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教条的问题——日本人在中途岛为什么会战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28:33
教条的问题——日本人在中途岛为什么会战败

作者:乔纳森·B·巴歇尔,大卫·D·迪生,安东尼·P·塔利
翻译:方懿
  达拉斯·艾索姆在文章——《中途岛海战:日本人为什么会战败》(《海军战争学院评论》,2000年夏季)中值得称道的运用日方资料提出了有趣的观点。我们特别称赞艾索姆访问了日本幸存者,贡献出关于日本飞机换弹程序有用的新信息。要准确计算1942年6月4日上午日本航空母舰上发生的事件,这个新数据是关键的。然而,按照我们的观点,艾索姆教授的论点似乎太依赖一个相当刚性的(并且高度可疑的)日本通讯判读:也就是,准确的说是南云忠一海军中将何时收到“利根”号巡洋舰派出的4号侦察机发回的电报。此外,艾索姆的换弹信息(他提出作为南云能力不足——没有在遭到致命攻击前出动他的反航空母舰打击部队——的中心)对理解海战日本一侧无疑是重要的,我们觉得他没有对作战进行足够深入的分析。结果,我们不能接受他的结论。
  艾索姆写作时,作为识别“加贺”号航空母舰残骸工作[1]的结果,我们正重新评估并写作中途岛的日方报告。我们步骤的一个关键部分是建立日本航空母舰打击部队作战行动的准确模型。如同我们将要出示的,灾难降临到日本航空母舰部队的关键并非南云是在0740还是0800收到“利根”4号机的电文,也不是日本机库的军械员能以多快的速度完成他们的工作。日本机动打击部队(机动部队)的命运更恰当的是以它的飞行甲板上发生了什么为中心。用日本航空母舰教条的知识为武器,加上海战的作战行动信息,就能准确评估美军攻击高潮时南云部队的准备状态,无须艾索姆的间接方法。
  艾索姆文章的一个主要错误是再三错报日本飞机确实在飞行甲板上。艾索姆在几个地方都认为日本反舰打击部队在飞行甲板上,其实那些飞机能被证实仍然在机库里。这个假定发扬自(错误的)传统观点,即日本人在开始的中途岛攻击部队起飞后就在飞行甲板上定位了他们的反舰打击部队,只是为了换弹和回收第一攻击波暂时把这些反舰打击飞机移回下面。如同将要出示的,这是对航空母舰遭到攻击时的环境根本性误解的基础。
  实际上,无论是日本的教条还是日本作战空中巡逻机的活动都要求预备打击飞机安全的呆在下面机库里,直到明确需要时。不仅如此,还因为日本的机库设计,提升、定位和起飞飞机必需的时间窗口实质上比以往理解的更长。结果,考虑到大约0800后日本作战空中巡逻活动的疯狂程度(特别是“赤城”号和“加贺”号上),在1020美国人致命的俯冲轰炸攻击进行前,第二波这些飞机大部分曾经在飞行甲板上定位是靠不住的。
  这一点不能过分强调,因为飞行甲板上有什么的传统信念流传在所有西方海战译文。简化问题,即“赤城”号、“加贺”号和“苍龙”号在遭到攻击时,飞行甲板的空置远多于占用。这几乎与标准观点——日本飞行甲板上停满了等待起飞的攻击机——相反。甲板上有飞机,但大部分是作战空中巡逻的战斗机,而非攻击机。甲板上飞机数量也比一般认为的少。虽然可能令人吃惊,这是“修改”而非修正,并被现有历史记录负责的重申。我们将出示海战的日本官方资料,在三十年前就已经明白这一点。
  没有先认识到日本人如何进行航空母舰作战,就不能提出传统的西方译文和艾索姆文章的这些错误。不幸的是,标准的中途岛海战英文历史没有很好理解日本航空母舰作战活动。从日本海军航空派生自西方实践的共有错误认识,典型西方作者相信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航空母舰运用非常类似于它们的西方对手。事实上,它们不一样。日本航空母舰作战同时包含合众国海军和皇家海军实践的元素。然而,作为舰体设计和作战教条迥然的结果,到三十年代末,日本航空母舰完全按自己的方式作战。没理解到这些分歧点,同样不可能理解南云的行动。
  现代斜角飞行甲板之前,一艘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只能做三件事中的一件:定位飞机,起飞飞机或回收飞机。大部分美国作家将在这个单子上迅速加上“停留飞机”和“补给飞机”。然而,理解日本人避免在飞行甲板上进行这些活动是重要的。日本航空母舰没使用合众国海军的永久甲板停机模式。虽然回收行动中,在防撞拦阻索前设立临时甲板停机,但仅仅是作为在回收飞机能送回甲板下以前的过渡“溢出”办法。[2]此外,虽然日本人能在飞行甲板上补给飞机(例如,日本航空母舰在甲板边缘配备有加油点),大部分加油在机库进行。同样,除了给俯冲轰炸机挂弹,日本人也在机库里给飞机挂弹。[3]
  日本航空母舰设计还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封闭式机库。合众国航空母舰机库通过卷起侧面的金属帘就能对环境开放;相对的,日本机库完全封闭在储藏室、维修间和乘员舱内,没有自然通风。这意味着飞机发动机绝对不在下面暖机。[4]这直接形成对比,美国的实践是飞机一般在机库暖机,升上甲板立刻起飞。这些因素在中途岛海战中产生了重要的结果,严格限制了日本人的作战节奏。
  为了在飞行甲板上定位一支打击部队并起飞攻击美国人(假定它已经挂好弹),南云的航空母舰不得不进行一系列复杂的作业。一些作业能平行进行,一些只能顺序进行,每项需要固定或可变的时间。这些包括:
# 将飞机提升到飞行甲板(顺序:大约一分钟一架)。[5]
# 定位飞机,打开机翼,用楔子垫上机轮(大部分和升降机作业平行进行,但这些作业要增加五分钟)。[6]
# 发动机暖机(顺序:整个部队最少十五分钟)。[7]
# 俯冲式轰炸机挂弹(大部分与发动机暖机并行,但可能花上二十分钟)。[8]
# 给飞行员发最终任务简报(大部分也是与升降机作业平行,整个部队最少要五分钟)。[9]
# 机组登机,进行最终的起飞前检查(五分钟)。[10]
# 打击部队起飞(顺序:十五到三十秒一架)。[11]
  加在一起,定位一个二十一架飞机的打击部队显然合计需要大约四十分钟,另外需要五到十分钟来起飞。[12]如果甲板定位包括俯冲轰炸机,定位时间多半要长五到十分钟,因为这些飞机不得不在发动机暖机时挂弹。这个时间限制直接得到日本官方资料确认。[13]日本机库设计限制发动机需要在飞行甲板上暖机,揭示出日本作战节奏的一个主要障碍。不幸的是,暖机不能缩短——忽视该作业必然造成飞机损伤,以任何代价都要避免这种不必要的损失。[14]因而,如果南云要攻击美国打击部队,他需要找到时机——一个四十五分钟无间断的时间窗口,在所有四个飞行甲板上定位并起飞他的打击部队。[15]

  难题的最后部分在那天上午的日本作战空中巡逻活动中找到。检查“赤城”号飞行活动显示的基本点:
   0430——起飞中途岛攻击编队
   0445——起飞最初的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
   0543——起飞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
   0655——起飞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
   0659——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
   0710——起飞作战空中巡逻机(5架战斗机)
   0720——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1架战斗机)
   0726——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1架战斗机)
   0736——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
   0750——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2架战斗机)
   0808——起飞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
   0832——起飞作战空中巡逻机(4架战斗机)
   0837-0900——回收中途岛攻击编队加3架作战空中巡逻机
   0910——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1架战斗机)
   0932——起飞作战空中巡逻机(5架战斗机)
   0945——起飞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
   0951——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2架战斗机)
   1010——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16]
  其他航空母舰也卷入了类似的活动,尽管时间不同。[17]重点是回收作业绝对需要一个空旷的飞行甲板后部。有飞机着舰时,不能在后部定位飞机,通常也不会在战斗机起飞作业中定位。[18]
  这一信息使我们能够意识到几件事。第一,明显“赤城”号在4日上午非常繁忙。美国人从0700持续的空中攻击迫使日本人必须在南云编队上不断循环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找到时机,挤出四十分钟无间断的甲板时间来定位一个打击部队并无干扰的起飞,是很困难的。[19]对确定日本航空母舰上可能有什么和分析南云的决策过程,这是至关重要的认识。
  第二,更进一步检查, “赤城”号1010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明显指示1025遭到致命轰炸时甲板上不可能有很多攻击机。十五分钟不够把它的二十架飞机组成的打击部队提升到飞行甲板,无干扰的定位,给飞行员发简报和发动机暖机。[20]因而,美国俯冲轰炸攻击发现日本飞行甲板上几乎挤满了正在加速、等待起飞的攻击机的普遍信念明显是不真实的。甲板上的飞机主要是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
  后一评论的提出,虽然可能震动沉浸在这次海战大众知识中的美国读者,但直接得到日本官方资料的支持。在日本,随着日本官方战争历史《战史丛书》的出版和其他独立的工作,日本中途岛作战在七十年代开始展现出更清晰的画面。不幸的是,这些工作中的一部分只是在最近才被翻译成英语。《战史丛书》明确陈述在遭到攻击时,所有日本航空母舰的攻击机都在机库里;唯一在甲板上的要么是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要么,以“苍龙”号为例,打击部队的战斗机正在起飞去加强作战空中巡逻。[21]
  第三,这个作战信息无疑披露了南云的预备打击部队是否曾经在甲板上。传统的常识始终是友永丈市大尉的中途岛攻击部队起飞后,预备反舰打击部队立刻提升到飞行甲板上定位。实际上,这将违反典型的日本作战模式 ——宁愿把打击飞机留在机库里直到需要时。这个部队在0800-0820这个时间段不在甲板上是完全确定的,南云在这时做了一些最至关紧要的决定。进攻的 B-17在这期间拍下了日本编队的照片,她们拍的“苍龙”号、“飞龙”号和“赤城”号照片显示甲板上没有任何攻击机,只有一些战斗机。这得到日本记录的确认,其证实机动部队此时正在起飞额外的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

  手里掌握了这个信息,我们现在转向艾索姆文章的几点主张。例如,臆测南云收到“利根”4号机电报后反应拖拉,并对日本人随后的准备做出可怕的暗示,艾索姆声称,“因而,如果换弹作业在0745这一刻逆转,显然不会花太多时间来给一半飞机挂载卸下的鱼雷并在两艘航空母舰飞行甲板上重定位飞机,也许只要大约 30分钟。”根据仅重定位打击部队就需要四十分钟,还不涉及换弹的时间,这给了一个粗糙的乐观印象——南云有机会在友永编队返回前(从0837开始占用飞行甲板)起飞一个打击部队。
  艾索姆稍后声称,“因而,第二波打击部队大约在0920,鱼雷机换好鱼雷后,就能重新开始飞行甲板定位。如果在 0745下达相反的命令,按照标准模式进行,几乎可以确定到0920鱼雷能重新挂好。”鉴于高节奏的作战空中巡逻作业垄断了飞行甲板,无论换弹完毕与否,日本航空母舰是否有能力在0920开始重新定位是非常有问题的。日方报告在海战这点上清晰显示日本人忙于提防连续来临的美方攻击。在清除障碍,新起飞战斗机补充作战空中巡逻以掩护整个定位过程之前,南云不能指望定位他的打击部队。“赤城”号负责飞行作业的飞行长増田正吾中佐,及其他南云周围经验丰富的航空军官(如渊田美津雄和源田实)都没能帮助铭记这一点。
  艾索姆随后对第一航空战队1000状态的陈述存在更多的问题。当攻击在1000结束时,“‘赤城’号鱼雷机最后一个小队的换弹工作还需要大约10分钟,‘加贺’号甚至需要更多时间。换好弹的鱼雷机从大约0920开始提升到飞行甲板上,但在1000至少还有三分之一在机库甲板。到1015,‘赤城’号的换弹可能已经完成,最后一批鱼雷机正提升到飞行甲板上定位。如果整个打击部队准备好在 1000与护航的零式一起出发,就能在这个机动部队遭到攻击之间十五分钟的窗口起飞。”
  这有几个错误。第一,我们知道“赤诚”号在0910回收了一架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在0951回收了另外两架,意味着打击飞机即使0920在甲板上(我们认为无论如何都不太可能),都不得不送回机库呆到 0951。艾索姆还明显没把定位和发动机暖机的不变时间消耗计算在内——一个“攻击之间十五分钟的窗口”完全不够。实际上,艾索姆在这点上还忽略了南云自己估计打击部队将在1100准备好,虽然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有望在1030起飞。在1000起飞,尽管有上面引用的所有理由,甚至从未间接出现在纸面上,南云了解这点。
  此外,“赤城”号三分之二的鱼雷机1000在甲板上的主张明显是错误的。“赤城”号九分钟前的0951回收了作战空中巡逻机,并将在1010再次回收。艾索姆的主张还直接与《战史丛书》矛盾,其声称1025遭到攻击时,“赤城”号所有打击飞机都在机库里。这进一步得到理查德·贝斯特的确认,他率领俯冲轰炸机飞行员攻击的“赤城”号,声称当他俯冲攻击时,甲板上唯一的飞机是零式。[22]
  艾索姆对第二航空战队(“苍龙” 号和“飞龙”号)的换弹活动犯了不同的错误。他写到“[打击飞机]在飞行甲板上能和在机库中一样换弹。(0715换弹命令后,每个中队似乎只把一半的飞机送回机库甲板,从而节约升降时间。)”此外,他声称,“那些[打击飞机]中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到0830可能已经换回穿甲弹;0830,“苍龙” 号和“飞龙”号每个中队至少一半的飞机已经在飞行甲板上。”
  他的陈述再次与0800到0815之间拍摄的照片不符,照片显示无论哪艘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上都没有任何打击飞机。此外,知道“飞龙”号在0710起飞了作战空中巡逻机,并在0730回收了作战空中巡逻机。“苍龙”号在0700和 0740回收了作战空中巡逻机,在0825起飞了作战空中巡逻机,并在0840再次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因而,即使“苍龙”号在0815美国B-17离开后就开始迅速提升打击飞机,到0840将不得不再次把它们送回到下面——这个时间窗对进行暖机和起飞不够长。
  艾索姆后面重复了这个错误,他声称,“在0830,当南云不得不决定对美国舰队发动进攻,还是推迟时,我们已经看见他的鱼雷机和护航的零式都没准备好。但他可以使用‘苍龙’号和‘飞龙’ 号的俯冲轰炸机。它们能相当快的起飞。”这还是不正确,如同B-17的照片和其他证据无可否认证明的。日本的俯冲轰炸机这时都在机库里,即使已经换弹完毕,还额外需要四十分钟来投入行动。
  艾索姆的结论和他的中心论题,“考虑到[南云]在1025遭到轰炸前如此接近发动他的攻击,节约的每一分钟都能对海战的结果产生显著影响,”手上累积的证据显示这是不正确的。不是日本人的通讯效率低(这是有疑问的),而是日本人的飞行作业效率低毁灭了日本人在海战中的希望。南云无论如何都不能在1025前接近准备好起飞;实际上,他可能仅仅开始准备那样做。即使假设“赤城”号在1010回收它的作战空中巡逻机后就立刻开始把它的打击飞机提升到飞行甲板上,“赤城”号也不会在40分钟内(1050)准备好起飞它的打击飞机,无法在1100前将它完全送上天。 “加贺”号的情况略好点,在1000最后起飞六架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但它受到限制,因为它要提升和定位的鱼雷机中队更大(二十七架飞机)。
  美国对其他三艘日本航空母舰毁灭性攻击后,“飞龙”号的实际作战节奏非常接近我们刚提出的第一航空战队假想时间表,这并不是巧合。好斗的海军少将山口多闻的旗舰能假定在1022-1027的崩溃后尽可能快的起飞打击飞机。然而,它最终只不过到1057(译者注:根据南云报告,应是1058)才设法让打击飞机升空,直接支持它的甲板定位活动在其它三艘航空母舰遭到攻击时才刚刚开始。毫无疑问,如果传统的观点真实的话,飞机会严格在1025很快从“飞龙”号的飞行甲板腾空而起,正巧在它的姊妹们遭到攻击时。显然,它们没有,这一点是经常没被注意到的。
  从这个分析中显现出来的画面是一个在1942年日本航空母舰教条约束下,相当保守的海军将领的军事行动。与标准的美国记录相反,即日本人是以藐视的态度权衡虚弱的美国攻击(执行不利,零散发动),南云的作战空中巡逻活动节奏显示了一些相当不同的东西。不管他们是否给予美国攻击技术上的尊敬,日本指挥官一定关注空中突击,因为它中断了部队时间表和攻击本身表现出明显的威胁。根据紧密阅读南云的报告和其他日本资料,毫无疑问南云和他的参谋部知道身陷险境。任何一艘航空母舰遭到一次准确的命中都能产生损失惨重的后果,每艘航空母舰都在那个上午的近失弹中幸免。
  考虑到这,南云可能认为他在稳扎稳打,力求稳当——把打击飞机留在机库里,直到最危险的时刻过去,保持飞行甲板空旷以支持连续的作战空中巡逻作业,用最有效的武器——他的战斗机来击退美国人的攻击。当攻击缓和后,他预期能在他的两个航空战队的甲板上定位一个协同的多机种打击部队,接着给他的对手粉碎性打击。对日本人不幸的是,他们从所有四个飞行甲板上起飞一个联合攻击部队的要求在面对敌人时剥夺了他们的弹性。
  因为零式战斗机机炮弹鼓容量相当小,担负防御作战空中巡逻任务的战斗机必须频繁降落、装弹、起飞。南云清楚的意识到在打击部队飞机甲板定位中将把他的军舰置于危险中,定位设立了任何一架增援的作战空中巡逻机都不能循环的时间窗。因而,他的选择比以前理解的更克制——定位一个进攻打击部队意味着在美国人持续攻击的时间里把他的作战空中巡逻束之高阁近一小时。事实上,南云的防御非常接近成功,因为只是最后的美国攻击造成了有效的损害。甚至,可以争论如果南云再稳健一点,升空更多的作战空中巡逻机,他也许能从美国人的俯冲攻击中拯救“赤城”号、“加贺”号和“苍龙”号。[23]
  这时的日本航空母舰教条没有规定在敌人的打击范围内,突然面对一支敌方舰队,而自己装好油弹的飞机还在机库里时该做什么[24]。这是教条的一个缺陷 ——虽然公正的说,日本人和美国人都为这个问题挣扎。战争后期,已经考虑一旦侦察到敌人部队,强制立刻起飞尽可能多的飞机(不管它们装的什么武器)对付它。如果没有其他东西,这将把飞机送出机库,它们在那里是对航空母舰自身的可怕威胁。实际上,到1944年,日本联合舰队已经发展到在通讯手册中增加这样一个指令来应对突然发现的敌人。[25]
  总之,我们称赞艾索姆教授将日本资料引入到中途岛讨论的努力,同时他介绍了关于日本换弹程序的有价值的信息。记住他在传统信仰下的工作也是重要的,即第二攻击波在飞行甲板上已经定位并准备好起飞,而不是呆在下面机库里。然而,他对日本行动的解释聚焦在几乎完全排它的为飞机装弹,而没有计算日本人如何在飞行甲板上定位飞机,接着升空的基础。文章还俯瞰防御CAP活动和没能发动进攻打击的关系。它的航空母舰作战观点因此是有限的,与大量我们知道日本航空母舰实际是如何战斗的真实信息不一致。没有对这些因素足够的评估,不可能建立对南云指挥选择和成绩的正确评价。

注解:

[5] 飞机通常经由单独一个升降机提升到飞行甲板有几个原因。日本飞机按类型分别摆放在上下机库的特定位置。典型的摆放是战斗机在前部,俯冲轰炸机在中部,鱼雷机在后部。战斗机,需要的跑道更短,储存在前切合实际,从那里也能更迅速就位。定位“赤城”号的反舰打击因此将需要用后升降机提升鱼雷机,用前升降机提升零式。升降机循环不同取决于升降机原始速度和飞机是从上,还是下机库提升。“赤城”号和“加贺”号的升降机是更老更慢的型号,到下机库的循环需要超过一分钟,因此它们比第二航空战队更新的航空母舰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升降作业。这对“加贺”号的大鱼雷机中队特别不幸。
[6] 定位有时需要相当长的横跨甲板移动,虽然可以在提升另一架时定位一架飞机。然而,那样的作业中需要一定“驾驭”技巧。
[7] 发动机最初启动由水兵完成,机组同时接受简报。
[8] 兵头宣称,日本航空母舰装备有足够给航空母舰俯冲轰炸机队三分之一的飞机同时装弹的炸弹车。装弹在飞行甲板进行,紧接着发动机暖机。日本242公斤高爆炸弹和250公斤半穿甲弹都使用同样的挂架,这些武器之间的更换速度相当快。即使这样,每架飞机需要五到六分钟,并且不得不重复三次来给整个部队挂弹,总计大约二十分钟。这还必须加上弹药提升和在飞行甲板上移动的时间。2001年2月7日给乔·巴歇尔的信。
[11] 战争中日本作战起飞最快的纪录是珍珠港,航空母舰以每架二十八秒的速度起飞飞机。戈登·普兰奇,《黎明,我们还在酣睡》(纽约维金出版社,1991年),第490页。航空技术情报团报告2第2页,报告5第3页,提出最佳起飞间隔是十秒。
[12] 作为这一估计的证据,只需要看下六个月前珍珠港打击部队的作战节奏。日本人在那次攻击中,从0620第一攻击波和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编队起飞结束,能在五十五分钟定位并起飞171架飞机的第二攻击波。在这次攻击中,六艘日本航空母舰平均每艘定位二十八架飞机,对应南云的中途岛部队将平均定位二十一架飞机。用我们发展的这个模型,为额外的升降机循环加上另外七到十分钟,还有早晨空气中暖机时间更长,五十五分钟的数字很好的与我们的估计一致。普兰奇,第 490-2页。
[13] 日本官方战史丛书,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部(原来的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经常简称为《战史丛书》),朝云新闻社出版。中途岛一卷,《中途岛海战》,1971年出版,第289页声称“提供那样全副武装的打击部队,需要不少于40分钟把它们从机库提升到甲板,接着完成起飞准备。”我们感谢兵头二十八和Takashi Koganemura在这些问题上的协助。
[14] 从航空母舰起飞需要使用全军用功率。飞机星型发动机汽缸壁很薄,公差极小,它们要求温度和润滑油分布均衡来维持有效运转。如果不正确暖机,星型发动机很可能在全功率当场爆炸。我们感谢埃里克·拜歌德和克林特·鲍尔对这个关键问题的领悟。
[15] 必须记住战争中日本航空母舰群在飞机运用这一点上比西方海军整合得多。日本航空战队按将同型号中队联合成战队打击队训练。因而,在开始对中途岛的攻击中, “赤城”号和“加贺”号的99式俯冲轰炸机组成一个单独的攻击单位,“苍龙”号和“飞龙”号的97式攻击机同样组成一个单独的攻击单位。所以,换弹程序和特定甲板定位活动的时间需求对一个战队的两艘航空母舰可能类似,意味着一艘航空母舰的信息能给我们关于它战队姊妹舰状态的线索。
[16] 《机动部队战斗详报第6号》由海军情报局翻译整理并于1947年以《中途岛海战的日本故事》(经常被简单的以《南云报告》提到)和《中途岛海战作战报告》(摘录翻译自合众国海军历史中心作战档案部档案160985B-MC397.901,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出版,第13-20页。所有时间都是(中途岛)当地时间。我们感谢约翰·劳斯多姆和马克·霍兰的专业知识和协助展开了高度详细和准确的日本作战空中巡逻活动画面。
[17] 同上。“加贺”号,飞行甲板在南云部队中最大,承担了相当大的作战空中巡逻任务。
[18] 在后部定位的任何打击部队都可能包括一些种类的战斗机护航,要求零式从机库前部经前升降机提升,因此无论如何都会阻碍飞行甲板的起飞作业。
[19] 日本零式战斗机不是被航程或者燃料所限制,而是受制于机炮弹药。每架零式仅为两门20毫米机炮携带每门60发炮弹,这是击落大型的美国攻击飞机必需的主要进攻武器。结果,日本战斗机在战斗中有迅速“投出它们的闪电”的趋势。机炮弹药的重要性不能估计过高——马克·霍兰贡献的《我们历史的光辉一页》(蒙大拿州密苏拉图片历史,1990年),已经向我们指出美国攻击中队的伤亡很大程度的与是否遭遇到新升空带有机炮弹药的日本战斗机相关。日本教条正常要求2小时的战斗机巡逻(航空技术情报团报告2 第2页)。在上午的空战中,至少十七架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在一小时内终止了它们的任务,个别一些在空中只呆了二十六分钟。这个证据显示日本人在频繁循环他们的战斗机以保持弹药充足。
[20] “赤城”号的打击部队由十八架97式鱼雷机和三架零式战斗机组成。“加贺”号的份额是二十六架97和三架零式,“苍龙”号的十八架99俯冲轰炸机加三架零式,“飞龙”号的十八架99加三架零式。

[22] 贝斯特在2000年4月与约翰•劳斯多姆的会见中声称,在他攻击期间,飞行甲板有6到7架飞机,它们明显是零式。此外,贝斯特判断零式正在使用大部分飞行甲板作为起飞空间。当他攻击时,一架零式正在起飞程序中。

[24] 考虑到日本机库的封闭环境(增强了内部炸弹命中对舰体结构的爆炸效应),日本航空母舰的飞机在机库甚至是比在飞行甲板更危险。当然,理想的是遭到攻击时没有搭载任何飞机。
[25] 1944年3月28日颁布的日本《机动舰队条例》,在《空战》下第9段规定 “一旦在近距离发现敌方航空母舰,将下达‘升空'Q'’的命令。这时每艘军舰将迅速升空甲板上待命的飞机。飞行机队将在空中集结,并将按固定的飞行机队编队飞往发动攻击。”这些教条的翻译工作,回收自1944年在马尼拉湾沉没的“那智”号,大卫•迪信个人收藏。教条的问题——日本人在中途岛为什么会战败

作者:乔纳森·B·巴歇尔,大卫·D·迪生,安东尼·P·塔利
翻译:方懿
  达拉斯·艾索姆在文章——《中途岛海战:日本人为什么会战败》(《海军战争学院评论》,2000年夏季)中值得称道的运用日方资料提出了有趣的观点。我们特别称赞艾索姆访问了日本幸存者,贡献出关于日本飞机换弹程序有用的新信息。要准确计算1942年6月4日上午日本航空母舰上发生的事件,这个新数据是关键的。然而,按照我们的观点,艾索姆教授的论点似乎太依赖一个相当刚性的(并且高度可疑的)日本通讯判读:也就是,准确的说是南云忠一海军中将何时收到“利根”号巡洋舰派出的4号侦察机发回的电报。此外,艾索姆的换弹信息(他提出作为南云能力不足——没有在遭到致命攻击前出动他的反航空母舰打击部队——的中心)对理解海战日本一侧无疑是重要的,我们觉得他没有对作战进行足够深入的分析。结果,我们不能接受他的结论。
  艾索姆写作时,作为识别“加贺”号航空母舰残骸工作[1]的结果,我们正重新评估并写作中途岛的日方报告。我们步骤的一个关键部分是建立日本航空母舰打击部队作战行动的准确模型。如同我们将要出示的,灾难降临到日本航空母舰部队的关键并非南云是在0740还是0800收到“利根”4号机的电文,也不是日本机库的军械员能以多快的速度完成他们的工作。日本机动打击部队(机动部队)的命运更恰当的是以它的飞行甲板上发生了什么为中心。用日本航空母舰教条的知识为武器,加上海战的作战行动信息,就能准确评估美军攻击高潮时南云部队的准备状态,无须艾索姆的间接方法。
  艾索姆文章的一个主要错误是再三错报日本飞机确实在飞行甲板上。艾索姆在几个地方都认为日本反舰打击部队在飞行甲板上,其实那些飞机能被证实仍然在机库里。这个假定发扬自(错误的)传统观点,即日本人在开始的中途岛攻击部队起飞后就在飞行甲板上定位了他们的反舰打击部队,只是为了换弹和回收第一攻击波暂时把这些反舰打击飞机移回下面。如同将要出示的,这是对航空母舰遭到攻击时的环境根本性误解的基础。
  实际上,无论是日本的教条还是日本作战空中巡逻机的活动都要求预备打击飞机安全的呆在下面机库里,直到明确需要时。不仅如此,还因为日本的机库设计,提升、定位和起飞飞机必需的时间窗口实质上比以往理解的更长。结果,考虑到大约0800后日本作战空中巡逻活动的疯狂程度(特别是“赤城”号和“加贺”号上),在1020美国人致命的俯冲轰炸攻击进行前,第二波这些飞机大部分曾经在飞行甲板上定位是靠不住的。
  这一点不能过分强调,因为飞行甲板上有什么的传统信念流传在所有西方海战译文。简化问题,即“赤城”号、“加贺”号和“苍龙”号在遭到攻击时,飞行甲板的空置远多于占用。这几乎与标准观点——日本飞行甲板上停满了等待起飞的攻击机——相反。甲板上有飞机,但大部分是作战空中巡逻的战斗机,而非攻击机。甲板上飞机数量也比一般认为的少。虽然可能令人吃惊,这是“修改”而非修正,并被现有历史记录负责的重申。我们将出示海战的日本官方资料,在三十年前就已经明白这一点。
  没有先认识到日本人如何进行航空母舰作战,就不能提出传统的西方译文和艾索姆文章的这些错误。不幸的是,标准的中途岛海战英文历史没有很好理解日本航空母舰作战活动。从日本海军航空派生自西方实践的共有错误认识,典型西方作者相信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航空母舰运用非常类似于它们的西方对手。事实上,它们不一样。日本航空母舰作战同时包含合众国海军和皇家海军实践的元素。然而,作为舰体设计和作战教条迥然的结果,到三十年代末,日本航空母舰完全按自己的方式作战。没理解到这些分歧点,同样不可能理解南云的行动。
  现代斜角飞行甲板之前,一艘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只能做三件事中的一件:定位飞机,起飞飞机或回收飞机。大部分美国作家将在这个单子上迅速加上“停留飞机”和“补给飞机”。然而,理解日本人避免在飞行甲板上进行这些活动是重要的。日本航空母舰没使用合众国海军的永久甲板停机模式。虽然回收行动中,在防撞拦阻索前设立临时甲板停机,但仅仅是作为在回收飞机能送回甲板下以前的过渡“溢出”办法。[2]此外,虽然日本人能在飞行甲板上补给飞机(例如,日本航空母舰在甲板边缘配备有加油点),大部分加油在机库进行。同样,除了给俯冲轰炸机挂弹,日本人也在机库里给飞机挂弹。[3]
  日本航空母舰设计还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封闭式机库。合众国航空母舰机库通过卷起侧面的金属帘就能对环境开放;相对的,日本机库完全封闭在储藏室、维修间和乘员舱内,没有自然通风。这意味着飞机发动机绝对不在下面暖机。[4]这直接形成对比,美国的实践是飞机一般在机库暖机,升上甲板立刻起飞。这些因素在中途岛海战中产生了重要的结果,严格限制了日本人的作战节奏。
  为了在飞行甲板上定位一支打击部队并起飞攻击美国人(假定它已经挂好弹),南云的航空母舰不得不进行一系列复杂的作业。一些作业能平行进行,一些只能顺序进行,每项需要固定或可变的时间。这些包括:
# 将飞机提升到飞行甲板(顺序:大约一分钟一架)。[5]
# 定位飞机,打开机翼,用楔子垫上机轮(大部分和升降机作业平行进行,但这些作业要增加五分钟)。[6]
# 发动机暖机(顺序:整个部队最少十五分钟)。[7]
# 俯冲式轰炸机挂弹(大部分与发动机暖机并行,但可能花上二十分钟)。[8]
# 给飞行员发最终任务简报(大部分也是与升降机作业平行,整个部队最少要五分钟)。[9]
# 机组登机,进行最终的起飞前检查(五分钟)。[10]
# 打击部队起飞(顺序:十五到三十秒一架)。[11]
  加在一起,定位一个二十一架飞机的打击部队显然合计需要大约四十分钟,另外需要五到十分钟来起飞。[12]如果甲板定位包括俯冲轰炸机,定位时间多半要长五到十分钟,因为这些飞机不得不在发动机暖机时挂弹。这个时间限制直接得到日本官方资料确认。[13]日本机库设计限制发动机需要在飞行甲板上暖机,揭示出日本作战节奏的一个主要障碍。不幸的是,暖机不能缩短——忽视该作业必然造成飞机损伤,以任何代价都要避免这种不必要的损失。[14]因而,如果南云要攻击美国打击部队,他需要找到时机——一个四十五分钟无间断的时间窗口,在所有四个飞行甲板上定位并起飞他的打击部队。[15]

  难题的最后部分在那天上午的日本作战空中巡逻活动中找到。检查“赤城”号飞行活动显示的基本点:
   0430——起飞中途岛攻击编队
   0445——起飞最初的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
   0543——起飞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
   0655——起飞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
   0659——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
   0710——起飞作战空中巡逻机(5架战斗机)
   0720——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1架战斗机)
   0726——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1架战斗机)
   0736——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
   0750——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2架战斗机)
   0808——起飞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
   0832——起飞作战空中巡逻机(4架战斗机)
   0837-0900——回收中途岛攻击编队加3架作战空中巡逻机
   0910——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1架战斗机)
   0932——起飞作战空中巡逻机(5架战斗机)
   0945——起飞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
   0951——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2架战斗机)
   1010——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16]
  其他航空母舰也卷入了类似的活动,尽管时间不同。[17]重点是回收作业绝对需要一个空旷的飞行甲板后部。有飞机着舰时,不能在后部定位飞机,通常也不会在战斗机起飞作业中定位。[18]
  这一信息使我们能够意识到几件事。第一,明显“赤城”号在4日上午非常繁忙。美国人从0700持续的空中攻击迫使日本人必须在南云编队上不断循环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找到时机,挤出四十分钟无间断的甲板时间来定位一个打击部队并无干扰的起飞,是很困难的。[19]对确定日本航空母舰上可能有什么和分析南云的决策过程,这是至关重要的认识。
  第二,更进一步检查, “赤城”号1010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明显指示1025遭到致命轰炸时甲板上不可能有很多攻击机。十五分钟不够把它的二十架飞机组成的打击部队提升到飞行甲板,无干扰的定位,给飞行员发简报和发动机暖机。[20]因而,美国俯冲轰炸攻击发现日本飞行甲板上几乎挤满了正在加速、等待起飞的攻击机的普遍信念明显是不真实的。甲板上的飞机主要是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
  后一评论的提出,虽然可能震动沉浸在这次海战大众知识中的美国读者,但直接得到日本官方资料的支持。在日本,随着日本官方战争历史《战史丛书》的出版和其他独立的工作,日本中途岛作战在七十年代开始展现出更清晰的画面。不幸的是,这些工作中的一部分只是在最近才被翻译成英语。《战史丛书》明确陈述在遭到攻击时,所有日本航空母舰的攻击机都在机库里;唯一在甲板上的要么是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要么,以“苍龙”号为例,打击部队的战斗机正在起飞去加强作战空中巡逻。[21]
  第三,这个作战信息无疑披露了南云的预备打击部队是否曾经在甲板上。传统的常识始终是友永丈市大尉的中途岛攻击部队起飞后,预备反舰打击部队立刻提升到飞行甲板上定位。实际上,这将违反典型的日本作战模式 ——宁愿把打击飞机留在机库里直到需要时。这个部队在0800-0820这个时间段不在甲板上是完全确定的,南云在这时做了一些最至关紧要的决定。进攻的 B-17在这期间拍下了日本编队的照片,她们拍的“苍龙”号、“飞龙”号和“赤城”号照片显示甲板上没有任何攻击机,只有一些战斗机。这得到日本记录的确认,其证实机动部队此时正在起飞额外的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

  手里掌握了这个信息,我们现在转向艾索姆文章的几点主张。例如,臆测南云收到“利根”4号机电报后反应拖拉,并对日本人随后的准备做出可怕的暗示,艾索姆声称,“因而,如果换弹作业在0745这一刻逆转,显然不会花太多时间来给一半飞机挂载卸下的鱼雷并在两艘航空母舰飞行甲板上重定位飞机,也许只要大约 30分钟。”根据仅重定位打击部队就需要四十分钟,还不涉及换弹的时间,这给了一个粗糙的乐观印象——南云有机会在友永编队返回前(从0837开始占用飞行甲板)起飞一个打击部队。
  艾索姆稍后声称,“因而,第二波打击部队大约在0920,鱼雷机换好鱼雷后,就能重新开始飞行甲板定位。如果在 0745下达相反的命令,按照标准模式进行,几乎可以确定到0920鱼雷能重新挂好。”鉴于高节奏的作战空中巡逻作业垄断了飞行甲板,无论换弹完毕与否,日本航空母舰是否有能力在0920开始重新定位是非常有问题的。日方报告在海战这点上清晰显示日本人忙于提防连续来临的美方攻击。在清除障碍,新起飞战斗机补充作战空中巡逻以掩护整个定位过程之前,南云不能指望定位他的打击部队。“赤城”号负责飞行作业的飞行长増田正吾中佐,及其他南云周围经验丰富的航空军官(如渊田美津雄和源田实)都没能帮助铭记这一点。
  艾索姆随后对第一航空战队1000状态的陈述存在更多的问题。当攻击在1000结束时,“‘赤城’号鱼雷机最后一个小队的换弹工作还需要大约10分钟,‘加贺’号甚至需要更多时间。换好弹的鱼雷机从大约0920开始提升到飞行甲板上,但在1000至少还有三分之一在机库甲板。到1015,‘赤城’号的换弹可能已经完成,最后一批鱼雷机正提升到飞行甲板上定位。如果整个打击部队准备好在 1000与护航的零式一起出发,就能在这个机动部队遭到攻击之间十五分钟的窗口起飞。”
  这有几个错误。第一,我们知道“赤诚”号在0910回收了一架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在0951回收了另外两架,意味着打击飞机即使0920在甲板上(我们认为无论如何都不太可能),都不得不送回机库呆到 0951。艾索姆还明显没把定位和发动机暖机的不变时间消耗计算在内——一个“攻击之间十五分钟的窗口”完全不够。实际上,艾索姆在这点上还忽略了南云自己估计打击部队将在1100准备好,虽然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有望在1030起飞。在1000起飞,尽管有上面引用的所有理由,甚至从未间接出现在纸面上,南云了解这点。
  此外,“赤城”号三分之二的鱼雷机1000在甲板上的主张明显是错误的。“赤城”号九分钟前的0951回收了作战空中巡逻机,并将在1010再次回收。艾索姆的主张还直接与《战史丛书》矛盾,其声称1025遭到攻击时,“赤城”号所有打击飞机都在机库里。这进一步得到理查德·贝斯特的确认,他率领俯冲轰炸机飞行员攻击的“赤城”号,声称当他俯冲攻击时,甲板上唯一的飞机是零式。[22]
  艾索姆对第二航空战队(“苍龙” 号和“飞龙”号)的换弹活动犯了不同的错误。他写到“[打击飞机]在飞行甲板上能和在机库中一样换弹。(0715换弹命令后,每个中队似乎只把一半的飞机送回机库甲板,从而节约升降时间。)”此外,他声称,“那些[打击飞机]中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到0830可能已经换回穿甲弹;0830,“苍龙” 号和“飞龙”号每个中队至少一半的飞机已经在飞行甲板上。”
  他的陈述再次与0800到0815之间拍摄的照片不符,照片显示无论哪艘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上都没有任何打击飞机。此外,知道“飞龙”号在0710起飞了作战空中巡逻机,并在0730回收了作战空中巡逻机。“苍龙”号在0700和 0740回收了作战空中巡逻机,在0825起飞了作战空中巡逻机,并在0840再次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因而,即使“苍龙”号在0815美国B-17离开后就开始迅速提升打击飞机,到0840将不得不再次把它们送回到下面——这个时间窗对进行暖机和起飞不够长。
  艾索姆后面重复了这个错误,他声称,“在0830,当南云不得不决定对美国舰队发动进攻,还是推迟时,我们已经看见他的鱼雷机和护航的零式都没准备好。但他可以使用‘苍龙’号和‘飞龙’ 号的俯冲轰炸机。它们能相当快的起飞。”这还是不正确,如同B-17的照片和其他证据无可否认证明的。日本的俯冲轰炸机这时都在机库里,即使已经换弹完毕,还额外需要四十分钟来投入行动。
  艾索姆的结论和他的中心论题,“考虑到[南云]在1025遭到轰炸前如此接近发动他的攻击,节约的每一分钟都能对海战的结果产生显著影响,”手上累积的证据显示这是不正确的。不是日本人的通讯效率低(这是有疑问的),而是日本人的飞行作业效率低毁灭了日本人在海战中的希望。南云无论如何都不能在1025前接近准备好起飞;实际上,他可能仅仅开始准备那样做。即使假设“赤城”号在1010回收它的作战空中巡逻机后就立刻开始把它的打击飞机提升到飞行甲板上,“赤城”号也不会在40分钟内(1050)准备好起飞它的打击飞机,无法在1100前将它完全送上天。 “加贺”号的情况略好点,在1000最后起飞六架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但它受到限制,因为它要提升和定位的鱼雷机中队更大(二十七架飞机)。
  美国对其他三艘日本航空母舰毁灭性攻击后,“飞龙”号的实际作战节奏非常接近我们刚提出的第一航空战队假想时间表,这并不是巧合。好斗的海军少将山口多闻的旗舰能假定在1022-1027的崩溃后尽可能快的起飞打击飞机。然而,它最终只不过到1057(译者注:根据南云报告,应是1058)才设法让打击飞机升空,直接支持它的甲板定位活动在其它三艘航空母舰遭到攻击时才刚刚开始。毫无疑问,如果传统的观点真实的话,飞机会严格在1025很快从“飞龙”号的飞行甲板腾空而起,正巧在它的姊妹们遭到攻击时。显然,它们没有,这一点是经常没被注意到的。
  从这个分析中显现出来的画面是一个在1942年日本航空母舰教条约束下,相当保守的海军将领的军事行动。与标准的美国记录相反,即日本人是以藐视的态度权衡虚弱的美国攻击(执行不利,零散发动),南云的作战空中巡逻活动节奏显示了一些相当不同的东西。不管他们是否给予美国攻击技术上的尊敬,日本指挥官一定关注空中突击,因为它中断了部队时间表和攻击本身表现出明显的威胁。根据紧密阅读南云的报告和其他日本资料,毫无疑问南云和他的参谋部知道身陷险境。任何一艘航空母舰遭到一次准确的命中都能产生损失惨重的后果,每艘航空母舰都在那个上午的近失弹中幸免。
  考虑到这,南云可能认为他在稳扎稳打,力求稳当——把打击飞机留在机库里,直到最危险的时刻过去,保持飞行甲板空旷以支持连续的作战空中巡逻作业,用最有效的武器——他的战斗机来击退美国人的攻击。当攻击缓和后,他预期能在他的两个航空战队的甲板上定位一个协同的多机种打击部队,接着给他的对手粉碎性打击。对日本人不幸的是,他们从所有四个飞行甲板上起飞一个联合攻击部队的要求在面对敌人时剥夺了他们的弹性。
  因为零式战斗机机炮弹鼓容量相当小,担负防御作战空中巡逻任务的战斗机必须频繁降落、装弹、起飞。南云清楚的意识到在打击部队飞机甲板定位中将把他的军舰置于危险中,定位设立了任何一架增援的作战空中巡逻机都不能循环的时间窗。因而,他的选择比以前理解的更克制——定位一个进攻打击部队意味着在美国人持续攻击的时间里把他的作战空中巡逻束之高阁近一小时。事实上,南云的防御非常接近成功,因为只是最后的美国攻击造成了有效的损害。甚至,可以争论如果南云再稳健一点,升空更多的作战空中巡逻机,他也许能从美国人的俯冲攻击中拯救“赤城”号、“加贺”号和“苍龙”号。[23]
  这时的日本航空母舰教条没有规定在敌人的打击范围内,突然面对一支敌方舰队,而自己装好油弹的飞机还在机库里时该做什么[24]。这是教条的一个缺陷 ——虽然公正的说,日本人和美国人都为这个问题挣扎。战争后期,已经考虑一旦侦察到敌人部队,强制立刻起飞尽可能多的飞机(不管它们装的什么武器)对付它。如果没有其他东西,这将把飞机送出机库,它们在那里是对航空母舰自身的可怕威胁。实际上,到1944年,日本联合舰队已经发展到在通讯手册中增加这样一个指令来应对突然发现的敌人。[25]
  总之,我们称赞艾索姆教授将日本资料引入到中途岛讨论的努力,同时他介绍了关于日本换弹程序的有价值的信息。记住他在传统信仰下的工作也是重要的,即第二攻击波在飞行甲板上已经定位并准备好起飞,而不是呆在下面机库里。然而,他对日本行动的解释聚焦在几乎完全排它的为飞机装弹,而没有计算日本人如何在飞行甲板上定位飞机,接着升空的基础。文章还俯瞰防御CAP活动和没能发动进攻打击的关系。它的航空母舰作战观点因此是有限的,与大量我们知道日本航空母舰实际是如何战斗的真实信息不一致。没有对这些因素足够的评估,不可能建立对南云指挥选择和成绩的正确评价。

注解:

[5] 飞机通常经由单独一个升降机提升到飞行甲板有几个原因。日本飞机按类型分别摆放在上下机库的特定位置。典型的摆放是战斗机在前部,俯冲轰炸机在中部,鱼雷机在后部。战斗机,需要的跑道更短,储存在前切合实际,从那里也能更迅速就位。定位“赤城”号的反舰打击因此将需要用后升降机提升鱼雷机,用前升降机提升零式。升降机循环不同取决于升降机原始速度和飞机是从上,还是下机库提升。“赤城”号和“加贺”号的升降机是更老更慢的型号,到下机库的循环需要超过一分钟,因此它们比第二航空战队更新的航空母舰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升降作业。这对“加贺”号的大鱼雷机中队特别不幸。
[6] 定位有时需要相当长的横跨甲板移动,虽然可以在提升另一架时定位一架飞机。然而,那样的作业中需要一定“驾驭”技巧。
[7] 发动机最初启动由水兵完成,机组同时接受简报。
[8] 兵头宣称,日本航空母舰装备有足够给航空母舰俯冲轰炸机队三分之一的飞机同时装弹的炸弹车。装弹在飞行甲板进行,紧接着发动机暖机。日本242公斤高爆炸弹和250公斤半穿甲弹都使用同样的挂架,这些武器之间的更换速度相当快。即使这样,每架飞机需要五到六分钟,并且不得不重复三次来给整个部队挂弹,总计大约二十分钟。这还必须加上弹药提升和在飞行甲板上移动的时间。2001年2月7日给乔·巴歇尔的信。
[11] 战争中日本作战起飞最快的纪录是珍珠港,航空母舰以每架二十八秒的速度起飞飞机。戈登·普兰奇,《黎明,我们还在酣睡》(纽约维金出版社,1991年),第490页。航空技术情报团报告2第2页,报告5第3页,提出最佳起飞间隔是十秒。
[12] 作为这一估计的证据,只需要看下六个月前珍珠港打击部队的作战节奏。日本人在那次攻击中,从0620第一攻击波和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编队起飞结束,能在五十五分钟定位并起飞171架飞机的第二攻击波。在这次攻击中,六艘日本航空母舰平均每艘定位二十八架飞机,对应南云的中途岛部队将平均定位二十一架飞机。用我们发展的这个模型,为额外的升降机循环加上另外七到十分钟,还有早晨空气中暖机时间更长,五十五分钟的数字很好的与我们的估计一致。普兰奇,第 490-2页。
[13] 日本官方战史丛书,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部(原来的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经常简称为《战史丛书》),朝云新闻社出版。中途岛一卷,《中途岛海战》,1971年出版,第289页声称“提供那样全副武装的打击部队,需要不少于40分钟把它们从机库提升到甲板,接着完成起飞准备。”我们感谢兵头二十八和Takashi Koganemura在这些问题上的协助。
[14] 从航空母舰起飞需要使用全军用功率。飞机星型发动机汽缸壁很薄,公差极小,它们要求温度和润滑油分布均衡来维持有效运转。如果不正确暖机,星型发动机很可能在全功率当场爆炸。我们感谢埃里克·拜歌德和克林特·鲍尔对这个关键问题的领悟。
[15] 必须记住战争中日本航空母舰群在飞机运用这一点上比西方海军整合得多。日本航空战队按将同型号中队联合成战队打击队训练。因而,在开始对中途岛的攻击中, “赤城”号和“加贺”号的99式俯冲轰炸机组成一个单独的攻击单位,“苍龙”号和“飞龙”号的97式攻击机同样组成一个单独的攻击单位。所以,换弹程序和特定甲板定位活动的时间需求对一个战队的两艘航空母舰可能类似,意味着一艘航空母舰的信息能给我们关于它战队姊妹舰状态的线索。
[16] 《机动部队战斗详报第6号》由海军情报局翻译整理并于1947年以《中途岛海战的日本故事》(经常被简单的以《南云报告》提到)和《中途岛海战作战报告》(摘录翻译自合众国海军历史中心作战档案部档案160985B-MC397.901,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出版,第13-20页。所有时间都是(中途岛)当地时间。我们感谢约翰·劳斯多姆和马克·霍兰的专业知识和协助展开了高度详细和准确的日本作战空中巡逻活动画面。
[17] 同上。“加贺”号,飞行甲板在南云部队中最大,承担了相当大的作战空中巡逻任务。
[18] 在后部定位的任何打击部队都可能包括一些种类的战斗机护航,要求零式从机库前部经前升降机提升,因此无论如何都会阻碍飞行甲板的起飞作业。
[19] 日本零式战斗机不是被航程或者燃料所限制,而是受制于机炮弹药。每架零式仅为两门20毫米机炮携带每门60发炮弹,这是击落大型的美国攻击飞机必需的主要进攻武器。结果,日本战斗机在战斗中有迅速“投出它们的闪电”的趋势。机炮弹药的重要性不能估计过高——马克·霍兰贡献的《我们历史的光辉一页》(蒙大拿州密苏拉图片历史,1990年),已经向我们指出美国攻击中队的伤亡很大程度的与是否遭遇到新升空带有机炮弹药的日本战斗机相关。日本教条正常要求2小时的战斗机巡逻(航空技术情报团报告2 第2页)。在上午的空战中,至少十七架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在一小时内终止了它们的任务,个别一些在空中只呆了二十六分钟。这个证据显示日本人在频繁循环他们的战斗机以保持弹药充足。
[20] “赤城”号的打击部队由十八架97式鱼雷机和三架零式战斗机组成。“加贺”号的份额是二十六架97和三架零式,“苍龙”号的十八架99俯冲轰炸机加三架零式,“飞龙”号的十八架99加三架零式。

[22] 贝斯特在2000年4月与约翰•劳斯多姆的会见中声称,在他攻击期间,飞行甲板有6到7架飞机,它们明显是零式。此外,贝斯特判断零式正在使用大部分飞行甲板作为起飞空间。当他攻击时,一架零式正在起飞程序中。

[24] 考虑到日本机库的封闭环境(增强了内部炸弹命中对舰体结构的爆炸效应),日本航空母舰的飞机在机库甚至是比在飞行甲板更危险。当然,理想的是遭到攻击时没有搭载任何飞机。
[25] 1944年3月28日颁布的日本《机动舰队条例》,在《空战》下第9段规定 “一旦在近距离发现敌方航空母舰,将下达‘升空'Q'’的命令。这时每艘军舰将迅速升空甲板上待命的飞机。飞行机队将在空中集结,并将按固定的飞行机队编队飞往发动攻击。”这些教条的翻译工作,回收自1944年在马尼拉湾沉没的“那智”号,大卫•迪信个人收藏。
有用的资料,收藏下
:L日本人不舍得把宝贵的飞机系留在飞行甲板上就算了,为什么不使用开放式机库?还有关于换弹的问题,有资料称山口多闻指挥的二航战根本没有换过弹药,但是苍龙一样被打成残废。至于飞龙暂时幸免是因为飞龙距离本队较远。
封闭式机库应该是向英国学的,不过英国用封闭式机库是为了适应大西洋恶劣的海况
SBD投下的是1000磅炸弹,日本人没有能挂这种炸弹的飞机,也没有能防御这种炸弹的航母。

其实这个是伪命题,从任何角度来看,日本在中途岛都没有任何胜算,能挺过陆基航空兵和鱼雷机的进攻,熬到麦克拉斯基来终结他们已经是人品大爆发了。
应该问,日本怎么能在中途岛取胜?
日本人打中途岛到底是想抢占地盘还是打击美国舰队这一点都不明确。哪有打胜仗的道理。再加上南云的优柔寡断。
能熬到麦克拉斯基的飞机过来才解决已经是运气大大的好了。
根本就没有认识到航母作用
日本人相信他们的那几千人的陆战队能攻下中途岛并守住吗?即使是日本海军获胜,恐怕他们也难以占领中途岛,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目的
半日光辉 发表于 2010-3-12 10:04
日本实力没问题,思想太陈腐。8艘航空母舰,11战列舰,23巡洋舰,65驱逐舰,21潜艇,600架飞机,结果仗打成这样,只能说是人的问题了。不过就算是日本能拿下中途岛,我也不认为其还有剩余力量威胁到美国西海岸。所以太平洋战役从开始,就是个伪命题。
ship2007 发表于 2010-3-12 12:42


    联合舰队在中途岛的作战意图就是通过攻击中途岛来引出并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残余力量,日本人开始并不知道美国航母已经出动了(当然山本五十六收到了消息,但是他觉得南云应该也能收到所以为了保证无线电静默就没吱声,结果南云偏偏就没收到)。联合舰队部署了潜艇封锁线,但是早就破解了日军密码的美军在封锁线完成之前就出发了(包括维修中的约克城),结果南云在侦察机发现美军舰队之前还不知道这个情况。所以南云想用炸弹换鱼雷也是很自然的,结果开始换了以后,侦察机就报告发现美舰队(结果还把方位完全搞错,不知道日本侦察机飞行员是干什么吃的。。。)。。。
寒克 发表于 2010-3-12 12:50


    所谓8艘航母,只有4艘是真正的舰队航母,其他4艘无论是航速还是载机量都很杯具(这也是为什么这些航母没和机动舰队编在一起,因为它们实在太慢)。至于其他水面舰艇在平顶船面前根本就可以无视了,何况联合舰队当时连基本的环状防空编队都没采用(依然用炮战思维的线列编队)。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一航战和二航战的4艘航母加起来也只有280多架战机,而美国3艘约克城级带了250架战机,而且还有陆航的支援。
翻译是不是有点问题?我看的很吃力!


中途岛战役时,日本的种种劣势都开始暴露:战役规划、指挥官素质、技术差距、情报保障、战术思维...;看似庞大的实力细究起来不是纸老虎也是病老虎。

不过,MD的表现也并不是完美无缺,只是犯的错比日军少,而且不致命;
中途岛起飞的陆军航空队明显是去炸鱼的;
鱼雷机零散而无效(虽然十分英勇)的攻击就是个杯具;
俯冲轰炸机群开始被导错方向,后来是超级人品大爆发才凑巧聚在一起、同时出现在日舰上空(偏偏此时日军对空防御空白)。

虽然日本终究会败,但仅就战役而言,后来美国人自己都承认:上帝明显有所偏袒。

中途岛战役时,日本的种种劣势都开始暴露:战役规划、指挥官素质、技术差距、情报保障、战术思维...;看似庞大的实力细究起来不是纸老虎也是病老虎。

不过,MD的表现也并不是完美无缺,只是犯的错比日军少,而且不致命;
中途岛起飞的陆军航空队明显是去炸鱼的;
鱼雷机零散而无效(虽然十分英勇)的攻击就是个杯具;
俯冲轰炸机群开始被导错方向,后来是超级人品大爆发才凑巧聚在一起、同时出现在日舰上空(偏偏此时日军对空防御空白)。

虽然日本终究会败,但仅就战役而言,后来美国人自己都承认:上帝明显有所偏袒。
军用橙子 发表于 2010-3-12 13:03
260+飞机,还有三打是拆成零件的补用机……那天早上实际实战用机还不如美军
中途岛的失败,原因要从联合舰队和军令部上找,南云的处置问题倒是不大
malganis 发表于 2010-3-12 15:29

日本的指挥体制就有严重问题(这次真的是体制问题。。:L),政府管不了军队,参谋本部管不了关东军,军令部管不了联合舰队。中途岛战役就完全是联合舰队主导的,军令部不过是在形式上批准了而已。进攻计划更是大而无当,简直就是武装大行游,真正的攻击力量其实就只有机动舰队,然而舰队主力除了航母之外绝大部分都不在机动舰队,还把五航战的战力白白浪费在珊瑚海。像日本这样的打法能混到中途岛战役本身就已经是个奇迹了。。。
绿林好汉 发表于 2010-3-12 14:01


    MD的陆航在战争初期对海上目标基本没什么威胁,但是这一点上日本陆航比MD还糟,日本陆航压根就不攻击海上目标。。。
   鱼雷攻击机没有任何护航的进攻,而且几乎没打到任何东西,但是成功的调动了日本护航战斗机进入低空作战。
   在找不到敌军舰队这个问题上日本也同样犯过类似的错误,珊瑚海海战甚至有9架99舰爆把美国航母当成母舰试图降落。。。
军用橙子 发表于 2010-3-12 09:27


日本人的航母除了极个别的都是开放式机库。防御力差和这个也有关系。
就算中途岛日本赢了,只是推迟几个月而已
MD后来发怒后的造舰速度,100多艘航母啊{:lei:}
我一直认为中途岛胜负的结果直接原因是GOD是美国人
文章说了一大堆,云里雾里的。不就是一个埋伏战嘛,有必要搞得这么复杂么。
greyhond 发表于 2010-3-12 17:07

请问哪个是开放机库?一航战的赤城,加贺是封闭机库,二航战的苍龙,飞龙是封闭机库,五航战的翔鹤,瑞鹤还是封闭机库,后期建造的大凤和信浓也是封闭机库,这样一来舰队航母就齐了,哪个是开放式机库?
= =好吧,机库形式和防御力没啥关系.....
小日本RP太差,运气也差,该到它还债了。
长见识。其实不是一个多大的疏忽,但运气这东西有时候真是让人无语
凤百羽 发表于 2010-3-12 13:45

me2

完全按照英文的语序翻译就是这个结果!:dizzy:
回复 1# uiopuiop


我看过日本人反思中途岛战役惨败的一篇文章,个人愚见,当事者分析得应该更加透彻一些。
此战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动战役的目的不明,天皇以怒之下搞出个奋青方案,到底是要夺取制海权还是要夺岛,日本人自己也没有整明白,使得作战方案的制定漏洞百出
情报…………
其实日本人在中途岛海战中落败有其必然性,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比较专注于细节,容易忽视大局,因此往往在一些需要慢工出细活的局部上做的很好,但是整体上却废柴一根

日本人把防御美机的空袭当成头等大事,为此甚至耽搁了进攻,这就是光顾了局部而看不见整体


航母的战术组织也有问题,如果让赤城,加贺专门携带攻击机,而苍龙,飞龙专门携带战斗机,则不会出现因为甲板被占用战斗机无法起飞迎敌的问题。另外日军战机配备过于注重攻击机,而对零战又过于自信,造成战斗机比例过低也是问题。中途岛海战日军是面对的是有航空基地配合的航母战斗群,日军指挥官对这一点很清楚,面对的空中威胁远大于一般舰队决战,显然应该提高机队中战斗机的比例。看美军后来航母机群配置的演进很清楚说明了这一点,战斗机的比例不断提升,后来接近45%,日军只有不足30%

按照飞龙最后攻击中体现的战力,如果赤城,加贺专门携带攻击机也足以挤垮美军航母编队了。苍龙,飞龙可以携带超过百架零战,而且不担负攻击任务,可以不断起降战斗机,估计美军这次作战会悲剧!

当然日本战败的最大原因是情报泄漏。

航母的战术组织也有问题,如果让赤城,加贺专门携带攻击机,而苍龙,飞龙专门携带战斗机,则不会出现因为甲板被占用战斗机无法起飞迎敌的问题。另外日军战机配备过于注重攻击机,而对零战又过于自信,造成战斗机比例过低也是问题。中途岛海战日军是面对的是有航空基地配合的航母战斗群,日军指挥官对这一点很清楚,面对的空中威胁远大于一般舰队决战,显然应该提高机队中战斗机的比例。看美军后来航母机群配置的演进很清楚说明了这一点,战斗机的比例不断提升,后来接近45%,日军只有不足30%

按照飞龙最后攻击中体现的战力,如果赤城,加贺专门携带攻击机也足以挤垮美军航母编队了。苍龙,飞龙可以携带超过百架零战,而且不担负攻击任务,可以不断起降战斗机,估计美军这次作战会悲剧!

当然日本战败的最大原因是情报泄漏。
还是日本人没有弄明白战役的主要目的:尽量多的杀伤美军的海军力量,最好能集中美军太平洋上所有力量聚而歼之。就算美国造军舰像下饺子一样快,但是也不可能这么快弥补这个损失的,人员损失就更加不要提了。到头来把个中途岛看的比天还大,还搞了个阿留申计划分敌。有这样战前部署,再摊上个南云忠一,不败也难了
中途岛 战败有一堆理由 比如 山本 脑残 弄了个A B C D E F。。。。。。 舰队 让 美帝各个击破!!
山本的计划其实很好,准备引出太平洋舰队再合围之,南云的指挥也没有问题,反应已经是很快,考虑也很周全(他怎么知道整个太平洋舰队都在伏击他),四首主力舰上的飞行员的水平也比老美强多了(可惜鬼子就这么多高手,后面的就是火鸡了),真正的问题是RP上的:密码被破,老美以整个太平洋舰队加以伏击,占尽优势。但即便如此鬼子都差点翻盘,但rp只在是太低了,关键的那首巡逻机不但晚起飞,在发现了美国舰队时发报机居然坏了,只能飞回去报告,这时南云都快在水里了。。。
回复 21# 军用橙子

赤诚,加贺,双龙双鹤怎么不是开放式机库?
开放式机库:航母舰体的上甲板就是机库甲板,而机库和飞行甲板作为舰体的上层建筑来设计。这种构造的飞行甲板只承受飞机载荷,机库占用舰的全宽,舰的两侧就是机库的两侧,机库面积大,但防护能力差。
封闭式机库:航母飞行甲板作为强力甲板,飞行甲板与强力纵梁牢固连接,纵隔壁从飞行甲板一直延伸到舰体下部,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把机库包在里面,所以称之为“封闭式机库”。
学习下
ddkk888 发表于 2010-3-13 00:01


不去搞那个阿留申登陆,把两艘辅助航母派给机动舰队当作防空专用舰就足够了。
小日本好运到头了,就这意思。甲午海战,日俄战争,小日本运气太好了。当然,并不纯靠运气。
据说据说中途岛战前,日本自己兵棋推演的时候耍赖了,所以真打的时候输了
赤诚,加贺,双龙双鹤怎么不是开放式机库?
开放式机库:航母舰体的上甲板就是机库甲板,而机库和飞行甲板作为舰体的上层建筑来设计。这种构造的飞行甲板只承受飞机载荷,机库占用舰的全宽,舰的两侧就是机库的两侧,机库面积大,但防护能力差。
你的定义恰好说明了日本主力航母基本都是封闭机库(信侬号单层机库的一部分算是开放的),如果你看过鹤与龙的内部解剖就知道你的错误所在了.另外开放机库的防护能力差也不绝对,得看怎么定义防护了.对于释放爆炸冲击和疏散油汽来说还是开放机库好.
就四个字:寡不敌众
qidaxue 发表于 2010-3-13 20:18
是的 渊田美津雄的回忆录里提到过 确实如此 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