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报纸的差别:中国报纸让官员做“封面人物”,西方报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14:46
转自聚友社区:http://bbs.myspace.cn/t/5058042.html

     报纸为舆论工具之一。“舆论”又是什么呢?有人考证,汉武帝封禅泰山,乘黄罗大轿盘旋于羊肠小道,听舆前轿夫窃论疾苦,是为“舆论”。舆论原不过是那班抬轿子的受了累所发的一些牢骚。现在的报纸虽属舆论工具,但其作用似乎不是轿夫们发牢骚的场所了。
  一位旅居海外的华人订有两份报纸,一份是中国的,一份是瑞典的。这位读者说,两份报纸订了多年,看多了,就看出了不同。中文报纸似乎总忘不了几千年的传统,总是尊重当官的,把官看得比民重要。每天第一版几乎全是各级首长们的活动:或接见,或发言,或出访,或观剧,或题词,又镶花边,又配照片,洋洋洒洒,差不多占去头版的五分之四。瑞典的报纸却不同,几乎十天半月也不见他们的国王、首相、部长们的消息,难得有,也是短短的一条,还常常是坏消息,如部长逃税被弹劾,首相出访乘专机花费太多,国王脸上被小孩扔了蛋糕等等。第一版报道最多的都是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如酒价跌了,房价涨了,女子跳高得金牌了,超市接连发现抢劫退休老人了,寒流到来公路车祸连连了,等等。
  一次,这位华人遇见一位瑞典记者,便问他为什么瑞典报纸上总是少见他们领导的活动,比如说接见外宾、出国访问、开会发言等。这位记者笑着说:“这些不是他们应该做的日常工作吗?有必要登报吗?”这位华人一时语塞,继而细想,记者的话不无道理。试想,如果我们认为没有必要去告诉公众某教授今天上讲台了,某警官今天当班了,那么,又有什么必要喋喋不休地告诉大家,我们的“公仆”们昨天和谁握手,今天和谁把盏呢?
  现在办报真难——“起早了丈夫不高兴,迟起了公婆不高兴”;上面喜欢的下面不喜欢,下面喜欢的上面不喜欢;当官的碰不得,一碰就惹麻烦……这些都与外国人办报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的。但愿这些话不会得罪“公婆”们。■转自聚友社区:http://bbs.myspace.cn/t/5058042.html

     报纸为舆论工具之一。“舆论”又是什么呢?有人考证,汉武帝封禅泰山,乘黄罗大轿盘旋于羊肠小道,听舆前轿夫窃论疾苦,是为“舆论”。舆论原不过是那班抬轿子的受了累所发的一些牢骚。现在的报纸虽属舆论工具,但其作用似乎不是轿夫们发牢骚的场所了。
  一位旅居海外的华人订有两份报纸,一份是中国的,一份是瑞典的。这位读者说,两份报纸订了多年,看多了,就看出了不同。中文报纸似乎总忘不了几千年的传统,总是尊重当官的,把官看得比民重要。每天第一版几乎全是各级首长们的活动:或接见,或发言,或出访,或观剧,或题词,又镶花边,又配照片,洋洋洒洒,差不多占去头版的五分之四。瑞典的报纸却不同,几乎十天半月也不见他们的国王、首相、部长们的消息,难得有,也是短短的一条,还常常是坏消息,如部长逃税被弹劾,首相出访乘专机花费太多,国王脸上被小孩扔了蛋糕等等。第一版报道最多的都是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如酒价跌了,房价涨了,女子跳高得金牌了,超市接连发现抢劫退休老人了,寒流到来公路车祸连连了,等等。
  一次,这位华人遇见一位瑞典记者,便问他为什么瑞典报纸上总是少见他们领导的活动,比如说接见外宾、出国访问、开会发言等。这位记者笑着说:“这些不是他们应该做的日常工作吗?有必要登报吗?”这位华人一时语塞,继而细想,记者的话不无道理。试想,如果我们认为没有必要去告诉公众某教授今天上讲台了,某警官今天当班了,那么,又有什么必要喋喋不休地告诉大家,我们的“公仆”们昨天和谁握手,今天和谁把盏呢?
  现在办报真难——“起早了丈夫不高兴,迟起了公婆不高兴”;上面喜欢的下面不喜欢,下面喜欢的上面不喜欢;当官的碰不得,一碰就惹麻烦……这些都与外国人办报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的。但愿这些话不会得罪“公婆”们。■
这位肯定是读者看多了~
23925_870442_6b35f.jpg

我天朝也有群众面向镜头,官员无私给背影的情况
这么好笑的文章谁写的
首贴阿,
真可怜。。。
这个估计是纯正的暑假党,顶多高中生



首长很高兴也应该站直喽!别趴下!
解读中西方官员的差异:中国官员的包由随行人员拎着而西方官员基本不会这样[转贴]

此文原标题是:中西方的领导
3月31日的《中国社会报》、《报刊文摘》报与《世界知识》画报都刊登了这篇文章http://www.jfdaily.com/edu/jdht/200806/t20080610_248284.htm

[导读]在中国。领导总是第一个上台,如果是行业会议就是行业的主管领导,如果是地方会议就是地方领导,谁官大谁讲话时间最长,这成了长久以来形成的规矩。


中国领导最先登台
  
  开一场会需要致辞。在中国。领导总是第一个上台,如果是行业会议就是行业的主管领导,如果是地方会议就是地方领导,谁官大谁讲话时间最长,这成了长久以来形成的规矩。而在西方,讲话长短、上台先后是根据参会者与会议关联大小而定的。
  几个月前我在纽约参加一个有关中国的投资会议,纽约市的副市长是参加那次会议最大的官,相当于中国的副部级干部,坐在前排。他是主题发言者之一,却没有被安排第一个出场。轮到他发言时,他稍微拖延了点时间。这时那个温文尔雅的主持人出现了,他故意站在讲台前,明确地暗示副市长超时了。见副市长仍然没有结束的意思,他就找了一个提问的间歇,对话意正浓的副市长说:我现在需要你下台了!
  主持人说这话时面带微笑但语气坚定,让所有听众都明白了他维护会议秩序的决心,他不会因为副市长而破例。那副市长也很配合,匆忙结束自己的演讲,安静地走下台坐回到自己座位上。
  看到这个大个子顺从地走下讲台,我当时感触特别深。这让我看到了美国人不崇尚官僚的传统以及做事效率,任何被邀请的人都要遵守时间。
  
  中国领导被感谢最多
  
  在国内会场上,主持人讲话千篇一律。首先是感谢一大堆在座的各位来宾,而且一定要从头衔说起,当然也是从最大的说起。他会逐一念每个出席会议领导的名字和职务,那常常是最耗费时间并且最乏味的时刻。
  国内的领导无论在何人口中都是被引述的对象。无论是行业会议还是颁奖大会,或者运动员表彰大会,领导都是被重点提及的。好像那些个人通过长期研究发明的成果与运动员通过刻苦训练取得的成绩,都和那些不知在岗位上呆了多久的领导有关似的。
  西方人则简单得多。他们开场白即使提及领导也仅仅是几个位居前列的显要人士,而不是像我们那样恨不得把每个要人都提一遍。西方人的名字写出来、念出来都比中国人的长,如果每一次会都要说出领导和嘉宾的名字,念起来也要几分钟,枯燥无味。
  法国人比较喜欢简单提及被邀请的官员,但不是一味地感谢。美国人开会则很少提及,对他们来说官员远没有那么重要,至少比起企业家来如此。但不论怎样,西方人都不会忘记以女士们先生们开头,总是把女士放在前面。
  请嘉宾发言时,国人显得格式化,只要是领导都叫致辞或者讲话,无论其发言是两分钟还是半个小时,无论他们有无书面准备,无论他们的发言是否与会议主题相关。西方人则简单,就说请某某人讲几句话,而不像中国人那样一定要把“致辞”这个词说出来。其实国人的讲演能力普遍逊于西方,即使讲几句话都得要发言稿,而法国人什么都不要就可以站在那儿说半天。
  
  中国领导还有拎包的
  
  在西方的“旧社会”,比如说在19世纪前,他们主仆界限分明,王富贵族出行前呼后拥,自己是不拿包的。可是到了现代社会,人们都是平等相待,尤其是西方政治进入民选的时代,无论政治家还是企业家都非常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公文包都是自己拎着。我与法国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有过数不清的大大小小会谈,观察到他们都自己拎包,自己从包里拿出笔记本并认真地做纪要。而中国的企业家只要有秘书随行,全是秘书拎包,秘书常常拎两个包一自己的和老板的。一手拎一个公文包的样子肯定怪异。所以中国商务代表团常常引来异样的目光。这让我想起《红岩》里的叛徒甫志高,就是因为西装革履却自己扛箱子,没有跟班,才招来国民党特务怀疑而被捕的。
  另一个记忆犹新的画面是有关法国前总理朱佩的,在一次接受电视台采访时,他手里拎着一个超市的塑料袋。在几分钟的对话中,朱佩始终像去菜市场购物的老百姓一样坦然地拎着塑料袋,并没有叫随行人员替他拿着。而旁边的保镖和手下也没有一个人提醒他注意形象,更没有眼疾手快地将塑料袋拿下。
  
  中国领导坐的是首席
  
  一旦有领导应邀来吃饭,中国主人进屋后通常会确定一下哪里是主位,然后空着等待领导光临,无论多久也要虚位以待。假如碰上个低调的领导,官阶又不大的话,双方还会推让拉扯一番,最后总是领导拗不过主人的盛情,顺水推舟地坐到主位上,还不付账单,
  法国人进屋后也会确定哪里是主位,然后站在那儿把酒聊天,等大家到来。人到齐了后他会当仁不让地坐在主位,而把领导安排在客人中显要的位置。西方人请客吃饭没有推让,没有拉扯,那是真正的客随主便,越高层次的人越是如此。
  在和领导吃饭这件事上,中西方的差距很大。不得不承认,西方人在这点上做得比我们得体,吃得比我们健康,花钱没我们铺张。
  比如,菜上来后,国内的习惯是领导不动筷子其他人就不吃,领导即便不在本桌,他不吃,本桌的人也不吃。而西方人不在乎领导吃还是不吃,他们无需谦让,会主动夹菜的。在一个有几十张桌子的中西方人都参加的大型宴会上,领导讲话时先吃东西的,往往是平日里彬彬有礼的西方人。
  西方人要敬酒的话,就提议大家共同举杯庆祝一件事;如果为了敬某个人,也请大家共同庆祝,很少人为领导干杯。不像我们每人都要敬领导一杯,别人反过来还要回敬,结果敬来敬去没完没了,菜也凉了。我的一个东北朋友告诉我,无论自己还是别人请客,一敬酒就忙得吃不上饭。敬酒的间歇还要琢磨下一个敬谁,不能忽略和冷落谁,常常一桌子菜剩在那里,但大家又都要面子,没有一个人打包。




中国的公仆、领导干部与欧美官员、西方政客,哪一方的官僚习气更重?有没有人帮着拎包是最简单的判断方法——转贴者附言



首长很高兴也应该站直喽!别趴下!
解读中西方官员的差异:中国官员的包由随行人员拎着而西方官员基本不会这样[转贴]

此文原标题是:中西方的领导
3月31日的《中国社会报》、《报刊文摘》报与《世界知识》画报都刊登了这篇文章http://www.jfdaily.com/edu/jdht/200806/t20080610_248284.htm

[导读]在中国。领导总是第一个上台,如果是行业会议就是行业的主管领导,如果是地方会议就是地方领导,谁官大谁讲话时间最长,这成了长久以来形成的规矩。


中国领导最先登台
  
  开一场会需要致辞。在中国。领导总是第一个上台,如果是行业会议就是行业的主管领导,如果是地方会议就是地方领导,谁官大谁讲话时间最长,这成了长久以来形成的规矩。而在西方,讲话长短、上台先后是根据参会者与会议关联大小而定的。
  几个月前我在纽约参加一个有关中国的投资会议,纽约市的副市长是参加那次会议最大的官,相当于中国的副部级干部,坐在前排。他是主题发言者之一,却没有被安排第一个出场。轮到他发言时,他稍微拖延了点时间。这时那个温文尔雅的主持人出现了,他故意站在讲台前,明确地暗示副市长超时了。见副市长仍然没有结束的意思,他就找了一个提问的间歇,对话意正浓的副市长说:我现在需要你下台了!
  主持人说这话时面带微笑但语气坚定,让所有听众都明白了他维护会议秩序的决心,他不会因为副市长而破例。那副市长也很配合,匆忙结束自己的演讲,安静地走下台坐回到自己座位上。
  看到这个大个子顺从地走下讲台,我当时感触特别深。这让我看到了美国人不崇尚官僚的传统以及做事效率,任何被邀请的人都要遵守时间。
  
  中国领导被感谢最多
  
  在国内会场上,主持人讲话千篇一律。首先是感谢一大堆在座的各位来宾,而且一定要从头衔说起,当然也是从最大的说起。他会逐一念每个出席会议领导的名字和职务,那常常是最耗费时间并且最乏味的时刻。
  国内的领导无论在何人口中都是被引述的对象。无论是行业会议还是颁奖大会,或者运动员表彰大会,领导都是被重点提及的。好像那些个人通过长期研究发明的成果与运动员通过刻苦训练取得的成绩,都和那些不知在岗位上呆了多久的领导有关似的。
  西方人则简单得多。他们开场白即使提及领导也仅仅是几个位居前列的显要人士,而不是像我们那样恨不得把每个要人都提一遍。西方人的名字写出来、念出来都比中国人的长,如果每一次会都要说出领导和嘉宾的名字,念起来也要几分钟,枯燥无味。
  法国人比较喜欢简单提及被邀请的官员,但不是一味地感谢。美国人开会则很少提及,对他们来说官员远没有那么重要,至少比起企业家来如此。但不论怎样,西方人都不会忘记以女士们先生们开头,总是把女士放在前面。
  请嘉宾发言时,国人显得格式化,只要是领导都叫致辞或者讲话,无论其发言是两分钟还是半个小时,无论他们有无书面准备,无论他们的发言是否与会议主题相关。西方人则简单,就说请某某人讲几句话,而不像中国人那样一定要把“致辞”这个词说出来。其实国人的讲演能力普遍逊于西方,即使讲几句话都得要发言稿,而法国人什么都不要就可以站在那儿说半天。
  
  中国领导还有拎包的
  
  在西方的“旧社会”,比如说在19世纪前,他们主仆界限分明,王富贵族出行前呼后拥,自己是不拿包的。可是到了现代社会,人们都是平等相待,尤其是西方政治进入民选的时代,无论政治家还是企业家都非常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公文包都是自己拎着。我与法国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有过数不清的大大小小会谈,观察到他们都自己拎包,自己从包里拿出笔记本并认真地做纪要。而中国的企业家只要有秘书随行,全是秘书拎包,秘书常常拎两个包一自己的和老板的。一手拎一个公文包的样子肯定怪异。所以中国商务代表团常常引来异样的目光。这让我想起《红岩》里的叛徒甫志高,就是因为西装革履却自己扛箱子,没有跟班,才招来国民党特务怀疑而被捕的。
  另一个记忆犹新的画面是有关法国前总理朱佩的,在一次接受电视台采访时,他手里拎着一个超市的塑料袋。在几分钟的对话中,朱佩始终像去菜市场购物的老百姓一样坦然地拎着塑料袋,并没有叫随行人员替他拿着。而旁边的保镖和手下也没有一个人提醒他注意形象,更没有眼疾手快地将塑料袋拿下。
  
  中国领导坐的是首席
  
  一旦有领导应邀来吃饭,中国主人进屋后通常会确定一下哪里是主位,然后空着等待领导光临,无论多久也要虚位以待。假如碰上个低调的领导,官阶又不大的话,双方还会推让拉扯一番,最后总是领导拗不过主人的盛情,顺水推舟地坐到主位上,还不付账单,
  法国人进屋后也会确定哪里是主位,然后站在那儿把酒聊天,等大家到来。人到齐了后他会当仁不让地坐在主位,而把领导安排在客人中显要的位置。西方人请客吃饭没有推让,没有拉扯,那是真正的客随主便,越高层次的人越是如此。
  在和领导吃饭这件事上,中西方的差距很大。不得不承认,西方人在这点上做得比我们得体,吃得比我们健康,花钱没我们铺张。
  比如,菜上来后,国内的习惯是领导不动筷子其他人就不吃,领导即便不在本桌,他不吃,本桌的人也不吃。而西方人不在乎领导吃还是不吃,他们无需谦让,会主动夹菜的。在一个有几十张桌子的中西方人都参加的大型宴会上,领导讲话时先吃东西的,往往是平日里彬彬有礼的西方人。
  西方人要敬酒的话,就提议大家共同举杯庆祝一件事;如果为了敬某个人,也请大家共同庆祝,很少人为领导干杯。不像我们每人都要敬领导一杯,别人反过来还要回敬,结果敬来敬去没完没了,菜也凉了。我的一个东北朋友告诉我,无论自己还是别人请客,一敬酒就忙得吃不上饭。敬酒的间歇还要琢磨下一个敬谁,不能忽略和冷落谁,常常一桌子菜剩在那里,但大家又都要面子,没有一个人打包。




中国的公仆、领导干部与欧美官员、西方政客,哪一方的官僚习气更重?有没有人帮着拎包是最简单的判断方法——转贴者附言
回复 2# shijian2008

那你也该多看看你本地的某某日报;P
我觉得有些JY就是故意搞愚民
这造谣也太不经大脑了
红卫军

为什么不是红卫兵
看了下日期发觉没有穿越,怎么楼主还在拿10年前的旧闻说事
参看新闻联播
mmmmmmm 发表于 2010-8-7 23:40

但凡是你多看一些东西就会知道,楼主的标题是错的。
中国报纸也会有平民封面,西方报纸也会有领袖封面。
这根本就不值一提的事情也要拿来说。这只能说明楼主要宣传偏见~
楼主这个人估计是轮子。
shijian2008 发表于 2010-8-8 07:04

“也会有”快成为为党派了。
越是多看,越会加深楼主标题的正确性,因为N越大,越能说明问题,
而越来越觉得“也会”党很可笑,才知道真正的以偏概全就是“也会”党。
我们曾经先进过,当西方的钞票头像都是总统女王的时候,我们的钱是人民币
负面报道,封贴BAN人
造汽 发表于 2010-8-8 07:19

你那意思你是楼主的支持者,是“只有”党了?~:D

试一试发图,看能不能成功

好像还行

一天能发几张?


巩俐好清纯啊
shijian2008 发表于 2010-8-8 08:11

党者,臭味相投也,也就是理念一致,可能不是支持什么人,也不是支持什么内容,
而是共享一种思维方式,比如“只有党”和“也会党”,这里说的也会党,秉持什么
意识形态的都有,有武茂也有梅芬,比如说“中国人只爱吃中菜”(只有党徒的言论),
马上会有“西方人也会有热爱中菜的”(也会党徒的言论),这两种思维方式看上去水火不容,
汉贼不两立,但是都是一路货,为了争论而争论,为反对而反对,而且都是以偏概全。

比如一看对方反对“也会党”,立即指对方为“只有党”,其实世界上更多的是
酱油党
现在好像很少见到新闻联播上面把九个长老出行的新闻挨个放了~上次好像就看放到贺国强,然后就没了
五毛党好V5啊。{:3_82:}惹不起惹不起。。。
造汽 发表于 2010-8-8 10:06

你是个聪明人,我说一句你别不爱听,酱油党其实是自欺欺人。
这个世界真正出世的人有吗?
瑞典吗?
就是那个公主结婚电视台全程直播的国家?
不知道新闻上不上头条
喝可乐的都是权贵,那上封面的当然都是官员{:jian:}
LZ是老民历系列马甲吧
红卫军 发表于 2010-8-7 23:36


    谣言帖又来了
真的很像老民历教主
巩莉当时真不错啊
喝得起可乐的 被权贵 我来围观楼主
造汽 发表于 2010-8-8 07:19
造汽阁下
真正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的是您自己
现在的地方报纸想要找出一期是官员作为封面人物的还真是不太容易
某些唱衰党罔顾事实张口乱喷已经习惯了
怎么您也跟着起哄?
西方又被 民主了
我想捞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