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党出没:上次是德国锯条,这次是日本螺丝,下次会是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0:57:37
日本一颗小小的螺丝钉竟然震惊中国军工厂 原文:
也许是岛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所致,处于浩瀚大海包围中的日本,使其呈现出一种既开放、又封闭,既辽阔、又狭窄的地理状态,这种矛盾的地理状态由此形成了日本人既排斥、又吸收,既抗拒、又服从,既自尊、又自卑,既勇猛、又胆怯,既爱美、又黩武,既粗鲁、又文明的国民特性,体现在工业上则是既自然、又人工。

一直听说日本的工业技术很牛,今年自己真正的切身体验到了这点,一根螺丝钉,竟然也能体现出日本的工业技术。讲个故事,90年代末期,某军工厂转产民用汽车,当时和日方谈判引进了车型。当时中方军工设计人员觉得日方的图纸很简单,中国应该很容易就国产化生产出来。结果却大相径庭,汽车的所有配件,如果全部采用国产的标准,竟然故障率大增。其中,一个螺丝钉就占据了问题的很大比例。


在一辆汽车中,要用成千上万个螺丝螺母,其中大部分是通用的标准件,即符合国家标准的紧固件。中国的国家标准代号为GB,对标准件的要求与日本的 JIS标准没有什么两样。生产机械零件,不可能象数码科技那样,0就是0、1就是1,而是所有指标都有其上限和下限,国家标准就是规定零件的实测指标必须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比如,一个M6螺杆的外径公差范围就规定在5.974毫米和5.794毫米之间,另外对内径、牙距、材质,表面处理等指标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日本,几乎找不到不符合规定的标准件,不合格的零件根本卖不出去。因此,有关厂家经过不断的努力,从生产阶段就几乎杜绝了残次品的出现。而且,通过充分的竞争,在日本市场上的标准件都非常便宜。


再来看看中国市场,可以说没有哪个型号的标准件是找不到不合格品的。有些整车厂家在市场上采购零件回来后,通过全检才采用,但无法杜绝不合格的零件。知名品牌的合资汽车厂为确保质量,不能从市场上采购零件,就只好订做了,从原材料一直到表面处理,一路上跟踪下来,小小的螺丝螺母就耗费了不少成本,其他零件也多是这种情况,累积下来,整车的成本就提高了。

我小时候老在父亲上班的军工厂玩,印象中的螺丝钉是是很微不足道的小东西,记得当年在厂里玩的时候每天都会有很多螺丝钉扔在地上,自己就拿去玩,感觉这东西就像小时候用的火柴一样,能点着火就行,也没个好坏的概念。但是这次看切割测试才发现,原来工艺质量通过一根小小的螺丝钉体现的这么透彻,据后来工作人员的介绍引得全厂震惊的那根小小的日本螺丝,竟然有100多年的历史,这就是日本工业的牛人之处。

此文章最早见于http://junshijia.com/Article/focus/tu/201006/20100625103310.htm

另附3篇文章:
中国工业水平与日本的差距


众所周知,在中国买国产的本田雅阁要比在日本买日本产的同款车贵,其他已经国产化的车型也是如此。按道理,中国工人的工资比日本要低很多,做出来的产品就应该便宜一点才合理。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中国的合资工厂截流了高额的利润了吗?也许有这种可能,但我认为合资工厂的生产成本并不低。
    在一辆汽车中,要用成千上万个螺丝螺母,其中大部分是通用的标准件,即符合国家标准的紧固件。中国的国家标准代号为GB,对标准件的要求与日本的JIS标准没有什么两样。生产机械零件,不可能象数码科技那样,0就是0、1就是1,而是所有指标都有其上限和下限,国家标准就是规定零件的实测指标必须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比如,一个M6螺杆的外径公差范围就规定在5.974毫米和5.794毫米之间,另外对内径、牙距、材质,表面处理等指标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日本,几乎找不到不符合规定的标准件,不合格的零件根本卖不出去。因此,有关厂家经过不断的努力,从生产阶段就几乎杜绝了残次品的出现。而且,通过充分的竞争,在日本市场上的标准件都非常便宜。
    再来看看中国市场,可以说没有哪个型号的标准件是找不到不合格品的。有些整车厂家在市场上采购零件回来后,通过全检才采用,但无法杜绝不合格的零件。知名品牌的合资汽车厂为确保质量,不能从市场上采购零件,就只好订做了,从原材料一直到表面处理,一路上跟踪下来,小小的螺丝螺母就耗费了不少成本,其他零件也多是这种情况,累积下来,整车的成本就提高了。

    站在中国标准件厂家的角度,他们也不一定是一开始就打算生产不合格产品的。然而,整个市场气氛都是重价格轻质量,质次价低者大行其道,严重冲击市场,为了生存,也只好随波逐流。
    最大的问题,就是有关方面放任不符合标准的产品流通泛滥。螺丝螺母如此,橡胶、塑料零件如此,以至各行各业都存在着这种情况。其后果严重的造成各种事故,轻一点的也必定缩短产品的寿命。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如果单单将产品寿命与价格比较,或许认为不会有多大的不同,用三分之一的价钱买使用寿命只有三分之一的产品,合算起来也不一定吃亏,运气好的话,说不定可以用得更久。但从社会总体考虑,情况就不同了。
    如果从能源方面考虑,一根可以正常使用十年的螺栓,如果变成三年就要换一次的不达标产品,至少它就要比正常产品多回炉两次,还得跑来跑去费时费力进行更换,白白耗费了大量的能源,更不要说这根螺栓在不该断的时候损坏而造成的后果了。
    可见,质次价低产品的泛滥,粗放式的生产和市场现状,是造成中国污染的一个原因,也反映了中国工业基础的落后。
    再比较一下笔者比较熟悉的水龙头行业。
    先比较一下材质。当前世界上极大多数的水龙头都是用黄铜制造的,国内水龙头业界都使用大量的废铜材来制造铜锭、铜棒及铜管,最有实力的铜材厂家都购置了先进的分析仪器,对每一炉材料都进行分析,根据结果再补充纯铜或锌锭来调整成分。
    客观上说,国内大型铜材厂家所生产的材料在主要成分上都能达到标准,问题是铜合金的次要成分如铝、铁等的含量就不好掌握了。由于废铜来自五湖四海,这些成分时多时少,构成了铜材物理力学性质不稳定的隐患。
    在日本,铜材厂家往往也使用一定的废铜材,他们的流程是这样的:水龙头工厂在使用某家铜材厂的某种型号的铜材进行铸造或加工时,会很负责任地将这种型号的废料集中收集存放,再由原来的铜材厂家统一回收。这样,铜材厂家就很容易掌握每一炉材料所有成分的含量,保证每一批次材料的所有指标的稳定性,从而对制定铸造和加工工艺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再比较一下加工工序,以用铜棒加工零件为例:在日本,铜棒通过自动送料机送到自动车床进行加工,铜屑排到地槽的自动输送带集中起来,整个操作几乎不用人手,而且几乎不会有废次品出现,工人只需要定时收集加工好的零件和更换刀具就可以了。
    中国的大型厂家也完全有能力购置这样的设备,问题是铜棒的外径偏差大,整根铜棒的同心度和垂直度也不规整,甚至每根铜棒的硬度等指标都不一样。这样就无法预测刀具的损耗程度,因此在生产中失去对零件精度的控制。
    负责任的厂家会用卡尺和规具对加工出来的零件进行全检,这样就耗用了大量的人力,而且一定会检出一定量的次品拿去报废。因此,在日本加工一个零件的成本不一定会比中国高。另一方面,由于材质不稳定,在中国全检及格的零件也只能说在尺寸上得到控制,其物理力学指标依然存在隐患。
    以上只是以国内有良好信誉的厂家作例子的比较,其他条件稍差的企业就更加难以控制了。至于水龙头里的橡胶、塑料、阀芯等配件也是这个原理。
    可见,中国的工业基础依然很薄弱,还需要国家、企业、经销商以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才能不断提高。中国的GDP总量或许在这一两年之内就要超过日本,但GDP的背后是粗放型体系带来的完全不必要的高能耗和高污染,只有重视和解决这个问题,才可以缩小与日本工业水平之间的差距。

http://bbs.voc.com.cn/topic-2084393-1-1.html sorry,本来作者说禁止转载,不过我也无耻一下了,反正没人认识我

第二篇:

禅境---日本设计的文化特征
--伍 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
也许是岛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所致,处于浩瀚大海包围中的日本,使其呈现出一种既开放、又封闭,既辽阔、又狭窄的地理状态,这种矛盾的地理状态由此形成了日本人既排斥、又吸收,既抗拒、又服从,既自尊、又自卑,既勇猛、又胆怯,既爱美、又黩武,既粗鲁、又文明的国民特性,体现在艺术形式上则是既自然、又人工;既伤感、又亢奋;既张扬、又含蓄;既传统、又前卫;既狰狞、又温情;使日本的设计艺术构成了一幅幅特有图像的景观:似是而非,矛盾共生。
这种岛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形成了日本民族复杂暧昧、琢磨不透的多重性格。使得这个崇尚礼仪、追求美感、讲究艺术情趣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穷兵黩武、残暴成性的民族。如同日本武士道一样,刚强与优雅、残忍与温柔并存,构成了日本人独特的自相矛盾的秉性。日本的设计艺术也是如此,它既简朴,又繁复,既严肃又是怪诞,既有楚楚动人温情的一面,又有张牙舞爪狰狞的一面。
…………(省略不写了)
http://www.dolcn.com/data/cns_1/ ... -05/1178515696.html

第三篇:
『国际观察』 [网友前线]德国的一根小小锯条竟能震惊一个中国飞机大厂 作者:anysales 提交日期:2009-9-16 21:54:00 访问:237090 回复:457 一直听说德国的工业技术很牛,今年自己真正的切身体验到了这点,一根小小的很不起眼的锯条,竟然也能体现出德国的工业技术。
  今年四月份,本人参加了沈飞集团沈阳飞机制造厂钛合金板的切割测试,要知道钛合金板的特性是不太好切割的,现场用了很多不同国家不同品牌的锯条,效果都很一般。但是当一根德国产的名为德国(WILPU WILH.PUTSCH) 的HM11的金刚石涂层曲线锯条的测试过程却让我们在场的人为之震惊,将测试用板一块厚度为2mm,170mm长的钛合金板一次性全部切断了,要知道之前测试的各款其他锯条的切割长度只有这个德国惠普锯条切割长度的五分之一。
  我小时候老在父亲上班的机械厂玩,印象中的锯条是是很微不足道的小东西,记得当年在厂里玩的时候每天都会有很多锯断的锯条扔在地上,自己就拿去玩,感觉这东西就像小时候用的火柴一样,能点着火就行,也没个好坏的概念。但是这次看切割测试才发现,原来工艺质量通过一根小小的锯条都能体现的这么透彻,据后来工作人员的介绍引得全厂震惊的那根小小的德国惠普锯条,竟然有140多年的历史,这就是德国工业的牛人之处。  记得,一次在一家中西自助餐厅吃饭,我看那刀叉很漂亮也和好使,就拿起来看,上菜的服务生说这可是我家特地从德国定制的进口餐具,是德国品质,非常棒。是啊一说德国品质就代表了非常棒,我们国家自己的工业多会能够达到德国那样的品质啊,多会也能出现一批类似德国这样的百年名品牌,让那些老外也感觉用着我们“中国造”的产品倍感有档次,有面子。



此文原载于天涯国观,不过已经只能用快照看了。
http://cache.baidu.com/c?m=9d78d ... 0f51&user=baidu

注意看红字。我靠,这文章完全就是一拼凑文。
先是德国锯条,现在又是日本螺丝,下次是什么?
虽然国产很垃圾,也不用写这些文章来玩吧!!!!!太不专业了吧。日本一颗小小的螺丝钉竟然震惊中国军工厂 原文:
也许是岛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所致,处于浩瀚大海包围中的日本,使其呈现出一种既开放、又封闭,既辽阔、又狭窄的地理状态,这种矛盾的地理状态由此形成了日本人既排斥、又吸收,既抗拒、又服从,既自尊、又自卑,既勇猛、又胆怯,既爱美、又黩武,既粗鲁、又文明的国民特性,体现在工业上则是既自然、又人工。

一直听说日本的工业技术很牛,今年自己真正的切身体验到了这点,一根螺丝钉,竟然也能体现出日本的工业技术。讲个故事,90年代末期,某军工厂转产民用汽车,当时和日方谈判引进了车型。当时中方军工设计人员觉得日方的图纸很简单,中国应该很容易就国产化生产出来。结果却大相径庭,汽车的所有配件,如果全部采用国产的标准,竟然故障率大增。其中,一个螺丝钉就占据了问题的很大比例。


在一辆汽车中,要用成千上万个螺丝螺母,其中大部分是通用的标准件,即符合国家标准的紧固件。中国的国家标准代号为GB,对标准件的要求与日本的 JIS标准没有什么两样。生产机械零件,不可能象数码科技那样,0就是0、1就是1,而是所有指标都有其上限和下限,国家标准就是规定零件的实测指标必须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比如,一个M6螺杆的外径公差范围就规定在5.974毫米和5.794毫米之间,另外对内径、牙距、材质,表面处理等指标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日本,几乎找不到不符合规定的标准件,不合格的零件根本卖不出去。因此,有关厂家经过不断的努力,从生产阶段就几乎杜绝了残次品的出现。而且,通过充分的竞争,在日本市场上的标准件都非常便宜。


再来看看中国市场,可以说没有哪个型号的标准件是找不到不合格品的。有些整车厂家在市场上采购零件回来后,通过全检才采用,但无法杜绝不合格的零件。知名品牌的合资汽车厂为确保质量,不能从市场上采购零件,就只好订做了,从原材料一直到表面处理,一路上跟踪下来,小小的螺丝螺母就耗费了不少成本,其他零件也多是这种情况,累积下来,整车的成本就提高了。

我小时候老在父亲上班的军工厂玩,印象中的螺丝钉是是很微不足道的小东西,记得当年在厂里玩的时候每天都会有很多螺丝钉扔在地上,自己就拿去玩,感觉这东西就像小时候用的火柴一样,能点着火就行,也没个好坏的概念。但是这次看切割测试才发现,原来工艺质量通过一根小小的螺丝钉体现的这么透彻,据后来工作人员的介绍引得全厂震惊的那根小小的日本螺丝,竟然有100多年的历史,这就是日本工业的牛人之处。

此文章最早见于http://junshijia.com/Article/focus/tu/201006/20100625103310.htm

另附3篇文章:
中国工业水平与日本的差距


众所周知,在中国买国产的本田雅阁要比在日本买日本产的同款车贵,其他已经国产化的车型也是如此。按道理,中国工人的工资比日本要低很多,做出来的产品就应该便宜一点才合理。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中国的合资工厂截流了高额的利润了吗?也许有这种可能,但我认为合资工厂的生产成本并不低。
    在一辆汽车中,要用成千上万个螺丝螺母,其中大部分是通用的标准件,即符合国家标准的紧固件。中国的国家标准代号为GB,对标准件的要求与日本的JIS标准没有什么两样。生产机械零件,不可能象数码科技那样,0就是0、1就是1,而是所有指标都有其上限和下限,国家标准就是规定零件的实测指标必须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比如,一个M6螺杆的外径公差范围就规定在5.974毫米和5.794毫米之间,另外对内径、牙距、材质,表面处理等指标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日本,几乎找不到不符合规定的标准件,不合格的零件根本卖不出去。因此,有关厂家经过不断的努力,从生产阶段就几乎杜绝了残次品的出现。而且,通过充分的竞争,在日本市场上的标准件都非常便宜。
    再来看看中国市场,可以说没有哪个型号的标准件是找不到不合格品的。有些整车厂家在市场上采购零件回来后,通过全检才采用,但无法杜绝不合格的零件。知名品牌的合资汽车厂为确保质量,不能从市场上采购零件,就只好订做了,从原材料一直到表面处理,一路上跟踪下来,小小的螺丝螺母就耗费了不少成本,其他零件也多是这种情况,累积下来,整车的成本就提高了。

    站在中国标准件厂家的角度,他们也不一定是一开始就打算生产不合格产品的。然而,整个市场气氛都是重价格轻质量,质次价低者大行其道,严重冲击市场,为了生存,也只好随波逐流。
    最大的问题,就是有关方面放任不符合标准的产品流通泛滥。螺丝螺母如此,橡胶、塑料零件如此,以至各行各业都存在着这种情况。其后果严重的造成各种事故,轻一点的也必定缩短产品的寿命。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如果单单将产品寿命与价格比较,或许认为不会有多大的不同,用三分之一的价钱买使用寿命只有三分之一的产品,合算起来也不一定吃亏,运气好的话,说不定可以用得更久。但从社会总体考虑,情况就不同了。
    如果从能源方面考虑,一根可以正常使用十年的螺栓,如果变成三年就要换一次的不达标产品,至少它就要比正常产品多回炉两次,还得跑来跑去费时费力进行更换,白白耗费了大量的能源,更不要说这根螺栓在不该断的时候损坏而造成的后果了。
    可见,质次价低产品的泛滥,粗放式的生产和市场现状,是造成中国污染的一个原因,也反映了中国工业基础的落后。
    再比较一下笔者比较熟悉的水龙头行业。
    先比较一下材质。当前世界上极大多数的水龙头都是用黄铜制造的,国内水龙头业界都使用大量的废铜材来制造铜锭、铜棒及铜管,最有实力的铜材厂家都购置了先进的分析仪器,对每一炉材料都进行分析,根据结果再补充纯铜或锌锭来调整成分。
    客观上说,国内大型铜材厂家所生产的材料在主要成分上都能达到标准,问题是铜合金的次要成分如铝、铁等的含量就不好掌握了。由于废铜来自五湖四海,这些成分时多时少,构成了铜材物理力学性质不稳定的隐患。
    在日本,铜材厂家往往也使用一定的废铜材,他们的流程是这样的:水龙头工厂在使用某家铜材厂的某种型号的铜材进行铸造或加工时,会很负责任地将这种型号的废料集中收集存放,再由原来的铜材厂家统一回收。这样,铜材厂家就很容易掌握每一炉材料所有成分的含量,保证每一批次材料的所有指标的稳定性,从而对制定铸造和加工工艺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再比较一下加工工序,以用铜棒加工零件为例:在日本,铜棒通过自动送料机送到自动车床进行加工,铜屑排到地槽的自动输送带集中起来,整个操作几乎不用人手,而且几乎不会有废次品出现,工人只需要定时收集加工好的零件和更换刀具就可以了。
    中国的大型厂家也完全有能力购置这样的设备,问题是铜棒的外径偏差大,整根铜棒的同心度和垂直度也不规整,甚至每根铜棒的硬度等指标都不一样。这样就无法预测刀具的损耗程度,因此在生产中失去对零件精度的控制。
    负责任的厂家会用卡尺和规具对加工出来的零件进行全检,这样就耗用了大量的人力,而且一定会检出一定量的次品拿去报废。因此,在日本加工一个零件的成本不一定会比中国高。另一方面,由于材质不稳定,在中国全检及格的零件也只能说在尺寸上得到控制,其物理力学指标依然存在隐患。
    以上只是以国内有良好信誉的厂家作例子的比较,其他条件稍差的企业就更加难以控制了。至于水龙头里的橡胶、塑料、阀芯等配件也是这个原理。
    可见,中国的工业基础依然很薄弱,还需要国家、企业、经销商以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才能不断提高。中国的GDP总量或许在这一两年之内就要超过日本,但GDP的背后是粗放型体系带来的完全不必要的高能耗和高污染,只有重视和解决这个问题,才可以缩小与日本工业水平之间的差距。

http://bbs.voc.com.cn/topic-2084393-1-1.html sorry,本来作者说禁止转载,不过我也无耻一下了,反正没人认识我

第二篇:

禅境---日本设计的文化特征
--伍 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
也许是岛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所致,处于浩瀚大海包围中的日本,使其呈现出一种既开放、又封闭,既辽阔、又狭窄的地理状态,这种矛盾的地理状态由此形成了日本人既排斥、又吸收,既抗拒、又服从,既自尊、又自卑,既勇猛、又胆怯,既爱美、又黩武,既粗鲁、又文明的国民特性,体现在艺术形式上则是既自然、又人工;既伤感、又亢奋;既张扬、又含蓄;既传统、又前卫;既狰狞、又温情;使日本的设计艺术构成了一幅幅特有图像的景观:似是而非,矛盾共生。
这种岛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形成了日本民族复杂暧昧、琢磨不透的多重性格。使得这个崇尚礼仪、追求美感、讲究艺术情趣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穷兵黩武、残暴成性的民族。如同日本武士道一样,刚强与优雅、残忍与温柔并存,构成了日本人独特的自相矛盾的秉性。日本的设计艺术也是如此,它既简朴,又繁复,既严肃又是怪诞,既有楚楚动人温情的一面,又有张牙舞爪狰狞的一面。
…………(省略不写了)
http://www.dolcn.com/data/cns_1/ ... -05/1178515696.html

第三篇:
『国际观察』 [网友前线]德国的一根小小锯条竟能震惊一个中国飞机大厂 作者:anysales 提交日期:2009-9-16 21:54:00 访问:237090 回复:457 一直听说德国的工业技术很牛,今年自己真正的切身体验到了这点,一根小小的很不起眼的锯条,竟然也能体现出德国的工业技术。
  今年四月份,本人参加了沈飞集团沈阳飞机制造厂钛合金板的切割测试,要知道钛合金板的特性是不太好切割的,现场用了很多不同国家不同品牌的锯条,效果都很一般。但是当一根德国产的名为德国(WILPU WILH.PUTSCH) 的HM11的金刚石涂层曲线锯条的测试过程却让我们在场的人为之震惊,将测试用板一块厚度为2mm,170mm长的钛合金板一次性全部切断了,要知道之前测试的各款其他锯条的切割长度只有这个德国惠普锯条切割长度的五分之一。
  我小时候老在父亲上班的机械厂玩,印象中的锯条是是很微不足道的小东西,记得当年在厂里玩的时候每天都会有很多锯断的锯条扔在地上,自己就拿去玩,感觉这东西就像小时候用的火柴一样,能点着火就行,也没个好坏的概念。但是这次看切割测试才发现,原来工艺质量通过一根小小的锯条都能体现的这么透彻,据后来工作人员的介绍引得全厂震惊的那根小小的德国惠普锯条,竟然有140多年的历史,这就是德国工业的牛人之处。  记得,一次在一家中西自助餐厅吃饭,我看那刀叉很漂亮也和好使,就拿起来看,上菜的服务生说这可是我家特地从德国定制的进口餐具,是德国品质,非常棒。是啊一说德国品质就代表了非常棒,我们国家自己的工业多会能够达到德国那样的品质啊,多会也能出现一批类似德国这样的百年名品牌,让那些老外也感觉用着我们“中国造”的产品倍感有档次,有面子。



此文原载于天涯国观,不过已经只能用快照看了。
http://cache.baidu.com/c?m=9d78d ... 0f51&user=baidu

注意看红字。我靠,这文章完全就是一拼凑文。
先是德国锯条,现在又是日本螺丝,下次是什么?
虽然国产很垃圾,也不用写这些文章来玩吧!!!!!太不专业了吧。
下次必定是米国螺栓 再下次说不定是露国榔头。。。这些作者家里是开五金店的吧{:wuyu:}
韩国棒子最好{:jian:}
汽车是咱们天朝最强,宝马奔驰都是咱们生产的
要承认差距
一分钱一分货
咱们天朝的锯条,螺丝都是代代相传永远用不坏的。:D
穿妈甲发帖跟贼是的。
下次可能是轴承 垫圈挡圈 弹簧 密封件 其中的一个
中国的大型厂家也完全有能力购置这样的设备,问题是铜棒的外径偏差大,整根铜棒的同心度和垂直度也不规整,甚至每根铜棒的硬度等指标都不一样。这样就无法预测刀具的损耗程度,因此在生产中失去对零件精度的控制。
  负责任的厂家会用卡尺和规具对加工出来的零件进行全检,这样就耗用了大量的人力,而且一定会检出一定量的次品拿去报废。因此,在日本加工一个零件的成本不一定会比中国高。另一方面,由于材质不稳定,在中国全检及格的零件也只能说在尺寸上得到控制,其物理力学指标依然存在隐患。

这是关键呀,不干这行就是不知道哈
要承认差距,国内一些产品的粗制滥造程度的确是令人发指的。
隔壁有帖了

英国避孕套
关于日本螺丝钉我自己亲历过一件事,我过去曾是搞金属表面处理的,一次一家工厂拿了一批自己加工的螺丝钉要求我们帮他们做表面氧化(也叫发蓝),他们还带了一些样品,说只要达到样品,定单惊人,价格天价,开始我不知道那些样品是鬼子的,我们无论怎么想办法都达不到样品的水准,生意自然也泡汤了,后来他们告诉我那事日本货时我深为叹服.我一度怀疑材料不同还把鬼子的几个样品表面抛光后用自己的工艺去做,也远达不到样品的水准,我至今都不明白鬼子是怎么搞出来的.
这件事现在说出来还很气馁.
封前捞分。希望LZ再接再厉出来个南棒子的螺丝出来嘲讽TG
chengweninter 发表于 2010-6-29 13:36

楼上的列举出事实了
我也列举个事实,我们在技术引进一项工业产品的时候,西方(法国)在我厂的技术人员要求,紧固件必须从国外进口(主要是欧洲),因为国产的没有合格的,我们没有办法,只好从国外进口了,但是来的东西上面的制造商名称,我们没有看懂,因为是英文字母,但是肯定不是英文,念不顺,后来一哥们看了半天,说:“这不会是拼音吧?”我们一念,果然,原来是杭州某某紧固件厂!我靠!后来一查,原来西方世界的紧固件,70%以上为国产货!

楼上的列举出事实了
tank2002 发表于 2010-7-6 06:54

你被你的楼下打脸了。
不过,我相信少将女婿会无视。
楼上的列举出事实了
tank2002 发表于 2010-7-6 06:54

你被你的楼下打脸了。
不过,我相信少将女婿会无视。
回复 16# gasturbine77
记得几年前,朋友去英国,在英国的机场买了个转换插座,几英镑。回国后细看,生产地离我们距离12公里。
chengweninter 发表于 2010-6-29 13:36
鬼子那个厂出的?
跟AV业比起来 算屁啊
dzhiqiong 发表于 2010-7-6 12:57


    这个倒不清楚,当时样品是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拿过来的,我已很多年不搞表面处理了,不知道现在我们赶上来没有.
中国的基础工业跟发达国家是有差距,但是用这种方法来说明中国与日本的差距好像不是个好主意。
但是有一些东西,确实咱们做的不好,其实不是不能做,也不是做不出来,而是咱们似乎非常习惯的坚持国产乃是低档货,就是个廉价,低档的东西,其实国内产品,什么紧固件,钢管,接头,乱七八糟的基础工业产品,大都是高低档并存,在采购的时候要加以说明,否则就是低档货,价格便宜,质量一般的玩意。打个比方,钢管,国内你不特殊说明,那管子就是个不圆的,你即便用进口的管接头还是漏,但是反过来,你买管子说要精密钢管,那么就是圆的了,和国外的质量一样;所以这些震惊党其实要看到,并不是咱们水平差,也不是标准差,乃是有了标准,但是确并不按标准来,作为采购的一方,要严加要求,那么采购来的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而且比进口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