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塔利亚二战唯一拿的出手的主战装备:维托里奥·维内托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13:38:16


二战时的BB,一般大家都只关注日本美国英国徳国四家,对其他国家关注的比较少。
其实意大利跻身华盛顿条约,也算是一个BB强国。
维托里奥·维内托级的名气恐怕还没法国的敦刻尔克战列巡洋舰大,但仔细看其性能指标,远强于其他四强的任何一型条约战舰,其主炮威力仅次于日本的94式460毫米炮和美国的MK7型406毫米/L50炮,也强于大名鼎鼎的德国俾斯麦级战列舰。航速高达30节。
毕竟是奥托公司的炮啊....装甲也很强,舷侧主装甲带采用10度倾斜角的设计,舷侧中部装甲为360mm,舷侧上部70mm。水平防护由三层水平装甲组成,机舱上部为三层共169mm装甲,弹药舱上部为三层共219mm装甲。主炮正面装甲为340mm。在意大利海军的试射实验中,侧舷和主炮正面装甲可以经受在16000米外射来的381mm的885公斤级穿甲弹。水平装甲能经受3000米高空投下的250公斤炸弹,水下装甲能经受225公斤TNT的爆炸,采用新的普列塞水下舷侧防护系统。

总而言之,维托里奥·维内托级除了防空是个硬伤以外,火力和防护性能均强于其他海军列强条约战舰和法德的战舰(当然不如美日条约名存实亡后推出的那些BT),也比名气更大的德国俾斯麦要强------可以说是二战时懦弱的黑塔利亚唯一拿得出手的装备,并且两艘保存到二战结束......常凯申啊,这时候你咋不当伸手党啊{:chan:},只搞了艘重庆号....





黑塔利亚也是,坦克不行,飞机不行,偏偏战列舰比较NB

二战时的BB,一般大家都只关注日本美国英国徳国四家,对其他国家关注的比较少。
其实意大利跻身华盛顿条约,也算是一个BB强国。
维托里奥·维内托级的名气恐怕还没法国的敦刻尔克战列巡洋舰大,但仔细看其性能指标,远强于其他四强的任何一型条约战舰,其主炮威力仅次于日本的94式460毫米炮和美国的MK7型406毫米/L50炮,也强于大名鼎鼎的德国俾斯麦级战列舰。航速高达30节。
毕竟是奥托公司的炮啊....装甲也很强,舷侧主装甲带采用10度倾斜角的设计,舷侧中部装甲为360mm,舷侧上部70mm。水平防护由三层水平装甲组成,机舱上部为三层共169mm装甲,弹药舱上部为三层共219mm装甲。主炮正面装甲为340mm。在意大利海军的试射实验中,侧舷和主炮正面装甲可以经受在16000米外射来的381mm的885公斤级穿甲弹。水平装甲能经受3000米高空投下的250公斤炸弹,水下装甲能经受225公斤TNT的爆炸,采用新的普列塞水下舷侧防护系统。

总而言之,维托里奥·维内托级除了防空是个硬伤以外,火力和防护性能均强于其他海军列强条约战舰和法德的战舰(当然不如美日条约名存实亡后推出的那些BT),也比名气更大的德国俾斯麦要强------可以说是二战时懦弱的黑塔利亚唯一拿得出手的装备,并且两艘保存到二战结束......常凯申啊,这时候你咋不当伸手党啊{:chan:},只搞了艘重庆号....





黑塔利亚也是,坦克不行,飞机不行,偏偏战列舰比较NB
130发寿命的阳春炮,悲剧的水下防御结构,腿短瞎眼。   历史上唯一一艘只挨了一发航弹就沉得战列舰,也算是因此留名了,命不好没办法



罗马号是被两枚制导炸弹RP爆发直接命中弹药库所以杯具的,如同俾斯麦RP爆发一炮打进胡德号的弹药库一样.....
罗马号是唯一沉没的维内托级了,而前两艘舰一直挺到战后,第四号舰帝国号没有完工....

罗马号是被两枚制导炸弹RP爆发直接命中弹药库所以杯具的,如同俾斯麦RP爆发一炮打进胡德号的弹药库一样.....
罗马号是唯一沉没的维内托级了,而前两艘舰一直挺到战后,第四号舰帝国号没有完工....
所谓远强于其它跳远BB,说的太过头了吧,  一艘军舰有很多性能指标,你不能说牺牲了很多性能换来某几个指标强,就说自己领先了。
维内托的火炮威力大是靠牺牲寿命换来, 装甲强的同时水下防御不行, 航速快是牺牲了续航力,防空也不行, 这算哪门子远远强于?


意大利对续航力的要求肯定不能和美国英国比,实际需求有所取舍当然是正确的。
火炮寿命影响是另一方面,AL-31F寿命远不如F100/F110,但照样是合格的发动机。

其他条约型BB本来就要差些,从性能指标上讲,都有所自我阉割。至于防空,包括大和在内,都是认识到了航空后时代的来临,才进一步改装加强了防空的。维内托没这么大改,建造时也没这种远见性.
维内托火力性能上确实比德国俾斯麦或者英王乔治五士等条约战舰要来得强使个事实。

意大利对续航力的要求肯定不能和美国英国比,实际需求有所取舍当然是正确的。
火炮寿命影响是另一方面,AL-31F寿命远不如F100/F110,但照样是合格的发动机。

其他条约型BB本来就要差些,从性能指标上讲,都有所自我阉割。至于防空,包括大和在内,都是认识到了航空后时代的来临,才进一步改装加强了防空的。维内托没这么大改,建造时也没这种远见性.
维内托火力性能上确实比德国俾斯麦或者英王乔治五士等条约战舰要来得强使个事实。
zouyutong 发表于 2010-6-6 12:10
没人说意大利人的取舍不适合自己,但是你通过取舍舍弃一些性能侧重一些性能,怎么能就说自己比别人远远强了呢?  某非别人的取舍就不正确了?
所谓远强于其它跳远BB,说的太过头了吧,  一艘军舰有很多性能指标,你不能说牺牲了很多性能换来某几个指标强,就说自己领先了。
维内托的火炮威力大是靠牺牲寿命换来, 装甲强的同时水下防御不行, 航速快是牺牲了续航力,防空也不行, 这算哪门子远远强于?

没人说意大利人的取舍不适合自己,但是你通过取舍舍弃一些性能侧重一些性能,怎么能就说自己比别人远远强 ...
隔夜茶 发表于 2010-6-6 12:13

为条约进行的一些取舍,就不是侧重性了,而是阉割。
至于真正取舍那部分,取舍下来维内托强化了航速装甲和火力三个BB决战的决定性指标,那就对了,就可以在BB决战中取得优势(当然不能和条约后的美日战舰比)。至于续航力,地中海混需要多高续航力?说白了,还是为BB决战而设计的东西,设计思想确实落后,倒不如说BB本身就过时了,非维内托之过吧...
防空则是认识不足了,其他各国BB除了战争中建造的以外还不是改装这种才加强了防空的。至于水下,采用那个新技术确实不成熟

德国则是几乎无现代化战列舰的建造经验,断代了...
没人说意大利人的取舍不适合自己,但是你通过取舍舍弃一些性能侧重一些性能,怎么能就说自己比别人远远强 ...
隔夜茶 发表于 2010-6-6 12:13

为条约进行的一些取舍,就不是侧重性了,而是阉割。
至于真正取舍那部分,取舍下来维内托强化了航速装甲和火力三个BB决战的决定性指标,那就对了,就可以在BB决战中取得优势(当然不能和条约后的美日战舰比)。至于续航力,地中海混需要多高续航力?说白了,还是为BB决战而设计的东西,设计思想确实落后,倒不如说BB本身就过时了,非维内托之过吧...
防空则是认识不足了,其他各国BB除了战争中建造的以外还不是改装这种才加强了防空的。至于水下,采用那个新技术确实不成熟

德国则是几乎无现代化战列舰的建造经验,断代了...

为条约进行的一些取舍,就不是侧重性了,而是阉割。
至于真正取舍那部分,取舍下来维内托强化了航速装甲 ...
zouyutong 发表于 2010-6-6 12:14

你想说啥?  
一艘BB需要的性能多了, 维内托也不止是防空一个硬伤,火炮寿命不说了,其它如它的防空火力,水平装甲,水下防护,续航力,雷达和光学设备,都谈不上多好吧, 莫非你觉得只有炮塔装甲和火炮穿透力这两个指标就万事大吉了?
为条约进行的一些取舍,就不是侧重性了,而是阉割。
至于真正取舍那部分,取舍下来维内托强化了航速装甲 ...
zouyutong 发表于 2010-6-6 12:14

你想说啥?  
一艘BB需要的性能多了, 维内托也不止是防空一个硬伤,火炮寿命不说了,其它如它的防空火力,水平装甲,水下防护,续航力,雷达和光学设备,都谈不上多好吧, 莫非你觉得只有炮塔装甲和火炮穿透力这两个指标就万事大吉了?

你想说啥?  
一艘BB需要的性能多了, 维内托也不止是防空一个硬伤, 它的防空火力,水平装甲,水下防护 ...
隔夜茶 发表于 2010-6-6 12:21

我说的是和条约战舰比,再加上法国那些东西和德国俾斯麦,注意年代。
没让和衣阿华级北卡罗来纳级大和级之类新造战舰比

至于水下防护,水下装甲能经受225公斤TNT的爆炸,采用新的普列塞水下舷侧防护系统,真那么差?被鱼雷命中薄弱部位那没办法,但至少维内托没被鱼雷击沉过(信浓么。。。)
你想说啥?  
一艘BB需要的性能多了, 维内托也不止是防空一个硬伤, 它的防空火力,水平装甲,水下防护 ...
隔夜茶 发表于 2010-6-6 12:21

我说的是和条约战舰比,再加上法国那些东西和德国俾斯麦,注意年代。
没让和衣阿华级北卡罗来纳级大和级之类新造战舰比

至于水下防护,水下装甲能经受225公斤TNT的爆炸,采用新的普列塞水下舷侧防护系统,真那么差?被鱼雷命中薄弱部位那没办法,但至少维内托没被鱼雷击沉过(信浓么。。。)
好玩,北卡在你嘴里不是条约舰了?
加强装药这个主意不怎么样。
北卡南达就不是条约舰了?
维内托除了跑得快点,完全不是这两级的对手。
rottenweed 发表于 2010-6-6 13:19
跟“长门”一样,属于条约“法外开恩”制造的战舰,并没有严格按照条约限制。
现在典型的条约舰大家都知道是哪些
zouyutong 发表于 2010-6-6 13:47


    :L晕,你把科罗拉多级和南达科它级与北卡罗莱纳级搞混了。。。
zouyutong 发表于 2010-6-6 13:47


   南达和北卡是根据1936年签订的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附加条款建造的,完全按照条约标准建造,当然算是条约舰了。
在 Taranto 夜袭中 Littorio 沉没不能怪罪 Pugliese 式“鱼雷防御系统”。Littorio 基本上是被两枚18-寸击沉的(是中三枚,不过,后面的一枚炸开的洞沉没时是被抬离水面)。第一枚击中 Frame 162 - 163 的位置,这个位置有 Pugilese 鱼雷防御系统。

人家怎么批评这个系统,在这里它是发挥了作用,局限“鱼雷防御系统”的损伤在 Frame 159 - 165 之间和7.5m高的范围。“鱼雷防御系统”连接舱壁基部的位置出现破裂,导致舰体底部进水。后来调查发现建造时工艺不好,没有依照原本的规格所以才出现破裂、导致进水。

问题是,如果是使用设计较常规的鱼雷防御系统是否会更有效?也许,不过,老毛子因为战前购入这个系统,1939年曾经和常规(并排舱壁、液体“三明治”)系统做比对式试验。使用正确技术焊接的 Pugilese 系统抵御水下爆炸能力和常规系统的相仿。不过,损伤后,要修理时,并排舱壁显然会比 Pugilese 的圆筒较为容易。

Littorio 真正的致命伤是第三枚鱼雷。这枚击中没有“鱼雷防御系统”保护的舰艏(Frame 190)。没有防御系统保护,舰艏 Frame 187 -196 之间被炸开高10.4米的大洞。其他同期设计的战列舰的“鱼雷防御系统”也没有延伸到舰艏这个位置。所以,在这里被击中也会被炸出很大的洞,需要依赖防水门避免进水蔓延。不过,Littorio 内部防水门、舱壁显然有问题,因为,Littorio 的舰艏陆续进水下沉。可幸的就是被移到较浅水的位置。舰艏坐底时,只淹到一号炮塔的甲板。舰艉被第二枚鱼雷击中时炸出的洞居然被抬离水面(所以对该舰是否沉没没有显著影响)。

另外两艘改建的老式战列舰(Conte di Cavour 和 Caio Duilio)也不是Pugilese 鱼雷防御系统有什么缺陷而被击沉的。因为两艘都是被鱼雷在龙骨底下爆炸,在舰体底部,没有鱼雷防御系统保护的位置炸开大洞。两艘战列舰都是因为内部防水门和舱壁弱,导致整个舰艏进水。Caio Duilio 被拖到浅水,所以像 Littorio 那样只是舰艏坐底,屁股仰起、离开水面了。Conte di Cavour 则在较深水的地方坐底,所以,进水范围和损伤比较大。

所以,Vittorio Veneto 级最大的弱点就是(和其他意大利战列舰有“通病”);内部防水门和舱壁抵御进水能力低。
介个船嘛。。。火炮不错,但是寿命太短
装甲带不薄,但是宽度有点小,向水线下延伸的不够,水平装甲也不行
防空么,不算杯具也差不多,再加上腿短和高航速,个人感觉像个大号的炮艇~~~{:ya:}
维内托的主炮射速也够呛..虽然这点影响不大........

短腿倒不是问题..它的对手黎塞留航程也不远..对于意大利来说高续航力没意义.......
给意大利是浪费,踢球就好了。
有时候RP真的会很影响大众对一款东西的感官,就好像胡德和罗马......再怎么说也不是废柴呀。
arkalaful 发表于 2010-6-6 21:38

只有日本才将主装甲带延伸到水线下相当的距离。他们用因为条约需要废除的“加贺”级的“土佐”号进行测试。测试发现主炮穿甲弹击中水线下时导致相当的损伤。因此,日本开发射入海中仍然能维持稳定弹道,并且信管有足够延发时间水下贯穿目标的穿甲弹。(九一式射入海中整流罩就会脱落,减低弹体长度和失去稳定性、翻腾的机会)。另外就是在自己的战列舰(e.g. 大和)将装甲带延伸到水线之下到舰体底部(水线下的装甲带上部200mm 厚、底部 75mm 厚)。

问题是,水线下舰体越坚硬(i.e. 弹性低),被鱼雷击中时,爆震力对舰体造成的损害就越大。这是美国海军用原大型实物进行测试得到的结论。根据这些试验结果,美国军舰的“鱼雷防御系统”设计是用多层并排,具相当弹性舱壁构成。部份舱壁间存放液体(燃油)缓冲爆震力。舱壁弹性高,遇到爆炸时首先变形然后撕裂,这样,爆炸力对舰体其他结构造成的损害就会显著降低。

如果鱼雷是靠着装甲带爆炸,坚硬的装甲不会被爆炸震到变形。不过,装甲带也没有可能完全吸收所有的能量。总会有部分被传入和装甲带连接的结构。舰体结构和坚硬装甲带连接的位置就是最容易被爆震力震坏。“大和”1943年12月25日被潜艇USS Skate 发射的一枚Mk 14 鱼雷击中水线下一米多一点、主装甲带最厚的位置。爆震力导致装甲带后面的结构、舱壁破裂。损坏最严重的就是主装甲带和水下副装甲带(200mm - 75mm)连接的位置。结果,“大和”三号主炮的上弹药库因为舱壁破裂而进水。加上其他部位的,进水量超过三千吨。

所以,还觉得 Vittorio Veneto 的装甲带不像“大和”那样延伸到水线下很大的深度是一个弱点吗?
其实维内托和主教也可以用16寸的,条约里面给意法还是留了后门的,只是出于种种考虑,他们还是继续用15寸。
好比王老五,其实它用3x3x16寸也不违反补充条约。北卡南达就钻了这个空子。
歪理 发表于 2010-6-7 07:27
这个装甲布置的问题,各种不同的布置本就有不同的考虑,很难说面面俱到,你也说到了主炮穿甲弹击中水线下时导致相当的损伤。战列舰设计也是为了首要对抗对方的战列舰炮弹的威胁,潜艇的威胁当然也不小:D。只是后来由于航母的发展,机载鱼雷和炸弹反而要了不少BB的老命。。。:L
其实米国海军衣阿华,南达的装甲带也是向下逐渐变薄,延伸到了舰底,但他们是内置装甲。水线下外边也有你说的柔性板。所以只说日本不太准确,应该是加上外置:D。
另:俾斯麦的防雷壁内也有一道45mm的装甲墙,俾斯麦和乔五的装甲带在下方也都变薄并向下延伸了一段盖住了一小部分防雷舱。而维内托的装甲带是直接与普塞列相连了。
其实大和的水下装甲也是在防雷壁内侧的,你提到的大和挨的那个鱼雷,那个1m多的定深好像有点过于苛求了吧,好像有点太浅了。BB在实战中满载甚至超载后,装甲带深入水下远不止1米。个人感觉,水下1米这个地方,还是炮弹命中机会更大吧?BB中雷进水千把吨也不算稀罕,当然以大和号称BT的防御进水好像有点多了:L,其实我在看了信浓(拿东西工程质量不好说)被4个鱼雷放沉后,对日本的防雷结构本身也就不太乐观(这个有点主观,毕竟大和沉没前还挨了不少鱼雷的:$)。
个人是觉得维内托的装甲带高度相比列强其他的窄了点,向下延伸的少了些,可没有加“很大”,同时并不是说装甲带一定要到舰底,美国后来的蒙大拿也没有。这也是我自己分析看的,仅代表个人观点。
这玩意防护能力太差。 是哪一膄中了一枚鱼雷 险些沉了。 战列舰这么差的防护,简直难以想象。

意呆利的维内托在战争期间多次出击地中海的英军舰队,结果无所建树。
arkalaful 发表于 2010-6-7 10:17

对,舰体超载或进水后令到驻装甲带可以被鱼雷击中是很糟糕的事。West Virginia 在珍珠港就是因为这些理由装甲带直接被多枚鱼雷击中而对舰体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需要很长时间才修复、完成改建。不过,改建后,舰体显著加宽了。装甲带外面加了两层 (STS + mild steel 、真的巴装甲带关进深闺了!) 另外浮力、干舷提高了也有帮助。

“大和”就是这么巧被航行深度这么浅的鱼雷击中,暴露出问题。关键是进水入TDS 保护范围后面的弹药库和其他舰舱。

美国海军研究出最妥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将舰体加宽 ... 不过,当然就在“长、宽”比和航速方面需要一点牺牲了 ...

最后,可以确定的就是 Bismarck、KGV、Vittorio Veneto 所有的装甲带、TDS 设计都不是基于严格测试的结果。在设计方面,全部是有很多“猜测”的成分。Vittorio Veneto 那个防护配搭是水下炮弹、鱼雷双保护性“歪打正着”还是“歪打不着”,也是未知数。毕竟,她可以遇到的战列舰主炮弹都没有像日本“九一”式那样“水下弹道优化”。

不过,Denmark Strait 战役中的经验就是,没有优化的炮弹的也能穿入水中后贯穿舰体。Bismarck 和 PoW 都有被这样击中。PoW 舰体内寻获的 Bismarck 主炮弹显然是水中翻腾后“打横”的穿入舰体(TDS 内;没有爆炸)。

同时并不是说装甲带一定要到舰底,美国后来的蒙大拿也没有。这也是我自己分析看的,仅代表个人观点。


哈!你不提出都不会想到参考这个设计![:a3:]
貌似黑塔利亚的人控鱼雷也是不错,至少还弄沉了一艘英军战列舰,战果比自己整个海军都好
说起来单个的意大利人还是可以表现的很勇敢,人越多就越差,意大利人合作的上限大概就是11个人
谢arkalaful ,果然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USS Montana:(in US BATTLESHIPS;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by Friedman, publ. 1985 USNI Press, Annapolis, MD)

本来为了简化建造,装甲带是“外置”的,不过,得到实战和试验的教训后,就变成“内置”了:

The underwater hull would have to be filled out to add stabiliy, and speed would be lost. Moreover, this design had to be internally armored.


后来,为了提高“水线下炮弹”防护,用的是较软的 STS 钢 (BHN 225) ,给鱼雷防御系统后面的舱壁加固 ... 。估计,这就是水下“炮、雷”防护“优化”的方案!

BuShips also added protection against underwater shell hits. It consisted of armor added to No.3 torpedo bulkhead (30-pounds STS), which was sloped at 15 degrees. The thickness of this secondary belt was set by the ratio of Iowa to BB 67-1 main belt thicknesses applied to the thickness of the Iowa armor below 8 feet below the waterline, that is, where it protected primarily against underwater shell hits.  In addition, a 35-pound doubler was applied to the 35-pound torpedo bulkhead, so that maximum ballistic thickness would be 7.74 inches.

你说得对,美国 :$South Dakota 和 Iowa 级的装甲带是延伸到舰体底部,不过就比“大和”更快变薄(底部只 ...
歪理 发表于 2010-6-7 12:39

哇咔咔~这么长{:3_92:}
维内托的防御设计如何,多数还是都在推测,他兄弟几人一生战斗的次数也比较可怜。我也是在发表我的观点。可能我的个人对BB偏向于炮战(BB生来就是为的这个,以后的防鱼,防空,就是形势的发展,也是形势的逼迫:D),对于炮弹的防御比鱼雷看的更重,由此认为用装甲带把战舰炮战中最重要的水线上下机舱,弹药库保护更为重要,维内托从这方面看相比其他列强的BB是装甲带窄了点,对水下弹可能不太乐观,同时也是对意大利人工业能力有一些不信任。。。。。:$。
水线以下的装甲(不论内外),应该说对防鱼雷是有影响的,鱼雷强大的冲击波有可能沿着装甲板和后面支撑结构传播,甚至震伤战舰的主结构。西佛吉尼亚的装甲带最初水线以下深入的是相当的多,后来的改造由于以上及增重的原因,为了维持装甲带的高度,外包了壳子。但是要求BB能防有效抵抗定深1m的鱼雷有点苛刻了,在这个深度非水下弹的威胁依旧不小,不论内外装甲,其防雷结构的宽度都不会太大,甚至没有。。。解决的方法也许只有米人说的加宽了,如果宽度有限制,那就只能看设计师取舍了。
最后,个人认为:在防雷壁内侧加一道装甲墙(例如俾斯麦)还是有意义的,最为最后的KC,装甲能够比弹性钢板更好减小破口,有利于损管。对水下弹也能有一定的防御效果,当然多乐观说不上,水下弹在防雷壁中爆炸也很要命的,DTS在这种情况下就真成了纸糊的了。。。。。。。:L,不过有装甲板总比没有好吧。
你说得对,美国 :$South Dakota 和 Iowa 级的装甲带是延伸到舰体底部,不过就比“大和”更快变薄(底部只 ...
歪理 发表于 2010-6-7 12:39

哇咔咔~这么长{:3_92:}
维内托的防御设计如何,多数还是都在推测,他兄弟几人一生战斗的次数也比较可怜。我也是在发表我的观点。可能我的个人对BB偏向于炮战(BB生来就是为的这个,以后的防鱼,防空,就是形势的发展,也是形势的逼迫:D),对于炮弹的防御比鱼雷看的更重,由此认为用装甲带把战舰炮战中最重要的水线上下机舱,弹药库保护更为重要,维内托从这方面看相比其他列强的BB是装甲带窄了点,对水下弹可能不太乐观,同时也是对意大利人工业能力有一些不信任。。。。。:$。
水线以下的装甲(不论内外),应该说对防鱼雷是有影响的,鱼雷强大的冲击波有可能沿着装甲板和后面支撑结构传播,甚至震伤战舰的主结构。西佛吉尼亚的装甲带最初水线以下深入的是相当的多,后来的改造由于以上及增重的原因,为了维持装甲带的高度,外包了壳子。但是要求BB能防有效抵抗定深1m的鱼雷有点苛刻了,在这个深度非水下弹的威胁依旧不小,不论内外装甲,其防雷结构的宽度都不会太大,甚至没有。。。解决的方法也许只有米人说的加宽了,如果宽度有限制,那就只能看设计师取舍了。
最后,个人认为:在防雷壁内侧加一道装甲墙(例如俾斯麦)还是有意义的,最为最后的KC,装甲能够比弹性钢板更好减小破口,有利于损管。对水下弹也能有一定的防御效果,当然多乐观说不上,水下弹在防雷壁中爆炸也很要命的,DTS在这种情况下就真成了纸糊的了。。。。。。。:L,不过有装甲板总比没有好吧。
回复 28# 歪理
太客气了:handshake
蒙大拿没造出来,了解的不多:$
如果大拿是介个样子,比我上贴中的装甲KC要乐观一些:D
防御肯定成问题,被一枚鱼雷命中屁股就趴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