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潜艇使用量子通信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0:26:13
http://www.hfnl.ustc.edu.cn/2010/0603/1713.html
6月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子刊《自然•光子学》以封面论文形式刊登了我室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研究部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的实验研究[Nature Photonics 4, 376-381 (2010)]。在该工作中,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清华大学组成的联合小组,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隐形传态,将量子隐形传态的实现距离扩展到16公里,比此前的世界纪录提高了20余倍。该实验结果首次证实了在自由空间进行远距离量子隐形传态的可行性,向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的最终实现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该工作获得了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资助。
  根据联合小组研究成员彭承志教授介绍,量子隐形传态是一种全新的通信方式,它传输的不再是经典信息而是量子态携带的量子信息,它是未来量子中继器和量子通信网络的核心元素。在量子纠缠的帮助下,待传输的量子态如同经历了科幻小说中“超时空传送”的过程,在一个地方神秘地消失,不需要任何载体的携带,又在另一个地方神秘地出现。这个奇特的现象引起了学术界和公众的广泛兴趣。1997年奥地利Zeilinger小组在室内首次完成了量子隐形传态的原理性实验验证,该项工作是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经典之作。七年后的2004年,该小组利用多瑙河底的光纤信道,成功地将量子隐形传态距离提高到了600米。但是由于光纤信道中的损耗和退相干效应,传态的距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如何大幅度地提高量子隐形传态的距离成了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2004年开始,潘建伟、彭承志等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在自由空间信道中实现更远距离的量子通信。在自由空间信道中,光子传输几乎不存在退相干效应,而一旦穿透大气层进入到外层空间,光子的损耗更是接近于零,这使得自由空间信道相比光纤信道在大尺度上具有特别的优势。该小组于2005年在合肥创造了13公里的双向量子纠缠分发世界纪录,同时验证了在外层空间与地球之间分发纠缠光子对的可行性。2007年开始,中国科大-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小组开始在北京八达岭与河北怀来之间架设长达16公里的自由空间量子信道,并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最终在2009年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隐形传态,证实了量子隐形传态过程穿越大气层的可行性,为未来基于卫星量子中继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网鉴定了可靠基础。除此之外,联合小组还在该研究平台上针对未来空间量子通信需求开展了诱骗态量子密钥分发等多个方向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我室科学家在自由空间量子通信方向上的一系列工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比如英国的《新科学家》 (New Scientist)、美国的《今日物理》(Physics Today)等多家学术新闻媒体均对这些工作进行了报道。其中,美国物理学会的新闻网站physicstoday.org在量子隐形传态论文刚刚在线刊登时即以“Quantum teleportation through open air(量子隐形传态穿过开放大气)”为题具体报道了这一工作。美国的物理新闻网站PhysOrg也以“Quantum teleportation achieved over 16 km(量子隐形传态达到16公里)”为题进行了报道。


“973”计划中的基于纠缠的远程量子通信一旦实现,海军核潜艇应用的话,核潜艇将成为敌人的梦魇。来自海底的威胁将首次超越天空,狼群战术将再次上演。http://www.hfnl.ustc.edu.cn/2010/0603/1713.html
6月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子刊《自然•光子学》以封面论文形式刊登了我室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研究部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的实验研究[Nature Photonics 4, 376-381 (2010)]。在该工作中,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清华大学组成的联合小组,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隐形传态,将量子隐形传态的实现距离扩展到16公里,比此前的世界纪录提高了20余倍。该实验结果首次证实了在自由空间进行远距离量子隐形传态的可行性,向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的最终实现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该工作获得了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资助。
  根据联合小组研究成员彭承志教授介绍,量子隐形传态是一种全新的通信方式,它传输的不再是经典信息而是量子态携带的量子信息,它是未来量子中继器和量子通信网络的核心元素。在量子纠缠的帮助下,待传输的量子态如同经历了科幻小说中“超时空传送”的过程,在一个地方神秘地消失,不需要任何载体的携带,又在另一个地方神秘地出现。这个奇特的现象引起了学术界和公众的广泛兴趣。1997年奥地利Zeilinger小组在室内首次完成了量子隐形传态的原理性实验验证,该项工作是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经典之作。七年后的2004年,该小组利用多瑙河底的光纤信道,成功地将量子隐形传态距离提高到了600米。但是由于光纤信道中的损耗和退相干效应,传态的距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如何大幅度地提高量子隐形传态的距离成了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2004年开始,潘建伟、彭承志等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在自由空间信道中实现更远距离的量子通信。在自由空间信道中,光子传输几乎不存在退相干效应,而一旦穿透大气层进入到外层空间,光子的损耗更是接近于零,这使得自由空间信道相比光纤信道在大尺度上具有特别的优势。该小组于2005年在合肥创造了13公里的双向量子纠缠分发世界纪录,同时验证了在外层空间与地球之间分发纠缠光子对的可行性。2007年开始,中国科大-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小组开始在北京八达岭与河北怀来之间架设长达16公里的自由空间量子信道,并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最终在2009年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隐形传态,证实了量子隐形传态过程穿越大气层的可行性,为未来基于卫星量子中继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网鉴定了可靠基础。除此之外,联合小组还在该研究平台上针对未来空间量子通信需求开展了诱骗态量子密钥分发等多个方向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我室科学家在自由空间量子通信方向上的一系列工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比如英国的《新科学家》 (New Scientist)、美国的《今日物理》(Physics Today)等多家学术新闻媒体均对这些工作进行了报道。其中,美国物理学会的新闻网站physicstoday.org在量子隐形传态论文刚刚在线刊登时即以“Quantum teleportation through open air(量子隐形传态穿过开放大气)”为题具体报道了这一工作。美国的物理新闻网站PhysOrg也以“Quantum teleportation achieved over 16 km(量子隐形传态达到16公里)”为题进行了报道。


“973”计划中的基于纠缠的远程量子通信一旦实现,海军核潜艇应用的话,核潜艇将成为敌人的梦魇。来自海底的威胁将首次超越天空,狼群战术将再次上演。
潘建伟是骗子。

顺带着给他审NATURE的外国人也是骗子。

在人类灭亡之前不可能有量子通信。

我是做这方面研究的。
2楼 赶紧滚 你还是吃屎长大的!
坐看楼上杯具。请高人解毒之
三楼真是太失败咧,又咬狗咧…
CD如果不主动清理一部分像2楼这样的id ,这个论坛无论如何良好的发展下去都很难的。~~~~
能把三哥瞬间移动到某个白矮星上吗?


如果是用蓝光和潜艇通讯,那就和是不是量子没关系。量子通讯的优势是保密性好,不是无视距离。目前利用加密手段,一样能达到很高的保密度。
如果是不用实时传递量子纠缠态的方式,那核潜艇就是在月球背面也能通讯。但是,目前这个方式还有很大很大的限制,而且和那个报道没什么关系。

如果是用蓝光和潜艇通讯,那就和是不是量子没关系。量子通讯的优势是保密性好,不是无视距离。目前利用加密手段,一样能达到很高的保密度。
如果是不用实时传递量子纠缠态的方式,那核潜艇就是在月球背面也能通讯。但是,目前这个方式还有很大很大的限制,而且和那个报道没什么关系。
此题标题应改为“当潜艇使用中微子中微子通讯”
俺还是没搞明白这东西:(

是不是这种通讯都要架光缆?
回复 10# 换个马甲

只是从一般意义上的传递信息改为传递量子态,使得单次传递的信息量大增同时破译难度直线上升好几个数量级
张无忌 发表于 2010-9-14 16:38


    可以当其不存在的。本来就是来玩的,没必要跟他认真啊。
zzzevazzz 发表于 2010-9-14 17:09

这个报道不就是实时纠缠态通信嘛。合肥09年就建成了量子保密通信电话网,保密传送距离已经达到了200公里。这个在官方报道里面已经报道了。
本来这次传送距离要到达20公里远的,差不多就是地面到达卫星一个来回的距离(考虑到外层空间的衰减因素),所以才有说,卫星量子通信变得可能了。
换个马甲 发表于 2010-9-14 17:22


    这种的不需要架光缆。
二楼口讲无凭呀,话说自古二楼出。。。。。
Jesse_zzy 发表于 2010-9-14 17:37

没看明白,20公里高运行的卫星?
量子通讯路还很遥远,比2楼说的要近点:D。现在对其实用性只能在讨论层面
有了这个玩意最期待的是何时民用化,宽带不够啊。联网不爽啊。
使两个微粒发生量子纠缠,然后带走其中一个,理论上哪怕各处宇宙的两端,他们还是继续纠缠的。只要改变其中一个的性质,另外一个也会瞬时改变,最近刚看完量子学说,好吓人。
有兴趣可以找一下“电子双缝干涉实验”的动画视频,最后一段吓死你
我勒个去CD出高人啊  连自然杂志都质疑


您知道自然杂志的等级不? 如果说若贝尔是100分 自然封面就是99
Jesse_zzy 发表于 2010-9-14 17:37

在空气中用激光传递量子的方式,和普通的激光通讯相比,只是在防窃听方面提高了,其他如带宽、稳定性等都还差很远。这种情况下,用于核潜艇是没有价值的。
zhemg 发表于 2010-9-14 20:06


    看了,确实诡异
zhemg 发表于 2010-9-14 20:04

物理系的路过。
量子是个违背“常识”的东西。这事不能想太细,不然。。。{:chan:}
问题是量子通信如何传输高容量信息,这个才是能否实用的关键,不然单个量子没多大意思
zhemg 发表于 2010-9-14 20:04

瞬时作用,又见瞬时作用{:chan:}

问题是量子通信如何传输高容量信息,这个才是能否实用的关键,不然单个量子没多大意思
beart 发表于 2010-9-14 20:34
使用量子信道传递密钥,使用传统信道传递密文。这个方式是很有意义的。
因为密码学应用中,最难的事情就是实现可靠的密钥分发。

除此之外,联合小组还在该研究平台上针对未来空间量子通信需求开展了诱骗态量子密钥分发等多个方向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那个“诱骗态”是啥我不知道,大概是“纠缠态”的翻译问题吧。
这个就是在带宽有限的情况下,最有意义的事情了。
问题是量子通信如何传输高容量信息,这个才是能否实用的关键,不然单个量子没多大意思
beart 发表于 2010-9-14 20:34
使用量子信道传递密钥,使用传统信道传递密文。这个方式是很有意义的。
因为密码学应用中,最难的事情就是实现可靠的密钥分发。

除此之外,联合小组还在该研究平台上针对未来空间量子通信需求开展了诱骗态量子密钥分发等多个方向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那个“诱骗态”是啥我不知道,大概是“纠缠态”的翻译问题吧。
这个就是在带宽有限的情况下,最有意义的事情了。
  与超光速实验具有相同轰动效应的是另一种“超光速”现象quantum teleportation即量子超空间传输(或量子隐形传态),这个奇妙的现象因其与量子信息传递及量子计算机的实现有密切联系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所谓超空间,就是量子态的传输不是在我们通常的空间进行,因此就不会受光速极限的制约,瞬时地使量子态从甲地传输到乙地(实际上是甲地粒子的量子态信息被提取瞬时地在乙地粒子上再现),这种量子信息的传递是不需要时间的,是真正意义的超光速(也可理解为超距作用)。在量子超空间传输的过程中,遵循量子不可克隆定律,通过量子纠缠态使甲乙粒子发生关联,量子态的确定通过量子测量来进行,因此当甲粒子的量子态被探测后甲乙两粒子瞬时塌缩到各自的本征态,这时乙粒子的态就包含了甲粒子的信息。这种信息的传递是“超光速”的。   但是,如果一位观测者想要马上知道传送的信息是什么,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此时粒子乙仍处于量子叠加态,对它的测量不能得到完全的信息,我们必须知道对甲粒子采取了什么测量,所以不得不通过现实的信息传送方式(如电话,网络等)告诉乙地的测量者甲粒子此时的状态。最终,我们获得信息的速度还是不能超过光速!量子超空间传输的实验已在1997年实现了。

无论摆渡还是狗狗,都有这么一个描述.
其实偶的个人理解 未来的通信解决的是大信息量 长距离 快速 低成本的无线通信手段
至于保密啥的 都是相对的
某核潜艇出航前,主帅将艇长招至帐下亲授锦囊数个附耳曰:关键时刻照此行事马到功成........
zzzevazzz 发表于 2010-9-14 20:24


    现在我就没搞明白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是如何实现的。之前看过报道,量子保密通信达到200公里距离,这个估计用的是光缆。这个16公里是自由空间,是没有光缆的。从另外一篇报道中,他们用的是绿色激光,晚上做的实验,实验场所是在2个小旅店里面。按照量子通讯之前说的,这个通信是不需要载体的,在A点改变,会在B点得到同样的结果。这和常规的光通信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当然目前的量子通信主要还是依靠光电设备。
如果按照自由空间隐性传态的试验结果来看,潜艇和卫星之间的通信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激光通信,因为根本无须潜艇和卫星之间有光链路,只要卫星改变量子形态,潜艇就能同步得到信息。
只听说绝对保密!绝对!:(
那些光子电子什么的微粒不具备定域性,而是弥散在整个宇宙的概率云{:ya:}
楼主先搞清什么事量子再来吹吧
还是没看明白,空间穿梭吗?
grdbz 发表于 2010-9-14 22:40


    量子是对原子、电子、光子等物质基本单元的统称。

问题是我啥也没吹,要吹也是“973”计划在吹,或者你能证明它是在吹牛。
是不是有点像东沟以前说得那个什么双鱼佩?
回复 2# wanghuanchen


    那你还研究个鸟  要不你不是人类?
对于那个双缝干涉实验的观察者的情况,请看大刘的小说球状闪电,那个你看完更觉得诡异。
回复 29# zhu1314new

现在的技术而言,无线电在 容量 上就是个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