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引力三角翼飞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19:34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UwMDA4OTcy/v.swf



       《简氏防务周刊》曾发表了一篇题为"神秘的推力"的文章,介绍了近年来一些美国和俄国科学家一直在探讨一种能对重力进行控制的推力(升力)发生器,尽管至今没有任何人能对这种现象给以解释,但由于这类研究可能会对航空器的发展带来划时代的影响,并有可能会发展出一种新型武器,所以受到了各国的高度关注,美国NASA、波音公司以及一些知名的研究机构已开始介入研究  
     去年7月,美国一家称为 "跨学科技术"公司声称他们完成了一系列"能够改变我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试验。这不仅引起了美国NASA的高度关注,也引起了许多其他国家科学家的浓厚兴趣。  
     能浮起的"升力器"  
     跨学科技术公司声称,他们设计了一种所谓的"升力器"。这个"升力器"是用一种轻木棍做成一个三角框架,棍上附着一根电线,周围用金属箔片围绕而成。只要将正电接通电线,负电接通金属箔片后,这个升力器就会飘离桌面,升到空中。
      这个"升力器"的设想最初是该公司的一位电-光工程师在进行一种激光器试验时发现的。
      在他所试验的激光器中也有类似的电线-金属箔片的部件,他发现只要一接通电流,金属箔片就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扭曲运动。接着他又发现如果把一个电线和金属箔片形成的三角体作为一个单元体,那么通过多个这种单元体的组合可以做成更大和更重的"飞行器",其外形既不用设计成空气动力外形,也不需要运动部件,只要通上电流就能升到空中。
      在跨学科技术公司公布这个试验不久,一位法国物理学家就在自己的试验室里再现了这个试验,还对所谓"升力"作了定量的测定。
      他所用的"升力器"是由36个三角单元体组成的外廓尺寸为820毫米×700毫米的6面体。材料同样是轻木、铝箔和电线。升力器的重量为32克,使它升起需要的电源的功率约为81瓦(电压40千伏,电流2.01毫安),使它稳定飞行的电源功率为132.9瓦(电压44千伏,电流3.02毫安)。据称,这个"升力器"能很快地加速上升,而且能非常稳定地悬浮在空中。 问题是,这种"升力器"是靠什么力把它推到空中的?
      有人曾把这个升力的产生解释为"离子风"效应,即当电子穿过电线与金属箔片的间隙时产生的"微风"引起的结果。但是,跨学科技术公司很快用试验否定了这个说法,他们在电线与箔片的空间设置了障碍物,阻断了电子流,"升力器"照样能升起。
      这个试验立刻引起了美国NASA的高度关注,因为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有一个叫布朗的发明家,用一个非对称圆盘板进行过类似的试验。  
     被推动的圆盘
     当时,布朗用的金属圆盘一面是平的,另一面略微鼓起,形成了一个非对称的电容器。当布朗在一侧通上负极,另一侧通上正极后,圆盘就会向正极方向推移。
      1952年,布朗又利用所谓的"电子能量"推力原理设计了一个直径约1米的被称为M3的圆盘截流器,并向美国空军进行了一系列演示试验。据称,试验给人印象"十分深刻",由于整个试验是高度保密的,所以没有公布具体结果,只透露通电的电压高达150千伏。
      当时有人就认为是"离子风"效应。但由于这种圆盘通电后即被推向空中的现象显然是违背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所以整个试验和对它的一些解释,如"电子重力"、"反重力"等都被归入"伪科学"而搁置了起来。 跨学科技术公司的"升力器"的试验公布以后,NASA认为,这种"升力器"应当就是布朗非对称电容器的三维化的扩展,只是这里的电容器就是电线与金属箔片之间的空气。  



      失去的重力
     在地球另一端的一位名叫波德克列特诺夫的俄罗斯材料科学家却用另一个发现支持了这种"失重"现象。他说,他在进行超导体研究时发现,如果把一个物体放在一个以高速旋转的超导体陶瓷圆盘的上方,这个物体就会失去5%的重量。
      波德克列特诺夫用了一个2万~1000万伏的电源,一个高速旋转的超导体,这个超导体在旋转时会在物体上产生一个时间极短、速度极高的"重力脉冲",而物体本身却没有可察觉到的能量损失。
      与此同时,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一个叫里宁的研究人员也独立地完成了类似的试验,她证实利用高速旋转的超导体确实可以产生一种"类似重力场"的作用,能够"吸住"或"推开"物体。
      由于这项发现可以潜在地被用于减少航天飞行器的发射重量(因此减少发射成本)上,立即引起了NASA马歇尔中心的极大兴趣并向哥伦比亚的超导部件公司支付60万美元,让它们来进行这项研究,并聘请了波德克列特诺夫和里宁作为顾问。 波德克列特诺夫的工作还得到一位意大利物理学家的支持。后者声称他已经研制出了类似的"脉冲重力发生器",可以对任何物体产生一个排斥力。
      波德克列特诺夫说,这种"脉冲重力发生器"脉冲的作用距离达到1千米以上,而理论上,这个脉冲在空气或空间中可以发射到200千米以远,几乎不会有能量损失。
      他还说,仅仅是用他试验室的这套装置,如果加上一种精密的现代雷达系统,就有可能改变卫星的轨迹。 波德克列特诺夫还说,他的脉冲重力发生器可以在工程上很快发展成一个新形式的发动机,还可以发展成一种新型武器,使卫星偏离轨道,或使弹道导弹偏离弹道轨迹。
      尽管这些耸人听闻的说法没有得到证明,但NASA认为还是应当认真对待。  
      NASA的关注
      NASA和一些公司之所以一直十分关注这个领域的研究的动向,因为他们认为如果真的能发现一些突破性的推进技术,就有可能将航空的发展带入一个新时代。
      实际上,早在1996年NASA就启动了一个"突破性推进力物理学"(BBP)计划,并把它列为NASA先进航天运输计划(ASTP)的分项目,直接归NASA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管理。
      这项计划的目的首先是要找到形成这种神秘推力的方法,再设法探索其中的机理。这项计划的领导人格伦认为,种种所谓的"电子重力"现象,其实质是就是因为重力被某种现在还不知道的方式遮蔽了,从而产生了浮力效应,使东西升了起来,而这种现象用现在的理论无论如何是解释不通的,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NASA最近声称,经过几年的试验研究,他们确实已经发现了"通过二元非对称电容器产生推力的方法",并将这项专利列入"突破性技术"类。他们认为如果能将这个专利用于实践,最后可能会得到效率更高、可靠性更好的电子推力发生器。
      NASA特别有兴趣的是它们在卫星和其他航天飞行器上作为轨道转换发动机的应用潜力。
      尽管NASA声称他们仍然反对"电子重力"的学说,但重要的是,作为世界航空航天界的权威机构毕竟承认了确实有一种至今任何人都无法解释的产生推力的形式。
      最近,美国国会已经同意给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软件研究院拨款475万美元,希望该院的科学家能独立地证明跨学科技术公司升力器的真实性,并找到它能被推到空中的原因。
      波音公司的介入
     波音公司声称,他们不会盲目地支持这个领域的各种研究,但对波德克列特诺夫和有些研究很感兴趣。
      波音公司的"鬼怪"工程队已经开始对波德克列特诺夫的装置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他们研制了一种把一个超导体放在一个不锈钢真空罐里的"重力修改试验设备",他们称之为"重力枪"。  
      另外,"鬼怪"工程队已经对一种由一个加利福尼亚的发明家库克提出的"双转子无反作用力驱动装置"进行了试验。这个被称为"库克惯性推进发动机"的装置,用了一对互相反转的共轴转子,把离心力转换为一个沿轴向的线性力。
      1999年11月29日的《无限能量》杂志上报道了试验结果。这种装置可以在几分之一秒内将一个2.5千克的物体从零速度加速到每分钟300米以上的速度,接着再减速至零,但整个过程并没有产生任何反作用力,而根据牛顿作用与反作用第三定律,这个反作用力约为400~450牛。 库克称,增加转子的转速可以显著地增加"推力"。  
     期望解开谜团
     虽然NASA、波音公司和美国其他权威研究机构和公司至今都还没有公开对这种研究表明态度,但是他们已对研究越来越感兴趣,目的只有一个,揭示出其中的奥秘,找到一种突破性理念的推进方法。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UwMDA4OTcy/v.swf



       《简氏防务周刊》曾发表了一篇题为"神秘的推力"的文章,介绍了近年来一些美国和俄国科学家一直在探讨一种能对重力进行控制的推力(升力)发生器,尽管至今没有任何人能对这种现象给以解释,但由于这类研究可能会对航空器的发展带来划时代的影响,并有可能会发展出一种新型武器,所以受到了各国的高度关注,美国NASA、波音公司以及一些知名的研究机构已开始介入研究  
     去年7月,美国一家称为 "跨学科技术"公司声称他们完成了一系列"能够改变我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试验。这不仅引起了美国NASA的高度关注,也引起了许多其他国家科学家的浓厚兴趣。  
     能浮起的"升力器"  
     跨学科技术公司声称,他们设计了一种所谓的"升力器"。这个"升力器"是用一种轻木棍做成一个三角框架,棍上附着一根电线,周围用金属箔片围绕而成。只要将正电接通电线,负电接通金属箔片后,这个升力器就会飘离桌面,升到空中。
      这个"升力器"的设想最初是该公司的一位电-光工程师在进行一种激光器试验时发现的。
      在他所试验的激光器中也有类似的电线-金属箔片的部件,他发现只要一接通电流,金属箔片就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扭曲运动。接着他又发现如果把一个电线和金属箔片形成的三角体作为一个单元体,那么通过多个这种单元体的组合可以做成更大和更重的"飞行器",其外形既不用设计成空气动力外形,也不需要运动部件,只要通上电流就能升到空中。
      在跨学科技术公司公布这个试验不久,一位法国物理学家就在自己的试验室里再现了这个试验,还对所谓"升力"作了定量的测定。
      他所用的"升力器"是由36个三角单元体组成的外廓尺寸为820毫米×700毫米的6面体。材料同样是轻木、铝箔和电线。升力器的重量为32克,使它升起需要的电源的功率约为81瓦(电压40千伏,电流2.01毫安),使它稳定飞行的电源功率为132.9瓦(电压44千伏,电流3.02毫安)。据称,这个"升力器"能很快地加速上升,而且能非常稳定地悬浮在空中。 问题是,这种"升力器"是靠什么力把它推到空中的?
      有人曾把这个升力的产生解释为"离子风"效应,即当电子穿过电线与金属箔片的间隙时产生的"微风"引起的结果。但是,跨学科技术公司很快用试验否定了这个说法,他们在电线与箔片的空间设置了障碍物,阻断了电子流,"升力器"照样能升起。
      这个试验立刻引起了美国NASA的高度关注,因为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有一个叫布朗的发明家,用一个非对称圆盘板进行过类似的试验。  
     被推动的圆盘
     当时,布朗用的金属圆盘一面是平的,另一面略微鼓起,形成了一个非对称的电容器。当布朗在一侧通上负极,另一侧通上正极后,圆盘就会向正极方向推移。
      1952年,布朗又利用所谓的"电子能量"推力原理设计了一个直径约1米的被称为M3的圆盘截流器,并向美国空军进行了一系列演示试验。据称,试验给人印象"十分深刻",由于整个试验是高度保密的,所以没有公布具体结果,只透露通电的电压高达150千伏。
      当时有人就认为是"离子风"效应。但由于这种圆盘通电后即被推向空中的现象显然是违背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所以整个试验和对它的一些解释,如"电子重力"、"反重力"等都被归入"伪科学"而搁置了起来。 跨学科技术公司的"升力器"的试验公布以后,NASA认为,这种"升力器"应当就是布朗非对称电容器的三维化的扩展,只是这里的电容器就是电线与金属箔片之间的空气。  



      失去的重力
     在地球另一端的一位名叫波德克列特诺夫的俄罗斯材料科学家却用另一个发现支持了这种"失重"现象。他说,他在进行超导体研究时发现,如果把一个物体放在一个以高速旋转的超导体陶瓷圆盘的上方,这个物体就会失去5%的重量。
      波德克列特诺夫用了一个2万~1000万伏的电源,一个高速旋转的超导体,这个超导体在旋转时会在物体上产生一个时间极短、速度极高的"重力脉冲",而物体本身却没有可察觉到的能量损失。
      与此同时,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一个叫里宁的研究人员也独立地完成了类似的试验,她证实利用高速旋转的超导体确实可以产生一种"类似重力场"的作用,能够"吸住"或"推开"物体。
      由于这项发现可以潜在地被用于减少航天飞行器的发射重量(因此减少发射成本)上,立即引起了NASA马歇尔中心的极大兴趣并向哥伦比亚的超导部件公司支付60万美元,让它们来进行这项研究,并聘请了波德克列特诺夫和里宁作为顾问。 波德克列特诺夫的工作还得到一位意大利物理学家的支持。后者声称他已经研制出了类似的"脉冲重力发生器",可以对任何物体产生一个排斥力。
      波德克列特诺夫说,这种"脉冲重力发生器"脉冲的作用距离达到1千米以上,而理论上,这个脉冲在空气或空间中可以发射到200千米以远,几乎不会有能量损失。
      他还说,仅仅是用他试验室的这套装置,如果加上一种精密的现代雷达系统,就有可能改变卫星的轨迹。 波德克列特诺夫还说,他的脉冲重力发生器可以在工程上很快发展成一个新形式的发动机,还可以发展成一种新型武器,使卫星偏离轨道,或使弹道导弹偏离弹道轨迹。
      尽管这些耸人听闻的说法没有得到证明,但NASA认为还是应当认真对待。  
      NASA的关注
      NASA和一些公司之所以一直十分关注这个领域的研究的动向,因为他们认为如果真的能发现一些突破性的推进技术,就有可能将航空的发展带入一个新时代。
      实际上,早在1996年NASA就启动了一个"突破性推进力物理学"(BBP)计划,并把它列为NASA先进航天运输计划(ASTP)的分项目,直接归NASA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管理。
      这项计划的目的首先是要找到形成这种神秘推力的方法,再设法探索其中的机理。这项计划的领导人格伦认为,种种所谓的"电子重力"现象,其实质是就是因为重力被某种现在还不知道的方式遮蔽了,从而产生了浮力效应,使东西升了起来,而这种现象用现在的理论无论如何是解释不通的,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NASA最近声称,经过几年的试验研究,他们确实已经发现了"通过二元非对称电容器产生推力的方法",并将这项专利列入"突破性技术"类。他们认为如果能将这个专利用于实践,最后可能会得到效率更高、可靠性更好的电子推力发生器。
      NASA特别有兴趣的是它们在卫星和其他航天飞行器上作为轨道转换发动机的应用潜力。
      尽管NASA声称他们仍然反对"电子重力"的学说,但重要的是,作为世界航空航天界的权威机构毕竟承认了确实有一种至今任何人都无法解释的产生推力的形式。
      最近,美国国会已经同意给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软件研究院拨款475万美元,希望该院的科学家能独立地证明跨学科技术公司升力器的真实性,并找到它能被推到空中的原因。
      波音公司的介入
     波音公司声称,他们不会盲目地支持这个领域的各种研究,但对波德克列特诺夫和有些研究很感兴趣。
      波音公司的"鬼怪"工程队已经开始对波德克列特诺夫的装置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他们研制了一种把一个超导体放在一个不锈钢真空罐里的"重力修改试验设备",他们称之为"重力枪"。  
      另外,"鬼怪"工程队已经对一种由一个加利福尼亚的发明家库克提出的"双转子无反作用力驱动装置"进行了试验。这个被称为"库克惯性推进发动机"的装置,用了一对互相反转的共轴转子,把离心力转换为一个沿轴向的线性力。
      1999年11月29日的《无限能量》杂志上报道了试验结果。这种装置可以在几分之一秒内将一个2.5千克的物体从零速度加速到每分钟300米以上的速度,接着再减速至零,但整个过程并没有产生任何反作用力,而根据牛顿作用与反作用第三定律,这个反作用力约为400~450牛。 库克称,增加转子的转速可以显著地增加"推力"。  
     期望解开谜团
     虽然NASA、波音公司和美国其他权威研究机构和公司至今都还没有公开对这种研究表明态度,但是他们已对研究越来越感兴趣,目的只有一个,揭示出其中的奥秘,找到一种突破性理念的推进方法。
不大可能是真的

原因非常简单,视频的背景可以看出是在一个灯火通明的城市上空,而且飞行高度很低
作为绝密的飞行器,这样露面毫无意义,而且还在进行空中悬停等动作
当年F-117和B-2试飞的时候,都进行了禁空,还专门选择卫星不临空的时候,很难想象作为最高机密存在的“反重力”飞行器就这样堂而皇之的跑出来,还让人用手机拍了。
有种匪夷所思的感觉,难道反重力快实现了?;funk
异想天开!暗能量还只是一猜想!
从前有两本地摊杂志《奥秘》和《飞碟探索》——不知现在还有没有了——里面全是这种虾扯蛋,要多少有多少。
忽然想起来还有一本《气功》也是鬼话连篇,功力与前两者不相上下,只不过路子稍微有点不一样就是了~
飘升机的概念很早就有了吧,探索发现栏目还出过专辑
科幻电影?
01272064 发表于 2010-3-22 14:11


    奥秘一直都在卖,飞碟探索好像也在。感觉《飞碟探索》那杂志就是瞎扯淡,《奥秘》当做科普漫画来看,注意,中心词是漫画,的话,还是不错的。我看过的《奥秘》里面某些个别篇幅还是不错的,虽说现不看了
毛的反引力啊,哗众取宠的名字。
流言终结者中有一期就介绍过这个所谓的升力器,用电线和金属箔片做成的。原理就是用高压电电力空气,利用电场将一部分电离空气向下推出去,就能浮起来了。没什么神秘的。至于这个视频一看就是假的。youtube上一抓一大把。
反重力...这不就是飘升机么= =
明明就是盗贴  还偷换概念{:3_77:}
Allen耿 发表于 2010-3-22 14:36


    想到10来年前还常买飞碟来看,老幻想着能看到...
king-www 发表于 2010-3-22 16:04


    我小时候都那样幻想。。。。。还幻想外星人能把我带走。。。。现在想起来小时候真是幼稚诶;P唉,光阴似箭啊。。。
虽说我现在只不过上大二,19岁而已:D
看着好假,绝对不可能是什么反引力的。
这个不是什么反引力,就是离子风而已。
Allen耿 发表于 2010-3-22 22:56
上学还挺早的嘛
像个投影  投在墙上再拍摄的
还是把永动机先造出来吧。
“在他所试验的激光器中也有类似的电线-金属箔片的部件,他发现只要一接通电流,金属箔片就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扭曲运动。接着他又发现如果把一个电线和金属箔片形成的三角体作为一个单元体,那么通过多个这种单元体的组合可以做成更大和更重的"飞行器",其外形既不用设计成空气动力外形,也不需要运动部件,只要通上电流就能升到空中。”

================================================================
10楼说的没错,流言终结者做破解过这个谣言,只是没有那么复杂罢了。
此“玩具”北美有市售,原理非常简单,三角围挡上的铝箔通电后发生谐振,震荡的铝箔向下推动空气将玩具推离地面。

这“跨学科技术公司”注册地址在驻马店吗?
关于这一类东西其实没有兴趣的话不必太过在意,但也请不要以"无神论者"自居.
16世纪以前欧洲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反对者被当做神棍,17世纪有了经典力学体系,此后两百年人们深信不疑,后来发现不能解释一些现象,于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如果在30年以前你一样不会相信在家里按几个键就可以看到地球另一边同时发生的事.
人们对超出自己理解范围的事总会产生自然的排斥心理,但总有一帮好奇的人不断去探索,才有了人类的进步.
科学需要求真务实和严谨的态度,但不是对一切不能解释的事物都予以否定,去伪存真是一个过程,不只是结果.
无意冒范任何人,随便说几句而已.
很幻的。。。但不科。。。
costrave 发表于 2010-3-22 23:53


    呵呵,是啊~好些学弟学妹安年龄算其实我都应该叫姐姐叫哥哥:D
太不可思议呀
......不论真假,至少视频很cool......

有让人做一把实验的冲动
太...科幻了... ;funk
我是来看歼星舰的
太生气了
谁家的内内被风吹上天了!!
我自学非编的第一天就能做这个
fc1987 发表于 2010-3-23 04:06
这与有神论、无神论一点关系没有,
我陈述的只是基于现有认知水平所能达到的技术实现度而已,
我不否认可能会有一天人类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摆脱引力、时空间的束缚,
但就摆脱引力而言,我只是不相信当今的任何概念技术已经能够超出理论范畴,达到实体演示水平。

打个比方:无线电传输、网络等技术在20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但那并不代表你能用200年前的技术,比如蒸汽机进行远程图像传输。
有想象力是好事,但不代表盲目乐观,神鬼全信,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alex182 发表于 2010-3-24 01:59

很抱歉我的回复可能引起你的误解,你的比方很实际,我并不完全针对这个视频发表我的观点,说实话我对视频内容不是很有兴趣,我只是认为现在的人有一些浮躁,某些人对于超出自己知识结构范围的内容抱有一定的敌视态度,进而轻易作下结论.大胆揣测,在这个版块的人有不少是理工科出身,受学习习惯和知识结构的影响,其实大家在痛斥体制的同时往往身陷于体制中而不自觉,我想这样是不能完全看清问题的.
回到你的话题,两百年前的技术肯定无法实现远程图象传输,但两百年前的人们有远程图象传输这个概念吗?我想除了一部分异想天开的人外应该没有.因为没有这个概念,所以无从谈起.
关于理论还是实践这个问题我的理解和你大概不一样,还是打个比方,战国时期我们就有了司南,但战国时期应该没有完善的地磁场理论吧.还是像我前面说的,亚里士多德力学理论被经典力学取代,在人们认知的发展超出了经典力学的理论范畴之后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相信这不是个终点,理论是在不断被发展,完善和突破的,如果我们将所有新生事物拘泥于现有理论之中,那可能有会发展和完善,也许还会产生像以太这样的东西,但何来的突破呢?
说得有点多,希望你不要误会,我没有争辩的意思,更不是为这个视频的内容,只是说一下我自己的观点.
真的假的?:o
飞翔是人类的梦想,非常期待在个人飞行器领域能有突破。
电压40千伏,电流2.01毫安
---------------------------
这是离子风的效果。是高压电,电离了空气,带相反电荷的离子被高速排斥而得的反作用力。
你如果在高真空中还能有升力才能证明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