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陆军武器中唯一的亮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5:43:01


   二战时期的日本陆军武器种类繁多,但其中获得敌我双方好评的却寥寥无几。掷弹筒大概是其中唯一的亮点。
掷弹筒的诞生
   在日俄战争中,俄军炮兵将47毫米口径的海军炮倾斜的装在一种带车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发射超口径长尾形炮弹,这些炮弹的以弯曲的弹道准确的射入日军隐蔽的工事内,造成日军很大的伤亡和很强恐惧心理。战争结束后,日本人从中吸取经验,对能够代替人力抛掷榴弹的武器很感兴趣,并最终设计出了大正十年式50mm掷弹筒,大正十一年式70mm掷弹筒,八九式50mm掷弹筒。
   
八九式50mm掷弹筒性能和配用弹药
八九式掷弹筒是大正十年的改进型,口径为50毫米,全长413毫米,发射筒身长260毫米,全重4.7公斤,发射筒筒重1.6公斤,发射筒脚长170毫米,坐板重1.1公斤,脚板,最大射程700米,有效射程500米。
八九式掷弹筒可发射的弹药很多,包括专用的八九式掷弹筒弹,91式三用手榴弹,大正十年式手榴弹,大正十年式掷弹筒弹等。
(下图为加装发射药筒的91式手榴弹和八九式杀伤榴弹)
下图,从左到右,依次为
日大正十年式掷弹筒用照明弹
九五式发烟弹
十一年式发烟弹
八九式掷弹筒弹是一种无药筒,自带发射药的前膛装填榴弹。它的亮点是使用了当时罕见的高低压发射原理。其弹种较多,包括八九式杀伤榴弹,九五式发烟弹,九四式代用弹和训练弹及空包弹。
八九式杀伤榴弹最常见,该弹弹体为黑色,上有红色及黄色带各一条,弹体下部有铜弹带,弹体内装145gTNT炸药,弹径49.6mm,全弹长143mm,全弹质量820克,上端装有八八式瞬发引信,下端装有4.75g片状无烟发射药,底部装有底火,杀伤半径10米.
    (八八式瞬发引信)
   九五式发烟弹:弹体为黑色,弹体上有一条红色带以及两条白色带,圆柱部有一白色日文字母,弹体下部有铜弹带,弹体内装有六氯乙烷混合发烟剂,引信为八九式小型烟火时间引信。弹径49.6mm,全弹质量820克,全弹长145.5mm,在平坦开阔地面上连射5发时,烟雾直径50米,可持续一分钟。
综合评述
掷弹筒虽然在抗战中被大量使用,但在战后其又被快速淘汰。下面以八九式掷弹筒为例进行综合评述:
优点:1,重量轻,易于携带,可提供及时的火力支援.
           2,威力大,杀伤榴弹的威力比同口径的迫击炮弹大
           3,适用弹种多,用途广
           4,环境适应性好
           5,射程方便准确
缺点:1,射程近,
           2,结构设计使得实际射击精度受限
           3,八九式掷弹筒弹结构复杂,对工艺和材料的要求高。
正因为有这些缺陷,再加上战后轻型迫击炮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国家还是选择50~60mm的滑膛迫击炮。
掷弹筒在中国战场的使用
        
整个二战期间日军步兵分队装备了大量的八九式50mm掷弹筒以及少量的大正十年式50mm掷弹筒,大正十一年式70mm掷弹筒。在面杀伤火力上占有优势。在每个日军步兵小队(相当于中国的排,人数在50人到70人之间)都配备一个机枪小组(有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小组(有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班。每个掷弹筒一般由一个掷弹筒发射手和一个弹药手构成,对于一些日军的精锐部队,每个小组会多增加一个弹药手以保证弹药的充足和预防战斗中该小组可能有的减员。八九式掷弹筒由特制的弹药袋携带,一个弹药袋可以携带8枚榴弹,一个二人掷弹筒小组可以携带16枚
                   
掷弹筒是日军小队火力的支柱,据说日军大多数的掷弹筒手都是身经百战的老手,实战中的400米内命中率高达在85%到95%,十分惊人。进攻战中,日军掷弹筒小组跟随一线步兵作战,主要打击中国军队的机枪火力点。实战中,日军一旦遭遇国军较为坚固的重机枪或者轻机枪火力点,立即停止进攻随地隐蔽。等待跟随部队前进的掷弹筒小组准确的将其打掉。在淞沪会战中,中央军18军14师42旅的36挺重机枪被小日本用平射炮和掷弹筒打掉了32挺,剩下的也没有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当时的国军重机枪手回忆,他们一般只能打几百发就要转移阵地,不然日军的掷弹筒就会准确的打来。而一挺近100斤的重机枪转移起来谈何容易!一旦国军的机枪火力被摧毁,日军立即以重机枪火力压制住国军火力,随即立即以优势兵力发起冲锋。而在防御作战中,日军以掷弹筒和机枪火力协同。首先以重机枪火力压制住国军战士的冲锋,然后在对方手榴弹的距离之外用掷弹筒对冲锋的国军战士进行准确的杀伤。国军战士如果起身会遭到机枪火力的杀伤,俯身隐蔽又被掷弹筒杀伤。由于掷弹筒榴弹破片的杀伤半径可以达到8米,经常造成国军战士的严重伤亡。这也是八年期间中国军队阵亡一百多万的一个重要原因。
掷弹筒在太平洋战场的使用
在太平洋和美军的激战中,掷弹筒是令美军头疼不止的武器.。在太平洋海岛激烈的战争战中,日军开始使用毫不示弱的反击战。鬼子兵像电影里一样,一面高喊着把美国佬赶下海一面冲锋,试图一举围歼滩头的登陆的美军,结果往往还没有到达步兵火力的射程就被美国飞机和舰炮发射的弹雨大量杀伤伤亡惨重,剩下的部队被美军优势火力的阻击也根本无法接近滩头。到了中后期,日军逐步调整战术。对于滩头基本放弃,从而避免了伤亡惨重的滩头争夺战。而把美军引入美军军舰和重炮难以有效支援的腹地,采用坑道战和夜袭战.这种战术类似于上甘岭的志愿军和美军打的非对称战,美军的优势无法发挥,只能依靠步兵较大的伤亡,逐步扫清日军的各个据点。
在这种战斗模式下,由于当时美军已经掌握制空权又有重炮群掩护,日军炮兵无法有效作战(日军一般最多发射几十发发就会立即被美军空军和重炮定位消灭掉),能够有效作战的就是可以由单兵携带并且颇有威力的掷弹筒了。日军的掷弹筒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主要和日军轻机枪手配合,构成组合火网.首先由日军机枪利用丛林和山地的优势地形将美军士兵压制,掷弹筒由于可以在任何地形使用。它可以在日军隐蔽工事中发射,利用曲线的弹道将隐蔽的美军士兵杀伤。实战中这种战术效果颇佳,很多时候日军对于掷弹筒的需求甚至超过机枪。很多时候日军机枪只是胡乱射几枪让美军士兵隐蔽,之后主要由掷弹筒完成杀伤任务。这种情况下,美军虽然在硫黄岛上每平方公里倾泻炮弹和炸弹1200吨,但是自己仍然伤亡2.86万余人(日军守岛部队2.5万人全军覆没)。在其后的冲绳战役中,美军又伤亡了6.6万人(歼灭日军11万人)。
掷弹筒的仿制和使用

    全面抗战开始以后,国军在早期的华北争夺战和淞沪南京会战中见识到了日军掷弹筒的厉害,又没有有效的对抗手段。国民政府进行仔细研究以后,认为对付日军掷弹筒最好还是以牙还牙。由于国军方面有仿制大正十年的技术底子和一整套设备,所以很快在1938年仿制了出一款新式掷弹筒,它是大正十年式为基础改进品,命名为民国二十七年式。它的主要性能和日本大正十年大体相当,和日军主要装备的八九式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主要区别在于民国二十七年式采用滑膛式精度较差,它的射程也只有250米,虽然比大正十年式要远100米,但是远不及八九式的600米射程。不仿制性能更为优秀的八九式并不是国军不想仿制,而是自身的技术力量不够,同时由于战争的对于掷弹筒的需求的迫切性让兵工企业也无法从容的研究。整个抗战期间,国军的军工企业生产了4万多具掷弹筒,还有多达150万枚的榴弹(平均每门三十多枚榴弹)。虽然该掷弹筒技术比较落后,但是仍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军在火炮上面的严重不足,深受国军基层士兵的喜爱。
虽然八路军早在平型关战役就曾经和日军掷弹筒交过手,但是真正认识到它的厉害还是在百团大战的关家垴战役中,此战役中,日军的掷弹筒虽然弹药不足,但是对密集冲锋的八路军战士造成的伤亡仍然非常严重。在日军掷弹筒的打击下,部分八路军连排最后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战士。战后八路军高层人员开始重视掷弹筒的作用,经过详细分析以后,他们认为对付日军掷弹筒最好办法只能是仿制相同的装备,八路军高层鉴于此,于1940年10月下令,要求八路军军工部门立即仿制。当时接到命令的八路军军工部长刘鼎很快依靠自己的丰富经验和缴获的日军掷弹筒的原物,于1941年4月仿制出第一款自己的掷弹筒,一共有40门,八路军方面称为五零小炮。在五零小炮的研制期间,八路军的军工人员克服了许多旁人看来无法逾越的技术障碍,让各方都大为震惊。从1941年处到抗战结束的1945年,仅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各厂就生产掷弹简2500具、炮弹20万发,装备近30个团。其中129师等八路军主力部队基本做到每个战斗班配备一个,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和日军之间的火力差距。
新四军则和八路军不同,由于水乡作战的特点,新四军以生产迫击炮为主,掷弹筒生产数量较少。整个抗战期间,新四军只生产了400个掷弹筒,掷弹筒榴弹的产量有2万发。
后续影响
进入70年代,以美国M79为代表的榴弹放射器开始兴起,其采用的就的原理就是与八九式掷弹筒弹相似的高低压发射原理,不排除美国人参考了八九式掷弹筒的设计。
此外,掷弹筒的优越性也被人看重,结合一些新的技术,一些三无榴弹弹射器相继出现,比如比利时的NR8111榴弹弹射器和我国的QLT89式榴弹弹射器,它们也可以视为掷弹筒的升华。




   二战时期的日本陆军武器种类繁多,但其中获得敌我双方好评的却寥寥无几。掷弹筒大概是其中唯一的亮点。 掷弹筒的诞生   在日俄战争中,俄军炮兵将47毫米口径的海军炮倾斜的装在一种带车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发射超口径长尾形炮弹,这些炮弹的以弯曲的弹道准确的射入日军隐蔽的工事内,造成日军很大的伤亡和很强恐惧心理。战争结束后,日本人从中吸取经验,对能够代替人力抛掷榴弹的武器很感兴趣,并最终设计出了大正十年式50mm掷弹筒,大正十一年式70mm掷弹筒,八九式50mm掷弹筒。

89式.jpg (29.13 KB, 下载次数: 1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14 18:55 上传

    八九式50mm掷弹筒性能和配用弹药八九式掷弹筒是大正十年的改进型,口径为50毫米,全长413毫米,发射筒身长260毫米,全重4.7公斤,发射筒筒重1.6公斤,发射筒脚长170毫米,坐板重1.1公斤,脚板,最大射程700米,有效射程500米。八九式掷弹筒可发射的弹药很多,包括专用的八九式掷弹筒弹,91式三用手榴弹,大正十年式手榴弹,大正十年式掷弹筒弹等。(下图为加装发射药筒的91式手榴弹和八九式杀伤榴弹)

9156731.jpg (97.23 KB, 下载次数: 1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14 18:56 上传

下图,从左到右,依次为日大正十年式掷弹筒用照明弹九五式发烟弹十一年式发烟弹

aa18972bd40735fa2d076cdc9e510fb30e2408db.jpg (40.29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14 20:19 上传

八九式掷弹筒弹是一种无药筒,自带发射药的前膛装填榴弹。它的亮点是使用了当时罕见的高低压发射原理。其弹种较多,包括八九式杀伤榴弹,九五式发烟弹,九四式代用弹和训练弹及空包弹。八九式杀伤榴弹最常见,该弹弹体为黑色,上有红色及黄色带各一条,弹体下部有铜弹带,弹体内装145gTNT炸药,弹径49.6mm,全弹长143mm,全弹质量820克,上端装有八八式瞬发引信,下端装有4.75g片状无烟发射药,底部装有底火,杀伤半径10米.

Img273644314.jpg (60.63 KB, 下载次数: 1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14 18:56 上传

   

u=3695285413,3039054262&fm=15&gp=0.jpg (7.02 KB, 下载次数: 1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14 18:57 上传

(八八式瞬发引信)   九五式发烟弹:弹体为黑色,弹体上有一条红色带以及两条白色带,圆柱部有一白色日文字母,弹体下部有铜弹带,弹体内装有六氯乙烷混合发烟剂,引信为八九式小型烟火时间引信。弹径49.6mm,全弹质量820克,全弹长145.5mm,在平坦开阔地面上连射5发时,烟雾直径50米,可持续一分钟。 综合评述掷弹筒虽然在抗战中被大量使用,但在战后其又被快速淘汰。下面以八九式掷弹筒为例进行综合评述:优点:1,重量轻,易于携带,可提供及时的火力支援.           2,威力大,杀伤榴弹的威力比同口径的迫击炮弹大           3,适用弹种多,用途广           4,环境适应性好           5,射程方便准确缺点:1,射程近,           2,结构设计使得实际射击精度受限           3,八九式掷弹筒弹结构复杂,对工艺和材料的要求高。正因为有这些缺陷,再加上战后轻型迫击炮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国家还是选择50~60mm的滑膛迫击炮。 掷弹筒在中国战场的使用

891.jpg (80.24 KB, 下载次数: 1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14 18:59 上传

        

20140712000050-33034.jpg (12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16 11:06 上传

整个二战期间日军步兵分队装备了大量的八九式50mm掷弹筒以及少量的大正十年式50mm掷弹筒,大正十一年式70mm掷弹筒。在面杀伤火力上占有优势。在每个日军步兵小队(相当于中国的排,人数在50人到70人之间)都配备一个机枪小组(有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小组(有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班。每个掷弹筒一般由一个掷弹筒发射手和一个弹药手构成,对于一些日军的精锐部队,每个小组会多增加一个弹药手以保证弹药的充足和预防战斗中该小组可能有的减员。八九式掷弹筒由特制的弹药袋携带,一个弹药袋可以携带8枚榴弹,一个二人掷弹筒小组可以携带16枚

28a33cd6911371108443.jpg (57.76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19 17:00 上传

     

3ba631f597519774bd3109eb.jpg (49.6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20 22:15 上传

            

se11582377d.jpg (52.03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19 17:01 上传

  掷弹筒是日军小队火力的支柱,据说日军大多数的掷弹筒手都是身经百战的老手,实战中的400米内命中率高达在85%到95%,十分惊人。进攻战中,日军掷弹筒小组跟随一线步兵作战,主要打击中国军队的机枪火力点。实战中,日军一旦遭遇国军较为坚固的重机枪或者轻机枪火力点,立即停止进攻随地隐蔽。等待跟随部队前进的掷弹筒小组准确的将其打掉。在淞沪会战中,中央军18军14师42旅的36挺重机枪被小日本用平射炮和掷弹筒打掉了32挺,剩下的也没有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当时的国军重机枪手回忆,他们一般只能打几百发就要转移阵地,不然日军的掷弹筒就会准确的打来。而一挺近100斤的重机枪转移起来谈何容易!一旦国军的机枪火力被摧毁,日军立即以重机枪火力压制住国军火力,随即立即以优势兵力发起冲锋。而在防御作战中,日军以掷弹筒和机枪火力协同。首先以重机枪火力压制住国军战士的冲锋,然后在对方手榴弹的距离之外用掷弹筒对冲锋的国军战士进行准确的杀伤。国军战士如果起身会遭到机枪火力的杀伤,俯身隐蔽又被掷弹筒杀伤。由于掷弹筒榴弹破片的杀伤半径可以达到8米,经常造成国军战士的严重伤亡。这也是八年期间中国军队阵亡一百多万的一个重要原因。掷弹筒在太平洋战场的使用在太平洋和美军的激战中,掷弹筒是令美军头疼不止的武器.。在太平洋海岛激烈的战争战中,日军开始使用毫不示弱的反击战。鬼子兵像电影里一样,一面高喊着把美国佬赶下海一面冲锋,试图一举围歼滩头的登陆的美军,结果往往还没有到达步兵火力的射程就被美国飞机和舰炮发射的弹雨大量杀伤伤亡惨重,剩下的部队被美军优势火力的阻击也根本无法接近滩头。到了中后期,日军逐步调整战术。对于滩头基本放弃,从而避免了伤亡惨重的滩头争夺战。而把美军引入美军军舰和重炮难以有效支援的腹地,采用坑道战和夜袭战.这种战术类似于上甘岭的志愿军和美军打的非对称战,美军的优势无法发挥,只能依靠步兵较大的伤亡,逐步扫清日军的各个据点。在这种战斗模式下,由于当时美军已经掌握制空权又有重炮群掩护,日军炮兵无法有效作战(日军一般最多发射几十发发就会立即被美军空军和重炮定位消灭掉),能够有效作战的就是可以由单兵携带并且颇有威力的掷弹筒了。日军的掷弹筒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主要和日军轻机枪手配合,构成组合火网.首先由日军机枪利用丛林和山地的优势地形将美军士兵压制,掷弹筒由于可以在任何地形使用。它可以在日军隐蔽工事中发射,利用曲线的弹道将隐蔽的美军士兵杀伤。实战中这种战术效果颇佳,很多时候日军对于掷弹筒的需求甚至超过机枪。很多时候日军机枪只是胡乱射几枪让美军士兵隐蔽,之后主要由掷弹筒完成杀伤任务。这种情况下,美军虽然在硫黄岛上每平方公里倾泻炮弹和炸弹1200吨,但是自己仍然伤亡2.86万余人(日军守岛部队2.5万人全军覆没)。在其后的冲绳战役中,美军又伤亡了6.6万人(歼灭日军11万人)。

892.jpg (179.44 KB, 下载次数: 1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14 19:00 上传

掷弹筒的仿制和使用

5.jpg (34.71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14 20:02 上传

    全面抗战开始以后,国军在早期的华北争夺战和淞沪南京会战中见识到了日军掷弹筒的厉害,又没有有效的对抗手段。国民政府进行仔细研究以后,认为对付日军掷弹筒最好还是以牙还牙。由于国军方面有仿制大正十年的技术底子和一整套设备,所以很快在1938年仿制了出一款新式掷弹筒,它是大正十年式为基础改进品,命名为民国二十七年式。它的主要性能和日本大正十年大体相当,和日军主要装备的八九式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主要区别在于民国二十七年式采用滑膛式精度较差,它的射程也只有250米,虽然比大正十年式要远100米,但是远不及八九式的600米射程。不仿制性能更为优秀的八九式并不是国军不想仿制,而是自身的技术力量不够,同时由于战争的对于掷弹筒的需求的迫切性让兵工企业也无法从容的研究。整个抗战期间,国军的军工企业生产了4万多具掷弹筒,还有多达150万枚的榴弹(平均每门三十多枚榴弹)。虽然该掷弹筒技术比较落后,但是仍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军在火炮上面的严重不足,深受国军基层士兵的喜爱。 虽然八路军早在平型关战役就曾经和日军掷弹筒交过手,但是真正认识到它的厉害还是在百团大战的关家垴战役中,此战役中,日军的掷弹筒虽然弹药不足,但是对密集冲锋的八路军战士造成的伤亡仍然非常严重。在日军掷弹筒的打击下,部分八路军连排最后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战士。战后八路军高层人员开始重视掷弹筒的作用,经过详细分析以后,他们认为对付日军掷弹筒最好办法只能是仿制相同的装备,八路军高层鉴于此,于1940年10月下令,要求八路军军工部门立即仿制。当时接到命令的八路军军工部长刘鼎很快依靠自己的丰富经验和缴获的日军掷弹筒的原物,于1941年4月仿制出第一款自己的掷弹筒,一共有40门,八路军方面称为五零小炮。在五零小炮的研制期间,八路军的军工人员克服了许多旁人看来无法逾越的技术障碍,让各方都大为震惊。从1941年处到抗战结束的1945年,仅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各厂就生产掷弹简2500具、炮弹20万发,装备近30个团。其中129师等八路军主力部队基本做到每个战斗班配备一个,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和日军之间的火力差距。新四军则和八路军不同,由于水乡作战的特点,新四军以生产迫击炮为主,掷弹筒生产数量较少。整个抗战期间,新四军只生产了400个掷弹筒,掷弹筒榴弹的产量有2万发。 后续影响进入70年代,以美国M79为代表的榴弹放射器开始兴起,其采用的就的原理就是与八九式掷弹筒弹相似的高低压发射原理,不排除美国人参考了八九式掷弹筒的设计。

dd131kand.jpg (59.12 KB, 下载次数: 1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14 19:03 上传

此外,掷弹筒的优越性也被人看重,结合一些新的技术,一些三无榴弹弹射器相继出现,比如比利时的NR8111榴弹弹射器和我国的QLT89式榴弹弹射器,它们也可以视为掷弹筒的升华。

10527366.jpg (65.35 KB, 下载次数: 1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14 19:08 上传



……日本勇士们一面高喊着把美国佬赶下海,一面大量出兵像猛虎下山一样冲锋……
这句话咋看咋别扭,虽然鬼子的战斗意志的确很强,但不能用勇士和猛虎形容吧
zero_hour 发表于 2015-4-14 19:34
……日本勇士们一面高喊着把美国佬赶下海,一面大量出兵像猛虎下山一样冲锋……
这句话咋看咋别扭,虽然鬼 ...
你看得好认真
把60迫锯一截,比这个好用
supercommander 发表于 2015-4-14 19:42
你看得好认真
没有,就是看到太平洋战场时留意了一下,结果正好看到这个
zero_hour 发表于 2015-4-14 19:34
……日本勇士们一面高喊着把美国佬赶下海,一面大量出兵像猛虎下山一样冲锋……
这句话咋看咋别扭,虽然鬼 ...
谢谢指正,粘贴出错,已改正。
光看文字,往往会以为掷弹筒就是迫击炮。
不脱壳的穿甲弹 发表于 2015-4-14 20:05
谢谢指正,粘贴出错,已改正。
就是嘛,鬼子咋配得上勇士的称号
zero_hour 发表于 2015-4-14 20:13
就是嘛,鬼子咋配得上勇士的称号
8楼说的对,发帖不仔细该打
掷弹筒这玩意确实是个让人又恨又爱的武器。便携,受地形限制小,杀伤力大
小日本的武器虽然看着不咋样,但还是比较实用的。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gasturbine77 发表于 2015-4-14 21:36
92步炮也是一款很不错的玩意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92步炮是不错,可对后世的影响不如89式掷弹筒,其只是1门小巧的山炮
那个放大腿上打炮的好像腿骨折了
此文不错。毛子最近还开发了一款折叠锹和掷弹筒结合的玩意。
伪军氓 发表于 2015-4-14 22:09
此文不错。毛子最近还开发了一款折叠锹和掷弹筒结合的玩意。
有图吗,很好奇
高低压发射原理是什吗意思?掷弹筒怎么操作的》
不如英军50迫
2015-4-14 22:38 上传


发射原理是这样的:1  在药室外钻有6个直径为2mm的盲孔                                2 发射药在药室内燃烧,产生200~300MPa的高压(故药室被称为高压室)                                3 在高压作用下盲孔被剪切成通孔,                                4 火药燃气从高压室喷入低压室,从而推动弹丸前进






这东西确实厉害,别说国共两党军队了

就是美军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里也喝了一壶

HBO的太平洋战争,看看佩里硫岛战役的两集,印象最深的是USMC横穿机场的场面,日军没什么大口径炮,打来的应该全是82迫击炮和50掷弹筒,猛的一比,也堪称是“弹如雨下”
不脱壳的穿甲弹 发表于 2015-4-14 22:15
有图吗,很好奇
科娃的围脖上有,就是底座和手柄是折叠锹,前面加个钢管就是掷弹筒了,小巧实用。
掷弹筒确实是好东西,和迫击炮有啥区别呢?
2015-4-15 09:33 上传


那个美兵杵在自己大腿上来一发是真的吗
一尾金枪鱼 发表于 2015-4-15 09:34
那个美兵杵在自己大腿上来一发是真的吗
  摆拍吧,老美应该试射过89式,这样打腿会骨折的
不脱壳的穿甲弹 发表于 2015-4-15 09:37
摆拍吧,老美应该试射过89式,这样打腿会骨折的
同意,否则就是作死的节奏!
兔子战术动作和别的不同
都是后勤跟不上 不得已而为之
十月赞歌 发表于 2015-4-15 10:29
兔子战术动作和别的不同
这张图显示的更明显:求解


这玩意和二战德国LeGrW 36 那个好用


这玩意和二战德国LeGrW 36 那个好用

22723421_3.jpg (103.03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15 15:34 上传

老兵手里的大杀器,在新兵手里嘛,不打着自己人就不错了
这玩意,用好了还是很可怕的
morton 发表于 2015-4-15 15:33
这玩意和二战德国LeGrW 36 那个好用
鬼子的应该好用些:
                  1,鬼子的89重4.7KG,德国货重14KG
                  2,掷弹筒可单人操作,这货得2个人
日本掷弹筒有气体调节装置
最大的问题是……占编制,那比起60迫还有啥优势?
现在好像用的是枪挂榴弹发射器吧
了因先生 发表于 2015-4-15 17:01
最大的问题是……占编制,那比起60迫还有啥优势?
除了轻,就基本没有了,所以战后没有国家列装。
破玩意

步兵分队火器太差  这破玩意也没啥神奇的
科金懦夫死鸡 发表于 2015-4-15 20:36
破玩意

步兵分队火器太差  这破玩意也没啥神奇的
放在当时的情况下,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不脱壳的穿甲弹 发表于 2015-4-15 21:36
放在当时的情况下,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一坨大便在许多情况下也有可取之处

这破玩意是日本人火力低下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