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穿越看多面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43:07
张涛

除了忙自己公司的事情以外,我此次中国之行的主要目的是陪同肯尼迪学院的一位教授就一项结核病的公益项目进行多方访谈。其间不但接触了项目赞助单位驻京的有关人士,拜访了东部沿海城市的上市公司,攀登了司马台古长城,也到中国偏远地区走访了农村的结核病患者。短短两周,穿越空间和时间,我们看到了一个多面和立体的中国。

在灯红酒绿的北京只呆了一天,我和教授就踏上了前往青海的行程。这位教授第一次来中国,而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经历了中国两个截然不同的地域对他来讲颇有些超现实。我也是第一次来青海,虽然没有感觉到任何高原反应,西宁和周边地区也没给我带来任何惊奇或惊喜,但依然对结核病在这个地区的影响始料不及。

结核病被称为“穷人病”,通过空气传染,在缺医少药和生活条件艰苦的地区很容易泛滥。不过,如果能够及时和按时用药的话,应该能够很快治愈。在青海,由于占当地人口将近一半的少数民族居住的比较分散,民众教育水平相对有限,防疫和宣传经费严重不足,如何普及这方面的科普知识和加强民众在这方面的意识一直都是当地疾病防疫中心面临的首要难题。

在我们的要求下,当地的接待单位还专门带我和教授去探访一名初愈的结核病人。病人家里虽然盖了新房,不再住几年前的土坯房,但房间里破破烂烂,显然生活很拮据。病人12岁的小侄女在叔叔家寄宿,访谈期间一直很乖地站在旁边听大人说话。当教授问起叔叔的病情时,安静的小女生突然情不自禁地抽泣了起来,在场的人当时无不动容。事后听作陪的人讲,这家在村子里还算富裕人家。

青海之行后,我们又来到了浙江某市,向当地一家生产治疗结核病药剂的上市公司了解有关情况。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美国教授的人生在此地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除了一路上看到了各种豪华别墅和名牌轿车之外,我们到达的当晚公司正好举行每年例行的新年晚会,教授于是被邀欣赏了一场颇具中国特色的表演。在“永远的创业者”的主旨下,公司请来的专业团体表演了小品、魔术、杂技和诗朗诵等节目。不过,教授事后的印象好像主要停留在公司员工的大合唱上,我几次问他观感如何,回答都是“很爱国,很爱国(very patriotic)”。

回到京城,因为要和北京市的一些官员进行公私合作方面的讨论,所以当地的一些标志性新建筑成了我们关注的重点。在西城区的金融街上走了一遭后,在华尔街有30年左右从业经验的教授对我说:“在这条街上走,我觉得自己可能身处于任何一个大都市。”他对美轮美奂的首都机场新候机楼、宏伟的鸟巢和精致的水立方也是赞誉有加,觉得作为美国人如果只是在北京呆着的话,尽管在细节上还会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但对北京代表的中国已会相当佩服。

我们继续着这次跨越时空的旅行。对于我来说,最精彩的时间站就是司马台段的古长城了。虽然以前常陪外宾去八达岭或慕田峪,但司马台于我的意义不单单在于它的险峻,我更看重的是其原始形态所代表的历史诉求。从金山岭出发,目的地司马台,历时三个小时,我们踏雪踩冰地攀越了总共10公里,30个烽火台。其间遇到的游人只是寥寥几个老外,一路上孤独的攀登很容易给人一种强烈的历史感,在教授感慨建筑的伟大时,我更多想到的是中华民族千年来的艰辛和隐忍。

和哈佛其它专业学院不同的是,在肯尼迪政府学院读书,一个人的国家符号容易被放大,周围的同学难免会询问我对中国未来走势的看法。中国是动态的,中国是多面的,所以关于中国的答案也应该是立体的解析。我在梅森项目刚开始的时候,受邀给全体梅森学者作了一场关于中国的讲座,最后引用了哈佛著名汉学家费正清的一句话收尾:中国有着独一无二的历史,中国也必将有独一无二的未来。

谨借此文与国人共勉,且同祝愿祖国好。
http://cn.wsj.com/gb/20100126/ZHT080225.asp?source=MoreInSec张涛

除了忙自己公司的事情以外,我此次中国之行的主要目的是陪同肯尼迪学院的一位教授就一项结核病的公益项目进行多方访谈。其间不但接触了项目赞助单位驻京的有关人士,拜访了东部沿海城市的上市公司,攀登了司马台古长城,也到中国偏远地区走访了农村的结核病患者。短短两周,穿越空间和时间,我们看到了一个多面和立体的中国。

在灯红酒绿的北京只呆了一天,我和教授就踏上了前往青海的行程。这位教授第一次来中国,而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经历了中国两个截然不同的地域对他来讲颇有些超现实。我也是第一次来青海,虽然没有感觉到任何高原反应,西宁和周边地区也没给我带来任何惊奇或惊喜,但依然对结核病在这个地区的影响始料不及。

结核病被称为“穷人病”,通过空气传染,在缺医少药和生活条件艰苦的地区很容易泛滥。不过,如果能够及时和按时用药的话,应该能够很快治愈。在青海,由于占当地人口将近一半的少数民族居住的比较分散,民众教育水平相对有限,防疫和宣传经费严重不足,如何普及这方面的科普知识和加强民众在这方面的意识一直都是当地疾病防疫中心面临的首要难题。

在我们的要求下,当地的接待单位还专门带我和教授去探访一名初愈的结核病人。病人家里虽然盖了新房,不再住几年前的土坯房,但房间里破破烂烂,显然生活很拮据。病人12岁的小侄女在叔叔家寄宿,访谈期间一直很乖地站在旁边听大人说话。当教授问起叔叔的病情时,安静的小女生突然情不自禁地抽泣了起来,在场的人当时无不动容。事后听作陪的人讲,这家在村子里还算富裕人家。

青海之行后,我们又来到了浙江某市,向当地一家生产治疗结核病药剂的上市公司了解有关情况。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美国教授的人生在此地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除了一路上看到了各种豪华别墅和名牌轿车之外,我们到达的当晚公司正好举行每年例行的新年晚会,教授于是被邀欣赏了一场颇具中国特色的表演。在“永远的创业者”的主旨下,公司请来的专业团体表演了小品、魔术、杂技和诗朗诵等节目。不过,教授事后的印象好像主要停留在公司员工的大合唱上,我几次问他观感如何,回答都是“很爱国,很爱国(very patriotic)”。

回到京城,因为要和北京市的一些官员进行公私合作方面的讨论,所以当地的一些标志性新建筑成了我们关注的重点。在西城区的金融街上走了一遭后,在华尔街有30年左右从业经验的教授对我说:“在这条街上走,我觉得自己可能身处于任何一个大都市。”他对美轮美奂的首都机场新候机楼、宏伟的鸟巢和精致的水立方也是赞誉有加,觉得作为美国人如果只是在北京呆着的话,尽管在细节上还会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但对北京代表的中国已会相当佩服。

我们继续着这次跨越时空的旅行。对于我来说,最精彩的时间站就是司马台段的古长城了。虽然以前常陪外宾去八达岭或慕田峪,但司马台于我的意义不单单在于它的险峻,我更看重的是其原始形态所代表的历史诉求。从金山岭出发,目的地司马台,历时三个小时,我们踏雪踩冰地攀越了总共10公里,30个烽火台。其间遇到的游人只是寥寥几个老外,一路上孤独的攀登很容易给人一种强烈的历史感,在教授感慨建筑的伟大时,我更多想到的是中华民族千年来的艰辛和隐忍。

和哈佛其它专业学院不同的是,在肯尼迪政府学院读书,一个人的国家符号容易被放大,周围的同学难免会询问我对中国未来走势的看法。中国是动态的,中国是多面的,所以关于中国的答案也应该是立体的解析。我在梅森项目刚开始的时候,受邀给全体梅森学者作了一场关于中国的讲座,最后引用了哈佛著名汉学家费正清的一句话收尾:中国有着独一无二的历史,中国也必将有独一无二的未来。

谨借此文与国人共勉,且同祝愿祖国好。
http://cn.wsj.com/gb/20100126/ZHT080225.asp?source=MoreInS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