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名号,新化县等于种上了一棵“摇钱树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18:20
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69814671/1.html
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名号,新化县等于种上了一棵“摇钱树”。14年来,新化县获得的财政扶贫资金和因国家级贫困县帽子而获得的政策性倾斜扶持资金总计达十几亿元。
  按照现行扶贫政策,中央对“国定贫困县”的扶贫资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发改委系统掌握的“以工代赈”资金,重点用于贫困地区修路、水利设施、人畜饮水、小流域治理等,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另一类是“扶贫办定计划、财政部门拨款”的发展资金,该资金由财政部门与扶贫部门会商后发放,重点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科技扶贫等。
  新化县成为“国家级贫困县”后,除了县扶贫办、以工代赈办掌握的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还能获得扶贫贴息贷款。全县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教育、财政各个部门都能借此得到各类扶贫资金。
  据杨国吾介绍,这些扶贫资金名目繁多,多的高达数千万元,少的也有数万元。
  这些财政扶贫资金,通常由各ZF部门掌握、立项、实施、验收。但由于缺乏来自扶贫对象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缺乏独立的机构评价扶贫绩效,这些资金更容易被浪费,甚至或被挤占、挪用。
  《财经》记者在新化县采访时,获知大量扶贫资金被低效使用的案例。如1996年至1998年,新化县所获果苗购置扶贫款高达3600万元。这些资金分批分期下达到县扶贫办、山地开发办、林业局等部门后,各部门自行其是,购进的果苗五花八门,大多数都没有成活,成活的也不挂果。14年来,虽然有中央和省级重点扶持,新化县至今找不到稍成规模的经济林和果树林,甚至连橘子等南方山区常见的水果都要从外地输入。新化县号称规模为10万亩的药材基地,其实也不足2万亩。
  扶贫技能培训是另一例证。据记者了解,新化县每年获得100多万元针对贫困农民的技能培训费。但记者调查发现,该县五所扶贫定点培训学校,均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也不具备从事三年以上劳务技能培训的资格。
  记者在该县梅山职校采访时看到,该校系租用县农机学校一楼的三个房间,分别挂着“实践操作室”、“餐厅”和“办公室”的牌子。其中,实践操作室不足30平方米,简陋的水泥灶台上,摆着十个锈迹斑斑的炉灶。很难想象,两年来这里竟然“培训”了400名厨师。但就是这样简陋的学校,每年获得的扶贫培训经费高达60万元。
  在新化县琅瑭镇白云村,村民对记者反映,2007年,琅瑭镇ZF以该村名义申请到4万元水改工程资金,但该村根本没有建任何工程。在天门乡林场村,上级拨付了8万元人畜饮水工程款,惟一的“成果”,是村支书兄弟家修了个小水塔。
  记者调查还发现,一些扶贫贴息贷款也未真正用于扶贫项目。
  新化县“五溪造纸厂项目”是诸多类似项目中的一个。1995年,该县槎溪镇一农民申请建造“五溪造纸厂”。经时任县委书记批示,他获得贷款1200万元。但后来此人下落不明,根本没有建厂,1200万元不知所终。
  据新化县财政局一位领导透露,仅1994年至1998年,新化县共发放5000余万元扶贫贷款,到期收回的仅有数百万元。新化县农行有关人士表示,由于该县扶贫贷款不良率惊人,2000年后,该县农行就很少发放扶贫贷款。
  在新化县,财政扶贫资金还成为权力者寻租的工具。由于扶贫资金来源和使用不透明,有相当多项目需领导批“条子”才能拿到钱。层层审批中,各类扶贫款常常被层层克扣。
  据新化县金凤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支书介绍,村支书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跑项目”。如不会“跑”,再穷也得不到扶贫项目。而费力争取到的项目资金,给主管部门的回扣至少是20%,有的高达50%。这笔钱还要给乡镇提成,真正留在村里的所剩无几。
  长期以来,“跑项目、争资金”是新化县及乡镇的一项常规工作,“项目前期经费”是必须付出的成本。据该县审计部门查证,在新化县相对贫困的石冲口镇,2007年报账的烟酒餐饮发票百余万元,其中注明“跑项目”的经费达80万元。
  仅有1.6万人口的金凤乡,2001年-2003年餐饮发票高达130万元。1996年,时任县扶贫办主任陈貌聪以扶贫办名义为私人企业石新锑品厂作担保,借扶贫贴息贷款100万元,并以县扶贫培训大楼作为抵押。后因该笔贷款一直未归还,2003年5月,新化县法院判决县扶贫办负连带责任,将扶贫培训大楼及扶贫办10万元债权判赔给县农业银行。
  更有甚者,扶贫资金还被用于“贿选”。据娄底市纪委有关人士透露,新化县原财政局长陈程南涉嫌挪用扶贫资金,为其内弟段芝庭“买选票”。
2003年2月5日,陈程南向水车镇东溪村、锡溪村、日乐村三名县人大代表每人支付5000元,希望他们支持段芝庭竞选副县长。这也是陈程南被立案调查的导火索。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69814671/1.html
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名号,新化县等于种上了一棵“摇钱树”。14年来,新化县获得的财政扶贫资金和因国家级贫困县帽子而获得的政策性倾斜扶持资金总计达十几亿元。
  按照现行扶贫政策,中央对“国定贫困县”的扶贫资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发改委系统掌握的“以工代赈”资金,重点用于贫困地区修路、水利设施、人畜饮水、小流域治理等,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另一类是“扶贫办定计划、财政部门拨款”的发展资金,该资金由财政部门与扶贫部门会商后发放,重点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科技扶贫等。
  新化县成为“国家级贫困县”后,除了县扶贫办、以工代赈办掌握的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还能获得扶贫贴息贷款。全县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教育、财政各个部门都能借此得到各类扶贫资金。
  据杨国吾介绍,这些扶贫资金名目繁多,多的高达数千万元,少的也有数万元。
  这些财政扶贫资金,通常由各ZF部门掌握、立项、实施、验收。但由于缺乏来自扶贫对象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缺乏独立的机构评价扶贫绩效,这些资金更容易被浪费,甚至或被挤占、挪用。
  《财经》记者在新化县采访时,获知大量扶贫资金被低效使用的案例。如1996年至1998年,新化县所获果苗购置扶贫款高达3600万元。这些资金分批分期下达到县扶贫办、山地开发办、林业局等部门后,各部门自行其是,购进的果苗五花八门,大多数都没有成活,成活的也不挂果。14年来,虽然有中央和省级重点扶持,新化县至今找不到稍成规模的经济林和果树林,甚至连橘子等南方山区常见的水果都要从外地输入。新化县号称规模为10万亩的药材基地,其实也不足2万亩。
  扶贫技能培训是另一例证。据记者了解,新化县每年获得100多万元针对贫困农民的技能培训费。但记者调查发现,该县五所扶贫定点培训学校,均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也不具备从事三年以上劳务技能培训的资格。
  记者在该县梅山职校采访时看到,该校系租用县农机学校一楼的三个房间,分别挂着“实践操作室”、“餐厅”和“办公室”的牌子。其中,实践操作室不足30平方米,简陋的水泥灶台上,摆着十个锈迹斑斑的炉灶。很难想象,两年来这里竟然“培训”了400名厨师。但就是这样简陋的学校,每年获得的扶贫培训经费高达60万元。
  在新化县琅瑭镇白云村,村民对记者反映,2007年,琅瑭镇ZF以该村名义申请到4万元水改工程资金,但该村根本没有建任何工程。在天门乡林场村,上级拨付了8万元人畜饮水工程款,惟一的“成果”,是村支书兄弟家修了个小水塔。
  记者调查还发现,一些扶贫贴息贷款也未真正用于扶贫项目。
  新化县“五溪造纸厂项目”是诸多类似项目中的一个。1995年,该县槎溪镇一农民申请建造“五溪造纸厂”。经时任县委书记批示,他获得贷款1200万元。但后来此人下落不明,根本没有建厂,1200万元不知所终。
  据新化县财政局一位领导透露,仅1994年至1998年,新化县共发放5000余万元扶贫贷款,到期收回的仅有数百万元。新化县农行有关人士表示,由于该县扶贫贷款不良率惊人,2000年后,该县农行就很少发放扶贫贷款。
  在新化县,财政扶贫资金还成为权力者寻租的工具。由于扶贫资金来源和使用不透明,有相当多项目需领导批“条子”才能拿到钱。层层审批中,各类扶贫款常常被层层克扣。
  据新化县金凤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支书介绍,村支书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跑项目”。如不会“跑”,再穷也得不到扶贫项目。而费力争取到的项目资金,给主管部门的回扣至少是20%,有的高达50%。这笔钱还要给乡镇提成,真正留在村里的所剩无几。
  长期以来,“跑项目、争资金”是新化县及乡镇的一项常规工作,“项目前期经费”是必须付出的成本。据该县审计部门查证,在新化县相对贫困的石冲口镇,2007年报账的烟酒餐饮发票百余万元,其中注明“跑项目”的经费达80万元。
  仅有1.6万人口的金凤乡,2001年-2003年餐饮发票高达130万元。1996年,时任县扶贫办主任陈貌聪以扶贫办名义为私人企业石新锑品厂作担保,借扶贫贴息贷款100万元,并以县扶贫培训大楼作为抵押。后因该笔贷款一直未归还,2003年5月,新化县法院判决县扶贫办负连带责任,将扶贫培训大楼及扶贫办10万元债权判赔给县农业银行。
  更有甚者,扶贫资金还被用于“贿选”。据娄底市纪委有关人士透露,新化县原财政局长陈程南涉嫌挪用扶贫资金,为其内弟段芝庭“买选票”。
2003年2月5日,陈程南向水车镇东溪村、锡溪村、日乐村三名县人大代表每人支付5000元,希望他们支持段芝庭竞选副县长。这也是陈程南被立案调查的导火索。
现在是挣当贫困县了,前几年我们这一个县成了贫困县,县长在总结大会上这么说:经过努力,我县终于被评为贫困县了!!(大意如此)下面掌声雷动。成了贫困县,不用上交税款,还有国家拨款拿,一下子财政压力就小了很多,不要太安逸啊
。。。。。我们利川内牛满面,国家级贫困县,最近10年上过8次焦点访谈,出镜率比和武汉差不多鸟,上过其他农业啊经济频道的也好几次,不过都是作为反面教材出现,真是一出悲剧
回复 3# tl19861110

这么高的出镜率, 也没吸引到什么投资么?
季路 发表于 2010-5-13 16:59


    全是负面新闻 投资个鸟哦,我上初中还是高一那会一年上了三次。两次在一周之内,这两次分别是特大车祸导致二十多名大学生死亡,另外一次是别人办酒席凶手恶意投放毒鼠强8人死亡N人住院,这次之后全国收缴。。。。。。


最近一次是去年12月份曝光利川的公交状况,刹车都失灵时不灵的还在山路上载着N多人飞奔,状况持续好几年了。。。。
http://player.56.com/v_NDgzMDM5MzU.swf

最近一次是去年12月份曝光利川的公交状况,刹车都失灵时不灵的还在山路上载着N多人飞奔,状况持续好几年了。。。。
http://player.56.com/v_NDgzMDM5MzU.swf
一个真实的故事:数年前,我老家的县委书记在某个大会上喜气洋洋的宣布: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县已经评上自治区级贫困县了!全场顿时掌声雷动。
下一步,我们要争取评上国家级贫困县!欢呼声遂响彻云宵……
为什么上面的美好愿望总是被下面的弄成这样。
山人0504 发表于 2010-5-13 12:50

虽然是有着国家级贫困县的称号,但这几年每次回去,都已经不觉得那是个贫困的地方了,看到的人都穿得光鲜亮丽,物价水平也比娄底这边高,被人称之为“小香港”啊(当然,再偏远的地方我也没去了)。只是县城小了点,挤了点,虽然新县政府是搬过河了,但整个商业中心还是挤在老地方。希望高速公路和其他的一些基础设施修好后,新化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上个礼拜回去帮我老爸换二代身份证,感觉政府部门的办事态度还是相当好的,都挺热心的。
也许是新化人的关系吧,就怎么看都怎么觉得新化山好水好人也好,也唯愿新化好起来。
听着不好听,实惠大着呢。好肉烂在肚子里。
不知道我老家的国贫县的帽子还在不,县里的各届领导一直在争取不脱帽
  有些地方,穷的是人心人性,不是资金,再多的资金下去,都是那个样子。
wuxs1001 发表于 2010-5-14 10:33
省里分给娄底地区/市有一个贫困县名额,娄底就两县两市一区,两市一区肯定不够资格,一比新化比双峰贫困,这个名额就落到了新化县嘴里。真和湖南西部的先比起来,新化要富好多。
家里是革命老区,要照顾的,貌似一直是贫困县,当然经济也不发达。
楼上的楼上,兄弟我就是双峰人啊,正在追一个新化妹子。:D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以后谁挂贫困县的旗号,不给钱,直接派专家。又能带动经济,又免得专家没事老放嘴炮~双赢啊~
回复 16# kaka22


    好主意~
山人0504 发表于 2010-11-10 22:24


貌似双峰在湖南省外名头更大:D
回复 16# kaka22

派砖家还不如给钱算了,至少,给了钱,上面也安逸了。
想起我们死死抓着不放“发展中国家”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