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广告里“洋专家” 摇身一变“龙套男”(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15:27
http://news.sohu.com/20100723/n273699647.shtml
无标题.JPG
2007年各大电视台热播的CECT手机广告中,对手机性能侃侃而谈的“全球手机专家”威尔斯。
1.JPG

《杜拉拉升职记》中扮演女主角杜拉拉的上司、人事行政总监Scott。网友称在片尾演员表里发现他叫大乔,还是日本籍。

2.JPG
  他出现在07年1月29日开始在台湾播出的电视剧《食神》中,旁边的是女主角吴佩慈。但演职员表中没看到他。

 “原来,《杜拉拉升职记》里演行政总监的演员还是"全球手机专家"!”日前,一篇名为《华丽的变身,CECT全球手机专家再度出山》的帖子现身某著名论坛。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在热播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中扮演人事行政总监Scott的演员,竟然是2007年电视购物广告中的“CECT全球手机专家”威尔斯。该电视购物广告播出的时候,就有网友揭露其“外国龙套”的身份,只是没想到,这位“外国龙套哥”如今再度出山,变成热门电视剧中有名有姓的配角了,让网友感慨不已。>>>>>社区热帖:《华丽的变身,CECT全球手机专家再度出山》


  3年前是“全球手机专家”

  记者发现,人事行政总监Scott作为电视剧版《杜拉拉升职记》女主角杜拉拉的上司,戏份不少,是个保守等待退休但又具有识人眼光的上司,正是他将杜拉拉从行政助理提升到行政主管的位置。而该帖火爆的主要原因,是楼主的几张图片将网友们的集体回忆,瞬间“拉回”到2007年——在当年曾热播的CECT手机广告中,“全球手机专家”威尔斯对手机的性能侃侃而谈,表示“节能模式是一般手机的3倍,坚持电量是一般手机的4倍,加起来是一般手机的12倍”。然而网友指出,广告中关于这些手机性能的介绍,都含糊不清,未附上相关数据的支持。

  当年,细心网友就发现,这位专家其实是个演员,还曾出演过《食神》《侬本多情》《大英雄郑成功》等连续剧,只是角色多为龙套,不引人注意。一些网友认为,这个外国朋友甚至称不上演员,只能说是跑龙套的,“太不敬业了,连领带款式和发型都一样”。记者查证发现,2007年1月29日开始在台湾播出的电视剧《食神》中果然有也有“龙套哥”的身影,不过演职员表中没有看到他的名字。有网友还称,这位“龙套哥”还在《侬本多情》《大英雄郑成功》等连续剧中露过脸,也曾兼职“卖手表”。

  购物广告早成网友笑柄

  “现在还有人会信电视购物?真是行行出状元,龙套终有一天也能是影帝……”在21日的跟帖中,网友们对“龙套哥”再度出山表示了极大的兴趣,截至当晚7时,已有跟帖300多篇。更有网友贴图表示,“龙套哥”还兼职卖过手表。不少网友表示,他们充斥着大量的假专家、假消费者的电视购物广告早已不抱任何兴趣,只是广告中卖力推销的“演员”以及广告词,如今却成为网友们消遣娱乐的对象。

  >>>网友辣评

  网友“jedisithsw”:我也在看杜拉拉升职记,片尾演员表里写这哥们叫大乔,还是日本籍,雷死我了!

  网友“找不到女友”:只要谁给钱,三鹿奶粉他都喝。

  网友“熨斗插座”:曾经还有个专门做保健品或药物广告的老头也无比强大,一会是中科院某院士,一会是某专家,换个台的节目立马变成某古董专家……

  号称“业内人士”的网友:我做编导的,用了不少假专家,很多也是被逼的,都是领导要求的。而且是做健康节目的,罪过不小。

 http://news.sohu.com/20100723/n273699647.shtml
无标题.JPG
2007年各大电视台热播的CECT手机广告中,对手机性能侃侃而谈的“全球手机专家”威尔斯。
1.JPG

《杜拉拉升职记》中扮演女主角杜拉拉的上司、人事行政总监Scott。网友称在片尾演员表里发现他叫大乔,还是日本籍。

2.JPG
  他出现在07年1月29日开始在台湾播出的电视剧《食神》中,旁边的是女主角吴佩慈。但演职员表中没看到他。

 “原来,《杜拉拉升职记》里演行政总监的演员还是"全球手机专家"!”日前,一篇名为《华丽的变身,CECT全球手机专家再度出山》的帖子现身某著名论坛。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在热播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中扮演人事行政总监Scott的演员,竟然是2007年电视购物广告中的“CECT全球手机专家”威尔斯。该电视购物广告播出的时候,就有网友揭露其“外国龙套”的身份,只是没想到,这位“外国龙套哥”如今再度出山,变成热门电视剧中有名有姓的配角了,让网友感慨不已。>>>>>社区热帖:《华丽的变身,CECT全球手机专家再度出山》


  3年前是“全球手机专家”

  记者发现,人事行政总监Scott作为电视剧版《杜拉拉升职记》女主角杜拉拉的上司,戏份不少,是个保守等待退休但又具有识人眼光的上司,正是他将杜拉拉从行政助理提升到行政主管的位置。而该帖火爆的主要原因,是楼主的几张图片将网友们的集体回忆,瞬间“拉回”到2007年——在当年曾热播的CECT手机广告中,“全球手机专家”威尔斯对手机的性能侃侃而谈,表示“节能模式是一般手机的3倍,坚持电量是一般手机的4倍,加起来是一般手机的12倍”。然而网友指出,广告中关于这些手机性能的介绍,都含糊不清,未附上相关数据的支持。

  当年,细心网友就发现,这位专家其实是个演员,还曾出演过《食神》《侬本多情》《大英雄郑成功》等连续剧,只是角色多为龙套,不引人注意。一些网友认为,这个外国朋友甚至称不上演员,只能说是跑龙套的,“太不敬业了,连领带款式和发型都一样”。记者查证发现,2007年1月29日开始在台湾播出的电视剧《食神》中果然有也有“龙套哥”的身影,不过演职员表中没有看到他的名字。有网友还称,这位“龙套哥”还在《侬本多情》《大英雄郑成功》等连续剧中露过脸,也曾兼职“卖手表”。

  购物广告早成网友笑柄

  “现在还有人会信电视购物?真是行行出状元,龙套终有一天也能是影帝……”在21日的跟帖中,网友们对“龙套哥”再度出山表示了极大的兴趣,截至当晚7时,已有跟帖300多篇。更有网友贴图表示,“龙套哥”还兼职卖过手表。不少网友表示,他们充斥着大量的假专家、假消费者的电视购物广告早已不抱任何兴趣,只是广告中卖力推销的“演员”以及广告词,如今却成为网友们消遣娱乐的对象。

  >>>网友辣评

  网友“jedisithsw”:我也在看杜拉拉升职记,片尾演员表里写这哥们叫大乔,还是日本籍,雷死我了!

  网友“找不到女友”:只要谁给钱,三鹿奶粉他都喝。

  网友“熨斗插座”:曾经还有个专门做保健品或药物广告的老头也无比强大,一会是中科院某院士,一会是某专家,换个台的节目立马变成某古董专家……

  号称“业内人士”的网友:我做编导的,用了不少假专家,很多也是被逼的,都是领导要求的。而且是做健康节目的,罪过不小。

人傻钱多速来!!!{:3_84:}
看来 这个是不是 反应国内手机广告 或者国内电视那些忽悠的宣传广告都是在WW那边制造的?
我还以为是肖和平呢,就是升职记里面那个中文很好的老外,网上关于他的介绍很少,曾经偶然看到90年代春晚给过他一个镜头,这个家伙应该很早就来到中国了,有没有高人有关于他详细一些的资料
威廉伯爵
本职工作还是演员~~哈哈
演员嘛,剧本怎样,就怎样演嘛:D


前不久刚好有个新闻,题目就是:外国人撰文称中国流行"租白人撑门面 握手就能赚钱",

搜来再重温一下好了: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06/29/c_12274397.htm

外国人撰文称中国流行"租白人撑门面 握手就能赚钱"
2010年06月29日 07:37:46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字号 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近期的美国《大西洋月刊》刊登了一篇有关中国的短文,题为《租个白人》(Rent  a White Guy),讲的是洋人在华打工之事。文辞幽默风趣,读来让人忍俊不禁,但其后则是五味杂陈。

  作者Mitch Moxley写道,他不久前被美国一驻华企业聘用,前往山东担任公司的质检官员,周薪为1000美元。尽管他没有任何专业经验,但不要紧,企业只要求他着西装、打领带。用Moxley自己的话说,企业就是希望他成为“冒牌”商人,为企业迎来送往,主持仪式,甚至和市长等寒暄交流。

  而且,被聘请干这种活的洋人还不少,M oxley文中就提到有六个人:清一色的白人,清一色的冒牌货。有一位从事电影工作的美国人,被请来去作为一加拿大公司的代表,并走上讲台发表有关低碳生活方式的演讲;他还有一位朋友,还专程飞赴上海,扮演异国的大买家。

  按照圈内人的行话,他们这群洋人从事的是“白人领带”活动(White Guyina Tie),“只要穿上西装,跟人握手,就能(在中国)赚钱”。至于为什么能有如此美差,Moxley引述他的一位汉语老师的话说,“让外国人穿上漂亮西装,可以让公司有面子。”

  这是中国某些地方的孤立现象吗?似乎还不是。

  Moxley的文章在《大西洋月刊》网站登出来后,我看到相关评论不断,其中不乏讲述类似经历的外国人。比如一位网名为“dadanada”的外国人说,他在中国也曾被聘请扮演过冒牌商人,一次他前往哈尔滨担任一家医疗公司的副总裁;另一次他担任一美容产品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还在北京上过电视。

  要想在中国扮好冒牌商人,“dadanada”总结出几条经验:第一,要有魅力;第二,如果是男性,要穿西装,打领带;第三,要住在北京,海淀区尤佳;第四,要经常在北京语言大学外晃悠,他就是在那里被“发现”的。

至于报酬,“dadanada”的说法和Moxley略有差别,“dadanada”说他经常一个月工作3到5天,大致是100美元一天,一个星期1000美元的美差不是特别多。

  姑且不论“dadanada”和M oxley的经验之谈是否都符合事实,但从中至少可以看出,“租个白人”的生意在中国还似乎颇为兴隆。

  其中原因,一是肯定有中国企业热衷此道。“dadanada”介绍他曾在中国上电视、推销医疗产品。如果我的理解没错的话,雇他的大致都是中国公司。另外,美国企业也“入乡随俗”。雇用Moxley的可确实是美国加州的公司,但不晓得是真外商还是“出口转内销”的华人公司,反正公司方底气不足,于是找了几个真洋人来撑一下门面。

  洋人吃香,钱钞滚滚来。这里面应该有我们中国人好面子的成分,但其中何尝就没有洋人和内鬼联合欺诈的嫌疑?按照“dadanada”的介绍,他参加的活动,大多是医疗产品的广告宣传,而且是南来北往,生意相当兴隆。他一个医疗产品的门外汉,却去推销医疗产品,难道其中没有猫腻吗?

  “租白人撑门面”,既是商业道德问题,反映的是中国一些商家诚信的缺失;更应该是法律问题,暴露的是一些商家明目张胆的欺诈。这种内鬼和外贼沆瀣一气的行为,最终损害的是中国老百姓的利益。对于这个问题,有关部门真应该好好查一查、管一管,还市场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至于我们普通人,在看到西装革履、头头是道的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时,也不妨多一个心眼,他们中有真外商、真专家,但肯定也不乏假外商、伪君子!(刘洪)

前不久刚好有个新闻,题目就是:外国人撰文称中国流行"租白人撑门面 握手就能赚钱",

搜来再重温一下好了: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06/29/c_12274397.htm

外国人撰文称中国流行"租白人撑门面 握手就能赚钱"
2010年06月29日 07:37:46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字号 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近期的美国《大西洋月刊》刊登了一篇有关中国的短文,题为《租个白人》(Rent  a White Guy),讲的是洋人在华打工之事。文辞幽默风趣,读来让人忍俊不禁,但其后则是五味杂陈。

  作者Mitch Moxley写道,他不久前被美国一驻华企业聘用,前往山东担任公司的质检官员,周薪为1000美元。尽管他没有任何专业经验,但不要紧,企业只要求他着西装、打领带。用Moxley自己的话说,企业就是希望他成为“冒牌”商人,为企业迎来送往,主持仪式,甚至和市长等寒暄交流。

  而且,被聘请干这种活的洋人还不少,M oxley文中就提到有六个人:清一色的白人,清一色的冒牌货。有一位从事电影工作的美国人,被请来去作为一加拿大公司的代表,并走上讲台发表有关低碳生活方式的演讲;他还有一位朋友,还专程飞赴上海,扮演异国的大买家。

  按照圈内人的行话,他们这群洋人从事的是“白人领带”活动(White Guyina Tie),“只要穿上西装,跟人握手,就能(在中国)赚钱”。至于为什么能有如此美差,Moxley引述他的一位汉语老师的话说,“让外国人穿上漂亮西装,可以让公司有面子。”

  这是中国某些地方的孤立现象吗?似乎还不是。

  Moxley的文章在《大西洋月刊》网站登出来后,我看到相关评论不断,其中不乏讲述类似经历的外国人。比如一位网名为“dadanada”的外国人说,他在中国也曾被聘请扮演过冒牌商人,一次他前往哈尔滨担任一家医疗公司的副总裁;另一次他担任一美容产品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还在北京上过电视。

  要想在中国扮好冒牌商人,“dadanada”总结出几条经验:第一,要有魅力;第二,如果是男性,要穿西装,打领带;第三,要住在北京,海淀区尤佳;第四,要经常在北京语言大学外晃悠,他就是在那里被“发现”的。

至于报酬,“dadanada”的说法和Moxley略有差别,“dadanada”说他经常一个月工作3到5天,大致是100美元一天,一个星期1000美元的美差不是特别多。

  姑且不论“dadanada”和M oxley的经验之谈是否都符合事实,但从中至少可以看出,“租个白人”的生意在中国还似乎颇为兴隆。

  其中原因,一是肯定有中国企业热衷此道。“dadanada”介绍他曾在中国上电视、推销医疗产品。如果我的理解没错的话,雇他的大致都是中国公司。另外,美国企业也“入乡随俗”。雇用Moxley的可确实是美国加州的公司,但不晓得是真外商还是“出口转内销”的华人公司,反正公司方底气不足,于是找了几个真洋人来撑一下门面。

  洋人吃香,钱钞滚滚来。这里面应该有我们中国人好面子的成分,但其中何尝就没有洋人和内鬼联合欺诈的嫌疑?按照“dadanada”的介绍,他参加的活动,大多是医疗产品的广告宣传,而且是南来北往,生意相当兴隆。他一个医疗产品的门外汉,却去推销医疗产品,难道其中没有猫腻吗?

  “租白人撑门面”,既是商业道德问题,反映的是中国一些商家诚信的缺失;更应该是法律问题,暴露的是一些商家明目张胆的欺诈。这种内鬼和外贼沆瀣一气的行为,最终损害的是中国老百姓的利益。对于这个问题,有关部门真应该好好查一查、管一管,还市场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至于我们普通人,在看到西装革履、头头是道的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时,也不妨多一个心眼,他们中有真外商、真专家,但肯定也不乏假外商、伪君子!(刘洪)
其实我是个演员
广告里面就是演员,里面的科学家,博士,官员,爹妈,儿女,爸妈都是假的。
杨昆是教师吗?达式常是医生吗?另外两个也不是官员和警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