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纸甲与纸甲吞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01:18:26


文山甲与纸吞口

文山甲与纸吞口
090124173034946d91b0d01b93.jpg.thumb.jpg
《南史.齐本纪》云:东昏侯时,北魏兵压境。“(帝)乃聚兵为固守计,召王侯分置尚书都坐及殿省。尚书旧事,悉充纸铠”。

   唐宣宗时,徐商守蒲州,有兵士千人,“襞纸为铠,劲矢不能透”。(《新唐书》卷113)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与后周交战,“民间又有自相率、以纸为甲、农器为兵者,号白甲兵。”(《南唐书》卷三)

   北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四月,“诏江南、淮南州军造纸甲三万,给陕西防城弓手。”

  北宋司马光的《涑水纪闻》卷12在记载了这条材料之后,又云“诏委逐路州军以远年账籍制造”。可见,宋代的纸甲是用陈年账簿即废纸制造的。时任陕西经略安抚使的田况也说:“臣前通判江宁府,因造纸甲得远年账籍。”(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2)

  南宋真德秀任泉州知州时,上枢密院的奏折称:“所有本寨军器都稍足备,但水军所需者纸甲。今本寨乃有铁甲百副,今当存留其半,而以五十副就本军换易纸甲。”(《真文忠公文集.申枢密院措置沿海事宜状》)

  明军抗击倭寇时,也使用了纸甲,至于为什么弃铁甲而用纸甲,明人茅元仪的《武备志》总结道:“(南方)天雨地湿,铁甲易生金肃烂,必不可用矣。倭夷土贼率用火铳神器,而甲有藤有角,皆可用。但铅子俱能洞入,且体重难久。今择其利者,步兵性有辑甲,用辑布不等。若纸绵俱薄,则箭亦可入,无论铅子。今需厚一寸用绵密辑,可长至膝。”

   关于纸甲,中国纸甲并非传统意义的纸,与其说是纸,不如说是皮甲更靠谱,说纸甲不能不提到皮甲,纸甲只是皮甲的沿伸。北方干燥,而南方潮湿,皮甲在南方不经过防水处理是会霉掉的。即便经过防水处理也不易保管,只要穿上就会磨破防水层,破烂不堪的皮甲的修补就随之出现,修补之法就是熬皮胶补。

皮胶的取材也很广泛,鱼皮,鱼膘胶,牛皮胶,踢筋,牛踢壳,穿山甲,以及松香松节油也被应用其中,以皮胶为原料的一类甲胄被《武备志》收录。如唐貌铠用了穿山甲五张皮加透骨草皮硝等等煮炖煮取胶,炖一夜铸成厚度和牛皮差不多,按大小长短构成方型穿做甲叶。
61cb5d5fx8388751c8643&690.jpg明代杨国桢在《涌幢小品》中也记载明了纸甲的制作方法:“纸甲 用无性极柔之纸 加工捶软 迭厚三寸 方寸四钉如遇水雨浸湿铳箭难透。”在这里杨国桢谈到了如遇水雨浸湿,铳箭难透,然而我认为大家对杨国桢纸甲的认识是片面的,因为纸甲有很多种类,一般用桐油经过防水处理的,纸甲就怕雨水浸湿,浸湿就会失去强度与弹性硬度,所以这里应该是如遇雨水浸湿难透和铳箭难透。

   桐油起防水作用,一般还得调和生漆配合使用,纸甲大多数人都对其是一知半解,包扩推崇纸甲的人和反对纸甲的人,呵呵,因为没有实物,大家都是按自己的理解谈论,都没有认识到它是皮甲的再生物。这个东西只要保持干燥,我用板金剪刀剪不开,太绵韧,比剪不锈钢还困难,一剪就夹刀,用砍刀试过,除了砍上一条印,真还砍不穿,其实厚度并没有多厚,还不到6。


以皮胶为基本原料制作必需添加钎维材料,这不是谁都明白的道理。钎维材料,纸也可,丝也可。为何单叫纸甲呢,中国甲取名一般按工艺,材料,样式明名,唯有纸甲以示区别。

用铜吞口附着文山甲,除了重量使人不能忍受,最大的问题是两者间在活动中的磨擦会严重干饶你的动作,这意谓着,穿此甲者会在战场上会有意外的后果,所以轻质耐磨的纸甲吞口放这里才是合理的。

  文山甲是南方甲胄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铁甲,在这过程中用过铜吞口,穿上才知道有问题,看过关公擒将图才明白关公蓝色吞口的意义,看过南宋石刻才发现吞口的厚重,不是用铜用铁可以解决的问题
61cb5d5fx71ae89c459eb&690.jpg

{30D4786B-C53E-45F7-848F-5993037B66A7}0.JPG

关公擒将图

这一排清代泥塑三国武将人物,你会发现其兽吞口很难和金属有联系,正中的这一员战将其肩吞口和腹吞口用料完全不同


而宋代所有盔甲取材广泛,有牛羊角的,有蹄壳的,有鲨鱼皮的,有钢煅造的,最有趣的是盔甲混搭,
吞口的作用除了一般装饰的意义外,它还有一个保型的作用,保型就是保持整个外观型状和人体穿着结构。这并不象很多人认为的它只是个装饰。没有吞口的盔甲穿起来,只要一活动就会东倒西歪,因为铁盔甲有足够重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吞口在这里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
而西洋甲本身就是一种保型盔甲,和中国活动面很大的连缀甲胄不同也在于此。
豪无疑问,突厥狼吞的确是金属的。但并不代表中国古甲吞口都是金属的,如果用金属只能用铜(如果你懂得一点铸造专业),金属、皮革、织物都会使用。中国甲胄的吞口都是附着在甲片上的,比如铁札甲上再用一层铜吞口,(那个年代可没有紫铜哦)豪无意义,即增加了重量,又是脆的。衣甲皆软脆,不足当矢石。
突厥狼吞口是单一的铜甲护臂,和中原的护臂不是一回事。越到后来越符号化,用布就多了,18世纪越南的士兵号衣,就还有这个,纯粹是布衣上刺绣出吞口。
由于盔甲的笨重,故有人也设法改造轻甲,如南宋中期名将毕再遇“更造轻甲,长不过膝,披不过肘,兜鍪亦杀重为轻,马甲易以皮。末宁宗嘉定时,蕲州曾在三、四个月中造“纸兜鍪一千副”(《辛巳泣蕲录》)。《纸铠绵甲》说:“纸甲用无性极柔之纸,加工锤软,叠厚三寸,方寸四钉,如遇水雨浸湿,铳箭难透。”
宋仁宗时,尹洙上奏,谈到宋军中兵器的配置,“诸处马军每一都枪手,旗头共十三人,其八十余人并系弓箭手;步军每一都刀手八人,枪手一十六人,其七十余人并系弩手”。弓弩手占了军士的大部分,其缺点是“更不学枪刀,虽各带剑一口,即元不系教习”,结果到短兵相接之际,“束手受害”,他主张“马步军除弓弩外,更须精学刀剑及铁鞭,短枪之类”,因而故有马军甲身所以独用左掩,好像西藏人穿袍一般,日本大铠时代,也是一手有笼手,一手无,欧洲匈牙利也是单边的,所以之后各国骠骑兵都效仿匈牙利,只穿一个护臂。1001261223cb45a8f16390313e.jpg
如是左撇子那就得用右掩膊

突厥狼吞,你细看,你会发现它是铜和皮合一的

突厥狼吞,你细看,你会发现它是铜和皮合一的

突厥狼吞,你细看,你会发现它是铜和皮合一的

在试制纸甲吞口,研究了很久吞口不能用金属来做,或许以前也有用金属的,但不会很大,发展到唐宋以后,特别是唐代表现出来的整体式巨大的兽吞口,而突厥吞口并非都是整体的,如使得用金属制作,显然人体不能承受,活动不开,这其中的道理就逼得我不得不考虑它的制作材料应该是皮或纸一类的东西,再观察了大量的图片后,结合彝甲皮头盔造型,以及当时皮纸甲的广泛应用,使我坚信中国盔甲吞口材料应为皮纸甲。
皮纸甲具有弹性,也具有很好的表面硬度和拉深强度,从理论上来讲和现代凯夫拉纤维布差不多了,缺点只是没有凯夫拉纤维布耐高温而矣。
古代皮革的硬化处理工艺已失传,现代皮革的硬化靠药水,不过我知道古人做吞口不会用革,而是用动物肢体踢膀部位修整亮干后的生皮,具有自然的造型,就连吊鱼上的兽型脊柱也是天然动物的骨骼联缀而成。我没有场地和条件去搞纯皮的吞口,只好做纸甲一类的吞口。
用干硬牛踢磅皮入二层温油热侵,软化后可模压成型。

如非要使用金属制作,显然只能是皮甲配金属吞口,铁甲配非金属吞口。做纸甲吞口并非否定金属吞口的存在,而是判定其各自的使用的范围。

文山甲与纸吞口

文山甲与纸吞口
090124173034946d91b0d01b93.jpg.thumb.jpg
《南史.齐本纪》云:东昏侯时,北魏兵压境。“(帝)乃聚兵为固守计,召王侯分置尚书都坐及殿省。尚书旧事,悉充纸铠”。

   唐宣宗时,徐商守蒲州,有兵士千人,“襞纸为铠,劲矢不能透”。(《新唐书》卷113)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与后周交战,“民间又有自相率、以纸为甲、农器为兵者,号白甲兵。”(《南唐书》卷三)

   北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四月,“诏江南、淮南州军造纸甲三万,给陕西防城弓手。”

  北宋司马光的《涑水纪闻》卷12在记载了这条材料之后,又云“诏委逐路州军以远年账籍制造”。可见,宋代的纸甲是用陈年账簿即废纸制造的。时任陕西经略安抚使的田况也说:“臣前通判江宁府,因造纸甲得远年账籍。”(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2)

  南宋真德秀任泉州知州时,上枢密院的奏折称:“所有本寨军器都稍足备,但水军所需者纸甲。今本寨乃有铁甲百副,今当存留其半,而以五十副就本军换易纸甲。”(《真文忠公文集.申枢密院措置沿海事宜状》)

  明军抗击倭寇时,也使用了纸甲,至于为什么弃铁甲而用纸甲,明人茅元仪的《武备志》总结道:“(南方)天雨地湿,铁甲易生金肃烂,必不可用矣。倭夷土贼率用火铳神器,而甲有藤有角,皆可用。但铅子俱能洞入,且体重难久。今择其利者,步兵性有辑甲,用辑布不等。若纸绵俱薄,则箭亦可入,无论铅子。今需厚一寸用绵密辑,可长至膝。”

   关于纸甲,中国纸甲并非传统意义的纸,与其说是纸,不如说是皮甲更靠谱,说纸甲不能不提到皮甲,纸甲只是皮甲的沿伸。北方干燥,而南方潮湿,皮甲在南方不经过防水处理是会霉掉的。即便经过防水处理也不易保管,只要穿上就会磨破防水层,破烂不堪的皮甲的修补就随之出现,修补之法就是熬皮胶补。

皮胶的取材也很广泛,鱼皮,鱼膘胶,牛皮胶,踢筋,牛踢壳,穿山甲,以及松香松节油也被应用其中,以皮胶为原料的一类甲胄被《武备志》收录。如唐貌铠用了穿山甲五张皮加透骨草皮硝等等煮炖煮取胶,炖一夜铸成厚度和牛皮差不多,按大小长短构成方型穿做甲叶。
61cb5d5fx8388751c8643&690.jpg明代杨国桢在《涌幢小品》中也记载明了纸甲的制作方法:“纸甲 用无性极柔之纸 加工捶软 迭厚三寸 方寸四钉如遇水雨浸湿铳箭难透。”在这里杨国桢谈到了如遇水雨浸湿,铳箭难透,然而我认为大家对杨国桢纸甲的认识是片面的,因为纸甲有很多种类,一般用桐油经过防水处理的,纸甲就怕雨水浸湿,浸湿就会失去强度与弹性硬度,所以这里应该是如遇雨水浸湿难透和铳箭难透。

   桐油起防水作用,一般还得调和生漆配合使用,纸甲大多数人都对其是一知半解,包扩推崇纸甲的人和反对纸甲的人,呵呵,因为没有实物,大家都是按自己的理解谈论,都没有认识到它是皮甲的再生物。这个东西只要保持干燥,我用板金剪刀剪不开,太绵韧,比剪不锈钢还困难,一剪就夹刀,用砍刀试过,除了砍上一条印,真还砍不穿,其实厚度并没有多厚,还不到6。


以皮胶为基本原料制作必需添加钎维材料,这不是谁都明白的道理。钎维材料,纸也可,丝也可。为何单叫纸甲呢,中国甲取名一般按工艺,材料,样式明名,唯有纸甲以示区别。

用铜吞口附着文山甲,除了重量使人不能忍受,最大的问题是两者间在活动中的磨擦会严重干饶你的动作,这意谓着,穿此甲者会在战场上会有意外的后果,所以轻质耐磨的纸甲吞口放这里才是合理的。

  文山甲是南方甲胄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铁甲,在这过程中用过铜吞口,穿上才知道有问题,看过关公擒将图才明白关公蓝色吞口的意义,看过南宋石刻才发现吞口的厚重,不是用铜用铁可以解决的问题
61cb5d5fx71ae89c459eb&690.jpg

{30D4786B-C53E-45F7-848F-5993037B66A7}0.JPG

关公擒将图

这一排清代泥塑三国武将人物,你会发现其兽吞口很难和金属有联系,正中的这一员战将其肩吞口和腹吞口用料完全不同


而宋代所有盔甲取材广泛,有牛羊角的,有蹄壳的,有鲨鱼皮的,有钢煅造的,最有趣的是盔甲混搭,
吞口的作用除了一般装饰的意义外,它还有一个保型的作用,保型就是保持整个外观型状和人体穿着结构。这并不象很多人认为的它只是个装饰。没有吞口的盔甲穿起来,只要一活动就会东倒西歪,因为铁盔甲有足够重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吞口在这里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
而西洋甲本身就是一种保型盔甲,和中国活动面很大的连缀甲胄不同也在于此。
豪无疑问,突厥狼吞的确是金属的。但并不代表中国古甲吞口都是金属的,如果用金属只能用铜(如果你懂得一点铸造专业),金属、皮革、织物都会使用。中国甲胄的吞口都是附着在甲片上的,比如铁札甲上再用一层铜吞口,(那个年代可没有紫铜哦)豪无意义,即增加了重量,又是脆的。衣甲皆软脆,不足当矢石。
突厥狼吞口是单一的铜甲护臂,和中原的护臂不是一回事。越到后来越符号化,用布就多了,18世纪越南的士兵号衣,就还有这个,纯粹是布衣上刺绣出吞口。
由于盔甲的笨重,故有人也设法改造轻甲,如南宋中期名将毕再遇“更造轻甲,长不过膝,披不过肘,兜鍪亦杀重为轻,马甲易以皮。末宁宗嘉定时,蕲州曾在三、四个月中造“纸兜鍪一千副”(《辛巳泣蕲录》)。《纸铠绵甲》说:“纸甲用无性极柔之纸,加工锤软,叠厚三寸,方寸四钉,如遇水雨浸湿,铳箭难透。”
宋仁宗时,尹洙上奏,谈到宋军中兵器的配置,“诸处马军每一都枪手,旗头共十三人,其八十余人并系弓箭手;步军每一都刀手八人,枪手一十六人,其七十余人并系弩手”。弓弩手占了军士的大部分,其缺点是“更不学枪刀,虽各带剑一口,即元不系教习”,结果到短兵相接之际,“束手受害”,他主张“马步军除弓弩外,更须精学刀剑及铁鞭,短枪之类”,因而故有马军甲身所以独用左掩,好像西藏人穿袍一般,日本大铠时代,也是一手有笼手,一手无,欧洲匈牙利也是单边的,所以之后各国骠骑兵都效仿匈牙利,只穿一个护臂。1001261223cb45a8f16390313e.jpg
如是左撇子那就得用右掩膊

突厥狼吞,你细看,你会发现它是铜和皮合一的

突厥狼吞,你细看,你会发现它是铜和皮合一的

突厥狼吞,你细看,你会发现它是铜和皮合一的

在试制纸甲吞口,研究了很久吞口不能用金属来做,或许以前也有用金属的,但不会很大,发展到唐宋以后,特别是唐代表现出来的整体式巨大的兽吞口,而突厥吞口并非都是整体的,如使得用金属制作,显然人体不能承受,活动不开,这其中的道理就逼得我不得不考虑它的制作材料应该是皮或纸一类的东西,再观察了大量的图片后,结合彝甲皮头盔造型,以及当时皮纸甲的广泛应用,使我坚信中国盔甲吞口材料应为皮纸甲。
皮纸甲具有弹性,也具有很好的表面硬度和拉深强度,从理论上来讲和现代凯夫拉纤维布差不多了,缺点只是没有凯夫拉纤维布耐高温而矣。
古代皮革的硬化处理工艺已失传,现代皮革的硬化靠药水,不过我知道古人做吞口不会用革,而是用动物肢体踢膀部位修整亮干后的生皮,具有自然的造型,就连吊鱼上的兽型脊柱也是天然动物的骨骼联缀而成。我没有场地和条件去搞纯皮的吞口,只好做纸甲一类的吞口。
用干硬牛踢磅皮入二层温油热侵,软化后可模压成型。

如非要使用金属制作,显然只能是皮甲配金属吞口,铁甲配非金属吞口。做纸甲吞口并非否定金属吞口的存在,而是判定其各自的使用的范围。
一排清代泥塑三国武将人物,你会发现其兽吞口很难和金属有联系,正中的这一员战将其肩吞口和腹吞口用料完全不同,肩吞口应该是纸甲(漆色),而腹吞口和铁甲的漆金是一样的。
武侯祠中真正有价值的是后面那排南宋武士浮雕,可惜无人有线描集,我拍的照片或多或少的都被反光了
我记得有一集流言终结者,就实验了这个东西。大约一英寸厚报纸,压紧了浸水冻结,手枪弹近距离无法击穿。在做这玩意的结构强度实验时,这东西的性能让亚当和杰米咋舌不已。
说道纸张的强度,确实超乎常人的想象,就流言终结者这个节目中涉及到的,我记得有一些。
譬如,托瑞·贝勒奇用擦屁股用的手纸搓成纸绳子模拟脱狱,结果成功了。
把两本旧金山的电话薄,每页互插,要把这两个电话本拉开,最后的结果是动用了两辆坦克才成功。
还有纸防弹衣,纸船什么的,都有。
如果楼主发表原创内容,请注明“原创”标签,以便版主掌握奖励方式
观弈书童 发表于 2010-4-25 18:21


    谢版主,我一般都是原创的,个别有转的资料
金色闪电 发表于 2010-4-22 18:16
我吃过纸火锅算么?
真是实践出真知。
愤青甲 发表于 2010-4-22 02:58

好多年前,隐约听说云南什么地方还有人做这个玩意。
学习了,《世界军事》04年有过类似介绍。
学习········
开眼界啦!
神人啊,我看过电视上的那个藤甲的片子,楼主什么时候也搞一个纪录片
头回听说,长见识了,谢谢楼主分享
纸甲在理想状态下是还不错,但保存太难,受潮+暴晒之后怎么用?难道古人做纸甲就是为了那寥寥几次的使用机会?
LX726 发表于 2010-9-6 16:06


    受潮+暴晒之后怎么用,文中已说明了
我认为吞口是薄铁皮敲出来的,如果是纸的,不论怎么加工和保养都不行。一下雨全完了。
     而吞口造型用心很大,带有明显的表现风格。也就是在战场上炫耀的表现,非常扎眼。

     甚至,现在吞口成了中国式铠甲的代表型像。
     纸吞口就算涂漆和金粉,一下雨也保护不了,而且出征个几十天也不能看了。

     我认为在这个主要打眼的地方,不会考虑使用纸。
     应该是铁制打磨薄些的。

     山文甲也没有图中这么厚,别想穿起来。山文甲应该也是薄铁皮,反复锻打去碳。用绳子固定互相卡紧,山字拱起带有强烈弹性。即使是骨朵砸上去也能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