示屏生产基地,上半年竟有4成LED灯具被欧盟通报召回,外销形势堪忧。

  目前,LED的芯片和外延片占到整个产业链产值的70%。面对巨大的供应缺口和不断高涨的价格,作为芯片生产商的士兰明芯为何不迅速扩产?江忠永道出其中奥秘,因为上游设备及原材料均为海外巨头垄断,并陷入严重的短缺中。

  生产LED芯片的主要设备MOCVD均由德国的Aixtron、美国的Veeco两家公司垄断,鉴于产能远远无法满足需求,MOCVD订单已经排到2012年。其次,作为重要原材料的蓝宝石衬底等材料,也在位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全球蓝宝石单晶龙头大厂 Rubico的把持下。在士兰明芯的车间里,一台MOCVD就要200多万美元。




 “事实上是上游在催涨,这也正暴露出中国LED产业的短板。”在半导体材料领域潜心研究20多年的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叶志镇教授,也注意到深圳LED灯具被大量召回。“必须警惕跨国公司的专利壁垒。”他说,在LED应用的相关专利国家中,欧美和日本的专利总量占到全球的85%至90%,中国专利份额不足一成,且集中在中下游的封装和应用领域。




  这并不是LED企业独有的尴尬,很多新材料企业都深陷技术和设备的掣肘之中。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即使在我省颇具优势的磁性材料行业,也饱受专利制约。宁波韵升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其专利被日本和欧美企业把持,宁波韵升支付这一专利许可的费用高达几百万美元。

  横店东磁的研究院已经从传统的铁氧体磁性材料里脱身,专门从事新能源材料的研发,包括最热门的锂电池。世界各国正竞相实现磷酸铁锂电池产业化,并开始应用于电动汽车,我国也不例外。“然而,专利问题将使这一行业暗藏风险。”东磁研究院工程师郝忠彬告诉记者,几年来拥有专利的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和两家加拿大公司联合对使用此项技术的美国高博、威能等公司进行专利诉讼,诉讼费高达数亿美元。但是,最近双方试图达成和解,相互交叉授权,达到共同控制世界市场的目的。“尽管德州大学当时没有在中国申请磷酸铁锂的专利,但是也堵死了中国产品的海外市场。”

  同样,高端生物医用材料产业也依赖进口。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加上投入资金大、研发周期长、审批程序复杂,国内企业较少涉及中、高端市场,二、三级医院50%以上为进口产品,高端市场则基本被国外产品占领。





  “材料是一切产业的基础,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基础和上游,控制了关键材料的专利,相当于卡住了整个产业链的咽喉。”业内专家指出,我省新材料行业中小企业居多,很多企业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在专利和技术方面投入更多,自然被挡在专利大门之外。如果关键设备和原料都要从国外进口,那么大部分挂“高科技”之名的企业只能做些下游应用开发的“低科技”工作。





  显然,要真正立足高点,必须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材料产品。

  日本发展高技术纤维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就把投资重点由传统化纤转向高技术纤维,如今几乎垄断了世界高技术纤维的生产,并由此掌握了定价权。由于上游产业的缺位,中国企业只好扎堆在门槛低的下游产业厮杀,充当着追赶者的角色。

  先驱要披荆斩棘,更要经受凤凰涅槃的洗礼。

  20年来每天在显微镜下观察原子排列的叶志镇教授说,“材料就像魔方,转一转,就是新的。”为打破发达国家对半导体照明材料的技术垄断,叶教授和课题组首次在世界上发明新一代发光材料氧化锌。现在,他成立了一家名叫杭州兰源的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积极寻找合作伙伴。

  投资热、技术新、周期长、成本高、营销难,几乎是所有新材料的共性。在浙江石金玄武岩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显奇眼里,要做新材料的引领者,必须跨越三个“死亡峡谷”:技术、市场和再创新。




任何一种新材料,都必然要经历“研发→试生产→小规模生产→应用研究→市场认可→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应用 →产品质量稳定→再研发、再创新”,每一轮的循环往复,都要经历相当长的过程。当市场需求没有被真正拉动、生产难以上规模,其偏高的价格往往不能真正反映材料的应有价值。





  浙江石金承担的“863计划”成果——连续玄武岩纤维就面临这样的境况。为了“第四大高技术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胡显奇已经奋斗了十年,并形成2000吨的生产能力。但他很冷静,这还不足以成为“产业”,只有加速扩大应用领域、提高性价比,这种代表绿色材料发展方向的纤维才会真正引领市场。

  在浙江,新的趋势正在形成:一些新材料企业开始主动创新合作模式,使上下游产业合作更加紧密。9月8 日,杭州的赛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锂电池材料供应商的身份,承办了中国新能源公交客车示范应用高峰论坛,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公交公司代表参会。一家制造新材料的企业最终成了行业召集人,这就是新材料的力量。

  “面对‘死亡峡谷’,企业在应用中还要注意建立产品研发、测试的标准,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将标准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杭州市科技局局长楼建人认为,“如果新材料企业与下游用户纵向联合开发新技术,使上下游产品间形成更好的匹配,可以强化集群发展,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调研中,受访者均认为,材料先行的思路应尽快体现在政府的科学规划和配套政策上。应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强调核心技术、环境友好、节约资源以及市场竞争力等因素,引导企业科学有序地进入新材料产业领域。

  更多的政策雨露,必将滋养更多的创新勇气。
新材料:突围进行时
  材料是产业基础,控制了关键材料,就卡住了整个产业链“咽喉”

  新材料的发展可以广泛带动汽车、航空设备、通讯设备、家电、IT行业以及房地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诸多领域的技术进步。

  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新生市场。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是材料生产和消耗大国,我省也是材料生产和消耗大省。然而,从大到强,远不止一步之遥。

   差距在哪?

    诱惑:

    7000亿元大蛋糕

  先后涉足建材、园林工程等十几个传统制造业的萧山民企老板洪铁钢,现在把目光锁定美籍华人胡庆春博士及其拥有核心技术专利的高分子分离膜项目。这种新材料不仅填补国内空白,还在废污水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在萧山区,洪只是个缩影。这块一直以传统制造业为支撑的经济热土,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企业家争相追逐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材料项目。

  资本的嗅觉是灵敏的。数据显示,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创业风险投资最集中的行业之一。

  最近的A股市场,新材料股票涨幅惊人。从7月反弹至9月9日,72家涉及新材料的上市公司中有67家涨幅超过10%,占总数的93%。其中,锂电池概念股更是炙手可热,可谓“逢锂必涨”。浙股中的横店东磁、杉杉股份、宁波韵升一路涨势喜人,让投资者乐开了花。

  来自行业的消息也令人振奋。国际市场复苏,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浙江,电子信息材料正以年均 20%的速度增长,并蛰伏了诸如横店东磁、富通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新能源材料发展态势良好,嘉善“昱辉阳光”的硅晶片供不应求,哪怕是专门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粘合剂的临安福斯特热熔胶膜公司日子也很美,月销售额最高近亿元。LED芯片和外延片价格上涨,国内龙头杭州士兰明芯LED芯片二季度的毛利润率从 40%提升至50%。

  在铜合金材料、特种合金钢、焊接材料、太阳能电池用超白玻璃、玻璃纤维、节能绿色建材、纺织新材料以及化工新材料领域,浙江都已形成一定的产业优势和明显的块状集聚。

  显然,新兴产业的热点效应正全面扩散。




 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全省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654.8亿元,以年均25%以上的增速计,2015年这个盘子有望超过7000亿元。

  经验表明,一项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往往喻示着这个产业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在这个时候,浙企格外期待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尽快出台。这意味着,在财政、金融、税收、科技投入、人才引进、产品推广等方面将获得新的支持与补贴。

    困惑:跨国公司专利“布雷”

  巨大的市场需求,并不意味着企业就有舒服日子。 





  士兰明芯总经理江忠永最近特别关注两条行业信息:一是全球LED芯片价格半年涨了五成;二是深圳作为全国最大的太阳能LED灯、LED背光源及LED显示屏生产基地,上半年竟有4成LED灯具被欧盟通报召回,外销形势堪忧。

  目前,LED的芯片和外延片占到整个产业链产值的70%。面对巨大的供应缺口和不断高涨的价格,作为芯片生产商的士兰明芯为何不迅速扩产?江忠永道出其中奥秘,因为上游设备及原材料均为海外巨头垄断,并陷入严重的短缺中。

  生产LED芯片的主要设备MOCVD均由德国的Aixtron、美国的Veeco两家公司垄断,鉴于产能远远无法满足需求,MOCVD订单已经排到2012年。其次,作为重要原材料的蓝宝石衬底等材料,也在位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全球蓝宝石单晶龙头大厂 Rubico的把持下。在士兰明芯的车间里,一台MOCVD就要200多万美元。




 “事实上是上游在催涨,这也正暴露出中国LED产业的短板。”在半导体材料领域潜心研究20多年的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叶志镇教授,也注意到深圳LED灯具被大量召回。“必须警惕跨国公司的专利壁垒。”他说,在LED应用的相关专利国家中,欧美和日本的专利总量占到全球的85%至90%,中国专利份额不足一成,且集中在中下游的封装和应用领域。




  这并不是LED企业独有的尴尬,很多新材料企业都深陷技术和设备的掣肘之中。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即使在我省颇具优势的磁性材料行业,也饱受专利制约。宁波韵升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其专利被日本和欧美企业把持,宁波韵升支付这一专利许可的费用高达几百万美元。

  横店东磁的研究院已经从传统的铁氧体磁性材料里脱身,专门从事新能源材料的研发,包括最热门的锂电池。世界各国正竞相实现磷酸铁锂电池产业化,并开始应用于电动汽车,我国也不例外。“然而,专利问题将使这一行业暗藏风险。”东磁研究院工程师郝忠彬告诉记者,几年来拥有专利的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和两家加拿大公司联合对使用此项技术的美国高博、威能等公司进行专利诉讼,诉讼费高达数亿美元。但是,最近双方试图达成和解,相互交叉授权,达到共同控制世界市场的目的。“尽管德州大学当时没有在中国申请磷酸铁锂的专利,但是也堵死了中国产品的海外市场。”

  同样,高端生物医用材料产业也依赖进口。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加上投入资金大、研发周期长、审批程序复杂,国内企业较少涉及中、高端市场,二、三级医院50%以上为进口产品,高端市场则基本被国外产品占领。





  “材料是一切产业的基础,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基础和上游,控制了关键材料的专利,相当于卡住了整个产业链的咽喉。”业内专家指出,我省新材料行业中小企业居多,很多企业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在专利和技术方面投入更多,自然被挡在专利大门之外。如果关键设备和原料都要从国外进口,那么大部分挂“高科技”之名的企业只能做些下游应用开发的“低科技”工作。





  显然,要真正立足高点,必须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材料产品。

  日本发展高技术纤维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就把投资重点由传统化纤转向高技术纤维,如今几乎垄断了世界高技术纤维的生产,并由此掌握了定价权。由于上游产业的缺位,中国企业只好扎堆在门槛低的下游产业厮杀,充当着追赶者的角色。

  先驱要披荆斩棘,更要经受凤凰涅槃的洗礼。

  20年来每天在显微镜下观察原子排列的叶志镇教授说,“材料就像魔方,转一转,就是新的。”为打破发达国家对半导体照明材料的技术垄断,叶教授和课题组首次在世界上发明新一代发光材料氧化锌。现在,他成立了一家名叫杭州兰源的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积极寻找合作伙伴。

  投资热、技术新、周期长、成本高、营销难,几乎是所有新材料的共性。在浙江石金玄武岩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显奇眼里,要做新材料的引领者,必须跨越三个“死亡峡谷”:技术、市场和再创新。




任何一种新材料,都必然要经历“研发→试生产→小规模生产→应用研究→市场认可→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应用 →产品质量稳定→再研发、再创新”,每一轮的循环往复,都要经历相当长的过程。当市场需求没有被真正拉动、生产难以上规模,其偏高的价格往往不能真正反映材料的应有价值。





  浙江石金承担的“863计划”成果——连续玄武岩纤维就面临这样的境况。为了“第四大高技术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胡显奇已经奋斗了十年,并形成2000吨的生产能力。但他很冷静,这还不足以成为“产业”,只有加速扩大应用领域、提高性价比,这种代表绿色材料发展方向的纤维才会真正引领市场。

  在浙江,新的趋势正在形成:一些新材料企业开始主动创新合作模式,使上下游产业合作更加紧密。9月8 日,杭州的赛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锂电池材料供应商的身份,承办了中国新能源公交客车示范应用高峰论坛,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公交公司代表参会。一家制造新材料的企业最终成了行业召集人,这就是新材料的力量。

  “面对‘死亡峡谷’,企业在应用中还要注意建立产品研发、测试的标准,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将标准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杭州市科技局局长楼建人认为,“如果新材料企业与下游用户纵向联合开发新技术,使上下游产品间形成更好的匹配,可以强化集群发展,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调研中,受访者均认为,材料先行的思路应尽快体现在政府的科学规划和配套政策上。应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强调核心技术、环境友好、节约资源以及市场竞争力等因素,引导企业科学有序地进入新材料产业领域。

  更多的政策雨露,必将滋养更多的创新勇气。
http://laoyaoba.com/ss6/?action-viewnews-itemid-121546<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sdw.cc">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hnw.cc">
<link href="http://sdw.cc/q.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hnw.cc/w1.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
怎么老是外国公司吃肉中国企业喝汤?哦,有时候汤都没有得喝。那帮工信部和科技部的官员的脑门不知是不是被门夹了。怎么也要想出对策和扶持我们材料企业的政策来啊!


市场经济环境下、西方国家的优势科技前提下、目前的专利制度(也是西方主导制定,西方企业、机构更加熟悉)下、目前各级政府财政状况下,扶持研究也还算可行,扶持产业就难于登天了。

这不是哪一批人的问题,如果那样想,太小看世界复杂性了。

市场经济环境下、西方国家的优势科技前提下、目前的专利制度(也是西方主导制定,西方企业、机构更加熟悉)下、目前各级政府财政状况下,扶持研究也还算可行,扶持产业就难于登天了。

这不是哪一批人的问题,如果那样想,太小看世界复杂性了。
绿林好汉 发表于 2010-9-27 12:17
不是有科研经费吗?可以给些这些企业啊。或者可以给他们免税减税的措施。另外材料问题严重制约着TG的工业发展,决策部门怎么不推出政策扶持这个产业的发展呢?


市场经济环境下,没法子使用当年“两弹一星”的方式扶持了,会有法律和道义方面的问题(因为这种用税收-即公共资源,来源包括纳税外企-帮助少数人参与市场竞争的措施往往破坏公平原则,会使其他企业、产业纷纷要求扶持);
再有,扶持研究不难,扶持产业就难了,所需资金、时间极巨,而且扶出来的企业往往没有市场上的自我生存能力。

归根到底,扶持自己无明显优势的产品、企业、产业,强行与业界巨头竞争,是一种资源使用效率极低的反市场经济的行为,所以难以成功;如果因为其他理由(如国家安全,或者提高还价能力)确需这样作,那就要看国家愿意为这“其他理由”付出多大代价了。

比如,国家安全,那么,扶持经费就需要从安全经费里面出;现在的军费虽然颇有增长,又怎么可能扶持起万千种材料产品的庞大产业体系?

这就是市场经济的两面性的另一面:大者恒大,对弱者极为残酷、不留生路。

所以有人说,纯粹的市场经济是无耻的。

市场经济环境下,没法子使用当年“两弹一星”的方式扶持了,会有法律和道义方面的问题(因为这种用税收-即公共资源,来源包括纳税外企-帮助少数人参与市场竞争的措施往往破坏公平原则,会使其他企业、产业纷纷要求扶持);
再有,扶持研究不难,扶持产业就难了,所需资金、时间极巨,而且扶出来的企业往往没有市场上的自我生存能力。

归根到底,扶持自己无明显优势的产品、企业、产业,强行与业界巨头竞争,是一种资源使用效率极低的反市场经济的行为,所以难以成功;如果因为其他理由(如国家安全,或者提高还价能力)确需这样作,那就要看国家愿意为这“其他理由”付出多大代价了。

比如,国家安全,那么,扶持经费就需要从安全经费里面出;现在的军费虽然颇有增长,又怎么可能扶持起万千种材料产品的庞大产业体系?

这就是市场经济的两面性的另一面:大者恒大,对弱者极为残酷、不留生路。

所以有人说,纯粹的市场经济是无耻的。

怎么老是外国公司吃肉中国企业喝汤?哦,有时候汤都没有得喝。那帮工信部和科技部的官员的脑门不知是不是被 ...
koner 发表于 2010-9-27 11:49


这天下不可能就你聪明别人都傻瓜的。

事实是中国的扶持创新努力,遭到外国和外企的强烈声讨和反对。我这随便列一条新闻,这类新闻多的是。最后甚至总理都被迫出面反复讲不会亏待外企。
http://finance.qq.com/a/20100416/000075.htm
跨国公司集体游说 扶持“自主创新”新政变调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叫牌 直指自主创新
http://business.sohu.com/20100525/n272339742.shtml
美商会:自主创新政策引发中美贸易纠纷
http://www.ibtimes.com.cn/articl ... nminbihuilv_all.htm
美内阁商贸团访华主攻中国自主创新_财经_凤凰网
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100514/2186230.shtml
美议员关切中国货币与自主创新政策
http://www.newcenturynews.com/Ar ... 20100617071903.html
怎么老是外国公司吃肉中国企业喝汤?哦,有时候汤都没有得喝。那帮工信部和科技部的官员的脑门不知是不是被 ...
koner 发表于 2010-9-27 11:49


这天下不可能就你聪明别人都傻瓜的。

事实是中国的扶持创新努力,遭到外国和外企的强烈声讨和反对。我这随便列一条新闻,这类新闻多的是。最后甚至总理都被迫出面反复讲不会亏待外企。
http://finance.qq.com/a/20100416/000075.htm
跨国公司集体游说 扶持“自主创新”新政变调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叫牌 直指自主创新
http://business.sohu.com/20100525/n272339742.shtml
美商会:自主创新政策引发中美贸易纠纷
http://www.ibtimes.com.cn/articl ... nminbihuilv_all.htm
美内阁商贸团访华主攻中国自主创新_财经_凤凰网
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100514/2186230.shtml
美议员关切中国货币与自主创新政策
http://www.newcenturynews.com/Ar ... 20100617071903.html


今年以来就没停过。下面还只是一部分。

中国欧盟商会批评中国歧视外企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4450
德企业家向温家宝批评中国商业环境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3633
中国加入《政府采购协议》最新提议可能遭拒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3649
外企与中国失和为哪般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3378
美国企业结束“中国蜜月”?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3600
西方商业领袖开始对中国直言无忌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3657
跨国公司需“自保”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3682
欧洲企业担忧中国投资环境恶化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3325
美欧敦促中国放弃IT产品强制认证计划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1384
中国正在让外企灰心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2149
在华外企的“双城记”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1979
美国商界对中国态度转硬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1899
调查:在华外企怨言增加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1863
通用电气CEO批评中国商业竞争环境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3368
中国采购新规引发外界争议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0350
美欧联手向WTO诉讼中国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27177
中国财政刺激项目被指排外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26685


中国表示将公平对待外企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4511
繁荣的中国将更加开放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3763
中国政府采购“自主创新”规定有所软化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2161

今年以来就没停过。下面还只是一部分。

中国欧盟商会批评中国歧视外企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4450
德企业家向温家宝批评中国商业环境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3633
中国加入《政府采购协议》最新提议可能遭拒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3649
外企与中国失和为哪般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3378
美国企业结束“中国蜜月”?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3600
西方商业领袖开始对中国直言无忌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3657
跨国公司需“自保”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3682
欧洲企业担忧中国投资环境恶化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3325
美欧敦促中国放弃IT产品强制认证计划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1384
中国正在让外企灰心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2149
在华外企的“双城记”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1979
美国商界对中国态度转硬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1899
调查:在华外企怨言增加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1863
通用电气CEO批评中国商业竞争环境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3368
中国采购新规引发外界争议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0350
美欧联手向WTO诉讼中国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27177
中国财政刺激项目被指排外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26685


中国表示将公平对待外企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4511
繁荣的中国将更加开放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3763
中国政府采购“自主创新”规定有所软化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2161
中国要转型,中国要迈向高端,真正要动发达国家奶酪的时候来了,矛盾冲突也就升级了。


还有一个特大问题:高端市场主要在美欧日手中(说中国是世界最大市场纯属胡闹,市场大小看购买力而非人数;最大单一市场是美国;高端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要卡脖子很容易。

国内高端产业难以发展的关键:市场不能自主、市场规则不能自主、产品研发没有优势、产品质量不够稳定、品牌及美誉度缺乏(导致附加值低、积累少、前景黯淡)...

但凡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占齐了。

还有一个特大问题:高端市场主要在美欧日手中(说中国是世界最大市场纯属胡闹,市场大小看购买力而非人数;最大单一市场是美国;高端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要卡脖子很容易。

国内高端产业难以发展的关键:市场不能自主、市场规则不能自主、产品研发没有优势、产品质量不够稳定、品牌及美誉度缺乏(导致附加值低、积累少、前景黯淡)...

但凡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占齐了。
绿林好汉 发表于 2010-9-27 14:02
你所谓的高端市场是指什么?是指需求还是指生产?
潇声客 发表于 2010-9-27 13:55
西方国家吃饭的饭碗哪有那么容易轻易就让TG端了去?
madboy 发表于 2010-9-27 14:34


    既然是“市场”,当然是需求。
中国绝大多数人购买力低下,买东西首要考虑的还是价格,这样是没法形成有规模的高端市场的。
绿林好汉 发表于 2010-9-27 14:39
能举几个例子吗?比如某高端产品在中国、美国、日本的销量。
销量我不清楚;
可以举一个广泛性的例子,和材料相关的:
钛合金,国内,基本就是航空航天少量应用;
美国人,F-22用量广泛就不说了,航空航天航海潜艇,市场就比中国大;
而且,高尔夫球杆、人造骨关节等等民品也广泛使用(相对来说,国内用这些的就很少,开发更少)。
碳纤维类似。

大量民用产品为相关企业提供了高额利润用于进一步开发产品和相关基础研究。
绿林好汉 发表于 2010-9-27 14:53
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材料,中国的需求量应该是不小的,毕竟中国的工业规模这么大。比如汽车、船舶、机床等等,中国现在都是最大的需求市场。高尔夫球杆、人造骨关节这些小东西能有多大的需求量?
绿林好汉 发表于 2010-9-27 14:02
所以就要扶持国内的企业了
madboy 发表于 2010-9-27 15:00


    工业领域,国内消费的产品,高档材料用量少于发达国家;
很明显的成本问题:国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不行;
国内企业对新技术、新材料的追求似乎也热情不高。

至于“两头在外”,既然原材料进口对国内产业的技术发展并无好处。
好像完整的是这个
浙江在LED等领域的新材料产业突围进行时
http://lights.ofweek.com/2010-09/ART-220018-8500-28429257_3.html

    什么是新材料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或正在研发的、比传统材料性能更加优异的一类材料,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它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一起成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在《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中,新材料共分10大类别,632项产品。目前,一般按应用领域和当今的研究热点把新材料分为以下种类: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含高温超导材料、磁性材料、金刚石薄膜、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新材料等。

  群雄正争逐

  新材料产业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经济发展格局,其规模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在未来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目前,新材料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借助其雄厚的财力和人力资源,制定相应的研究开发计划,竭力抢占新材料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新材料发展重点将围绕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关键作用的五大方向展开:现代交通运输,如轻量化汽车,高速铁路,远洋货轮等;高效清洁能源,如半导体照明(LED),风电、太阳能及其能量存储系统,热核聚变等;环境资源,如镁、稀土等储量丰富的特色战略资源材料,清洁煤化工,秸秆材料综合利用等;民生产业,如小城镇化和城市化所需的绿色建筑材料,涉及文化娱乐和传媒介质等的新一代先进显示材料,与人口安全相关的生物医用材料和医疗器械设备等;此外还有国防领域。

国内一些省份已展开竞逐。江苏省计划到2012年新材料产业将实现销售收入1.1万亿元。山东省计划到2012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超过1.3万亿元,年均增长速度20%以上。四川省确立了“化工新材料、钒钛新材料、硅材料、稀土新材料、超硬材料、生物医学新材料”等六大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规划。

  7月,浙江宣布将新材料产业确定为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发展规划不日即将出台。

  浙江优势在哪里

  浙江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已形成明显的区域特征。

  1、电子信息材料以年均20%的速度快速增长,形成了磁性材料、光导纤维、光电晶体等产业集聚,是我国和全球最主要的磁性材料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

        东磁集团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铁氧体生产企业,产量全国第一。天通股份公司、宁波科达磁性材料公司的软磁铁氧体材料产量位居亚洲前列。随着磁性材料下游IT、汽车、机械等行业迅速发展,具有优异产品性能和广泛应用领域的我省磁性材料产业,发展前景诱人。

  光纤光缆生产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富通集团已成为全国光纤五大龙头企业之一。

  硅材料产业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浙江大学海纳半导体公司将形成近十亿产值的生产规模,成为世界十大硅片供应商;单晶硅总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信息产业的基础材料之一——金属酸锂单晶及石英晶体材料的生产,在全国也占有重要一席。

  2、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部分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围绕太阳能光伏产业,初步形成硅提纯、硅棒/硅锭制造、硅片生产、太阳电池片制造、太阳电池组建封装、太阳薄膜电池研究与生产、光伏发电系统与应用、相关专业配套设备(材料)制造等产业链。半导体照明(LED)产业领域,功率型LED芯片、LED检测设备、LED封装技术及路灯照明产品都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3、依托加工产业优势,金属材料领域已初步形成了铜合金材料、特种合金钢、焊接材料等领域方面的优势。

  4、在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方面,太阳能电池用超白玻璃总生产规模占全国的60%以上;玻璃纤维行业规模和整体水平已位居世界前列,巨石集团为全球最大玻纤生产基地;

     节能绿色建材产业在湖州、宁波、金华市等已形成产业集聚。

  5、化工新材料产业方面,有机硅、氟化工的产值约占全国的40%。

  6、纺织新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都已形成年产2000吨的生产能力。

  7、纳米材料:已形成以杭州、宁波为中心的技术产业带。
绿林好汉 发表于 2010-9-27 15:58
你的这个说法缺乏数据支持啊。
这倒是,零散的相关资料得出的观感;
上回看到一个主板用的“钽电容”什么的元件,国外早已批量,国内刚刚完成攻关,无法稳定量产(似乎原料还要进口),价格还高出10倍,可见高端材料和元器件的差距。
国内国外两头难做 “中关村创造”艰辛路



今天的中星微电子,作为中国芯的代表,以及中关村企业成功国际化的典型代表,是个经常被提及的案例,但是对于中星微和邓中翰来说,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以“中关村创造”为代表的“中国创造”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所遇到的挫折。当邓中翰亲自带队到索尼拜访,介绍自己是来自北京的一家研发图像处理方面芯片的公司,索尼的一位主管就说:“我们索尼有几千种这样的产品,几百个这样的专利,我们索尼是这项技术的鼻祖。如果你想学习的话,可以看看我们的展览和产品,但是我们没有时间听你推销产品。”

在国外客户的眼里,“中国创造”似乎天生就“低人一等”,即使在大型国际性展览上,中国产品也总是被排在二、三梯队。正如中星微用了4年的时间才成功令索尼的产品里跳动一颗中国芯,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在国际化的征途中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耐心;但是,在走向国外的艰难尝试中,更多企业也饮尽了国内市场不公的苦酒。而这种不公并非来自于一种你非屈就不可的体制,而是因为利益、因为意识,甚至因为一种免责的考虑,那么中国创新何时才能将“中国创造”推向世界。

国外眼光质疑中国高科技产品

“尽管新的产品系列面市了,技术也非常先进,但是增长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快,主要是国外市场对产品的考察期起码有两三年。即使我们这样在国外市场已经有了很多案例和一定口碑的中国企业也不例外。”中关村一位企业老总对记者说,“国外市场对于中国高科技的产品不信任,往往体现在对产品的审慎考察之上,可能要两三年后看到你的产品还在这里,还在正常使用,才会与你签单。我们感受很深,并不是我去推销产品,国外的客户就能马上接受,不像国内,如果我们有口碑又有基础,那么新的产品很快就会有订单。法国、意大利等也有一些客户对我们的产品感兴趣,他们往往会先买几个样品去测试,非常谨慎。国外有个眼光——质疑中国的高科技产品。”

这番话里饱含着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推广的艰辛。在将产品销往国外所遭遇的第一个路障并非企业的资质、技术、品牌、产品质量等等,而是“中国创造”所面临的信任瓶颈。

中关村某通信企业对此也表示了无奈,“现在我们比较尴尬,国外普遍认为中国生产的产品比较廉价,假烟假酒的负面影响很大,我们推广产品要花很多精力。我们在国外通过3年多的推广,积累了很多应用案例,销售额却不是很高,也就是几百万美元。”

然而,最悲惨的还不止这些,而是国内的客户也以同样的“国外眼光”来对待本土的品牌和产品。中关村一家老资历医疗器械企业总经理说道:“同样的设备,国外品牌产品在医院的收费就比我们国内产品高一倍。实际上,这些设备具有相同的功能,甚至国内品牌的产品功能比国外品牌的还要好,但是医院里所有的收费目录就是这么列的,进口设备每做一次收费多少钱,国产设备每做一次收费多少钱,几十年都是这样,我们呼吁很多次都没有改变。”

有企业甚至不无愤慨地说:“政府采购,首先就会屏蔽我们这样的中小创新型企业,我们连同等竞争的机会都没有。比如招标书应该写明要求产品何种性能参数,那么凭借我们的技术和积累,我们还有同台竞争的机会。但是,竟然有的招标书上直接就限定‘国外品牌’。看品牌就和看人的出生一样,不是看人的才学和本事,先看来自什么家庭,是贫农还是富农,这很莫名其妙。这就是我们所受到的不平等不公正的待遇。”

中国通信企业非常强大,整个欧洲电信都使用华为的产品,华为在全球通信企业排名第二;但是在工业控制行业,企业在标书里就有限制本土品牌的规定。

有企业反映,在一些涉及安全问题的重要项目中,往往采购本土品牌的产品,但是,有企业发现,他们的产品,在一年之后又被国外品牌替换,“企业又被晾在一旁”。如果是因为国内企业功力不够,那么我们可能会怒其不争;但如果是因为认为国外品牌就是比国内强的眼光和偏见,那么本土创新企业的发展就可谓难上加难。

国内市场创新产品的机会在哪里

中关村一家主做视频光端机的企业,出口额占公司总销售额超过一半以上,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国外市场萎缩达50%,公司近两年将业务重心由国际市场为主,改为国际国内市场并重,对此,公司负责人表示,国内市场的开拓受很多“潜规则”影响,市场成本很高,不像国际市场,就是以技术、产品和服务说话,交易关系非常单纯和简单。

但是国外用户对产自中国的产品不信任,所以,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销售更多还是国内市场占主要份额。

但是在国内市场上,除了遭遇“国外眼光”的不公正待遇之外,企业认为更多的问题来自于利益关系。

“我们做高科技的产品,在国外用得很好,在美国、西班牙、法国等都应用得很好,我们也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惟独在中国,国有企业不用,每次投标的时候,标书上都明确写明要‘外国品牌’。外国品牌就是贵,那就是基于其他的利益考虑。”上文提到的通信企业董事长说,“我们也没有办法,只有石油、化工、电网、地铁、煤炭这样的行业才用得起我们的产品,这是高端产品。发改委出面打招呼,但是很多国资委的企业照样按他们的方式来做。”

发改委因为此类事件曾经到中关村的企业里调研过两次,甚至中央巡视组也去过。北京市委常任委、海淀区委书记赵凤桐在去企业考察时,了解到这种现实情况很生气,曾把北京市一些行业的企业主管召集到企业开会,质问为什么不使用本土品牌的产品。“但是开会也没用。现在北京地铁招标,标书还是注明要国外品牌。国家电网也是如此。”

实际上,国外品牌在国内的销售都是依靠代理来实现的。中关村某软件上市公司相关人士说:“国外产品,到了各地,他们找的都是合作伙伴,而合作伙伴是利益为重的,大家是通过利益来结合的,这不是一种长久的模式,他们不考虑这个价值链的发展,如果这个合作伙伴不行下次再换一家。”所以,在技术、产品不输于国外品牌的前提下,本土化服务又是长项,本土品牌的产品应该更具备竞争力,但是,“代理中间就有很多利益关系,比如,有资源和关系的人就可以做代理,国外品牌价格又高。”这种代理的亲缘关系又成就了国外品牌在行业尤其是国有大型行业企业的中标。

倾向国外品牌的现实,使得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高端产品在国内的推广非常吃力。而本着支持国内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却被企业指责在导向上存在问题。一家三板挂牌企业表示,“政府采购秉持低价原则,等于在政府采购的范围里又形成了一轮恶性竞争,这对于政府和企业都没有好处。政府虽然低价中标,但是后期的质量和服务怎么办?采购者不考虑这个,而是先考虑免责问题,认为选最低价的肯定没错。这个问题很敏感,但确是很现实的问题。大幅度压缩利润空间,所带来的后果是两败俱伤,企业没有钱赚,那么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政府采购的目的实际上是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但没有达到这个效果;另外政府也没有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科学时报》
看看上面的的回复吧
欧美日没有扶持过自己的企业?
潇声客 发表于 2010-9-27 13:55
中国肯定要转型走高端,不能长期人家吃肉自己喝汤。
没有长期艰苦的研究,发展新材料就是一句空话
中国可以全面缴枪了,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有能力搞研发的没有资金,有资金搞研发的都在搞价格竞争。
头脑要清醒,但是也不必过于杞人忧天。一代材料,一代产业。这个规律国家早在1990年代初就意识到了,这20年来已经做了大量的技术预研和储备工作。目前这一代产业,国内还只能喝汤,如同IT、互联网、汽车产业一样,当初没有抓住机遇期,的确很遗憾。不过,为了尽快培育出国内市场和相关产业群,我们不能空等下一次革命的到来,所以才会出现现在这种材料依赖国外的现状。但是诸位别忘了,笑到最后才是赢家,下一次科技革命已经曙光乍现,只要我们不懈怠,未来10-15年内打个翻身仗的机会还是很大的,这要看我们自己的表现如何了。至于目前的状况,基本无法改变,这是逃避不了的代价。
小书童 发表于 2010-9-28 18:12


    连起码的专利壁垒都无法突破,除非花大钱购买一批相关专利企业,取得专利交换使用的权利,但是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利益无法平衡,这个设想基本上很难。
现行专利制度对后起国家完善自己的产业格局绝对是毁灭性武器。
20年来每天在显微镜下观察原子排列的叶志镇教授说,“材料就像魔方,转一转,就是新的。”为打破发达国家对半导体照明材料的技术垄断,叶教授和课题组首次在世界上发明新一代发光材料氧化锌。
----------------------------------------------
我看傻了。
yaoyuan7310 发表于 2010-9-28 22:26


    请问阁下是不是sjtu毕业的?你的id很像本校上bbs的一个网友。:handshake
回复 31# waitforcv

不是,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