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是成功它妈——ARJ21飞机2.5G 全机静力试验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46:35
在八百里秦川的腹地,有一座美丽的小城坐落在渭河北岸。这里平坦开阔,绿树成荫,可谓人杰地灵。这里就是我国集飞机研究设计、生产制造、强度鉴定、试飞鉴定于一体的大型飞机工业基地,是有着中国的“西雅图”之称的阎良。在这里,有一支担负着“特殊使命”的科研队伍,在我国研制和改进、改型的各种型号飞机中,代表国家和行业负责强度鉴定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ARJ21-700飞机研制的关键时刻,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梦想托起ARJ21飞机腾飞的翅膀,他们就是强度人——中航工业强度所广大科技工作者。走近他们,你会发现,他们是一群平凡的人,平凡如绽放的山花,朴实而淡雅;他们是一群执着的追梦人,坚韧而忠诚,用智慧和热血铸就强度之魂。

国家使命 重若泰山

勇挑重担,不辱使命。ARJ21新支线飞机是我国第一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航程喷气支线飞机,承载着中国民机产业的希望,是中国航空工业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发展民用飞机的关键之举,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自立的意志。中航工业强度所作为国家和行业的强度鉴定机构,承担了全部强度鉴定试验任务。2008年10月27日,ARJ21-700飞机首飞前静力试验最后一个项目最后一个情况——前缘缝翼情况限制载荷静力试验在强度所阎良厂房顺利完成,标志着ARJ21-700飞机首飞前全部强度鉴定和验证试验圆满完成,初步验证了飞机结构强度设计,得到适航认可,试验的成功为该机首飞发放了通行证。
首飞成功的消息像一道亮丽的彩虹,让跋涉探索中的人们无比喜悦和激动。这是值得骄傲的时刻,然而,强度所没有沉浸在成功的骄傲和短暂的喜悦之中,他们清楚的知道,在ARJ21飞机研制中,要赢得最终的胜利,强度所还有更漫长更艰辛的路程,新一轮的挑战——首飞后的一系列试验任务还等待着他们。于是,当人们纷纷发来贺电相互庆贺的时候,强度所全体参试人员未作片刻停息,又一次紧张地投入到首飞后各项试验中。
经过前期艰苦的努力,一项项试验按计划顺利进行着。随着2009年底冬季的到来,ARJ21-700飞机迎来了结构受载最严重的一个试验工况:全机稳定俯仰(2.5g)极限载荷试验, 试验结果将直接关系ARJ21项目研制的进程。经过几个月的加班加点,多方沟通,强度所做好了试验前所有的准备工作。2009年12月1日,试验在强度所阎良456厂房进行,当加载到87%的时候,试验件发生了局部失效的意外情况。强度所采取果断措施,中止了试验,并安全卸载,及时有效地保护了试验件。
重树信心,迎难而上。试验的中止就像一团浓重的阴云,笼罩在每一位参试人员心头,沉重的压力足以让连日加班、疲惫不堪的人们心力交瘁。
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国家使命,重于泰山,迎难而上,再创佳绩。随后的几个月,强度所密切配合各方,展开对试验中止原因的调查,为设计更改提供所需的数据和各种资料。
试验进入了新的更艰苦的历程。

试验的进展深深牵动着上级领导的心,中国商飞、中航工业各级领导多次莅临强度所,协调解决和试验有关的各项问题,督促指导工作。12月3日,中国商飞董事长张庆伟,独立董事赵喜子,副总经理罗荣怀、吴光辉、贺东风一行,在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和副总经理张新国的陪同下莅临强度所,登上试验机,现场查看,了解情况。在和强度所领导班子及参试人员的座谈中,张庆伟董事长指出,中国民机事业的发展是艰难的,现在ARJ21飞机研制到了打最硬仗的时候,各部门机关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各参研单位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总结经验和教训,早作计划,有效协调,及时决策,严格遵循适航要求,确保ARJ21后续研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树立起航空人的神圣使命感,发愤图强,攻坚克难,不讲条件,全力以赴把民机研制项目推向快车道。林左鸣总经理明确表示,大飞机的研制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体现,不仅是中国商飞的事情,也是中航工业的事情,是全体航空人的神圣使命,是国家意志,我们要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经验不足等困难,不讲任何条件,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各参研单位要提高服务意识、市场意识、客户意识,转变观念,按照中国商飞统一指挥,令行禁止,确保项目研制早日成功。
国家使命重于泰山,张董事长和林总的话语令强度所全体参试人员信心倍增,也为如何做好后期试验指明了方向。翌日,强度所领导班子迅速召开现场动员会,传达会议精神,带领强度所人投入了这场更艰辛的战役。

靠前指挥 举全所之力

坐镇一线,靠前指挥。强度所领导高度重视ARJ21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始终把ARJ21项目作为全所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自ARJ21项目试验开始以来,所长孙侠生、党委书记傅长安、副所长兼总师强宝平、副所长仝永喆等始终坚持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及时解决可能影响试验进展的关键问题。所领导班子提出试验工作必须坚持“四项工作原则”:即“事不过夜”、“责任层层落实”、“人歇‘车’不歇”、“不惜一切代价”等原则;调动全所的资源,确保ARJ21-700飞机强度试验的圆满完成。

集中力量,全力攻关。自2009年12月1日以来,强度所积极配合ARJ21-700飞机01架全机稳定俯仰(2.5g)情况调查组的工作,除成立了质量自查小组外,还积极配合商飞公司查找原因,落实整改措施;多次召开ARJ21强度试验现场动员会;分别成立了全机静力试验攻关组和ARJ21-700飞机结构强度细节分析工作团队,解决试验中出现的多项问题。

其中,攻关组由主管副所长强宝平亲自任组长,在他的带领下,攻关组成员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协商解决试验中的问题,深入试验现场,实地检查,严把质量关,稳步推进试验过程中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了试验的顺利进行。结构强度细节分析工作团队是由十室骨干科技人员和聘请的行业内有知名度的所内老专家组成,与设计方组成技术团队,参与攻关,联合攻坚,并肩勇搏,他们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强化沟通,致力于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打好ARJ21项目后期强度试验攻坚战。他们的身影常常出现在456厂房的会议室、办公室、试验现场,从参研科室领导到普通工人,从试验进展到质量安全,从现场协调到生活细节,无不倾注着他们的关怀和深情。所有参试人员以阎良新区为家,一住就是几个星期,不论风雨,不论严寒酷暑。

精心组织,统筹协调。为了强化ARJ21-700飞机全机静力试验的领导工作,强度所重新调整了ARJ21-700飞机全机稳定俯仰(2.5g)静力试验行政指挥系统、技术指挥系统,建立了所长和总师挂帅的行政指挥系统和技术指挥系统,建立了质量适航计量指挥系统,强化试验现场指挥管理,确保了ARJ21-700飞机全机稳定俯仰(2.5g)静力试验全过程有计划、可实施、可控制。同时,强度所领导班子把精细化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到ARJ21试验中去,实行各级领导现场办公,要求主管所领导、主管副总师、机关主管部门均进驻阎良新区办公,深入现场,深入一线,加强沟通,快速反应。
ARJ21项目办充分认识到ARJ21项目的重要性,以及民机适航试验的复杂性,项目办主任蒋金龙、科技部ARJ21项目主管边蒲亚,以456厂房为家,肩负起了种种复杂繁琐的协调和沟通工作,他们在科技部部长段世慧和其他同志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贯彻落实“四项工作原则”,精心组织,强化管理,落实责任,确保了2.5g试验各项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重拳出击 攻坚克难

光荣团队,屡建奇功。承担ARJ21-700飞机全机静力试验的是强度所八室,这是曾在我国多项重点型号试验中屡立战功的一支队伍,丰富的试验经验,精湛的科研技术和敢打敢拼的攻坚精神,为他们在业内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在飞机研制的关键时刻,他们迎难而上,毫不畏惧,依靠对航空事业的无限忠诚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又一次创造了佳绩,实现了民机试验新的跨越。

统筹协调,运筹帷幄。在多项重点型号并行、多个试验室同时开试的情况下,八室主任王育鹏带领八室领导班子,统筹安排,面对试验任务繁重、试验现场多、人员少的现状,他们采取并行作业,多点运作,一人多岗的方式,确保了ARJ21试验的顺利进行。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展,他们常常组织全室人员利用中午吃饭的时间召开会议,传达上级会议精神,统一思想,鼓劲加油。主管副主任、ARJ21型号副总师唐吉运,从接到ARJ21项目那一刻起,就成为456厂房“最忠实的房客”,吃在厂房,晚上加班至深夜就在办公室简单躺一会儿,也算是一宿睡眠,第二天依然早起参加每天早晨的ARJ21协调小组例会。本来就消瘦的他,随着试验的逐步推进,越发单薄,瘦到让人担心的地步,熟悉他的人半开玩笑说:“他的肉全给了ARJ21飞机了!”

勇攀高峰,大胆创新。由于ARJ21-700飞机强度试验要求比较高,再加上适航部门的要求,给该项试验带来了许多困难。在总师强宝平、副总师冯建民的带领下,全体技术人员集智攻关,经历过无数个不眠的夜晚,他们大胆创新试验方法,优化和改进了试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的细节技术。

——大胆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一是首次在试验中采用垂直弦平面加载方法,使试验考核更真实。二是采用新的扣重方法,使测量数据的线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三是试验中采用新的调零方法,既可测得“无重”状态的零点,又记录了自然状态的初始测量值,使测量数据能够实时反映“真实”的结构响应,在正常卸载和发生异常情况时,均有可供比较的初始测量值。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均得到了适航代表的认可。
——引进细节分析和虚拟试验。这是强度所一项大胆的尝试。当试验中出现了和预期分析不同的现象后,受中国商飞上飞院的委托,强度所承担起该型机部分结构细节分析的任务,组建了ARJ21-700飞机结构强度细节分析工作专业团队,对ARJ21-700飞机部分结构进行细节强度分析。通过对结构的分析和仿真,为强度试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提供技术支持。承担此任务的是强度所计算力学与软件工程研究室,接到该项任务后,室主任刘钢迅速调配技术人员,组建了ARJ21-700飞机结构强度细节分析工作团队。于2010年初,奔赴阎良新区展开紧张的工作。由于本次任务涉及到飞机设计中很多细节结构的分析,需要在较高的高度上把握整体模型和细节模型的协调,而且设计单位明确要求分析结果要和试验结果的误差保持在很小的范围之内。这就要求团队所有成员都要反复体会飞机结构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揣摩结构中的每一种形式、每一个变化,力求精确。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遇到种种看似难以逾越的难题,大家就一次次去试验样机上测量、一次次修改模型敲定方案,数轮方案的调整,反反复复,在重重困难中前行。每天晚上办公室里都会传出大家讨论问题的声音,在团队成员的时间安排表中,几乎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春节期间仅休息了三天。大家克服了各种困难,远离家人,昼夜奋战在阎良试验室,大家心中的信念都是“保型号就是保强度所的生命线!”。2010年3月,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强度所不辱使命,顺利完成了ARJ21-700飞机结构细节强度分析任务。

——采用对比试验。新旧龙骨梁对比试验是推进ARJ21飞机项目按节点完成迈出的重要一步。5月20日, ARJ21-700飞机旧龙骨梁部件载荷试验在阎良新区试验室进行,该试验是在适航监控下的部件研发试验项目,旨在对比研究龙骨梁结构更改前后载荷情况,验证龙骨梁后延伸段失效模式和强度分析方法,为进行ARJ21-700全机2.5g情况载荷试验提供依据。承担此项试验的是强度所一室,全体参试人员在副主任杨胜春的组织下,加班加点,昼夜奋战成功完成了该项试验。当试验加载到103%的时候,试验件发出巨大的断裂声,破坏成功。本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ARJ21-700飞机新旧龙骨梁部件载荷验证试验全部完成。ARJ21-700飞机01架变形影响对比静力试验为全机静力试验奠定了基础。5月28日,ARJ21-700飞机01架变形影响对比静力试验在阎良456厂房进行,适航代表全程监控了此次试验。该试验是在龙骨梁修复后的01架试验机上完成的,旨在与2009年12月1日进行的全机稳定俯仰(2.5g)情况极限载荷试验做比较,确认试验机在高载后主传力路线没有改变。试验过程中,不仅制定了现场安全保护措施和控制系统安全保护措施,而且针对试验件的安全也制定了试验处理预案。同时,在飞机22个不同位置布置了摄像头和拾音器,试验中进行了全程摄像和声音记录,确保了试验安全顺利进行。正如强度所孙所长所说:本次试验的完成,标志着ARJ21-700飞机01架首飞后全机静力试验迈出了艰难而关键的一步。

日夜奋战,以“室”为家。走进试验设计组办公室,十几张办公桌紧紧连在一起,摆得满满的,显得有些拥挤。王高利,试验设计组组长、ARJ21项目试验主管,三十出头的年轻帅小伙,生活中有些腼腆,不善言谈,工作中却倔强执着。自从接手ARJ21-700飞机全机静力试验任务以来,他和设计组成员一起,认真研究领会任务书各项内容,加班加点进行试验设计,选择最佳试验方案。为了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和提前性,他多次往返在西安和上海之间,与上飞厂、适航部门进行协商,当面解决试验准备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为了争取时间,常常是早晨从西安出发,深夜从上海直接返回到试验现场,再苦再累,也不愿耽误一分钟。家,无暇顾及,年幼的孩子全部交给了妻子去管,当孩子生病需要人帮忙照顾时,就只能打电话托付同学好友。

  试验中遇到的另一个难题是测量点多、测量要求高。ARJ飞机共粘贴应变片近两万片,2.5g情况需测量其中的6300余片,这给贴片和测量带来很大的工作量。每片连接12个焊点,一个焊点没有焊接牢实,都会影响到测量的数据。电测组组长雷道宏带着几名组员,和贴片组成员一起,每天在机身内外画线、打磨、粘贴、点焊、测量,每次去现场,都能看到他们默默无语,埋头干活的情景。最繁忙的时候正赶上酷热的夏季,闷热的机身内,空间有限,常常温度在40摄氏度左右,长时间操劳,常常有人会中暑。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们研发了数据位移应变分析系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劳动量,即使这样,依然没能减轻频繁的设计更改所带来的重复的、超负荷的工作量。他们又自主研发了应变电缆查找拆分程序,在应对资料更换频繁方面可以更加灵活,减少了工作量。

在整个试验中,由于设计更改和换装,试验安装班的劳动强度最大,安装周期长,安装工作量也特别大。从前期杠杆的组装到安装到连接,每个力臂、每个加载点、每个环节都不容许半点差错,否则整个试验将功亏一篑。安装班的成员从地面到机翼,从吊车到龙门架顶,互相配合,密切协作,工作井井有条。特别是站在龙门架上固定横梁的人,胆大心细,十几米高空操作,动作沉稳娴熟,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全体参试人员长期坚守在阎良基地,一住就是几个月,对妻儿的关切只有通过偶尔的电话来传达。夜晚主动加班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常常是早晨踩着朝阳上班来,深夜时披星戴月回到宿舍,等不到洗漱就呼呼入睡,他们辛勤的努力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质量为本 适航为重

质量第一,常抓不懈。质量是ARJ21飞机的生命。强度所一贯非常重视试验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常抓不懈,质量体系持续运行,不断改进。全机稳定俯仰(2.5g)试验中止以来,先后开展了ARJ21-700飞机全机稳定俯仰(2.5g)极限载荷静力试验专项复查和ARJ21-700飞机静力试验第二阶段质量自查,通过对发现问题的分析和归类,结合民机试验的特点和适航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强度所结构试验标准体系建设,并将精细化管理要求落实到每一个作业活动中,使作业文件可操作、可检查、可测量;在2010年初,完成了多份所级试验标准和作业文件的编制、颁布和宣贯、培训。还及时开展了思想作风纪律整顿和民机试验质量整顿活动,对发现的问题按照“双五归零”的要求,组织完成了整改归零,保证了ARJ21-700飞机全机稳定俯仰(2.5g)极限载荷静力试验顺利完成。

  强化适航理念,加强过程控制。ARJ21-700飞机全机静力试验是强度所第一次完全按照适航条例要求进行的大型验证试验,试验从设计准备、安装调试,到正式试验、结果报告的全过程均在适航代表的监控下进行。如何能够顺利通过适航认证是该项目的一个难题。强度所通过强化适航理念和规章制度培训,全面提高了全体参试人员理解并执行适航规章的自觉性,促进了强度所适航验证试验技术和能力的提高;负责质量控制的孙学军等同志在质量部部长、总质量师滕申科及项目负责人的大力指导和配合下,通过与适航代表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的沟通,系统梳理了适航验证试验流程,规范了试验过程控制和质量要求,规范了试验大纲和试验报告的编写。认真分析了近年来试验设施适航检查不满意发生的原因,检查了纠正措施的有效性,提出了试验加载和扣重等改进方案。沟通加经验加细化试验程序,终于顺利取得了适航代表的认可,开启了试验进展之门。

经过近7个月的艰苦奋战,强度所阎良456厂房ARJ21全机静力试验现场又一次掌声雷动,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2010年6月28日晚7时40分,备受关注的ARJ21-700飞机全机稳定俯仰(2.5g)情况极限载荷静力试验在阎良456厂房圆满完成,FAA、CAAC适航代表全程监控并目击了该试验。中国商飞董事长张庆伟、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民航局适航审定司司长张红鹰,中航工业副总经理耿汝光、张新国,中国商飞副总经理罗荣怀、贺东风及中国商飞、中航工业多家参研单位领导和参试人员共计四百余人共同见证了本次试验。ARJ21-700飞机全机稳定俯仰(2.5g)情况极限载荷静力试验的圆满成功,为加快ARJ21飞机的研制奠定了重要基础,是我国民机研制历史上一个新的突破。这是强度所全所上下一盘棋,发扬“敢打硬仗,善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优良传统,全力以赴,集智攻关的成果,也是试验现场指挥小组和ARJ21项目办及各参研单位共同努力的硕果。人们相互拥抱,相互祝贺,泪水滚落,掌声阵阵,为备受世人关注ARJ21-700飞机极限载荷静力试验的成功,也为连续7个月奋战在试验现场的全体参试人员和那些来自四方关注的目光和援助之手……

“有一种赤诚让我们心潮涌动,有一种梦想让我们豪迈从容;拼搏中孕育着希望,汗水中收获着光荣……”轻吟着这涌动的诗句,我们自豪,我是强度人;我们自豪,我们履行着强度事;我们自豪,我们铸就了强度魂!

http://www.cannews.com.cn/show.php?contentid=70262在八百里秦川的腹地,有一座美丽的小城坐落在渭河北岸。这里平坦开阔,绿树成荫,可谓人杰地灵。这里就是我国集飞机研究设计、生产制造、强度鉴定、试飞鉴定于一体的大型飞机工业基地,是有着中国的“西雅图”之称的阎良。在这里,有一支担负着“特殊使命”的科研队伍,在我国研制和改进、改型的各种型号飞机中,代表国家和行业负责强度鉴定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ARJ21-700飞机研制的关键时刻,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梦想托起ARJ21飞机腾飞的翅膀,他们就是强度人——中航工业强度所广大科技工作者。走近他们,你会发现,他们是一群平凡的人,平凡如绽放的山花,朴实而淡雅;他们是一群执着的追梦人,坚韧而忠诚,用智慧和热血铸就强度之魂。

国家使命 重若泰山

勇挑重担,不辱使命。ARJ21新支线飞机是我国第一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航程喷气支线飞机,承载着中国民机产业的希望,是中国航空工业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发展民用飞机的关键之举,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自立的意志。中航工业强度所作为国家和行业的强度鉴定机构,承担了全部强度鉴定试验任务。2008年10月27日,ARJ21-700飞机首飞前静力试验最后一个项目最后一个情况——前缘缝翼情况限制载荷静力试验在强度所阎良厂房顺利完成,标志着ARJ21-700飞机首飞前全部强度鉴定和验证试验圆满完成,初步验证了飞机结构强度设计,得到适航认可,试验的成功为该机首飞发放了通行证。
首飞成功的消息像一道亮丽的彩虹,让跋涉探索中的人们无比喜悦和激动。这是值得骄傲的时刻,然而,强度所没有沉浸在成功的骄傲和短暂的喜悦之中,他们清楚的知道,在ARJ21飞机研制中,要赢得最终的胜利,强度所还有更漫长更艰辛的路程,新一轮的挑战——首飞后的一系列试验任务还等待着他们。于是,当人们纷纷发来贺电相互庆贺的时候,强度所全体参试人员未作片刻停息,又一次紧张地投入到首飞后各项试验中。
经过前期艰苦的努力,一项项试验按计划顺利进行着。随着2009年底冬季的到来,ARJ21-700飞机迎来了结构受载最严重的一个试验工况:全机稳定俯仰(2.5g)极限载荷试验, 试验结果将直接关系ARJ21项目研制的进程。经过几个月的加班加点,多方沟通,强度所做好了试验前所有的准备工作。2009年12月1日,试验在强度所阎良456厂房进行,当加载到87%的时候,试验件发生了局部失效的意外情况。强度所采取果断措施,中止了试验,并安全卸载,及时有效地保护了试验件。
重树信心,迎难而上。试验的中止就像一团浓重的阴云,笼罩在每一位参试人员心头,沉重的压力足以让连日加班、疲惫不堪的人们心力交瘁。
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国家使命,重于泰山,迎难而上,再创佳绩。随后的几个月,强度所密切配合各方,展开对试验中止原因的调查,为设计更改提供所需的数据和各种资料。
试验进入了新的更艰苦的历程。

试验的进展深深牵动着上级领导的心,中国商飞、中航工业各级领导多次莅临强度所,协调解决和试验有关的各项问题,督促指导工作。12月3日,中国商飞董事长张庆伟,独立董事赵喜子,副总经理罗荣怀、吴光辉、贺东风一行,在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和副总经理张新国的陪同下莅临强度所,登上试验机,现场查看,了解情况。在和强度所领导班子及参试人员的座谈中,张庆伟董事长指出,中国民机事业的发展是艰难的,现在ARJ21飞机研制到了打最硬仗的时候,各部门机关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各参研单位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总结经验和教训,早作计划,有效协调,及时决策,严格遵循适航要求,确保ARJ21后续研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树立起航空人的神圣使命感,发愤图强,攻坚克难,不讲条件,全力以赴把民机研制项目推向快车道。林左鸣总经理明确表示,大飞机的研制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体现,不仅是中国商飞的事情,也是中航工业的事情,是全体航空人的神圣使命,是国家意志,我们要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经验不足等困难,不讲任何条件,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各参研单位要提高服务意识、市场意识、客户意识,转变观念,按照中国商飞统一指挥,令行禁止,确保项目研制早日成功。
国家使命重于泰山,张董事长和林总的话语令强度所全体参试人员信心倍增,也为如何做好后期试验指明了方向。翌日,强度所领导班子迅速召开现场动员会,传达会议精神,带领强度所人投入了这场更艰辛的战役。

靠前指挥 举全所之力

坐镇一线,靠前指挥。强度所领导高度重视ARJ21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始终把ARJ21项目作为全所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自ARJ21项目试验开始以来,所长孙侠生、党委书记傅长安、副所长兼总师强宝平、副所长仝永喆等始终坚持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及时解决可能影响试验进展的关键问题。所领导班子提出试验工作必须坚持“四项工作原则”:即“事不过夜”、“责任层层落实”、“人歇‘车’不歇”、“不惜一切代价”等原则;调动全所的资源,确保ARJ21-700飞机强度试验的圆满完成。

集中力量,全力攻关。自2009年12月1日以来,强度所积极配合ARJ21-700飞机01架全机稳定俯仰(2.5g)情况调查组的工作,除成立了质量自查小组外,还积极配合商飞公司查找原因,落实整改措施;多次召开ARJ21强度试验现场动员会;分别成立了全机静力试验攻关组和ARJ21-700飞机结构强度细节分析工作团队,解决试验中出现的多项问题。

其中,攻关组由主管副所长强宝平亲自任组长,在他的带领下,攻关组成员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协商解决试验中的问题,深入试验现场,实地检查,严把质量关,稳步推进试验过程中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了试验的顺利进行。结构强度细节分析工作团队是由十室骨干科技人员和聘请的行业内有知名度的所内老专家组成,与设计方组成技术团队,参与攻关,联合攻坚,并肩勇搏,他们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强化沟通,致力于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打好ARJ21项目后期强度试验攻坚战。他们的身影常常出现在456厂房的会议室、办公室、试验现场,从参研科室领导到普通工人,从试验进展到质量安全,从现场协调到生活细节,无不倾注着他们的关怀和深情。所有参试人员以阎良新区为家,一住就是几个星期,不论风雨,不论严寒酷暑。

精心组织,统筹协调。为了强化ARJ21-700飞机全机静力试验的领导工作,强度所重新调整了ARJ21-700飞机全机稳定俯仰(2.5g)静力试验行政指挥系统、技术指挥系统,建立了所长和总师挂帅的行政指挥系统和技术指挥系统,建立了质量适航计量指挥系统,强化试验现场指挥管理,确保了ARJ21-700飞机全机稳定俯仰(2.5g)静力试验全过程有计划、可实施、可控制。同时,强度所领导班子把精细化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到ARJ21试验中去,实行各级领导现场办公,要求主管所领导、主管副总师、机关主管部门均进驻阎良新区办公,深入现场,深入一线,加强沟通,快速反应。
ARJ21项目办充分认识到ARJ21项目的重要性,以及民机适航试验的复杂性,项目办主任蒋金龙、科技部ARJ21项目主管边蒲亚,以456厂房为家,肩负起了种种复杂繁琐的协调和沟通工作,他们在科技部部长段世慧和其他同志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贯彻落实“四项工作原则”,精心组织,强化管理,落实责任,确保了2.5g试验各项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重拳出击 攻坚克难

光荣团队,屡建奇功。承担ARJ21-700飞机全机静力试验的是强度所八室,这是曾在我国多项重点型号试验中屡立战功的一支队伍,丰富的试验经验,精湛的科研技术和敢打敢拼的攻坚精神,为他们在业内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在飞机研制的关键时刻,他们迎难而上,毫不畏惧,依靠对航空事业的无限忠诚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又一次创造了佳绩,实现了民机试验新的跨越。

统筹协调,运筹帷幄。在多项重点型号并行、多个试验室同时开试的情况下,八室主任王育鹏带领八室领导班子,统筹安排,面对试验任务繁重、试验现场多、人员少的现状,他们采取并行作业,多点运作,一人多岗的方式,确保了ARJ21试验的顺利进行。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展,他们常常组织全室人员利用中午吃饭的时间召开会议,传达上级会议精神,统一思想,鼓劲加油。主管副主任、ARJ21型号副总师唐吉运,从接到ARJ21项目那一刻起,就成为456厂房“最忠实的房客”,吃在厂房,晚上加班至深夜就在办公室简单躺一会儿,也算是一宿睡眠,第二天依然早起参加每天早晨的ARJ21协调小组例会。本来就消瘦的他,随着试验的逐步推进,越发单薄,瘦到让人担心的地步,熟悉他的人半开玩笑说:“他的肉全给了ARJ21飞机了!”

勇攀高峰,大胆创新。由于ARJ21-700飞机强度试验要求比较高,再加上适航部门的要求,给该项试验带来了许多困难。在总师强宝平、副总师冯建民的带领下,全体技术人员集智攻关,经历过无数个不眠的夜晚,他们大胆创新试验方法,优化和改进了试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的细节技术。

——大胆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一是首次在试验中采用垂直弦平面加载方法,使试验考核更真实。二是采用新的扣重方法,使测量数据的线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三是试验中采用新的调零方法,既可测得“无重”状态的零点,又记录了自然状态的初始测量值,使测量数据能够实时反映“真实”的结构响应,在正常卸载和发生异常情况时,均有可供比较的初始测量值。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均得到了适航代表的认可。
——引进细节分析和虚拟试验。这是强度所一项大胆的尝试。当试验中出现了和预期分析不同的现象后,受中国商飞上飞院的委托,强度所承担起该型机部分结构细节分析的任务,组建了ARJ21-700飞机结构强度细节分析工作专业团队,对ARJ21-700飞机部分结构进行细节强度分析。通过对结构的分析和仿真,为强度试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提供技术支持。承担此任务的是强度所计算力学与软件工程研究室,接到该项任务后,室主任刘钢迅速调配技术人员,组建了ARJ21-700飞机结构强度细节分析工作团队。于2010年初,奔赴阎良新区展开紧张的工作。由于本次任务涉及到飞机设计中很多细节结构的分析,需要在较高的高度上把握整体模型和细节模型的协调,而且设计单位明确要求分析结果要和试验结果的误差保持在很小的范围之内。这就要求团队所有成员都要反复体会飞机结构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揣摩结构中的每一种形式、每一个变化,力求精确。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遇到种种看似难以逾越的难题,大家就一次次去试验样机上测量、一次次修改模型敲定方案,数轮方案的调整,反反复复,在重重困难中前行。每天晚上办公室里都会传出大家讨论问题的声音,在团队成员的时间安排表中,几乎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春节期间仅休息了三天。大家克服了各种困难,远离家人,昼夜奋战在阎良试验室,大家心中的信念都是“保型号就是保强度所的生命线!”。2010年3月,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强度所不辱使命,顺利完成了ARJ21-700飞机结构细节强度分析任务。

——采用对比试验。新旧龙骨梁对比试验是推进ARJ21飞机项目按节点完成迈出的重要一步。5月20日, ARJ21-700飞机旧龙骨梁部件载荷试验在阎良新区试验室进行,该试验是在适航监控下的部件研发试验项目,旨在对比研究龙骨梁结构更改前后载荷情况,验证龙骨梁后延伸段失效模式和强度分析方法,为进行ARJ21-700全机2.5g情况载荷试验提供依据。承担此项试验的是强度所一室,全体参试人员在副主任杨胜春的组织下,加班加点,昼夜奋战成功完成了该项试验。当试验加载到103%的时候,试验件发出巨大的断裂声,破坏成功。本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ARJ21-700飞机新旧龙骨梁部件载荷验证试验全部完成。ARJ21-700飞机01架变形影响对比静力试验为全机静力试验奠定了基础。5月28日,ARJ21-700飞机01架变形影响对比静力试验在阎良456厂房进行,适航代表全程监控了此次试验。该试验是在龙骨梁修复后的01架试验机上完成的,旨在与2009年12月1日进行的全机稳定俯仰(2.5g)情况极限载荷试验做比较,确认试验机在高载后主传力路线没有改变。试验过程中,不仅制定了现场安全保护措施和控制系统安全保护措施,而且针对试验件的安全也制定了试验处理预案。同时,在飞机22个不同位置布置了摄像头和拾音器,试验中进行了全程摄像和声音记录,确保了试验安全顺利进行。正如强度所孙所长所说:本次试验的完成,标志着ARJ21-700飞机01架首飞后全机静力试验迈出了艰难而关键的一步。

日夜奋战,以“室”为家。走进试验设计组办公室,十几张办公桌紧紧连在一起,摆得满满的,显得有些拥挤。王高利,试验设计组组长、ARJ21项目试验主管,三十出头的年轻帅小伙,生活中有些腼腆,不善言谈,工作中却倔强执着。自从接手ARJ21-700飞机全机静力试验任务以来,他和设计组成员一起,认真研究领会任务书各项内容,加班加点进行试验设计,选择最佳试验方案。为了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和提前性,他多次往返在西安和上海之间,与上飞厂、适航部门进行协商,当面解决试验准备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为了争取时间,常常是早晨从西安出发,深夜从上海直接返回到试验现场,再苦再累,也不愿耽误一分钟。家,无暇顾及,年幼的孩子全部交给了妻子去管,当孩子生病需要人帮忙照顾时,就只能打电话托付同学好友。

  试验中遇到的另一个难题是测量点多、测量要求高。ARJ飞机共粘贴应变片近两万片,2.5g情况需测量其中的6300余片,这给贴片和测量带来很大的工作量。每片连接12个焊点,一个焊点没有焊接牢实,都会影响到测量的数据。电测组组长雷道宏带着几名组员,和贴片组成员一起,每天在机身内外画线、打磨、粘贴、点焊、测量,每次去现场,都能看到他们默默无语,埋头干活的情景。最繁忙的时候正赶上酷热的夏季,闷热的机身内,空间有限,常常温度在40摄氏度左右,长时间操劳,常常有人会中暑。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们研发了数据位移应变分析系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劳动量,即使这样,依然没能减轻频繁的设计更改所带来的重复的、超负荷的工作量。他们又自主研发了应变电缆查找拆分程序,在应对资料更换频繁方面可以更加灵活,减少了工作量。

在整个试验中,由于设计更改和换装,试验安装班的劳动强度最大,安装周期长,安装工作量也特别大。从前期杠杆的组装到安装到连接,每个力臂、每个加载点、每个环节都不容许半点差错,否则整个试验将功亏一篑。安装班的成员从地面到机翼,从吊车到龙门架顶,互相配合,密切协作,工作井井有条。特别是站在龙门架上固定横梁的人,胆大心细,十几米高空操作,动作沉稳娴熟,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全体参试人员长期坚守在阎良基地,一住就是几个月,对妻儿的关切只有通过偶尔的电话来传达。夜晚主动加班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常常是早晨踩着朝阳上班来,深夜时披星戴月回到宿舍,等不到洗漱就呼呼入睡,他们辛勤的努力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质量为本 适航为重

质量第一,常抓不懈。质量是ARJ21飞机的生命。强度所一贯非常重视试验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常抓不懈,质量体系持续运行,不断改进。全机稳定俯仰(2.5g)试验中止以来,先后开展了ARJ21-700飞机全机稳定俯仰(2.5g)极限载荷静力试验专项复查和ARJ21-700飞机静力试验第二阶段质量自查,通过对发现问题的分析和归类,结合民机试验的特点和适航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强度所结构试验标准体系建设,并将精细化管理要求落实到每一个作业活动中,使作业文件可操作、可检查、可测量;在2010年初,完成了多份所级试验标准和作业文件的编制、颁布和宣贯、培训。还及时开展了思想作风纪律整顿和民机试验质量整顿活动,对发现的问题按照“双五归零”的要求,组织完成了整改归零,保证了ARJ21-700飞机全机稳定俯仰(2.5g)极限载荷静力试验顺利完成。

  强化适航理念,加强过程控制。ARJ21-700飞机全机静力试验是强度所第一次完全按照适航条例要求进行的大型验证试验,试验从设计准备、安装调试,到正式试验、结果报告的全过程均在适航代表的监控下进行。如何能够顺利通过适航认证是该项目的一个难题。强度所通过强化适航理念和规章制度培训,全面提高了全体参试人员理解并执行适航规章的自觉性,促进了强度所适航验证试验技术和能力的提高;负责质量控制的孙学军等同志在质量部部长、总质量师滕申科及项目负责人的大力指导和配合下,通过与适航代表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的沟通,系统梳理了适航验证试验流程,规范了试验过程控制和质量要求,规范了试验大纲和试验报告的编写。认真分析了近年来试验设施适航检查不满意发生的原因,检查了纠正措施的有效性,提出了试验加载和扣重等改进方案。沟通加经验加细化试验程序,终于顺利取得了适航代表的认可,开启了试验进展之门。

经过近7个月的艰苦奋战,强度所阎良456厂房ARJ21全机静力试验现场又一次掌声雷动,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2010年6月28日晚7时40分,备受关注的ARJ21-700飞机全机稳定俯仰(2.5g)情况极限载荷静力试验在阎良456厂房圆满完成,FAA、CAAC适航代表全程监控并目击了该试验。中国商飞董事长张庆伟、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民航局适航审定司司长张红鹰,中航工业副总经理耿汝光、张新国,中国商飞副总经理罗荣怀、贺东风及中国商飞、中航工业多家参研单位领导和参试人员共计四百余人共同见证了本次试验。ARJ21-700飞机全机稳定俯仰(2.5g)情况极限载荷静力试验的圆满成功,为加快ARJ21飞机的研制奠定了重要基础,是我国民机研制历史上一个新的突破。这是强度所全所上下一盘棋,发扬“敢打硬仗,善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优良传统,全力以赴,集智攻关的成果,也是试验现场指挥小组和ARJ21项目办及各参研单位共同努力的硕果。人们相互拥抱,相互祝贺,泪水滚落,掌声阵阵,为备受世人关注ARJ21-700飞机极限载荷静力试验的成功,也为连续7个月奋战在试验现场的全体参试人员和那些来自四方关注的目光和援助之手……

“有一种赤诚让我们心潮涌动,有一种梦想让我们豪迈从容;拼搏中孕育着希望,汗水中收获着光荣……”轻吟着这涌动的诗句,我们自豪,我是强度人;我们自豪,我们履行着强度事;我们自豪,我们铸就了强度魂!

http://www.cannews.com.cn/show.php?contentid=70262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不过,又拖了一段时间。
偶博士复试的时候才听说当时强度试验的失败。
等着商用,一定要坐坐哦{:hao:}
A400和AV国的大运在静力试验时都发生过问题,Y-XX的静力试验应该快开始了,不知会怎样。
看着孩子被人欺负的样子,心里不好受
拖了4个月?
hao  对于大客和大运是好事
回复 6# 青之六

快开始了?那不是等于说早就造出来了?
青之六 发表于 2010-8-21 22:35


    爆尿啦~
如果静力试验永远不出问题就不会有静力试验了
求哪位老大发发善心,把人话从党八股里挑出来……

现在看见这种文风就想吐{:3_91:}
青之六 发表于 2010-8-21 22:35


    大运?
八股文真的很富有深度啊………………
想起用2根8MM钢索代替一根16MM钢索的事..............
第一次静力失败了,之后改进加强了失败部分的机体结构,第二次就成功了。有必要说这么多阴谋论出来嘛:L:L
mark,好文收场
当试验加载到103%       是不是小了点,战机是105
字太多了,根本没耐心看完了。
青之六 发表于 2010-8-21 22:35
运-11还是运-12啊?
TA60312 发表于 2010-8-22 16:28


    Y-20,就是通常说的大运。
绿林好汉 发表于 2010-8-22 16:30
既然消息是青之六发布的,那么我还是等青之六来回答。
标题真。。。。。。。。。。。。。。
我来翻译,不对的地方请指正{:Bingo:}

国家使命 重若泰山
2009年12月1日全机稳定俯仰(2.5g)极限载荷试验失败,全场傻眼,一起凉拌

靠前指挥 举全所之力
一帮大佬紧急集合,在阎良一住就是几个星期,制定了挽回计划,确定了对策方案,明确了
责任人,然后拍屁股走人。

重拳出击 攻坚克难
然后一帮虾虾们粉墨登场,呕心沥血,过程及其残忍,总算完成了任务

质量为本 适航为重
以本次试验为教训,完善了试验标准,规范了作业,于7个月后的
2010年6月28日晚7时40分,重做的试验获得了成功。
TA60312 发表于 2010-8-22 16:28


    Y-20??
当试验加载到103%       是不是小了点,战机是105
========
最理想的设计是加到100.1%时“咔嚓”

我来翻译,不对的地方请指正

国家使命 重若泰山
2009年12月1日全机稳定俯仰(2.5g)极限载荷 ...
bt9040 发表于 2010-8-22 17:08

翻译的不错。。。。:)
我来翻译,不对的地方请指正

国家使命 重若泰山
2009年12月1日全机稳定俯仰(2.5g)极限载荷 ...
bt9040 发表于 2010-8-22 17:08

翻译的不错。。。。:)
mofanfan 发表于 2010-8-22 18:57
还是等青之六来宣布。
回复 27# oldwatch


    大概日本人做东西有这水平,做东西喜欢无限接近预设,指标之外不下一分力、一分料
啥时候写个报道不用吹了,航空工业就上去了。怎么就不能踏踏实实做点事呢?

另外,TG经常用来炫耀的什么“科研人员克服资金少、任务紧的困难,加班加点,有的同志在老婆生孩子的时候都坚守岗位……”,感觉非常缺乏管理和人性。

1。“资金少”,说明要么TG不懂得航空、航天、造船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要么资金被挪用;
2。“任务紧”,说明缺乏战略规划,和有效的时间管理、进度管理、项目管理,要么对项目预研不精确,互相扯皮等,致使不得不加班;
3。“坚守岗位”,说明除了对任务缺乏管理外,管理中还缺乏人性。

总之,这么个干法不能持久,还是以前搞“运动”、“会战”的做法,给上级看、邀功请赏。真正的好的管理应该像德鲁克说的一样:管理的好的企业,是很安静的,甚至是单调的!
第2次试验的照片好像志在必得啊。 像演戏咯

啥时候写个报道不用吹了,航空工业就上去了。怎么就不能踏踏实实做点事呢?

另外,TG经常用来炫耀的什么 ...
复活的军团 发表于 2010-8-22 21:23



写的不错, 既表达了对TG很多很多问题的不满,但又有理有据,不是某些"美分"党的无病呻吟...

哪个生孩子还要坚守岗位这种事,出了管理的人性化是个可能性外, 我看更多的是效率低下 才需要这样
啥时候写个报道不用吹了,航空工业就上去了。怎么就不能踏踏实实做点事呢?

另外,TG经常用来炫耀的什么 ...
复活的军团 发表于 2010-8-22 21:23



写的不错, 既表达了对TG很多很多问题的不满,但又有理有据,不是某些"美分"党的无病呻吟...

哪个生孩子还要坚守岗位这种事,出了管理的人性化是个可能性外, 我看更多的是效率低下 才需要这样
实验中出问题很正常
但愿大运河大客能顺利些!
牛×  一上来就-700了  以后不得-20000 啥的
目前和Y联系起来的XX只可能是20了。
Y-XX是运-20?没这么快吧,运-13还没用啊。
tony2010 发表于 2010-8-22 20:55

这叫做质量综合控制,做的好是本事,做的好的前提下做的省钱也是本事
回复 25# bt9040


    很好很好 ,解读得很到位.
那么一件小事情,八股文就是要歌颂领导,弄出那么一大堆东西,惨不忍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