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李书福买的沃尔沃技术其实一钱不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1:32:26
“沃尔沃的技术一文不值”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石尔
  
  曾成功救活日产汽车、现同时担任雷诺和日产两家公司总裁兼执行长的戈恩,日前被路透社记者问到对浙江吉利并购美国福特旗下的瑞典汽车品牌沃尔沃的看法时说:“如果(吉利)是我的对手,我会怂恿他去购买。但如果是我的朋友,我会让他别碰。”
  
  尽管吉利并购沃尔沃于上月28日尘埃落定时,国内舆论诸如“蛇吞象”、“平民迎娶公主”、“民营企业走向国际的标杆”等溢美之词不绝于耳。但喧嚣过后,人们开始冷静思考,吉利这家1994年还在做电单车,目前在中国汽车业中仅排名老十的中国民营企业,如何玩得转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国际品牌?市值只有几十亿元人民币的吉利却豪掷18亿美元,接下福特扔出的连年亏损的大包袱,究竟值也不值?
  
  “沃尔沃不是过去的沃尔沃”
  
  与包括吉利在内的许多中国企业忙于走出国门的道路完全相反,美国三大车厂之一的福特,自2006年艾伦·穆拉利任总裁后,便忙于卸掉非核心的海外品牌,力行“一个福特”之路。
  
  过去福特花了十余年的时间在欧洲并购的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捷豹(Jaguar)、陆虎(Land Rover)和沃尔沃(Volvo)都成为艾伦·穆拉利的”眼中钉”,原因只有一个:赔钱赔得惊人。
  
  于是,艾伦·穆拉利花了三年时间处理这些包袱,2007年把阿斯顿-马丁卖给英国财团,2008年把捷豹和陆虎抛售给印度的Tata公司,它还让出了在马自达中的很大一部分所有权。福特2009年年初正式宣布将出售沃尔沃,并确认对沃尔沃的整个投资产生了6.5亿美元的税前减值支出。今年3月28日,艾伦·穆拉利为沃尔沃终于不再属于福特而松了一口气。
  
  有82年历史的沃尔沃,是欧洲接近豪华的汽车品牌。自2005年以来连年亏损,去年仅销售不到34万辆汽车的沃尔沃品牌到底值多少钱,见仁见智。有人说其净资产超过15亿美元、品牌价值就值100亿美元。有人说,福特1999年迎娶沃尔沃时花了64.5亿美元,如今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全部净资产,付出的价格仅有当年福特收购价的三分之一左右,实在是捡了大便宜。
  
  认定吉利并购沃尔沃物超所值的人,究其根据,第一无非是它的安全可靠的品牌形象,第二是自1999年以来,福特在沃尔沃身上“烧钱”上百亿美元做新能源研发,研发出来的那些知识产权一定是价值连城。
  
  然而美国汽车行业分析师John Rosevear说,这些都似乎是镜中花,水中月,人们的幻象而已。如今的“沃尔沃”早已不是以前的“沃尔沃”。它原有三大核心价值——安全、耐用和上世纪60至70年代的嬉皮文化气息,现在已很难套用到它的身上。这并非指沃尔沃比以前不安全了,或比以前不耐用了,而是在当代西方国家消费者看来,安全、耐用和质量已成为几乎所有汽车品牌不懈的共同追求。
  
  如今如果哪家汽车品牌还把安全和耐用作为该品牌赖以示人的特征的话,只能让人觉得像鸟炫耀自己有翅膀、鱼夸口自己会游水一样滑稽可笑。而从福特的角度看,自1999年并购后,沃尔沃原本可能拥有的与安全性能相关的科技,也早就被吸收到福特汽车的研发中,成为福特汽车的元素之一。这些对福特来说,早就是一杯淡而无味的白开水。
  
  为《华盛顿邮报》汽车版撰写专栏的作家Matthew DeBord撰文指出,尽管福特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可圈可点,然而可悲的是,过去十来年,福特几乎彻底摧毁了“沃尔沃”花了几十年才建立起来的这一品牌的价值。吉利现在花了18亿美元,买到的可以说一文不值。这样的品牌,福特原本大可拱手送人的。
  
  他说,沃尔沃曾是全球汽车业强调安全性能的先驱,并长期以此为卖点,它被福特并购后,福特从中受益匪浅。但沃尔沃原有的以家庭为导向、不矫揉造作的风格,那种原本可以区别于宝马(BMW))和奔驰(Mercedes)的风格,却令人遗憾地失去了。
  
  知识产权是在吉利并购之前的焦点议题之一,在最后的谈判中,吉利董事长李书福称吉利在这一问题上“斤斤计较”,而福特则“通情达理”。吉利负责知识产权谈判的副总裁赵福全则自得地表示,吉利将拥有沃尔沃的关键技术及知识产权的所有权。
  
  他说:“花那么多钱买一个世界顶级的豪华汽车公司,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支持,买来的这个公司那是苍白无力的。”“关于知识产权内容的谈判,福特是非常大度的,我们非常满意。”
  
  然而一直那么看重其知识产权的福特,为何一下子就”通情达理”、”非常大度”起来呢?答案只有一个,那些所谓的知识产权并不值钱,过去福特对知识产权的坚持,与今年初突然冒出别的买家,表示要出更高价钱一样,都是因为福特看穿了吉利求购心切的弱点,使出的一招高明的自抬身价的谈判技巧而已。
  
  一位美国汽车分析师在接受彭博电视的访问时说,或许转让知识产权是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底线,但吉利购买这些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到底有多大用处?他说,过去十来年汽车技术日新月异,由于汽车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节能车方向转变,企业过去曾耗费巨资研发的许多技术很快就落伍,变得一文不值。因此那些或许在吉利看来是宝贝的东西,在福特看来早就该进“字纸篓”了。
  
  “吉利有什么法宝让它成功?”
  
  吉利收购沃尔沃,这对于去年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却仍缺乏强大的自有汽车品牌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件大事。
  
  李书福自比中国的亨利·福特,但正如路透社指出的,他和他的经营团队都喜欢高谈宏伟蓝图,豪言在2015年之前生产沃尔沃汽车200万辆。但他过去曾保证过的在2007年让吉利汽车打入欧洲市场、在2008年打入北美市场的愿景,到后来都被证明是说说而已。
  
  李书福提出的更近的目标是两年内让沃尔沃扭亏为盈。这一目标如果能够实现,无疑对世界汽车行业的跨国兼并有示范作用。因为过去汽车行业的绝大部分跨国兼并,包括11年前德国汽车制造商戴姆勒汽车公司(Daimler AG)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Chrysle)的对等合并、德国汽车界巨擘宝马汽车公司(BMW)掌管英国汽车老厂罗孚(Rover),到头来都被证明是失败的尝试,福特并购沃尔沃更是有名的赔钱大买卖。
  
  吉利声称要在两年之内就让沃尔沃扭亏为盈,全球知名市场调研机构J. D. Power亚洲办事处策略咨询服务部资深主任John Bonnel就很不看好,他说:“吉利应该扪心自问:沃尔沃为什么过去在福特的经营下都没有成功,现在吉利有什么法宝让它成功?”
  
  根据吉利此前公布的规划,它在收购沃尔沃后,将在北京或天津建立年产能力约30万辆车的新工厂,使沃尔沃汽车的全球年产量提高近一倍。吉利计划利用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及低劳动力成本,使沃尔沃轿车公司在2011年前扭亏为盈。说穿了,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用目前八字还没有一撇的中国市场的赢利,去填补瑞典和比利时的原厂的亏损缺口。
  
  美国詹姆斯·麦迪逊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汽车业专家陶庆久对此深感担忧。他说,沃尔沃的中国国内市场的确让人看好。但他认为,占目前该品牌销量80%的国际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才是沃尔沃的“主战场”,而规模尚小、缺乏经验的吉利在这方面正面临相当大的挑战。
  
  他举例说:“中国的管理人员怎么和瑞典的管理人员去协调?是不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维持?因为在瑞典,不管是在制造还是研发的费用是相当高的。那么是不是在全球范围内能够实现营利,这恐怕还要有几年时间来观察。”
  
  此外,吉利此番收购也欠下巨额贷款。陶庆久说,如果沃尔沃在几年内无法迅速发展和赢利,将会成为吉利的巨大负担。
  
  HIS全球市场观察咨询公司分析师John Zeng说,“中国市场对于李书福让沃尔沃扭亏为盈尤为关键。如果他在中国能保证盈利,就有可能贴补沃尔沃在欧洲的营运并让公司继续经营下去。”不过他认为,海外市场对沃尔沃仍十分重要,那同样是一个输不起的市场。
  
  更可怕的是,沃尔沃在瑞典和比利时由于销售不畅,出现连年财务亏损,一时之间难以止血,可能是一个无底洞。
  
  美国着名市场研究刊物《广告年代》(Ad Age)刊登分析文章说,吉利虽然只花了18亿美元购买沃尔沃,看起来比福特当年要少多了,但未来需要投入的经费远远超出其购买价,因为一家汽车企业往往需要投入大笔金钱研发新的车型,通常每条生产线就需要10亿美元的研发经费,尤其像沃尔沃在欧洲有多达4000人的研发队伍,如果按照李书福过去的承诺,不大幅裁员的话,光这笔经费就会让吉利喘不过气来。文章指出,像吉利这样连并购都需要中国各地方政府提供至少一半的经费,未来如何能确保有经费用于研发?尤其福特几年前决定出售沃尔沃后,在这家公司的汽车研发方面早就没有什么投入,可谓百废待举。这样的真实情况不知李书福是否真的了解?
  
  长期关注吉利并购案的投资顾问公司Dunne&Company总裁Michael Dunne指出,综观李书福的发家史,他有三大诀窍:一是大幅减少支出,二是短时间内增加产能,三是在本行业中取得主导地位。他说,李书福可能看到了沃尔沃有很大的削减成本的机会,因为沃尔沃所在的瑞典和比利时是世界上人工成本最高的。如果可能的话,吉利一定会把沃尔沃全部转往中国生产。不过那样做将会遇到两个障碍,一是引起买主对生产品质的担忧;二是会遭到当地工会的极力反对。
  
  为了赢得在瑞典的沃尔沃工会的支持,排除并购的最后障碍,李书福提出了颇为形象的“港人治港”说,即保留在瑞典和比利时的生产设施和人员,仍由当地人继续管理,工会协议和经销商网络将保留。唯一要变的只是考绩制度。这看起来是一记委曲求全的高招,可以安瑞典工人和当地政府的心,不过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这样下去,亏损多年、衰敝不堪的沃尔沃将势难止血疗伤,那削减成本的目标又如何实现?万一中国市场的拓展未如预期,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在四川腾中重工并购美国通用悍马计划搁浅的同时,吉利却能风光并购沃尔沃,毋庸讳言,有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是关键。
  
  民营企业吉利并购沃尔沃获得官方大力支持,最具象征意义的是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专程亲往出席签字仪式,但官方的支持不仅于此,其并购经费中一半来自各地地方政府。这些地方政府出资,目的其实很明确,就是希望吉利到他们所在的地区设厂。
  
  人们同时普遍相信,未来中国的豪华公务用车,必将从奥迪和奔驰,转往中国人自己拥有品牌的沃尔沃。有了这笔独门生意,吉利对未来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也就不难理解。
  
  但美国的《汽车世界》杂志指出,对于中国普通的豪华车消费大众来说,吉利如何让他们相信:沃尔沃即使由中国公司在中国生产,它同日本公司在中国生产的丰田、美国公司在中国生产的Buick一样,还是一个外国品牌,这仍将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统计,过去20年,中国67%的海外收购以失败告终。吉利如何打破这一魔咒,让人充满期待。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264915.shtml“沃尔沃的技术一文不值”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石尔
  
  曾成功救活日产汽车、现同时担任雷诺和日产两家公司总裁兼执行长的戈恩,日前被路透社记者问到对浙江吉利并购美国福特旗下的瑞典汽车品牌沃尔沃的看法时说:“如果(吉利)是我的对手,我会怂恿他去购买。但如果是我的朋友,我会让他别碰。”
  
  尽管吉利并购沃尔沃于上月28日尘埃落定时,国内舆论诸如“蛇吞象”、“平民迎娶公主”、“民营企业走向国际的标杆”等溢美之词不绝于耳。但喧嚣过后,人们开始冷静思考,吉利这家1994年还在做电单车,目前在中国汽车业中仅排名老十的中国民营企业,如何玩得转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国际品牌?市值只有几十亿元人民币的吉利却豪掷18亿美元,接下福特扔出的连年亏损的大包袱,究竟值也不值?
  
  “沃尔沃不是过去的沃尔沃”
  
  与包括吉利在内的许多中国企业忙于走出国门的道路完全相反,美国三大车厂之一的福特,自2006年艾伦·穆拉利任总裁后,便忙于卸掉非核心的海外品牌,力行“一个福特”之路。
  
  过去福特花了十余年的时间在欧洲并购的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捷豹(Jaguar)、陆虎(Land Rover)和沃尔沃(Volvo)都成为艾伦·穆拉利的”眼中钉”,原因只有一个:赔钱赔得惊人。
  
  于是,艾伦·穆拉利花了三年时间处理这些包袱,2007年把阿斯顿-马丁卖给英国财团,2008年把捷豹和陆虎抛售给印度的Tata公司,它还让出了在马自达中的很大一部分所有权。福特2009年年初正式宣布将出售沃尔沃,并确认对沃尔沃的整个投资产生了6.5亿美元的税前减值支出。今年3月28日,艾伦·穆拉利为沃尔沃终于不再属于福特而松了一口气。
  
  有82年历史的沃尔沃,是欧洲接近豪华的汽车品牌。自2005年以来连年亏损,去年仅销售不到34万辆汽车的沃尔沃品牌到底值多少钱,见仁见智。有人说其净资产超过15亿美元、品牌价值就值100亿美元。有人说,福特1999年迎娶沃尔沃时花了64.5亿美元,如今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全部净资产,付出的价格仅有当年福特收购价的三分之一左右,实在是捡了大便宜。
  
  认定吉利并购沃尔沃物超所值的人,究其根据,第一无非是它的安全可靠的品牌形象,第二是自1999年以来,福特在沃尔沃身上“烧钱”上百亿美元做新能源研发,研发出来的那些知识产权一定是价值连城。
  
  然而美国汽车行业分析师John Rosevear说,这些都似乎是镜中花,水中月,人们的幻象而已。如今的“沃尔沃”早已不是以前的“沃尔沃”。它原有三大核心价值——安全、耐用和上世纪60至70年代的嬉皮文化气息,现在已很难套用到它的身上。这并非指沃尔沃比以前不安全了,或比以前不耐用了,而是在当代西方国家消费者看来,安全、耐用和质量已成为几乎所有汽车品牌不懈的共同追求。
  
  如今如果哪家汽车品牌还把安全和耐用作为该品牌赖以示人的特征的话,只能让人觉得像鸟炫耀自己有翅膀、鱼夸口自己会游水一样滑稽可笑。而从福特的角度看,自1999年并购后,沃尔沃原本可能拥有的与安全性能相关的科技,也早就被吸收到福特汽车的研发中,成为福特汽车的元素之一。这些对福特来说,早就是一杯淡而无味的白开水。
  
  为《华盛顿邮报》汽车版撰写专栏的作家Matthew DeBord撰文指出,尽管福特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可圈可点,然而可悲的是,过去十来年,福特几乎彻底摧毁了“沃尔沃”花了几十年才建立起来的这一品牌的价值。吉利现在花了18亿美元,买到的可以说一文不值。这样的品牌,福特原本大可拱手送人的。
  
  他说,沃尔沃曾是全球汽车业强调安全性能的先驱,并长期以此为卖点,它被福特并购后,福特从中受益匪浅。但沃尔沃原有的以家庭为导向、不矫揉造作的风格,那种原本可以区别于宝马(BMW))和奔驰(Mercedes)的风格,却令人遗憾地失去了。
  
  知识产权是在吉利并购之前的焦点议题之一,在最后的谈判中,吉利董事长李书福称吉利在这一问题上“斤斤计较”,而福特则“通情达理”。吉利负责知识产权谈判的副总裁赵福全则自得地表示,吉利将拥有沃尔沃的关键技术及知识产权的所有权。
  
  他说:“花那么多钱买一个世界顶级的豪华汽车公司,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支持,买来的这个公司那是苍白无力的。”“关于知识产权内容的谈判,福特是非常大度的,我们非常满意。”
  
  然而一直那么看重其知识产权的福特,为何一下子就”通情达理”、”非常大度”起来呢?答案只有一个,那些所谓的知识产权并不值钱,过去福特对知识产权的坚持,与今年初突然冒出别的买家,表示要出更高价钱一样,都是因为福特看穿了吉利求购心切的弱点,使出的一招高明的自抬身价的谈判技巧而已。
  
  一位美国汽车分析师在接受彭博电视的访问时说,或许转让知识产权是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底线,但吉利购买这些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到底有多大用处?他说,过去十来年汽车技术日新月异,由于汽车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节能车方向转变,企业过去曾耗费巨资研发的许多技术很快就落伍,变得一文不值。因此那些或许在吉利看来是宝贝的东西,在福特看来早就该进“字纸篓”了。
  
  “吉利有什么法宝让它成功?”
  
  吉利收购沃尔沃,这对于去年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却仍缺乏强大的自有汽车品牌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件大事。
  
  李书福自比中国的亨利·福特,但正如路透社指出的,他和他的经营团队都喜欢高谈宏伟蓝图,豪言在2015年之前生产沃尔沃汽车200万辆。但他过去曾保证过的在2007年让吉利汽车打入欧洲市场、在2008年打入北美市场的愿景,到后来都被证明是说说而已。
  
  李书福提出的更近的目标是两年内让沃尔沃扭亏为盈。这一目标如果能够实现,无疑对世界汽车行业的跨国兼并有示范作用。因为过去汽车行业的绝大部分跨国兼并,包括11年前德国汽车制造商戴姆勒汽车公司(Daimler AG)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Chrysle)的对等合并、德国汽车界巨擘宝马汽车公司(BMW)掌管英国汽车老厂罗孚(Rover),到头来都被证明是失败的尝试,福特并购沃尔沃更是有名的赔钱大买卖。
  
  吉利声称要在两年之内就让沃尔沃扭亏为盈,全球知名市场调研机构J. D. Power亚洲办事处策略咨询服务部资深主任John Bonnel就很不看好,他说:“吉利应该扪心自问:沃尔沃为什么过去在福特的经营下都没有成功,现在吉利有什么法宝让它成功?”
  
  根据吉利此前公布的规划,它在收购沃尔沃后,将在北京或天津建立年产能力约30万辆车的新工厂,使沃尔沃汽车的全球年产量提高近一倍。吉利计划利用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及低劳动力成本,使沃尔沃轿车公司在2011年前扭亏为盈。说穿了,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用目前八字还没有一撇的中国市场的赢利,去填补瑞典和比利时的原厂的亏损缺口。
  
  美国詹姆斯·麦迪逊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汽车业专家陶庆久对此深感担忧。他说,沃尔沃的中国国内市场的确让人看好。但他认为,占目前该品牌销量80%的国际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才是沃尔沃的“主战场”,而规模尚小、缺乏经验的吉利在这方面正面临相当大的挑战。
  
  他举例说:“中国的管理人员怎么和瑞典的管理人员去协调?是不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维持?因为在瑞典,不管是在制造还是研发的费用是相当高的。那么是不是在全球范围内能够实现营利,这恐怕还要有几年时间来观察。”
  
  此外,吉利此番收购也欠下巨额贷款。陶庆久说,如果沃尔沃在几年内无法迅速发展和赢利,将会成为吉利的巨大负担。
  
  HIS全球市场观察咨询公司分析师John Zeng说,“中国市场对于李书福让沃尔沃扭亏为盈尤为关键。如果他在中国能保证盈利,就有可能贴补沃尔沃在欧洲的营运并让公司继续经营下去。”不过他认为,海外市场对沃尔沃仍十分重要,那同样是一个输不起的市场。
  
  更可怕的是,沃尔沃在瑞典和比利时由于销售不畅,出现连年财务亏损,一时之间难以止血,可能是一个无底洞。
  
  美国着名市场研究刊物《广告年代》(Ad Age)刊登分析文章说,吉利虽然只花了18亿美元购买沃尔沃,看起来比福特当年要少多了,但未来需要投入的经费远远超出其购买价,因为一家汽车企业往往需要投入大笔金钱研发新的车型,通常每条生产线就需要10亿美元的研发经费,尤其像沃尔沃在欧洲有多达4000人的研发队伍,如果按照李书福过去的承诺,不大幅裁员的话,光这笔经费就会让吉利喘不过气来。文章指出,像吉利这样连并购都需要中国各地方政府提供至少一半的经费,未来如何能确保有经费用于研发?尤其福特几年前决定出售沃尔沃后,在这家公司的汽车研发方面早就没有什么投入,可谓百废待举。这样的真实情况不知李书福是否真的了解?
  
  长期关注吉利并购案的投资顾问公司Dunne&Company总裁Michael Dunne指出,综观李书福的发家史,他有三大诀窍:一是大幅减少支出,二是短时间内增加产能,三是在本行业中取得主导地位。他说,李书福可能看到了沃尔沃有很大的削减成本的机会,因为沃尔沃所在的瑞典和比利时是世界上人工成本最高的。如果可能的话,吉利一定会把沃尔沃全部转往中国生产。不过那样做将会遇到两个障碍,一是引起买主对生产品质的担忧;二是会遭到当地工会的极力反对。
  
  为了赢得在瑞典的沃尔沃工会的支持,排除并购的最后障碍,李书福提出了颇为形象的“港人治港”说,即保留在瑞典和比利时的生产设施和人员,仍由当地人继续管理,工会协议和经销商网络将保留。唯一要变的只是考绩制度。这看起来是一记委曲求全的高招,可以安瑞典工人和当地政府的心,不过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这样下去,亏损多年、衰敝不堪的沃尔沃将势难止血疗伤,那削减成本的目标又如何实现?万一中国市场的拓展未如预期,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在四川腾中重工并购美国通用悍马计划搁浅的同时,吉利却能风光并购沃尔沃,毋庸讳言,有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是关键。
  
  民营企业吉利并购沃尔沃获得官方大力支持,最具象征意义的是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专程亲往出席签字仪式,但官方的支持不仅于此,其并购经费中一半来自各地地方政府。这些地方政府出资,目的其实很明确,就是希望吉利到他们所在的地区设厂。
  
  人们同时普遍相信,未来中国的豪华公务用车,必将从奥迪和奔驰,转往中国人自己拥有品牌的沃尔沃。有了这笔独门生意,吉利对未来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也就不难理解。
  
  但美国的《汽车世界》杂志指出,对于中国普通的豪华车消费大众来说,吉利如何让他们相信:沃尔沃即使由中国公司在中国生产,它同日本公司在中国生产的丰田、美国公司在中国生产的Buick一样,还是一个外国品牌,这仍将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统计,过去20年,中国67%的海外收购以失败告终。吉利如何打破这一魔咒,让人充满期待。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264915.shtml
呵呵,南方{:3_91:}
南方快进化成喷子了
值不值只有市场说了算
怎么可能一钱不值
?不相信!太扯了,抹黑抹的太过了.
为抹黑tg,真的连什么都能说出口。
:sleepy: 写得还可以啊。现在看见南方就反的,是不是和看见CCTV就烦的人犯了同样的错误,其实不过是硬币的两面。。。
呵呵,沃尔沃在国内的口碑和市场价值,能在国内国产本身就是一个商业成功,人家一下就成了长安合资公司的大股东了,厉害啊。别的不说,这么便宜买下来,回头高价还给福特都划算。技术这个玩意你说有就有,你说没有就没有,人都是活的,想搞点技术手段多的是。
如果能先拿下中国市场,相信吉利这次并购将是成功。
回头高价还给福特。。人家何必卖呢?
[:a1:]

说得其实挺对的~~~

有这么多银子去收购夕阳红~~~还不如老老实实拿来增加自己的生产科研实力、配套设施的建设、销售网络的管理~~~

而且~~如果窝二窝借吉利披上了民族品牌的外衣~把各种优惠政策都强了去~~成为中国真正的自主品牌发展的拦路虎~~~~那真是罪过大了~~~
两年很快就过去了,到时候挖坟
听听相反的意见有何不好?
fengshou 发表于 2010-4-21 23:21

呵呵,高见
呵呵,Mark一下,过两年俺也来挖坟。
Suriel 发表于 2010-4-21 09:14

一点都不对。Volve的汽车安全测试中心是世界一流的,而且也是汽车安全的领跑者之一。汽车安全不单单是技术,而且是如何使其发挥最高效率,在这一点上,Volve更是名列前茅的。吉利车要进入欧美市场,没有健全的汽车安全技术谈都不要谈。就这一点,就能使其少走不少弯路。
天气预报 发表于 2010-4-21 23:35


   
那是很多年前的老皇历了~~

现在的窝二窝离开了福特的技术支持~自己能造出什么样的车子都很值得怀疑  呢~~~

说得HKC一些~~现在的窝儿窝自身技术实力~~不比奇瑞强多少~~~~

话说得直白一些~~~

我们的民族品牌要上升到中高档车型时```主要面对的敌人除了洋鬼子~~~

还有这个披着民族品牌外衣的窝二窝``

很有可能出现~~窝儿窝拿着国家给予的种种好处~

一方面不断通过吉利窝儿窝组合向老窝二窝势力输血```另一方面抢夺国家的政策扶植和市场~阻碍自我品牌的成长~~~

很有可能会成为真正的民族品牌的最大的敌人~~
Suriel 发表于 2010-4-22 00:44


     你一句话就让沃尔沃不会造车了???  沃尔沃自己的研发人员是吃干饭的?  沃尔沃拥有的技术专利都是白纸?  还不比奇瑞强多少??  终于明白什么叫大言不惭了.吉利什么都没有都能让自己有造血能力  有沃尔沃这个平台反而做不好?    现如今 市场是自己闯出来的 不是让出来的  吉利08年以前什么时候得到过政策支持?  还不是照样拼出来了?  自己不拼给你多少政策都白搭.  要真的想让自己称中高端 就必须得到全世界认可 国外可没有什么政策来支持你 只有你自己实力到了才行.
===============
估计你连福特是怎么营运沃尔沃的都不知道
我记得联想收购IBM的时候南方也出来好一个酸~~~啥凭联想是不可能消化IBM~~啥ThinkPad小黑,永别了。~~又是扼腕又是叹息的....然后断言,不出几年联想必然被戴尔和惠普击败。从此ThinkPad将成为历史名词....

基本和这个帖子一个吊样~~
回复 17# Suriel


    福特用的是Volve的安全技术,Volve用的是福特的通用底盘。吉利要的明显是Volve的安全技术。吉利指望是用国内市场把Volve的成本摊下来。
mark一下,等待挖坟
Suriel 发表于 2010-4-21 23:14

问题是他要不收购沃尔沃,谁平白无故给吉利这么多钱去搞研发研发销售?
VOLVO 和福特在发动机这一项上就说不清楚了,没有福特的技术,李书福的VOLVO指不定什么时候才能有发动机呢!光有气囊管什么用...
Suriel 发表于 2010-4-21 23:14
沃尔沃对福特来说没啥新东西了,不等于对吉利而言也是鸡肋,如果吉利能借助这次收购提高自己的产品设计、质量管理等等能力,经营好沃尔沃这个品牌,未必不是一局好棋。挑战和机遇并存,成败看李书福的本事了。
吉利本身没有那么大的实力,吉利的背后是TG国家资本和犹太财团资本,吉利就是明面上的幌子。
从南方周末的表现来看,是南方系的资本没分上一杯羹。葡萄我没份,当然是酸的。内容都不必深究了,这就是一篇发泄文。
目前吉利最缺的就是市场认可的中高档品牌!而这个中高档汽车品牌不是用嘴能吹出来的,也不是靠你质量有多硬、钱有多少、甚至于服务有多好而能在短时间内能做出来,它靠的是长期的市场积累!基于这一认知,本人是看好吉利对沃尔沃的并购的!:)
另外说一句,本人认为吉利做好沃尔沃的关键有两点:国产化而降低成本和维持这一品牌的形象!{:Bingo:}
此次收购,很多资金来自政府.这可能是一个合资民营的典范。成功与否不好说,但是勇气可嘉。我觉得既然中国人在里面占了主导地位,总比一汽二汽这些人强吧?
心仪的妹子被个穷小子泡走了,于是只好逢人便说,那女的是个贱货。{:jian:}
yghaoren 发表于 2010-4-22 01:10


    基本上也没说错,联想现在确实在戴尔和HP的夹缝下生存。
脑内补完定乾坤
市场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zhangee 发表于 2010-4-22 09:55
其实三大汽、长安汽车特想成为收购方,但是对方指明是收购方必须是非够有企业

这才有了国有资金大量注资吉利,吉利拿资产和股权做抵押,吉利成功则都是好事情,吉利失败呵呵,指不定国有企业就接受沃尔沃了。

老李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让沃尔沃独立上市,这样老李就可以大赚一把了
Q哥 发表于 2010-4-22 10:19


    能否定义一下什么叫Dell和hp的夹缝是个什么空间
atletico 发表于 2010-4-22 10:11
犀利啊
我要说的:
首先,楼主是标题党。
第二,见南方必反的,想跟我骂仗的爱国小将们,你们赢了。
第三,此文分析的有道理,福特做不好的事,为什么吉利就肯定能做好?吉利此番收购我看就是为了收购富豪车的技术。但是多长时间能吸收消化富豪车的技术,应用到吉利车上?会不会没等此番收购出成效,吉利就先垮在了债务上?冷静一下还是有必要的。
值不值不是靠嘴上功夫能下定论的,只是祈祷吉利不要重蹈当年BENQ收购西门子手机的覆辙,那是有切身体会的血粼粼的教训啊
苦口婆心,再跟你们说一遍,那些欧洲的老品牌不是什么清纯靓丽的黄花闺女,不是什么风情万种的熟女,甚至不是什么风韵犹存的徐娘,而是象《孤星血泪》里面的哈维森小姐,虽然还穿着新婚礼服,其对男人的魅力,仅仅因为是一个“小姐”的名头。
我们中间很多小伙子,以为欧洲的“贵族”都是安妮海瑟薇扮演的白女王,忘记了还有她家里的那个老太婆和大头女王,都以为是埃斯黛拉小姐,忘记了哈维森小姐,女的都是女的,但是有不同啊,不能因为是吉普赛人都是艾斯米拉尔达,叶塞尼亚那样美丽,是意大利人都是吉娜劳洛布里吉达。一个中国小伙子,身强力壮,精气神十足,有必要为一个“贵族”名分,去花重金,讨一个哈维森小姐这样的欧洲的,被美国大伯被抛弃的老女人?
赞美的声音听多了,人可能会飘起来!
多听听不同的声音,有好处!
造汽 发表于 2010-4-22 12:26


    我看了直冒冷汗,可怕
hem10 发表于 2010-4-22 12:34

你把她当老奶奶看待,就不可怕,老奶奶有老奶奶的好处和用处,
你要是让她穿上中国的红袄绿裤,戴上花擦上粉,跟你在大街上搂搂抱抱亲嘴,
还到处说这是阿拉瑞典讨来格小姑娘,我就是看中伊,人生得美丽耶,美丽啊美丽,比阿拉妈妈还要美丽
这有点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