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19工厂报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5:22:38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0_07/29/1851899_1.shtml

一次,工厂组织外场保障调研,发现由于设计原因,某新型战机发动机每到50个飞行小时,就必须将发动机从飞机上拆下,对一种部件进行探伤检查,严重影响新型战机出动率和飞行安全。工厂科研人员自主研发出“某部件原位涡流探伤技术”,使单台发动机在一个寿命周期内避免了9次“开膛破肚”,被誉为“战机心脏的微创手术”。

照此推算,单台发动机的寿命周期是不是50*10=500小时啊?
看来原来报道的发动机寿命500小时还真是有出处啊,好像老美的很多能到1500小时啊。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0_07/29/1851899_1.shtml

一次,工厂组织外场保障调研,发现由于设计原因,某新型战机发动机每到50个飞行小时,就必须将发动机从飞机上拆下,对一种部件进行探伤检查,严重影响新型战机出动率和飞行安全。工厂科研人员自主研发出“某部件原位涡流探伤技术”,使单台发动机在一个寿命周期内避免了9次“开膛破肚”,被誉为“战机心脏的微创手术”。

照此推算,单台发动机的寿命周期是不是50*10=500小时啊?
看来原来报道的发动机寿命500小时还真是有出处啊,好像老美的很多能到1500小时啊。
别提发动机吧,提起就要泪奔{:3_95:}老美的战斗机发动机现在的寿命好像一般都在3000小时以上的。这个不得不BKC。{:3_95:}
abwenlei 发表于 2010-7-29 09:20


    3000小时以上——?
猛啊!
实力即真理 发表于 2010-7-29 09:38


    恩,不算夸张,咱们是学生,知耻而后勇!!
3000小时,那得飞多久啊[:a10:]
发动机寿命是个动态数据。


解放军空军将三代战机发动机寿命延长到1500小时

新华网消息:近年来,空军五七一九工厂完成了63项科研成果,20多项获得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自主创新的军用航空发动机再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动机修理能力成倍增长。

经他们维修的某新型军用航空发动机使用寿命大幅延长,1台发挥了1.6台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国防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

1台发动机发挥1.6台发动机的作用

五七一九工厂是隶属于空军装备部的装备保障性企业,担负着军用航空发动机修理保障的重任。这里的职工,就像是“不穿军装的军人”。

近年来,随着大批新型航空装备在部队列装,新型军用航空发动机关键、重要零部件供应,逐渐成为制约空军战斗力持续生成的突出问题。如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必然影响先进战机发挥作用。

工厂自主创新了21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三代飞机发动机关键部件再制造技术,突破了由少数西方国家对航空发动机再制造技术的垄断,使我军三代战机的发动机寿命从900小时延长到1500小时,相当于使1台发动机发挥了1.6台发动机的作用。

连续14年未发生因工厂责任造成的等级飞行事故

质量是航空发动机维修的生命线。为了确保维修质量"零缺陷、出精品"。从2005年开始,五七一九工厂设立了一座"质量警示墙。

在那道89米长的质量警示墙上,空军历史上的每一起等级飞行事故和地面事故,工厂历史上发生的10多起较大质量问题等等赫然在目,时时刻刻提醒全体职工,将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迄今为止,工厂已连续14年未发生因工厂责任造成的等级飞行事故。

许多普通职工就像一颗颗螺丝钉,精确地在自己的岗位上托起了工厂的航空发动机维修事业。

高级技师黄强"甘于平凡,以小事成就大事",三十年如一日,苦心钻研、认真摸索,对本专业涉及的3400个零件和复杂设备结构了然于心,带出的9个徒弟个个是技术能手。装配工艺对技术参数规定了上、下限值,中间值是最理想状态。

吴创班组对自己提出了"苛刻"要求:一定要取中间值。虽然成倍增加了工作量,但发动机飞行状态的安全系数却大幅度提高。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0_07/29/1852201_0.shtml

解放军空军将三代战机发动机寿命延长到1500小时

新华网消息:近年来,空军五七一九工厂完成了63项科研成果,20多项获得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自主创新的军用航空发动机再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动机修理能力成倍增长。

经他们维修的某新型军用航空发动机使用寿命大幅延长,1台发挥了1.6台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国防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

1台发动机发挥1.6台发动机的作用

五七一九工厂是隶属于空军装备部的装备保障性企业,担负着军用航空发动机修理保障的重任。这里的职工,就像是“不穿军装的军人”。

近年来,随着大批新型航空装备在部队列装,新型军用航空发动机关键、重要零部件供应,逐渐成为制约空军战斗力持续生成的突出问题。如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必然影响先进战机发挥作用。

工厂自主创新了21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三代飞机发动机关键部件再制造技术,突破了由少数西方国家对航空发动机再制造技术的垄断,使我军三代战机的发动机寿命从900小时延长到1500小时,相当于使1台发动机发挥了1.6台发动机的作用。

连续14年未发生因工厂责任造成的等级飞行事故

质量是航空发动机维修的生命线。为了确保维修质量"零缺陷、出精品"。从2005年开始,五七一九工厂设立了一座"质量警示墙。

在那道89米长的质量警示墙上,空军历史上的每一起等级飞行事故和地面事故,工厂历史上发生的10多起较大质量问题等等赫然在目,时时刻刻提醒全体职工,将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迄今为止,工厂已连续14年未发生因工厂责任造成的等级飞行事故。

许多普通职工就像一颗颗螺丝钉,精确地在自己的岗位上托起了工厂的航空发动机维修事业。

高级技师黄强"甘于平凡,以小事成就大事",三十年如一日,苦心钻研、认真摸索,对本专业涉及的3400个零件和复杂设备结构了然于心,带出的9个徒弟个个是技术能手。装配工艺对技术参数规定了上、下限值,中间值是最理想状态。

吴创班组对自己提出了"苛刻"要求:一定要取中间值。虽然成倍增加了工作量,但发动机飞行状态的安全系数却大幅度提高。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0_07/29/1852201_0.shtml
有进步就好,争取早日追上MD
2009年阅兵时新型战机仍用外国发动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为飞机“心脏”创造新的生命,为航空发展贡献不竭动力。

——题记(摘自5719工厂《企业文化手册》·工厂使命)

盛夏南粤。空军航空兵歼击机群紧急升空,超低空掠海飞行,直扑远海目标。此次演练,战机机型之多、高度之低、航程之远,均创人民空军最新纪录。

仰望海天,鲜有人知,很多威猛凌厉的战鹰胸膛里,跳动着一颗颗刚刚浴火重生的“心脏”——这些战机的航空发动机,都曾在成都平原的一片厂房里维修重塑,从濒临报废的边缘重返蓝天,恢复了强劲的搏动。

空军5719工厂,迎着中国空军战略转型建设的风雨,短短几年一跃成为我国维修新型战机发动机数量最多、品种最全、技术含量高的企业。他们自主创新的军用航空发动机修理再制造技术体系,打破了少数发达国家对这项尖端技术的垄断,使我国在这一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获得包括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17项大奖,大幅提升我空、海军新型战机装备完好率和战斗力,让越来越多的中国战机如凤凰涅槃,振翅飞向远海高天,飞向雪域莽原,飞向戈壁大漠……

自主创新:神奇技术点石成金,战鹰“心脏”重获新生

宽敞洁净的厂房里,5块新型战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一字排开,默默讲述神奇变迁——

第1块叶片边缘残缺、卷曲;第2块叶片,损坏的部分被割掉;第3块叶片,豁口处奇迹般地“长”出一块新材料;第4块叶片,新生的部分被打磨、抛光;第5块叶片,通体晶莹润泽,焕然一新……

“这块叶片的强度已经达到或超过新品,这就是再制造技术的神奇效果!”该厂厂长向巧介绍说:“所谓再制造技术,就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对废旧产品进行专业化修复或升级改造,使其质量和性能达到甚至优于原新品的批量化制造技术。它能够最大限度延长装备寿命和使用效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途径。”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伴随第三代战机列阵蓝天,人民空军开始了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的战略转变。

与此同时,一个危机也悄然来临。由于新型战机航空发动机寿命有限,关键零部件损耗报废量大,越来越多的新型战机因“心脏衰老”无法升空。

一时间,空军首长忧心如焚,飞行员翘首企盼。作为军用航空发动机维修骨干企业的5719工厂干部职工更是如芒刺背……

焦急时刻,一个念头在时任工厂技术开发处处长的向巧心中燃亮:“再制造!我们要发展中国的航空发动机修理再制造技术!”

看着机场上“趴窝”的战鹰,向巧忘不了那埋藏在心灵深处的一段刺痛——

那年,她到西方某发达国家一家著名航空修理公司考察。在神神秘秘的再制造修理车间,她看到,发动机叶片断了还能像壁虎的尾巴一样重新“长”出,叹为观止。然而,当向巧尝试提出引进这项技术时,对方的绅士风度不见了,丢下一句无礼而冷漠的话:“这个技术不能给中国,你们出再多钱也不卖!”

这句话,让向巧深受刺激:“航空再制造技术是一个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核心技术,事关空军战斗力再生和装备建设可持续发展。掌握这项技术时不我待!”

危机,激起向巧和她的同事们自主创新的强烈使命感。在空军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她领衔的“军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再制造技术及其应用”科研项目正式立项。

其后几年,他们在国内著名专家的指导帮助下,背水一战,集智攻关,相继独创了具有我军特色的铸造高温合金粉末冶金、铸造合金零件表面微损伤无变形、压气机转子叶片自动微弧等离子焊接等21项再制造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科技成果,使新型战机发动机维修的一系列关键难题迎刃而解。

与此同时,他们还自主研发了三大发动机维修技术行业标准,形成了关键维修技术群;开展了先进检测设备的工程化创新运用;完成了新型战机发动机部附件关键试验设备国产化替代研制,摆脱了受制于人的局面。

记者采访期间,又一个喜讯从北京传来,该厂“军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再制造技术及其应用”科研项目继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又通过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评审。这是军队装备保障性企业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和独立完成单位通过国家级科技大奖评审。

保障打赢:服务网络覆盖神州,妙手解难屡创奇迹

这是一组见证5719工厂职工高超维修保障技能的传奇镜头:

——2009年,国庆大阅兵空中飞行训练进入关键阶段,一架新型战机发生事故,原因不明,致使所有该型战机停飞。受命参与调查的工厂高级技师黄强建议,将一个由3000多个零件组成、被称为“发动机的心脏”的高度精密部件拆卸检查。

在场外方专家不同意拆卸。然而,还没等翻译将专家的话译完,黄强已经将部件拆开,现场查明原因,使训练如期进行。

——塞北某机场,一场重要军事演练即将开始,一架担任长机任务的新型战机发动机突然无法启动。时间紧迫,已经不允许将发动机卸下维修。工厂高级技师罗卓红,把手挤进一条狭窄的缝隙,在长达8小时的时间里不用目视,全凭手的感觉精确操作,排除了故障,在场官兵和技术人员惊叹不已。

——2008年,东南沿海,某航空兵师新型战机奉命执行紧急战备任务。突然,一架战机发动机发生故障,上级要求工厂以最快速度修复。副厂长宁喜钰连夜赶往现场,从分布在数千公里范围内的4个外场服务队抽调精干技术人员,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高难度的维修任务,战机一次开车成功,一次试飞成功。

高超的维修技术、周到的优质服务,折射出5719工厂干部职工全心全意为部队战斗力建设服务的使命观。

近年来,随着空军转型建设步伐加快,航空兵部队全疆域作战训练渐趋频繁,单纯依托工厂的传统基地式维修保障方式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经过几年精心建设,5719工厂在全国各地建立了17个外场服务队,从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从大漠戈壁到东海前哨,形成了覆盖广袤国土、辐射空军主战部队的战机发动机维修保障网络。

近年来,工厂还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标准,推出“情系蓝天——星级服务”的外场服务品牌。三星级:认真做好售后服务,及时满足部队基本需求。四星级:主动为部队培训维修骨干,提高部队排除故障和自修能力。五星级:对维修保障设施和装备升级换代,满足部队未来潜在需求……

一次,工厂组织外场保障调研,发现由于设计原因,某新型战机发动机每到50个飞行小时,就必须将发动机从飞机上拆下,对一种部件进行探伤检查,严重影响新型战机出动率和飞行安全。工厂科研人员自主研发出“某部件原位涡流探伤技术”,使单台发动机在一个寿命周期内避免了9次“开膛破肚”,被誉为“战机心脏的微创手术”。

今年初,他们到担负联合军演任务的某航空兵师调研,发现这个师的野战保障装备笨重、繁琐、落后,难以完成伴随保障任务。工厂立即组织技术人员攻关,为部队研发了一套集成化、柔性化、小型化、便携式检测维护保障设备和工具。仅需一架中型运输机就能伴随机群长驱万里,实施保障。

追求卓越:产品质量就如人品,欲出精品先要精心

5719工厂的林荫大道边上,矗立着一面长86米的“质量警示墙”。

上面,镌刻着厂长向巧、党委书记梁绍华写给全厂职工的警句:“产品如人品。”“请牢记:质量不相信眼泪,质量取决于每一个细节”……

后面,上百幅照片、上千字说明文字,将空军和工厂多年来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惨痛事故的典型案例详细列举。

“我们厂没有荣誉室,只有警示墙!”梁绍华告诉记者,如今,每一名新进厂的员工首先要参观这面墙。

记者细观警示墙,两个案例赫然入目——

“滚针事件”:多年前,由于一个技术员漏写了一道工艺程序,导致大量未进行热处理的滚针装到发动机上发到部队。结果,这个微小疏忽使战机发生了群体性飞行事故征候。

“滚珠事件”:一次,一名工人在地上捡到一颗直径4毫米的滚珠。由于无法查清来源,工人们不得不耗费大量工时,将20多台已经组装好的发动机主泵全部拆开检查,终于在最后一台发动机油门泵上发现,确实少装了一颗滚珠。

厂长向巧经常用一个简单的计算来说明发动机修理系统的脆弱——发动机的维修每个流程都是串联的,假设工序有20道,每道工序的合格率为97%。看起来每道工序的合格率还不错,但整个系统合格率降为54.38%。因此,在质量管理上的每一个微小疏忽和失误,累积叠加起来,后果都是可怕的。

为此,2004年,工厂重新对质量管理系统组织机构进行设计和调整,撤销了原来的质量管理处,成立了品质保证部和质量控制处。

一个质检单位的嬗变,引发一系列质量理念的全面调整和创新。如今,工厂每个人出差、出国回来都要写报告,把在外面看到的质量控制先进理念、做法介绍给厂里学习借鉴,不写报告不给报销差旅费,上到厂领导,下到普通员工,无一例外。2006年,部队向工厂反馈了17个质量小问题,厂党委严肃追究责任,撤掉了包括分厂厂长、书记在内的3个处级干部。

对质量的不懈追求,催生大批能人奇才。记者看到,高级技工龙德平制作一种封严绳索,把细细的钢丝绳包在厚度仅为0.3毫米的钢板中,滚制成不同半径的圆环,油料点滴不漏。高级技工杨洁焊接的“鱼鳞片”一个紧挨一个,均匀美观,在高倍放大镜下看没有一点瑕疵……

工厂有一条“星光大道”,拓印着全厂干部职工的手印。高级技师张永光的手印很特别——没有指纹。这位研磨工,能全凭手工,加工出平整透亮的模腔。一次他执行援外任务,带了两个外国徒弟。当他向“洋徒弟”展示手工研磨的产品时,两个徒弟目瞪口呆,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是手工研磨出来的。他伸出两只手让徒弟看——天长日久,竟然把指纹都磨平了。

迄今,工厂已经出色维修航空发动机1万1千台,连续14年没有因为维修质量问题造成飞行责任事故。

使命如山:天崩地裂屹立不倒,迎着大灾逆风起飞

5719工厂的干部职工,深知发动机维修事业对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重大意义。这些年来,无论遭遇怎样的艰辛和危难,他们都把履行使命摆在高于一切的地位。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袭来。5719工厂距震中不远。一时间,厂房剧烈摇晃,墙倒屋裂,岌岌可危,大批正在修理的昂贵新型战机发动机面临被毁危险。强震还使距离工厂不远的水库大坝出现长440余米的横向裂口。水库一旦崩溃,洪水很快就能将厂内价值数十亿元的装备吞没……

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灾难,厂领导迅速做出决策:调集车辆,将最宝贵的战机发动机运到安全地带;组织抢险突击队,筑坝排险,保护厂区设备;组织人员迅速救援,妥善安置受伤职工和家属。

灾难面前,广大职工更是表现出舍命保护国家财产、保护军用装备的可贵精神。

剧烈的震动中,车间监控录像录下一幕场景——青年员工刘勇冒着厂房随时倒塌的危险,举起几十斤重、价值数十万元的发动机预燃室,踉踉跄跄冲出厂房。

山摇地动之际,真空炉中,一批部件正在淬火,炉中温度达1160摄氏度。地震导致断电断水,使炉体压力急剧升高。保障厂职工林文成临危不惧,打开应急冷却水。接着,他冲进热处理厂房,为两台没有完成渗铝工序的设备充进氮气,阻止产品氧化。

灾难来临,导管组组长魏学义正在抛光导管锥面,他没有扔下部件逃跑,而是把正在修理的3根导管带出厂房,交给了工段长。他后来说:“这3根导管如果和其他产品混合,要从成千上万根导管中把它们挑出来,非常困难,会严重影响交付发动机的周期”……

频发的余震中,工厂召开誓师大会,厂党委带领全场干部职工宣誓:“绝不能因为地震影响全年的航修保障任务”,迅速启动恢复生产——

半个月内,全厂完成全部25项工厂最高计量标准的校准以及超过两万件计量器具的校准、检定和报告;逐台检查全厂1346台设备,对故障设备进行修复;对两万多件发动机零部件进行逐项清理和评估;仅用21天就完成了附件工艺布局调整,改造厂房2.4万平方米,搬迁设备137台,比计划时间提前25天。当年10月,工厂完成装备保障任务创历史新高……

记者告别工厂那天傍晚,野外试车台上,一台维修一新的发动机点火启动,尾部喷出绚丽的蓝色火苗,映照着天边的晚霞。不久,它将以澎湃的动力,推动战鹰重返蓝天,振翅苍穹……

短评

胸有使命 方成大业

空军5719工厂在不太长的时间里,从一家普通的军用航空发动机维修企业,发展为军内修理航空发动机数量最多、品种最全、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并通过创新航空发动机再制造技术,为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和空、海军战斗力建设作出突出贡献。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军工企业,只要胸中装着保障部队打赢的使命,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使命决定方向。5719工厂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不受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坚持把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作为工厂主业,全力以赴,毫不动摇。正是这种强烈的国防意识,使他们在企业发展方向上做出了一般企业难以做出的选择。

强烈的使命感,意味着更大的担当和更高的标准。5719工厂广大干部职工不满足于一般标准的维修保障,而是瞄准制约新型战机的瓶颈展开攻关。他们敢于打破发达国家垄断,自主创新,使我国军用航空发动机维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不断创新企业管理和维护保障模式,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一系列重大军事保障任务。

使命感与人的眼界、胸怀紧密相连。身处和平年代,5719工厂的干部职工仍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怀有如此强烈的使命感,就在于他们没有让自己的眼光囿于个人和企业的狭窄天地,而是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

不沉醉于眼前的种种太平景象,透过风云变幻,清醒地看到国家在安全与发展方面面临的诸多威胁、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从而更加清醒地认清自己的使命与责任。

这种极其宝贵的忧患意识,不仅值得军队企业的干部职工学习,也值得全军指战员学习。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0_07/29/1851899_0.shtml
CAO,这5719不是比发动机厂还历害.
好像壁虎那样再制造啊??
不知道啥时候小白兔能够得到天顶星技术,把飞机切成头尾两块,然后头部长出机尾,机尾长出头部,产量立马就翻了一倍了~~~{:se:}
再制造应该是山寨把,把零件测绘了再造个出来?
实力即真理 发表于 2010-7-29 09:38
按照你的说法发TB动机的寿命也有1500小时了啊。不知一个寿命周期可以理解为一次大修?哪位高人解读一下?
梦在深渊 发表于 2010-7-29 09:49
两套发动机就能把飞机飞到报废。
罗罗公司就有大批高级技工。
实力即真理 发表于 2010-7-29 09:38

何止3000小时,EJ200的寿命是6K吧。
再制造技术是关键,

有人还在迷糊。顶起来以正视听。
再次为5719加油
气死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