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第一:中国新型坦克竟败给老式坦克(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59:03
人才第一:中国新型坦克竟败给老式坦克(图)2010年04月30日    人民日报  






济南军区某装甲部队的79式主战坦克(中国军网图片)

火车搭载我军新型坦克

对老式坦克进行洗消作业

我军新型轮式突击炮开火


  陆军,我军诸军兵种中曾经的“老大哥”,从“平台”到系统,在信息时代应该怎样训练、怎样作战、怎样打赢?近日,记者来到素有“中国铁军”之称的济南军区某集团军寻找答案——
  “跨越—2009”实兵演习,举世关注的是兵力远程投送。然而,参加演习的该集团军“猛虎师”却领略了另外一番滋味——兵马未动,一场网络空间作战已经打响。
  8月15日,该师全面进入战备等级转换阶段。师装备部电脑屏幕上频繁闪出“一分钟倒计时关机界面”。指挥大厅的大屏幕上竟出现了来自“敌方”的“反战”口号。
  “敌方”已发动网络攻击!“师自动化站当即对染毒电脑实施物理隔绝,断绝其网络链接,进行病毒查杀……
  【镜头二】
  某摩步团团长魏德明正指挥部队在高速公路上以极高的速度向预定地域行进。一份急电传来:某国侦察卫星、高空侦察机将于××时××分经过你部上空,企图跟踪你部行军动向,令你部迅速采取规避防护措施。
  魏团长立即责成侦察参谋查明侦察卫星型号及性能,同时通过某新型野战指挥系统下达隐蔽伪装命令,全团立即由快速机动转入隐蔽伪装。
  仅仅10分钟,一支编队整齐的军车车队竟然“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镜头三】
  金秋时节,某演习拉开帷幕。作为演习主力,某摩步师把演练重点放在了适应和挑战复杂电磁环境考验上。
  演习中,导演部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把武器装备的电磁信号特征逼真地模拟出来,清晰设置战场电磁态势和敌我双方电子对抗行动。而该摩步师的指挥、通讯、控制等,全都依托信息系统来展开。
  总参谋部组织10所院校40名专家,对该摩步师进行全面考评后,肯定该部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训练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向信息化训练要战斗力!”近年来,一场争先恐后推进军事训练转变的大竞赛,在我军各部队展开。一些冲在前列的部队,激情追逐军事变革前锋浪头,在信息化演兵场上和模拟对手过招、向训练难题叫板、与素质困境“鏖战”,从一次次较量中吃苦头,也尝到了甜头。
  1926年10月,我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力克武昌城,荣膺“铁军”美誉。经过80多年征战和拼搏,由叶挺独立团等英雄部队发展而来的济南军区某集团军,正向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的空地一体新型陆军部队转型。
  从北伐中一马当先攻坚克难,到挺进信息化战场勇立潮头,“中国铁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与坚忍,在驰骋有形与无形战场中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生动展示了建设信息化雄师劲旅的崭新风貌。
  瞄准
  走有效创新之路
  某师抽组精干力量挺进山高坡陡的太行山深处某复杂地域,组织山地进攻实兵演练。
  然而,几个“尴尬”场景差点让部队在“交战”中摔了大跟头。
  ——开设基本指挥所命令下达后,数十名官兵搭设帐篷、铺设电线……足足用了几个小时才完成,而且直到演习结束都没挪“窝”。
  ——得知敌方在我攻击通道上紧急布设了雷区,但指挥员由于无法跟进指挥,电台通信中断,致使攻击分队“误入雷区,损失惨重”。
  ——主攻团冲击受阻时,后方指挥员不能实时掌握前方情况,无法根据战场态势作出正确判断和实施决策,险些贻误战机。
  集团军首长、机关来到该师,与官兵共同分析情况。军长戎贵卿说:“信息化条件下训练这条路,我们非得‘快马加鞭’不可!今天的训练是为了明天的胜利。如果我们不抓紧提高信息化作战本领,今天的训练就会埋藏明天的悲剧。”一番剖析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信息化再好,不适应实战需要也是‘隔靴搔痒’!”
  于是,一个集方便快捷、多维战场信息采集、精确指挥控制、定位导航等功能于一体的车载式野战指挥方舱,研制建造成功。不久,该师又一次踏上重大演习征程,创下整建制摩步团日行军916公里,行进中组织联合攻击、2小时攻下“敌”阵地等多项纪录,赢得总部、军区的一致好评。
  从“走麦城”到创纪录,该集团军上上下下没有被“小胜”遮望眼,而是在深入思索、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果敢地迈出了一条更坚实、更宽广的有效创新之路:
  为提高信息化指挥训练水平,集团军对原有的野战指挥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并成功嫁接某卫星系统,实现了移动指挥方舱间图像、音频互通;装甲车辆实现信息交换数字化、实时化。
  为解决训练演习战斗气氛不逼真的问题,某师运用新装备和兵种专业模拟训练器材及软件,构建单车、单炮、单机、单发射架和新武器系统模拟训练平台;依托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构建双向交互式视频教学和网上对抗训练平台。
  信息化作战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该集团军还注重创新的“扩散效应”,用“信息流”、“数据流”引导“技术流”,为后勤保障安上“精算器”。借助自主研制的“战场伤员快速分类识别系统”,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卫星信道与后方医院形成远程可视化链接,自动识别传递伤员信息,彻底告别了战场救护程序繁琐、伤情信息传递慢的历史。
  如今,再看看现在的演练场,身处战火、硝烟、枪炮声中,运用着信息化作战装备,官兵们颇为自豪:“这才是真正在练打赢!”
  出题
  把部队逼入墙角
  “怎么苦,就怎么练;什么难,就练什么”,这是某集团军基层一位班长评价“上级的思路”时讲的话。
  集团军有一套“把部队逼到墙角”的做法:
  “战场位移”。未来战场在哪里,就把哪里的情形模拟到训练地域中来,然后让部队在其中训练。
  “高强度机动”。到千里之外的陌生地域训练,以紧急出动的方式把部队拉出来,铁路机动、公路机动、陆航机动、冒雨冒雪顶着烈日机动……如果有人敌情观念不强,就派出“蓝军分队”、“远程火力”袭击他们。
  “全程干扰”。干扰对手,也干扰自己。从GPS干扰、光电干扰、重点定向干扰到全方位干扰。总之,别想闲着。
  “攻击指挥所”。一旦发现目标,电磁攻击便立刻到来,其他攻击也如影随形。有的指挥所一晚上搬3次家,还是不敢懈怠。
  “逢训必考”。考核与考评经常化、全员化、信息化。有官兵评价,我们这里有个无形的对手,名字叫做“考比拉”:考核、比赛、拉出去对抗。
  “少讲不讲成绩,多讲专讲问题。”集团军政委高建国告诉记者。近年来,铁军不管组织哪次演习,都突出强化问题意识,引导部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暴露问题、勤于解决问题,用问题牵引平时的训练。
  被逼到墙角的部队,以另一种方式作出了反击:“变!”
  这是一场指挥所演练——
  传统手工堆制的沙盘,变成了自动化沙盘。某师基本指挥所内,只见一名中校军官右手轻触触摸式指挥视屏显示器,各类战术想定便真实地呈现眼前。指挥员通过对多种战术想定综合分析对比,很快确定了最佳战斗方案。
  这是考验指挥控制能力的时刻——
  以往凭想象指挥控制,变成了可视化精确指挥控制。“敌军”作战部署情况尽显屏幕之上,我方指挥员随即修改完善并定下战斗决心。
  这是更加科学的用兵方式——
  没有了“人海战术”,变成了量敌用兵。在精确评估敌我作战能力的基础上,作战决策更加科学、准确。
  集团军副军长谭民说:“形势、任务和对手都很逼人,我们没有退路,只能向前。逼到墙角的反击,会更加有力。”
  培养
  人的因素第一,人才第一
  某装甲团列装了新型坦克,技术十分先进。双向稳定、激光测距、弹道微机计算、自动锁定目标、微光远距离夜视……诸多先进性能,让官兵们既兴奋、又为难:复杂的操作面板,一个个开关、按钮,崭新的技术名词,把以往的训练能手一下子变成了“门外汉”。
  一次对抗演练中,新型坦克与“敌”方同样数量的老式坦克短兵相接,结果技术性能处于绝对优势的“红方”竟然败北,而对方只损失了不到一半的兵力。
  “装备没有问题,关键在于人的素质!没有信息化的人才支撑,打赢信息化战争等于空谈!”官兵们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震撼性教育。
  正在该团蹲点的集团军参谋长石正露提出,要把解决好提高官兵综合素质问题,作为促进信息化条件下训练的一项核心任务。
  集团军党委统一认识:“加速训练转变,更需要智慧、热情、创造力,必须培养大量人才!”并依托四个方面常抓不懈:
  ——依托教育训练培养。充分吸纳借鉴外军和我军信息化建设先进经验,优先发展信息网络基础设施,100%实现“网络进班排”。
  ——依托新装备训练催生。充分发挥集团军新装备种类多、覆盖面广的优势,运用配套训练软件把模拟训练和实装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官兵重点学习掌握技术原理,熟悉战技术性能,熟练掌握操作要领和战术运用,在实现人装结合中提高官兵信息化素质。
  ——依托大项任务历练。集团军结合重大训练、演习活动,广泛开展以技战术专攻精练为主的针对性强化训练,并围绕影响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能力瓶颈研究革新,打造了一支梯次衔接、搭配合理的科技人才群体。
  ——依托考核评估驱动。在这个集团军的各类考场上,信息素质测试都是“打头戏”,新列装的16种信息化程度高的指挥、通信、侦察装备是官兵技能评估的重点。
  “信息化条件下练兵,先从大脑练起。”集团军政治部主任王建武感叹:“信息化条件下训练的实践,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战斗力建设的一条规律:人的因素第一,人才第一位!” (冯春梅)人才第一:中国新型坦克竟败给老式坦克(图)2010年04月30日    人民日报  






济南军区某装甲部队的79式主战坦克(中国军网图片)

火车搭载我军新型坦克

对老式坦克进行洗消作业

我军新型轮式突击炮开火


  陆军,我军诸军兵种中曾经的“老大哥”,从“平台”到系统,在信息时代应该怎样训练、怎样作战、怎样打赢?近日,记者来到素有“中国铁军”之称的济南军区某集团军寻找答案——
  “跨越—2009”实兵演习,举世关注的是兵力远程投送。然而,参加演习的该集团军“猛虎师”却领略了另外一番滋味——兵马未动,一场网络空间作战已经打响。
  8月15日,该师全面进入战备等级转换阶段。师装备部电脑屏幕上频繁闪出“一分钟倒计时关机界面”。指挥大厅的大屏幕上竟出现了来自“敌方”的“反战”口号。
  “敌方”已发动网络攻击!“师自动化站当即对染毒电脑实施物理隔绝,断绝其网络链接,进行病毒查杀……
  【镜头二】
  某摩步团团长魏德明正指挥部队在高速公路上以极高的速度向预定地域行进。一份急电传来:某国侦察卫星、高空侦察机将于××时××分经过你部上空,企图跟踪你部行军动向,令你部迅速采取规避防护措施。
  魏团长立即责成侦察参谋查明侦察卫星型号及性能,同时通过某新型野战指挥系统下达隐蔽伪装命令,全团立即由快速机动转入隐蔽伪装。
  仅仅10分钟,一支编队整齐的军车车队竟然“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镜头三】
  金秋时节,某演习拉开帷幕。作为演习主力,某摩步师把演练重点放在了适应和挑战复杂电磁环境考验上。
  演习中,导演部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把武器装备的电磁信号特征逼真地模拟出来,清晰设置战场电磁态势和敌我双方电子对抗行动。而该摩步师的指挥、通讯、控制等,全都依托信息系统来展开。
  总参谋部组织10所院校40名专家,对该摩步师进行全面考评后,肯定该部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训练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向信息化训练要战斗力!”近年来,一场争先恐后推进军事训练转变的大竞赛,在我军各部队展开。一些冲在前列的部队,激情追逐军事变革前锋浪头,在信息化演兵场上和模拟对手过招、向训练难题叫板、与素质困境“鏖战”,从一次次较量中吃苦头,也尝到了甜头。
  1926年10月,我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力克武昌城,荣膺“铁军”美誉。经过80多年征战和拼搏,由叶挺独立团等英雄部队发展而来的济南军区某集团军,正向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的空地一体新型陆军部队转型。
  从北伐中一马当先攻坚克难,到挺进信息化战场勇立潮头,“中国铁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与坚忍,在驰骋有形与无形战场中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生动展示了建设信息化雄师劲旅的崭新风貌。
  瞄准
  走有效创新之路
  某师抽组精干力量挺进山高坡陡的太行山深处某复杂地域,组织山地进攻实兵演练。
  然而,几个“尴尬”场景差点让部队在“交战”中摔了大跟头。
  ——开设基本指挥所命令下达后,数十名官兵搭设帐篷、铺设电线……足足用了几个小时才完成,而且直到演习结束都没挪“窝”。
  ——得知敌方在我攻击通道上紧急布设了雷区,但指挥员由于无法跟进指挥,电台通信中断,致使攻击分队“误入雷区,损失惨重”。
  ——主攻团冲击受阻时,后方指挥员不能实时掌握前方情况,无法根据战场态势作出正确判断和实施决策,险些贻误战机。
  集团军首长、机关来到该师,与官兵共同分析情况。军长戎贵卿说:“信息化条件下训练这条路,我们非得‘快马加鞭’不可!今天的训练是为了明天的胜利。如果我们不抓紧提高信息化作战本领,今天的训练就会埋藏明天的悲剧。”一番剖析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信息化再好,不适应实战需要也是‘隔靴搔痒’!”
  于是,一个集方便快捷、多维战场信息采集、精确指挥控制、定位导航等功能于一体的车载式野战指挥方舱,研制建造成功。不久,该师又一次踏上重大演习征程,创下整建制摩步团日行军916公里,行进中组织联合攻击、2小时攻下“敌”阵地等多项纪录,赢得总部、军区的一致好评。
  从“走麦城”到创纪录,该集团军上上下下没有被“小胜”遮望眼,而是在深入思索、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果敢地迈出了一条更坚实、更宽广的有效创新之路:
  为提高信息化指挥训练水平,集团军对原有的野战指挥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并成功嫁接某卫星系统,实现了移动指挥方舱间图像、音频互通;装甲车辆实现信息交换数字化、实时化。
  为解决训练演习战斗气氛不逼真的问题,某师运用新装备和兵种专业模拟训练器材及软件,构建单车、单炮、单机、单发射架和新武器系统模拟训练平台;依托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构建双向交互式视频教学和网上对抗训练平台。
  信息化作战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该集团军还注重创新的“扩散效应”,用“信息流”、“数据流”引导“技术流”,为后勤保障安上“精算器”。借助自主研制的“战场伤员快速分类识别系统”,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卫星信道与后方医院形成远程可视化链接,自动识别传递伤员信息,彻底告别了战场救护程序繁琐、伤情信息传递慢的历史。
  如今,再看看现在的演练场,身处战火、硝烟、枪炮声中,运用着信息化作战装备,官兵们颇为自豪:“这才是真正在练打赢!”
  出题
  把部队逼入墙角
  “怎么苦,就怎么练;什么难,就练什么”,这是某集团军基层一位班长评价“上级的思路”时讲的话。
  集团军有一套“把部队逼到墙角”的做法:
  “战场位移”。未来战场在哪里,就把哪里的情形模拟到训练地域中来,然后让部队在其中训练。
  “高强度机动”。到千里之外的陌生地域训练,以紧急出动的方式把部队拉出来,铁路机动、公路机动、陆航机动、冒雨冒雪顶着烈日机动……如果有人敌情观念不强,就派出“蓝军分队”、“远程火力”袭击他们。
  “全程干扰”。干扰对手,也干扰自己。从GPS干扰、光电干扰、重点定向干扰到全方位干扰。总之,别想闲着。
  “攻击指挥所”。一旦发现目标,电磁攻击便立刻到来,其他攻击也如影随形。有的指挥所一晚上搬3次家,还是不敢懈怠。
  “逢训必考”。考核与考评经常化、全员化、信息化。有官兵评价,我们这里有个无形的对手,名字叫做“考比拉”:考核、比赛、拉出去对抗。
  “少讲不讲成绩,多讲专讲问题。”集团军政委高建国告诉记者。近年来,铁军不管组织哪次演习,都突出强化问题意识,引导部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暴露问题、勤于解决问题,用问题牵引平时的训练。
  被逼到墙角的部队,以另一种方式作出了反击:“变!”
  这是一场指挥所演练——
  传统手工堆制的沙盘,变成了自动化沙盘。某师基本指挥所内,只见一名中校军官右手轻触触摸式指挥视屏显示器,各类战术想定便真实地呈现眼前。指挥员通过对多种战术想定综合分析对比,很快确定了最佳战斗方案。
  这是考验指挥控制能力的时刻——
  以往凭想象指挥控制,变成了可视化精确指挥控制。“敌军”作战部署情况尽显屏幕之上,我方指挥员随即修改完善并定下战斗决心。
  这是更加科学的用兵方式——
  没有了“人海战术”,变成了量敌用兵。在精确评估敌我作战能力的基础上,作战决策更加科学、准确。
  集团军副军长谭民说:“形势、任务和对手都很逼人,我们没有退路,只能向前。逼到墙角的反击,会更加有力。”
  培养
  人的因素第一,人才第一
  某装甲团列装了新型坦克,技术十分先进。双向稳定、激光测距、弹道微机计算、自动锁定目标、微光远距离夜视……诸多先进性能,让官兵们既兴奋、又为难:复杂的操作面板,一个个开关、按钮,崭新的技术名词,把以往的训练能手一下子变成了“门外汉”。
  一次对抗演练中,新型坦克与“敌”方同样数量的老式坦克短兵相接,结果技术性能处于绝对优势的“红方”竟然败北,而对方只损失了不到一半的兵力。
  “装备没有问题,关键在于人的素质!没有信息化的人才支撑,打赢信息化战争等于空谈!”官兵们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震撼性教育。
  正在该团蹲点的集团军参谋长石正露提出,要把解决好提高官兵综合素质问题,作为促进信息化条件下训练的一项核心任务。
  集团军党委统一认识:“加速训练转变,更需要智慧、热情、创造力,必须培养大量人才!”并依托四个方面常抓不懈:
  ——依托教育训练培养。充分吸纳借鉴外军和我军信息化建设先进经验,优先发展信息网络基础设施,100%实现“网络进班排”。
  ——依托新装备训练催生。充分发挥集团军新装备种类多、覆盖面广的优势,运用配套训练软件把模拟训练和实装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官兵重点学习掌握技术原理,熟悉战技术性能,熟练掌握操作要领和战术运用,在实现人装结合中提高官兵信息化素质。
  ——依托大项任务历练。集团军结合重大训练、演习活动,广泛开展以技战术专攻精练为主的针对性强化训练,并围绕影响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能力瓶颈研究革新,打造了一支梯次衔接、搭配合理的科技人才群体。
  ——依托考核评估驱动。在这个集团军的各类考场上,信息素质测试都是“打头戏”,新列装的16种信息化程度高的指挥、通信、侦察装备是官兵技能评估的重点。
  “信息化条件下练兵,先从大脑练起。”集团军政治部主任王建武感叹:“信息化条件下训练的实践,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战斗力建设的一条规律:人的因素第一,人才第一位!” (冯春梅)
八股之典范......{:3_82:}
{:3_82:}。。。。59吗?
这有什么奇怪的?
PLA以弱胜强也不是第一次了,据中华网报导,华东某部的J10多次击落了F22呢。
很久都没的仗打了,练起兵来不好找实战的感觉,一言难尽
真不明白老发这样的八股有什么意思?如果这具有普遍意义,那还研发新装备干什么?继续修修补补思密达就是了。
99年阅兵时展示的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好像没怎么见过报道了,没有大规模装备部队?
一次对抗演练中,新型坦克与“敌”方同样数量的老式坦克短兵相接,结果技术性能处于绝对优势的“红方”竟然败北,而对方只损失了不到一半的兵力。





真的吗?这个怎么做到的???大家来探讨下如何按照八股的描述用59,69,79,80搞定96。。。。
这又没啥稀奇的,劣势装备在合适的环境采用合理战术打败优势装备的战例比比皆是!
"1926年10月,我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力克武昌城,荣膺“铁军”美誉。经过80多年征战和拼搏,由叶挺独立团等英雄部队发展而来的济南军区某集团军"

54军没有人想掐记者的脖子么?
回复 9# 飞云影疾

这个,坦克的很多么?
怎么总是这种新闻,新装备败给老装备,是相强调不能维武器论吗?这样的报道的误导性起到非常坏的作用
damo56030 发表于 2010-5-1 09:20

德国人不是有9辆坦克横穿某镇,干掉苏军无数……
老装备老有所用 但也不能老是...............
说白了就是自己逗自己玩的故事。
damo56030 发表于 2010-5-1 08:15

88B之类的搞定96也不难吧?换装长管105线的59,69,79对96也有威胁。
damo56030 发表于 2010-5-1 09:20


    苏军2辆范仑泰干掉3辆虎1,听起来不可思议吧?
回复 13# 飞云影疾

问题就在这里,演习场当时设定的是什么情况?
回复 17# 军用橙子
八股文的描述是啥,双方坦克大战,96全灭,老坦克剩一半
回复 16# 军用橙子

火控还是差了不少吧
damo56030 发表于 2010-5-1 11:00


    59改装105炮的都换了简易式火控,伏击96的话还是可以的(静对动命中率还是很高的)。至于88B,火控和96一个档次,96本来就是88C发展出来的么。
回复 21# 军用橙子


    看来只能用菜鸟被老鸟虐来解释了
短兵相接!
只希望演习能更贴近实战些
不奇怪
南沙战中……我们不是几艏小舰艇打的猴子的大舰屁滚尿流
战争的时候人的因素也算战力的
不会是那次59D夜间对抗88B吧
歼7也是能打下歼10的,特定时候。瓜娃子开咧
这年头 战争打的是体系...
又见八股文......
很好没有看到步兵 在坦克前面冲锋
老装备打败新装备,只能有几个可能,一 是指挥失误,被伏击,二 是新装备的部队还不熟练,三 是新装备没吹的那么技术优势明显。以上三点,可以得出不管怎么讲,对于装备新装备的部队被老装备部队打败就是有问题,而且很丢人,除非是上级越级指挥故意让其进伏击圈。
火山热海 发表于 2010-5-1 19:29
:L
这个是根据具体情况来定的,没有啥好不好的。
:L人才建设上不去,没看出来中国装备99的必要性
也许中国人驾驶59可能会击败中国人驾驶的99,但中国人驾驶的59能击败外国人驾驶的MIA2吗[:a12:]
黑暗梦魇 发表于 2010-5-1 05:26

那个破烂玩意 要是大规模装备部队,才真是杯具了。
我在PSP上多次用MIG-21击落F22
物理隔绝。。。。。。拔网线还是关无线网卡?
果然牛啊!!!!!!!!
总觉得TG的所谓演练就是个笑话
《兵器知识》20105A上面有一篇介绍稳像式火控的文章提到了一些原因。简单说就是部队对新装备陌生,不知道该怎么训练、怎么使用,战斗力出不来。
人与人之间智慧的博弈,不在装备先进程度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