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会想念这些人——他们才是中国人的脊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25:36
[内容速览]  东北抗日联军所进行的抗日游击战争,其环境之艰苦,斗争之残酷,时间之长久,牺牲之壮烈,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是少有的 1938年5月,七万名日寇对抗联二路军实施“重点讨伐”,抗联四、五两军面临全军覆没的危局,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决定两军由吉东地区向西方五常一带作长途突围。



  东北抗日联军所进行的抗日游击战争,其环境之艰苦,斗争之残酷,时间之长久,牺牲之壮烈,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是少有的

  时常会想念杨靖宇

  1940年2月22日,弹尽粮绝、孑身一人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将军在辽宁省濛江县(现靖宇县)保安村以西五里的山路上拦住四个进山砍柴的中国人,与其中一个名叫赵廷喜的人谈了话。此前四万日伪军为搜捕他一个人已折腾了两个月。杨靖宇主动出现的原因是他脚上的棉鞋脱了帮,脚冻坏了,身上发烧,而且多日没吃东西了。杨靖宇身上还有九千元伪币,他请对方回到山下给自己买双棉鞋和一些吃的。这个叫赵廷喜的中国农民答应了,回到屯子里,迎面碰上日本特务李正新,后者也是个中国人,不过是个日夜都想帮助日本人抓到杨靖宇以领取赏金的人。赵廷喜一见李正新就害了怕,把发现杨靖宇的消息讲出来,李正新马上带他去日本警察所。第二天早上日军赶到,杨靖宇壮烈殉国。

  时常想念的不是英雄的死。英雄死去已六十余年矣!时常会设身处地想到将军死前的内心。他肯定是觉得应当相信中国人才主动走出来与赵廷喜见面的,赵廷喜劝他投降,说眼下日本人和过去不一样了,只要你投降,他们就不杀你(其实他不知道,杨靖宇真要是主动投降,日本人不但不会杀他,还会让他做伪满州国的“军政部长”)。史料记载(日本人的报导,但大体可信)杨靖宇这时心平气和地对他说:老乡啊,我们都是中国人,要是咱都投降了,中国就真的完了。这以后赵廷喜就拿上他的钱走了。杨靖宇该怎么办?

  他可以选择离开。但是他没有。他有理由怀疑这个中国人是否可以信赖,但他没办法怀疑每一个中国人。

  所以他没有。这一刻,这一个中国人就成了他为之奋斗牺牲的所有的中国人。可偏偏这么个中国人,没有给他带来棉鞋和食物,却引来了日本人。

  时不时地会想起周保中



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杰出领导人━━周保中

  1937年冬,数万日军对东满和下江(松花江下游)地区的抗联二路军展开大围剿。周保中指挥四军五军向西突围,自己则率领二路军总指挥部向东走,潜入乌苏里江东岸的密山,过了一些日子,因为西征部队失利回到勃利,他又率着自己的小队伍在一天一夜之间,冒着零下四十度的风雪严寒,从密山走回了勃利。

  不看地图的读者不明白,我为什么会时常想起这件事。看地图你就明白了,从密山到勃利,是从黑龙江省的东部走到中部,直线距离就有二百公里。

  老实说开头我从一位老抗联口中听到这件事怎么也不相信。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不是走在平坦的柏油马路上,他是在日伪军的重重围攻之中,将鞋子反绑在脚下(用以迷惑敌人)走完这些山路的。我不敢相信这件事,是因为即使你是个身强力壮的男人,要在一天一夜间走完二百公里山路也是难以想象的,何况他们根本就没有东西吃。

  我不相信这件事,就到《周保中游击日记》里去查证。果然,我在一则写于1939年11月的日记里查到了同样的记载。

  一个朋友读《音乐会》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的人物一直在书中狂奔,这已经超过了人的体力极限,降低了本书的可信性。

  周保中将军真是个奇人。哪怕是在日寇围困得铁桶一般、二路军的前途最黯淡的日子里,也没有中断逐日写日记的习惯。据说他一直使用毛边纸和毛笔,写完一本就让警卫背上,背不动就找个地方埋起来。这些日记写得客观、详实,平静,让我们无法准确揣摩他当时的真实心境。但也就因为这些日子,我们明白了他和他的战友其实每日每时都生活在类似于最后一战的环境,枪声就在他的耳边嘹亮,他要不停地突围、退却、逃匿、转移。但是他仍然坚持记下当日的战况、军情甚至自己对许多事变的反应。这样一个人,生死肯定早已置以度外,却在记日记这件事上头,却认真、执拗得令人惊讶。

  可以想象他根本不是为自己写日记。置身在每日生死未卜的战争中,他和与他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不需要这些日记。他要写给的只能是时间和历史。丢失是难以避免的。1936年前的日记就在敌人的一次搜山中被焚毁。但以后的日记却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经过将军的亲属和有关研究人员的整理,出版时仍然有七十万字。我的《音乐会》写了三年,只有七十万字。周保中将军业余写作,三年内也写下了七十万字。

  最近一些日子,越来越多地想念起吉林省宁安县马家大屯的马老太太和他的三个儿子。

  我是在《周保中将军游击日记》里发现马老太太这个名字的,可那上面的记载非常简略,后来是在采访中,从那些已至耄耋之年的老抗联口中,听到了她的故事。 马老太太的姓名已经无人知晓,只知道他是抗联四军军长李延禄最早在宁安县拉队伍时他就成了抗属,其后陆续将三个儿子都送进了四军和五军。后来日本人攻进屯子,将它烧成一片白地,马老太太无家可归,自己也毅然地加入了二路军,和儿子们一起行军作战,这时马老太太已是六十多的老人了。1937年冬,二路军主力在日寇围逼下破围西出,马老太太随当在五军当团长和营长的大儿子二儿子一同西上,小儿子则留下来守护密营,同时保护随我军一同西上的一个山林队首领的女人。所谓山林队,是好听的说法,说白了就是土匪。为了保存抗日力量,不让这支土匪队伍投敌,周保中和他的首领约好,让他带队伍和我军一同突围,我军另派人留在原地保护他的押寨夫人。若有半点差池,我军自会按破坏统一战线罪论处,也就是枪毙。大军西行之后,日军在千里长途中极尽围追堵截这能事,我军恶战连绵,其中马老太太的二儿子在一次战斗中,为了掩护哥哥的队伍和同在队伍中的母亲,毅然与敌搏斗,壮烈牺牲。在这次战斗中,我军大队也和随军西上的山林队断了联络,而这时留在山里的马老太太的三儿子也陷入了敌之重围,与外界隔断了联系。日本人天天搜山,扔下传单说周保中的二路军已全军覆没。三儿子和受他保护的匪首的押寨夫人独处一个山洞里,自忖不能脱身,彼此说了实话,原来此一押寨夫人竟是匪首抢来的,一直想逃,都没有逃得出去。三儿子在长久的等待之后不见大军回还,以为我军真地不会再回来了,就想带着押寨夫人逃回故乡去。逃跑并不顺利,但二人却产生了感情,做了夫妻。他们没想到的是大军却在这时回到了营地里,更没想到的是匪首并没有死,也回到了原地,寻他的押寨夫人。后者已有身孕,纸自然包不住火,匪首大怒,拉开架势要二路军执行自己的纪律,不然他就要翻脸,跑日本人那边去。出了维护抗日统一战线的原因,马老太太的大儿子马团长不待报告,就对三弟执行纪律。等到周保中赶到,枪决已经执行。而马老太太的大儿子马团长,也在随后的一次向南突围的战斗中牺牲,随后,这位马老太太自己,也在儿子牺牲的同一场战斗中奋勇扑向敌人的狙击线,壮烈殉国。

  我一直忘不了马老太太的原因是:当她的二儿子在西征中死去之后,大儿子以破坏纪律罪处决自己的三儿子之时,这位老人家是个什么心情?这时她为自己其实并无过错的三儿子求过情吗?他们母子最后一定见过,这时一个母亲、一个儿子,又说了些什么?自己辛勤养大的三个儿子,于短短的数月间,就在自己的眼前一个个死去,她那颗苍老的心脏,又是怎么承受得住的?

  还有,她最后一次扑向日寇的狙击线时,真的不是想和儿子们一同离去吗?

  忘不了马老太太还有另一个原因:她的大儿子马团长处决了自己的三弟之后,那支山林队的首领真地没有投敌,他被抗联队伍说话算数的气魄震动了,直到一个人战死,最终也没有投降日寇。

  但是被夺回去的那位押寨夫人呢?那位已有身孕的押寨夫人后来生下了孩子吗?那个孩子是否活了下来了?如果今天还活着,他现在哪里?他知道自己父亲母亲的故事吗?

  想起了冷云。

  在中国,知道冷云的人不会很多,可是听说过八女投江的人一定很多。冷云就是八女投江中的八位女烈士之一,而且是她们的领导者,是她带着七名抗联姐妹毅然投身于江水。

  冷云最早只是佳木斯中学的一个女学生,在学校里接受抗日思想,加入了抗联的地下组织。传说她生在一个较富裕的商人家庭,不参加抗联,完全可以过得很好,可是她选择了加入。

  1936年地下组织被破坏,冷云因为不是党组织的核心成员,还没有机会参加核心会议,所以侥幸没有落入敌手。这时她的身份也许暴露了,也许没有暴露,但地下党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还是安排她孤身一人离开佳木斯,进了山林中的抗联队伍。

  到了这里冷云的生命还没有显示出特别的光彩。这样的安排,无论对她自己还是抗联部队,都有点不得已而为之的意思,在她,是因为中学还没有读完,她是个喜欢念书的女子,不能继续念书对她来说是个巨大的遗憾;对于部队来说,这样由地方党安排进来的的女孩子越多,负担就越重,他们其实不想太多地接收女同志,尤其是像冷云这样几乎连枪也没摸过的女中学生。但是既然送来了,他们也只得接受。

  于是冷云被五军领导安排进了军部的被服厂,给全军做军服。说是个被服厂,那个年月,部队的军服差不多全靠缴获,被服厂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说是个工作,不如说是在深山里给冷云和如她一样的一些姐妹们找一个藏身之所。

  1938年5月,七万名日寇对抗联二路军实施“重点讨伐”,抗联四、五两军面临全军覆没的危局,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决定两军由吉东地区向西方五常一带作长途突围。四五军的女同志也被合编成一个妇女团,随主力西下。冷云以她渐渐表现出来的干练和坚定,当了这个团的指导员。

  这个时候,恐怕不仅别人没有想到,就连她自己也不会想到,这是她一生的第一次远征,

  也将是她的最后一次远征。

  但命运就是这么安排的。虽然突围成功,但整个西征行动却失败了,三个月后,一同西征的抗联四军和五军被敌人打散,几个月后四军全军覆没,五军则在迭遭失败后分为两股,其中的一股由五军一师师长关书范率领,穿越老爷岭上千里林海,向东返回设在今天黑龙江省依兰县东部山区里的密营。走进林海时一师还有一百多人,走出来时,却只剩下了三十多人,其中就有冷云率领的妇女团剩下的最后八名女同志。

  时常会想到这样一个晚上。冷云他们终于突破敌人的重围,到达了自己的根据地边缘。虽然牺牲惨重,可他们这些人却还是活下来了,在那个年代,只要他们这些人没死,对抗联二路军来说就是胜利,对日寇来说也就是失败。走出林海到达乌斯浑河畔就地宿营时,冷云和她的姐妹们的心情一定是兴奋的,毕竟他们就要回到自己的根据地了。

  可就在第二天拂晓,日本人包围了他们的宿营地。一个名叫葛海禄的汉奸向日寇告了密(又是汉奸!和杨靖宇一样,冷云她们可以说也是死在汉奸之手)。但是日本人首先发现的并不是冷云等八姐妹,而是和他们隔开一段距离宿营的以师长关书范为首的男同志。这时冷云她们只要自己不暴露,或许就有机会脱险。

  但是冷云没这么做。冷云带八姐妹做出的是另外一个对他们来说据有改变命运的决定:她决定带众姐妹们将日本人引开。原因是很简单的:关书范是师长,他所在的地方就是师的指挥所,面对敌人时,她们有责任保护师长和他的指挥所。

  于是她们首先向日本人开了枪,日本人被引过来,将八姐妹逼到了江边,关书范被枪声惊醒,带着男同志突围出去,冷云八姐妹却被日本人逼到了江边,子弹打完之后,在投降、被活捉和投江之间,冷云带着她的姐妹们选择了后者。

  故事到了这里,仍然是众人皆知的。众人不知道、因而时常让我想起冷云的是:正是这西征归来途中的最后一场战斗,击垮了师长关书范的心,回到二师密营不久,他就下山和日本人谈判,接受收编,同时也自告奋勇地回到队伍里来,要说服五军军长柴世荣和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也和他一起接受日本人的收编,也就是投降!

  一直难以释怀的正是这件事:冷云和八姐妹牺牲自己的生命,救出的竟然是一个变节份子。这是她们事先绝对不会想得到了。如果冷云八姐妹死后有知,她们会后悔吗?

  她们是不会问这个问题了,问这个问题是我们。我们这些后人原来也没不知道这个,可是自从读了些史料,知道了真相,这颗心就不可能不为这个问题一直疼着了。于是我就再也忘不了冷云和八姐妹的牺牲。[内容速览]  东北抗日联军所进行的抗日游击战争,其环境之艰苦,斗争之残酷,时间之长久,牺牲之壮烈,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是少有的 1938年5月,七万名日寇对抗联二路军实施“重点讨伐”,抗联四、五两军面临全军覆没的危局,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决定两军由吉东地区向西方五常一带作长途突围。



  东北抗日联军所进行的抗日游击战争,其环境之艰苦,斗争之残酷,时间之长久,牺牲之壮烈,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是少有的

  时常会想念杨靖宇

  1940年2月22日,弹尽粮绝、孑身一人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将军在辽宁省濛江县(现靖宇县)保安村以西五里的山路上拦住四个进山砍柴的中国人,与其中一个名叫赵廷喜的人谈了话。此前四万日伪军为搜捕他一个人已折腾了两个月。杨靖宇主动出现的原因是他脚上的棉鞋脱了帮,脚冻坏了,身上发烧,而且多日没吃东西了。杨靖宇身上还有九千元伪币,他请对方回到山下给自己买双棉鞋和一些吃的。这个叫赵廷喜的中国农民答应了,回到屯子里,迎面碰上日本特务李正新,后者也是个中国人,不过是个日夜都想帮助日本人抓到杨靖宇以领取赏金的人。赵廷喜一见李正新就害了怕,把发现杨靖宇的消息讲出来,李正新马上带他去日本警察所。第二天早上日军赶到,杨靖宇壮烈殉国。

  时常想念的不是英雄的死。英雄死去已六十余年矣!时常会设身处地想到将军死前的内心。他肯定是觉得应当相信中国人才主动走出来与赵廷喜见面的,赵廷喜劝他投降,说眼下日本人和过去不一样了,只要你投降,他们就不杀你(其实他不知道,杨靖宇真要是主动投降,日本人不但不会杀他,还会让他做伪满州国的“军政部长”)。史料记载(日本人的报导,但大体可信)杨靖宇这时心平气和地对他说:老乡啊,我们都是中国人,要是咱都投降了,中国就真的完了。这以后赵廷喜就拿上他的钱走了。杨靖宇该怎么办?

  他可以选择离开。但是他没有。他有理由怀疑这个中国人是否可以信赖,但他没办法怀疑每一个中国人。

  所以他没有。这一刻,这一个中国人就成了他为之奋斗牺牲的所有的中国人。可偏偏这么个中国人,没有给他带来棉鞋和食物,却引来了日本人。

  时不时地会想起周保中



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杰出领导人━━周保中

  1937年冬,数万日军对东满和下江(松花江下游)地区的抗联二路军展开大围剿。周保中指挥四军五军向西突围,自己则率领二路军总指挥部向东走,潜入乌苏里江东岸的密山,过了一些日子,因为西征部队失利回到勃利,他又率着自己的小队伍在一天一夜之间,冒着零下四十度的风雪严寒,从密山走回了勃利。

  不看地图的读者不明白,我为什么会时常想起这件事。看地图你就明白了,从密山到勃利,是从黑龙江省的东部走到中部,直线距离就有二百公里。

  老实说开头我从一位老抗联口中听到这件事怎么也不相信。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不是走在平坦的柏油马路上,他是在日伪军的重重围攻之中,将鞋子反绑在脚下(用以迷惑敌人)走完这些山路的。我不敢相信这件事,是因为即使你是个身强力壮的男人,要在一天一夜间走完二百公里山路也是难以想象的,何况他们根本就没有东西吃。

  我不相信这件事,就到《周保中游击日记》里去查证。果然,我在一则写于1939年11月的日记里查到了同样的记载。

  一个朋友读《音乐会》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的人物一直在书中狂奔,这已经超过了人的体力极限,降低了本书的可信性。

  周保中将军真是个奇人。哪怕是在日寇围困得铁桶一般、二路军的前途最黯淡的日子里,也没有中断逐日写日记的习惯。据说他一直使用毛边纸和毛笔,写完一本就让警卫背上,背不动就找个地方埋起来。这些日记写得客观、详实,平静,让我们无法准确揣摩他当时的真实心境。但也就因为这些日子,我们明白了他和他的战友其实每日每时都生活在类似于最后一战的环境,枪声就在他的耳边嘹亮,他要不停地突围、退却、逃匿、转移。但是他仍然坚持记下当日的战况、军情甚至自己对许多事变的反应。这样一个人,生死肯定早已置以度外,却在记日记这件事上头,却认真、执拗得令人惊讶。

  可以想象他根本不是为自己写日记。置身在每日生死未卜的战争中,他和与他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不需要这些日记。他要写给的只能是时间和历史。丢失是难以避免的。1936年前的日记就在敌人的一次搜山中被焚毁。但以后的日记却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经过将军的亲属和有关研究人员的整理,出版时仍然有七十万字。我的《音乐会》写了三年,只有七十万字。周保中将军业余写作,三年内也写下了七十万字。

  最近一些日子,越来越多地想念起吉林省宁安县马家大屯的马老太太和他的三个儿子。

  我是在《周保中将军游击日记》里发现马老太太这个名字的,可那上面的记载非常简略,后来是在采访中,从那些已至耄耋之年的老抗联口中,听到了她的故事。 马老太太的姓名已经无人知晓,只知道他是抗联四军军长李延禄最早在宁安县拉队伍时他就成了抗属,其后陆续将三个儿子都送进了四军和五军。后来日本人攻进屯子,将它烧成一片白地,马老太太无家可归,自己也毅然地加入了二路军,和儿子们一起行军作战,这时马老太太已是六十多的老人了。1937年冬,二路军主力在日寇围逼下破围西出,马老太太随当在五军当团长和营长的大儿子二儿子一同西上,小儿子则留下来守护密营,同时保护随我军一同西上的一个山林队首领的女人。所谓山林队,是好听的说法,说白了就是土匪。为了保存抗日力量,不让这支土匪队伍投敌,周保中和他的首领约好,让他带队伍和我军一同突围,我军另派人留在原地保护他的押寨夫人。若有半点差池,我军自会按破坏统一战线罪论处,也就是枪毙。大军西行之后,日军在千里长途中极尽围追堵截这能事,我军恶战连绵,其中马老太太的二儿子在一次战斗中,为了掩护哥哥的队伍和同在队伍中的母亲,毅然与敌搏斗,壮烈牺牲。在这次战斗中,我军大队也和随军西上的山林队断了联络,而这时留在山里的马老太太的三儿子也陷入了敌之重围,与外界隔断了联系。日本人天天搜山,扔下传单说周保中的二路军已全军覆没。三儿子和受他保护的匪首的押寨夫人独处一个山洞里,自忖不能脱身,彼此说了实话,原来此一押寨夫人竟是匪首抢来的,一直想逃,都没有逃得出去。三儿子在长久的等待之后不见大军回还,以为我军真地不会再回来了,就想带着押寨夫人逃回故乡去。逃跑并不顺利,但二人却产生了感情,做了夫妻。他们没想到的是大军却在这时回到了营地里,更没想到的是匪首并没有死,也回到了原地,寻他的押寨夫人。后者已有身孕,纸自然包不住火,匪首大怒,拉开架势要二路军执行自己的纪律,不然他就要翻脸,跑日本人那边去。出了维护抗日统一战线的原因,马老太太的大儿子马团长不待报告,就对三弟执行纪律。等到周保中赶到,枪决已经执行。而马老太太的大儿子马团长,也在随后的一次向南突围的战斗中牺牲,随后,这位马老太太自己,也在儿子牺牲的同一场战斗中奋勇扑向敌人的狙击线,壮烈殉国。

  我一直忘不了马老太太的原因是:当她的二儿子在西征中死去之后,大儿子以破坏纪律罪处决自己的三儿子之时,这位老人家是个什么心情?这时她为自己其实并无过错的三儿子求过情吗?他们母子最后一定见过,这时一个母亲、一个儿子,又说了些什么?自己辛勤养大的三个儿子,于短短的数月间,就在自己的眼前一个个死去,她那颗苍老的心脏,又是怎么承受得住的?

  还有,她最后一次扑向日寇的狙击线时,真的不是想和儿子们一同离去吗?

  忘不了马老太太还有另一个原因:她的大儿子马团长处决了自己的三弟之后,那支山林队的首领真地没有投敌,他被抗联队伍说话算数的气魄震动了,直到一个人战死,最终也没有投降日寇。

  但是被夺回去的那位押寨夫人呢?那位已有身孕的押寨夫人后来生下了孩子吗?那个孩子是否活了下来了?如果今天还活着,他现在哪里?他知道自己父亲母亲的故事吗?

  想起了冷云。

  在中国,知道冷云的人不会很多,可是听说过八女投江的人一定很多。冷云就是八女投江中的八位女烈士之一,而且是她们的领导者,是她带着七名抗联姐妹毅然投身于江水。

  冷云最早只是佳木斯中学的一个女学生,在学校里接受抗日思想,加入了抗联的地下组织。传说她生在一个较富裕的商人家庭,不参加抗联,完全可以过得很好,可是她选择了加入。

  1936年地下组织被破坏,冷云因为不是党组织的核心成员,还没有机会参加核心会议,所以侥幸没有落入敌手。这时她的身份也许暴露了,也许没有暴露,但地下党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还是安排她孤身一人离开佳木斯,进了山林中的抗联队伍。

  到了这里冷云的生命还没有显示出特别的光彩。这样的安排,无论对她自己还是抗联部队,都有点不得已而为之的意思,在她,是因为中学还没有读完,她是个喜欢念书的女子,不能继续念书对她来说是个巨大的遗憾;对于部队来说,这样由地方党安排进来的的女孩子越多,负担就越重,他们其实不想太多地接收女同志,尤其是像冷云这样几乎连枪也没摸过的女中学生。但是既然送来了,他们也只得接受。

  于是冷云被五军领导安排进了军部的被服厂,给全军做军服。说是个被服厂,那个年月,部队的军服差不多全靠缴获,被服厂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说是个工作,不如说是在深山里给冷云和如她一样的一些姐妹们找一个藏身之所。

  1938年5月,七万名日寇对抗联二路军实施“重点讨伐”,抗联四、五两军面临全军覆没的危局,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决定两军由吉东地区向西方五常一带作长途突围。四五军的女同志也被合编成一个妇女团,随主力西下。冷云以她渐渐表现出来的干练和坚定,当了这个团的指导员。

  这个时候,恐怕不仅别人没有想到,就连她自己也不会想到,这是她一生的第一次远征,

  也将是她的最后一次远征。

  但命运就是这么安排的。虽然突围成功,但整个西征行动却失败了,三个月后,一同西征的抗联四军和五军被敌人打散,几个月后四军全军覆没,五军则在迭遭失败后分为两股,其中的一股由五军一师师长关书范率领,穿越老爷岭上千里林海,向东返回设在今天黑龙江省依兰县东部山区里的密营。走进林海时一师还有一百多人,走出来时,却只剩下了三十多人,其中就有冷云率领的妇女团剩下的最后八名女同志。

  时常会想到这样一个晚上。冷云他们终于突破敌人的重围,到达了自己的根据地边缘。虽然牺牲惨重,可他们这些人却还是活下来了,在那个年代,只要他们这些人没死,对抗联二路军来说就是胜利,对日寇来说也就是失败。走出林海到达乌斯浑河畔就地宿营时,冷云和她的姐妹们的心情一定是兴奋的,毕竟他们就要回到自己的根据地了。

  可就在第二天拂晓,日本人包围了他们的宿营地。一个名叫葛海禄的汉奸向日寇告了密(又是汉奸!和杨靖宇一样,冷云她们可以说也是死在汉奸之手)。但是日本人首先发现的并不是冷云等八姐妹,而是和他们隔开一段距离宿营的以师长关书范为首的男同志。这时冷云她们只要自己不暴露,或许就有机会脱险。

  但是冷云没这么做。冷云带八姐妹做出的是另外一个对他们来说据有改变命运的决定:她决定带众姐妹们将日本人引开。原因是很简单的:关书范是师长,他所在的地方就是师的指挥所,面对敌人时,她们有责任保护师长和他的指挥所。

  于是她们首先向日本人开了枪,日本人被引过来,将八姐妹逼到了江边,关书范被枪声惊醒,带着男同志突围出去,冷云八姐妹却被日本人逼到了江边,子弹打完之后,在投降、被活捉和投江之间,冷云带着她的姐妹们选择了后者。

  故事到了这里,仍然是众人皆知的。众人不知道、因而时常让我想起冷云的是:正是这西征归来途中的最后一场战斗,击垮了师长关书范的心,回到二师密营不久,他就下山和日本人谈判,接受收编,同时也自告奋勇地回到队伍里来,要说服五军军长柴世荣和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也和他一起接受日本人的收编,也就是投降!

  一直难以释怀的正是这件事:冷云和八姐妹牺牲自己的生命,救出的竟然是一个变节份子。这是她们事先绝对不会想得到了。如果冷云八姐妹死后有知,她们会后悔吗?

  她们是不会问这个问题了,问这个问题是我们。我们这些后人原来也没不知道这个,可是自从读了些史料,知道了真相,这颗心就不可能不为这个问题一直疼着了。于是我就再也忘不了冷云和八姐妹的牺牲。
民族的脊梁,不屈不挠顽强坚韧的典范,拥有更多像这样的人,中国必然繁荣昌盛!
当然是转载
抗联英雄千古
如果正面战场上下全是这种精神还会一溃千里吗?
付出和回报严重不对等。
抗日英雄常青
英灵不朽,永佑中华!
东北抗联,东北抗联。
抗联血统不纯。
当年去过辽宁,当地朋友带我去游老秃顶,正当我兴高采烈欣赏美景时,朋友轻描淡写的告诉我,当年抗联军队在这山里有秘密的藏粮地点,偶霎时一震,和朋友默默对望无语,想起了抗联、想起了中华民族那段历史......
其实从古至今,中国就不缺乏脊梁。杨家将、岳飞、戚继光、赵尚志等等。

从古至今,中国一向的脑残倒是真的。

有好的脊梁、却没有健全的大脑、这就是中国对外的悲哀。
colinlin 发表于 2010-9-18 11:37


    所以说"肉食者鄙"
不想看这些历史了,看着心里憋的慌.
不说了,心情大为不好。。

想起了从古至今汉奸总是何其之多!
GCD确实称的上中流砥柱
哎,再想想亲手杀害杨靖宇将军的凶手,

悲从中来,悲从中来。
········   矛盾的民族· ·  脊梁何其多· ·   卖国贼 ·  亦不少
纪念民族英雄![:a15:]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藉9.18纪念日,深切缅怀抗联英雄们,他们是真正的民族脊梁。以史为鉴,某些软骨头应该感到耻辱——如果他们还有一点良心、一点人性的话
纪念抗战的英雄们……致敬!!!永远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的骨气!希望TGZF也能拿出点骨气来!
中国向来是一姓之天下,什么时候变成万人之天下就没汉奸了
中国向来是一姓之天下,什么时候变成万人之天下就没汉奸了!
xjy2015 发表于 2010-9-18 16:12

WW绿营发来贺电:偶们要当日本人,不要当支那猪
蔡廷锴同乡飘过
若瑟游离 发表于 2010-9-18 11:25
TG也不纯
能抗日的都是真汉子
回复 24# SingateTom


    什么地方啊?
以前历史课本上有杨靖宇和赵尚志的,不知道现在的书上还有没有

然后杨靖宇的事迹也有,忘了是历史书,还是语文书,
向民族英烈致敬!
向最艰苦的抗日战场的主力-----东北抗日联军  致敬
xjy2015 发表于 2010-9-18 16:12


    二战中法国和西欧其他国家也有很多人投降德国人,包括国家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人也是,德国人来了,就有一些苏联人帮德国人办事。美国是因为没有在本土遭遇大敌,如果有人占领了美国,你能保证美国人中没有美奸???
  人信仰什么是一码事,信仰的坚定程度又是一码事。你信仰GCZY也好,信仰MZZY也好,总有一些人信仰不坚定的,当时局不利时投降变节,也是正常的,关键是投降的人有多少。
   台湾人在日据时代,也有很多台湾人帮日本人镇压台湾人的,不知台湾人怎么想???
    当然日本人也一样,美国人占领了日本后,日本女人主动服务美国大兵,到现在,日本还把美国人当干爹,可当年正是美国人往长崎、大板扔原子弹的。如今的日本人算不算日奸呢???
回复 25# hellblack


    我是说,解放后宣传问题.{: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