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拉斯·艾索姆——《中途岛海战:日本人为什么会战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46:15
中途岛海战:日本人为什么会战败

 达拉斯·艾索姆在文章——《中途岛海战:日本人为什么会战败》(《海军战争学院评论》,2000年夏季)中值得称道的运用日方资料提出了有趣的观点。我们特别称赞艾索姆访问了日本幸存者,贡献出关于日本飞机换弹程序有用的新信息。要准确计算1942年6月4日上午日本航空母舰上发生的事件,这个新数据是关键的。然而,按照我们的观点,艾索姆教授的论点似乎太依赖一个相当刚性的(并且高度可疑的)日本通讯判读:也就是,准确的说是南云忠一海军中将何时收到“利根”号巡洋舰派出的4号侦察机发回的电报。此外,艾索姆的换弹信息(他提出作为南云能力不足——没有在遭到致命攻击前出动他的反航空母舰打击部队——的中心)对理解海战日本一侧无疑是重要的,我们觉得他没有对作战进行足够深入的分析。结果,我们不能接受他的结论。

  艾索姆写作时,作为识别“加贺”号航空母舰残骸工作[1]的结果,我们正重新评估并写作中途岛的日方报告。我们步骤的一个关键部分是建立日本航空母舰打击部队作战行动的准确模型。如同我们将要出示的,灾难降临到日本航空母舰部队的关键并非南云是在0740还是0800收到“利根”4号机的电文,也不是日本机库的军械员能以多快的速度完成他们的工作。日本机动打击部队(机动部队)的命运更恰当的是以它的飞行甲板上发生了什么为中心。用日本航空母舰教条的知识为武器,加上海战的作战行动信息,就能准确评估美军攻击高潮时南云部队的准备状态,无须艾索姆的间接方法。
  艾索姆文章的一个主要错误是再三错报日本飞机确实在飞行甲板上。艾索姆在几个地方都认为日本反舰打击部队在飞行甲板上,其实那些飞机能被证实仍然在机库里。这个假定发扬自(错误的)传统观点,即日本人在开始的中途岛攻击部队起飞后就在飞行甲板上定位了他们的反舰打击部队,只是为了换弹和回收第一攻击波暂时把这些反舰打击飞机移回下面。如同将要出示的,这是对航空母舰遭到攻击时的环境根本性误解的基础。

  实际上,无论是日本的教条还是日本作战空中巡逻机的活动都要求预备打击飞机安全的呆在下面机库里,直到明确需要时。不仅如此,还因为日本的机库设计,提升、定位和起飞飞机必需的时间窗口实质上比以往理解的更长。结果,考虑到大约0800后日本作战空中巡逻活动的疯狂程度(特别是“赤城”号和“加贺”号上),在1020美国人致命的俯冲轰炸攻击进行前,第二波这些飞机大部分曾经在飞行甲板上定位是靠不住的。
  这一点不能过分强调,因为飞行甲板上有什么的传统信念流传在所有西方海战译文。简化问题,即“赤城”号、“加贺”号和“苍龙”号在遭到攻击时,飞行甲板的空置远多于占用。这几乎与标准观点——日本飞行甲板上停满了等待起飞的攻击机——相反。甲板上有飞机,但大部分是作战空中巡逻的战斗机,而非攻击机。甲板上飞机数量也比一般认为的少。虽然可能令人吃惊,这是“修改”而非修正,并被现有历史记录负责的重申。我们将出示海战的日本官方资料,在三十年前就已经明白这一点。

  没有先认识到日本人如何进行航空母舰作战,就不能提出传统的西方译文和艾索姆文章的这些错误。不幸的是,标准的中途岛海战英文历史没有很好理解日本航空母舰作战活动。从日本海军航空派生自西方实践的共有错误认识,典型西方作者相信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航空母舰运用非常类似于它们的西方对手。事实上,它们不一样。日本航空母舰作战同时包含合众国海军和皇家海军实践的元素。然而,作为舰体设计和作战教条迥然的结果,到三十年代末,日本航空母舰完全按自己的方式作战。没理解到这些分歧点,同样不可能理解南云的行动。

  现代斜角飞行甲板之前,一艘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只能做三件事中的一件:定位飞机,起飞飞机或回收飞机。大部分美国作家将在这个单子上迅速加上“停留飞机”和“补给飞机”。然而,理解日本人避免在飞行甲板上进行这些活动是重要的。日本航空母舰没使用合众国海军的永久甲板停机模式。虽然回收行动中,在防撞拦阻索前设立临时甲板停机,但仅仅是作为在回收飞机能送回甲板下以前的过渡“溢出”办法。[2]此外,虽然日本人能在飞行甲板上补给飞机(例如,日本航空母舰在甲板边缘配备有加油点),大部分加油在机库进行。同样,除了给俯冲轰炸机挂弹,日本人也在机库里给飞机挂弹。[3]

  日本航空母舰设计还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封闭式机库。合众国航空母舰机库通过卷起侧面的金属帘就能对环境开放;相对的,日本机库完全封闭在储藏室、维修间和乘员舱内,没有自然通风。这意味着飞机发动机绝对不在下面暖机。[4]这直接形成对比,美国的实践是飞机一般在机库暖机,升上甲板立刻起飞。这些因素在中途岛海战中产生了重要的结果,严格限制了日本人的作战节奏。

  为了在飞行甲板上定位一支打击部队并起飞攻击美国人(假定它已经挂好弹),南云的航空母舰不得不进行一系列复杂的作业。一些作业能平行进行,一些只能顺序进行,每项需要固定或可变的时间。这些包括:
将飞机提升到飞行甲板(顺序:大约一分钟一架)。[5]
定位飞机,打开机翼,用楔子垫上机轮(大部分和升降机作业平行进行,但这些作业要增加五分钟)。[6]
发动机暖机(顺序:整个部队最少十五分钟)。[7]
俯冲式轰炸机挂弹(大部分与发动机暖机并行,但可能花上二十分钟)。[8]
给飞行员发最终任务简报(大部分也是与升降机作业平行,整个部队最少要五分钟)。[9]

机组登机,进行最终的起飞前检查(五分钟)。[10]
打击部队起飞(顺序:十五到三十秒一架)。[11]
  加在一起,定位一个二十一架飞机的打击部队显然合计需要大约四十分钟,另外需要五到十分钟来起飞。[12]如果甲板定位包括俯冲轰炸机,定位时间多半要长五到十分钟,因为这些飞机不得不在发动机暖机时挂弹。这个时间限制直接得到日本官方资料确认。[13]日本机库设计限制发动机需要在飞行甲板上暖机,揭示出日本作战节奏的一个主要障碍。不幸的是,暖机不能缩短——忽视该作业必然造成飞机损伤,以任何代价都要避免这种不必要的损失。[14]因而,如果南云要攻击美国打击部队,他需要找到时机——一个四十五分钟无间断的时间窗口,在所有四个飞行甲板上定位并起飞他的打击部队。[15]

  难题的最后部分在那天上午的日本作战空中巡逻活动中找到。检查“赤城”号飞行活动显示的基本点:
   0430——起飞中途岛攻击编队
   0445——起飞最初的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
   0543——起飞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
   0655——起飞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
   0659——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
   0710——起飞作战空中巡逻机(5架战斗机)
   0720——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1架战斗机)
   0726——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1架战斗机)
   0736——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
   0750——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2架战斗机)
   0808——起飞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
   0832——起飞作战空中巡逻机(4架战斗机)
   0837-0900——回收中途岛攻击编队加3架作战空中巡逻机
   0910——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1架战斗机)
   0932——起飞作战空中巡逻机(5架战斗机)
   0945——起飞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
   0951——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2架战斗机)
   1010——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16]

  其他航空母舰也卷入了类似的活动,尽管时间不同。[17]重点是回收作业绝对需要一个空旷的飞行甲板后部。有飞机着舰时,不能在后部定位飞机,通常也不会在战斗机起飞作业中定位。[18]
  这一信息使我们能够意识到几件事。第一,明显“赤城”号在4日上午非常繁忙。美国人从0700持续的空中攻击迫使日本人必须在南云编队上不断循环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找到时机,挤出四十分钟无间断的甲板时间来定位一个打击部队并无干扰的起飞,是很困难的。[19]对确定日本航空母舰上可能有什么和分析南云的决策过程,这是至关重要的认识。
  第二,更进一步检查, “赤城”号1010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明显指示1025遭到致命轰炸时甲板上不可能有很多攻击机。十五分钟不够把它的二十架飞机组成的打击部队提升到飞行甲板,无干扰的定位,给飞行员发简报和发动机暖机。[20]因而,美国俯冲轰炸攻击发现日本飞行甲板上几乎挤满了正在加速、等待起飞的攻击机的普遍信念明显是不真实的。甲板上的飞机主要是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

  后一评论的提出,虽然可能震动沉浸在这次海战大众知识中的美国读者,但直接得到日本官方资料的支持。在日本,随着日本官方战争历史《战史丛书》的出版和其他独立的工作,日本中途岛作战在七十年代开始展现出更清晰的画面。不幸的是,这些工作中的一部分只是在最近才被翻译成英语。《战史丛书》明确陈述在遭到攻击时,所有日本航空母舰的攻击机都在机库里;唯一在甲板上的要么是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要么,以“苍龙”号为例,打击部队的战斗机正在起飞去加强作战空中巡逻。[21]

  第三,这个作战信息无疑披露了南云的预备打击部队是否曾经在甲板上。传统的常识始终是友永丈市大尉的中途岛攻击部队起飞后,预备反舰打击部队立刻提升到飞行甲板上定位。实际上,这将违反典型的日本作战模式——宁愿把打击飞机留在机库里直到需要时。这个部队在0800-0820这个时间段不在甲板上是完全确定的,南云在这时做了一些最至关紧要的决定。进攻的B-17在这期间拍下了日本编队的照片,她们拍的“苍龙”号、“飞龙”号和“赤城”号照片显示甲板上没有任何攻击机,只有一些战斗机。这得到日本记录的确认,其证实机动部队此时正在起飞额外的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



  手里掌握了这个信息,我们现在转向艾索姆文章的几点主张。例如,臆测南云收到“利根”4号机电报后反应拖拉,并对日本人随后的准备做出可怕的暗示,艾索姆声称,“因而,如果换弹作业在0745这一刻逆转,显然不会花太多时间来给一半飞机挂载卸下的鱼雷并在两艘航空母舰飞行甲板上重定位飞机,也许只要大约30分钟。”根据仅重定位打击部队就需要四十分钟,还不涉及换弹的时间,这给了一个粗糙的乐观印象——南云有机会在友永编队返回前(从0837开始占用飞行甲板)起飞一个打击部队。

  艾索姆稍后声称,“因而,第二波打击部队大约在0920,鱼雷机换好鱼雷后,就能重新开始飞行甲板定位。如果在0745下达相反的命令,按照标准模式进行,几乎可以确定到0920鱼雷能重新挂好。”鉴于高节奏的作战空中巡逻作业垄断了飞行甲板,无论换弹完毕与否,日本航空母舰是否有能力在0920开始重新定位是非常有问题的。日方报告在海战这点上清晰显示日本人忙于提防连续来临的美方攻击。在清除障碍,新起飞战斗机补充作战空中巡逻以掩护整个定位过程之前,南云不能指望定位他的打击部队。“赤城”号负责飞行作业的飞行长増田正吾中佐,及其他南云周围经验丰富的航空军官(如渊田美津雄和源田实)都没能帮助铭记这一点。

  艾索姆随后对第一航空战队1000状态的陈述存在更多的问题。当攻击在1000结束时,“‘赤城’号鱼雷机最后一个小队的换弹工作还需要大约10分钟,‘加贺’号甚至需要更多时间。换好弹的鱼雷机从大约0920开始提升到飞行甲板上,但在1000至少还有三分之一在机库甲板。到1015,‘赤城’号的换弹可能已经完成,最后一批鱼雷机正提升到飞行甲板上定位。如果整个打击部队准备好在1000与护航的零式一起出发,就能在这个机动部队遭到攻击之间十五分钟的窗口起飞。”

  这有几个错误。第一,我们知道“赤诚”号在0910回收了一架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在0951回收了另外两架,意味着打击飞机即使0920在甲板上(我们认为无论如何都不太可能),都不得不送回机库呆到0951。艾索姆还明显没把定位和发动机暖机的不变时间消耗计算在内——一个“攻击之间十五分钟的窗口”完全不够。实际上,艾索姆在这点上还忽略了南云自己估计打击部队将在1100准备好,虽然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有望在1030起飞。在1000起飞,尽管有上面引用的所有理由,甚至从未间接出现在纸面上,南云了解这点。

  此外,“赤城”号三分之二的鱼雷机1000在甲板上的主张明显是错误的。“赤城”号九分钟前的0951回收了作战空中巡逻机,并将在1010再次回收。艾索姆的主张还直接与《战史丛书》矛盾,其声称1025遭到攻击时,“赤城”号所有打击飞机都在机库里。这进一步得到理查德·贝斯特的确认,他率领俯冲轰炸机飞行员攻击的“赤城”号,声称当他俯冲攻击时,甲板上唯一的飞机是零式。[22]

  艾索姆对第二航空战队(“苍龙”号和“飞龙”号)的换弹活动犯了不同的错误。他写到“[打击飞机]在飞行甲板上能和在机库中一样换弹。(0715换弹命令后,每个中队似乎只把一半的飞机送回机库甲板,从而节约升降时间。)”此外,他声称,“那些[打击飞机]中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到0830可能已经换回穿甲弹;0830,“苍龙”号和“飞龙”号每个中队至少一半的飞机已经在飞行甲板上。”

  他的陈述再次与0800到0815之间拍摄的照片不符,照片显示无论哪艘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上都没有任何打击飞机。此外,知道“飞龙”号在0710起飞了作战空中巡逻机,并在0730回收了作战空中巡逻机。“苍龙”号在0700和0740回收了作战空中巡逻机,在0825起飞了作战空中巡逻机,并在0840再次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因而,即使“苍龙”号在0815美国B-17离开后就开始迅速提升打击飞机,到0840将不得不再次把它们送回到下面——这个时间窗对进行暖机和起飞不够长。

  艾索姆后面重复了这个错误,他声称,“在0830,当南云不得不决定对美国舰队发动进攻,还是推迟时,我们已经看见他的鱼雷机和护航的零式都没准备好。但他可以使用‘苍龙’号和‘飞龙’号的俯冲轰炸机。它们能相当快的起飞。”这还是不正确,如同B-17的照片和其他证据无可否认证明的。日本的俯冲轰炸机这时都在机库里,即使已经换弹完毕,还额外需要四十分钟来投入行动。

  艾索姆的结论和他的中心论题,“考虑到[南云]在1025遭到轰炸前如此接近发动他的攻击,节约的每一分钟都能对海战的结果产生显著影响,”手上累积的证据显示这是不正确的。不是日本人的通讯效率低(这是有疑问的),而是日本人的飞行作业效率低毁灭了日本人在海战中的希望。南云无论如何都不能在1025前接近准备好起飞;实际上,他可能仅仅开始准备那样做。即使假设“赤城”号在1010回收它的作战空中巡逻机后就立刻开始把它的打击飞机提升到飞行甲板上,“赤城”号也不会在40分钟内(1050)准备好起飞它的打击飞机,无法在1100前将它完全送上天。“加贺”号的情况略好点,在1000最后起飞六架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但它受到限制,因为它要提升和定位的鱼雷机中队更大(二十七架飞机)。

  美国对其他三艘日本航空母舰毁灭性攻击后,“飞龙”号的实际作战节奏非常接近我们刚提出的第一航空战队假想时间表,这并不是巧合。好斗的海军少将山口多闻的旗舰能假定在1022-1027的崩溃后尽可能快的起飞打击飞机。然而,它最终只不过到1057(译者注:根据南云报告,应是1058)才设法让打击飞机升空,直接支持它的甲板定位活动在其它三艘航空母舰遭到攻击时才刚刚开始。毫无疑问,如果传统的观点真实的话,飞机会严格在1025很快从“飞龙”号的飞行甲板腾空而起,正巧在它的姊妹们遭到攻击时。显然,它们没有,这一点是经常没被注意到的。

  从这个分析中显现出来的画面是一个在1942年日本航空母舰教条约束下,相当保守的海军将领的军事行动。与标准的美国记录相反,即日本人是以藐视的态度权衡虚弱的美国攻击(执行不利,零散发动),南云的作战空中巡逻活动节奏显示了一些相当不同的东西。不管他们是否给予美国攻击技术上的尊敬,日本指挥官一定关注空中突击,因为它中断了部队时间表和攻击本身表现出明显的威胁。根据紧密阅读南云的报告和其他日本资料,毫无疑问南云和他的参谋部知道身陷险境。任何一艘航空母舰遭到一次准确的命中都能产生损失惨重的后果,每艘航空母舰都在那个上午的近失弹中幸免。

  考虑到这,南云可能认为他在稳扎稳打,力求稳当——把打击飞机留在机库里,直到最危险的时刻过去,保持飞行甲板空旷以支持连续的作战空中巡逻作业,用最有效的武器——他的战斗机来击退美国人的攻击。当攻击缓和后,他预期能在他的两个航空战队的甲板上定位一个协同的多机种打击部队,接着给他的对手粉碎性打击。对日本人不幸的是,他们从所有四个飞行甲板上起飞一个联合攻击部队的要求在面对敌人时剥夺了他们的弹性。

  因为零式战斗机机炮弹鼓容量相当小,担负防御作战空中巡逻任务的战斗机必须频繁降落、装弹、起飞。南云清楚的意识到在打击部队飞机甲板定位中将把他的军舰置于危险中,定位设立了任何一架增援的作战空中巡逻机都不能循环的时间窗。因而,他的选择比以前理解的更克制——定位一个进攻打击部队意味着在美国人持续攻击的时间里把他的作战空中巡逻束之高阁近一小时。事实上,南云的防御非常接近成功,因为只是最后的美国攻击造成了有效的损害。甚至,可以争论如果南云再稳健一点,升空更多的作战空中巡逻机,他也许能从美国人的俯冲攻击中拯救“赤城”号、“加贺”号和“苍龙”号。[23]

  这时的日本航空母舰教条没有规定在敌人的打击范围内,突然面对一支敌方舰队,而自己装好油弹的飞机还在机库里时该做什么[24]。这是教条的一个缺陷——虽然公正的说,日本人和美国人都为这个问题挣扎。战争后期,已经考虑一旦侦察到敌人部队,强制立刻起飞尽可能多的飞机(不管它们装的什么武器)对付它。如果没有其他东西,这将把飞机送出机库,它们在那里是对航空母舰自身的可怕威胁。实际上,到1944年,日本联合舰队已经发展到在通讯手册中增加这样一个指令来应对突然发现的敌人。[25]

  总之,我们称赞艾索姆教授将日本资料引入到中途岛讨论的努力,同时他介绍了关于日本换弹程序的有价值的信息。记住他在传统信仰下的工作也是重要的,即第二攻击波在飞行甲板上已经定位并准备好起飞,而不是呆在下面机库里。然而,他对日本行动的解释聚焦在几乎完全排它的为飞机装弹,而没有计算日本人如何在飞行甲板上定位飞机,接着升空的基础。文章还俯瞰防御CAP活动和没能发动进攻打击的关系。它的航空母舰作战观点因此是有限的,与大量我们知道日本航空母舰实际是如何战斗的真实信息不一致。没有对这些因素足够的评估,不可能建立对南云指挥选择和成绩的正确评价。中途岛海战:日本人为什么会战败

 达拉斯·艾索姆在文章——《中途岛海战:日本人为什么会战败》(《海军战争学院评论》,2000年夏季)中值得称道的运用日方资料提出了有趣的观点。我们特别称赞艾索姆访问了日本幸存者,贡献出关于日本飞机换弹程序有用的新信息。要准确计算1942年6月4日上午日本航空母舰上发生的事件,这个新数据是关键的。然而,按照我们的观点,艾索姆教授的论点似乎太依赖一个相当刚性的(并且高度可疑的)日本通讯判读:也就是,准确的说是南云忠一海军中将何时收到“利根”号巡洋舰派出的4号侦察机发回的电报。此外,艾索姆的换弹信息(他提出作为南云能力不足——没有在遭到致命攻击前出动他的反航空母舰打击部队——的中心)对理解海战日本一侧无疑是重要的,我们觉得他没有对作战进行足够深入的分析。结果,我们不能接受他的结论。

  艾索姆写作时,作为识别“加贺”号航空母舰残骸工作[1]的结果,我们正重新评估并写作中途岛的日方报告。我们步骤的一个关键部分是建立日本航空母舰打击部队作战行动的准确模型。如同我们将要出示的,灾难降临到日本航空母舰部队的关键并非南云是在0740还是0800收到“利根”4号机的电文,也不是日本机库的军械员能以多快的速度完成他们的工作。日本机动打击部队(机动部队)的命运更恰当的是以它的飞行甲板上发生了什么为中心。用日本航空母舰教条的知识为武器,加上海战的作战行动信息,就能准确评估美军攻击高潮时南云部队的准备状态,无须艾索姆的间接方法。
  艾索姆文章的一个主要错误是再三错报日本飞机确实在飞行甲板上。艾索姆在几个地方都认为日本反舰打击部队在飞行甲板上,其实那些飞机能被证实仍然在机库里。这个假定发扬自(错误的)传统观点,即日本人在开始的中途岛攻击部队起飞后就在飞行甲板上定位了他们的反舰打击部队,只是为了换弹和回收第一攻击波暂时把这些反舰打击飞机移回下面。如同将要出示的,这是对航空母舰遭到攻击时的环境根本性误解的基础。

  实际上,无论是日本的教条还是日本作战空中巡逻机的活动都要求预备打击飞机安全的呆在下面机库里,直到明确需要时。不仅如此,还因为日本的机库设计,提升、定位和起飞飞机必需的时间窗口实质上比以往理解的更长。结果,考虑到大约0800后日本作战空中巡逻活动的疯狂程度(特别是“赤城”号和“加贺”号上),在1020美国人致命的俯冲轰炸攻击进行前,第二波这些飞机大部分曾经在飞行甲板上定位是靠不住的。
  这一点不能过分强调,因为飞行甲板上有什么的传统信念流传在所有西方海战译文。简化问题,即“赤城”号、“加贺”号和“苍龙”号在遭到攻击时,飞行甲板的空置远多于占用。这几乎与标准观点——日本飞行甲板上停满了等待起飞的攻击机——相反。甲板上有飞机,但大部分是作战空中巡逻的战斗机,而非攻击机。甲板上飞机数量也比一般认为的少。虽然可能令人吃惊,这是“修改”而非修正,并被现有历史记录负责的重申。我们将出示海战的日本官方资料,在三十年前就已经明白这一点。

  没有先认识到日本人如何进行航空母舰作战,就不能提出传统的西方译文和艾索姆文章的这些错误。不幸的是,标准的中途岛海战英文历史没有很好理解日本航空母舰作战活动。从日本海军航空派生自西方实践的共有错误认识,典型西方作者相信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航空母舰运用非常类似于它们的西方对手。事实上,它们不一样。日本航空母舰作战同时包含合众国海军和皇家海军实践的元素。然而,作为舰体设计和作战教条迥然的结果,到三十年代末,日本航空母舰完全按自己的方式作战。没理解到这些分歧点,同样不可能理解南云的行动。

  现代斜角飞行甲板之前,一艘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只能做三件事中的一件:定位飞机,起飞飞机或回收飞机。大部分美国作家将在这个单子上迅速加上“停留飞机”和“补给飞机”。然而,理解日本人避免在飞行甲板上进行这些活动是重要的。日本航空母舰没使用合众国海军的永久甲板停机模式。虽然回收行动中,在防撞拦阻索前设立临时甲板停机,但仅仅是作为在回收飞机能送回甲板下以前的过渡“溢出”办法。[2]此外,虽然日本人能在飞行甲板上补给飞机(例如,日本航空母舰在甲板边缘配备有加油点),大部分加油在机库进行。同样,除了给俯冲轰炸机挂弹,日本人也在机库里给飞机挂弹。[3]

  日本航空母舰设计还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封闭式机库。合众国航空母舰机库通过卷起侧面的金属帘就能对环境开放;相对的,日本机库完全封闭在储藏室、维修间和乘员舱内,没有自然通风。这意味着飞机发动机绝对不在下面暖机。[4]这直接形成对比,美国的实践是飞机一般在机库暖机,升上甲板立刻起飞。这些因素在中途岛海战中产生了重要的结果,严格限制了日本人的作战节奏。

  为了在飞行甲板上定位一支打击部队并起飞攻击美国人(假定它已经挂好弹),南云的航空母舰不得不进行一系列复杂的作业。一些作业能平行进行,一些只能顺序进行,每项需要固定或可变的时间。这些包括:
将飞机提升到飞行甲板(顺序:大约一分钟一架)。[5]
定位飞机,打开机翼,用楔子垫上机轮(大部分和升降机作业平行进行,但这些作业要增加五分钟)。[6]
发动机暖机(顺序:整个部队最少十五分钟)。[7]
俯冲式轰炸机挂弹(大部分与发动机暖机并行,但可能花上二十分钟)。[8]
给飞行员发最终任务简报(大部分也是与升降机作业平行,整个部队最少要五分钟)。[9]

机组登机,进行最终的起飞前检查(五分钟)。[10]
打击部队起飞(顺序:十五到三十秒一架)。[11]
  加在一起,定位一个二十一架飞机的打击部队显然合计需要大约四十分钟,另外需要五到十分钟来起飞。[12]如果甲板定位包括俯冲轰炸机,定位时间多半要长五到十分钟,因为这些飞机不得不在发动机暖机时挂弹。这个时间限制直接得到日本官方资料确认。[13]日本机库设计限制发动机需要在飞行甲板上暖机,揭示出日本作战节奏的一个主要障碍。不幸的是,暖机不能缩短——忽视该作业必然造成飞机损伤,以任何代价都要避免这种不必要的损失。[14]因而,如果南云要攻击美国打击部队,他需要找到时机——一个四十五分钟无间断的时间窗口,在所有四个飞行甲板上定位并起飞他的打击部队。[15]

  难题的最后部分在那天上午的日本作战空中巡逻活动中找到。检查“赤城”号飞行活动显示的基本点:
   0430——起飞中途岛攻击编队
   0445——起飞最初的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
   0543——起飞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
   0655——起飞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
   0659——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
   0710——起飞作战空中巡逻机(5架战斗机)
   0720——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1架战斗机)
   0726——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1架战斗机)
   0736——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
   0750——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2架战斗机)
   0808——起飞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
   0832——起飞作战空中巡逻机(4架战斗机)
   0837-0900——回收中途岛攻击编队加3架作战空中巡逻机
   0910——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1架战斗机)
   0932——起飞作战空中巡逻机(5架战斗机)
   0945——起飞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
   0951——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2架战斗机)
   1010——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3架战斗机)[16]

  其他航空母舰也卷入了类似的活动,尽管时间不同。[17]重点是回收作业绝对需要一个空旷的飞行甲板后部。有飞机着舰时,不能在后部定位飞机,通常也不会在战斗机起飞作业中定位。[18]
  这一信息使我们能够意识到几件事。第一,明显“赤城”号在4日上午非常繁忙。美国人从0700持续的空中攻击迫使日本人必须在南云编队上不断循环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找到时机,挤出四十分钟无间断的甲板时间来定位一个打击部队并无干扰的起飞,是很困难的。[19]对确定日本航空母舰上可能有什么和分析南云的决策过程,这是至关重要的认识。
  第二,更进一步检查, “赤城”号1010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明显指示1025遭到致命轰炸时甲板上不可能有很多攻击机。十五分钟不够把它的二十架飞机组成的打击部队提升到飞行甲板,无干扰的定位,给飞行员发简报和发动机暖机。[20]因而,美国俯冲轰炸攻击发现日本飞行甲板上几乎挤满了正在加速、等待起飞的攻击机的普遍信念明显是不真实的。甲板上的飞机主要是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

  后一评论的提出,虽然可能震动沉浸在这次海战大众知识中的美国读者,但直接得到日本官方资料的支持。在日本,随着日本官方战争历史《战史丛书》的出版和其他独立的工作,日本中途岛作战在七十年代开始展现出更清晰的画面。不幸的是,这些工作中的一部分只是在最近才被翻译成英语。《战史丛书》明确陈述在遭到攻击时,所有日本航空母舰的攻击机都在机库里;唯一在甲板上的要么是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要么,以“苍龙”号为例,打击部队的战斗机正在起飞去加强作战空中巡逻。[21]

  第三,这个作战信息无疑披露了南云的预备打击部队是否曾经在甲板上。传统的常识始终是友永丈市大尉的中途岛攻击部队起飞后,预备反舰打击部队立刻提升到飞行甲板上定位。实际上,这将违反典型的日本作战模式——宁愿把打击飞机留在机库里直到需要时。这个部队在0800-0820这个时间段不在甲板上是完全确定的,南云在这时做了一些最至关紧要的决定。进攻的B-17在这期间拍下了日本编队的照片,她们拍的“苍龙”号、“飞龙”号和“赤城”号照片显示甲板上没有任何攻击机,只有一些战斗机。这得到日本记录的确认,其证实机动部队此时正在起飞额外的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



  手里掌握了这个信息,我们现在转向艾索姆文章的几点主张。例如,臆测南云收到“利根”4号机电报后反应拖拉,并对日本人随后的准备做出可怕的暗示,艾索姆声称,“因而,如果换弹作业在0745这一刻逆转,显然不会花太多时间来给一半飞机挂载卸下的鱼雷并在两艘航空母舰飞行甲板上重定位飞机,也许只要大约30分钟。”根据仅重定位打击部队就需要四十分钟,还不涉及换弹的时间,这给了一个粗糙的乐观印象——南云有机会在友永编队返回前(从0837开始占用飞行甲板)起飞一个打击部队。

  艾索姆稍后声称,“因而,第二波打击部队大约在0920,鱼雷机换好鱼雷后,就能重新开始飞行甲板定位。如果在0745下达相反的命令,按照标准模式进行,几乎可以确定到0920鱼雷能重新挂好。”鉴于高节奏的作战空中巡逻作业垄断了飞行甲板,无论换弹完毕与否,日本航空母舰是否有能力在0920开始重新定位是非常有问题的。日方报告在海战这点上清晰显示日本人忙于提防连续来临的美方攻击。在清除障碍,新起飞战斗机补充作战空中巡逻以掩护整个定位过程之前,南云不能指望定位他的打击部队。“赤城”号负责飞行作业的飞行长増田正吾中佐,及其他南云周围经验丰富的航空军官(如渊田美津雄和源田实)都没能帮助铭记这一点。

  艾索姆随后对第一航空战队1000状态的陈述存在更多的问题。当攻击在1000结束时,“‘赤城’号鱼雷机最后一个小队的换弹工作还需要大约10分钟,‘加贺’号甚至需要更多时间。换好弹的鱼雷机从大约0920开始提升到飞行甲板上,但在1000至少还有三分之一在机库甲板。到1015,‘赤城’号的换弹可能已经完成,最后一批鱼雷机正提升到飞行甲板上定位。如果整个打击部队准备好在1000与护航的零式一起出发,就能在这个机动部队遭到攻击之间十五分钟的窗口起飞。”

  这有几个错误。第一,我们知道“赤诚”号在0910回收了一架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在0951回收了另外两架,意味着打击飞机即使0920在甲板上(我们认为无论如何都不太可能),都不得不送回机库呆到0951。艾索姆还明显没把定位和发动机暖机的不变时间消耗计算在内——一个“攻击之间十五分钟的窗口”完全不够。实际上,艾索姆在这点上还忽略了南云自己估计打击部队将在1100准备好,虽然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有望在1030起飞。在1000起飞,尽管有上面引用的所有理由,甚至从未间接出现在纸面上,南云了解这点。

  此外,“赤城”号三分之二的鱼雷机1000在甲板上的主张明显是错误的。“赤城”号九分钟前的0951回收了作战空中巡逻机,并将在1010再次回收。艾索姆的主张还直接与《战史丛书》矛盾,其声称1025遭到攻击时,“赤城”号所有打击飞机都在机库里。这进一步得到理查德·贝斯特的确认,他率领俯冲轰炸机飞行员攻击的“赤城”号,声称当他俯冲攻击时,甲板上唯一的飞机是零式。[22]

  艾索姆对第二航空战队(“苍龙”号和“飞龙”号)的换弹活动犯了不同的错误。他写到“[打击飞机]在飞行甲板上能和在机库中一样换弹。(0715换弹命令后,每个中队似乎只把一半的飞机送回机库甲板,从而节约升降时间。)”此外,他声称,“那些[打击飞机]中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到0830可能已经换回穿甲弹;0830,“苍龙”号和“飞龙”号每个中队至少一半的飞机已经在飞行甲板上。”

  他的陈述再次与0800到0815之间拍摄的照片不符,照片显示无论哪艘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上都没有任何打击飞机。此外,知道“飞龙”号在0710起飞了作战空中巡逻机,并在0730回收了作战空中巡逻机。“苍龙”号在0700和0740回收了作战空中巡逻机,在0825起飞了作战空中巡逻机,并在0840再次回收作战空中巡逻机。因而,即使“苍龙”号在0815美国B-17离开后就开始迅速提升打击飞机,到0840将不得不再次把它们送回到下面——这个时间窗对进行暖机和起飞不够长。

  艾索姆后面重复了这个错误,他声称,“在0830,当南云不得不决定对美国舰队发动进攻,还是推迟时,我们已经看见他的鱼雷机和护航的零式都没准备好。但他可以使用‘苍龙’号和‘飞龙’号的俯冲轰炸机。它们能相当快的起飞。”这还是不正确,如同B-17的照片和其他证据无可否认证明的。日本的俯冲轰炸机这时都在机库里,即使已经换弹完毕,还额外需要四十分钟来投入行动。

  艾索姆的结论和他的中心论题,“考虑到[南云]在1025遭到轰炸前如此接近发动他的攻击,节约的每一分钟都能对海战的结果产生显著影响,”手上累积的证据显示这是不正确的。不是日本人的通讯效率低(这是有疑问的),而是日本人的飞行作业效率低毁灭了日本人在海战中的希望。南云无论如何都不能在1025前接近准备好起飞;实际上,他可能仅仅开始准备那样做。即使假设“赤城”号在1010回收它的作战空中巡逻机后就立刻开始把它的打击飞机提升到飞行甲板上,“赤城”号也不会在40分钟内(1050)准备好起飞它的打击飞机,无法在1100前将它完全送上天。“加贺”号的情况略好点,在1000最后起飞六架作战空中巡逻战斗机,但它受到限制,因为它要提升和定位的鱼雷机中队更大(二十七架飞机)。

  美国对其他三艘日本航空母舰毁灭性攻击后,“飞龙”号的实际作战节奏非常接近我们刚提出的第一航空战队假想时间表,这并不是巧合。好斗的海军少将山口多闻的旗舰能假定在1022-1027的崩溃后尽可能快的起飞打击飞机。然而,它最终只不过到1057(译者注:根据南云报告,应是1058)才设法让打击飞机升空,直接支持它的甲板定位活动在其它三艘航空母舰遭到攻击时才刚刚开始。毫无疑问,如果传统的观点真实的话,飞机会严格在1025很快从“飞龙”号的飞行甲板腾空而起,正巧在它的姊妹们遭到攻击时。显然,它们没有,这一点是经常没被注意到的。

  从这个分析中显现出来的画面是一个在1942年日本航空母舰教条约束下,相当保守的海军将领的军事行动。与标准的美国记录相反,即日本人是以藐视的态度权衡虚弱的美国攻击(执行不利,零散发动),南云的作战空中巡逻活动节奏显示了一些相当不同的东西。不管他们是否给予美国攻击技术上的尊敬,日本指挥官一定关注空中突击,因为它中断了部队时间表和攻击本身表现出明显的威胁。根据紧密阅读南云的报告和其他日本资料,毫无疑问南云和他的参谋部知道身陷险境。任何一艘航空母舰遭到一次准确的命中都能产生损失惨重的后果,每艘航空母舰都在那个上午的近失弹中幸免。

  考虑到这,南云可能认为他在稳扎稳打,力求稳当——把打击飞机留在机库里,直到最危险的时刻过去,保持飞行甲板空旷以支持连续的作战空中巡逻作业,用最有效的武器——他的战斗机来击退美国人的攻击。当攻击缓和后,他预期能在他的两个航空战队的甲板上定位一个协同的多机种打击部队,接着给他的对手粉碎性打击。对日本人不幸的是,他们从所有四个飞行甲板上起飞一个联合攻击部队的要求在面对敌人时剥夺了他们的弹性。

  因为零式战斗机机炮弹鼓容量相当小,担负防御作战空中巡逻任务的战斗机必须频繁降落、装弹、起飞。南云清楚的意识到在打击部队飞机甲板定位中将把他的军舰置于危险中,定位设立了任何一架增援的作战空中巡逻机都不能循环的时间窗。因而,他的选择比以前理解的更克制——定位一个进攻打击部队意味着在美国人持续攻击的时间里把他的作战空中巡逻束之高阁近一小时。事实上,南云的防御非常接近成功,因为只是最后的美国攻击造成了有效的损害。甚至,可以争论如果南云再稳健一点,升空更多的作战空中巡逻机,他也许能从美国人的俯冲攻击中拯救“赤城”号、“加贺”号和“苍龙”号。[23]

  这时的日本航空母舰教条没有规定在敌人的打击范围内,突然面对一支敌方舰队,而自己装好油弹的飞机还在机库里时该做什么[24]。这是教条的一个缺陷——虽然公正的说,日本人和美国人都为这个问题挣扎。战争后期,已经考虑一旦侦察到敌人部队,强制立刻起飞尽可能多的飞机(不管它们装的什么武器)对付它。如果没有其他东西,这将把飞机送出机库,它们在那里是对航空母舰自身的可怕威胁。实际上,到1944年,日本联合舰队已经发展到在通讯手册中增加这样一个指令来应对突然发现的敌人。[25]

  总之,我们称赞艾索姆教授将日本资料引入到中途岛讨论的努力,同时他介绍了关于日本换弹程序的有价值的信息。记住他在传统信仰下的工作也是重要的,即第二攻击波在飞行甲板上已经定位并准备好起飞,而不是呆在下面机库里。然而,他对日本行动的解释聚焦在几乎完全排它的为飞机装弹,而没有计算日本人如何在飞行甲板上定位飞机,接着升空的基础。文章还俯瞰防御CAP活动和没能发动进攻打击的关系。它的航空母舰作战观点因此是有限的,与大量我们知道日本航空母舰实际是如何战斗的真实信息不一致。没有对这些因素足够的评估,不可能建立对南云指挥选择和成绩的正确评价。
虽然原因很多,个人感觉主要是:命背。
这下没了运气。 说实话,太平洋战争前后日本要总结的很多,张鼓峰  诺门坎  中途岛  珊瑚海  马利亚纳  莱特湾  ……多了
运气这个东西真可怕
其实在中途岛,南云忠一出了侦查上有疏失外,其他临战指挥都无大错
先是分兵,硬生生把自己8艘航母的优势抹去;又给了南云两个任务,既让他去空袭中途岛,又让他打“可能出现”的米军舰队,再加上情报完全泄露,不败才没有天理啦!!
虽然战前分兵,但是南云第一机动舰队的航母和舰载机相对美军仍占优势
如果情报侦察得当,运气再好一点,不至于打成这样的

yudeshen 发表于 2012-6-5 19:55
先是分兵,硬生生把自己8艘航母的优势抹去;又给了南云两个任务,既让他去空袭中途岛,又让他打“可能出现” ...


这也是南云桑事后总结的联合舰队失败的原因。  日本军队有个习惯,作战计划复杂无比,作战命令废话连篇,都在学秋山整词儿。文字游戏整的挺在行,事前无法理解,事后无法追究,也不愿去追究责任。    即便美国人情报工作好,第一机动部队还是有优势,利根的侦察机晚出发办小时其实也不最致命。  整来整去,就是木有运气了……
yudeshen 发表于 2012-6-5 19:55
先是分兵,硬生生把自己8艘航母的优势抹去;又给了南云两个任务,既让他去空袭中途岛,又让他打“可能出现” ...


这也是南云桑事后总结的联合舰队失败的原因。  日本军队有个习惯,作战计划复杂无比,作战命令废话连篇,都在学秋山整词儿。文字游戏整的挺在行,事前无法理解,事后无法追究,也不愿去追究责任。    即便美国人情报工作好,第一机动部队还是有优势,利根的侦察机晚出发办小时其实也不最致命。  整来整去,就是木有运气了……
菊帝国的运气耗尽了
时也运也,有时候决定一场战役结果的往往是一些不起眼的!
效率低下是失败主要因素,南云也不是个合适该时点的指挥官。南云舰队的悲剧对中国发展航母战斗群的战术与如何提高甲板运作效率还是有借鉴的。
国务顾问 发表于 2012-6-5 19:49
其实在中途岛,南云忠一出了侦查上有疏失外,其他临战指挥都无大错
南云最大的错误就是在己方三艘航母完蛋之后还执意进攻,这时候应该是保船至上啊,结果又白送了一艘航母...

cardo 发表于 2012-6-5 20:41
南云最大的错误就是在己方三艘航母完蛋之后还执意进攻,这时候应该是保船至上啊,结果又白送了一艘航母.. ...


赌徒不把自己最后一点赌本输光,是不会离开牌桌的

日本人从来也不讲什么保船至上,一向是主力全押,赌国运,不过也不能怪它,清俄美面前不全押也没法上桌。最后阶段还派大和武藏逆袭美国舰队,想海底捞。
cardo 发表于 2012-6-5 20:41
南云最大的错误就是在己方三艘航母完蛋之后还执意进攻,这时候应该是保船至上啊,结果又白送了一艘航母.. ...


赌徒不把自己最后一点赌本输光,是不会离开牌桌的

日本人从来也不讲什么保船至上,一向是主力全押,赌国运,不过也不能怪它,清俄美面前不全押也没法上桌。最后阶段还派大和武藏逆袭美国舰队,想海底捞。
X47C 发表于 2012-6-5 20:52
赌徒不把自己最后一点赌本输光,是不会离开牌桌的

日本人从来也不讲什么保船至上,一向是主力全押, ...
泥轰还是讲保船的啊,驻岛舰队不是说说的,奈何是保BB不保CV啊...
别成天运气运气的。一句话,日本挑错对手了。自以为在亚洲打遍无敌手,吃了两天白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居然惹到美帝头上。这和某些吃了两天干饭就以为土鳖天下最大,把美帝不放在眼里的小朋友的心态大同小异。
cardo 发表于 2012-6-5 20:41
南云最大的错误就是在己方三艘航母完蛋之后还执意进攻,这时候应该是保船至上啊,结果又白送了一艘航母.. ...
山口桑在海底气晕了南云桑也气晕了,我让山口指挥的
X47C 发表于 2012-6-5 20:52
赌徒不把自己最后一点赌本输光,是不会离开牌桌的

日本人从来也不讲什么保船至上,一向是主力全押, ...
驻岛部队全体官兵说;俺们就在被保船啊。  可惜,鬼子保到最后用于决战的恰恰是BB
tele 发表于 2012-6-5 22:06
别成天运气运气的。一句话,日本挑错对手了。自以为在亚洲打遍无敌手,吃了两天白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
人家楼主说的是中途岛作战本身。   这个,跟选错对手远了点,不在一层面的问题。    老兄说法虽不错,那是站在国家战略层面 的看法,日本发动战争就意味着灭亡是另一个命题了。


如果此役战果颠倒,太平洋战事将如何发展……
我先说:日本将在一年内进攻夏威夷,到43年底,44年初,第一航空舰队和第58/38特混舰队的埃塞克斯在,瓦胡岛附近决战,经惨烈搏杀,太平洋舰队险胜……

如果此役战果颠倒,太平洋战事将如何发展……
我先说:日本将在一年内进攻夏威夷,到43年底,44年初,第一航空舰队和第58/38特混舰队的埃塞克斯在,瓦胡岛附近决战,经惨烈搏杀,太平洋舰队险胜……

兼职特工 发表于 2012-6-5 22:43
如果此役战果颠倒,太平洋战事将如何发展……


44年,米国照样一窝蜂地去揍皇军。 皇军照样会发现,打沉了的舰又TM在米国海军中复活了。 就跟天皇问永野一样:先停一停,这艘船朕怎么记得已经被打沉了几次了?  永野:……                  本来嘛,人家山本司令长官当初说的就挺实在:开始的半年或者一年中可以奋战一番,并有信心争取打胜。如果战争持续下去,以至拖上两三年,那我就毫无把握了。           这就要用到楼上兄弟说的,国家实力摆在那。山本在哈弗读过书,美国的工业实力他是见识过的。   
兼职特工 发表于 2012-6-5 22:43
如果此役战果颠倒,太平洋战事将如何发展……


44年,米国照样一窝蜂地去揍皇军。 皇军照样会发现,打沉了的舰又TM在米国海军中复活了。 就跟天皇问永野一样:先停一停,这艘船朕怎么记得已经被打沉了几次了?  永野:……                  本来嘛,人家山本司令长官当初说的就挺实在:开始的半年或者一年中可以奋战一番,并有信心争取打胜。如果战争持续下去,以至拖上两三年,那我就毫无把握了。           这就要用到楼上兄弟说的,国家实力摆在那。山本在哈弗读过书,美国的工业实力他是见识过的。   
如果大黄蜂、企业、约克城在中途岛被干掉,中途岛必丢。然后,美国只剩下萨拉托加了,必须等年底埃塞克斯入伙,发起反攻,这时候,日本也做好了进攻夏威夷的准备。夏威夷之战分三个阶段,日本猛攻,双方胶着,美国反攻。太平洋的战事至少推迟一年。


早点让位小泽,没准还能多撑几天,另请教一下,有一本讲企业号征战史的书,作者叫什么,有什么别的好书,这本书看过很多年了,写得非常好,印象很深

早点让位小泽,没准还能多撑几天,另请教一下,有一本讲企业号征战史的书,作者叫什么,有什么别的好书,这本书看过很多年了,写得非常好,印象很深
都怪该死的利根。
另外怎么就没人问山本司令长官应该负什么责任么?
南云忠一 发表于 2012-6-5 23:50
都怪该死的利根。
另外怎么就没人问山本司令长官应该负什么责任么?
南云桑,您又诈尸了?  您得到了很多不太客观的评价啊,背了很多黑锅,深为您恨之。   山本当然要负责,不然为啥没免你的职呢,是吧?除了山本本身当了司令长官后就是和事老外,还有他自己都有愧,还有那个为了复杂而复杂的黑岛先任参谋,都要负责

兼职特工 发表于 2012-6-5 23:26
如果大黄蜂、企业、约克城在中途岛被干掉,中途岛必丢。然后,美国只剩下萨拉托加了,必须等年底埃塞克斯入 ...


太平洋拖得越久,美国死的人越多,战后日本就越惨。可能到最后挨蘑菇的就不是名古屋和长崎了,而是大阪和东京。日本人失败的原因除了国力上的差距外,就是落后的军事学说,明知道双方的战略潜力的差距但却没想过去缩小这个差距,日本人没想过去袭击美国的补给船队、没想过去袭击西岸的工业重镇也没想过去护航自己的运输船队围剿美军的潜艇。IJN这帮SB整天就想着7成战力渐减战术一发逆转,不输才怪。
兼职特工 发表于 2012-6-5 23:26
如果大黄蜂、企业、约克城在中途岛被干掉,中途岛必丢。然后,美国只剩下萨拉托加了,必须等年底埃塞克斯入 ...


太平洋拖得越久,美国死的人越多,战后日本就越惨。可能到最后挨蘑菇的就不是名古屋和长崎了,而是大阪和东京。日本人失败的原因除了国力上的差距外,就是落后的军事学说,明知道双方的战略潜力的差距但却没想过去缩小这个差距,日本人没想过去袭击美国的补给船队、没想过去袭击西岸的工业重镇也没想过去护航自己的运输船队围剿美军的潜艇。IJN这帮SB整天就想着7成战力渐减战术一发逆转,不输才怪。
响马 发表于 2012-6-5 23:55
南云桑,您又诈尸了?  您得到了很多不太客观的评价啊,背了很多黑锅,深为您恨之。   山本当然要负责,不 ...

IJN从来就不会去追究责任,除了那些不与舰同沉的。这是他们的光荣传统,所以即使他们集体玩脱把皇国都玩丢了最后也是人人名列元帅府。
rage010 发表于 2012-6-6 00:11
太平洋拖得越久,美国死的人越多,战后日本就越惨。可能到最后挨蘑菇的就不是名古屋和长崎了,而是大阪 ...
日本海军潜艇很少破交,有一个原因是日本认为对于美国这样的大陆国家,无法通过攻击商船封锁之。加上日本的战略从来都是短期决战思路,所以自然是养成打击敌人主战兵力的习惯。

兼职特工 发表于 2012-6-5 23:26
如果大黄蜂、企业、约克城在中途岛被干掉,中途岛必丢。然后,美国只剩下萨拉托加了,必须等年底埃塞克斯入 ...


不一定

MD当时不光有萨拉托加,还有突击者号和黄蜂号(当时都在大西洋),还可以组成一个三舰特混编队

霓虹即使中途岛全胜,一航舰还要补充飞机和飞行员,或者轮换瑞鹤翔鹤出战,想马上打夏威夷是不太可能的
兼职特工 发表于 2012-6-5 23:26
如果大黄蜂、企业、约克城在中途岛被干掉,中途岛必丢。然后,美国只剩下萨拉托加了,必须等年底埃塞克斯入 ...


不一定

MD当时不光有萨拉托加,还有突击者号和黄蜂号(当时都在大西洋),还可以组成一个三舰特混编队

霓虹即使中途岛全胜,一航舰还要补充飞机和飞行员,或者轮换瑞鹤翔鹤出战,想马上打夏威夷是不太可能的
原来已经是70周年了。
兼职特工 发表于 2012-6-5 22:43
如果此役战果颠倒,太平洋战事将如何发展……
我先说:日本将在一年内进攻夏威夷,到43年底,44年初,第一 ...
夏威夷是美军的主要基地, 设施完备, 机场容量大, 而且有两个师的守备部队, 我看不出日本人有任何成功登陆的可能。
中途岛海战:日本人为什么会战败?
1. 美国己破译日本密码
2. 日本没有侦査到美航母,没有料想一艘在大修航母也来
3. 日机偸撃中途岛没有成功
4. 日机回到航母再装炸弾
5. 南云忠一接到美舰在附近消息,下令日机改装对舰鱼雷
6. 日本航母上一片混乱,换下的炸弾没有时间储存,美机己来攻击
7. 日航母甲板上的炸弾把自己炸沉
别成天运气运气的。一句话,日本挑错对手了。自以为在亚洲打遍无敌手,吃了两天白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
人民军队不怕美帝不是今天,60面前一穷二白不也打过了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cardo 发表于 2012-6-5 20:41
南云最大的错误就是在己方三艘航母完蛋之后还执意进攻,这时候应该是保船至上啊,结果又白送了一艘航母.. ...
那时候南云已经不再指挥了,填进去飞龙的是大家捧得高高的山口
兼职特工 发表于 2012-6-5 22:43
如果此役战果颠倒,太平洋战事将如何发展……
我先说:日本将在一年内进攻夏威夷,到43年底,44年初,第一 ...
不可能,继续中途岛日本完胜,击沉美国三艘航空母舰而自己毫无损失,日本也没有实力去进攻夏威夷,顶多继续在南太平洋逐岛推进
南云忠一 发表于 2012-6-5 23:50
都怪该死的利根。
另外怎么就没人问山本司令长官应该负什么责任么?
利根一点不该死,反而立下大功,如果利根号4号不迟到半小时出发,根本不可能发现美国航空母舰

真正坑爹的是筑摩号的5号机,违反规定在云上飞行侦查,而非按照规定在云下侦查,结果当6:30他飞过美国航空母舰舰队时,没有发现美国的军舰,因而错过了日本在中途岛获胜的唯一机会。如果他及时报告,南云立即会发出其已经装满油弹排在甲板上的第二波飞机进攻美国航空母舰,而且当时美国飞机还未对日本航空母舰进行攻击,日本人有一个绝好机会起飞其第二波而不必考虑防空问题。
烂文一篇再贴一遍:

南云在中途岛除侦察外并无大错

一、南云直到被炸还没有下令升空,并非是决策错误

1、南云无法预料美军知悉其进攻计划

有观点指出:南云在7:05就遭到美国中途岛岸基飞机进攻,其当时就应该预料到美国已经知悉其进攻计划,所以攻击很快。但其实南云受到美军飞机进攻时没有揣测美军在事先就获悉进攻中途岛的计划是很正常的,他不可能预料到美国航空母舰会伏击他。

首先,根据草鹿的回忆,南云是知悉此前一天田中的登陆舰队已经被美国侦察机发现的消息,所以中途岛的飞机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是可以随时进攻日本舰队的,而且中途岛的侦察机也必然加强了搜索。而且,日本人在遭到中途岛飞机进攻前(5:20),已经截收到自己周围一架PBY发给中途岛的长篇电报,已经知道自己暴露了。就此已经预料到会遭到美国飞机的进攻。在7:5,中途岛第一波飞机攻击南云,南云推测是中途岛飞机发现了自己后才发动攻击的,非常合理。所以他遭到中途岛飞机进攻的时候,是无法预测到自己的计划早已事先暴露了。

2、南云在接到利根号第一次报告后,没有立即命令飞机起飞是合理的选择

(1)根据利根号第一次报告可以判定美国舰队没有攻击南云的意图

利根号4号机第一次报告说:“美国舰队方位10度,距离中途岛240海里。航向150度,速度20节以上”。当时南云舰队在中途岛的西北,航向135。根据利根号4号机的误报,两者距离210海里(实际150海里),在美国舰载机175海里作战半径之外。而且根据利根号4号机的误报,虽然两者每小时距离能缩短10海里,但美国舰队航向东南而非西南或正西,没有显示出急于进入175海里作战半径以进行攻击的意图。所以南云舰队的军官理所当然判断该舰队不想攻击南云舰队。因此当利根号再次汇报该舰队为“五艘巡洋舰和五艘驱逐舰”后,南云舰队的情报参谋小野才会洋洋得意地说:“跟我想的一样,没有航空母舰。”南云舰队的参谋长草鹿才会认为南云部队可以放心稍后去收拾它们,当前应该对付中途岛的飞机。

(2)此等规模的美国舰队不必然有航空母舰

草鹿事后曾在回忆中写到此等规模的美国舰队必然有航空母舰存在(虽然他在当时没有明确提出这一看法),但这一推断并不必然正确。就在中途岛海战这次。美国海军少将西奥博尔德率领5艘巡洋舰和10几艘驱逐舰组成的北太平洋舰队负责防御阿拉斯加。6月2日下午,西奥博尔得到了侦察报告,称在基斯卡岛以南400英里处发现了两艘日军航空母舰。3日到4日,西奥博尔德将他主力舰队控制在阿留申群岛东南350英里处左右,决定在这个位置迎击可能到来的日本登陆舰队,防止日本舰队登陆阿拉斯加。由此战例可见,即使美国明知日本有航空母舰来进攻,也不必然派航空母舰去迎战。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不是南云发现了美国航空母舰舰队,而是北方舰队的角田觉治发现了美国北太平洋舰队,他如果认为“美国舰队有5艘巡洋舰和10几艘驱逐舰,其中必然有航空母舰”,就放弃了对美国机场的攻击,改打美国舰队。其结果必然是既无法找到美国航空母舰并进行攻击(因为根本不存在),也不能压制美国的岸基飞机。如果在角田出动飞机进攻不存在的所谓美国航空母舰的同时,美国的岸基飞机进攻日本航空母舰并导致日本损失航空母舰的话,估计大家是绝对不会夸奖角田未雨绸缪,而会批评他愚蠢武断,因为攻击不存在的美国航空母舰而未压制美国机场,导致日本损失航空母舰的。

(3)南云没有立即命令飞机起飞而是命令侦察机报告舰种是正确的指挥

南云得到情报发现美国舰队后,立即下令侦察机报明舰种,是完全正确的命令,这样可以判断该舰队对南云舰队的威胁。当得到回报该舰队由5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组成后,南云判断该舰队距离自己还远,一时不会发生炮战,即使发生炮战,自己舰队的护航舰炮力远超过美国,所以不急于对付;但中途岛的飞机能有效攻击自己的航空母舰,所以要先对付中途岛。这一判断根据他当时获得的情报来看,是完全正确的。要怪就怪利根号的水上飞机侦查人员,汇报的位置是错误的(原因在于他自己迷航了,所以自己的位置弄错了,报的位置也错了),才造成军官判断失误。这是侦查人员的错误,而非军官判断的错误。如果南云凭臆断否定侦查人员的报告,反而判断该舰队中必然有航空母舰,要先进行攻击,反而是异常的怪事或者武断了。

3、南云在接到利根号第四次报告后,没有立即命令飞机起飞也是合理的选择

(1)南云坚持俯冲轰炸机出动必须战斗机掩护是正确决定

按照珊瑚海海战的先例,没有战斗机掩护的日本俯冲轰炸机、水平轰炸机、鱼雷轰炸机攻击美国航空母舰的效果非常差,而且会自损相当大的战力。从飞龙号两次出击的战例来看,第一次出动6架战斗机和18架俯冲轰炸机,遭到美国28架战斗机拦截,仅6架轰炸机生还并投弹,命中3枚;第二次出动6架战斗机和10架鱼雷轰炸机,遭到美国12架战斗机拦截,仅4架轰炸机生还并投弹,命中2枚。结果只重创美国航空母舰一艘。以这个战果,没有战斗机掩护或只有少量战斗机掩护,攻击美国舰队是不可能取得很大成果的。而且无论是否派出攻击波,美军机群的攻击都是不可能停止的,因此攻击的意义仅仅是让美国也承受一定的损失。在没有战斗机掩护的情况下进攻美国航空母舰,将使日本飞行员损失惨重,必然严重折损日本的海军实力,就这一点看,南云坚持要战斗机掩护才能进行攻击是完全合理的。(从常规来看,派出轰炸机进攻地方航空母舰必须要有足够战斗机护航。有朋友列举圣克鲁斯海战的例子说圣克鲁斯海战中,第一波日本攻击波的战斗机脱离进攻了美国的攻击波。这与上面的原则不矛盾。首先圣克鲁斯海战,起码在起飞时日本是派了足够战斗机给轰炸机护航的,而中途岛海战,日本在起飞轰炸机的伊始就派不出足够战斗机。其次,在圣克鲁斯海战,战斗机是发现美国攻击部队后才脱离自己的轰炸机的,虽然这样进攻美国航空母舰的轰炸机将遭到很大损失,但起码可以减少自己航空母舰被攻击后的损失。而中途岛海战中,南云起飞为第二波护航的战斗机,同样是为了减少自己航空母舰被攻击后的损失。两者目的都是一样的。根据历史记载,“企业”号出动第二攻击波,3架轰炸机、8架鱼雷机和8架战斗机,共19架。日本攻击波12架日军战斗机出列,迅速抢占有利高度,冲向美军第二攻击波的飞机,随即爆发了空战,美军损失鱼雷机、战斗机各3架,日机则损失4架。美军的第二攻击波因为途中遭遇日军攻击机群,发生过空战,队形被打乱,分为两队,一队3架轰炸机攻击了日军“雾岛”号战列舰,另一队4架鱼雷机攻击了“筑摩”号巡洋舰,都没命中。效果非常明显。而中途岛海战,日本起飞的战斗机在最开始连续击退了美国中途岛所有陆基飞机和美国航空母舰所有鱼雷轰炸机的攻击,效果也很好。如果中途岛海战不起飞第二波战斗机,日本航空母舰可能早被中途岛飞机和鱼雷轰炸机炸掉。)

(2)南云坚持先回收第一波是正确决定

当时南云舰队的战斗机,一部分派出负责舰队防空(如果没有这些飞机,美国鱼雷轰炸机和中途岛的陆上飞机早得手了),一部分派出掩护攻击中途岛的第一波。如果南云下令先发出飞机攻击美国舰队,非但这部分飞机没有战斗机掩护,在攻击美国舰队过程中将受到严重损失,而且从中途岛回来的飞机中的战斗机将坠海(战斗机油是最先用光的)。如果真的这样,那么在以后的作战中,无论是进攻美国舰队,还是防守舰队上空,日本战斗机的使用都将捉襟见肘。南云先收回第一波飞机再发出第二波飞机,实在有不得已的苦衷。如果不收回第一波飞机,非但第一波飞机有部分要损失,而且即使先发出第二波飞机,他们也没有战斗机掩护。先派飞机出击,必然使一部分自己飞机落入海中。无缘无故损失一部分飞机,对任何指挥官都难以接受。而且不派鱼雷轰炸机,只派水平轰炸机出击,确实攻击力不足。所以此时的决策,确实是艰难困苦。如果先收回第一波飞机,先给第一波飞机的战斗机加油,再让他们掩护轰炸机攻击美国舰队,不就是可以两全其美了吗?所以南云先收回第一波飞机,再发出攻击美国舰队的飞机是完全合理正确的选择。之所以现在有那么多议论,无非是南云没有发出攻击波造成了战役失败。但是如果假设一下,如果南云真的冒险发出了攻击波,结果没有给美国造成很大打击反而自身损失惨重,是否又会有许多人指责他冒进轻动呢?

(3)南云没有命令飞龙号已经准备好的飞机起飞是正确的

有朋友认为,既然飞龙号飞机已经准备好了,就应该立即起飞,以免在甲板上挨炸。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同时起飞是为了节省燃油。航空母舰的飞机起飞后,还要在天上排好队形,然后一起出发进攻。如果苍龙和飞龙的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先起飞,还必须在天上等赤城和加贺的鱼雷轰炸机起飞,然后排好队形,这不是白白浪费燃油和飞行员的体力吗?所以一起起飞是正确的。而且当时可能是苍龙和飞龙的飞机上了甲板,但还没有暖机装弹,未必能起飞。

4、接到利根号4号机发现航空母舰报告后立即起飞也来不及

(1)当时日本航空母舰没有做好立即起飞飞机并进攻的准备

赤城号和加贺号的轰炸机还在机库中换弹,而当时飞龙号和苍龙号也不具备立即进攻的可能。根据美国B-17轰炸机轰炸日本舰队时拍摄的照片,美国B-17轰炸机轰炸日本舰队时(具体时间有7:54-8:20各种说法不等),苍龙号和飞龙号甲板上是没有任何一架飞机的。而且根据《飞龙战斗详报第十号摘要》,在8:27,飞龙号刚刚降落了1架战斗机(零战在逆风状态最短的起飞距离记录是瑞鹤全速时,单机80米起飞。根据日本标准发着舰程序,通常发舰作业需要留出甲板前端100米作为助滑区,着舰作业需留出甲板尾端120米作为滑降区。降落后的航空机被推至隔离网前,隔离网升起为接下去的降落飞机留出滑降区。8:25飞龙起飞了3架战斗机,8:27又降落了1架战斗机,故甲板上肯定无排好的俯冲轰炸机),就说明在8:20分侦察机汇报发现敌人航空母舰的时候,飞龙号的甲板上也没有俯冲轰炸机,飞龙号无法立即发出飞机进行进攻。另外,飞龙号0830开始清理甲板,0835清理完毕,0837回收攻击波,0918全部降落,改航向030。从这一记录来看,仅仅5分钟就清理甲板完毕,可见甲板上也不可能有18架俯冲轰炸机,否则5分钟根本来不及将他们放入机库。

(2)在中途岛,历史没有给南云进攻的机会

关于日本飞机从机库中提升到起飞,需要多少时间,历来争议很大。按照日本攻击达尔文港的记录,发出一个18架俯冲轰炸机的攻击波,从提到到第一架飞机起飞,所用时间少于27分钟。而按照日本防卫研修所《战史丛书》289页中提到:就算兵装完成,南云舰队准备起飞也需要40分钟时间,攻击对从起飞到发进这个集结时间要15分钟。《教条的问题——日本人在中途岛为什么会战败》一文中提到:就算不换弹药,也必须需要:将飞机提升到飞行甲板,一分钟一架;定位飞机、打开机翼、用楔子垫上机轮,需要五分钟;发动机暖机,整个部队需要不少于十五分钟;俯冲轰炸机在发动机暖机的时候挂弹(俯冲轰炸机必须在发动机暖机的时候才能挂弹),需要额外五到十分钟;给飞行员发任务简报,整个部队需要最少五分钟;机组登机,最后的起飞检查,需要五分钟;起飞,需要十五到三十秒一架。根据作战记录,日本人起飞一个21架飞机的攻击机群,需要40分钟做准备,起飞需要5到10分钟,如果是俯冲轰炸机,还需要额外5到10分钟挂弹时间。你起飞一个21架飞机的攻击机群,要花1个小时左右。第二波一共108架飞机,平摊到各个航空母舰,各是27架。而且其中的战斗机还必须降落加油,需要时间远远超过1个小时。无论以上那种观点正确,但在南云舰队发出飞机需要相当时间一点上,都取得一致。而根据日本4艘航空母舰的作战记录,为了应付从7:05开始陆陆续续前来进攻的美军飞机,直到南云舰队被炸时,南云舰队的4艘航空母舰都在频繁起降战斗机,根本没有给南云一个充足的时间来发出其攻击波。如果南云硬是下令8:20就开始准备起飞飞机,也不可能在美国飞机前来进攻前完成,而且由于8:20就准备起飞飞机而不准备降落第一波,第一波的战斗机将油尽坠海,到时候日本航空母舰舰队除了18架固有的防空战斗机外将没有掩护,美国的岸基轰炸机或鱼雷轰炸机将轻易就击中日本航空母舰。

(3)山口多闻的做法可能造成更大的完败

当时日本利根号4号机报告的位置是错误的,如果南云按照山口多闻的建议发出舰载机,那这批飞机按照错误地点飞去,肯定找不到美国航空母舰舰队,一些作战半径小的飞机恐怕要入海。能否重创对方的前提是能否找到对方,在中途岛海战中,由于美国航空母舰舰载机击沉日本3艘航空母舰后要返回自己的航空母舰,飞龙号舰载机跟踪返航美航空队,轻易找到美国舰队,这才发动攻击,重创了美国航空母舰。日本的4艘航空母舰都是直通甲板舰,不是斜角甲板舰,在放飞舰载机的同时,不能同时回收舰载机。如果先放飞舰载机,将无法接受攻击中途岛的飞机,那从中途岛飞回的战斗机就要全部油尽落水,本来战斗机就严重不足,再赔上一批,将来防御美军进攻的飞机又将减少。同时,已经起飞的美军飞机将同样攻击日本航空母舰。造成的结果就是——日本的4艘航空母舰照样被击沉,而由于白白派出去一批舰载机,中途岛飞回的飞机又有一批落水,可能日本人发动报复的飞机都没有了。日本4艘航空母舰照样沉没,而美国毫无损失,约克顿号大摇大摆回珍珠港,这岂非更大的完败?到那时,恐怕山口的名声比现在的南云更臭。而且按照山口的建议,没有更换炸弹就出动,赤城、加贺的36架97舰攻只能用陆上炸弹进行水平轰炸,而不能使用鱼雷进行鱼雷攻击,根据战例,在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对高速机动目标进行水平轰炸,其结果只有自己被全部击落,而对手毫无损失。苍龙、飞龙的36架俯冲轰炸机在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也很难突破美国航空母舰的战斗机保护圈。在没有战斗机护航和引开敌人护卫航空母舰的战斗机的情况下,由轰炸机直接攻击航空母舰是什么下场?还不是被敌人的战斗机在没有任何威胁的情况下一一点名吗?另外,即使这批飞机派出去了,从中途岛飞回的飞机除了战斗机将落水外,其他轰炸机也要着舰的,他们也会补充油弹,也会挨炸。所以也不存在说派出去飞机后,美国飞机炸日本航空母舰,日本就不会白白损失飞机的可能性。

二、南云的其他决策也无失误

1、南云下令收回第一波飞机后“北撤”命令没错

有人认为南云下令北撤是个错误,其实不是。说南云北撤是错误,我觉得是事后诸葛亮的说法。北撤可以远离中途岛,避开岸基飞机的攻击,而且舰队离开原有位置,可以使航空母舰已经发出的飞机无法搜索到舰队(事实也是如此,不少美国航空母舰飞机飞到日本舰队原有位置时未发现日本航空母舰,不得不返回)。也有朋友提出南云不应该北撤,应该西撤,这样一来要么美机无法找到南云舰队,南云舰队收回所有攻击中途岛飞机及上空巡逻战斗机后进攻;要么美机找到南云舰队击沉南云舰队3艘母舰,但美机全部无法返舰,飞龙击沉约克顿后,双方都无力再攻,飞龙可保住。在所罗门和圣克鲁斯海战中,如果多了飞龙,大不一样了。但我认为西撤不符合常理,北撤的话,一方面远离了中途岛,避免了中途岛陆基飞机的进攻,一方面靠近了美国航空母舰,便于攻击。而西撤,则离美国航空母舰远了,日本飞机前往进攻将大大困难。本来美国舰队和日本舰队距离200海里,勉强能打上。一西撤,可能等第二波准备好,美国舰队已经在日本航空母舰舰队半径之外了。另外万一美国俯冲轰炸机领队当时决定向西搜索而非向北搜索,西撤也是挨炸。西撤而不北撤,完全是企图是碰运气。

2、所谓舰队上空成为“净空”的问题

南云当时一直保持航空母舰舰队上空有30多架零式战斗机,而这样战斗机在此前成功抵御中途岛派出的100多架飞机的袭击,并击落大部,在此后也击落了所有3艘美国航空母舰派出的所有鱼雷轰炸机,还是值得依靠的。说南云过于信赖自己的战斗机可以,说他使舰队完全处于无防御的状态就过分了。在美国俯冲轰炸机攻击日本舰队时,日本舰队上空有30架战斗机护航,绝对不是“净空”,不过当时由于连续遭到几波鱼雷轰炸机攻击,战斗机大多在低空防备,没有注意到高空防空,这确实是个重大失误,但这应该是直卫队指挥官的责任,归咎于整个舰队司令官是不正确的。

3、总而言之,南云在中途岛作战决策无大错

这点也从中途岛战后的责任追究结果看了出来,南云仍然是日本海军最重要的航空母舰舰队司令,山本承担了战败的结果,南云没有受到任何责难,原因就是因为战败的责任完全不在南云,而在山本。之后的圣克鲁斯海战结果证明,只要侦查正常,南云的指挥没有任何问题,至少也能打个惨胜的结果。

三、南云的作战失误

1、侦查不力是败北最主要原因

南云的主要错误是作战前不做好侦察准备,明明手里有10多架侦察机,居然只派5架水上飞机和2架航空母舰上的侦察机去侦察:根据当时的材料,南云派出的侦察飞机为2架航空母舰上的侦察机(赤城、加贺各一架)、2艘重巡洋舰派4架水上飞机(筑摩、利根各2架)、1艘战列舰派出1架。所派飞机仅仅7架,而且大多是速度慢且陈旧的水上飞机,当利根号的水上飞机弹射装置发生故障,南云不马上派其他飞机顶替,而任由巡洋舰慢慢修理水上飞机弹射装置,再派出飞机。(南云不重视侦察由来已久,就是在珍珠港作战时,他在派出袭击飞机后,也只派出4架水上飞机搜索周围是否有美国航空母舰,如果当时美国舰队在他周围,他必然也要遭到很大损失;在印度洋袭击科伦坡和亭可马里的时候,南云也两次进行单相搜索,结果都是在第一波飞机已经飞出轰炸敌方航空阵地后,又发现了敌人水面舰队,造成很大被动,幸好敌人实力不强,否则必遭大难),应该多派遣一些水上飞机和侦察机参与侦察,以尽快查明自己周围的敌情。另外,当时日本出动5艘水上飞机航空母舰参与作战,居然不配给主力航空母舰舰队几艘以增强侦察能力(千岁级的航速29节,可以跟得上航空母舰舰队),而是全部配给战列舰部队和重巡洋舰部队。假设一下,如果南云能多派飞机参与侦查(美国是派出了其参战的三分之一飞机进行侦查的),发现美国舰队的概率就很大,而且也能更早,如果能早一些发现美国舰队,那怕仅仅是一刻钟,南云舰队当时还没有换炸弹,马上就可以派出鱼雷轰炸机攻击美国舰队。当然,巡逻计划是南云舰队的参谋设计的,而且是延续了传统的巡逻战术的,不是南云能拍脑瓜去改变的。要在实战中打破传统,这个要求太高。不按照军事准则行事,即使在美国海军也是不受欢迎的,更何况日本海军。在圣克鲁斯海战中的侦查,则是吸取了中途岛的经验教训,不能简单类比。

2、在接到友永要求第二次轰炸中途岛的时候没有立即派出第二波轰炸中途岛

真正需要当机立断派出飞机的时刻是接到第一波攻击中途岛飞机汇报的时刻。在第一波飞机报告需要第二轮攻击时,南云舰队4艘航空母舰中2艘航空母舰的飞机已经做好了攻击中途岛陆上目标的准备,完全可以立即发出。等这支部队起飞后,正好腾空航空母舰接受第一波飞机。而没必要先收回第一波飞机,再将所有飞机都换陆上炸弹,再出发攻击。当时飞龙和苍龙号36架俯冲轰炸机已经做好了准备,而赤城和加贺的36架攻击机装了鱼雷,而日本舰队除了36架战斗机掩护攻击中途岛的飞机外,还有36架飞机预备掩护第二波,18架飞机待命掩护舰队防空。完全可以在接到第一波的报告后立即出动36架俯冲轰炸机和少量战斗机攻击中途岛机场跑道(当时中途岛的战斗机已经全部被击落,而且这一情报为日本舰队所掌握),没必要等攻击机装炸弹。如果南云当机立断派出俯冲轰炸机轰炸中途岛而非下令将鱼雷轰炸机换弹,不但避免了机库内部频繁换弹造成的混乱局面,而且在发现美国航空母舰后,还有没有换弹的36架鱼雷轰炸机可以派出。

四、造成日本在中途岛海战惨败的真正原因

1、南云舰队的厄运,完全在于侦察机人员的低素质

首先是筑摩号的5号机,违反规定在云上飞行侦查,而非按照规定在云下侦查,结果当6:30他飞过美国航空母舰舰队时,没有发现美国的军舰,因而错过了日本在中途岛获胜的唯一机会。如果他及时报告,南云立即会发出其已经装满油弹排在甲板上的第二波飞机进攻美国航空母舰,而且当时美国飞机还未对日本航空母舰进行攻击,日本人有一个绝好机会起飞其第二波而不必考虑防空问题。

其次是利根号4号机连续5份错误电报导致南云严重误判:
7:28 发现10艘敌舰,方位010,距离中途岛240海里,航向150度,航速20节以上(位置报错)
7:58 敌人航向改为080(报错)
8:09 敌舰为5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17特混舰队包括1艘约克顿级航空母舰,2艘重巡洋舰,6艘驱逐舰,一共才9艘。可见此时4号机报告发现的是16特混舰队,其包括2艘约克顿级航空母舰,5艘重巡洋舰,9艘驱逐舰。4号机仅报告了巡洋舰和部分驱逐舰的情况,放过了最重要的2艘航空母舰)
8:20 发现敌人一艘航空母舰殿后(殿后的航空母舰,必然是17特混舰队的约克顿)
8:30 发现还有2艘巡洋舰,方位008,距离中途岛250海里,航向150度,航速20节(17特混舰队唯一2艘重巡洋舰,但位置报错)

最后还有中途岛战役最后阶段,日本侦察机把若干美国重巡洋舰看成航空母舰,报告发现5艘美国航空母舰,导致日军丧失再战信心,全军慌乱撤退。

2、联合舰队司令部策划作战严重失误

兵力极度分散,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亲自指挥的主力舰队(1艘轻型航空母舰、2艘水上飞机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1艘轻巡洋舰、9艘驱逐舰)位于中途岛西北600海里,近藤信竹指挥的中途岛攻略舰队(1艘轻型航空母舰、2艘水上飞机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8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21艘驱逐舰)在中途岛以西250海里,南云的舰队(4艘重型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在山本东面300海里,高须四郎指挥的后援舰队(4艘战列舰、2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在山本以北600海里,细萱戊子郎指挥的阿留申攻略舰队(2艘轻型航空母舰,3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在高须舰队东面300海里。如此分散,给予美国舰队一个绝好的各个击破的机会。如果其中兵力,让北方舰队能参与中途岛作战,局面完全不一样。隼鹰号25节,可以和凤翔号一起,和长门级战列舰一起活动,增加战列舰舰队的防空力量。龙骧吨位小,设计吨位才8000吨,要装48架飞机,造成干舷低,无法应对高海况,后来虽然多次改进,但还是有很大问题。所以他很难和舰队航空母舰一起作战,因此在中途岛海战中才跟着商船改建的航空母舰隼鹰号(如果不是中途岛海战损失4艘航空母舰,连隼鹰号估计都是不会在今后经常抛头露面出战正规航空母舰对战的,而是承担护航任务)一起作战。虽然龙骧号的设计最高速度是29节,但巡航速度并不高。日本机动舰队已经多次嫌弃加贺号的28节拖累航空母舰舰队的行动,不会要龙骧的。但近藤的重巡洋舰舰队也需要一艘起码速度不能太慢的航空母舰护航。凤翔号速度太慢,只能和最高速度25节的战列舰一起活动,而且只有8架96舰爆,也不能参加舰队决战。龙骧号速度还可以,可以保卫重巡洋舰。这样瑞凤号就能腾出来加入南云舰队(瑞凤12架0战、12架97),再加上如果努力,瑞鹤号还是能配足飞机出动的。多出瑞鹤、瑞凤2艘航空母舰,就对南云舰队处境大大有利了。这2艘航空母舰都能以28节以上的速度航行,可以和南云舰队里面的4艘高速航空母舰一起行动(加贺号28节)。这样南云就有6艘航空母舰,实力就大大增加了。

3、瑞鹤不出动是严重失着

主次不分,既然决定在中途岛一举消灭美国舰队,在1942年5月进行珊瑚海作战,居然从中途岛海战的部队中借了三艘航空母舰给南方舰队 。结果,轻型母舰“祥凤号” 在作战中被击沉,另两艘航空母舰“翔鹤号” 被重创(至少需要修理1个月),“瑞鹤号” 损失大量飞机与人员(必须补充飞机和人员并进行一定训练后才能参战)。因而原本应参加中途岛海战的2艘重型航空母舰就退出了战列,南云舰队的实力削弱了三分之一,使战局的天平进一步向美军倾斜。更严重的是,珊瑚海海战后数日内瑞鹤修复并能使用的5航战飞机为战斗机25、99舰爆17、97舰攻14;5航战飞行员生存数为战斗机35人、舰爆25组、舰攻19组。而本来两鹤一共才114架飞机,一艘军舰57架,我觉得出动一艘是完全可能的。即使不补充任何飞行员也足以飞起一艘翔鹤级的所有飞机。如此情况下,居然瑞鹤号不出动参加中途岛海战,再次削弱了日本人本来就不充足的兵力。

4、日本整个海军的指导思想有重大错误

日本整个海军的指导思想有重大错误,一直寄希望于一、两次决战来消灭美国海军。所以每次都是和美国硬拼飞机、舰艇,虽然在前期作战中日本在战术上都能小占便宜,但由于美国的军力恢复能力远非日本可比,所以日本的精锐舰队和兵员越来越少,而美国虽然在战斗中损失可能比日本多,但军力却越来越强。而且日本战术思想老旧,从日军的计划来看,还停留在一战时期的“战列舰时代”,企图再现日德兰海战的“盛况”,迷信战列舰的威力,竟想用战列舰的舰炮去击沉航空母舰。这样必然忽视航空母舰的作用,限制航空母舰的潜力发挥。日军的计划迫使南云舰队同时要承担摧毁中途岛防卫力量,掩护登陆部队,消灭美国舰队三大任务,而其飞机数量只有200多,而美国有300多,这对于飞机数量处于劣势,自身尚且难保的南云舰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可见本来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5、进攻中途岛本身就是大错

进攻中途岛,美国未必派航空母舰来应战。完全可以等日本舰队撤退后再来收复,或者以夏威夷的陆基空军反复轰炸,瘫痪中途岛的作用。中途岛的后勤补给对日本来说,绝对是不可承受之重。其实,日本军令部倾向于进攻西南太平洋的决定更合理,试想,以圣克鲁斯海战的情况论,如果日本多4艘航空母舰,美国必然惨败。有4艘航空母舰参与,瓜岛美国就难以获胜了。沿西南太平洋诸岛进攻攻略,可以有效切断美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联系,而且可以得到附近日本陆基机场的支援。即使美国从中太平洋进攻,也很方便北上支援。而且,能更方便地获得燃油支援。


补充三个问题:

一、美国不可能采用不等航程的作战模式

有朋友提出美国舰队可能是采用不等航程的作战模式,也就是发送飞机后撤离,这样飞机在攻击前是短航程,攻击后是长航程,但是目标的报复力量就有可能出现来回都是长航程的问题。或者美国舰载机攻击完目标后降落到中途岛而非回到母舰,补充中途岛的空中力量。但我认为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美国人的轰炸机作战半径只有175海里,往返不过350海里。根据这一数据推算:

1、美国起飞舰载机需要2个小时,飞到210海里外日本舰队也需要大概1到2个小时

日本人起飞21架舰载机需要1个小时,美国虽然快,但起飞60架也需要2个小时。根据历史记录6:03企业号和大黄蜂号下达起飞命令,8:06全部飞机起飞(企业号57架,大黄蜂号60架),9:20鱼雷轰炸机陆续进攻日本航空母舰

2、就算美国航空母舰起飞飞机后立即脱离,也不过跑了1个小时(因为至今美国舰载机还未来进攻,表示还没有飞到)

航空母舰一个小时顶多行驶30海里。美国舰队被发现时,根据利根号4号机的汇报,离开日本航空母舰210海里,所以最近也是在180海里附近起飞的飞机。

350海里扣除180海里,余下170海里,美国飞机是无论飞到中途岛还是飞到美国航空母舰,都是不够的。(现实中,美国大黄蜂号的俯冲轰炸机和战斗机队到达日本航空母舰舰队附近未发现日本舰队,遂不回航空母舰改飞中途岛,其战斗机全部油尽坠海,俯冲轰炸机部分回到大黄蜂号上,部分不得不降落在中途岛,而且在降落的时候还有数架坠毁)

结论:除非美国飞机自愿全部坠海。否则美国航空母舰是不可能发送飞机后全速撤离的。

二、日本航空母舰被炸当时,甲板上到底有没有飞机

根据历史记载,被击中的3艘航空母舰甲板上都只有部分飞机,且均未做好立即起飞准备,其中:

赤城号: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中途岛海战》(日本朝日出版社):南云舰队中弹时,第一航空战队的炸弹换鱼雷尚未完成

赤城号舰桥上瞭望员证词:赤城号中弹瞬间,飞行甲板上一架攻击机也没有,只有3架零战

赤城号上某飞行员证词:赤城号中弹时,甲板上只有3架零战,而且其中都没有飞行员。第二波97舰攻的飞行员都在候机室内等待起飞

赤城号KOTO中尉证词:还有5分钟,机库内的攻击机队就能完成炸弹换鱼雷工作,然后把一架架飞机通过升降机提升到甲板上,在起飞位置排好,完成试运行,然后起飞,至少需要30分钟。

美国飞行员理查德-贝斯特证词:我俯冲攻击赤城号时,甲板上只有几架零式机

加贺号:

一架97舰队在升降机上被炸弹击中——可见中弹时加贺正在进行提升飞机的作业

也有证词说加贺号当时有30架左右飞机在机库加油装弹,6架在空中防空,其他都在甲板

苍龙号:

中弹瞬间,甲板上有10架舰攻

再看日本人换弹需要时间

根据刘怡《联合舰队》的说法

鱼雷换成250公斤炸弹,需要2个半小时;鱼雷换成800公斤通用炸弹,需要1个半小时;鱼雷换成800公斤陆用炸弹,需要2个半小时

250公斤炸弹换成鱼雷,需要2个小时;800公斤通用炸弹换成鱼雷,需要2个小时;800公斤陆用炸弹鱼雷,需要1个半小时

根据海军出版社《太平洋战争海战史》的说法

炸弹换鱼雷需要2个小时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航空母舰甲板上确实有飞机,但没有到排满的程度,赤城号有3架在甲板上,加贺号甲板上飞机数量不明,但有证据证明当时正在进行将机库飞机提升到甲板的作业,苍龙号甲板上有相当数量攻击机,而飞龙号的第二波肯定已经全部在甲板上定位好了

理由是:

负责舰队防空的18架战斗机由赤城和加贺号负责出,拥有最大载机量和最大面积飞行甲板的加贺号升空9架战斗机进行防空,赤城号的9架则在航空母舰甲板上待命,而苍龙号和飞龙号则不承担防空任务,所以从记录来看,赤城号和加贺号起降战斗机的频率大大高于苍龙号和飞龙号

根据日本人换弹的速度,在10:20南云舰队被美国俯冲轰炸机攻击的时候,赤城号和加贺号的鱼雷轰炸机还未完成全部换弹任务,但也接近完成(赤城号的根据证词还需要5分钟,加贺号已经在进行提升攻击机作业,可见也大部分完成,先把已经完成的提升上甲板),所以根据证词,赤城号的甲板上还没有攻击机,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飞龙号9:00收回所有中途岛第一波飞机后就没有降落战斗机记录,即后甲板一直处于空闲状态,他们是有充足时间给俯冲轰炸机换弹和提升、定位的,可能飞龙号已经做好了攻击准备

飞龙号可能已经做好攻击准备的依据如下:

10:58,飞龙号起飞了18架俯冲轰炸机和6架战斗机进攻美国航空母舰(其原本预备出发的第二波为18架俯冲轰炸机和3架战斗机),距离日本赤城号被炸也就30到40分钟,正好是日本人起飞一个21架攻击机需要的时间扣除提升甲板和定位的时间。可见当时飞龙号的18架俯冲轰炸机和3架战斗机的第二波攻击队可能已经定位在甲板上了,所以能在暖机后迅速起飞

三、南云在珍珠港没有派出第三波轰炸油库是否有错

1、轰炸油库将给美国重创

美国将领曾多次指责日本人没有攻击珍珠港油库是大错,具体如下

金梅尔:珍珠港基地比战列舰更有袭击价值,如果他们当时炸毁了地面上所有燃油,将迫使舰队撤回西海岸,因为别的地方没有用来维持舰队行动需要的燃油。

注意:金梅尔的意思是日本人不应该轰炸战列舰,而是应该轰炸油库

斯普鲁恩斯:日本人只袭击了舰艇和飞机,这是他们接受的任务,而他们严格执行了这一任务。但是,如果日本人袭击油库,将会造成更大的损害。

注意:斯普鲁恩斯没有指责执行任务的人,而是指出下达命令的人有错误。

尼米兹:“港湾附近的油罐还贮存450万加仑重油,也未被日军毁掉。这些长期积存起来的燃料,从美国对欧洲所承担的义务来看,简直是无价之宝。一旦失掉这些燃油,太平洋舰队就会在几个月内无法从珍珠港出动。”(注:有人引用时改成了:“在珍珠港事件的过程中,美军舰队的所有燃油都在地面的储油罐里。大约有450万桶油,只要用直径50毫米的弹头射击就可以让它们完蛋。如果日本人毁了那些油,战争就要延长两年。”加仑、桶、吨之间的关系:1桶=42加仑、1吨=7桶。450万加仑、450万桶、450万吨是完全不同的,差得多了,450万吨=3150万桶=132300万加仑,尼米兹说450万加仑,结果被别人一传,成了450万桶、450万吨,分别夸大了42倍和294倍)

尼米兹等人的话没有错,日本人没有轰炸珍珠港的油库确实对日本人很不利。

2、南云的困境

但这并不是南云的错误,他也有不得已的地方。

(1)南云舰队的800公斤炸弹用光了

(2)南云舰队如果展开第三波攻击,可能要到晚上才能收回飞机,这对航空母舰作战时不利的。

(3)南云舰队当时军舰的燃料,特别是驱逐舰的重油消耗过多,如果进行第三波攻击,可能将被迫在珍珠港附近加油,如果美国趁机攻击,对南云舰队不利。

(4)日本海军指挥机关给南云的命令是“轰沉”珍珠港内军舰,没有提到要攻击造船厂、油库,南云作为战术指挥官,只能按照军令行事。

(5)南云没有珍珠港周围美国军舰的具体情报,不知道自己周围有没有航空母舰,继续留在珍珠港附近有危险。

进攻珍珠港的基本战法是大本营的决策,南云做为战术指挥官只能坚持执行这一决策

大本营的命令只字未提轰炸油库,给南云的任务非常明确:最大限度地击毁港口的军舰和周围的飞机

南云前两波攻击已经超额完成大本营布置的任务了,再去攻击任务以外的目标,而冒失去航空母舰的危险,和必然损失大量飞机(前两波攻击,南云舰队已经有一半飞机受伤中弹,无法再度进攻)的代价,有因小失大,违背 大本营保存实力,待机决战的意图,所以南云不做也就顺理成章了

我的结论是:日本海军指挥机关有大错,后勤机关严重失职(800公斤炸弹准备很少,而且到南云舰队出发前还没有生产好,是把半成品和工人一起装上南云的航空母舰后在路上完工的),南云指挥没有大错。

3、珍珠港油库的实际防护情况

有网友说珍珠港的重油库是半埋地下且有钢筋混凝土掩护的,但没有资料能够证明。实际上地下油库在珍珠港袭击发生时还在建设中,设计上完全可以抵御空中打击。

也有以下资料证明油库是无防护的:
According to Prange, per Kimmel's account in Hearings before the Joint Committee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earl Harbor Attack,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Seventy-ninth Congress, "... if they had destroyed the oil which was all above ground at that time ... it would have forced the withdrawal of the fleet to the coast because there wasn't any oil anywhere else out there to keep the fleet operating."Also on the same page where the above account was qouted, "Admiral Kimmel: There was nothing there that was protected by bombproof covers at this time."See Hearings before the Joint Committee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earl Harbor Attack,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Seventy-ninth Congress pt. 6 p. 2812 for more details.(按Prange报道,在《美国国会-第79届国会-偷袭珍珠港事件联合调查委员会前的听证会》中, 金梅尔说:“…如果偷袭者在那个时候已经摧毁了所有地面上的石油…那么就会迫使舰队撤退到海岸线,因为在别的任何地方都没有石油能够使得舰队继续运行”并且,在引用上述说明的同一版面上,还有:金梅尔说:这次没有什么由避弹掩体所保护。”需要了解详细信息,请见《美国国会-第79届国会-偷袭珍珠港事件联合调查委员会前的听证会》第6部分第2812页)
这一资料更加权威可信。金梅尔的意思是,如果日本人摧毁了油料,那么舰队将被迫退到西海岸,另外油料储存在地上,而且没有避弹掩体。不过,必须考虑到这些话的背景和金梅尔的立场。国会听证会是有法律效力的,说谎是作伪证,因此金梅尔不会在这么明显的问题上不按照事实说明。但是,一般法庭上答话的原则是,你可以不说对自己不利的事实,但是回答问题时不能说谎。金梅尔说的是,“(虚拟语气)如果日本人摧毁了油料”,这并不能看成日本人有能力摧毁那些油料。

实际上,珍珠港袭击时油库本身没有防御,但在每个露天油罐周围都筑有隔离墙,油罐建设每个罐体之间都有一定安全间距,所以要破坏所有油罐必须对每个油罐进行精准轰炸。如果一个油罐爆炸就会产生巨大浓烟影响到对其他设施和油罐的观瞄。日本海军对此没有事先的作战计划。所以难以做到轰炸油库。而且造成重油燃烧不容易,造成重油泄露简单。炸油罐的目的不是让重油罐爆炸并起火燃烧,而是炸掉油罐部分,造成重油泄露,同样能达到破坏效果。船厂的船坞、龙门吊是难以炸毁的,炸毁修理厂房及其中的工具、零件,也只能稍微迟滞一下美海军的行动。
任务不明确,一会打陆基机 一会打航母。
rage010 发表于 2012-6-6 00:11
太平洋拖得越久,美国死的人越多,战后日本就越惨。可能到最后挨蘑菇的就不是名古屋和长崎了,而是大阪 ...
可能到最后挨蘑菇的就不是名古屋和长崎了,而是大阪和东京。
---------------------------------------------------------------
广岛人民欢欣雀跃!
百病良医小白兔 发表于 2012-6-6 06:57
人民军队不怕美帝不是今天,60面前一穷二白不也打过了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60年前那是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现在可不是一穷二白了,人民军队再去海上惹美帝的航母试试。2年前航母战斗群开到黄海演戏,北京都在舰载机航程之内,也没见你人民军队的影儿。你有本事把你人民军队的小船开到离华盛顿只有几百公里试试。
tele 发表于 2012-6-6 08:14
60年前那是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现在可不是一穷二白了,人民军队再去海上惹美帝的航母试试。2年前 ...
60多年前,有苏军在背后,美国打进来,苏军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