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二战时期的"太平洋堡垒_斯大林树"海岸防御体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36:49


在第二世界大战中希特勒下令建设的防御工事"大西洋墙",这个宏伟工事群沿着欧洲西海岸,北起丹麦南到西班牙边境,规模媲美长城和曼纳海姆防线。尽管战后已经被拆除了几十处,但很多大西洋墙防御工事现在变成了博物馆。
  然而还有一个军事设施的巨人,在世界上几乎没有人知道。虽然他从楚科奇半岛阿纳德尔一直延伸到朝鲜边境的几乎整个俄罗斯远东海岸。这就是二战前苏联在太平洋沿岸构筑的“太平洋斯大林树”海岸防御体系。
      由于苏联的保密,这个巨大的堡垒群外人根本不知道,最近俄罗斯《大众机械》杂志发表了《Тихоокеанский вал Сталина: Семь самураев и дальнобойная артиллерия》(太平洋斯大林树:七武士PK远程大炮)。  
    俄国人在太平洋远东地区最早建立的海岸炮台是1860年出现在黑龙江上的尼古拉耶夫斯克(双城子),后来在日俄战争中,在沙俄侵占的我国沿海要塞旅顺口和海参崴,沙俄陆续建成了巨大的要塞。
  在日俄战争中,沙俄的旅顺口炮台在日本人的进攻中失利,所以战后俄国人加速在海参崴附近部署并建设了几十个海岸炮兵连。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沙俄成了同盟,所以这些海岸炮被拆除运往西部战场,所以整个远东海岸其实是处于不设防状态。甚至在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苏联影子“远东共和国”)的头10年,整个海岸甚至没有海军和海军防御,只有边防部队的巡逻船只和一些铁道炮。
  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在1931年开始感受到即将到来的可怕的威胁。日本不仅占领了中国东三省,甚至开始对苏联提出了领土要求。而对远东地区的数千英里的海岸线来说,面对一个巨大的日本关东军根本就是束手无策。
  1931年5月下旬,苏联政府决定加强在远东海岸线的新防御工事建设。由国防部长伏罗希洛夫元帅主持的特别委员会抵达海参崴,包括勘察地形、评估军事阵地建设的可能性。但伏罗希洛夫得出了一个令人失望的结论:“攻击海参崴是一个简单的任务,任何冒险家都能完成。”
  但是斯大林决心不给日本人一寸土地:于是坦克、火炮、装甲车...源源不断地运往远东,甚至斯大林还部署了100架ТБ-3远程轰炸机,以能够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打击日本的城市。同时在太平洋沿岸展开了数以百计的巨大海岸防御工事和混凝土掩体施工。
    “太平洋斯大林树”从苏联最东北的楚科奇海岸南端一直延伸到远东,楚科奇阿娜德尔的海湾为海防北界。从堪察加半岛沿Avachinsky湾、北萨哈林、马加丹地区和尼古拉耶夫斯克、阿穆尔州海岸陆续建立了数十个海岸堡垒。
25579140_32577362.jpg
  那个时代的滨海地区极度荒凉,所以在海岸防御工事往往只涵盖太平洋舰队的海军基地。然而,在海参崴附近整个变形湾海岸线通向朝鲜边境一带,是远东防御的重点,因此苏联部署了数百门岸防炮,这些海防堡垒被划为单独的作战系统,分属于哈桑湖(张鼓峰)、海参崴、斯克托夫斯基和苏汉部分。他们当中最强的当然是海参崴。因此,在一个毗邻阿穆尔州Muraveva半岛的俄罗斯岛上竟建成7个海岸炮台。而981号堡垒,不仅在这些苏联岛屿中,或许在整个苏联是最强大的:装备6门305毫米52倍口径火炮,这些火炮是从因事故沉没的“米哈伊·伏龙芝”号战列舰上拆下来的主炮。其上305/52-mm 岸防炮射程是53公里!
海参崴要塞布防图
frt_map.JPG
现在还保存着的203MM岸防炮
1158_1234960637_full.jpg
vorgun-1.jpg
zarvor.jpg
    这些塔型工事每个都是一个整体的地下城市,被称为“伏罗希洛夫堡垒”的建设,与在第聂伯河沿岸建设的混凝土工事同样巨大。根据要求,每个堡垒都建有3 米厚的混凝土外壳,有的工事多达7层。内部设施齐全,包括:医院、淋浴、厨房、饭厅和居住房间。每个堡垒都有自己的柴油发电机,拥有自主的供电和供水系统。此外还安装了特殊的过滤器和通风系统,保证人员在有毒污染的情况下在堡垒中坚持1星期。
25583249_32577362.jpg
25583236_32577362.jpg
  这些建筑安装甚至在原子时代没有过时。因为炮台要被直接命中,至少要有两个20万吨以上容量的原子弹。所以在50年代有些堡垒被改造为Залп自动预警雷达站。
    这套“斯大林墙”完全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任务(和大西洋堡垒相比)。日本海军从未不敢接近苏联的海岸,当然那时的小日本虽猖狂于太平洋,但早在诺门坎战役中就被揍结实了,所以对苏联的恐惧已经深埋在心底。
  然而,一些海防堡垒在1945年8月起到了作用,哈桑湖(张鼓峰)地段的炮台作为支持火力曾在对日作战后炮击朝鲜边境上的日军部队。另一个位于堪察加半岛南端海角沃帕特卡945号炮台的130毫米海岸炮,曾支援了登陆部队进攻千岛群岛的最北端的任务。此外,作为海参崴海防部门的一部分,1945年8月有4个岸防炮连曾途径哈尔滨转移到辽东半岛。
ukrep2_big.gif
  1960年开始,太平洋海岸工事开始拆除,这30年来,他们都陆续摧毁殆尽。几乎各处都完全拆除无线电电子和光学设备,只有一些不能拆的火炮留下了。
  但拆除装甲和混凝土结构的炮台超出了政府的权力,因为现在这些已经既不苏联的,也不是新的俄罗斯国家的。这些废弃混凝土碉堡如同纪念碑般沉默地守卫着荒凉的海岸,像是在无声地提醒人们曾经有过一场残酷的世界大战。
25584028_32577362.jpg

在第二世界大战中希特勒下令建设的防御工事"大西洋墙",这个宏伟工事群沿着欧洲西海岸,北起丹麦南到西班牙边境,规模媲美长城和曼纳海姆防线。尽管战后已经被拆除了几十处,但很多大西洋墙防御工事现在变成了博物馆。
  然而还有一个军事设施的巨人,在世界上几乎没有人知道。虽然他从楚科奇半岛阿纳德尔一直延伸到朝鲜边境的几乎整个俄罗斯远东海岸。这就是二战前苏联在太平洋沿岸构筑的“太平洋斯大林树”海岸防御体系。
      由于苏联的保密,这个巨大的堡垒群外人根本不知道,最近俄罗斯《大众机械》杂志发表了《Тихоокеанский вал Сталина: Семь самураев и дальнобойная артиллерия》(太平洋斯大林树:七武士PK远程大炮)。  
    俄国人在太平洋远东地区最早建立的海岸炮台是1860年出现在黑龙江上的尼古拉耶夫斯克(双城子),后来在日俄战争中,在沙俄侵占的我国沿海要塞旅顺口和海参崴,沙俄陆续建成了巨大的要塞。
  在日俄战争中,沙俄的旅顺口炮台在日本人的进攻中失利,所以战后俄国人加速在海参崴附近部署并建设了几十个海岸炮兵连。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沙俄成了同盟,所以这些海岸炮被拆除运往西部战场,所以整个远东海岸其实是处于不设防状态。甚至在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苏联影子“远东共和国”)的头10年,整个海岸甚至没有海军和海军防御,只有边防部队的巡逻船只和一些铁道炮。
  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在1931年开始感受到即将到来的可怕的威胁。日本不仅占领了中国东三省,甚至开始对苏联提出了领土要求。而对远东地区的数千英里的海岸线来说,面对一个巨大的日本关东军根本就是束手无策。
  1931年5月下旬,苏联政府决定加强在远东海岸线的新防御工事建设。由国防部长伏罗希洛夫元帅主持的特别委员会抵达海参崴,包括勘察地形、评估军事阵地建设的可能性。但伏罗希洛夫得出了一个令人失望的结论:“攻击海参崴是一个简单的任务,任何冒险家都能完成。”
  但是斯大林决心不给日本人一寸土地:于是坦克、火炮、装甲车...源源不断地运往远东,甚至斯大林还部署了100架ТБ-3远程轰炸机,以能够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打击日本的城市。同时在太平洋沿岸展开了数以百计的巨大海岸防御工事和混凝土掩体施工。
    “太平洋斯大林树”从苏联最东北的楚科奇海岸南端一直延伸到远东,楚科奇阿娜德尔的海湾为海防北界。从堪察加半岛沿Avachinsky湾、北萨哈林、马加丹地区和尼古拉耶夫斯克、阿穆尔州海岸陆续建立了数十个海岸堡垒。
25579140_32577362.jpg
  那个时代的滨海地区极度荒凉,所以在海岸防御工事往往只涵盖太平洋舰队的海军基地。然而,在海参崴附近整个变形湾海岸线通向朝鲜边境一带,是远东防御的重点,因此苏联部署了数百门岸防炮,这些海防堡垒被划为单独的作战系统,分属于哈桑湖(张鼓峰)、海参崴、斯克托夫斯基和苏汉部分。他们当中最强的当然是海参崴。因此,在一个毗邻阿穆尔州Muraveva半岛的俄罗斯岛上竟建成7个海岸炮台。而981号堡垒,不仅在这些苏联岛屿中,或许在整个苏联是最强大的:装备6门305毫米52倍口径火炮,这些火炮是从因事故沉没的“米哈伊·伏龙芝”号战列舰上拆下来的主炮。其上305/52-mm 岸防炮射程是53公里!
海参崴要塞布防图
frt_map.JPG
现在还保存着的203MM岸防炮
1158_1234960637_full.jpg
vorgun-1.jpg
zarvor.jpg
    这些塔型工事每个都是一个整体的地下城市,被称为“伏罗希洛夫堡垒”的建设,与在第聂伯河沿岸建设的混凝土工事同样巨大。根据要求,每个堡垒都建有3 米厚的混凝土外壳,有的工事多达7层。内部设施齐全,包括:医院、淋浴、厨房、饭厅和居住房间。每个堡垒都有自己的柴油发电机,拥有自主的供电和供水系统。此外还安装了特殊的过滤器和通风系统,保证人员在有毒污染的情况下在堡垒中坚持1星期。
25583249_32577362.jpg
25583236_32577362.jpg
  这些建筑安装甚至在原子时代没有过时。因为炮台要被直接命中,至少要有两个20万吨以上容量的原子弹。所以在50年代有些堡垒被改造为Залп自动预警雷达站。
    这套“斯大林墙”完全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任务(和大西洋堡垒相比)。日本海军从未不敢接近苏联的海岸,当然那时的小日本虽猖狂于太平洋,但早在诺门坎战役中就被揍结实了,所以对苏联的恐惧已经深埋在心底。
  然而,一些海防堡垒在1945年8月起到了作用,哈桑湖(张鼓峰)地段的炮台作为支持火力曾在对日作战后炮击朝鲜边境上的日军部队。另一个位于堪察加半岛南端海角沃帕特卡945号炮台的130毫米海岸炮,曾支援了登陆部队进攻千岛群岛的最北端的任务。此外,作为海参崴海防部门的一部分,1945年8月有4个岸防炮连曾途径哈尔滨转移到辽东半岛。
ukrep2_big.gif
  1960年开始,太平洋海岸工事开始拆除,这30年来,他们都陆续摧毁殆尽。几乎各处都完全拆除无线电电子和光学设备,只有一些不能拆的火炮留下了。
  但拆除装甲和混凝土结构的炮台超出了政府的权力,因为现在这些已经既不苏联的,也不是新的俄罗斯国家的。这些废弃混凝土碉堡如同纪念碑般沉默地守卫着荒凉的海岸,像是在无声地提醒人们曾经有过一场残酷的世界大战。
25584028_32577362.jpg


另ZT知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70年史(上) >,作为补充和参考
原文:知远防务http://www.defence.org.cn/article-4-8414.html
   ★ 认识符拉迪沃斯托克
作者:陈肇祥 时间:2005-10-13
  作为俄国和苏联在太平洋上最重要的基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一度曾经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海岸堡垒之一。
  虽然作为港口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历史悠久,但作为要塞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历史却只能追溯到1877年。这一年,东西伯利亚军区工程兵司令P·F·温特伯格上校开始筹划在这个远东重要的港口修建防御工事,他的设计方案交给V·P·希罗科夫上校来负责执行。一年后,最初的海岸防御工程完成。
  此后,该堡垒的第一任工程兵司令K·S·切尔诺克尼日尼科夫加固了海岸炮兵阵地,并在19世纪90年代构建了第一个濒海永久性防御工事。1899年工程兵上校K·I·维利奇科设计了一个系统的陆地防御工事方案,在这一方案基础上,V·I·日加尔科夫斯基和S·F·奇日上校从1900年开始构筑要塞的几个主要堡垒:1、2、3号堡垒,4、5号多面堡,以及三个眼镜垒,堡垒之间由有胸墙保护的堑壕相连。此外,在俄罗斯山脉和萨佩尼(Saperny)半岛分别修建了“俄罗斯堡垒”和4号要塞,这些防御工事与同期修建的旅顺口要塞都颇为类似。
  1904-1905年间,初步建设完成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日军未能占领符拉迪沃斯托克。具体参见后文日俄战争时期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
  到了1910-1916年,工程兵将军A·P·费南德提出新的要塞设计方案,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工程兵司令A·P·绍辛少将对此极为赞成。随后几年中,在从乌苏里斯克(双城子)到阿穆尔斯基湾的绥芬河流域南岸修建了1-7号堡垒和A、E、Zh和Z要塞,在俄罗斯岛的南岸和东岸修建了9-12号堡垒以及海岸炮台、反登陆有顶通道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新的要塞吸取了当时所有军事工程科技的成果,包括很多设置良好的掩体和地下通道。具体参见1910年的要塞和1910年设计的工事建筑技术。
  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苏联特别远东军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及周围建立了新的海岸防御体系,包括在俄罗斯岛构筑的一个坚固的981号海岸炮台,装备有180毫米和305毫米海岸炮,该体系中还包括不少203、305和356毫米的铁道炮。这一海岸防御体系破灭了敌人从海上攻占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可能性。
  所有这些工事花费了俄国和苏联几代工程兵70余年的心血,尽管现在它已经失去了军事价值,但我们仍然能够通过这些工事,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认识符拉迪沃斯托克及其周边地区——俄罗斯在远东的“心脏”!
  ★ 1899年的堡垒
  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的第一道永久性防御工程是由俄罗斯著名的工程专家、尼古拉工程兵学院的教授K·I·维利奇科上校设计的。这条防线的总体方案由作战部长A·N·库罗巴特金步兵上将制定,它起始于阿穆尔斯基湾,经过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半岛,最终到达乌苏里斯克(双城子),距离金角湾约3-5公里。
  维利奇科提议将该防线建成由胸墙和堑壕连接的一系列要塞防御体系,具体方案为:在主要防御线前2公里构筑I号和IV号筑垒地域,并且为要塞炮兵构筑1、2和3号眼镜垒,4、5号多面堡,1、2、3号突出堡以及阵地。在俄罗斯岛、俄罗斯山脉构筑V号堡,萨佩尼半岛构筑4号筑垒地域。
  1900年2月18日,该设计方案得到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批准,并在1900-1904年间完成了除了穿越第一河谷部分围墙以外的全部工程。该工程的负责人是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的总工程师S·F·奇日上校。
  ★ 日俄战争期间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群
  1904年1月26日,随着日俄关系日益紧张,符拉迪沃斯托克也开始备战。日俄战争爆发后两周,日本联合舰队第二分舰队在上村彦之丞海军中将指挥下,于2月22日在乌苏里斯基湾附近炮击符拉迪沃斯托克。这一天,要塞第一次投入实战,但并没能给日本军舰造成损伤。同样,这次炮击也没有对符拉迪沃斯托克造成多大破坏。
  战争期间,一支俄国巡洋舰分队以符拉迪沃斯托克为基地进行作战。这支小舰队包括“俄罗斯”号、“留里克”号、“格罗莫鲍伊”号装甲巡洋舰,“勇士”号巡洋舰和“列娜”号辅助巡洋舰,此外还包括一些小型作战舰只和辅助舰艇。
  1904年,这支巡洋舰分队在日本海和日本东海岸执行了多次破交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击沉了一些敌方运输舰,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海击沉日本“常陆丸”号运输舰,当时该舰装载着11门准备用于旅顺口攻坚的280毫米重炮(由日本大阪炮兵工厂制造)。这一战果使旅顺口的陷落推迟了一个多月。
  但好景不长,5月,“勇士”号巡洋舰在斯拉维扬卡(俄国城镇,位于阿穆尔斯基湾口)附近的布鲁斯海角触礁,丧失战斗力。而在8月份的一次出航中,俄国巡洋舰分队(包括三艘装甲巡洋舰和若干鱼雷艇)又与日本联合舰队第二分舰队遭遇,上村海军大将的分舰队包括四艘装甲巡洋舰和两艘巡洋舰,以及一些小型舰只。面对优势兵力,俄国军舰边打边撤,遭到重大损失:“留里克”号被击沉,“俄罗斯”号和“格罗莫鲍伊”号遭重创,俄方伤亡达到890人,另有625人被俘。此后,剩下的两艘装甲巡洋舰再也没有离开港口出击。这一年冬天,“俄罗斯”号被安排在诺维克湾出口作为浮动炮台,以阻止敌人步兵可能的进攻。
  1905年的对马海战,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分舰队并没有参加。5月29日,从对马惨败中逃出的巡洋舰“金刚石”号抵达符拉迪沃斯托克,随后两天到达的是“严厉”号和“勇敢”号驱逐舰。这几艘军舰和原有的舰只一起隶属要塞指挥。
  日俄战争期间,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的防御工事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谢丹卡山脉上过去未完成的“北方”和“东北”堡垒完工,在乌苏里斯基湾和俄罗斯岛周围构筑了新的海岸炮台,但由于缺乏57毫米速射炮,许多炮台上不得不安装旧式火炮。
  旅顺口失陷后,为预防日军可能对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进攻,1905年初,俄国人把要塞的防线延伸到阿穆尔斯基湾海岸,并且在亮赤河(音)南岸山脉设置了前沿阵地。要塞地域大幅增加,在主要防御工事下面设置了地下掩蔽部。同时,陆军规模也急剧扩大:东西伯利亚第8步兵旅扩编为师,新组建了第10步兵师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步兵旅,要塞炮兵营从3个增加到12个。这些预防措施增大了日本进攻和占领符拉迪沃斯托克与南乌苏里地区的难度。
  ★ 1910年的要塞
  通过日俄战争,俄国工程兵汲取了不少经验和教训,筑垒理论有了新的发展。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新堡垒的建设却从1910年才开始。这一年,要塞新任工程兵司令库哈尔斯基少将签署了建筑新堡垒的命令,他的助手是俄罗斯著名的工程专家A. P. 绍辛上校。由于库哈尔斯基少将身体不好,到1911年,绍辛上校被任命为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工程兵司令,同时晋升少将,建设要塞的任务就落到了他的身上,他的助手是克里格尔-沃伊诺夫斯基、费德罗夫和格利钦上校。
  1910年夏天,为了更好地指导要塞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成立了负责改进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的专门临时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主席是要塞工程总指挥V·A·伊尔曼中将。为了加速施工进程,所有的工程项目直接受要塞总指挥领导,并受要塞改进工程总检查官费南德工程兵少将的直接监督。防御工事的设计者和建造者有工程兵上尉库德里亚切夫、温特伯格、伊奥诺夫、普罗岑科、祖布里斯基、斯文金、李宾斯基和布伊科、工程兵中校托洛波夫、陆军上尉乌沙科夫、沙巴诺夫、格雷科夫、费尔索夫、伊万诺夫、谢拉文和库克辛塔尔。
  1910年工程计划包括:在从乌苏里斯基湾到阿穆尔斯基湾的谢丹卡山谷南端构筑1-7号堡垒和A、B、W、G、D、E、Zh、Z防御支撑点;在俄罗斯岛南岸和东岸构筑9-12号堡垒;在“第一河流”构筑抗登陆海岸有顶通道、隧道弹药库和食品冷藏库,在“第二河流”构筑基地、长200公里的道路和许多其它的基础设施。
  设计者们运用了1909年由K·I·维利奇科中将提出的“维利奇科要塞理论”的基本原理,所有工事都克服了1904-1905年旅顺口争夺战中防御工事所暴露的缺点,构筑了许多碉堡和地下设施,混凝土天花板由U形钢管、T形横梁和沥青构成,宽约3.6-4.5米,能够承受420毫米炮弹的威力。堡垒侧面构筑了由混凝土建成的专门的火炮掩体,堡垒主要作战工事是混凝土胸墙,配置有步兵,在胸墙下面构筑有用于观察的混凝土掩蔽部,在要塞的后部为其它的卫戍部队构筑专门掩体。要塞所有的部分都修筑了地下通道,还修建有沟渠,主要用于抵御暴风雨。
  建设者们并没有完全照搬传统的要塞构筑理论,而在要塞的构造上充分考虑到了特殊的山地地形特点,并在较宽阔地区构筑了防弹掩体,用来对付敌炮兵的“精确”火力打击。4号堡垒外形上类似“维利奇科要塞”的“吊秋千”结构,1号和5号堡垒的外形结构与之差别很大, 6号、7号堡垒在外形结构上具有独创性,2号、3号和俄罗斯岛屿的新堡垒(9、10、11和12号)的防火设备采用了新设计。这些堡垒不仅在俄罗斯防御工事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曾占有一席之地。
  要塞的施工由大约有6000名来自俄罗斯和中国的劳工承担,他们的主要工作有:在岩石上用机械穿孔、隧道爆破、混凝土配料和搅拌,碎石。为了将几千吨沙子、沙囊和水泥运到要塞外,还修建了一条专门铁路和一些交错的缆车道路。
  由于布局独特,工事的主体部分直到1912年才完成,1914年完成了工事的三分之二和主要据点。1915年,由于缺乏足够的水泥而减少了临时雇员的数量,1916-1917年完成了地面工事和由石头构筑的隧道的表面工程,并对已经完成的工事进行了加固。1917年,由于革命的影响,工程陷入停顿。
  1914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前沿要塞配置了步兵,后来,还配置了工兵和大部分炮兵。在1918-1922年苏俄国内战争期间,要塞几易其主,但是它的总部和委员会一直在正常运转,直到1923年当时的作为苏俄“影子”的远东共和国与日本达成协议对要塞进行清理为止。
  ★ 1910年要塞的修建技术
  1910年开始构筑的要塞深深地打着当地地形特征的烙印。一开始先把建筑材料和装备运到要塞,修建了临时工事,为建筑者建造了木制兵营,并开始为建设要赛做准备:在要构筑要塞的地方挖掘沟渠,建造混凝土步兵胸墙,并在胸墙下面修筑了通道,还安装了排水管。同时,还开办了临时工厂(包括弗托拉娅·列奇卡火车站附近的要塞工程铸造厂),修建了窄轨的轻便铁路用于运输建筑材料和工程设备。必要情况下,还使用手推车和特殊的木制车来运输混凝土材料。在挖掘城壕和沟渠时,也用三轮车来运送大量的地面工事建筑材料。
  要塞构筑了多种工事。除了建造大量胸墙之外,在城壕的前沿阵地还修筑了不少地面工事,包括支撑点、地下通道和掩蔽部。前沿阵地是使用蒸汽凿孔机和凿岩机在地面岩石中挖掘出来,其间对一些缓坡进行了填塞。前沿阵地的大部分地下工事后门都有通道通向地面,最后用有顶通道相互连接。另外,沿着第二河谷构筑了第二和第三阵地。
  要塞建筑中使用电动混凝土搅拌机来配置混凝土,原料碎石来自要塞附近的采石场,并用缆车运至要塞,然后经过各种加工工序,包括洗去尘土、在水中浸泡几天使之更易于搅拌等。除了混凝土搅拌机,抽水泵、凿孔机和其他设备都是电动的,为了在夜间和地下施工,隧道和其他地方都安装了电灯,为搬运数千吨的水泥、沙子和碎石,还使用了电动搬运设备和缆车。
  要塞工程的进度每年都会作出一个详细报告,并附上详细的工程图和照片。1912年的一套工程照片仍然保留着,并被收入俄罗斯军事历史档案馆。
  总的看来,工程的最初设计就是为了防御,但要塞的设计和建筑思想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最初是作为一个野战多面堡(挖掘了步兵胸墙)来修建,尔后是建造一个临时防御工事(完成了胸墙部分而未完成城壕),最后才确定要修建一个永久性要塞。
  ★ 1932年的防御工事:海岸炮兵阵地
  1923年,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被撤销。但9年之后,随着远东国际形势的日益恶化,苏联重新组建了红旗远东特别集团军,并恢复了过去的要塞炮兵阵地:第904炮兵营(装备4门152毫米火炮)配置在1号堡垒,第912炮兵营(装备4门152毫米火炮)配置在菲利波夫斯基湾附近,第922炮兵营(装备3门152毫米火炮)配置在索伯湾附近,日特科夫岬附近为老式254毫米火炮修筑的混凝土工事中配置的是第920炮兵营(装备4门152毫米火炮,后来又装备了4门130毫米B-13火炮),斯特沃尼岬附近是第913炮兵营(装备4门120毫米火炮),在巴萨尔金海岬附近配置第923炮兵营(装备4门122毫米火炮)。此外,在俄罗斯岛的维沃达湾附近机动配置了第911炮兵营(装备4门305毫米迫击炮)。红旗远东特别集团军内成立了第9炮兵旅,具体负责以上各炮兵营日常工作。
  1931年5月,俄罗斯革命委员会决定在远东地区组建新的海岸炮兵营,第9炮兵旅转隶到1932年4月组建的远东海军部队,1933年,该部队还包括符拉迪沃斯托克加强团。1932年初,第5海军铁道炮兵师的第1炮兵营(装备2门203毫米火炮)、第2炮兵营(装备3门152毫米火炮)和第3炮兵营(装备3门130毫米火炮)到达符拉迪沃斯托克;1933-1934年,海军独立铁道炮兵第6、7和8营到达,所有的海军铁道炮兵营均隶属于第12海军铁道炮兵旅。1932-1934年,新组建了第982、902和901炮兵营,分别配置在俄罗斯岛和波波夫岛,装备12门新式180毫米MO-1-180火炮。同时,太平洋舰队还组建了第981炮兵营,装备6门305毫米52倍口径火炮,这些火炮是从因事故沉没的“米哈伊·伏龙芝”号战列舰上拆下来的主炮。所有重型炮兵营都在配置地就近构筑阵地,这些阵地里修筑了许多现代设计风格的地下混凝土工事。这一时期,在金角湾组建了第924炮兵营,其4门120毫米火炮配置在最古老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的混凝土阵地,第101炮兵营(装备6门75毫米火炮)配备在斯克里普列夫岛。
  随后几年,苏军又新组建了一批海岸炮兵部队。主要包括:在纳霍德卡附近组建了2个180毫米炮兵营;1940-1942年,在阿斯科尔德岛和加莫夫海岬分别组建了2个180毫米炮兵营,这些180毫米炮兵营都装备MB-2-180火炮,炮重17吨,身管长57倍径,设计射速6发/分,实际射速2发/分,该炮可以发射M1928型穿甲弹、半穿甲弹、榴弹、榴霰弹、对空榴弹和混凝土破坏弹,发射药为药包式,全弹重均为97.5公斤,穿甲弹和半穿甲弹初速为920米/秒,其他弹种初速为900米/秒。发射穿甲弹和半穿甲弹时最大射程37800米,发射榴弹时为38592米。彼得大帝湾沿岸则配置了很多中型火炮。1934年,乌苏里斯基湾和斯特雷洛克湾西岸的炮兵营统一编成什科托夫斯基筑垒地域,美洲湾和日本海海岸的炮兵营统一编成苏城筑垒地域;1938年,配置于阿穆尔斯基湾和波谢特湾西海岸的炮兵统一编成哈桑分队,用于遂行对哈桑湖(张鼓峰)前线的火力支援,该分队隶属符拉迪沃斯托克筑垒地域。1940年,所有筑垒地域进行重组,并形成了太平洋地区主要海军基地的海港防御体系。

另ZT知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70年史(上) >,作为补充和参考
原文:知远防务http://www.defence.org.cn/article-4-8414.html
   ★ 认识符拉迪沃斯托克
作者:陈肇祥 时间:2005-10-13
  作为俄国和苏联在太平洋上最重要的基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一度曾经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海岸堡垒之一。
  虽然作为港口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历史悠久,但作为要塞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历史却只能追溯到1877年。这一年,东西伯利亚军区工程兵司令P·F·温特伯格上校开始筹划在这个远东重要的港口修建防御工事,他的设计方案交给V·P·希罗科夫上校来负责执行。一年后,最初的海岸防御工程完成。
  此后,该堡垒的第一任工程兵司令K·S·切尔诺克尼日尼科夫加固了海岸炮兵阵地,并在19世纪90年代构建了第一个濒海永久性防御工事。1899年工程兵上校K·I·维利奇科设计了一个系统的陆地防御工事方案,在这一方案基础上,V·I·日加尔科夫斯基和S·F·奇日上校从1900年开始构筑要塞的几个主要堡垒:1、2、3号堡垒,4、5号多面堡,以及三个眼镜垒,堡垒之间由有胸墙保护的堑壕相连。此外,在俄罗斯山脉和萨佩尼(Saperny)半岛分别修建了“俄罗斯堡垒”和4号要塞,这些防御工事与同期修建的旅顺口要塞都颇为类似。
  1904-1905年间,初步建设完成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日军未能占领符拉迪沃斯托克。具体参见后文日俄战争时期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
  到了1910-1916年,工程兵将军A·P·费南德提出新的要塞设计方案,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工程兵司令A·P·绍辛少将对此极为赞成。随后几年中,在从乌苏里斯克(双城子)到阿穆尔斯基湾的绥芬河流域南岸修建了1-7号堡垒和A、E、Zh和Z要塞,在俄罗斯岛的南岸和东岸修建了9-12号堡垒以及海岸炮台、反登陆有顶通道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新的要塞吸取了当时所有军事工程科技的成果,包括很多设置良好的掩体和地下通道。具体参见1910年的要塞和1910年设计的工事建筑技术。
  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苏联特别远东军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及周围建立了新的海岸防御体系,包括在俄罗斯岛构筑的一个坚固的981号海岸炮台,装备有180毫米和305毫米海岸炮,该体系中还包括不少203、305和356毫米的铁道炮。这一海岸防御体系破灭了敌人从海上攻占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可能性。
  所有这些工事花费了俄国和苏联几代工程兵70余年的心血,尽管现在它已经失去了军事价值,但我们仍然能够通过这些工事,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认识符拉迪沃斯托克及其周边地区——俄罗斯在远东的“心脏”!
  ★ 1899年的堡垒
  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的第一道永久性防御工程是由俄罗斯著名的工程专家、尼古拉工程兵学院的教授K·I·维利奇科上校设计的。这条防线的总体方案由作战部长A·N·库罗巴特金步兵上将制定,它起始于阿穆尔斯基湾,经过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半岛,最终到达乌苏里斯克(双城子),距离金角湾约3-5公里。
  维利奇科提议将该防线建成由胸墙和堑壕连接的一系列要塞防御体系,具体方案为:在主要防御线前2公里构筑I号和IV号筑垒地域,并且为要塞炮兵构筑1、2和3号眼镜垒,4、5号多面堡,1、2、3号突出堡以及阵地。在俄罗斯岛、俄罗斯山脉构筑V号堡,萨佩尼半岛构筑4号筑垒地域。
  1900年2月18日,该设计方案得到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批准,并在1900-1904年间完成了除了穿越第一河谷部分围墙以外的全部工程。该工程的负责人是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的总工程师S·F·奇日上校。
  ★ 日俄战争期间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群
  1904年1月26日,随着日俄关系日益紧张,符拉迪沃斯托克也开始备战。日俄战争爆发后两周,日本联合舰队第二分舰队在上村彦之丞海军中将指挥下,于2月22日在乌苏里斯基湾附近炮击符拉迪沃斯托克。这一天,要塞第一次投入实战,但并没能给日本军舰造成损伤。同样,这次炮击也没有对符拉迪沃斯托克造成多大破坏。
  战争期间,一支俄国巡洋舰分队以符拉迪沃斯托克为基地进行作战。这支小舰队包括“俄罗斯”号、“留里克”号、“格罗莫鲍伊”号装甲巡洋舰,“勇士”号巡洋舰和“列娜”号辅助巡洋舰,此外还包括一些小型作战舰只和辅助舰艇。
  1904年,这支巡洋舰分队在日本海和日本东海岸执行了多次破交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击沉了一些敌方运输舰,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海击沉日本“常陆丸”号运输舰,当时该舰装载着11门准备用于旅顺口攻坚的280毫米重炮(由日本大阪炮兵工厂制造)。这一战果使旅顺口的陷落推迟了一个多月。
  但好景不长,5月,“勇士”号巡洋舰在斯拉维扬卡(俄国城镇,位于阿穆尔斯基湾口)附近的布鲁斯海角触礁,丧失战斗力。而在8月份的一次出航中,俄国巡洋舰分队(包括三艘装甲巡洋舰和若干鱼雷艇)又与日本联合舰队第二分舰队遭遇,上村海军大将的分舰队包括四艘装甲巡洋舰和两艘巡洋舰,以及一些小型舰只。面对优势兵力,俄国军舰边打边撤,遭到重大损失:“留里克”号被击沉,“俄罗斯”号和“格罗莫鲍伊”号遭重创,俄方伤亡达到890人,另有625人被俘。此后,剩下的两艘装甲巡洋舰再也没有离开港口出击。这一年冬天,“俄罗斯”号被安排在诺维克湾出口作为浮动炮台,以阻止敌人步兵可能的进攻。
  1905年的对马海战,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分舰队并没有参加。5月29日,从对马惨败中逃出的巡洋舰“金刚石”号抵达符拉迪沃斯托克,随后两天到达的是“严厉”号和“勇敢”号驱逐舰。这几艘军舰和原有的舰只一起隶属要塞指挥。
  日俄战争期间,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的防御工事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谢丹卡山脉上过去未完成的“北方”和“东北”堡垒完工,在乌苏里斯基湾和俄罗斯岛周围构筑了新的海岸炮台,但由于缺乏57毫米速射炮,许多炮台上不得不安装旧式火炮。
  旅顺口失陷后,为预防日军可能对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进攻,1905年初,俄国人把要塞的防线延伸到阿穆尔斯基湾海岸,并且在亮赤河(音)南岸山脉设置了前沿阵地。要塞地域大幅增加,在主要防御工事下面设置了地下掩蔽部。同时,陆军规模也急剧扩大:东西伯利亚第8步兵旅扩编为师,新组建了第10步兵师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步兵旅,要塞炮兵营从3个增加到12个。这些预防措施增大了日本进攻和占领符拉迪沃斯托克与南乌苏里地区的难度。
  ★ 1910年的要塞
  通过日俄战争,俄国工程兵汲取了不少经验和教训,筑垒理论有了新的发展。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新堡垒的建设却从1910年才开始。这一年,要塞新任工程兵司令库哈尔斯基少将签署了建筑新堡垒的命令,他的助手是俄罗斯著名的工程专家A. P. 绍辛上校。由于库哈尔斯基少将身体不好,到1911年,绍辛上校被任命为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工程兵司令,同时晋升少将,建设要塞的任务就落到了他的身上,他的助手是克里格尔-沃伊诺夫斯基、费德罗夫和格利钦上校。
  1910年夏天,为了更好地指导要塞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成立了负责改进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的专门临时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主席是要塞工程总指挥V·A·伊尔曼中将。为了加速施工进程,所有的工程项目直接受要塞总指挥领导,并受要塞改进工程总检查官费南德工程兵少将的直接监督。防御工事的设计者和建造者有工程兵上尉库德里亚切夫、温特伯格、伊奥诺夫、普罗岑科、祖布里斯基、斯文金、李宾斯基和布伊科、工程兵中校托洛波夫、陆军上尉乌沙科夫、沙巴诺夫、格雷科夫、费尔索夫、伊万诺夫、谢拉文和库克辛塔尔。
  1910年工程计划包括:在从乌苏里斯基湾到阿穆尔斯基湾的谢丹卡山谷南端构筑1-7号堡垒和A、B、W、G、D、E、Zh、Z防御支撑点;在俄罗斯岛南岸和东岸构筑9-12号堡垒;在“第一河流”构筑抗登陆海岸有顶通道、隧道弹药库和食品冷藏库,在“第二河流”构筑基地、长200公里的道路和许多其它的基础设施。
  设计者们运用了1909年由K·I·维利奇科中将提出的“维利奇科要塞理论”的基本原理,所有工事都克服了1904-1905年旅顺口争夺战中防御工事所暴露的缺点,构筑了许多碉堡和地下设施,混凝土天花板由U形钢管、T形横梁和沥青构成,宽约3.6-4.5米,能够承受420毫米炮弹的威力。堡垒侧面构筑了由混凝土建成的专门的火炮掩体,堡垒主要作战工事是混凝土胸墙,配置有步兵,在胸墙下面构筑有用于观察的混凝土掩蔽部,在要塞的后部为其它的卫戍部队构筑专门掩体。要塞所有的部分都修筑了地下通道,还修建有沟渠,主要用于抵御暴风雨。
  建设者们并没有完全照搬传统的要塞构筑理论,而在要塞的构造上充分考虑到了特殊的山地地形特点,并在较宽阔地区构筑了防弹掩体,用来对付敌炮兵的“精确”火力打击。4号堡垒外形上类似“维利奇科要塞”的“吊秋千”结构,1号和5号堡垒的外形结构与之差别很大, 6号、7号堡垒在外形结构上具有独创性,2号、3号和俄罗斯岛屿的新堡垒(9、10、11和12号)的防火设备采用了新设计。这些堡垒不仅在俄罗斯防御工事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曾占有一席之地。
  要塞的施工由大约有6000名来自俄罗斯和中国的劳工承担,他们的主要工作有:在岩石上用机械穿孔、隧道爆破、混凝土配料和搅拌,碎石。为了将几千吨沙子、沙囊和水泥运到要塞外,还修建了一条专门铁路和一些交错的缆车道路。
  由于布局独特,工事的主体部分直到1912年才完成,1914年完成了工事的三分之二和主要据点。1915年,由于缺乏足够的水泥而减少了临时雇员的数量,1916-1917年完成了地面工事和由石头构筑的隧道的表面工程,并对已经完成的工事进行了加固。1917年,由于革命的影响,工程陷入停顿。
  1914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前沿要塞配置了步兵,后来,还配置了工兵和大部分炮兵。在1918-1922年苏俄国内战争期间,要塞几易其主,但是它的总部和委员会一直在正常运转,直到1923年当时的作为苏俄“影子”的远东共和国与日本达成协议对要塞进行清理为止。
  ★ 1910年要塞的修建技术
  1910年开始构筑的要塞深深地打着当地地形特征的烙印。一开始先把建筑材料和装备运到要塞,修建了临时工事,为建筑者建造了木制兵营,并开始为建设要赛做准备:在要构筑要塞的地方挖掘沟渠,建造混凝土步兵胸墙,并在胸墙下面修筑了通道,还安装了排水管。同时,还开办了临时工厂(包括弗托拉娅·列奇卡火车站附近的要塞工程铸造厂),修建了窄轨的轻便铁路用于运输建筑材料和工程设备。必要情况下,还使用手推车和特殊的木制车来运输混凝土材料。在挖掘城壕和沟渠时,也用三轮车来运送大量的地面工事建筑材料。
  要塞构筑了多种工事。除了建造大量胸墙之外,在城壕的前沿阵地还修筑了不少地面工事,包括支撑点、地下通道和掩蔽部。前沿阵地是使用蒸汽凿孔机和凿岩机在地面岩石中挖掘出来,其间对一些缓坡进行了填塞。前沿阵地的大部分地下工事后门都有通道通向地面,最后用有顶通道相互连接。另外,沿着第二河谷构筑了第二和第三阵地。
  要塞建筑中使用电动混凝土搅拌机来配置混凝土,原料碎石来自要塞附近的采石场,并用缆车运至要塞,然后经过各种加工工序,包括洗去尘土、在水中浸泡几天使之更易于搅拌等。除了混凝土搅拌机,抽水泵、凿孔机和其他设备都是电动的,为了在夜间和地下施工,隧道和其他地方都安装了电灯,为搬运数千吨的水泥、沙子和碎石,还使用了电动搬运设备和缆车。
  要塞工程的进度每年都会作出一个详细报告,并附上详细的工程图和照片。1912年的一套工程照片仍然保留着,并被收入俄罗斯军事历史档案馆。
  总的看来,工程的最初设计就是为了防御,但要塞的设计和建筑思想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最初是作为一个野战多面堡(挖掘了步兵胸墙)来修建,尔后是建造一个临时防御工事(完成了胸墙部分而未完成城壕),最后才确定要修建一个永久性要塞。
  ★ 1932年的防御工事:海岸炮兵阵地
  1923年,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被撤销。但9年之后,随着远东国际形势的日益恶化,苏联重新组建了红旗远东特别集团军,并恢复了过去的要塞炮兵阵地:第904炮兵营(装备4门152毫米火炮)配置在1号堡垒,第912炮兵营(装备4门152毫米火炮)配置在菲利波夫斯基湾附近,第922炮兵营(装备3门152毫米火炮)配置在索伯湾附近,日特科夫岬附近为老式254毫米火炮修筑的混凝土工事中配置的是第920炮兵营(装备4门152毫米火炮,后来又装备了4门130毫米B-13火炮),斯特沃尼岬附近是第913炮兵营(装备4门120毫米火炮),在巴萨尔金海岬附近配置第923炮兵营(装备4门122毫米火炮)。此外,在俄罗斯岛的维沃达湾附近机动配置了第911炮兵营(装备4门305毫米迫击炮)。红旗远东特别集团军内成立了第9炮兵旅,具体负责以上各炮兵营日常工作。
  1931年5月,俄罗斯革命委员会决定在远东地区组建新的海岸炮兵营,第9炮兵旅转隶到1932年4月组建的远东海军部队,1933年,该部队还包括符拉迪沃斯托克加强团。1932年初,第5海军铁道炮兵师的第1炮兵营(装备2门203毫米火炮)、第2炮兵营(装备3门152毫米火炮)和第3炮兵营(装备3门130毫米火炮)到达符拉迪沃斯托克;1933-1934年,海军独立铁道炮兵第6、7和8营到达,所有的海军铁道炮兵营均隶属于第12海军铁道炮兵旅。1932-1934年,新组建了第982、902和901炮兵营,分别配置在俄罗斯岛和波波夫岛,装备12门新式180毫米MO-1-180火炮。同时,太平洋舰队还组建了第981炮兵营,装备6门305毫米52倍口径火炮,这些火炮是从因事故沉没的“米哈伊·伏龙芝”号战列舰上拆下来的主炮。所有重型炮兵营都在配置地就近构筑阵地,这些阵地里修筑了许多现代设计风格的地下混凝土工事。这一时期,在金角湾组建了第924炮兵营,其4门120毫米火炮配置在最古老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的混凝土阵地,第101炮兵营(装备6门75毫米火炮)配备在斯克里普列夫岛。
  随后几年,苏军又新组建了一批海岸炮兵部队。主要包括:在纳霍德卡附近组建了2个180毫米炮兵营;1940-1942年,在阿斯科尔德岛和加莫夫海岬分别组建了2个180毫米炮兵营,这些180毫米炮兵营都装备MB-2-180火炮,炮重17吨,身管长57倍径,设计射速6发/分,实际射速2发/分,该炮可以发射M1928型穿甲弹、半穿甲弹、榴弹、榴霰弹、对空榴弹和混凝土破坏弹,发射药为药包式,全弹重均为97.5公斤,穿甲弹和半穿甲弹初速为920米/秒,其他弹种初速为900米/秒。发射穿甲弹和半穿甲弹时最大射程37800米,发射榴弹时为38592米。彼得大帝湾沿岸则配置了很多中型火炮。1934年,乌苏里斯基湾和斯特雷洛克湾西岸的炮兵营统一编成什科托夫斯基筑垒地域,美洲湾和日本海海岸的炮兵营统一编成苏城筑垒地域;1938年,配置于阿穆尔斯基湾和波谢特湾西海岸的炮兵统一编成哈桑分队,用于遂行对哈桑湖(张鼓峰)前线的火力支援,该分队隶属符拉迪沃斯托克筑垒地域。1940年,所有筑垒地域进行重组,并形成了太平洋地区主要海军基地的海港防御体系。
壮观!
俄罗斯搞什么都规模大得变态。
这个民族没话说

nb
想起来斯大林下令种树的那幅图了
原来就是重巡档次的203炮。。。。。。。。。。。。。。= =
甚至在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苏联影子“远东共和国”)的头10年------------科普
夸张``````````毛子```````
海参崴,海参崴
心中默念一百遍啊一百遍{:2_73:}
我承认,我是愤青。
这才叫太平洋壁垒。
红色俱乐部 发表于 2010-7-27 17:17
    远东共和国
  1920~1922年在苏俄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建立的民主共和国。亦称赤塔共和国。1920年初,红军打败了西伯利亚高尔察克军队(见苏俄国内战争),控制了贝加尔湖以西地区,而太平洋沿岸大部分地区仍被日军占领。苏维埃政府决定在西伯利亚东部建立一个缓冲国,以暂时避免同日本干涉军直接发生冲突。远东共和国受俄共(布)中央远东局领导,形式上是一个议会制民主共和国。1920年4月6日,贝加尔地区劳动人民立宪代表大会正式宣告远东共和国成立。首都在上乌丁斯克,后迁至赤塔。1921年2月12日至4月27日,召开立宪会议,通过宪法,规定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人民会议。会议通过选举产生了以俄国共产党员A.М.克拉斯诺晓科夫为首的政府。年底 H.М.马特维耶夫接任政府首脑。1922年2月,军事部长В.К.布柳赫尔(加仑)率领人民革命军攻入哈巴罗夫斯克(伯力),10月开进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日本干涉军被迫撤离滨海地区。1922年11月15日,远东共和国并入苏俄。

运动共和国到22年结束,文中应是从远东共和国起
不愧是胸口长毛的国家!{:3_82:}
防不住的。日海军出动几艘重型战列舰,这些东西就是活靶子
岸防炮很邪恶
永远的怒海狂飙 发表于 2010-7-27 20:45

正解,其实历史上哪些要塞真正起过作用?马其诺、大西洋堡垒、巴列夫。。。
因为堡垒是死的,人是活的。个人觉得,日本没有进攻的原因,一是没有力量,太平洋已经让它够受的了,二是诺门坎和张鼓峰后被打怕了,三是苏联在远东还有个王牌,就是ТБ-3远程轰炸机,对日本有威胁,所以不敢轻易动武,而且苏联当时在海参崴部署也很厉害
0_49bb_3cea7fdb_XL.jpg
柳慕苏 发表于 2010-7-27 21:56


    那时苏军还部署过大量铁道炮,从130毫米到356毫米都有
这个是305毫米改装到装甲列车上
tm-2-12.JPG
ТМ-2-12 炮台
egergun.jpg
152毫米的,白俄军败后被苏维埃缴获,继续用
churkin.jpg
10寸(255毫米)铁道炮
rw12.jpg
其他的203的,130的,152的
rw_bat1.jpg
rw_bat2.jpg
rw_bat3.jpg
回复 17# 暴力英雄


    谢谢,好图,过瘾!
想起了“战争之人”里的岸防炮和800多毫米的炮。。。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东方表兄···比马高命好多了···
马高可是被多拉,卡尔,联合爆掉啊···


这是1932年苏联开始建设太平洋堡垒时候,在海参崴北部建设的Артемовский 海岸炮台,共有12个固定炮兵阵地,装备B - 13海军型130毫米炮和B - 24型100毫米炮
这是511炮台阵地示意图
dvor.JPG
dvor-plan.JPG
这是511炮台还残存的130毫米炮
511.jpg
这是另一个130毫米炮
ugl-1.jpg
这些很有喜感,:D ,图中说明是1999被非法偷盗者盗割金属,但割开了炮管没搬走!!
875炮台的
875-2.jpg
878炮台的
878-1.jpg

这是1932年苏联开始建设太平洋堡垒时候,在海参崴北部建设的Артемовский 海岸炮台,共有12个固定炮兵阵地,装备B - 13海军型130毫米炮和B - 24型100毫米炮
这是511炮台阵地示意图
dvor.JPG
dvor-plan.JPG
这是511炮台还残存的130毫米炮
511.jpg
这是另一个130毫米炮
ugl-1.jpg
这些很有喜感,:D ,图中说明是1999被非法偷盗者盗割金属,但割开了炮管没搬走!!
875炮台的
875-2.jpg
878炮台的
878-1.jpg
苏军在海参崴外的俄罗斯岛也构筑大量阵地,防登陆,这些阵地按照当时标准非常坚固,而且有的和炮台地下相连
这是32年设计的机枪射孔,也可以安装1902年制3寸炮
orpk.jpg
碉堡草图
dot-razr.JPG
今日还残存的碉堡
dot3.jpg
burnyi.jpg
毛子为了经营海参崴要塞颇费心神,这是1910年施工时候情景,当时已经是机械化作业了
混凝土搅拌机
tonel_11.jpg
未完工胸墙
brustv.jpg
吊车
kanat.jpg
dekovil.jpg
堡垒的震慑作用和鼓舞作用大
现在看都说变态,在那时代就是唯一的办法
舰炮上岸啦,毛子那时的舰队是够惨的,基本没发挥什么作用
英雄 。有没有中苏边境筑垒的资料,黑龙江人对此感兴趣
弱弱问下,那所谓203毫米炮是哪儿来的?
这东西和马其诺有何区别?
最近的大众机械师?那是5年以前的大众机械师
5年前的杂志刊登的
很壮观的说!
毛子不愧是毛子
战争的力量,还有为战争而准备的力量都是巨大的............;funk
赛瓦斯托波尔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好帖子,长见识了!
这个还是有用的
毛子的东西就是有一种邪恶劲……
从西面攻打炮台后部
毛子的性格就是要么不造,要造就造最大的,跟TG某些地方的官员一样,政府机关大院要么不造,要造就造跟人民大会堂相媲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