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美国伊朗的三方博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3:29:52


看看以下几个重要的新闻线索:
1,我们从喀布尔不同渠道了解到另一个更为惊人的消息是,美英两国领导人近来“意乎寻常”地访问阿富汗,反复强调要加强在阿军事建设的根本目标不是“基地”和“塔利班”,而是准备进攻伊朗。驻喀布尔的一位资深外交官告诉本报记者,美国高级官员来喀布尔如此之频繁,以至于美国驻阿使馆的工作人员“几乎抓狂”,而包括美国防长盖茨和北约秘书长在内的高级官员近日反复呼吁北约成员国要加强在阿富汗的军事力量,要求包括捷克在内的国家“立即向阿富汗增兵”,而3万美军今年夏天增兵阿富汗后,直接部署到与伊朗接界的阿富汗南部和西南地区。(源自铁血,http://bbs.tiexue.net/post2_4128835_1.html
2,路透吉隆坡6月8日电---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周一表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将接手法国石油公司道达尔(TOTF.PA: 行情)在伊朗南帕斯(South Pars)气田中的股权.而Petronas本身亦持有该气田股权.
Petronas首席执行官Mohd Hassan Marican在采访中对路透说:"我被CNPC告知,他们将接管道达尔在上述气田中的股权,且CNPC将成为南帕斯气田第11期项目的开发者."
————————补充一点,此项目我公司也在参与其中部分,合同正在伊朗审理

3,道达尔已经退出伊朗市场,现在伊朗的西方石油相关公司只有斯伦贝谢了,但是你在斯伦贝谢官网上找不到任何伊朗的存在
Gulf GeoMarket (GFM)
United Arab Emirates, Oman, Pakistan, Yemen
google 上输入slumberger iran得到的结果都是5年前的
说明,法国已经把这个高风险业务甩了出去

4,奥巴马访华来做什么了?
美媒:奥巴马访华前曾派官员就伊核问题向中方施压(2009-11-27 11:44:23)
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前两星期,据报曾经派遣两名高层官员到北京,向中方施压,寻求支持进一步孤立伊朗。《华盛顿邮报》引述美国官员透露,国家安全委员会两名高层官员在访华期间,提醒中方,如果不与其他国家一起,谴责伊朗并无理会联合国决议
独家:伊朗对奥巴马访华予以关注期望中国保持中立
    美国总统奥巴马目前正在中国访问,就核问题发表看法,这引起伊朗国内关注。伊朗议会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席卡紮米贾拉利17号接受了本台记者的独家采访,他表示,伊朗关注奥巴马访问会谈,期待中国将一如既往在核问题上秉持公平立场。
    伊朗议会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席卡紮米。贾拉利说:“这也要取决於(美中领导人)进行的是怎样的会谈。如果我们的中国朋友是以他们的利益为基础来调整(与美国)的关系,同样也能将关于伊朗真实情况向美国做以阐述,这将是积极的事情。因此我们现在还不能判断(会谈会产生何种影响),这需要看看中国和美国高层之间的会谈内容到底是什么。但我们希望中国能一直坚持中立立场,在这个问题上,以国际法和国际条约为基础坚持公平地行动。”

5,奥巴马访华带了什么人过来?
奥巴马于15日飞抵上海,16日至18日在北京访问。除政治活动外,奥巴马还将游览故宫和长城等景点,以领略这个东方古国的悠久文化。陪同奥巴马访华的主要官员有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商务部长骆家辉、能源部长朱棣文、贸易代表柯克等

6,为什么媒体要炒Chimerica和G2?

7,关于伊朗的天然气储量:    据美国《油气杂志》的最新统计,截止2010年1月,伊朗估计拥有探明天然气储量1045万亿立方英尺,是仅次于俄罗斯的全球第二大天然气储量国,伊朗三分之二的天然气储量属于非伴生天然气。伊朗主要的天然气田包括南帕尔斯、北帕尔斯、基什和Kangan-Nar天然气田。

背景资料:伊朗的最大的天然气田南帕斯和北帕斯的合作方为:中石油和中海油
——————————————————————————————————————————
这些新闻线索条主线是什么?

在能源合作上,中国已经远远走到了西方国家的前面,全球第二大的天然气国家是伊朗,而伊朗已经把全部的希望押在了中国身上。

美国想做什么?——伊朗问题的核心不是核问题,是能源,美国希望重新掌控伊朗的能源开发。伊朗是MSL国家中少有的民主国家,其总统是选举产生的,美国要想跟他们斗只有打“核不扩散”大旗了。美国和奥黑的真正想法是:希望重新瓜分伊朗的能源,并希望带上中国瓜分。朱棣文背后是雪佛龙—德士古和埃克森-美孚。这个正是美国媒体大炒G2的用意。他们已经在利益上把中国当作了合作伙伴。任命一个华人做能源部长,也可以说是对中国示好,期冀双方能源方面开展战略合作。

伊朗想做什么?——伊朗希望用能源把中国拉到这个混水里面跟美国抗衡,可是他不知道TB的外交策略,这个风险太大。甚至在联合国制裁伊朗的决议前他手里攥着中方的能源开发合同不放。

中国想做什么?——中国希望与伊朗的合作不要前功尽弃,现在政治风险极大,如何降低这个风险,显然投弃权票是没用的。但是还有更狠的招数就是坐顺风车,前有伊拉克鲁迈拉油田的成功操作经验。即我通过合理的商务操作来打破格局——这个也是美国最担心的。奥巴马来中国带上了华裔的能源部长,也是为了跟中国谈判伊朗的能源瓜分问题。

中国应该怎样做?——作为一个P民,虽然无法为国家外交做点什么,但是真正希望中国外交上更加作为一下。做顺风车不如挑明与美国合作与伊朗分手。我们要的是:与伊朗的合同不作废,伊朗战后的油气田权益双方全面合作,中国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支持美国的行动。对于志在打破伊朗格局的奥黑来讲,这样做也不啻为一个上签,现在中国和美国都在为这个头疼,相反伊朗却在暗中看热闹。

抛弃伊朗的原因是:一,伊朗政府向来不守商业规矩,二,美国会舍弃中国直接与伊朗开战,战后会避免重蹈鲁迈覆辙,这个风险极大。

总之,在能源方面,我们有足够的声音和力量可以跟美国人合作,迈入强国行列,就看TB有没有这个胆识和魄力了!

看看以下几个重要的新闻线索:
1,我们从喀布尔不同渠道了解到另一个更为惊人的消息是,美英两国领导人近来“意乎寻常”地访问阿富汗,反复强调要加强在阿军事建设的根本目标不是“基地”和“塔利班”,而是准备进攻伊朗。驻喀布尔的一位资深外交官告诉本报记者,美国高级官员来喀布尔如此之频繁,以至于美国驻阿使馆的工作人员“几乎抓狂”,而包括美国防长盖茨和北约秘书长在内的高级官员近日反复呼吁北约成员国要加强在阿富汗的军事力量,要求包括捷克在内的国家“立即向阿富汗增兵”,而3万美军今年夏天增兵阿富汗后,直接部署到与伊朗接界的阿富汗南部和西南地区。(源自铁血,http://bbs.tiexue.net/post2_4128835_1.html)
2,路透吉隆坡6月8日电---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周一表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将接手法国石油公司道达尔(TOTF.PA: 行情)在伊朗南帕斯(South Pars)气田中的股权.而Petronas本身亦持有该气田股权.
Petronas首席执行官Mohd Hassan Marican在采访中对路透说:"我被CNPC告知,他们将接管道达尔在上述气田中的股权,且CNPC将成为南帕斯气田第11期项目的开发者."
————————补充一点,此项目我公司也在参与其中部分,合同正在伊朗审理

3,道达尔已经退出伊朗市场,现在伊朗的西方石油相关公司只有斯伦贝谢了,但是你在斯伦贝谢官网上找不到任何伊朗的存在
Gulf GeoMarket (GFM)
United Arab Emirates, Oman, Pakistan, Yemen
google 上输入slumberger iran得到的结果都是5年前的
说明,法国已经把这个高风险业务甩了出去

4,奥巴马访华来做什么了?
美媒:奥巴马访华前曾派官员就伊核问题向中方施压(2009-11-27 11:44:23)
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前两星期,据报曾经派遣两名高层官员到北京,向中方施压,寻求支持进一步孤立伊朗。《华盛顿邮报》引述美国官员透露,国家安全委员会两名高层官员在访华期间,提醒中方,如果不与其他国家一起,谴责伊朗并无理会联合国决议
独家:伊朗对奥巴马访华予以关注期望中国保持中立
    美国总统奥巴马目前正在中国访问,就核问题发表看法,这引起伊朗国内关注。伊朗议会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席卡紮米贾拉利17号接受了本台记者的独家采访,他表示,伊朗关注奥巴马访问会谈,期待中国将一如既往在核问题上秉持公平立场。
    伊朗议会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席卡紮米。贾拉利说:“这也要取决於(美中领导人)进行的是怎样的会谈。如果我们的中国朋友是以他们的利益为基础来调整(与美国)的关系,同样也能将关于伊朗真实情况向美国做以阐述,这将是积极的事情。因此我们现在还不能判断(会谈会产生何种影响),这需要看看中国和美国高层之间的会谈内容到底是什么。但我们希望中国能一直坚持中立立场,在这个问题上,以国际法和国际条约为基础坚持公平地行动。”

5,奥巴马访华带了什么人过来?
奥巴马于15日飞抵上海,16日至18日在北京访问。除政治活动外,奥巴马还将游览故宫和长城等景点,以领略这个东方古国的悠久文化。陪同奥巴马访华的主要官员有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商务部长骆家辉、能源部长朱棣文、贸易代表柯克等

6,为什么媒体要炒Chimerica和G2?

7,关于伊朗的天然气储量:    据美国《油气杂志》的最新统计,截止2010年1月,伊朗估计拥有探明天然气储量1045万亿立方英尺,是仅次于俄罗斯的全球第二大天然气储量国,伊朗三分之二的天然气储量属于非伴生天然气。伊朗主要的天然气田包括南帕尔斯、北帕尔斯、基什和Kangan-Nar天然气田。

背景资料:伊朗的最大的天然气田南帕斯和北帕斯的合作方为:中石油和中海油
——————————————————————————————————————————
这些新闻线索条主线是什么?

在能源合作上,中国已经远远走到了西方国家的前面,全球第二大的天然气国家是伊朗,而伊朗已经把全部的希望押在了中国身上。

美国想做什么?——伊朗问题的核心不是核问题,是能源,美国希望重新掌控伊朗的能源开发。伊朗是MSL国家中少有的民主国家,其总统是选举产生的,美国要想跟他们斗只有打“核不扩散”大旗了。美国和奥黑的真正想法是:希望重新瓜分伊朗的能源,并希望带上中国瓜分。朱棣文背后是雪佛龙—德士古和埃克森-美孚。这个正是美国媒体大炒G2的用意。他们已经在利益上把中国当作了合作伙伴。任命一个华人做能源部长,也可以说是对中国示好,期冀双方能源方面开展战略合作。

伊朗想做什么?——伊朗希望用能源把中国拉到这个混水里面跟美国抗衡,可是他不知道TB的外交策略,这个风险太大。甚至在联合国制裁伊朗的决议前他手里攥着中方的能源开发合同不放。

中国想做什么?——中国希望与伊朗的合作不要前功尽弃,现在政治风险极大,如何降低这个风险,显然投弃权票是没用的。但是还有更狠的招数就是坐顺风车,前有伊拉克鲁迈拉油田的成功操作经验。即我通过合理的商务操作来打破格局——这个也是美国最担心的。奥巴马来中国带上了华裔的能源部长,也是为了跟中国谈判伊朗的能源瓜分问题。

中国应该怎样做?——作为一个P民,虽然无法为国家外交做点什么,但是真正希望中国外交上更加作为一下。做顺风车不如挑明与美国合作与伊朗分手。我们要的是:与伊朗的合同不作废,伊朗战后的油气田权益双方全面合作,中国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支持美国的行动。对于志在打破伊朗格局的奥黑来讲,这样做也不啻为一个上签,现在中国和美国都在为这个头疼,相反伊朗却在暗中看热闹。

抛弃伊朗的原因是:一,伊朗政府向来不守商业规矩,二,美国会舍弃中国直接与伊朗开战,战后会避免重蹈鲁迈覆辙,这个风险极大。

总之,在能源方面,我们有足够的声音和力量可以跟美国人合作,迈入强国行列,就看TB有没有这个胆识和魄力了!
美国与伊朗开战的最好时机已经过去了
老黑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弄钱,甭管是怎么来的,坑蒙拐骗,都行。
月升沧海 发表于 2010-3-10 15:51


    看贴,石油利益,无它
回复 4# E=MC^2


    米帝年7000亿美元的军费。按保卫国家安全讲,他50万美军就够了,2000亿美元就够了。3个航母群就压倒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了。

每年多花5000亿美元,10年多花五万亿美元,哪家的石油这么值钱?还不是为了世界霸主的位置?目前只有中国能挑战这个位置了。无它。
hjfgcx 发表于 2010-3-10 16:16

看来你对石油开发是基本不清楚了

开发油田靠什么?资本,技术,人才,这几样东西都有的只有老七姐妹,新七姐妹的服务全是外包给三大服务公司去做的,上面说的斯伦贝谢是一家,另外两家是贝克休斯和哈里伯顿。只有中国石油是个特例,从勘探、钻井、测井、地面开发到石油精炼和天然气长输技术,中国都有,同时中国不缺资金。

收益在那里,给你科普一下:

你去查查份额油这个关键词吧。如果雪佛龙德士古一年能够从伊朗拿到1亿吨的份额油,那么其价值就是600亿美金现金收入。

贝克休斯和哈里伯顿还会从勘探、钻井、测井等技术服务中拿到上百亿美金的服务合同。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石油金元。
3个航母群是压倒全世界所有海军联手, 闹不好还是零伤亡压倒.
楼上的同学不要把MD想的那么神圣

他们在中东搅和的目的就是冲着石油金元去的
E=MC^2 发表于 2010-3-10 16:33
我们不少设备也是从哈里伯顿买的吧。
天堂风暴 发表于 2010-3-10 16:54


    确实,但哈里伯顿的重头还是服务。
回复 6# E=MC^2


    你也太搞了。1亿吨就是600亿,那不要计算成本啊?只有利润才是真的。赔本的买卖谁干?
全世界石油公司一年的利润都没有5000亿美元,美帝要那么多军队干嘛?
何况就是多花了5000亿美元的军费,也没抢到多少石油啊?

每一个帝国都是为了霸权。当年登月和石油有什么关系?和苏联军备竞赛有什么关系?印度的GDP连美帝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当时却宁可蒙受多达600亿美元的制裁损失,也要拥有核弹,这是为石油还是霸权?中国恢复5常席位,撒了多少钱?日本花了多少钱都没有挤进去啊,为了什吗?

我非常敬佩你懂得石油,但你钻得太深了,有时候要跳出来看一下。


80年代末,苏联多穷啊,日本开出1000亿美元只是为了北方四岛,对日本来说这也是赔本的买卖。可苏联那么穷也拒绝了。这是苏联的一个出海口,是世界霸权的一个支点。即使是俄罗斯也没有放弃。
美帝保留将地球毁灭几十倍的核武,是为了威慑沙特等小国?搞笑了。美帝在日本驻军达八万那么多,是为了啥?日本有石油?还不是防止日本倒向中国和俄罗斯的!
石油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霸权故,二者皆可抛!目前,一切都是为了夺取霸权。伊朗不听话,当然要遏制。而中国更是最有可能的挑战者,打倒伊朗,就该修理中国了。不,已经开始修理了,看看手台的64亿武器吧!

80年代末,苏联多穷啊,日本开出1000亿美元只是为了北方四岛,对日本来说这也是赔本的买卖。可苏联那么穷也拒绝了。这是苏联的一个出海口,是世界霸权的一个支点。即使是俄罗斯也没有放弃。
美帝保留将地球毁灭几十倍的核武,是为了威慑沙特等小国?搞笑了。美帝在日本驻军达八万那么多,是为了啥?日本有石油?还不是防止日本倒向中国和俄罗斯的!
石油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霸权故,二者皆可抛!目前,一切都是为了夺取霸权。伊朗不听话,当然要遏制。而中国更是最有可能的挑战者,打倒伊朗,就该修理中国了。不,已经开始修理了,看看手台的64亿武器吧!
伊朗跟我们关系其实是一般的。当年伊朗人曾经因为一个小小的外交礼仪难为我们的国家主席杨尚昆,那时候杨尚昆年龄已经大了,通人情是好朋友的话不该搞那些狗屁礼节。大家不要对伊朗有什么幻想。
美帝要伊朗石油,那也很简单。
伊朗巴不得和美国搞好关系,只要美帝不敌视伊朗,放弃当前政策,伊朗肯定给美帝的石油合同,比给tg的还要多,而且多得多。
美帝要朝鲜弃核,那也很简单,就关系正常化就OK了。
可是美帝不愿意。放着伊朗现成的石油不要。宁可玩军事。为了啥?我告诉你:
和平的伊朗可以给美帝供油,让美帝石油公司进来,没错。可是军事占领下的伊朗更可以掐断tg的石油命脉,从而让tg瓦解。从此美帝霸权万世一统了,哈哈。
MD肯定会有动作;
TG只管找机会顺点石油回来就行,顺便批一下MD的“穷兵黩武”政策;
伊朗那可是个不小的“泥潭”,就等着阿拉伯地区反美情绪的再次高涨......
(就盼它一直拖着MD,就算败了也得拖住至少5个陆军师和1个航母编队....)
有大戏看喽,哈哈。
{:cha:}
bluescj1109 发表于 2010-3-10 18:10
    阿拉伯人普遍讨厌波斯人
小树丛 发表于 2010-3-10 18:13

没错,因为它自大得很;
不过貌似更反感MD哈
{:cha:}
hjfgcx 发表于 2010-3-10 17:52

从伊朗YSL革命之后,美国跟伊朗就没关系了
最后一句话你说对了
霸权和利益是挂钩的,基础还是利益。
其它的我不评论了,给你推荐一本书《石油战争》
从阿富汗进攻伊朗,从军事上来讲并不好。
TG绝不会挺一个有核弹的波斯佬。有了核弹,波斯佬谁的也不会听
hjfgcx 发表于 2010-3-10 17:52


    整个1978年,国王领导的伊朗政府与英国石油公司关于修订已经有25年历史的石油开采协定的谈判一直在进行中。直到1978年10月,谈判破裂,破裂原因是英国要求对伊朗未来的石油输出拥有专有权,但又不保证一定会购买。显然,依赖英国控制的石油出口几近结束,伊朗似乎快要独立制定自己的石油销售政策了,这是自1953年以来的第一次,而且有像德国、法国、日本等急切的大买家。当年9月,伊朗刊物《可汗国际》在其社论中评论道: 回顾与(大英石油公司)财团之间25年的合作和之前50年的关系,伊朗并不满意……展望未来,伊朗国家石油公司(NIOC)应该自己计划管理所有的经营事务。
回复 17# E=MC^2


    那本书我看过,谢谢。
霸权当然是为了利益。不能仅仅把利益看作是石油。也不能仅仅理解为经济利益(虽然它是最重要的利益)。传输自己的文化也是利益,要不干吗我们要搞孔子学院?有人听话也是利益,意识形态也是利益。甚至包括面子,也是利益。国家和个人,在这方面没区别。
经济是最重要的,但经济不是一切。有钱的奴隶,谁也不会做。


意大利石油巨人的意外死亡 如果说马太伊在意大利的能源独立计划激怒了‖七姊妹‖公司和它们背后的英美利益集团,那么,他在海外寻求独立原油供应的努力,特别是当‖七姊妹‖公司得知马太伊与发展中国家签署合同的条件时,更是将这种愤怒转变成对这位意大利实业家疯狂的仇恨。 摩萨台倒台后,伊朗国王在英美情报部门的积极支持下重新掌权,他没有完全否定前总理所做的工作。伊朗国家石油公司仍然保留国有实体,控制所有石油和天然气的地下储备。但是,到1954年4月时,即政变后不到一年,英美石油公司,加上她们的‖小妹妹‖——法国国有CFP公司,开始与伊朗政府和伊朗国家石油公司谈判,希望得到参与伊朗境内10万平方英里范围内25年的石油开采合同。 盎格鲁-伊朗石油公司(这一年已更名为BP公司)得到了这一地区40%的石油开采权(即过去达西获得的地盘)。另外皇家壳牌公司获得了14%的开采取,名列第二。两者合起来,英国公司得到了这一地区产量的大头——54%。另外有40%在美国的石油巨头们与少数洛克菲勒集团的‖独立‖石油公司之间分配,6%给了法国CFP公司。马太伊找到‖七姊妹‖公司,要求分给ENI一杯羹,但却遭到英美的‖羞辱‖和拒绝。
但马太伊并不气馁。1955年,即英国在苏伊士问题上受挫的前一年,马太伊成功开启了与埃及新的民族主义领导人纳赛尔的谈判。ENI获得了埃及西奈半岛石油开发的一部分份额,到1961年,已经差不多每年可以得到250万吨原油,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其中的大部分石油都是由ENI的炼油厂来提炼,基本满足了意大利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而这些都不必支付美元。 马太伊对英美主要的石油公司的真正挑战是1957年进入伊朗。1957年春,马太伊就一项前所未有的安排开始与伊朗国王谈判。交易的条件是,在新成立的合资公司SIRIP里,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将得到总利润的75%,ENI得25%,该公司拥有在伊朗8800平方英里可能含有石油的未分配地区25年的垄断开采权。一位英国高级官员表示,‖意大利人在中东的石油产区又伸进来一条腿‖。 华盛顿和伦敦的观点与‖七姊妹‖公司完全一样。马太伊的行为如果不加限制,有可能扰乱全世界的石油秩序。英美石油公司与发展中国家的标准协议是石油产量五五分成,并且操纵下游的巨额利润。如果允许马太伊加入到七姊妹俱乐部,它们担心比利时、德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公司会有同样的要求。因此,美国和英国政府正式向伊朗提出抗议,要求中止与马太伊的合作。 但是,抗议并没有立竿见影。1957年8月,马太伊和伊朗达成了开创性的协议。在谈到这一合同的潜力时,马太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中东现在应当是工业化欧洲的中西部‖,标志着他打算由欧洲帮助建设中东的工业和技术基础设施,石油协议只是第一步。 到了1961年3月,第一批ENI油船停靠意大利的巴里港,带来了与伊朗人合作的第一批成果——18000吨波斯湾原油。马太伊还在SIRIP合资企业中第一次成功开采水下石油,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先者。 在意大利内部,马太伊继续对‖七姊妹‖公司施加压力,他对消费者采取累进制价格优惠政策,并且说服意大利政府降低过高的汽油税。这一政策的直接结果就是,迫使英美石油公司在意大利降低油价,1959~1961年降低了25%,这对意大利战后第一次真正的经济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国外,马太伊继续推行积极的外交政策,寻找那些英美石油公司认为太小而没有引起注意的地区。ENI和马太伊亲自走访了非洲和亚洲新独立的一些国家,与它们讨论发展前景,这些前景与以前这些前殖民地听到的迥然不同。 马太伊还在一些国家建设本地炼油厂,这些厂都由这些国家所有。这打破了‖七姊妹‖公司对盈利能力最强的炼油业务铁板一块的控制。产油国不再仅仅是原材料供应来源,而且开始建设现代化的本地工业,加工自己的矿产资源。反过来,ENI也得到了在该国投资的稳定回报,它还得到了炼油设施建设的垄断合同,还有独一无二的世界石油市场。 但是,就是在1960年10月,马太伊的行为引起了白宫和唐宁街10号以及‖七姊妹公司‖总部的极大不满。这位意大利最大的非共产主义抵抗组织的领导人、坚定的基督教民主人士,去了莫斯科。苏联丰富的石油资源再次成为欧洲人谈判的焦点,如同20世纪20年代在拉帕洛的情况一样。而且,英美又一次坚决站在谈判的对立面,想方设法阻挠谈判取得成功。
自1958年后,ENI已经与苏联签署了购买少量原油的合同,每年不到100万吨。但是,西方人得到的传闻是,在莫斯科,马太伊和苏联外贸部部长帕托里兹切夫之间谈的盘子远大于此。1958年10月11日,马太伊签署了一项协议,在今后五年,每年从苏联购买240万吨石油,作为交换ENI确保扩大苏联对西方的石油出口能力。石油不再用现金支付,而且改用一种大口径油管输送。这将有助于建设一条从伏尔加河-乌拉尔到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输送苏联石油的大型管道网。当这一网络完成后,每年可把1500万吨苏联原油输送到东欧,在那里,再换成苏联所需要的工业品和粮食。当时,苏联迫切需要大口径的输油管,但缺乏必要的生产能力。 ENI得到意大利政府支持,国有芬赛德集团受委托在在意大利东南部城市塔兰托建设一座新钢厂,每年生产200万吨的大口径钢管。塔兰托的工厂很快建成了,而且于1962年9月开始为苏联市场生产管道。 意大利可以从苏联手中以1美元/桶的离岸价格买到石油,装运地点是黑海,同样质量的石油在科威特的价格是每桶159美元,加上069美元的装运成本;1960年初,在美国的价格是275美元/桶。意大利钢铁和化工部门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增加了许多工作机会,因此,在意大利几乎听不到英美新闻界大肆宣称的马太伊是个‖地下共产党员‖的流言,人们顶多只是议论‖他爱去莫斯科旅游‖Jstenlmchtepp108~112。 就在芬赛德的工厂开始为苏联生产输油管一个月之后,即1962年10月27日,马太伊乘坐的一架从西西里到米兰的私营航空公司的飞机坠毁了,机上三人全部遇难。在今天看来,这一事件必然会引起猜测,并会被认为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马太伊那年56岁,正处于权力的顶峰。 此后,当时的中央情报局驻罗马负责人托马斯?卡拉梅辛斯在没有作出任何解释的情况下离开了。他后来在智利反对萨尔瓦多?阿连德的军事政变中发挥了作用。马太伊遇难的时候,中央情报局局长约翰?麦科恩拥有加州标准石油(雪佛龙)公司100多万股的股份,也许这仅仅是巧合。卡拉梅辛斯于1962年10月28日提交的关于马太伊之死的报告,从来没有公开过,美国政府以‖关系国家安全‖为由拒绝提供。 去世之前,马太伊已经在设法争取意大利第一座试验性核电站的建设权,并且在ENI下成立了新的分支机构,即ENEL,这是一家雄心勃勃、致力于开发国家电力网,并且十分看好核能的国有电力企业。此外,除了与伊朗、埃及和苏联签署了石油供给协议,他还与摩洛哥、苏丹、坦桑尼亚、加纳、印度和阿根廷签署了类似的开发协议。 在写到马太伊之死时,英国财经周刊、伦敦《经济学人》(19世纪40年代因废除《玉米法》而创立,由皇家荷兰壳牌公司的考德雷爵士拥有)作了以下评论: 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管说他多么好,还是多么坏,马太伊将是人们激烈争论的话题,他既有些像(皇家荷兰壳牌的)德特丁,又有点像克吕格(瑞士金融专家,1943年莫名其妙地死去)。在世界石油界或是在意大利,在马太伊深深地留下烙印的地方,很难再有人能与他相提并论。他的突然离去,给世界石油市场,也给意大利带来深刻的影响。

意大利石油巨人的意外死亡 如果说马太伊在意大利的能源独立计划激怒了‖七姊妹‖公司和它们背后的英美利益集团,那么,他在海外寻求独立原油供应的努力,特别是当‖七姊妹‖公司得知马太伊与发展中国家签署合同的条件时,更是将这种愤怒转变成对这位意大利实业家疯狂的仇恨。 摩萨台倒台后,伊朗国王在英美情报部门的积极支持下重新掌权,他没有完全否定前总理所做的工作。伊朗国家石油公司仍然保留国有实体,控制所有石油和天然气的地下储备。但是,到1954年4月时,即政变后不到一年,英美石油公司,加上她们的‖小妹妹‖——法国国有CFP公司,开始与伊朗政府和伊朗国家石油公司谈判,希望得到参与伊朗境内10万平方英里范围内25年的石油开采合同。 盎格鲁-伊朗石油公司(这一年已更名为BP公司)得到了这一地区40%的石油开采权(即过去达西获得的地盘)。另外皇家壳牌公司获得了14%的开采取,名列第二。两者合起来,英国公司得到了这一地区产量的大头——54%。另外有40%在美国的石油巨头们与少数洛克菲勒集团的‖独立‖石油公司之间分配,6%给了法国CFP公司。马太伊找到‖七姊妹‖公司,要求分给ENI一杯羹,但却遭到英美的‖羞辱‖和拒绝。
但马太伊并不气馁。1955年,即英国在苏伊士问题上受挫的前一年,马太伊成功开启了与埃及新的民族主义领导人纳赛尔的谈判。ENI获得了埃及西奈半岛石油开发的一部分份额,到1961年,已经差不多每年可以得到250万吨原油,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其中的大部分石油都是由ENI的炼油厂来提炼,基本满足了意大利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而这些都不必支付美元。 马太伊对英美主要的石油公司的真正挑战是1957年进入伊朗。1957年春,马太伊就一项前所未有的安排开始与伊朗国王谈判。交易的条件是,在新成立的合资公司SIRIP里,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将得到总利润的75%,ENI得25%,该公司拥有在伊朗8800平方英里可能含有石油的未分配地区25年的垄断开采权。一位英国高级官员表示,‖意大利人在中东的石油产区又伸进来一条腿‖。 华盛顿和伦敦的观点与‖七姊妹‖公司完全一样。马太伊的行为如果不加限制,有可能扰乱全世界的石油秩序。英美石油公司与发展中国家的标准协议是石油产量五五分成,并且操纵下游的巨额利润。如果允许马太伊加入到七姊妹俱乐部,它们担心比利时、德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公司会有同样的要求。因此,美国和英国政府正式向伊朗提出抗议,要求中止与马太伊的合作。 但是,抗议并没有立竿见影。1957年8月,马太伊和伊朗达成了开创性的协议。在谈到这一合同的潜力时,马太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中东现在应当是工业化欧洲的中西部‖,标志着他打算由欧洲帮助建设中东的工业和技术基础设施,石油协议只是第一步。 到了1961年3月,第一批ENI油船停靠意大利的巴里港,带来了与伊朗人合作的第一批成果——18000吨波斯湾原油。马太伊还在SIRIP合资企业中第一次成功开采水下石油,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先者。 在意大利内部,马太伊继续对‖七姊妹‖公司施加压力,他对消费者采取累进制价格优惠政策,并且说服意大利政府降低过高的汽油税。这一政策的直接结果就是,迫使英美石油公司在意大利降低油价,1959~1961年降低了25%,这对意大利战后第一次真正的经济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国外,马太伊继续推行积极的外交政策,寻找那些英美石油公司认为太小而没有引起注意的地区。ENI和马太伊亲自走访了非洲和亚洲新独立的一些国家,与它们讨论发展前景,这些前景与以前这些前殖民地听到的迥然不同。 马太伊还在一些国家建设本地炼油厂,这些厂都由这些国家所有。这打破了‖七姊妹‖公司对盈利能力最强的炼油业务铁板一块的控制。产油国不再仅仅是原材料供应来源,而且开始建设现代化的本地工业,加工自己的矿产资源。反过来,ENI也得到了在该国投资的稳定回报,它还得到了炼油设施建设的垄断合同,还有独一无二的世界石油市场。 但是,就是在1960年10月,马太伊的行为引起了白宫和唐宁街10号以及‖七姊妹公司‖总部的极大不满。这位意大利最大的非共产主义抵抗组织的领导人、坚定的基督教民主人士,去了莫斯科。苏联丰富的石油资源再次成为欧洲人谈判的焦点,如同20世纪20年代在拉帕洛的情况一样。而且,英美又一次坚决站在谈判的对立面,想方设法阻挠谈判取得成功。
自1958年后,ENI已经与苏联签署了购买少量原油的合同,每年不到100万吨。但是,西方人得到的传闻是,在莫斯科,马太伊和苏联外贸部部长帕托里兹切夫之间谈的盘子远大于此。1958年10月11日,马太伊签署了一项协议,在今后五年,每年从苏联购买240万吨石油,作为交换ENI确保扩大苏联对西方的石油出口能力。石油不再用现金支付,而且改用一种大口径油管输送。这将有助于建设一条从伏尔加河-乌拉尔到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输送苏联石油的大型管道网。当这一网络完成后,每年可把1500万吨苏联原油输送到东欧,在那里,再换成苏联所需要的工业品和粮食。当时,苏联迫切需要大口径的输油管,但缺乏必要的生产能力。 ENI得到意大利政府支持,国有芬赛德集团受委托在在意大利东南部城市塔兰托建设一座新钢厂,每年生产200万吨的大口径钢管。塔兰托的工厂很快建成了,而且于1962年9月开始为苏联市场生产管道。 意大利可以从苏联手中以1美元/桶的离岸价格买到石油,装运地点是黑海,同样质量的石油在科威特的价格是每桶159美元,加上069美元的装运成本;1960年初,在美国的价格是275美元/桶。意大利钢铁和化工部门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增加了许多工作机会,因此,在意大利几乎听不到英美新闻界大肆宣称的马太伊是个‖地下共产党员‖的流言,人们顶多只是议论‖他爱去莫斯科旅游‖Jstenlmchtepp108~112。 就在芬赛德的工厂开始为苏联生产输油管一个月之后,即1962年10月27日,马太伊乘坐的一架从西西里到米兰的私营航空公司的飞机坠毁了,机上三人全部遇难。在今天看来,这一事件必然会引起猜测,并会被认为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马太伊那年56岁,正处于权力的顶峰。 此后,当时的中央情报局驻罗马负责人托马斯?卡拉梅辛斯在没有作出任何解释的情况下离开了。他后来在智利反对萨尔瓦多?阿连德的军事政变中发挥了作用。马太伊遇难的时候,中央情报局局长约翰?麦科恩拥有加州标准石油(雪佛龙)公司100多万股的股份,也许这仅仅是巧合。卡拉梅辛斯于1962年10月28日提交的关于马太伊之死的报告,从来没有公开过,美国政府以‖关系国家安全‖为由拒绝提供。 去世之前,马太伊已经在设法争取意大利第一座试验性核电站的建设权,并且在ENI下成立了新的分支机构,即ENEL,这是一家雄心勃勃、致力于开发国家电力网,并且十分看好核能的国有电力企业。此外,除了与伊朗、埃及和苏联签署了石油供给协议,他还与摩洛哥、苏丹、坦桑尼亚、加纳、印度和阿根廷签署了类似的开发协议。 在写到马太伊之死时,英国财经周刊、伦敦《经济学人》(19世纪40年代因废除《玉米法》而创立,由皇家荷兰壳牌公司的考德雷爵士拥有)作了以下评论: 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管说他多么好,还是多么坏,马太伊将是人们激烈争论的话题,他既有些像(皇家荷兰壳牌的)德特丁,又有点像克吕格(瑞士金融专家,1943年莫名其妙地死去)。在世界石油界或是在意大利,在马太伊深深地留下烙印的地方,很难再有人能与他相提并论。他的突然离去,给世界石油市场,也给意大利带来深刻的影响。
hjfgcx 发表于 2010-3-10 19:58


    有钱的奴隶................日本,棒子    ;P
hjfgcx 发表于 2010-3-10 19:56


    这本书看过的人并不多,你比较强
我写这个帖子的原因就是分析在伊朗现在列强的心态和伊朗的心态,
中国在能源行业应该进入列强俱乐部了
美国看准的是伊朗的石油,最终还是利益,说了算的还是利益集团
在这种格局下,总想着通过鲁迈拉这样的案例去玩大,显然不可取
鲁迈拉这个项目中方也赚钱,但是要知道,那是血汗钱
比起英美的合作开发方式相差十万八千里
这就需要领导人换一个思路去考虑如何让自己进入豪强俱乐部
想当年明治维新前的日本也是被豪强侮辱
明治维新后,日本已经加入豪强对世界的掠夺
掠夺后面总是利益两个字
石油美圆 不掌握石油 那来的美圆一超独霸的局面
     石油所有工业国家的粮食